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7385A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7385A
CN109997385A CN201780071954.3A CN201780071954A CN109997385A CN 109997385 A CN109997385 A CN 109997385A CN 201780071954 A CN201780071954 A CN 201780071954A CN 109997385 A CN109997385 A CN 109997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installation
message
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19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7385B (zh
Inventor
坪井秀和
山田升平
横枕一成
高桥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81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8438B/zh
Priority to CN202210454698.9A priority patent/CN1146303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7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7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22Selective call receivers
    • H04W88/023Selective call receivers with message or information receiving cap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04W36/00725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less hando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本申请对2016年12月2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46465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对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注册商标))”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进行了研究。此外,在3GPP中,作为面向第五代蜂窝系统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技术,对作为LTE的扩展技术的LTE-AdvancedPro以及作为新无线接入技术的NR(New Radio technology)进行了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制定(非专利文献1)。
在第五代蜂窝系统中,作为服务的假定场景,请求以下三个场景:实现高速、大容量传输的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移动宽带增强)、实现低延迟、高可靠性通信的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超低时延通信)、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等机器型设备大量连接的mMTC(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此外,在NR中,对使用不同的多个物理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来进行通信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2),终端装置需要确定使用不同的多个物理参数中的哪一个物理参数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P-161214,NTT DOCOMO,“Revision of SI:Study on 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2016年6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R1-166878 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86/Docs/R1-166878.zip
非专利文献3:3GPP R2-167582 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2_RL2/TSGR2_96/Docs/R2-167582.zip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NR中,对在基于由终端的能力和由小区支持的物理参数来连续服务的同时切换为邻接小区时,从某个物理参数(参数集)变更为其他物理参数(参数集)来连续通信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3)。然而,尚未对必要的参数的通知方法进行研究,存在无法高效地进行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高效地进行与基站装置的通信的终端装置、与该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安装于该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以及安装于该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技术方案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采用了以下方案。即,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为一种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为一种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2)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为一种经由小区来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以及控制部,生成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为一种应用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的步骤,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4)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为一种安装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的功能;以及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能高效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子帧、时隙、迷你时隙在时域上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时隙或子帧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换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要素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要素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SCG变更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要素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要素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网络进行说明。
LTE(以及LTE-APro)和NR可以定义为不同的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NR可以定义为LTE中所包括的技术。LTE可以定义为NR中所包括的技术。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NR、LTE以及其他RAT。在以下说明中,使用与LTE关联的术语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其他术语的其他技术中。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此外,基站装置3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基站装置3可以将由基站装置3控制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作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服务终端装置2。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由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控制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作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服务终端装置2。此外,也可以将一个小区分为多个部分区域(也称为Beamed area、或Beamed cell),并在各自的部分区域服务终端装置2。在此,部分区域可以基于在波束成形使用的波束的索引、准共址的索引或者预编码的索引来识别。
基站装置3所覆盖的通信区域可以按频率为分别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形状。此外,所覆盖区域可以按频率而不同。此外,将基站装置3的类别、小区半径的大小不同的小区在同一频率或不同频率下混合存在而形成一个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称为异构网络。
将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下行链路。将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上行链路。将从终端装置2向其他终端装置2的直连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侧链路。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2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包括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OFDM(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以及多载波码分复用(MC-CDM: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此外,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2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也可以使用:通用滤波器多载波(UFMC:Universal-FilteredMulti-Carrier)、滤波OFDM(F-OFDM:Filtered OFDM)、加窗OFDM(Windowed OFDM)、以及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Filter-Bank Multi-Carrier)。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OFDM作为传输方式,用OFDM符号进行了说明,但使用了上述其他传输方式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
此外,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2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也可以不使用CP的或者代替CP而进行了零填充的上述传输方式。此外,CP、零填充可以附加于前方和后方双方。
终端装置2将小区中视为通信区域进行动作。终端装置2可以在非无线连接时(也称为空闲状态、RRC_IDLE状态)通过小区重选过程向其他合适的小区移动。终端装置2可以在无线连接时(也称为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状态)通过切换过程向其他小区移动。合适的小区一般是指基于由基站装置3指示的信息而判断为终端装置2的接入未被禁止的小区,且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满足规定条件的小区。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在非激活状态(也称为非激活状态)下,通过小区重选过程向其他合适的小区移动。终端装置2可以在非激活状态下通过切换过程向其他小区移动。
在终端装置2能与某个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时,可以将此基站装置3的小区中配置为用于与终端装置2进行通信的小区称为区内小区(Serving cell:服务小区),将不用于其他通信的小区称为周边小区(Neighboring cell)。此外,有时也通过其他小区来将区内小区中所需的系统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广播或通知给终端装置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终端装置2配置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在对终端装置2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已配置的多个服务小区可以包括一个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主小区可以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可以在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时间点或建立了RRC连接后配置一个或多个辅小区。此外,也可以对终端装置2配置由包括主小区(PCell)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构成的小区组(也称为主小区组(MCG))、以及由包括至少能实施随机接入过程且不为去激活状态的主辅小区而不包括主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构成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组(也称为辅小区组(SCG))。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应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和/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可以对全部多个小区应用TDD(TimeDivisionDuplex)方式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方式。此外,也可以将应用了TDD方式的小区与应用了FDD方式的小区聚合。
在下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下行链路载波)。在上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上行链路载波)。在侧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侧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侧链路载波)。将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或侧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分量载波(或者载波)。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物理信道。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PCCH(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物理控制信道)
·PSCH(Physical Shared CHannel:物理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BCH用于供基站装置3广播重要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Essential Information Block:EIB),所述重要信息块包括终端装置2所需的重要信息(Essential information:基本信息)。在此,一个或多个重要信息块可以作为重要信息消息而被发送。例如,重要信息块中可以包括与由多个无线帧构成的超帧内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表示超帧内的帧编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信息)。此外,在按小区内的区域发送不同的重要信息块的情况下,也可以包括能识别区域的信息(例如,构成区域的发送波束的标识符信息)。此外,例如,重要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向小区连接或移动性所需的系统信息(SI:System Information)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系统信息可以根据用途分为多个块(系统信息块)。系统信息消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系统信息块构成。重要信息消息是系统信息消息的一部分。此外,可以将重要信息消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称为最少系统信息(Minimum SI)。在无法获取某个小区的全部有效的最少系统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将此小区视为禁止接入的小区(Barred Cell:被禁止的小区)。
PCCH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的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请求UL-SCH资源的调度请求(SR:SchedulingRequest)。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ACK(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ACK可以表示针对下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传输块)、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Unit:MAC PDU(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ACK。
此外,PCCH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此,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定义一个或多个DCI(可以称为DCI格式)。即,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字段被定义为DCI,并被映射至信息位。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信号是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还是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对被调度的PSCH发送HARQ-ACK的定时(例如,从PSCH中所包括的最后一个符号到HARQ-ACK发送为止的符号数)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时段、间隔、以及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PSCH(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PSCH(一个上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
在此,在PSCH中包括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情况下,DCI中包括与PSCH的调度有关的信息。在此,也将针对下行链路的DCI称为下行链路授权(downlink grant)或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在此,也将针对上行链路的DCI称为上行链路授权(uplinkgrant)或上行链路分配(Uplink assignment)。
PSCH用于发送来自媒体接入(MAC:Medium Access Control)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或下行链路数据(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也用于发送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RAR:Random AccessResponse)等。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与上行链路数据同时发送HARQ-ACK和/或CSI。此外,也可以仅用于发送CSI或仅发送HARQ-ACK以及CSI。即,也可以仅用于发送UCI。
在此,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2在上层(higher layer)交换(收发)信号。例如,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2可以在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收发RRC信令(也称为RRC message: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information: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2也可以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收发MAC控制元素。在此,也将RRC信令和/或MAC控制元素称为上层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
PSCH可以用于发送RRC信令以及MAC控制元素。在此,由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可以是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2的共用信令。此外,由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2专用的信令(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专用信令)。即,终端装置2特有(UE Specific)的信息可以使用对某个终端装置2专用的信令来发送。PSCH也可以用于在上行链路发送UE的能力(UE Capability)。此外,在将逻辑信道即DCCH(Dedicated ControlChannel)用于发送RRC消息的情况下使用对某个终端装置2专用(特有)的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PCCH以及PSCH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使用同一称呼,但也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定义不同的信道。例如,可以将下行链路用的PCCH定义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将上行链路用的PCCH定义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可以将下行链路用的PSCH定义为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将上行链路用的PSCH定义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可以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消息1)。PRACH可以用于表示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Handover procedure)、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PUSCH(UL-SCH)资源的请求。
附加于下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授权的CRC奇偶校验位也可以与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C-RNTI、SPS C-RNTI等标识符信息进行异或运算。C-RNTI以及SPS C-RNTI可以用作在小区内用于识别终端装置2的标识符。Temporary C-RNTI也可以用于基于竞争随机接入过程。
C-RNTI可以用于控制一个子帧中的PSCH(PDSCH和/或PUSCH)。SPS C-RNTI可以用于周期性地分配PSCH(PDSCH和/或PUSCH)的资源。Temporary C-RNTI可以用于随机接入时。此外,SI-RNTI(System Information RNTI)也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系统信息消息的标识符。SI-RNTI可以用于分配用于广播(通知)系统信息消息的PDSCH资源。一个系统信息消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系统信息块。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
·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
同步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2获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同步信号可以包括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和/或SSS(Second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此外,同步信号可以用于在下行链路波束成形中基站装置3所使用的基站发送波束和/或终端装置2所使用的终端接收波束的选择/识别/确定。即,同步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2选择/识别/确定由基站装置3应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发送波束的索引。
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以下也简记为参考信号)主要用于供终端装置2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校正。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中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2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中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此外,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也可以用于精细同步(Fine synchronization),所述同步精细的程度为能实现针对无线参数、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的确定、以及FFT的窗同步等。
可以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
BCH、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块是MAC层转发(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并按每个码字来进行编码处理。
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协议构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栈称为用户平面(UP(User-plane、U-Plane))协议栈,将处理控制数据的协议栈称为控制平面(CP(Control-plane、C-Plane))协议栈。
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层)利用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将传输服务提供给上层。PHY层通过传输信道与上层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layer:MAC层)连接。数据经由传输信道在MAC层、PHY层、以及层(layer:层)之间移动。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的PHY层之间,经由物理信道来进行数据的收发。
MAC层将多种逻辑信道映射至多种传输信道。MAC层通过逻辑信道与上层的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 layer:RLC层)连接。逻辑信道根据所传输的信息种类的不同大致分类,分为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和传输用户信息的业务信道。MAC层具有为了进行间歇收发(DRX·DTX)而进行PHY层的控制的功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功能、通知发送功率的信息的功能、以及进行HARQ控制的功能等。
RLC层对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段(Segmentation),并调节数据大小,以使下层能适当地进行数据发送。此外,RLC层还具有用于保证各数据所请求的QoS(Quality ofService:服务质量)的功能。即,RLC层具有数据的重传控制等功能。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layer:PDCP层)具有:为了在无线区间高效地传输作为用户数据的IP分组,而进行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的压缩的报头压缩功能。此外,PDCP层还具有数据的加密功能。
而且,控制平面协议栈具有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 layer:RRC层)。RRC层进行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的配置/重新配置,并进行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以及物理信道的控制。RB可以分为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SRB可以被用作发送作为控制信息的RRC消息的路径。DRB可以被用作发送用户数据的路径。可以在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2的RRC层之间进行各RB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已知的开放型系统间相互连接(Open SystemsInterconnection:OSI)模型的分级结构中PHY层与第一层的物理层对应,MAC层、RLC层以及PDCP层与作为OSI模型的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对应,RRC层与作为OSI模型的第三层的网络层对应。
上述的MAC层、RLC层以及PDCP层的功能分类仅为一个示例,也可以不安装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此外,各层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包括在其他层。例如,从物理层来看,MAC层的控制元素以及RRC信令为上层信号。例如,从MAC层来看,RRC信令为上层信号。从RRC层来看,MAC层以及物理层为下层。从RRC层来看,例如NAS层也称为上层(UpperLayer)。
此外,在网络与终端装置2之间使用的信令协议被分割为接入层(AccessStratum:AS)协议和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协议。例如,RRC层以下的协议是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使用的接入层协议。此外,终端装置2的连接管理(Connection Management:CM)、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MM)等协议是非接入层协议,在终端装置2与核心网络(CN)之间使用。例如,在终端装置2与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之间,经由基站装置3来透明地进行使用了非接入层协议的通信。
以下,对子帧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子帧,但也可以称为资源单元、无线帧、时间区间、时间间隔等。此外,一个或多个子帧可以构成一个无线帧。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各无线帧的长度为10ms。此外,各无线帧由10个子帧以及X个时隙构成。就是说,一个子帧的长度为1ms。各时隙根据子载波间隔来定义时间长度。例如,OFDM符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且为NCP(Normal Cyclic Prefix:标准循环前缀)的情况下,X=7或者X=14,分别为0.5ms以及1ms。此外,在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情况下,X=7或者X=14,分别为0.125ms以及0.25ms。图2将X=7的情况作为一个示例来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在X=14的情况下,也同样能进行扩展。此外,可以同样地定义上行链路时隙,也可以单独定义下行链路时隙和上行链路时隙。
在各时隙中发送的信号或物理信道可以通过资源网格来表现。资源网格通过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来定义。构成一个时隙的子载波的个数分别取决于小区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带宽。将资源网格内的各元素称为资源元素。资源元素可以使用子载波的编号和OFDM符号的编号来识别。
资源块用于表现某个物理下行链路信道(PDSCH等)或者上行链路信道(PUSCH等)的资源元素的映射。资源块中定义有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首先,某个物理上行链路信道映射至虚拟资源块。之后,虚拟资源块映射至物理资源块。时隙中所包括的OFDM符号数X=7,且为NCP的情况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由在时域上7个连续的OFDM符号和在频域上12个连续的子载波来定义。就是说,一个物理资源块由(7×12)个资源元素构成。在ECP(ExtendedCP: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况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由例如在时域上6个连续的OFDM符号和在频域上12个连续的子载波来定义。就是说,1个物理资源块由(6×12)个资源元素构成。此时,一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上对应于一个时隙,在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在频域上对应于180kHz(在60kHz的情况下为720kHz)。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从0开始标注编号。
接着,对子帧、时隙、以及迷你时隙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子帧、时隙、以及迷你时隙在时域上的关系的图。如图5所示,定义了3种时间单元。无论子载波间隔如何,子帧均为1ms,时隙中所包括的OFDM符号数为7或14,时隙长根据子载波间隔而不同。在此,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一个子帧中包括14个OFDM符号。因此,对于时隙长度,当将子载波间隔设为Δf(kHz)时,在构成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数为7的情况下,时隙长度可以通过0.5/(Δf/15)ms来进行定义。在此,可以通过子载波间隔(kHz)来定义Δf。此外,在构成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数为7的情况下,可以通过1/(Δf/15)ms来定义时隙长度。在此,可以通过子载波间隔(kHz)来定义Δf。而且,在将时隙中所包括的OFDM符号数设为X时,可以通过X/14/(Δf/15)ms来定义时隙长度。
迷你时隙(也称为子时隙)是由比时隙中所包括的OFDM符号数少的OFDM符号构成的时间单元。图5将由2个OFDM符号构成迷你时隙的情况作为一个示例来示出。迷你时隙内的OFDM符号可以与构成时隙的OFDM符号定时一致。需要说明的是,调度的最小单位可以是时隙或迷你时隙。
图6是表示时隙或子帧(子帧类型)的一个示例的图。在此,将在子载波间隔15kHz中时隙长度为0.5ms的情况作为示例来示出。在图6中,D表示下行链路,U表示上行链路。如图6所示,在某个时间区间内(例如,在系统中必须分配给一个UE的最小的时间区间),包括:
·下行链路部分(持续时间)
·间隔
·上行链路部分(持续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6的(a)为在某个时间区间(例如,也可以称为能分配给一个UE的时间资源的最小单位、或时间单元等。此外,也可以将时间资源的最小单位集束多个称为时间单位)全部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示例,图6的(b)中是在第一个时间资源中,例如经由PCCH来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经由用于PCCH的处理延迟、从下行到上行的切换时间、以及生成发送信号的间隔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图6的(c)在最初的时间资源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PCCH和/或下行链路的PSCH,并经由用于处理延迟、下行到上行的切换时间、以及生成发送信号的间隔来发送PSCH或PCCH。在此,作为一个示例,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用于发送HARQ-ACK和/或CSI、即UCI。图6的(d)在最初的时间资源中发送下行链路的PCCH和/或下行链路的PSCH,并经由用于处理延迟、下行到上行的切换时间、以及生成发送信号的间隔来发送上行链路的PSCH和/或PCCH。在此,作为一个示例,上行链路信号也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即UL-SCH。图6的(e)为全部用于上行链路发送(上行链路的PSCH或PCCH)的示例。
上述的下行链路部分、上行链路部分可以与LTE同样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
在此,可以通过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来定义资源网格。此外,构成一个时隙的子载波的个数可以取决于小区的带宽。构成一个下行链路部分、上行链路部分的OFDM符号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在此,资源网格内的各元素称为资源元素。此外,资源元素可以使用子载波的编号和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编号来识别。
基站装置3可以发送图6的子帧构成的信号。
接着,对连接状态或非激活状态的终端装置2从第一基站装置3的小区(源小区)移动(切换)至第二基站装置3的小区(目标小区或对象小区)的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终端装置2由于切换而切换前的基站装置3(Source eNB)与切换后的基站装置3(Target eNB)不同的情况下的小区移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应用于同一基站装置3内的小区间的移动。此外,多个基站装置3为分配单元(DU:Distribusion Unit),也能应用于通过中央单元(CU:Central Unit)的控制虚拟地作为一个基站装置3来进行动作的系统。此外,也能应用于基于安全信息的更新等原因而对同一小区进行的切换。
在图7中,首先,第一基站装置3将终端装置2的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通知给第二基站装置3(步骤S71)。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与终端装置2的通信能力有关的信息、网络资源的分配信息、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终端装置2所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终端装置2希望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以及第一基站装置3所支持的参数集的信息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承认(Admit)切换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71接受了切换请求消息的第二基站装置3将切换请求承认消息(HANDOVER REQUEST ACK)通知给第一基站装置3(步骤S72)。切换请求承认消息中可以包括基于第二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2进行的配置。例如,切换请求承认消息中可以包括对终端装置2配置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使用图8对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可以包括(8A)rrc-TransactionIdentifier(rrc-交易标识符)、(8B)measConfig(测量配置)、(8C)mobilityControlInfo(移动性控制信息)、(8D)dedicatedInfoNASList(专用信息NAS列表)、(8E)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无线资源配置专用)、(8F)securityConfigHO(安全配置HO)、(8G)otherConfig(其他配置)、(8H)fullConfig(全部配置)、(8I)sCellToReleaseList(sCell至释放列表)、(8J)sCellToAddModList(sCell至追加模式列表)、以及(8K)systemInfomationBlockDedicated(系统信息块专用)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8A)rrc-TransactionIdentifier为用于RRC过程(处理)的识别的要素,具有例如从0至3的整数作为值。(8B)measConfig为用于对由终端装置2执行(Performed)的测定进行配置的信息,可以包括测定用的间隔时段的配置。(8D)dedicatedInfoNASList为在网络与终端装置2之间交换的终端装置2特有的NAS层的信息的列表,包括每个DRB的NAS层的信息,RRC层将该信息透明传输至上层(NAS层)。(8E)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可以包括用于SRB、DRB的配置、变更和/或释放的信息、用于变更MAC层的配置的信息、与物理层的信道配置有关的信息等。(8F)securityConfigHO为与安全有关的配置,例如,可以包括SRB的AS层中的完整性保证(Integrity Protection)算法的配置、SRB和/或DRB的加密(Ciphering)算法的配置等。(8H)fullConfig为表示在该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是否应用确定的选项的信息,在(8H)fullConfig包括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也可以应用确定的要素中所包括的配置。(8I)sCellToReleaseList、(8J)sCellToAddModList可以包括用于辅小区的追加、变更和/或释放的信息。(8K)systemInfomationBlockDedicated可以包括目标小区的广播信息的一部分。
(8C)mobilityControlInfo包括如图9所示的网络控制的移动性(例如切换)所需的参数。(8C)mobilityControlInfo可以包括(9A)targetPhysCellId(目标物理小区Id)、(9B)carrierFreq(载波频率)、(9C)carrierBandwidth(载波带宽)、(9D)t304、(9E)newUE-Identity(新的UE-标识)、(9F)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常用无线资源配置)、以及(9G)rach-ConfigDedicated(rach-配置专用)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此外,(8C)mobilityControlInfo也可以包括其他各种信息。
(9A)targetPhysCellId表示目标小区的标识符(例如物理小区标识符)。(9B)carrierFreq表示终端装置2在目标小区使用的频率的信息。(9C)carrierBandwidth表示目标小区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的带宽的信息。(9D)t304表示与切换有关的定时器的值,例如终端装置2可以在未在由定时器所示的时间内正常完成切换的情况下执行既定的处理。(9E)newUE-Identity表示目标小区中的终端装置2的新的标识符(例如C-RNTI)。
(9F)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包括如图10所示的用于确定(Specify:指定)随机接入参数、静态物理层参数等共用无线资源配置的信息。(9F)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可以包括(10A)rach-ConfigCommon(常用rach-配置prach-配置)、(10B)prach-Config(prach-配置)、(10C)pdsch-ConfigCommon(常用pdsch-配置)、(10D)pusch-ConfigCommon(常用pusch-配置)、(10E)pucch-ConfigCommon(常用pucch-配置)、(10F)soundingRS-UL-ConfigCommon(常用探测RS-UL-配置)、(10G)uplinkPowerControlCommon(常用上行链路功率控制),(10H)antennaInfoCommon(常用天线信息)、(10I)p-Max、(10J)tdd-Config(tdd-配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此外,(9F)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也可以包括其他各种信息。此外,也可以将(10C)pdsch-ConfigCommon和(10D)pusch-ConfigCommon的配置归总为一个配置(psch-ConfigCommon)。
(10A)rach-ConfigCommon包括用于确定普通随机接入参数(Generic randomaccess parameter)的信息。例如(10A)rach-ConfigCommon作为随机接入前导的信息,也可以包括不单独使用的(Non-dedicated)前导的个数、用于判断使用已分组的前导中的哪一组前导的阈值信息、和/或与功率递增有关的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10B)prach-Config包括用于确定PRACH配置的信息。例如,(10B)prach-Config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的根序列的索引信息、用于随机接入前导发送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信息、和/或用于前导的发送的参数集的信息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10C)pdsch-ConfigCommon包括用于确定共用的PDSCH配置的信息。例如,(10C)pdsch-ConfigCommon可以包括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每单位资源的能量的信息、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PDSCH的功率比有关的信息、和/或用于PDCCH和/或PDSCH的接收的参数集的信息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10D)pusch-ConfigCommon包括用于确定共用的PUSCH配置、和/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的信息。例如,(10D)pusch-ConfigCommon可以包括PUSCH资源的频带信息、跳频信息、和/或用于PUCCH和/或PUSCH的发送的参数集信息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10E)pucch-ConfigCommon包括用于确定共用的PUCCH配置的信息。例如,(10E)pucch-ConfigCommon可以包括用于PUCCH的发送的参数集的信息。(10F)soundingRS-UL-ConfigCommon包括用于确定能在基站装置3所进行的测定中使用的共用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配置的信息。例如,(10F)soundingRS-UL-ConfigCommon可以包括用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发送的参数集的信息。(10G)uplinkPowerControlCommon包括用于确定共用的上行链路的功率控制配置的信息。(10H)antennaInfoCommon包括用于确定共用的天线配置的信息。(10I)p-Max包括用于限制终端装置2所进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的信息。(10J)tdd-Config包括用于确定TDD特有的物理信道配置的信息。
(9G)rach-ConfigDedicated包括用于确定分配给终端装置2的单独的随机接入参数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明确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时间/频率资源的信息和/或用于前导的发送的参数集的信息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8G)otherConfig中包括其他配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此外,在(8C)mobilityControlInfo或者(8C)mobilityControlInfo中所包括的任一信息要素中可以包括确定针对以下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参数集的信息:终端装置2在目标小区发送的(1)随机接入前导、(2)包括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PUSCH;以及终端装置2在目标小区接收的(1)同步信号、(2)重要信息块、(3)用于接收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的PDSCH的PDCCH、(4)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的PDSCH、(5)用于接收包括呼叫(寻呼)的消息的PDSCH的PDCCH、(6)包括呼叫(寻呼)的消息的PDSCH。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消息仅为一个示例,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可以包括上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外的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上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一部分的信息。此外,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可以是与上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不同的构造、信息要素名、或者参数名。
接受了切换请求承认消息的第一基站装置3将包括针对所述终端装置2的配置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RRCConfigurationReconfiguration)通知给终端装置2,由此,对终端装置2指示从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步骤S73)。
接受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并能遵循包括此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配置的终端装置2基于此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信息来开始以下的重新配置处理(步骤S74)。
在步骤S74的重新配置处理中,终端装置2开始向目标小区的下行链路的同步。此外,如有必要,终端装置2将MAC层的功能复位,并进行PDCP层以及RLC层的重新建立(Re-establishment)。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无线资源配置(Radio ResourceConfiguration)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应用该无线资源配置。在同步信号的参数集信息包括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该信息来检测同步信号。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同步信号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来尝试进行同步信号的检测。由此,在具有多个可能会应用于目标小区的同步信号的参数集那样的情况下,能唯一地指定所检测的同步信号的参数集。此外,在携带重要信息块的广播信道的参数集信息包括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此信息来接收携带重要信息块的广播信道。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携带重要信息块的广播信道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或与同步信号相同的参数集来尝试进行携带重要信息块的广播信道的接收。由此,在具有多个可能会应用于目标小区的广播信道的参数集的情况下,能唯一地指定所接收的广播信道的参数集。
然后,终端装置2将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提出(Submit:提交)至下层(例如MAC层)。终端装置2为了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而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二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2的发送定时的偏移进行检测,并将包括用于校正偏移的信息(定时提前命令)的随机接入响应发送至终端装置2(步骤S75)。在随机接入前导的参数集信息包括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该信息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随机接入前导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或由重要信息块指定的参数集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由此,在目标小区中支持多个参数集的情况下,能按终端装置2来配置合适的参数集。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此信息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或与所同步的同步信号相同的参数集、或由重要信息块指定的参数集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由此,在目标小区中支持多个参数集的情况下,能按每个终端装置2来配置合适的参数集。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2可以仅在包括目标小区的标识符信息的信息要素(IE:InformationElement)包括在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74。此外,在包括执行切换的条件的信息要素包括在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在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74。执行切换的条件可以是例如来自源小区的确定的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低于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也可以是来自目标小区的确定的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为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还可以是其组合。
当向切换目的地的小区连接成功时,终端装置2在连接成功的小区中,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RRCConfigura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步骤S76)。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携带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PUSCH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此信息来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携带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PUSCH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由重要信息块指定的参数集、或由随机接入响应指定的参数集来发送携带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PUSCH。由此,在目标小区中支持多个参数集的情况下,能按每个终端装置2来配置合适的参数集。
接受了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第二基站装置3将切换完成(HANDOVERCOMPLETE)通知给第一基站装置3(步骤S77)。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2从指示切换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获取在目标小区中使用的每个信道和/或信号的参数集信息,因此,能在参数集按每个信道而不同的情况、目标小区支持多个参数集的情况、和/或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参数集不同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2进行合适的配置。
使用图11对以下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将第一基站装置3的小区(第一小区)设为主小区组的主小区,而且将第二基站装置3的小区(第二小区)设为辅小区组的小区(例如主辅小区(PSCell)),在连接状态或非激活状态的终端装置2处于正在进行通信的状态下,辅小区组从包括第二小区的小区组变更为包括第三基站装置3的小区(第三小区)的小区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对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obilityControlInfoSCG)的小区组变更的过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应用于追加辅小区组的情况、变更不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不附带辅小区组的追加以及变更)的参数集的情况。
首先,对辅小区组的参数集的配置(变更)进行说明。
参数集的变更可以附带第二层(PDCP层、RLC层和/或MAC层)的复位或重新建立(Re-establishment)。此外,参数集的变更可以附带在PSCell的随机接入的执行。此外,辅小区组的变更可以是包括第二层的复位和/或重新建立的同步辅小区组重新配置过程(附带随机接入的过程)。此外,在假设配置了辅小区组的DRB的情况下,辅小区组的变更可以是包括刷新安全性的同步辅小区组重新配置过程(附带随机接入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在各种场景中使用。例如,场景是指辅小区组的建立(Establishment)、PSCell的变更、安全键的刷新、DRB的变更、和/或参数集的变更等。终端装置2可以通过接收包括针对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obilityControlInfoSCG)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来执行与辅小区组的变更关联的动作。
在连接状态下,网络控制终端装置2的移动性。此外,在非激活状态下,网络也可以控制终端装置2的移动性在网络控制的移动性中,可以使用包括移动性控制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来变更PCell。此外,在网络控制的移动性中,也可以使用包括(或不包括)移动性控制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来变更SCell。
此外,可以使用包括(或不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来建立、重新配置、或释放辅小区组。此外,在辅小区组的重新配置中,在需要向PSCell随机接入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小区组的变更过程(即,包括mobilityControlInfoSCG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
在图11中,首先,第一基站装置3将终端装置2的辅小区追加请求消息(SeNBAddition Request)通知给第三基站装置3(步骤S111)。所述辅小区追加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基站装置3的SCG配置。此外,所述辅小区追加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与终端装置2的通信能力有关的信息、网络资源的分配信息、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终端装置2所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终端装置2希望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以及第一基站装置3支持的参数集的信息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通过步骤S111接受了辅小区追加请求消息的第三基站装置3在承认辅小区追加请求的情况下,将辅小区追加请求承认消息(SeNB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通知给第一基站装置3(步骤S112)。辅小区追加请求承认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三基站装置3所进行的针对终端装置2的配置。例如辅小区追加请求承认消息中可以包括对终端装置2配置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使用图12对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辅小区组的配置(SCG-Configuration)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辅小区组的配置可以包括(12A)scg-ConfigPartMCG(scg-配置部分MCG)、以及(12B)scg-ConfigPartSCG(scg-配置部分SCG)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12A)scg-ConfigPartMCG为还与进行辅小区组的配置时的主小区组关联的配置,可以包括例如与密钥信息的更新有关的信息和/或与主小区组以及辅小区组的功率有关的信息等。(12B)scg-ConfigPartSCG为辅小区组的配置,可以包括例如如图13所示的(13A)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G(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G)、pSCellToAddMod(pScell至追加模块)、(13C)sCellToAddModListSCG(sCell至追加模块列表SCG)、(13D)sCellToReleaseListSCG(sCell至释放列表SCG)、和/或(13E)mobilityControlInfoSCG(移动性控制信息SCG)。
(13A)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G为终端装置2固有的无线资源配置,可以包括用于DRB的追加/变更的信息、MAC层的配置信息、定时器的配置值、和/或常数信息。(13B)pSCellToAddMod为作为PSCell的小区的追加/变更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识别SCell(PSCell)的索引信息、小区的标识符(例如物理小区标识符或小区全局标识符)、下行链路的载波频率信息、PSCell的共用无线资源配置、和/或PSCell的终端装置2特有的无线资源配置的信息。
(13C)sCellToAddModListSCG为作为辅小区组的SCell的小区的追加/变更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SCell信息的列表。而且,各SCell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识别SCell的SCell索引信息、小区的标识符(例如物理小区标识符或小区全局标识符)、下行链路的载波频率信息、和/或SCell的共用无线资源配置的信息。(13D)sCellToReleaseListSCG为用于释放辅小区组的SCell的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SCell索引信息的列表。
(13E)mobilityControlInfoSCG为变更辅小区组所需的信息,可以包括在辅小区组中用于确定分配给终端装置2的标识符以及分配给终端装置2的单独的随机接入参数的信息、和/或与加密算法有关的信息。
在此,(12B)scg-ConfigPartSCG、或者(12B)scg-ConfigPartSCG中所包括的任一信息要素中可以包括确定针对以下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参数集的信息:在重新配置了终端装置2的辅小区组的小区(PSCell或所有SCell)发送的(1)随机接入前导、(2)PUCCH、(3)PUSCH;以及在重新配置了终端装置2的辅小区组的小区(PSCell或所有SCell)接收的(1)同步信号、(2)用于接收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的PDSCH的PDCCH、(3)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的PDSCH、(4)用于接收包括呼叫(寻呼)的消息的PDSCH的PDCCH、(5)包括呼叫(寻呼)的消息的PDSCH。
例如,(13E)mobilityControlInfoSCG中所包括的、作为用于确定分配给终端装置2的单独的随机接入参数的信息的一部分,可以包括用于前导的发送的参数集的信息。此外,在辅小区组的小区中使用共用的参数集的情况下,(13B)pSCellToAddMod中可以包括PSCell(或在辅小区组的小区共用)的用于上述信号和/或信道的发送/接收的参数集的信息。此外,在辅小区组的小区中使用独立的参数集的情况下,(13B)pSCellToAddMod和/或(13C)sCellToAddModListSCG的各SCell信息中可以包括每个SCell的用于上述信号和/或信道的发送的参数集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消息仅为一个示例,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可以包括上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外的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上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一部分的信息。此外,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可以是与上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不同的构造、信息要素名、或者参数名。
接受了辅小区追加请求承认消息的第一基站装置3将释放请求(SeNB ReleaseRequest)通知给第二基站装置3(步骤S113)。此外,通过将包括针对所述终端装置2的配置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RRCConfigurationReconfiguration)通知给终端装置2,将附带从第二小区向第三小区的小区变更的辅小区组变更指示给终端装置2(步骤S114)。
接受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并能遵循包括此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配置的终端装置2将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RRCConfigura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发送给第一基站装置3(步骤S115)。而且,基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信息,来开始以下的重新配置处理(步骤S117)。此外,接受了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RRCConfigura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的第一基站装置3将重新配置完成消息(SeNB ReconfigurationComplete)通知给第三基站装置3(步骤S116)。
在步骤S117的重新配置处理中,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而不包括(并非切换)主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配置为释放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辅小区组的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配置对辅小区组的MAC层的功能进行复位。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而不包括(并非切换)主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配置为释放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辅小区组的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重新建立或恢复PDCP层。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配置为释放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辅小区组的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重新建立主小区组的RLC层和/或辅小区组的RLC层。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而不包括(并非切换)主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配置为释放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辅小区组的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将辅小区组的SCell中除了PSCell之外的其他小区设为去激活状态。
此外,在步骤S117的重新配置处理中,在配置为释放接收到的辅小区组的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释放除了DRB配置之外的辅小区组的配置而停止与辅小区组有关的定时器。
此外,在步骤S117的重新配置处理中,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终端装置2固有的无线资源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重新配置固有的无线资源配置。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作为PSCell的小区的追加/变更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执行PSCell的追加或变更。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作为辅小区组的SCell的小区的追加/变更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执行辅小区组的SCell的追加或变更。此外,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用于释放辅小区组的SCell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执行辅小区组的SCell的释放。
然后,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辅小区组的移动性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开始向作为目标的PSCell(第三小区)的下行链路的同步。
在此,在同步信号的参数集信息包括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该信息,来检测同步信号。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同步信号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来尝试进行同步信号的检测。由此,在具有多个可能会应用于目标小区的同步信号的参数集那样的情况下,能唯一地指定所检测的同步信号的参数集。
然后,终端装置2为了发送上行链路数据而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三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2的发送定时的偏移进行检测,并将包括用于校正偏移的信息(定时提前命令)的随机接入响应发送至终端装置2(步骤S115)。在随机接入前导的参数集信息包括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该信息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随机接入前导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由此,在目标小区中支持多个参数集的情况下,能按每个终端装置2来配置合适的参数集。此外,在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的参数集信息包括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该信息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在不由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提供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的参数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参数集或与所同步的同步信号相同的参数集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由此,在目标小区中支持多个参数集的情况下,能按每个终端装置2来配置合适的参数集。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2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获取在目标小区中使用的每个信道和/或信号的参数集信息,因此,能在参数集按信道而不同的情况、目标小区支持多个参数集的情况、和/或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参数集不同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2进行适当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说明中,为了方便,使用“参数集”这一单词来进行说明,但是在系统中使用的以下参数(A)至(G)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均为参数集。
(A)采样率
(B)子载波间隔
(C)子帧长度
(D)用于调度的时间的单位(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E)OFDM符号长度
(F)一个子帧中所包括的OFDM符号数
(G)发送信号和/或信道的天线端口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2构成为包括无线收发部20以及上层处理部24。无线收发部20构成为包括天线部21、RF(RadioFrequency:射频)部22、以及基带部23。上层处理部24构成为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25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也将无线收发部2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此外,还另外具备基于各种条件对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上层处理部24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无线收发部20。上层处理部2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2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2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2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管理的各种配置信息/参数,来进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的转发的控制。
上层处理部2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进行装置自身的各种配置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层的信号来配置各种配置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表示各种配置信息/参数的信息来配置各种配置信息/参数。
无线收发部20进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20对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4。无线收发部20通过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来生成发送信号,并发送至基站装置3。
RF部22通过正交解调将经由天线部21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下变频:down covert)为基带信号,并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RF部22将进行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基带部。
基带部23将从RF部22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部23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并提取频域的信号。
基带部23对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SC-FDMA符号,并对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基带部23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RF部22。
RF部22使用低通滤波器来从由基带部23输入的模拟信号中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将模拟信号上变频(up convert)为载波频率,并经由天线部21来发送。此外,RF部22将功率放大。此外,RF部22也可以具备控制发射功率的功能。也将RF部22称为发射功率控制部。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2可以是以下构成:为了支持在多个频率(频带、频带宽度)或小区的同一子帧内进行的收发处理,而具备多个各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构成为包括无线收发部30以及上层处理部34。无线收发部30构成为包括天线部31、RF部32、以及基带部33。上层处理部34构成为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也将无线收发部3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此外,还另外具备基于各种条件对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上层处理部3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管理的各种配置信息/参数,来进行与调度请求有关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生成或从上位节点获取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Control Element)等,并输出至无线收发部30。此外,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各终端装置2的各种配置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可以经由上层信号对各终端装置2配置各种配置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发送/广播表示各种配置信息/参数的信息。
无线收发部30的功能与无线收发部2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装置3与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连接的情况下,无线收发部30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包括于各收发点4中。
此外,上层处理部34进行基站装置3之间或者上层的网络装置(MME、SGW(Serving-GW))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控制消息、或者用户数据的发送(转发)或接收。在图3中,省略了其他基站装置3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但是显而易见是,具备多个具有作为基站装置3来工作所需的其他功能的块来做为构成要素的。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部36的上层存在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层处理部、应用层处理部。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部”是指通过部件、电路、构成装置、设备、单元等术语来表达的、实现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的功能以及各过程的要素。
终端装置2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20至符号26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基站装置3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30至符号36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的各种方案进行说明。
(1)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为一种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配置来进行参数的配置,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按在所述对象小区中每个使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信道和/或信号来单独地进行配置。
(2)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中,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与进行随机接入前导和/或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3)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中,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与进行随机接入响应和/或寻呼和/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的下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4)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为一种经由小区来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及控制部,生成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配置,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按在所述对象小区中每个使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信道和/或信号来单独地进行配置。
(5)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为一种应用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配置来进行参数的配置的步骤,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按在所述对象小区中每个使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信道和/或信号来单独地进行配置。
(6)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为一种安装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功能;以及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配置来进行参数的配置的功能,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与调度的最小单位的时间长度有关的信息和/或表示时隙长度的信息按在所述对象小区中每个使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信道和/或信号来单独地进行配置。
(A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为一种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A2)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针对一个或多个所述对象小区的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中包括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和/或与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A3)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为一种经由小区来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以及控制部,生成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A4)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为一种应用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的步骤,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A5)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为一种安装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的功能;以及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的功能,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由此,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能高效地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举例说明,可以使用各种变形例、置换例来实现。例如,上行链路发送方式也可以应用于FDD(频分双工)方式或TDD(时分双工)方式的通信系统。此外,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参数、各事件的名称都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进行称呼的,即使实际应用的名称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名称不同,也不会影响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主张的发明主旨。
此外,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连接”是指,不仅限于将某个装置和其他某个装置限定为使用物理线路直接连接的构成,还包括逻辑连接的构成、使用无线技术来进行无线连接的构成。
终端装置2也可以称为用户终端、移动站装置、通信终端、移动设备、终端、UE(UserEquipment)、MS(Mobile Station)。基站装置3也可以称为无线基站装置、基站、无线基站、固定站、NB(NodeB)、eNB(evolved NodeB)、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站)、BS(Base Station)、NRNB(NRNodeB)、NNB、TRP(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gNB(next generation Node B:下一代节点B)。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来实现。构成装置组的各个装置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装置组,具有基站装置3的所有各功能或各功能块即可。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也能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或者也可以是第二代核心网(NextGenCore)。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针对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等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由程序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处理时暂时被读入Random Access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储存于闪存(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硬盘驱动器),并根据需要由CPU来读出、修改、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并通过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读入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装置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包括操作系统、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等的任意一个。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包括:像在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介质;像作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固定时间的介质。此外,所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进一步通过将前述功能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来实现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各特征能通过电路,即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型处理器,处理器也可以取而代之而是现有型处理器、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或者状态机。通用用途处理器或前述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替换的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例如能用于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例如便携电话装置、基站装置、无线LAN装置或传感器设备)、集成电路(例如通信芯片)或程序等。
符号说明
2 终端装置
3 基站装置
20、30 无线收发部
21、31 天线部
22、32 RF部
23、33 基带部
24、34 上层处理部
25、35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26、36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4 收发点

Claims (5)

1.一种终端装置,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
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在针对一个或多个所述对象小区的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中,包括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和/或与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3.一种基站装置,经由小区来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部,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以及
控制部,生成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
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4.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的步骤,
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5.一种集成电路,安装于经由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的重新配置消息的功能;以及
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的重新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参数来进行参数的配置的功能,
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象小区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
所述与子载波间隔有关的配置按每个所述对象小区来进行配置。
CN201780071954.3A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9997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8195.0A CN114598438B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2210454698.9A CN114630383A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6465A JP2020031250A (ja) 2016-12-20 2016-12-20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6-246465 2016-12-20
PCT/JP2017/044546 WO2018116910A1 (ja) 2016-12-20 2017-12-12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8195.0A Division CN114598438B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2210454698.9A Division CN114630383A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385A true CN109997385A (zh) 2019-07-09
CN109997385B CN109997385B (zh) 2022-05-13

Family

ID=6262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4698.9A Pending CN114630383A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2210448195.0A Active CN114598438B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1780071954.3A Active CN109997385B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4698.9A Pending CN114630383A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2210448195.0A Active CN114598438B (zh) 2016-12-20 2017-12-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395202B2 (zh)
EP (2) EP4181585A1 (zh)
JP (1) JP2020031250A (zh)
CN (3) CN114630383A (zh)
CL (1) CL2019001670A1 (zh)
MX (1) MX2019007155A (zh)
WO (1) WO201811691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258A (zh) * 2019-08-14 2022-03-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
CN114342477A (zh) * 2019-09-06 2022-04-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与小区组改变相关联的优先化的技术
WO2022151402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Apple Inc. Direct scell activation during handover
CN114342477B (zh) * 2019-09-06 2024-05-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与小区组改变相关联的优先化的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31250A (ja) * 2016-12-20 2020-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324214B1 (ko) * 2017-01-06 2021-11-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 접속의 데이터 처리를 가속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413625B1 (en) * 2017-06-07 2019-11-27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secondary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in secondary node change
CN109845178B (zh) * 2017-06-16 2022-03-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0830215B (zh) 2018-08-1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上报csi的方法和装置
US11432239B2 (en) * 2018-10-18 2022-08-30 Apple Inc. Inactive mode operations
KR102655629B1 (ko) * 2018-10-26 2024-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7290661B2 (ja) * 2018-10-30 2023-06-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CN113906784A (zh) * 2019-03-29 2022-01-07 苹果公司 高速场景中的用户设备(ue)测量能力
EP4047844A4 (en) * 2019-10-15 2022-10-2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ERMINAL AND MEDIA
JP7388634B2 (ja) * 2020-07-16 2023-11-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最適化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3797A (zh) * 2014-10-17 2016-06-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达到最大承载数目时维护最大承载数目的方法
WO2016137532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oordination
CN106162922A (zh) * 2015-01-27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现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31614A (zh) * 2016-07-30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网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7075B2 (en) * 2007-02-23 2015-09-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carrier spacing identification
WO2010038967A2 (ko) * 2008-10-01 2010-04-08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신호의 전송방법
US9674760B2 (en) * 2012-04-27 2017-06-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21600B2 (en) * 2013-01-28 2016-12-13 Blackberry Limited Handover mechanism in cellular networks
US10772092B2 (en) * 2013-12-23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 numerology OFDM design
US20150189574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dormant cell signaling for advanced cellular network
US9820332B2 (en) * 2014-08-07 2017-11-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activating SCells during SCG change procedure and a device therefor
JP6757323B2 (ja) 2015-09-01 2020-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17199B2 (en) * 2015-09-24 2018-10-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638474B2 (en) * 2016-04-21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fferent numerology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8038514A1 (en) 2016-08-22 2018-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on of code block index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92510B2 (en) 2016-09-30 2021-04-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and random access for flexible radio communication
US10356740B2 (en) * 2016-11-29 2019-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scheme for uplink synchronization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JP2020031250A (ja) * 2016-12-20 2020-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3797A (zh) * 2014-10-17 2016-06-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达到最大承载数目时维护最大承载数目的方法
CN106162922A (zh) * 2015-01-27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现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137532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oordination
CN106231614A (zh) * 2016-07-30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网元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Discussion on UE behavior on mixed numerology carrier",R1-1609425",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BIS》 *
MOTOROLA: ""Discussion on RACH numerology and procedure",R1-1612746",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258A (zh) * 2019-08-14 2022-03-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
CN114342477A (zh) * 2019-09-06 2022-04-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与小区组改变相关联的优先化的技术
CN114342477B (zh) * 2019-09-06 2024-05-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与小区组改变相关联的优先化的技术
WO2022151402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Apple Inc. Direct scell activation during hando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2210B1 (en) 2023-03-01
CN114630383A (zh) 2022-06-14
CN109997385B (zh) 2022-05-13
EP3562210A1 (en) 2019-10-30
US20190313309A1 (en) 2019-10-10
JP2020031250A (ja) 2020-02-27
US11395202B2 (en) 2022-07-19
EP4181585A1 (en) 2023-05-17
CL2019001670A1 (es) 2019-09-06
MX2019007155A (es) 2019-09-05
EP3562210A4 (en) 2020-08-12
US20220312288A1 (en) 2022-09-29
CN114598438B (zh) 2023-09-05
WO2018116910A1 (ja) 2018-06-28
CN114598438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738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014038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819907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0419233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040259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2019003616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적인 주파수 대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97601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50496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IL265644A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2023500193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で利用されるリソースのバランスをとるための方法
RU2749809C2 (ru)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ая схема
KR2014014750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집성을 설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2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Patentee after: Sharp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Patentee before: FG Innov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