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7320A - 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7320A
CN109997320A CN201780071379.7A CN201780071379A CN109997320A CN 109997320 A CN109997320 A CN 109997320A CN 201780071379 A CN201780071379 A CN 201780071379A CN 109997320 A CN109997320 A CN 109997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tenna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13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尚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97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32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1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mplitude comparison of signals derived sequentially from receiving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having differently-oriented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r from an antenna system having periodically-varied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 G01S3/2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mplitude comparison of signals derived sequentially from receiving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having differently-oriented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r from an antenna system having periodically-varied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derived by sampling signal received by an antenna system having periodically-varied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1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mplitude comparison of signals derived sequentially from receiving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having differently-oriented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r from an antenna system having periodically-varied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 G01S3/2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mplitude comparison of signals derived sequentially from receiving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having differently-oriented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r from an antenna system having periodically-varied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derived from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ignals from separate antennas, e.g. comparing sum with differ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38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djustment of real or effective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of an antenna or an antenna system to give a desired condition of signal derived from that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e.g. to give a maximum or minimum sign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1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by co-ordinating position lines of different shape, e.g. hyperbolic, circular, elliptical or rad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基站基于波束扫描从至少一个终端接收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此外,基站利用每个波束的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计算基站与发送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终端之间的角度,并利用计算出的角度来计算基站的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此外,基站根据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调整基站天线的方向。

Description

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动态调整天线方向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在第四代(4G)通信系统商业化之后满足无线数据业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了改进的第五代(5G)或准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
考虑在超高频(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5G通信系统,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超高频频带中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诸如波束赋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赋形以及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各种技术正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
同时,当使用超高频(mmWave)频带的天线时,从基站的天线辐射的信号与接收该信号的终端之间的角度和方向,或从终端辐射的信号与接收该信号的基站的天线之间的角度和方向可以对信号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当终端在从基站辐射的信号前面倾斜时,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增益可能降低。此外,在超高频频带的情况下,这种信号的增益差异可能相当大。
以上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呈现,以帮助理解本公开。没有做出任何确定,并且没有断言关于上述任何一个是否适用于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至少下述优点。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考虑位于基站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位置、业务分布、用户级别、服务质量(QoS)要求等来动态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整体考虑信道环境的变化、存在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位置的变化以及由于安装在在基站周围的附加基站导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动态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波束扫描,从至少一个终端接收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利用每个波束的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计算所述基站与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终端之间的角度;利用计算出的角度来计算所述基站的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以及根据所述基站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来调整所述基站天线的方向。
此外,计算所述角度可以包括:测量每个波束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来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
此外,计算所述角度可以包括:测量每个波束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强度;根据每个波束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所述强度估计每个波束的信道;检测所估计的信道中的峰值位置;根据所述峰值位置选择视线(LoS)路径;以及利用所述LoS路径和波束模式来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
此外,可以使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业务量或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用户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所述基站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
此外,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所述用户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每个用户的计费信息、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每个用户所需的信号质量的信息或关于至少一个终端的每个用户的用户级别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计算基站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可以包括:利用所述参考信号来计算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以及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并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信息来计算所述基站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
此外,可以基于所述参考信号的强度计算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
此外,当存在附加基站时,可以使用所述附加基站的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以及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的信息来计算所述基站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天线和基站天线方向调整器;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波束扫描,从至少一个终端接收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利用每个波束的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计算所述基站与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终端之间的角度;利用计算出的角度来计算所述基站的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以及控制所述基站天线方向以调整器根据所述基站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调整所述基站天线的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响应于每个波束的发送的参考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计算所述终端的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以及利用接收的用于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的所述信息来调整所述终端天线的方向。
此外,接收用于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的所述信息可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所述终端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
此外,接收用于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的所述信息可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的信息;以及利用关于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的信息来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终端天线和终端天线方向调整器;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响应于每个波束的发送的参考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计算所述终端的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终端天线方向调整器以利用接收到的用于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来调整所述终端天线的方向。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考虑位于基站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位置、业务分布、用户级别、QoS要求等来动态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的方法。
另外,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整体考虑信道环境的变化、存在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位置的变化以及由于安装在基站周围的附加基站导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动态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考虑位于基站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位置、业务分布、用户级别、QoS要求等来动态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的方法。
另外,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整体考虑信道环境的变化、存在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位置的变化以及由于安装在基站周围的附加基站导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动态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的方法。
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方面。例如,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明显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显著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天线方向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天线方向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7和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方向估计操作的示意图。
在整个附图中,应该注意的是,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描绘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参考附图的以下描述以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各种实施例包括各种具体细节以帮助理解本公开,但这些仅被视为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以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本公开中,当陈述某个元件“耦接到”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这些元件可以电地、物理地或逻辑地彼此耦接或连接。另外,两个元件可以彼此直接耦接或连接,或者两个元件之间可以存在新元件。另外,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及其衍生词是指含有但不限于此。
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限于书面含义,而是仅由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公开。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指示物。因此,例如,对“组件表面”的引用包括对一个或更多个这样的表面的引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示出的元件独立地用于表示不同的特征函数,并且不一定意味着每个元件由单独的硬件或一个软件单元组成。即,为了便于描述,示例性地使用各个元件,并且可以将至少两个元件集成为一个元件,或者可以将一个元件逻辑地或物理地划分为多个元件以执行类似或不同的功能。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本质的情况下,任何情况也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文使用的一些元件对于本公开可能不是必要的,但可以是仅用于改善性能的可选元件。本公开可以仅使用必要元件实现,或者通过进一步包括可选元件来实现。
在本公开中,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的功能而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习惯而变化。因此,应该基于整个说明书中的内容进行定义。
将理解的是,流程图图示的每个块以及流程图图示中的块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加工,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生成用于实现一个或更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品,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运行,该指令装置实现一个或更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提供了用于实现一个或更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文使用的术语“单元”可以指执行某些任务的软件或硬件组件或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单元可以被配置为位于可寻址存储介质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上执行。因此,作为示例,单元可以包括组件(诸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进程、功能、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器、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阵列和变量。组件和单元中提供的功能可以组合成更少的组件和单元,或者进一步分成附加的组件和单元。另外,组件和单元可以被实现为驱动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
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天线方向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天线方向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参照图1a,信号130可以从基站110发送到终端120。终端120可以是移动终端或不具有移动性的固定无线接入(FWA)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的信号130会以一定角度而不是垂直入射在终端120上。另外,虽然未示出,但是从终端120发送到基站110的信号会以特定角度入射在基站110的天线上。
然而,当从基站110发送到终端120的信号130以倾斜状态进入终端120的天线时,即,当终端120的天线以非90度的入射角接收到发送信号130时,由终端120接收的信号130的增益会下降。例如,如果基站110的发送信号130直接入射在终端120的天线上,即,以直角入射,则接收到的信号的增益下降可能是大约0dB。然而,如果基站110的发送信号130以0度入射在终端120的天线上,则在终端120处接收到的信号的增益下降可能是大约-8.7705dB。
因此,需要优化改变基站110的天线方向,使得基站110的发送信号135如图1b所示垂直入射在终端120的天线上(或者终端120的发送信号垂直入射在基站110的天线上)。类似地,尽管未示出,但是也可以优化改变终端120的天线方向,使得基站110的发送信号135垂直入射在终端120的天线上。
另外,当存在如图2a所示的多个终端120、121、123和125时,从基站110发送的信号140会以某个角度而不是垂直入射在每个终端120、121、123和125上。
如果调整基站110的天线使得当存在多个终端120、121、123和125时发送信号140仅垂直于一个终端,则到其他终端的发送信号140仍然会以某个角度倾斜。另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发送信号140垂直入射在终端上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接收到的信号的增益下降,而在特定终端的情况下,接收到的信号的增益下降会增加相当大。因此,当调整基站110的天线使得发送信号140仅垂直于一个终端时,会增加各个终端120、121、123和125的接收到的信号的增益下降之和。
另外,多个终端120、121、123和125可能具有不同的业务量和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使用条件)。因此,需要通过考虑多个终端120、121、123和125的相应权重来优化改变如图2b所示的基站110的天线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基站110的天线方向,使得当各个终端120、121、123和125接收到从基站110的天线发送的信号145时,增益下降值被优化。
特别地,在移动环境中,优选地通过整体考虑时间、终端的位置、每个连接的用户的业务分布的变化等来优化基站110的天线方向。
同时,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基站的情况下,天线在最初就被固定安装。即,一旦安装,基站的天线可能就无法调整方向了。因此,最初安装的天线的方向很重要。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允许调整天线定向。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整体考虑时间、终端的位置、每个连接的用户的业务分布的变化、服务质量(QoS)要求、用户级别、终端位置的变化、信道环境的变化、附加安装的基站等来动态地和优选地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的方法。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整体考虑时间、终端的位置、每个连接的用户的业务分布的变化、QoS要求、用户级别、终端的位置变化、信道环境的变化、附加安装的基站等来动态地和优选地调整终端的天线方向的方法。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参照图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300可以包括天线单元310、收发器320和控制器330。此外,基站300还可以包括天线方向控制器340。虽然天线方向控制器340被示为包括在控制器330中,但这仅是示例性的。替代地,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独立于控制器330而存在。另外,在没有天线方向控制器340的情况下,控制器330可以执行控制包括在天线单元310中的天线315的方向的操作。例如,控制器330可以是特定电路、专用电路或至少一个处理器。另外,基站300的操作可以通过存储在基站300中装配的存储设备中的相应程序代码来实现。即,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通过处理器或CUP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来执行上述操作。
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控制基站300的全部操作。基站300的收发器320可以通过天线单元310向其他网络实体(例如,图4中的终端400)发送信号和从其接收信号。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执行控制包括在天线单元310中的天线315的方向的操作。
天线单元310可以从其他网络实体接收信号或者向其他网络实体发送信号。天线单元310可以包括天线315,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315可以是阵列天线。天线单元310还可以包括用于调整天线315的方向的天线方向调整器350。为此,天线方向调整器350可以具有耦接到天线315的电机(未示出)。
同时,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400可以包括天线单元410、收发器420和控制器430。此外,终端400还可以包括天线方向控制器440。虽然,天线方向控制器440被示为包括在控制器430中。替代地,天线方向控制器440可以独立于控制器430而存在。另外,在没有天线方向控制器440的情况下,控制器430可以执行控制包括在天线单元410中的天线415的操作。例如,控制器430可以是特定电路、专用电路或至少一个处理器。另外,终端400的操作可以通过存储在终端400中装配的存储设备中的相应程序代码来实现。即,终端400的控制器430可以通过处理器或CPU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来执行上述操作。
终端400的控制器430可以控制终端400的全部操作。终端400的收发器420可以通过天线单元410向其他网络实体(例如,图3中的基站300)发送信号和从其接收信号。天线方向控制器440可以执行控制包括在天线单元410中的天线415的方向的操作。
天线单元410可以从其他网络实体接收信号或者将信号发送到其他网络实体。天线单元410可以包括天线415,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415可以是阵列天线。天线单元410还可以包括用于调整天线415的方向的天线方向调整器450。为此,天线方向调整器450可以具有耦接到天线415的电机(未示出)。
现在,将详细描述终端400和基站300的各个元件的操作。终端400的控制器430可以控制收发器420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向基站300发送参考信号。基站300使用参考信号来计算发送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位置和/或基站300的天线315与发送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天线415之间的角度。例如,基站300的天线315与终端400的天线415之间的角度可以是到达角(AoA)。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信号可以是波束细化参考信号(BRRS)。
另外,在实施例中,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控制收发器320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向终端400发送参考信号。然后,终端400的控制器430可以将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反馈信号发送到基站300。此外,,基站300可以利用反馈信号来计算发送反馈信号的终端400的位置和/或基站300的天线315与发送反馈信号的终端400的天线415之间的角度。在实施例中,该参考信号也可以是BRRS。
同时,可以通过下行链路资源分配来动态地分配BRRS的发送和接收。即,BRRS是必要时由基站300或终端400发送的参考信号。
如果基站300确定需要BRRS的发送,则基站300可以将资源分配给终端400,因此终端400可以将BRRS发送到基站300。此外,如果终端400确定需要BRRS的发送,则终端400可以请求基站300分配用于BRRS发送的资源。然后,基站300可以将资源分配给终端400,因此终端400可以将BRRS发送到基站300。
替代地,如果基站300确定需要BRRS的发送,则基站300可以将资源分配给终端400,因此基站300可以将BRRS发送到终端400。此外,如果终端400确定需要BRRS的发送,则终端400可以请求基站300发送BRRS,因此基站300可以将BRRS发送到终端400。
这里,BRRS信号可以根据以下的等式1生成:
[等式1]
在等式1中,ns表示无线帧中的时隙编号,l表示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编号。此外,c(n)是由伪随机序列定义的值。
同时,从基站300的天线315或终端400的天线415发送的信号也可以被称为发送信号、发送波束等,并且类似地,接收到的信号也可以被称为接收信号、接收波束等。为了便于说明,将对基站300计算AoA作为基站300的天线315与终端400的天线415之间的角度并且然后使用AoA调整基站300的天线315或终端400的天线415的方向的示例进行描述。
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基于波束扫描通过收发器320从终端400接收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并且还可以使用每个波束的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计算发送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AoA。稍后将给出详细描述。
另外,根据实施例,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控制收发器320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终端400,并且可以从接收到参考信号的终端400接收反馈信号。然后,使用每个波束的接收到的反馈信号,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计算发送反馈信号的终端400的AoA。
另外,使用针对各个终端计算出的AoA值,基站300的控制器330或基站300的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计算基站300的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稍后将给出详细描述。
此后,基于计算出的优选天线方向,基站300的控制器3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调整天线315的方向。为此,基站300的控制器3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向天线方向调整器350发送基站天线方向调整信号。然后,接收到基站天线方向调整信号的天线方向调整器35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天线315的方向。如果基站300的天线方向调整器350具有电机,则基站300的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驱动电机以调整基站300的天线315的方向。此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来调整基站天线315的方位角和高度两者。
同时,根据实施例,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计算终端400的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即,使用从各个终端400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计算每个终端400的AoA。然后,使用计算出的终端400的AoA值,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计算每个终端400的天线方向调整值。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位于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分别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然后,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计算第一终端的第一AoA和第二终端的第二AoA。此后,使用第一AoA和第二AoA,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计算第一终端的天线方向调整值(例如,X度),并且还计算第二终端的天线方向调整值(例如,Y度)。另外,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将针对每个终端400计算出的终端400的天线415的天线方向调整值发送到该终端400。
终端400可以利用从基站300接收到的终端400的天线415的天线方向调整值来调整终端400的天线415的方向。此时,使用接收到的终端400的天线415的天线方向调整值,终端400的控制器4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440可以生成终端天线方向调整信号,用于控制终端400的天线方向调整器450。然后,终端400的控制器4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440可以将生成的终端天线方向调整信号发送到天线方向调整器450,以操作天线方向调整器450。如果终端400的天线方向调整器450具有电机,则终端400的天线方向控制器440可以驱动电机以调整终端400的天线415的方向。
同时,根据实施例,终端400的控制器4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440可以计算终端400的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为此,终端400的控制器43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至少一个终端的AoA值。然后,使用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终端的AoA值,终端400的控制器4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440可以计算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然后,基于计算出的优选天线方向,终端400可以操作天线方向调整器450以调整终端400的天线415的方向。
根据特定实施例,当终端400是固定终端时,可以调整终端400的天线415的方向。例如,终端400可以是存在于家中并使用物联网(IoT)的固定电子设备(即,家用电器)。与移动终端不同,固定终端具有信号的发送/接收方向相对于基站300不频繁改变的特性。例如,如果基站300位于固定类型的终端400的右方向上,则终端400可以继续在右方向上与基站300通信。因此,一旦调整了固定终端400的天线415的方向,则终端400从基站300接收到的信号(或发送到基站300的信号)可以具有小的变化。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基站和终端的具体操作。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和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方向估计操作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在操作510处,基站300可以从至少一个终端400接收终端信息。这允许基站300识别位于其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即,通过接收到的终端信息,基站300可以知道其覆盖范围内存在的终端400的数量和/或关于终端400的用户的信息。关于终端400的用户的信息可以包括例如终端400的每个用户的计费信息(例如,每个终端400的用户是否使用高费率)、终端400的每个用户所需的信号质量信息(例如,每个终端400的用户是否需要高精度、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QoS)等)和/或终端400的每个用户的用户级别信息。同时,基站300可以从终端400接收终端标识信息、向另一网络实体发送包括终端标识信息和关于终端400的用户的请求信息的消息并且接收关于用户的信息作为对其的响应。
在操作520处,基站300可以基于波束扫描从至少一个终端400接收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如上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计算发送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位置和/或基站300的天线315与发送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天线415之间的角度。根据实施例,参考信号可以是BRRS。
替代地,根据实施例,在操作520处,基站300可以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发送参考信号到至少一个终端400。然后,基站300可以响应于来自终端400的参考信号接收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可以包括关于接收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接收信号强度等的信息。
细节在图5b中示出。如果基站300或终端400确定需要参考信号的发送,则基站300或终端400可以发送参考信号。
一方面,如果基站300确定需要基站300的参考信号发送,则基站300可以在操作585处将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给终端400。此时,可以通过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执行资源分配。然后,在操作590处,基站300可以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400。此时,参考信号可以是BRRS。此后,终端400可以接收参考信号并测量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在操作595处,终端400可以将包括关于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反馈信号发送到基站300。
另一方面,如果终端400确定需要基站300的参考信号发送,则终端400可以在操作580请求基站300发送参考信号。此时,参考信号的发送请求可以通过调度请求(SR)或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元件(CE)发送。此后,在操作585处,基站300可以响应于终端的请求,将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给终端400。然后,如上所述,基站300可以在操作590处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400,并且在操作595还接收相应的反馈信号。
尽管图5b示例性地示出了基站发送参考信号的过程,但是终端发送参考信号的过程也可以是类似的。
例如,如果终端400确定需要终端400的参考信号发送,则终端400可以请求基站300为参考信号发送分配资源。如果基站300相应地将资源分配给终端400,则终端400可以根据分配的资源,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300。
另外,如果基站300确定需要终端400的参考信号发送,则基站300可以请求终端400发送参考信号。另外,基站300可以同时或顺序地将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资源分配给终端400。因此,终端400可以根据分配的资源,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300。
返回图5a,在操作530处,基站300可以在操作520处利用从终端400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或反馈信号来计算每个终端的AoA。
为了计算AoA,基站300可以使用从终端400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例如,在调整天线315的方向时,基站300可以在每个角度测量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基站300可以估计测量出参考信号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的特定角度作为终端的AoA。即,基站300可以测量每个波束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基于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特定波束来计算终端400和基站300之间的角度。
这将参照图7和图8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实施例,基站300可以利用如图7所示的电子波束扫描方法或使用如图8所示的手动波束扫描方法扫描终端400的方向。这种方向估计操作可以由基站300的控制器3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340执行。
对于如图7所示的电子波束扫描方法,基站300的控制器3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扇区测量器720、至少一个信道估计器730、至少一个视线(LoS)路径选择器740、波束模式存储器750和AoA估计器760。至少一个扇区测量器720测量从终端400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同时通过天线波束赋形(即,波束扫描时)改变天线波束方向。如果存在多个扇区测量器720,则每个扇区测量器720可以对应于多个信道估计器730中的每一个。每个信道估计器730可以估计相应的信道。如果存在多个信道估计器730,则每个信道估计器730可以对应于多个LOS路径选择器740中的每一个。每个LOS路径选择器740可以通过在估计的信道中搜索峰值来选择LOS路径。AoA估计器760可以比较从至少一个LOS路径选择器740输出的LOS路径变化模式和预先存储在波束模式存储器750中的波束模式,并且基于比较结果估计AoA。因此,可以估计终端400的方向。
对于如图8所示的手动波束扫描方法,基站300的控制器330(或天线方向控制器3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角度测量器820、至少一个信道估计器830、至少一个LOS路径选择器840、方向变化测量器850和AoA估计器860。至少一个角度测量器820在之前天线波束被固定的状态下基站300的天线波束方向被物理地改变的同时测量从终端400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如果存在多个角度测量器820,则每个角度测量器820可以对应于多个信道估计器830中的每一个。每个信道估计器830可以估计相应的信道。如果存在多个信道估计器830,则每个信道估计器830可以对应于多个LOS路径选择器840中的每一个。每个LOS路径选择器840可以通过在估计的信道中搜索峰值来选择LOS路径。AoA估计器860可以比较从至少一个LOS路径选择器840输出的LOS路径变化模式和由可以由陀螺仪传感器实现的方向变化测量器850测量的波束模式,然后基于比较结果来估计AoA。因此,可以估计终端400的方向。
再次返回图5a,在操作530处,基站300可以利用例如如上所述的电子波束扫描方法或手动波束扫描方法来计算每个终端400的AoA。
另外,根据实施例,基站300可以在操作540处计算每个终端400的位置。例如,在操作520处使用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基站300可以计算终端400的位置。从基站300附近的终端400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很强,并且从远离终端400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很弱。因此,基站300可以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根据基站300与终端400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预定规则,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计算终端400的距离。然后,使用在操作530处计算出的终端的AoA信息,基站300可以估计终端400的位置。即,基站300可以利用基站300与终端400之间的距离以及基站300与终端400之间的角度来计算终端400的位置。
替代地,根据另一实施例,基站300可以利用从终端400接收到的反馈信号来计算终端400的位置。例如,在终端400与基站300的距离较短的情况下,终端400的参考信号接收强度会很强。在终端400与基站300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终端400的参考信号接收强度会较弱。另外,可以通过反馈信号将关于终端400的这种参考信号接收强度的信息发送到基站300。因此,基站300可以基于终端400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基站300与终端400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预定规则,根据反馈信号计算终端400的距离。
当在某个实施例中终端400包括诸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定位模块时,终端400可以向基站300通知其位置,使得基站300可以获知终端400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基站300可以首先识别终端400的位置,然后利用终端400的位置来计算终端400的AoA。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在操作520处接收参考信号。
此后,在操作550处,基站300可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此时,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存在于基站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终端400的AoA、每个终端400的位置、每个终端400的业务量、关于每个终端400的用户的信息、每个终端400的QoS要求、每个终端400的用户级别、信道环境的变化或附加基站的存在与否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为此,基站300可以针对天线315的各个角度计算关于所有用户(即,终端400)的总成本。同时,关于每个终端400的用户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400的每个用户的计费信息(例如,每个终端400的用户是否使用高费率)、终端400的每个用户所需的信号质量信息(例如,每个终端400的用户是否需要高精度、每个用户的QoS等)和/或终端400的每个用户的用户级别信息。
例如,通过考虑存在于基站300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终端400的AoA,基站300可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即,当整体考虑终端400的各个AoA时,可以确定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使得在终端400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损失最小化。例如,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可以存在于基站300的小区覆盖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考虑第一终端的AoA、第二终端的AoA以及第三终端的AoA的全部,基站300可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方向,使得第一终端的接收信号的增益下降值、第二终端的接收信号的增益下降值以及第三终端的接收信号的增益下降值之和最小化。为此,基站300可以针对天线315的每个角度计算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的增益下降值之和。然后,基站300可以计算优选天线方向,使得基站300的天线315的方向被调整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的增益下降值之和最小的角度。此时,基站300可以利用基于波束码本的查找表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
附加地或替代地,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存在于其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终端400的AoA和业务量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即,基站300可以确定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使得具有大业务量的终端400的信号质量高,而具有相对小业务量的终端400的信号质量相对较低。
为此,基站300可以通过将每个终端的AoA与预定权重相乘并且还通过将每个终端的业务量与另一个预定权重相乘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例如,基站300可以针对每个终端将AoA与业务量相乘、将关于所有终端的这种相乘结果相加并且然后计算优选天线方向以最小化该相加结果。另外,基站300可以将每个终端的业务量乘以预定权重。例如,权重可以随着业务量增加而增加,或者权重可以随着业务量增加而减少。另外,基站300可以将每个终端的业务量乘以给定权重、进一步将该乘积与每个终端的AoA相乘、将关于所有终端的这种相乘结果相加并且然后确定优选天线方向以最小化该相加结果。
附加地或替代地,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存在于其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终端400的AoA、用户级别、QoS等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即,基站300可以确定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使得具有高用户级别的终端的信号质量高,而具有相对较低的用户级别的终端的信号质量相对较低。另外,基站300可以确定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使得对于需要高质量的终端(即,具有高QoS的终端)的信号质量高,并且需要相对较低质量的终端(即,具有相对较低QoS的终端)的信号质量相对较低。
为此,基站300可以通过将预定权重应用于每个终端的AoA、每个终端的用户级别的指示信息以及每个终端的QoS来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例如,基站300可以将每个终端的AoA乘以基于用户级别的权重和基于QoS的权重、将关于所有终端的这种相乘结果相加并且然后计算优选天线方向以最小化该相加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用户级别高的终端的用户级别(例如,使用高费率的用户)的权重可以大于根据用户级别相对较低的终端的用户级别(例如,使用低费率的用户)的权重。例如,可以顺序地设置基于用户级别的权重(例如,具有最高用户级别的终端的权重是5、具有下一级别的终端的权重是4等)。然后,基站300可以将每个终端的AoA乘以基于用户级别的权重、将关于所有终端的这种相乘结果相加并确定基站300的天线315的方向以最小化相加值。
类似地,基站300可以为请求高质量的终端(即,具有高QoS的终端)分配高权重,并且为需要相对较低质量的终端(即,具有低QoS的终端)分配低权重。然后,基站300可以将每个终端的AoA乘以基于每个终端所需的质量的权重、将关于所有终端的这种相乘结果相加并确定基站300的天线315的方向以最小化相加值。
此外,基站300可以将每个终端的AoA乘以基于用户级别的权重和基于每个终端所需的质量的权重、将关于所有终端的这种相乘结果相加并确定基站300的天线315的方向以最小化相加值。
另外,在操作560处,基站300可以根据在操作550处确定的优选天线方向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然后,基于设置的方向,基站300可以调整基站天线315的方向。
此后,在实施例中,基站300可以在操作570处根据设置的方向更新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并且存储更新后的方向。然后,基站300可以返回到操作510以重复图5a中所示的操作。
因此,基站300可以通过整体考虑信道环境的变化、存在于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的位置的变化、由于存在安装在基站300周围的附加基站而导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等来连续地调整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因此,可以增加基站300与终端400之间的信号发送/接收速度和质量。即,当重复图5a中所示的操作时,可以实时更新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时更新基站天线315的方向。
根据一种方法,在操作570处更新并存储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并且在预定时间之后,基站300可以返回操作510并再次执行操作510至570以重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即,基站300可以每隔预定时间(例如,几毫秒)周期性地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为此,尽管未示出,但是基站300可以确定在操作570之后是否已经过了预定时间。如果已经过了预定时间,则可以执行操作510。
根据另一种方法,当在操作570处更新并存储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之后存在预定事件时,基站300可以返回操作510并再次执行操作510至570以重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例如,当由于环境的变化(例如,新建筑物的建造、路边树木的变化等)而使所有终端400的信道增益降低到参考值以下时、当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的数量改变时、当终端400的业务模式改变时(例如,当特定终端下载高业务时)、当特定终端400的用户信息改变时(例如,当终端400的优先级或用户级别改变时)、当由于安装新基站导致每个基站300管理的一组终端(即,用户)改变时或者当任何其他事件发生时,基站300可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为此,尽管未示出,但是基站300可以确定在操作570之后是否发生预定事件,并且如果预定时间发生,则可以执行操作510。
例如,在基站300在操作560处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之后,可以改变至少一个终端400的位置。在另一示例中,在操作560处未被考虑用于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的新终端400可以新进入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基站300需要通过考虑其覆盖范围内存在的终端400的AoA、终端400的位置、QoS要求、用户级别、每个终端400的业务量等,新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因此,基站300可以返回到操作510并通过操作510到570新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
另外,新的第二基站可以安装在基站300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第一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可以位于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此外,终端400可以存在于第一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和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因此,当新安装第二基站时,可以改变由第一基站300处理的业务和终端400。此外,第一基站300和第二基站中的每一个要处理的高级用户的数量可以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例如第二基站的信号强度、第二基站的位置、第二基站的小区覆盖范围、第二基站的信号引起的干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终端400的位置、终端400的AoA、QoS要求、用户级别、每个终端400的业务量等来新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
例如,第二基站可以新安装在远离第一基站300的第一终端400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400可以向第二基站发送信号和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使得第一基站300可以通过排除第一终端400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为此,第一基站300可以计算第一终端400与第一基站300之间的第一距离(d1)。此外,第一基站300可以从第一终端400或第二基站接收关于第二基站与第一终端400之间的第二距离(d2)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基站300与第一终端400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二基站与第一终端400之间的第二距离(d2)(即,d1<d2),则第一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第一终端400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然而,如果第一距离(d1)不小于第二距离(d2)(即,d1>d2),则第一基站300可以在不考虑第一终端400的情况下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基站300与第一终端400之间的第一距离(d1)小于第一预定阈值(即,d1<dth1),则第一基站300通过考虑第一终端400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例如,如果第一距离(d1)小于5km(dth1),则第一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第一终端400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在又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之间的差(d1-d2)小于第二预定阈值(即,d1-d2<dth2),则第一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第一终端400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例如,第二阈值(dth2)可以是2km。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基站300与第一终端400之间的第一距离(d1)是5km,并且如果第二基站与第一终端400之间的第二距离(d2)是4km,则第一基站300可以通过考虑第一终端400来设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因为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之间的差(d1-d2)是1km并且小于第二阈值(dth2)。
根据特定实施例,在遵守在操作560处确定的基站天线315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基站300可以计算存在于第一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终端400的信号增益下降值。然后,第一基站300可以选择信号增益下降值大于预定第三阈值(dth3)的终端400,并且可以将关于所选终端400的信息发送到第二基站。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基站可以通过考虑具有大于预定第三阈值(dth3)的信号增益下降值的所选终端400以及考虑其自己的小区覆盖范围内存在的终端400来设置其基站天线的方向。类似地,符合其基站天线的方向的第二基站可以计算存在于其自己的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终端400的信号增益下降值。此后,第二基站可以选择信号增益下降值大于预定第四阈值(dth4)的终端400,并且可以将关于所选终端400的信息发送到第一基站300。然后,第一基站可以通过考虑具有大于预定第四阈值(dth4)的信号增益下降值的所选终端400以及考虑存在于其自己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来设置其基站天线315的方向。
现在,将参照图6描述终端400的操作。在操作610处,终端400可以将其终端信息发送到基站300。终端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终端用户的信息,例如,终端400的每个用户的计费信息(例如,每个终端400的用户是否使用高费率)、终端400的每个用户所需的信号质量信息(例如,每个终端400的用户是否需要高精度、每个用户的QoS等)和/或终端400的每个用户的用户级别信息。此外,终端400可以将终端标识信息发送到基站300。然后,基站300可以将终端标识信息发送到另一网络实体,并接收终端的用户信息作为对其的响应。
在操作620处,终端400可以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将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300。如上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计算发送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位置和/或基站300的天线315与发送参考信号的终端400的天线415之间的角度。
替代地,根据实施例,在操作620处,终端400可以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从基站300接收参考信号。然后,终端400可以测量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且将包括关于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反馈信号发送到基站300。
这在上面参照图5a和图5b进行了描述,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同时,根据实施例,终端400可以通过调整其天线415来改善从基站300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
为此,在操作630处,终端40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用于计算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然后,在操作640处,终端400可以利用接收到的信息来设置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并且还调整天线415的方向。
具体地,在操作630处,终端40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关于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为此,基站300可以利用从终端400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计算各个终端400的AoA。然后,基站300的控制器330可以利用计算出的终端400的AoA值来计算每个终端400的终端天线415的方向调整值。即,基站300可以根据基站天线315的方向计算终端天线415的方向,通过计算出的终端天线415的方向,终端400可以接收优选信号。然后,基站300可以将关于计算出的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发送到终端400。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施例,基站300可以确定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然后如上参照图5a和图5b所述来计算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即,当在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内存在多个终端400时,除了调整基站天线315方向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终端400的各个终端天线415的方向来提高终端400的信号质量。例如,当基站300计算基站天线315的优选天线方向并且然后根据计算出的优选天线方向发送或接收信号时,基站300可以计算根据经调整的基站天线315的波束路径来计算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即,可以通过找到导致最小信号增益下降的经调整的天线方向的特定角度来确定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
同时,根据实施例,终端400可以在操作630计算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为此,终端40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其自己的AoA值。然后,使用接收的AoA值,终端400可以计算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或者,终端40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关于基站天线315的方向的信息。然后,考虑到基站天线315的方向,终端400可以利用终端的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最小增益下降来计算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
在操作640处,终端400可以基于在操作630处确定的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或者从基站300接收到的终端天线415的优选天线方向来设置终端天线415的方向。然后,终端400可以根据终端天线415的设置方向调整终端天线415的方向。
此后,根据实施例,终端400可以在操作650处根据设置的方向更新终端天线415的方向并且存储更新后的方向。然后,终端400可以返回到操作610以重复图6中所示的操作。
因此,基站300可以通过整体考虑信道环境的变化、存在于基站300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的位置的变化、由于存在安装在基站300周围的附加基站导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等连续地调整终端天线315的方向。因此,可以增加基站300与终端400之间的信号发送/接收速度以及质量。详细操作类似于上面参照图5a和图5b讨论的基站的操作,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例如,在预定时间之后,终端400可以返回到操作610并且执行更新终端天线415的方向的操作。替代地,当预定事件发生时,终端400可以返回到操作610以更新终端天线415的方向。
同时,本文描述的实体、基站或终端的各种组件、模块等可以实现为硬件电路,诸如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逻辑电路、固件、嵌入在机器可读介质中的软件和/或其任何组合。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使用诸如晶体管、逻辑门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电路来实现各种电气结构及相关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2)

1.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波束扫描,从至少一个终端接收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
利用每个波束的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计算所述基站与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之间的角度;
利用计算出的角度来计算所述基站的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以及
根据所述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来调整所述基站天线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所述角度包括:
测量每个波束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来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所述角度包括:
测量每个波束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强度;
根据每个波束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强度来估计每个波束的信道;
检测所估计的信道中的峰值位置;
从所述峰值位置选择视线(LoS)路径;以及
利用所述LoS路径和波束模式来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业务量或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用户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所述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用户的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每个用户的计费信息、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每个用户所需的信号质量的信息或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每个用户的用户级别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基站天线的所述优选天线方向包括: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的强度来计算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以及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并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信息来计算所述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存在附加基站时,利用所述附加基站的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以及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位置的信息来计算所述基站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
8.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天线和基站天线方向调整器;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波束扫描,通过至少一个波束向基站发送参考信号;
响应于每个波束的发送的参考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计算所述终端的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以及
利用接收到的用于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来调整所述终端天线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用于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所述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用于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的信息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的信息;以及
利用关于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角度的信息来计算所述终端天线的优选天线方向。
12.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终端天线和终端天线方向调整器;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71379.7A 2016-11-25 2017-11-24 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099973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58724 2016-11-25
KR1020160158724A KR20180059306A (ko) 2016-11-25 2016-11-25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PCT/KR2017/013500 WO2018097637A1 (en) 2016-11-25 2017-11-24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320A true CN109997320A (zh) 2019-07-09

Family

ID=6219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1379.7A Withdrawn CN109997320A (zh) 2016-11-25 2017-11-24 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1179B2 (zh)
EP (1) EP3510708A4 (zh)
KR (1) KR20180059306A (zh)
CN (1) CN109997320A (zh)
WO (1) WO201809763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2689A (zh) * 2020-09-29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发送端
CN112688743A (zh) * 2020-12-18 2021-04-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61093A (zh) * 2021-06-01 2021-09-07 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 基于声子烟花算法的芒德棋盘收发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365424A (zh) * 2019-09-12 2022-04-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提供用于多天线发射机的预编码器选择策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49010B2 (en) * 2017-01-12 2020-1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A and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32792B2 (en) * 2018-04-11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radio beam
US10727929B2 (en) 2018-06-04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 beam selection for measuring a reference signal
US10932167B2 (en) * 2018-06-28 2021-02-23 The Boeing Company Multi-GBPS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vehicular systems
EP3903520A1 (en) * 2018-12-28 2021-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ation of a beam sweep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608729B1 (en) * 2019-02-21 2020-03-3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repeater state machine
KR102649518B1 (ko) * 2019-08-31 2024-03-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지능적 빔포밍 방법, 빔포밍 장치 및 지능형 컴퓨팅 디바이스
CN114930741A (zh) * 2019-10-02 2022-08-19 株式会社Kmw 天线的信号质量控制装置及方法
WO2021114185A1 (en) 2019-12-12 2021-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t control
CN117202237B (zh) * 2023-09-28 2024-04-0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针对无人机的基站天线位置和上倾角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3271A1 (en) * 2002-04-16 2007-04-26 Omri Hovers Smart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US20090262035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Mark Gonikberg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Phase Shifter for Smart Antenna Beam Steering
US20110053647A1 (en) * 2009-09-02 2011-03-03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tilt angle of antenna
US20120190396A1 (en) * 2011-01-21 2012-07-26 Fujitsu Limite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antenna weight setting method
US20130242773A1 (en) * 2012-03-15 2013-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amformed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EP2897304A1 (en) * 2014-01-21 2015-07-22 Alcatel Lucent Methods of a first and a secon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for configuring micro wave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between a first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 and a second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 first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thereof
WO2016055003A1 (en) * 2014-10-07 2016-04-14 Mediatek Inc. Beam administration methods for cellualr 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160150516A1 (en) * 2013-07-10 2016-05-26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3936B1 (en) * 1998-04-29 2001-1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processing resources
RU2231874C2 (ru) * 2002-03-27 2004-06-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Алгоритм" Ант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управляемой диаграммой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й портативный компьютер
US8238835B2 (en) 2006-12-07 2012-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terminal statio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188071B2 (ja) * 2007-02-08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US7675618B2 (en) * 2007-04-16 2010-03-09 Ase Optics, Inc. Multiplexing spectrometer
US8891647B2 (en) * 2009-10-30 2014-11-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specific antenna down tilt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EP2501192B1 (en) * 2011-02-28 2014-12-24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assigning radio resources to mobile terminals based on the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said mobile terminals and a base station
KR101504041B1 (ko) 2013-02-14 2015-03-18 하이웨이브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시스템
EP3264821A1 (en) * 2013-07-02 2018-01-0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2008458B1 (ko) 2013-08-30 2019-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무선 기기 탐색 장치 및 방법
US20190104549A1 (en) * 2014-11-26 2019-04-04 Idac Holdings, Inc.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US10863474B2 (en) * 2016-10-21 2020-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llimeter-wavelength network map for use in a beamforming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3271A1 (en) * 2002-04-16 2007-04-26 Omri Hovers Smart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US20090262035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Mark Gonikberg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Phase Shifter for Smart Antenna Beam Steering
US20110053647A1 (en) * 2009-09-02 2011-03-03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tilt angle of antenna
US20120190396A1 (en) * 2011-01-21 2012-07-26 Fujitsu Limite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antenna weight setting method
US20130242773A1 (en) * 2012-03-15 2013-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amformed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US20160150516A1 (en) * 2013-07-10 2016-05-26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EP2897304A1 (en) * 2014-01-21 2015-07-22 Alcatel Lucent Methods of a first and a secon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for configuring micro wave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between a first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 and a second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 first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thereof
WO2016055003A1 (en) * 2014-10-07 2016-04-14 Mediatek Inc. Beam administration methods for cellualr or wireless network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5424A (zh) * 2019-09-12 2022-04-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提供用于多天线发射机的预编码器选择策略
US11968005B2 (en) 2019-09-12 2024-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vision of precoder selection policy for a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
CN112152689A (zh) * 2020-09-29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发送端
CN112152689B (zh) * 2020-09-29 2023-1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发送端
CN112688743A (zh) * 2020-12-18 2021-04-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61093A (zh) * 2021-06-01 2021-09-07 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 基于声子烟花算法的芒德棋盘收发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51179B2 (en) 2021-06-29
KR20180059306A (ko) 2018-06-04
WO2018097637A1 (en) 2018-05-31
EP3510708A4 (en) 2019-11-13
EP3510708A1 (en) 2019-07-17
US20180152852A1 (en) 2018-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7320A (zh) 包括天线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794984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of a signal incident on at least one antenna array
Yedavalli et al. Far-field R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ith blind adaptive beamformin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US10298312B2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114982A (zh) 基于逐波束信号同步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US10320461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of a signal incident on at least one antenna array
CN103974272A (zh) 获取波束间干扰关系的方法及系统
KR20170044994A (ko) 밀리미터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14069B1 (ko) 강건한 빔 보고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6129728A1 (ko) 밀리미터 웨이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레이 스캐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16319A (ko) 다중-안테나 전송 프로세스 및 시스템 및 관련 모바일 단말
US11483192B2 (en) Method,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obile device position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6688260B (zh) 一种基于加权聚合传输控制信号的方法与设备
Chavva et al. Sensor intelligence based beam tracking for 5G mmwave systems: A practical approach
US20190199411A1 (en) Effective scheduling of termi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274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 information based downlink receive filter
US9503172B2 (en) Method for dual mode beamforming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Arnold et al. Evaluating massive MIMO precoding based on 3D-channel measurements with a spider antenna
JP2015220554A (ja) 空間多重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602217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운용 장치 및 방법
US101289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11742928B2 (en) Terminal performing beam sweeping oper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14144977B (zh) 波束赋形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573069B (zh) 探测序列的分配方法和基站
US2023029145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