CN110022544A -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2544A
CN110022544A CN201810018872.9A CN201810018872A CN110022544A CN 110022544 A CN110022544 A CN 110022544A CN 201810018872 A CN201810018872 A CN 201810018872A CN 110022544 A CN110022544 A CN 110022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nt
signal
tracksid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88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2544B (zh
Inventor
邵明乾
杨圣楠
江奕辰
王发平
刘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88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254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1163 priority patent/WO20191371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2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20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70Details of tracksid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87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offered subscriber services
    • H04L12/2889Multiservice, e.g. MS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20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 B61L2027/204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using 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CB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核心网、轨旁有线网络以及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其中,轨旁基站,用于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轨旁天线使用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第一车载接入单元,用于接收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第一交换机,用于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由此,基于LTE‑U网络进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且在高速移动时可以承载车地无线综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的车地无线系统,通常利用WLAN或LTE-M等通信制式,在这种通信机制中,在轨旁建立一系列的通信接入点(AP点),轨旁的各个AP通过通信光缆组成地面通信网络,同时在车头和车尾放置AP点,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车载的AP和轨旁的AP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从而实现车地无线通信的功能。由于受限于目前通信载体的承载业务的限制,一般需要多个无线通信系统来承载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Control System,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乘客信息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V,视频监控系统)等各个需要车和地面数据传输的子系统。
相关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的车地无线系统一般是利用WLAN或LTE-M等通信制式,其中,利用WLAN的通信机制具有以下缺陷:WLAN是公用频段,很容易受到干扰;天线覆盖面积小,需要在轨旁竖较多杆;不能承载语音信号,必须再多加一张承载语音的网络,比如,WLAN 3级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无类似GBR业务保证机制等。利用LTE-M的通信机制具有以下缺陷:专网,不容易申请到;虽然满足列车快速移动时的通信需求,但是由于轨旁的基站是分小区布置,列车在穿过不同小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越区切换的动作,也就是需要和本小区断开链接后再和下一个小区再建立链接,不可避免的出现切换延时同时也增加了出错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基于LTE-U网络进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且在高速移动时可以承载车地无线综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包括:核心网、轨旁有线网络以及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其中,所述轨旁有线网络包括:沿轨道线路部署的多个轨旁基站,每个轨旁基站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电源管理模块和轨旁天线连接,所有的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核心网的光缆相连接;所述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包括: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分别与第一车载天线和第一交换机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机和车载设备子系统相连接;其中,所述轨旁天线和所述第一车载天线的工作频段为LTE-U频段;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光缆接收控制中心通过所述核心网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连接的轨旁基站;所述轨旁基站,用于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通过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用于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基于LTE-U网络进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且在高速移动时可以承载车地无线综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换机,还用于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所述轨旁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接收车载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轨旁基站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所述核心网的光缆发送给所述控制中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的车载设备子系统包括: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乘客信息系统PIS、视频监控系统CCTV、语音集群系统和广播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车载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第二车载通信网络包括: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分别与第二车载天线和第二交换机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机和车载设备子系统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车载天线的工作频段为LTE-U频段;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二交换机,用于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换机,还用于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载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车载通信网络互为冗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的车载设备子系统包括: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一交换机设置在车头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设置在车尾位置;或者,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一交换机设置在车头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设置在车头位置;或者,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一交换机设置在车尾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设置在车尾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载天线或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包括: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轨旁基站配备两个定向天线,用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为对应连接的轨旁基站供电。
为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包括:电源管理模块通过光缆接收控制中心通过核心网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连接的轨旁基站;所述轨旁基站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通过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第一车载接入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基于LTE-U网络进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且在高速移动时可以承载车地无线综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交换机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所述轨旁基站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接收车载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将所述轨旁基站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所述核心网的光缆发送给所述控制中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车载接入单元通过第二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二交换机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第二交换机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还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基于背景技术的分析,可知现有的基于WLAN或LTE-M等通信制式的通信网络,受限于通信带宽的限制,必须设置多个无线通信系统与多个车载地面数据传输的子系统连接,或者,会在列车快速移动的时候,在越区切换时出现切换时延和增加出现错误的几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制式,基于LTE-U(LTE-Unlicensed)网络进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且在高速移动时可以承载车地无线综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包括:核心网100、轨旁有线网络200以及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
其中,轨旁有线网络200包括:沿轨道线路部署的多个轨旁基站210,每个轨旁基站210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电源管理模块220和轨旁天线230连接,所有的电源管理模块220与核心网100的光缆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出一个轨旁基站210,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按照列车行驶路线的长度和LTE-U可以覆盖的区域范围,会设置多个轨旁基站210,其中,核心网100和整条线路上的轨旁基站210连接。
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包括: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分别与第一车载天线320和第一交换机330连接,第一交换机330和车载设备子系统340相连接;其中,轨旁天线230和第一车载天线320的工作频段为LTE-U频段。
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设置在列车的任意位置,比如设置在车头位置(图1中示出的方式)或者车尾位置等。
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车载设备子系统340包括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 341、乘客信息系统PIS342、视频监控系统CCTV343、语音集群系统344和广播系统345。
电源管理模块220,用于通过光缆接收控制中心通过核心网100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连接的轨旁基站2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220还用于为对应连接的轨旁基站210供电,比如供POE(48V)供电。
轨旁基站210,用于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230通过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轨旁基站210配备两个定向天线,用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用于通过第一车载天线320接收轨旁天线230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机330。
其中,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第一车载天线330可以为不同的天线,比如,可以为定向天线或者全向天线等。
第一交换机330,用于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34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交换机330,还用于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340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其中,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还用于将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第一车载天线320发送给轨旁天线230。
轨旁基站210,还用于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230接收车载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220,进而,电源管理模块220,还用于将轨旁基站210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核心网100的光缆发送给控制中心。
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工作流程,下面结合附图2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结构框图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轨旁有线网络200通过轨旁天线230和第一车载天线320进行无线数据交互,轨旁天线230和第一车载天线320工作的频段为LTE-U频段,即为5150-5850MHz,进而,从控制中心的核心网100通过光缆传输来的有线信号通过光缆传入电源管理模块220(图2中用Dock表示),电源管理模块220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轨旁基站210并同时给轨旁基站210供电。
轨旁基站210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经过轨旁天线230的转换,变成无线信号发射出去,由此,完成控制中心发送的控制指令到列车的发送。
第一车载天线320接收轨旁天线230发射的无线信号,并传输给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图2中用TAU表示),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将无线信号转换为有线信号传输至第一交换机330,第一交换机330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340,车载设备子系统340根据接收到的有线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通过第一交换机330传输至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进而经由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将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第一车载天线320发送给轨旁天线230,无线信号通过轨旁基站210转换成有线信号,经由光缆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车地无线通信,且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可以承载轨道交通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PIS,CCTV,语音集群,广播等需要用到列车和地面无线通信的子系统。由于其频段免授权,无需发明即可使用,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高速移动(最高支持160kM/h)环境中可以综合承载各个车载设备子系统。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多种车载子系统的综合承载并保证CBTC信号冗余,地面网络和车载通信网络可以为多个,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还包括第二轨旁有线网络5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由此,通过第一轨旁有线网络200,第二轨旁有线网络500,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实现对多种车载子系统的综合承载和保证CBTC信号冗余。
具体地,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包括: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分别与第二车载天线420和第二交换机430连接,第二交换机430和车载设备子系统440相连接;其中,第二车载天线420的工作频段为LTE-U频段。
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用于通过第二车载天线420接收轨旁天线530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二交换机430。
第二交换机430,用于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440。
其中,车载设备子系统440包括其对应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441。
与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对应的,第二交换机430,还用于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440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还用于将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第二车载天线420发送给轨旁天线530。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应用需要,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可以设置在列车的任意位置,比如,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分别设置在车头位置和车尾位置(比如图3中示出的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设置在车头位置,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设置在车尾位置),又比如,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均设置在车头位置或车尾位置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第一车载天线320和第一交换机330设置在车头位置,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第二车载天线420和第二交换机430设置在车尾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第一车载天线320和第一交换机330设置在车头位置,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第二车载天线420和第二交换机430设置在车头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第一车载天线320和第一交换机330设置在车尾巴位置,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第二车载天线420和第二交换机430设置在车尾位置。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可单独工作,从而,当车载通信网络300或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故障时,另一个车载通信网络可以完成车地通信,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当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下,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也可以协同工作,比如,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与一部分车载子系统进行通信交互,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与另一部分车载子系统进行通信交互,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工作流程,下面结合附图4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的结构框图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轨旁有线网络200从控制中心的核心网100通过光缆传输来的有线信号通过光缆传入电源管理模块220(图4中用Dock表示),电源管理模块220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轨旁基站210(图4中用eAN表示)并同时给轨旁基站210供电。每个轨旁基站210配备两个定向天线,用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车载通信网络包括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如图4所示,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均设置在车头位置,其中,每个车载设备子系统分别由列车的CBTC列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PIS、视频监控系统CCTV、语音集群系统和广播系统组成。
另外,列车的CBTC-I列控系统341与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对应,列车的CBTC-II列控系统441与第一车载通信网络400对应,其中,如图4所示,列车中具有与核心网通信的车载天线,列车上安装有两套车载接入单元(图4中用TAU表示),列车收发的数据都通过车载接入单元传输,车载接入单元提供连续的数据传输冗余通道。所有列车上的设备通过两个独立的以太网连接在一起,形成车载数据通信网络,保证车载设备在单端故障时,车地通信数据的可靠性传输,不会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行。
具体而言,继续参照图3,轨旁有线网络由两个完全独立的网络(第一轨旁有线网络200和第二轨旁有线网络500)组成,车载通信子系统由两个完全独立的网络(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组成,这两个网络互为冗余。轨旁2套信号网络分别向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发送/接收信息。第一车载接入单元310连接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第二车载接入单元410连接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同时工作。
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在车载设备和两套轨旁设备间传输数据。当前工作端的车载设备通过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的接入单元同时与轨旁相关设备双向通信,并将接收到来自轨旁的(车载系统需要的)信息转发给车载系统。车载设备同时接收/发送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的信息,当第一车载通信网络300或第二车载通信网络400单网故障时不影响信号系统正常的车地通信。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车地无线通信通过轨旁天线和车载天线进行无线数据交互。从控制中心光纤交换机通过光缆传输过来的有线信号通过光缆传入轨旁有线网络中的电源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轨旁基站并同时给轨旁基站供电,轨旁基站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经过轨旁天线的转换,变成无线信号发送出去,由两车载天线进行接收。第一车载通信网络承载CBTC,第二车载通信网络承载CBTC/CCTV/PIS/广播/语音集群,反之即可。车载天线收到的无线信号经过对应的车载接入单元转换成有线信号后传输到对应的交换机,由对应的交换机传输到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各子车载系统反馈的信号通过对应的交换机,输出到对应的车载接入单元,再由车载天线传输到轨旁天线,无线信号通过轨旁基站转换成有线信号,经由光缆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车地无线通信和综合承载。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是独立工作的,如第一车载通信网络或第二车载通信网络单网故障,是不会影响正常的车地通信的。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可以承载轨道交通的CBTC,PIS,CCTV,语音集群,广播等需要用到列车和地面无线通信的子系统。由于其频段免授权,无需发明即可使用,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高速移动(最高支持160kM/h)环境中可以综合承载各个车载设备子系统。列车的CBTC列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PIS,视频监控系统CCTV,语音集群系统和广播系统都可以统一承载。一辆车车载只需要本发明中的两个车载通信网络即可实现综合承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基于LTE-U网络进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且在高速移动时可以承载车地无线综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电源管理模块通过光缆接收控制中心通过核心网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连接的轨旁基站。
具体地,控制中心根据场景需要生成并发送控制指令,电源管理模块通过光缆接收控制中心通过核心网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且为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连接的轨旁基站。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使得轨旁基站执行相应功能,电源管理模块为所连接的轨旁基站供电,为了提高电量利用率,可以在轨旁基站工作时供电,在轨旁基站不工作时,不供电等。
步骤102,轨旁基站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通过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
具体地,为了实现车地无线通信,轨旁基站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通过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其中,由于采用LTE-U频段进行射频信号的发送,可以充分利用免授权的频段,在高速移动环境中可以支持车地之间的双向移动通信,实现高速、安全、可靠、实时的无线通信,且抗干扰能力强、越区时延小,通信质量较高。
步骤103,第一车载接入单元通过第一车载天线接收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机。
步骤104,第一交换机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具体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通过第一车载天线接收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机,以便于第一交换机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使得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执行由控制中心发送的控制指令,由此,完成由地到车方向的无线通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车到地方向的无线通信过程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交换机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第一车载接入单元。
具体地,第一交换机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比如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执行控制执行后的反馈信号,又比如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采集当前行驶环境后发送的反馈信号等,进而,将反馈信号发送至第一车载接入单元。
步骤202,第一车载接入单元将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第一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具体地,为了实现车地无线通信,第一车载接入单元将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第一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也就是说,在车地通信时,基于LTE-U频段执行,由于其频段免授权,无需发明即可使用,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高速移动(最高支持160kM/h)环境中可以综合承载各个车载设备子系统,因此实用性较强,保证了通信质量。
步骤203,轨旁基站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接收车载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
步骤204,电源管理模块将轨旁基站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核心网的光缆发送给控制中心。
具体地,轨旁基站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接收车载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由电源管理模块将轨旁基站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核心网的光缆发送给控制中心,从而控制中心根据车载设备子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分析,分析当前列车的行驶状态,以便于进一步控制列车并生成相应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多种车载子系统的综合承载并保证CBTC信号冗余,地面网络和车载通信网络可以为多个,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还包括第二轨旁有线网络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由此,通过第一轨旁有线网络,第二轨旁有线网络,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实现对多种车载子系统的综合承载和保证CBTC信号冗余。
具体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通过第二车载天线接收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第二交换机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与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对应的,第二交换机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第二车载接入单元,第二车载接入单元将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第二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由此,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可单独工作,从而,当车载通信网络或第二车载通信网络故障时,另一个车载通信网络可以完成车地通信,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当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下,车载通信网络和第二车载通信网络也可以协同工作,比如,第一车载通信网络与一部分车载子系统进行通信交互,第二车载通信网络与另一部分车载子系统进行通信交互,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对应,本发明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实施例中未公布的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基于LTE-U网络进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且在高速移动时可以承载车地无线综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网、轨旁有线网络以及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其中,
所述轨旁有线网络包括:沿轨道线路部署的多个轨旁基站,每个轨旁基站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电源管理模块和轨旁天线连接,所有的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核心网的光缆相连接;
所述第一车载通信网络包括: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分别与第一车载天线和第一交换机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机和车载设备子系统相连接;其中,所述轨旁天线和所述第一车载天线的工作频段为LTE-U频段;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光缆接收控制中心通过所述核心网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连接的轨旁基站;
所述轨旁基站,用于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通过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
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
所述第一交换机,用于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还用于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
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所述轨旁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接收车载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轨旁基站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所述核心网的光缆发送给所述控制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的车载设备子系统包括:
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乘客信息系统PIS、视频监控系统CCTV、语音集群系统和广播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车载通信网络,其中,
所述第二车载通信网络包括: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分别与第二车载天线和第二交换机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机和车载设备子系统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车载天线的工作频段为LTE-U频段;
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机;
所述第二交换机,用于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交换机,还用于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
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载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一车载通信网络互为冗余。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的车载设备子系统包括:
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一交换机设置在车头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设置在车尾位置;
或者,
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一交换机设置在车头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设置在车头位置;
或者,
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一交换机设置在车尾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设置在车尾位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载天线或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包括: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轨旁基站配备两个定向天线,用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为对应连接的轨旁基站供电。
12.一种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管理模块通过光缆接收控制中心通过核心网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连接的轨旁基站;
所述轨旁基站将所接收的电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通过LTE-U频段发送给车载天线;
第一车载接入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机;
所述第一交换机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交换机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
所述第一车载接入单元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一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所述轨旁基站通过所连接的轨旁天线接收车载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将所述轨旁基站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所述核心网的光缆发送给所述控制中心。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车载接入单元通过第二车载天线接收所述轨旁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后发送给第二交换机;
所述第二交换机对接收的有线信号进行解析,发送给对应的车载设备子系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交换机接收各车载设备子系统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
所述第二车载接入单元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以LTE-U频段通过所述第二车载天线发送给轨旁天线。
CN201810018872.9A 2018-01-09 2018-01-09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0022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8872.9A CN110022544B (zh) 2018-01-09 2018-01-09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PCT/CN2018/121163 WO2019137154A1 (zh) 2018-01-09 2018-12-14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8872.9A CN110022544B (zh) 2018-01-09 2018-01-09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2544A true CN110022544A (zh) 2019-07-16
CN110022544B CN110022544B (zh) 2020-11-06

Family

ID=6718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8872.9A Active CN110022544B (zh) 2018-01-09 2018-01-09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22544B (zh)
WO (1) WO2019137154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524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2466108A (zh) * 2020-12-19 2021-03-09 爱克斯维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超视距遥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13038519A (zh) * 2021-03-15 2021-06-2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智能监测系统及决策树算法
WO2021134648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135157A (zh) * 2020-01-17 2021-07-2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的车载供电系统
CN113879369A (zh) * 2021-09-26 2022-01-04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磁浮列车车地无线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051723A (zh) * 2022-08-12 2022-09-13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天线装置、车载远程通信终端、车载通信系统及车辆
CN116022201A (zh) * 2023-03-27 2023-04-2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pis通道作为冗余的列控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7998323A (zh) * 2024-04-03 2024-05-07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ifi6的超低功耗的对讲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603B (zh) * 2020-09-29 2021-11-19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乘客信息的冗余控制系统
CN112839317B (zh) * 2021-01-04 2023-05-12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车载终端
CN113022662B (zh) * 2021-04-16 2022-10-18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atc网络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3507699B (zh) * 2021-05-25 2023-11-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种收集信息的方法和车载天线
CN113438622B (zh) * 2021-06-03 2023-11-03 南京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运营商车载核心网组网方法
CN114071413B (zh) * 2021-10-15 2024-03-15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架构
CN114708763A (zh) * 2022-03-17 2022-07-05 北京运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实物半仿真的轨旁设备融合方法
CN115314964A (zh) * 2022-06-24 2022-11-08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7880780A (zh) * 2024-03-11 2024-04-12 山东浪潮数据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机车通信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163A (zh) * 2013-07-15 2013-11-13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分布式喷泉码的cbtc数据发送与接收方法及系统
WO2015187565A1 (en) * 2014-06-02 2015-12-10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for retrieving and utilizing neighboring wlan information for lte laa operation
CN105636145A (zh) * 2015-12-23 2016-06-01 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地铁轨道通信的基于1.8GHz的TD-LTE系统
CN107197028A (zh) * 2017-06-19 2017-09-22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的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9816B2 (en) * 2008-08-04 2016-08-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software code for providing an auxiliary communication path when a primary communication path is unavailable
CN105933910B (zh) * 2016-06-21 2019-11-15 厦门大学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163A (zh) * 2013-07-15 2013-11-13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分布式喷泉码的cbtc数据发送与接收方法及系统
WO2015187565A1 (en) * 2014-06-02 2015-12-10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for retrieving and utilizing neighboring wlan information for lte laa operation
CN105636145A (zh) * 2015-12-23 2016-06-01 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地铁轨道通信的基于1.8GHz的TD-LTE系统
CN107197028A (zh) * 2017-06-19 2017-09-22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的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NG"EN CAI ; YUEHONG GAO: "Spectrum Sharing for LTE and WiFi Coexistence Using Decision Tree and Game Theory", 《IEEE》 *
蒋海林,赵红礼,朱力,唐涛: "基于5.9GHz的TD_LTE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测试研究", 《铁道学报》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4648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135157A (zh) * 2020-01-17 2021-07-2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的车载供电系统
CN113135157B (zh) * 2020-01-17 2023-04-0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的车载供电系统
CN111405524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1405524B (zh) * 2020-03-25 2022-07-12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2466108A (zh) * 2020-12-19 2021-03-09 爱克斯维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超视距遥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13038519A (zh) * 2021-03-15 2021-06-2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智能监测系统及决策树算法
CN113879369A (zh) * 2021-09-26 2022-01-04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磁浮列车车地无线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879369B (zh) * 2021-09-26 2023-11-10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磁浮列车车地无线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051723A (zh) * 2022-08-12 2022-09-13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天线装置、车载远程通信终端、车载通信系统及车辆
CN116022201A (zh) * 2023-03-27 2023-04-2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pis通道作为冗余的列控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7998323A (zh) * 2024-04-03 2024-05-07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ifi6的超低功耗的对讲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2544B (zh) 2020-11-06
WO2019137154A1 (zh) 2019-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2544A (zh)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Chen et al. Development trend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railways
Fokum et al. A survey on methods for broadband internet access on trains
CN100579276C (zh) 一种用于轨道通信的无线局域网越区快速切换方法
EP3047678B1 (en) High-speed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 access via programmed tracking of a sequence of wireless broadband data links
CN106428117B (zh) 轨道交通列车的无线通信覆盖方法
CN100542116C (zh) 基于wlan技术的轨道列车实时视频监控系统
CN111225359B (zh) 磁悬浮列车车地通信基础设施部署方法
KR20080070724A (ko) 예측가능하게 이동하는 차량 내에서의 wlan 접속 설정및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들
CN101304910A (zh) 用于车辆和线路中心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7911847A (zh) 车地通信中wlan和lte并行的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6332096A (zh) 一种基于lte的地铁双网组网方法
CN101754292A (zh) 用于轨道交通中车地通信的无缝漫游方法
WO2020248430A1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情景的网络通信系统
CN106455075A (zh) 列车会车中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12235879A (zh) 一种铁路列控双模无线终端及实现方法
Masson et al.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railway applications
CN110022543A (zh) 轨道交通综合承载系统
CN113784409A (zh) 一种高速铁路ato系统双模车载无线通信单元及控制方法
CN107613455A (zh) 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
CN104010345A (zh) 车载多模lte接入及wlan热点系统设备
Allen et al. Next-generation connectivity in a heterogenous railway world
CN108401260A (zh) 车地无线移动漫游通信系统
CN110901706A (zh) 一种区间应答器报文触发方法及系统
CN206894698U (zh) 一种基于td‑lte的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