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1236B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1236B
CN110021236B CN201910019784.5A CN201910019784A CN110021236B CN 110021236 B CN110021236 B CN 110021236B CN 201910019784 A CN201910019784 A CN 201910019784A CN 110021236 B CN110021236 B CN 110021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lm
region
display device
groov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97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1236A (zh
Inventor
河承和
李政宪
金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1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1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1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1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承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支承膜包括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凹槽和增强层,其中,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第二区域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凹槽形成在第二区域中,并且增强层形成在凹槽中。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月9日提交的第10-2018-000295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大体涉及用于显示装置的膜、包括该膜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可弯曲的显示装置的膜、包括该膜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通常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装置、场效应显示器(FED)、电泳显示装置等。
近来,显示装置已被开发为具有柔性以便进行弯曲或折叠。为了确保柔性显示装置的可靠性,柔性显示装置应为可易于弯曲,并且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域应被牢固地支承以防止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域中的损坏。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且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构造的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包括膜而容易弯曲,所述膜还可通过向弯曲区域提供支承来防止对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域的损坏。
本发明构思的额外的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通过该描述而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构思而习得。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显示装置以支承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支承膜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凹槽和增强层,其中,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第二区域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凹槽形成在第二区域中,并且增强层形成在凹槽中。
支承膜和增强层的表面可为基本平坦的。
支承膜可包括塑料或金属材料,并且增强层可包括聚合物或金属材料。
第二区域中可形成有多个凹槽,并且增强层可布置在凹槽中的每个中。
第二厚度可为第一厚度的约1/2至2/3。
凹槽和增强层可布置在支承膜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
凹槽可具有底表面和连接到底表面的侧表面,并且底表面与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可为钝角。
凹槽可具有底表面和连接到底表面的侧表面,并且底表面与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可为锐角。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支承膜,其中,显示面板具有弯曲区域,支承膜与显示面板重叠,其中,支承膜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与弯曲区域重叠,支承膜具有凹槽和增强层,其中,凹槽形成在第二区域中,增强层布置在凹槽中。
支承膜和增强层的表面可为基本平坦的。
支承膜可包括塑料或金属材料,并且增强层可包括聚合物或金属材料。
第二区域中可形成有多个凹槽,并且增强层可布置在凹槽中的每个中。
第二区域的宽度可大于弯曲区域的宽度。
第二厚度可为第一厚度的约1/2至2/3。
凹槽和增强层可布置在支承膜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
第二区域可具有中央部分和插置有中央部分的侧部分,并且形成在中央部分中的凹槽的数量可大于形成在侧部分之一中的凹槽的数量。
第二区域可具有中央部分和插置有中央部分的侧部分,并且形成在侧部分中的每个和中央部分中的凹槽的数量可基本彼此相同。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支承膜的第一区域中形成凹槽;在凹槽中形成增强层;以及将支承膜附接至显示面板,其中,支承膜的第一区域具有比支承膜的未布置有凹槽的剩余区域小的厚度。
可通过使用辊的压制工艺来形成凹槽。
可通过蚀刻支承膜来形成凹槽。
可通过堆叠聚合物或金属材料来形成增强层。
形成增强层可通过电镀金属材料来执行。
应理解,上文的概括性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与描述一同用于解释本发明构思。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被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的显示装置被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
图14是沿图13的显示装置的线XIV-XIV'截取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
图17、图18和图19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说明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或实现方式的透彻理解。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实施方式”和“实现方式”为可互换的词,它们是采用本文中所公开的本发明构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装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用一个或多个等同布置来实践。在其它实例中,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框图形式示出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另外,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为不同的,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定形状、配置和特性可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或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被理解为提供能够在实践中实现本发明构思的一些方式的不同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在下文中单独称为或统称为“元件”)可以以其它方式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交叉影线和/或阴影在附图中的使用通常被提供以使得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清晰。因而,除非指出,否则无论交叉影线或阴影存在与否都不传达或表明对特定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所示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元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要求。另外,在附图中,出于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可被夸大。当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不同地实现时,具体工艺顺序可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可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此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
当元件(例如,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例如,层)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为此,措辞“连接”可指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介于中间的元件的情况下的物理、电气和/或流体连接。另外,D1-轴、D2-轴和D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诸如x-轴、y-轴和z-轴),并且可被解释为更广泛的含义。例如,D1-轴、D2-轴和D3-轴可彼此垂直,或者可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为了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和“选自由X、Y和Z构成的组合中的至少一个”可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诸如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例如XYZ、XYY、YZ和ZZ。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尽管措辞“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类型的元件,但是这些部件不应受这些措辞的限制。这些措辞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
空间相对措辞诸如“下面(beneath)”、“下方(below)”、“之下(under)”、“下(lower)”、“上方(above)”、“上(upper)”、“之上(over)”、“更高(higher)”、“侧(side)”(例如,如在“侧壁(sidewall)中”)等可在本文中出于描述性目的而使用,且从而,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多个元件)的关系。除了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措辞还旨在涵盖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措辞“下方”可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取向。此外,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取向(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取向),且因而,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应被相应地解释。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且不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该(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措辞“包含(comprise)”、“包含(comprising)”、“包括(include)”和/或“包括(includ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出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还注意,如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基本”、“约”以及其它相似措辞用作近似的措辞而不用作程度的措辞,并且因而,用于解释会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给定值的固有偏差。
本文中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和/或分解图对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因而,可预期由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所导致的与图示的形状的不同。因此,本文中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必须解释为限于特定的所示出的区域形状,而是解释为包括由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上的偏差。通过这种方式,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可为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不反映器件的区域的实际形状,且因而并不必须旨在进行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术语,诸如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否则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将参照图1和图2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被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1,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用于支承显示面板100的支承膜200。
显示装置1000包括弯曲区域BA。显示面板100和支承膜200可在弯曲区域BA中被弯曲。图1示出了显示装置1000包括一个弯曲区域BA,但是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显示装置1000可包括多个弯曲区域BA。
支承膜200布置在显示面板100下方以支承显示面板100。支承膜200与显示面板100之间可布置有附加层,如粘合剂层。另外,显示面板100上可布置有另一附加层,如窗。
支承膜200包括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第一区域210可因形成在第二区域220中的第一凹槽22而具有比第二区域220大的厚度。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厚度是相对于其底表面在竖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凹槽22中布置有第一增强层230。
支承膜200的第一凹槽22和第一增强层230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重叠。其中形成有支承膜200的第一增强层230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宽度W2大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的第一宽度W1。由于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宽度W2大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的第一宽度W1,因此可容易地执行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处理。
支承膜200可为塑料或金属薄膜,并且第一增强层230可为聚合物或金属薄膜。支承膜200的第一区域210的厚度可为约50μm或更小。
由于支承膜200包括布置在与弯曲区域BA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二区域220,并且具有相对薄的厚度,因此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支承膜200具有薄的厚度。相应地,能够减小弯曲时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应力。相应地,支承膜200可在弯曲区域BA中弯曲。另外,由于支承膜200包括形成在第二区域220中以保护支承膜200的第一增强层230,因此能够在支承膜200弯曲时防止支承膜200损坏。
参照图2,显示装置1000被弯曲以具有比显示面板100接近支承膜200的曲率半径的中心R。支承膜200包括与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一增强层230,并且第一增强层230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两侧处。
相应地,由于第一凹槽22和第一增强层230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因此支承膜200中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可具有相对小的厚度,而这可使得第二区域220容易被弯曲。另外,由于第一增强层230布置在具有小厚度的第二区域220中以保护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因此能够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被损坏,以及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1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和图4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详细描述。图3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并且图4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4,支承膜200包括具有第一厚度T1的第一区域210和具有相对小的第二厚度T2的第二区域220。第二厚度T2可为第一厚度T1的约1/2至约2/3。由于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厚度T2小,所以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应力减小,从而使得弯曲处理在弯曲时容易被执行。然而,当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厚度T2太小时,支承膜200可能在弯曲区域BA中容易被损坏。因而,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厚度T2可为支承膜200的第一厚度T1的约1/2至约2/3,以在防止对支承膜200的损坏的同时,使得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处理可容易被执行。
第二区域220中形成有第一凹槽22。由于形成在第二区域220中的第一凹槽22,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厚度T2小于其中未形成凹槽的第一区域210的第一厚度T1。
第一凹槽22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整个表面上。第一凹槽22具有底表面和侧表面,其中,侧表面相对于底表面形成第一角度θ1,并且第一角度θ1可形成钝角。例如,第一角度θ1可为约135度或更大。由于第一角度θ1为钝角,所以第一凹槽22具有基本梯形的形状,其中,第一凹槽22的宽度从其底表面朝向其顶表面增加。
第一凹槽22中布置有第一增强层230。根据图4中所示的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增强层230形成为填充第一凹槽22,因此支承膜200和第一增强层230的表面可为平坦的。更具体地,支承膜200的表面和第一增强层230的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因此支承膜200的表面和第一增强层230的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而,由于支承膜200的表面和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一凹槽22中的第一增强层230的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并且支承膜200的表面和第一增强层230的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此可不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由支承膜200与第一增强层230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台阶。
第一凹槽22和第一增强层230布置在支承膜200的两个表面处。支承膜200可为塑料或金属薄膜,并且第一增强层230可为聚合物或金属薄膜。第一增强层230可包括与支承膜200的金属薄膜不同的金属薄膜。第一增强层230可通过涂覆或电镀聚合物或金属来形成。
如上文中参照图1所述,其中形成有第一增强层230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宽度W2大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的第一宽度W1。通过这种方式,可在弯曲区域BA中容易地执行弯曲处理。
因而,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和支承膜200中,由于第一凹槽22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以减小支承膜200的厚度,因此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减小的应力可使支承膜200容易被弯曲。此外,通过在第一凹槽22中形成第一增强层230以保护支承膜200,可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被损坏,并且支承膜200能够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1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5,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且具有比弯曲区域BA宽的宽度的第一凹槽22。第二增强层230a布置在第一凹槽22中。
第二增强层230a的厚度小于第一凹槽22的高度(或深度)。第二增强层230a可通过电镀金属层来形成。
因而,在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支承膜200中,由于第一凹槽22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以减小支承膜200的厚度,因此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减小的应力可使支承膜200容易被弯曲。此外,通过在第一凹槽22中形成第二增强层230a以保护支承膜200,能够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被损坏,并且支承膜200能够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
在上文中参照图1至图4描述的显示装置1000的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和图7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7是示出图6的显示装置被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6和图7,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与上文中参照图1和图2描述的显示装置1000基本相似。因而,将省略基本相似的构成元件的重复描述以避免冗余。
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布置在显示面板100下方的支承膜200。显示装置1000包括弯曲区域BA,并且支承膜200布置在与显示面板100相邻的表面上。支承膜200包括形成在与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的第二凹槽22b,并且第二凹槽22b中形成有第三增强层230b。
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的支承膜200包括形成在其一个表面处的第二凹槽22b,并且第二凹槽22b中形成有第三增强层230b。
支承膜200可为塑料或金属薄膜,并且第三增强层230b可为聚合物或金属薄膜。第三增强层230b可包括与支承膜200的金属不同的金属。
参照图7,显示装置1000被弯曲成具有比显示面板100接近支承膜200的曲率半径的中心R。支承膜200包括与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三增强层230b,并且第三增强层230b布置在支承膜200的一个表面处。第三增强层230b布置在支承膜200的两个表面之中支承膜200的布置成相对远离曲率半径的中心R的表面上。第三增强层230b布置成与显示面板100相邻。
由于支承膜200包括布置在与弯曲区域BA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具有相对薄的厚度的第二区域220,因此支承膜200可在弯曲区域BA中容易被弯曲。另外,支承膜200包括形成在第二区域220中的第三增强层230b,第三增强层230b可加固支承膜200以防止支承膜200在支承膜200弯曲时损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详细描述。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8,支承膜200包括具有相对大的第一厚度T1的第一区域210和具有相对小的第二厚度T2的第二区域220。第二厚度T2可为第一厚度T1的约1/2至约2/3。通过将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厚度T2形成为支承膜200的第一厚度T1的约1/2至约2/3,可容易地执行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处理,并且可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
第二区域220中形成有第二凹槽22b。因而,因为第二凹槽22b形成在第二区域220中,所以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厚度T2小于其中未形成凹槽的第一区域210的第一厚度T1。
第二凹槽22b可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整个表面上。第二凹槽22b可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两个表面中的任一个上,或者可形成在更靠近显示面板100的一个表面上。
第二凹槽22b具有相对于其底表面形成第一角度θ1的侧表面,并且第一角度θ1可为钝角。例如,第一角度θ1可为约135度。由于第一角度θ1具有钝角,因此第二凹槽22b可具有基本梯形的形状,以使得第二凹槽22b宽度从其底表面朝向其顶表面增加。
第二凹槽22b中布置有第三增强层230b。如图8中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三增强层230b形成为填充第二凹槽22b,因此支承膜200和第三增强层230b的表面可为基本平坦的。更具体地,支承膜200的表面和第三增强层230b的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因此支承膜200的表面和第三增强层230b的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而,由于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凹槽22b中的第三增强层230b的上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并且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第三增强层230b的上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此,可不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由支承膜200与第三增强层230b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台阶。
支承膜200可为塑料或金属薄膜,且第三增强层230b可包括聚合物,并且可包括与支承膜200的金属薄膜不同的金属薄膜。第三增强层230b可通过涂覆或电镀聚合物或金属来形成。
如上文中参照图6所述,其中形成有第三增强层230b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宽度W2大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的第一宽度W1。通过将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宽度W2形成为大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的第一宽度W1,可容易地执行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处理。
因而,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和支承膜200中,由于第二凹槽22b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以减小支承膜200的厚度,因此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减小的应力可使支承膜200容易被弯曲。另外,由于第三增强层230b形成在第二凹槽22b中以保护支承膜200,因此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被损坏,并且支承膜200能够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1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9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9,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设置有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且具有比弯曲区域BA大的宽度的第二凹槽22b。第二凹槽22b中形成有第四增强层230c。
第四增强层230c的厚度小于第二凹槽22b的高度(或深度)。第四增强层230c可通过电镀金属层来形成。
因而,在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支承膜200中,由于第二凹槽22b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以减小支承膜200的厚度,因此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减小的应力可使支承膜200容易被弯曲。另外,通过在第二凹槽22b中形成第三增强层230b以保护支承膜200,可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并且支承膜200可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100。
在上文中参照图6至图8描述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0,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具有相对大的第一厚度T1的第一区域210以及具有相对小的第二厚度T2的第二区域220。第二厚度T2可为第一厚度T1的约1/2至约2/3。通过将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厚度T2形成为支承膜200的第一厚度T1的约1/2至约2/3,可容易地执行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处理,并且可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被损坏。
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与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三凹槽22c。第三凹槽22c具有底表面和侧表面,其中,侧表面相对于底表面形成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可为锐角,并且可为例如约45度或更小。因而,第三凹槽22c包括相对于底表面形成第二角度θ2(其为锐角)的侧表面,因此第三凹槽22c的宽度可从其底表面朝向其顶表面减小。
支承膜200的第三凹槽22c中形成有第五增强层230d。第五增强层230d形成为填充第三凹槽22c,因此支承膜200和第五增强层230d的表面可为基本平坦的。更具体地,支承膜200的表面和第五增强层230d的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因此支承膜200的表面和第五增强层230d的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而,由于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三凹槽22c中的第五增强层230d的上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并且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第五增强层230d的上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此可不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由支承膜200与第五增强层230d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台阶。
支承膜200可为塑料或金属薄膜,并且第五增强层230d可包括聚合物,或者可包括与支承膜200的金属薄膜不同的金属薄膜。第五增强层230d可通过涂覆或电镀聚合物或金属来形成。
如上文中参照图1所描述的,其中形成有第五增强层230d的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宽度W2大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的第一宽度W1。通过将第二区域220的第二宽度W2形成为大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的第一宽度W1,可容易地执行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处理。
因而,在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支承膜200中,由于第三凹槽22c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以减小支承膜200的厚度,因此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减小的应力可使支承膜200容易被弯曲。另外,通过在第三凹槽22c中形成第五增强层230d以保护支承膜200,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并且支承膜200可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100。
在上文中参照图1至图4描述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和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1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1,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且具有比弯曲区域BA大的宽度的第三凹槽22c。第三凹槽22c中形成有第六增强层230e。
第六增强层230e的厚度小于第三凹槽22c的高度(或深度)。第六增强层230e可通过电镀金属层来形成。
因而,在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支承膜200中,由于第三凹槽22c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以减小支承膜200的厚度,因此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减小的应力可使支承膜200容易被弯曲。另外,通过在第三凹槽22c中形成第六增强层230e以保护支承膜200,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并且支承膜200可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100。
在上文中参照图1至图4描述的显示装置1000和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2,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且具有比弯曲区域BA大的宽度的第四凹槽22aa。第四凹槽22aa和支承膜2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七增强层230aa。
因而,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形成在支承膜200的整个表面上以及第四凹槽22aa中的第七增强层230aa。由于支承膜200包括与弯曲区域BA重叠并且具有相对小的厚度的第二区域220,因此显示装置可容易弯曲。另外,第七增强层230aa形成在支承膜200的整个表面上以加固支承膜200,且因此,可保护支承膜200免受在显示装置弯曲时可能发生的损坏。
在上文中参照图1至图4描述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和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3和图14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1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并且图14是沿图13的显示装置的线XIV-XI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3和图14,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设置有多个凹槽23a、23b和23c,其中,凹槽23a、23b和23c形成在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中。多个凹槽23a、23b和23c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五凹槽23a、第六凹槽23b和第七凹槽23c。第六凹槽23b布置在第二区域220的中央部分处,并且第五凹槽23a和第七凹槽23c布置在第六凹槽23b的相对侧处。第六凹槽23b的数量可大于第五凹槽23a的数量和第七凹槽23c的数量。因而,第二区域220的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更多数量的第六凹槽23b,这可减小弯曲区域BA的中央部分上的应力,从而使得弯曲处理容易执行。
由于多个凹槽23a、23b和23c,所以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平均厚度小于支承膜200的剩余区域的厚度。
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中分别形成有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通过在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中形成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可防止因弯曲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对显示装置的损坏。
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形成在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中的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的厚度与多个凹槽23a、23b和23c的高度(或深度)基本相同,且因此,支承膜200和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的表面为基本平坦的。更具体地,支承膜200的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的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因此支承膜200的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的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而,由于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形成在支承膜200的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中的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的上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并且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的上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此,可不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由支承膜200与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台阶。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的厚度可小于多个凹槽23a、23b和23c的高度(或深度)。
由于支承膜200包括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以及形成在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中的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因此,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支承膜200的平均厚度可减小,从而减小在弯曲期间施加至其的应力,而这可使弯曲容易被执行,以及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
与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不同,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多个凹槽23a、23b和23c和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其中,多个凹槽23a、23b和23c形成在具有相对小的厚度的第二区域220中,并且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分别形成在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中。因而,与凹槽和增强层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整个表面上时相比,由于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多个凹槽23a、23b和23c和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因此可防止因支承膜200的厚度差而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第二区域220的位置。
图13和图14示出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以及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仅一个表面中,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多个凹槽23a、23b和23c以及多个增强层240a、240b和240c可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两个表面中。
除了凹槽和增强层以外,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5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1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
参照图15,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与图13和图14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相似。
参照图15,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设置有多个凹槽24a、24b和24c,其中,凹槽24a、24b和24c形成在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中。多个凹槽24a、24b和24c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八凹槽24a、第九凹槽24b和第十凹槽24c。第八凹槽24a、第九凹槽24b和第十凹槽24c彼此间隔开,并且第八凹槽24a、第九凹槽24b和第十凹槽24c的数量可为基本相同的。
由于多个凹槽24a、24b和24c,所以支承膜200的其中形成有多个凹槽24a、24b和24c的第二区域220的平均厚度小于支承膜200的剩余区域的厚度。
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中分别形成有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通过在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中形成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可防止因弯曲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对显示装置的损坏。
形成在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中的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的厚度与多个凹槽24a、24b和24c的高度(或深度)基本相同,且因此,支承膜200和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的表面可为基本平坦的。更具体地,支承膜200的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的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因此支承膜200的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的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而,由于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形成在支承膜200的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中的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的上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并且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的上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此可不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由支承膜200与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台阶。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的厚度可小于多个凹槽24a、24b和24c的高度(或深度)。
由于支承膜200包括形成在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中的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以及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因此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支承膜200的平均厚度可减小,以减小在弯曲时施加至其的应力。因而,能够容易地执行弯曲处理,以及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
与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不同,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多个凹槽24a、24b和24c和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其中,多个凹槽24a、24b和24c形成在具有相对小的厚度的第二区域220中,并且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形成在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中。
因而,与凹槽和增强层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整个表面上时相比,由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多个凹槽24a、24b和24c和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因此,可防止因支承膜200的厚度差而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第二区域220的位置。
图15示出了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以及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仅一个表面中,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多个凹槽24a、24b和24c以及多个增强层250a、250b和250c可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两个表面中。
除了凹槽和增强层以外,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6对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进行描述。图1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立体图。
参照图16,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与图13和图14中所示或者图15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相似。
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设置有多个凹槽25a、25b和25c,其中,凹槽25a、25b和25c形成在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中。多个凹槽25a、25b和25c包括彼此相邻的第十一凹槽25a、第十二凹槽25b和第十三凹槽25c。第十一凹槽25a、第十二凹槽25b和第十三凹槽25c可具有长斜方形形状,并且可基本均匀地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整个表面之上。
由于多个凹槽25a、25b和25c,所以支承膜200的其中形成有多个凹槽25a、25b和25c的第二区域220的平均厚度小于支承膜200的剩余区域的厚度。
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中分别形成有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通过在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中形成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能够防止与在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弯曲时对显示装置造成的损坏。
形成在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中的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的厚度与多个凹槽25a、25b和25c的高度(或深度)基本相同,并且支承膜200和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的表面可为基本平坦的。更具体地,支承膜200的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的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因此支承膜200的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的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而,由于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形成在支承膜200的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中的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的上表面具有基本彼此相同的高度,并且支承膜200的上表面和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的上表面不具有台阶差,因此,可不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由支承膜200与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台阶。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的厚度可小于多个凹槽25a、25b和25c的高度。
由于支承膜200包括形成在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第二区域220中的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以及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因此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支承膜200的平均厚度可减小,从而减小在弯曲时施加至其的应力。因而,能够容易地执行弯曲,以及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
与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不同,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多个凹槽25a、25b和25c和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其中,多个凹槽25a、25b和25c形成在具有相对小的厚度的第二区域220中,并且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形成在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中。
因而,与凹槽和增强层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整个表面上时相比,由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包括多个凹槽25a、25b和25c和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因此可防止因支承膜200的厚度差而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出第二区域220的位置。
图16示出了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以及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仅一个表面中,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多个凹槽25a、25b和25c以及多个增强层260a、260b和260c可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两个表面中。
除了凹槽和增强层以外,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的大多数特征可应用于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2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7至图19以及图3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制造方法进行描述。图17至图19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支承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17,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中将第一凹槽22形成为使得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中的厚度变得小于支承膜200的第一区域210的厚度。
更具体地,如图18中所示,可通过使用辊300按压支承膜200来减小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的厚度。可选地,如图19中所示,可通过蚀刻支承膜200的表面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中形成第一凹槽22。
如图3中所示,当第一凹槽22形成在支承膜200的第二区域220中时,可在第一凹槽22中形成第一增强层230。第一增强层230可通过堆叠或电镀聚合物或金属薄膜来形成。
因而,在支承膜200中形成第一凹槽22和第一增强层230之后,如图1中所示,将设置有第一凹槽22和第一增强层230的支承膜200附接到显示面板100。
根据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支承膜200的制造方法,将第一凹槽22形成在支承膜200的与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BA重叠的第二区域220中以减小支承膜200的厚度。通过这种方式,施加到支承膜200的应力可减小,从而容易被弯曲。另外,通过在第一凹槽22中形成第一增强层230以保护支承膜200,可防止支承膜200在弯曲时损坏,并且支承膜200可牢固地支承显示面板100。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可容易被弯曲,并且支承膜可支承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从而防止显示面板在弯曲时损坏。
虽然已在本文中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是其它实施方式和变型将通过本描述而显而易见。相应地,如会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限于所附权利要求的更宽的范围以及各种明显的变型和等同布置。

Claims (14)

1.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曲区域;以及
支承膜,所述支承膜与所述显示面板重叠,
其中,
所述支承膜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弯曲区域重叠;
所述支承膜具有:
凹槽,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以及
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布置在所述凹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膜和所述增强层的表面为平坦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膜包括塑料或金属材料,以及
所述增强层包括聚合物或金属材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有多个所述凹槽;以及
所述增强层布置在所述凹槽中的每个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曲区域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厚度为所述第一厚度的1/2至2/3。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凹槽和所述增强层布置在所述支承膜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具有中央部分和侧部分,在所述侧部分之间插置有所述中央部分;以及
形成在所述中央部分中的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形成在所述侧部分之一中的所述凹槽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具有中央部分和侧部分,在所述侧部分之间插置有所述中央部分;以及
形成在所述侧部分中的每个和所述中央部分中的所述凹槽的数量彼此相同。
10.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支承膜的第一区域中形成凹槽;
在所述凹槽中形成增强层;以及
将所述支承膜附接至包括弯曲区域的显示面板,使得所述支承膜的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弯曲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支承膜的所述第一区域具有比所述支承膜的未布置有所述凹槽的剩余区域小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使用辊的压制工艺来形成所述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蚀刻所述支承膜来形成所述凹槽。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堆叠聚合物或金属材料来形成所述增强层。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增强层通过电镀金属材料来执行。
CN201910019784.5A 2018-01-09 2019-01-0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021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02958 2018-01-09
KR1020180002958A KR102576772B1 (ko) 2018-01-09 2018-01-09 표시 장치용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1236A CN110021236A (zh) 2019-07-16
CN110021236B true CN110021236B (zh) 2023-02-28

Family

ID=6714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9784.5A Active CN110021236B (zh) 2018-01-09 2019-01-0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8986B2 (zh)
KR (1) KR102576772B1 (zh)
CN (1) CN1100212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0040B1 (ko) * 2018-08-03 2023-1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887972A (zh) * 2019-02-27 2019-06-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具有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
CN111798751B (zh) * 2019-07-24 2022-02-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20210014823A (ko) * 2019-07-30 2021-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04193A (ko) 2020-02-14 2021-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524940A (zh) 2020-04-26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13140A (zh) * 2020-05-21 2020-09-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屏
KR20220019898A (ko) 2020-08-10 2022-0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2116875A (zh) * 2020-10-13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
KR20220085201A (ko) * 2020-12-15 2022-06-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548403B1 (ko) * 2020-12-24 2023-06-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112735270A (zh) * 2020-12-29 2021-04-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US11630488B2 (en) 2020-12-29 2023-04-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bonding method thereof
CN113707018B (zh) * 2021-08-26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888982A (zh) * 2021-10-22 2022-01-0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盖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0349A (ja) * 2000-10-04 2002-04-12 Sony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CN103578356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KR20150020895A (ko) * 2013-08-19 2015-02-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54125A (ko) * 2014-11-05 2016-05-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그에 포함되는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CN106486520A (zh) * 2015-08-24 2017-03-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52802A (zh) * 2017-02-27 2017-05-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7425016A (zh) * 2016-05-23 2017-12-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464800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08510B1 (ko) * 2007-05-18 2014-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소자용 연성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소자
KR101876540B1 (ko) 2011-12-28 2018-07-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가요성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116469B1 (ko) * 2012-11-20 2020-05-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KR102117890B1 (ko) * 2012-12-28 2020-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2056314B1 (ko) * 2013-09-27 2019-12-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보호용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KR102183086B1 (ko) 2013-10-15 2020-1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811120B2 (en) * 2013-11-28 2017-11-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9773853B2 (en) 2015-01-09 2017-09-26 Apple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bent substrate
KR102506631B1 (ko) * 2015-06-08 2023-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385233B1 (ko) * 2015-08-06 2022-04-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368305A4 (en) 2015-10-28 2019-09-25 Madico, Inc. MULTILAYER COMPOSITE FILMS FOR ARCHITECTURAL APPLICATIONS
KR102535208B1 (ko) 2016-03-10 2023-05-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797728B1 (ko) 2016-03-11 2017-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695727B2 (ja) * 2016-04-08 2020-05-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72722B1 (ko) * 2016-05-11 2023-09-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14855B1 (ko) * 2016-06-28 2021-10-18 주식회사 오럼머티리얼 배면 시트, 배면 시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CN206400960U (zh) * 2017-01-16 2017-08-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柔性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6960914B (zh) * 2017-03-22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85098B1 (ko) * 2017-05-16 2022-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0349A (ja) * 2000-10-04 2002-04-12 Sony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CN103578356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KR20150020895A (ko) * 2013-08-19 2015-02-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54125A (ko) * 2014-11-05 2016-05-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그에 포함되는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CN106486520A (zh) * 2015-08-24 2017-03-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25016A (zh) * 2016-05-23 2017-12-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464800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6652802A (zh) * 2017-02-27 2017-05-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85208A (ko) 2019-07-18
KR102576772B1 (ko) 2023-09-08
CN110021236A (zh) 2019-07-16
US20190213924A1 (en) 2019-07-11
US11288986B2 (en)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236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582049B2 (en)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2916033A (zh) 显示装置和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US10440817B2 (en) Foldable display
US10599184B2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346999B (zh) 可折叠显示器
CN107591090B (zh) 可卷曲显示装置及可卷曲装置
US11135804B2 (en) Film for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60101593A1 (en) Flexible window and flexible display
CN109212632B (zh) 保护膜、包括该保护膜的窗和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US11675394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178779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40192463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60118370A1 (en) Display device
JP7056834B2 (ja)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US20210201712A1 (en) Cover window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284423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80219177A1 (en) Packing assembl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related display panel and relate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289912A (zh) 显示装置
US11700741B2 (en) Display device
EP3754419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341205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板
CN216287344U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79835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135711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