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549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5495A
CN109995495A CN201910288778.XA CN201910288778A CN109995495A CN 109995495 A CN109995495 A CN 109995495A CN 201910288778 A CN201910288778 A CN 201910288778A CN 109995495 A CN109995495 A CN 109995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ubchannel
frame
receiving end
respons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87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讯
马驰翔
李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887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5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发送端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所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确定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空闲;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来自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提升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可以有多维的实施手段,例如:提升发送功率、增加系统带宽以及提升频谱效率等等。根据香农容量公式,增加系统带宽是相对来说最容易并且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手段。因此,大部分的通信系统都会尽可能的增加系统带宽。另一方面,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资源是稀缺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专用的频段都非常昂贵。目前移动通信系统运营商如果能获得100MHz的带宽就可以有效的运营一张移动通信网络,比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
如何将频谱资源尽可能有效的利用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方向上,进一步的有两种渠道提升频谱资源的利用:一是通过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的手段提升频谱效率,比如增加调制阶数,用更好的码字提升编码速率,用多入多出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的方式利用空间资源形成并行通路等多种方式提升频谱效率;另外一种方式则是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的调度,信道接入等机制的设计提升链路和网络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申请文件主要针对后一种情况,在基于竞争接入的网络中对频谱资源利用的有效方案。例如:在当前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数据的发送端为了更好的获知当前哪些子信道(sub-channel)空闲和可以利用,采用了动态请求发送/清除发送协议(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RTS/CTS)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多个连续的子信道中面发送RTS请求该子信道的使用;接收端在对应的子信道中接收到RTS后,判断该信道空闲就回复CTS;发送端根据接收到的CTS就获知具体的信道空闲状况。为了增强该机制的可靠性,RTS和CTS中都要携带带宽信息,目的是指示当前请求的带宽有多宽。例如:有四个连续的信道1、2、3、4,其中信道3繁忙其他信道空闲。由于该方案使用有限的比特位(3个bit)指示带宽(Band Width,BW),导致接收端和发送端均不支持离散的多信道信号,那么,当接收端在信道3上判断信道繁忙时,虽然信道4空闲,接收端仍然只能在信道1和信道2上回复CTS。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CTS,在信道1和信道2上发送数据给接收端。
另外,由于该方案使用3个bit指示BW,其可以指示的连续带宽也是极其局限的,具体如下:结合BW和主信道的位置,发送端只能与接收端沟通五种模式:主信道的20MHz,包含主信道的40MHz,包含主信道的80MHz,以及包含主信道的连续160MHz和非连续160MHz,且次信道(非主信道的部分信道)的频点必须比主信道的频点高,否则无法指示这些可能的组合。
以上方案,采用3个bit指示BW,基于频带的位置关系,导致其不能对不连续的子信道的组合进行指示。即便连续子信道采用以上方案也不能够指示全部的连续带宽组合,比如连续子信道组成的60MHz带宽就无法指示。综上,以上方案指示子信道局限性较大,不能指示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
发送端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所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确定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空闲;
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结合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
结合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信道请求帧中还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
结合一方面的实现方式、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若不能,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若能,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结合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包括:
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结合一方面的实现方式、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
结合一方面的实现方式、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发送端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还包括:
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若存在,则所述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包括:所述接入点在所述基本服务组的所有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若不存在,则所述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包括:所述接入点在所述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结合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依据所述信道响应帧确定所述基本服务组的主信道空闲,且所述基本服务组存在繁忙的子信道;则确定所述繁忙的子信道是否为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的繁忙,如果否,确定所述繁忙的子信道为空闲子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后,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若确定结果为是,并且所述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为空闲,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所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
在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数据。
结合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不连续。
结合一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接收端确定自身不是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还包括:
通过监听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接收到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结合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结合二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第一基本服务为所述第一接收端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所述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若可用则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
结合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包括:
确定在预定的时长内在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信号,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可用;或者,通过所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通信状态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信道请求帧做请求的时间内是否可用。
结合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记录包括:
第二基本服务组的终端缓存信息、队列信息、竞争窗口信息、回退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结合二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接收端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还包括:
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若存在,则在所有子信道中均不发送信道响应帧,若不存在,则在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响应帧。
结合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主信道以及所有子信道均空闲,则指示信道空闲可以继续回退流程;
若主信道空闲,所述接入点所在基本服务组内部分子信道繁忙,且所述部分子信道繁忙是由于所述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则指示信道繁忙并保持回退流程暂停。
本发明实施例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作为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
响应接收单元,用于在请求发送单元发送信道请求帧后接收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空闲确定单元,用于在响应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所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确定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空闲;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在空闲确定单元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结合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闲确定单元,用于解析的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
结合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的所述信道请求帧中还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
结合三方面的实现方式、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充分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空闲确定单元确定的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充分性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不能,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
所述数据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充分性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能,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结合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分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结合三方面的实现方式、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
结合三方面的实现方式、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存在,则在所述基本服务组的所有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若所述第一终端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不存在,则在所述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结合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闲确定单元,还用于若依据所述信道响应帧确定所述基本服务组的主信道空闲,且所述基本服务组存在繁忙的子信道;则确定所述繁忙的子信道是否为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的繁忙,如果否,确定所述繁忙的子信道为空闲子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作为第一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
目的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后,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
响应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目的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是,并且所述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为空闲,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所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相依发送单元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数据。
结合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
结合四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监听单元,用于若所述目的确定单元确定第一接收端不是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通过监听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繁忙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听单元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接收到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结合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向量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听单元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所述监听单元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结合四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信道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为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第一基本服务为所述第一接收端所在的基本服务组;
可用性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信道确定单元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
所述响应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可用性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可用,则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
结合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用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预定的时长内在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信号,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可用;或者,通过所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通信状态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信道请求帧所请求的时间内是否可用。
结合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用性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子信道是否可用的通信记录包括:第二基本服务组的终端缓存信息、队列信息、竞争窗口信息、回退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结合四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第二终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
所述响应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存在,则在所有子信道中均不发送信道响应帧;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不存在,则在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响应帧。
结合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回退流程控制单元,用于若主信道以及所有子信道均空闲,则指示信道空闲可以继续回退流程;若主信道空闲,所述接入点所在基本服务组内部分子信道繁忙,且所述部分子信道繁忙是由于所述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则指示信道繁忙并保持回退流程暂停。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来自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单用户对离散信道的空闲确认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帧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多用户的空闲信道确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存在主信道的空闲确认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0A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0B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手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
进一步地,在信道请求帧中还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上述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
采用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信道请求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到底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了信道请求帧。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交叠的基本服务组(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具体如下:上述发送端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也即:第一基本服务组为上述发送端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为上述第一基本服务组以外的其他基本服务组。在后续第三实施例中将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本BSS的空闲信道,具体如下:若上述发送端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上述101步骤在发送信道请求帧之前还包括:
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若存在,则上述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包括:上述接入点在上述基本服务组的所有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若不存在,则上述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包括:上述接入点在上述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在后续第四实施例中将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上述特定终端是指,不使用或者不支持图1所示方法流程的终端。
102:发送端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上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确定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空闲;
在本步骤中,采用在信道响应帧中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发送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信道响应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在这些子信道中是否发送了信道响应帧。
更具体地,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基于背景技术的描述,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在数据发送前的信道判决实现方案如下: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若不能,则在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若能,在后续103步骤发送数据过程具体为: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在后续第二实施例中将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空闲的子信道不能够被充分使用的情况多次出现,那么将会重复执行“在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的步骤。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何确定当前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具体如下:上述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包括:
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上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存在主信道的场景下,确定子信道是否空闲的方案具体如下:若依据上述信道响应帧确定基本服务组的主信道空闲,且上述基本服务组存在繁忙的子信道;则确定上述繁忙的子信道是否为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的繁忙,如果否,确定上述繁忙的子信道为空闲子信道。本方案在第四实施例后将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103: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来自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201:第一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
上述信道请求帧可以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接收到。
202: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后,确定自身是否为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若确定结果为是,并且上述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为空闲,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上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
本步骤中,采用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响应帧或者请求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到底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了响应帧或者请求帧。
更具体地,在本步骤中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不连续。基于背景技术的描述,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给了接收端在接收到请求帧但是自身又不是请求帧的目的端的处理方案如下:若第一接收端确定自身不是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还包括:
通过监听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接收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网络分配向量的更新方案,具体如下:在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交叠的基本服务组(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具体如下:若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第一基本服务为上述第一接收端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上述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之前还包括:
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若可用则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在后续第三实施例中将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子信道是否可用的确定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包括:
确定在预定的时长内在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未接收到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信号,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可用;或者,通过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通信状态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信道请求帧所请求的时间内是否可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通信状态的可选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通信记录包括:第二基本服务组的终端缓存信息、队列信息、竞争窗口信息、回退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能够用于确定子信道是否可用的通信记录都是可以的,以上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本BSS的空闲信道,具体如下:若上述第一接收端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上述步骤202之前还包括:
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若存在,则在所有子信道中均不发送信道响应帧,若不存在,则在上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响应帧。在后续第四实施例中将给出更详细的说明。上述特定终端是指,不使用或者不支持图1所示方法流程的终端。
203:在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接收来自上述发送端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发送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灵活的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回退流程的控制方法,以上方法还包括:
若主信道以及所有子信道均空闲,则指示信道空闲可以继续回退流程;若主信道空闲,上述接入点所在基本服务组内部分子信道繁忙,且上述部分子信道繁忙是由于上述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则指示信道繁忙并保持回退流程暂停。在后续第四实施例中将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后续将给出四个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用来对以上实施例的四种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很多,在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思想的情况下都是可以的,以下四个应用场景的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场景的穷举,以下四个应用场景的举例也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场景的唯一性限定。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针对单用户的场景,对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作出改进,使其能够有效的支持离散信道。如图3所示。请参阅图3所示的单用户对离散信道的空闲确认示意图,图3中包含4个信道(Channel),分别为信道1~信道4,在4个信道中,发送的请求(Request)是指发送的信道请求帧,响应(Response)或者无响应(No Response)指信道响应帧或者没有信道响应帧,数据(Data)是指有数据发送,图2的流程可以简单描述为:
步骤一:发送端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Request)给接收端,上述信道请求帧优选为相同的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本次的信道请求帧都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本步骤中,信道请求帧使用相同格式可以方便接收端在任意一个子信道中接收到数据就可以正确解调数据。
步骤二:接收端在各子信道接收到信道请求帧后,首先判断自己是否是该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如果上述接收端为目的接收端,则根据自身在上述子信道中的空闲情况判断并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繁忙,则不发送信道响应帧。在各空闲子信道的信道响应帧优选使用相同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本次的信道响应帧都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采用在信道响应帧中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响应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到底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了响应帧。
步骤三:发送端在发送了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接收信道响应帧,并在接收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给接收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信道3中没有收到信道响应帧,故而后续发送数据过程中,信道3中没有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二,有如下进一步的步骤,用来解决接收端不是目的接收端情况下如何处理的问题,具体可以如下:
如果上述接收端不是目的接收端,则接收端进一步在短帧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时间长度内在上述信道请求帧上的子信道中接收信道响应帧(该信道响应帧是目的接收端发送的。由于非目的接收端在继续监听信道,将就会收到该信道响应帧)。如果接收端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Packet Control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PIFS)(PIFS>SIFS)内,非目的接收端在上述子信道中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则判断该子信道繁忙,并根据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该子信道的NAV(网络分配向量,用于指示当前信道被其他客户端(Station,STA)占用的时间长度);如果在PIFS内非目的接收端在上述子信道中未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则判断该子信道中的NAV不需要更新。
以上所有步骤可以用图4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其中STA1为发送端,STA2为目的接收端,STA3为非目的接收端。
为了支持以上步骤,在图3和图4所示的信道请求帧和信道响应帧中需要携带信道指示信息。一种可能的帧格式如表1所示。这里,信道请求帧和信道响应帧可以采用相同的格式。该帧格式中,帧控制(Frame Control)主要是指示本帧的类型和特征,持续时间(Duration)用于指示本帧所占用或者是发送端期望占用的时间长度,RA(ReceiverAddress)表示目的接收端的地址,TA(transmitter Address)表示发送端的地址,Numberof Channels表示本帧一共在多少个子信道中发送,Channel Info n表示第n个信道的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信道号或者信道的中心频点,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用于接收端校验该帧是否接收正确。其中,Number of Channels和Channel Info 1~n携带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当前请求/响应的信道指示信息。这里的信道都以基本的信道单元为单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信道单元为20MHz。
表1一种信道请求帧和信道响应帧的格式
如图4所示,为多个空闲子信道的确认以及NAV设置的流程图,包含如下步骤:
401:发送STA在空闲信道上发送Request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由于接收STA1和接收STA2均在该空闲信道上监听,故而接收STA1和接收STA2均会收到该Request。
402:接收STA1(目的接收端)接收Request;接收STA2(非目的接收端)接收Request,并在Request指示的信道进一步等待Response;
403:接收STA1检测Request指示的信道是否空闲,如果否,保持沉默,如果是,进入404;
404:接收STA1确定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回复Response给发送STA;接收STA1发送Response并携带空闲信道指示信息;由于接收STA2也监听了Response发送的信道,因此Response也会被接收STA2所接收到。
405:发送STA接收Response,并根据Response所在的信道和携带的信息确定空闲信道,然后在空闲信道中发送数据;
406:接收STA2在Request指示的信道接收Response,如果接收到则设置对应Response的子信道的NAV,否则不更新子信道的NAV。
进一步地,如表2所示,为了与现有帧格式兼容,可以通过在帧控制(FrameControl)中增加一个指示信息位,用于指示信道数(Number of Channels)和Channel Info1~n(信道信息)两部分信道指示域的存在。该信息位除了在帧控制域,也可以在Duration/RA/TA等位置存在。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位置作出限制。此外,如果接收端可以有效分离并获得当前的指示的信道个数,Number of Channels指示域也可以省略。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减小帧格式的开销,在接收端接收到信道请求帧指示时,其发送的信道响应帧还可以采用位图(bitmap)以简化其信道指示信息。
表2简化的信道响应帧
在表2中,信道位图(Channel bitmap)中,对发送端发送的信道请求帧指示的子信道用bitmap的方式作出指示。比如,如果信道请求帧共请求了4个信道:1、2、3、6,而接收端在信道1、3、6空闲,则bitmap可以指示为10100100或者是10110000。第一种指示方式与信道的物理位置对应,而第二种指示方式则与信道的逻辑位置对应:对信道请求帧指示的信道按顺序编号后指示,即将信道1、2、,3、6按顺序编号为1、2、3、4,并映射为bitmap的前4位;接收端通过对该bitmap的前四位设置为1或者0分别指示信道可用或者信道不可用。值得注意的是,bitmap可以用1代表信道可用,也可以用0代表信道可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约束。同样的,为了与现有格式重用,信道响应帧的Channel bitmap为可选项,并通过位于Channel bitmap之前的某个信息位指示其存在或者不存在。
除了专门设计的信道请求帧和信道响应帧外,如果发送端直接在其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并在数据(data)中指示信道指示信息,接收端可以在ACK/BA(Acknowledgement/Block ACK,确认/块确认)中携带响应的信道指示信息。一种可行的格式如图5所示,在BA中放入信道指示信息。虽然图5指示的格式为信道号或者信道中心频率,但也可以携带简化的bitmap信息,本发明不作约束。
在图5中,包含有帧控制(Frame Control)、持续时间/身份标识(持续时间/Identity,ID)、接收端地址(receiver address,RA)、发送端地址(transmitter address,TA)、BA控制(BA Control)、BA信息(BA Information)以及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Sequence,FCS),其中BA Information中携带有:块确开始认序列控制(Block AckStarting Sequence Control)以及块确认位图(Block Ack bitmap),Block Ack bitmap中携带有信道信息(Channel Info)1~n,各字段上显示了其所占字节数。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该模式扩展到支持多用户的传输。图6是正交频分多址/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FDMA)的示例。发送方式还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OFDM)等其他方式,多用户的发送方式,还可能有很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如图6所示的多用户的空闲信道确认示意图,本发明在流程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扩展在于发送端可以通过多次发送的方式(每次发送的目的接收端只有一个),发送信道请求帧给多个目的接收端。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一:发送端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Request)给接收端,上述信道请求帧为相同的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步骤二:接收端在各子信道接收到信道请求帧后,首先判断自己是否是该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如果上述接收端为目的接收端,则根据自身在上述子信道中的空闲情况判断并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繁忙,则不发送信道响应帧。在空闲子信道发送的信道响应帧可以为相同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步骤三:发送端在发送了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接收信道响应帧,判断当前其空闲信道是否可以充分使用,如果尚未充分使用,则更换一个接收端并回到步骤一;如果可以充分使用,则在接收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用OFDMA/FDMA的方式发送数据给此次被请求过的接收端。
以上步骤三中,信道是否可以充分使用的判断准则可以是:
1、当前接收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数(可能是多个用户的响应子信道,对其求并集)占发送端已发送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的比值大于某个阈值。令前者为Nrsp,后者为Nreq,则其比值为Nrsp/Nreq,又令阈值为σ,本条件为Nrsp/Nreq>σ。
2、当前接收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已经包含主信道(主信道,primarychannel,用于传输数据帧,控制帧和管理帧)。如果未包含主信道,则判断为未充分使用。
以上1和2两种准则是或的关系。
以上步骤三中,除了判断信道是否充分使用这种方式外,如果发送端自身准备采用多用户的传输方式(例如OFDMA/FDMA),也可以利用本实施例的步骤多次请求和响应,对各接收端的子信道空闲状况具备充分的了解。
以上步骤三中,发送端利用OFDMA/FDMA发送数据给多个目的接收端时,其选择那些目的接收端以及为每个目的接收端分配的带宽都可以由发送端自行决定。具体的实施方法灵活多变,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用流程图表示如图7所示,图7所示为发送端OFDMA/FDMA发送的信道扩展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701:发送STA在空闲信道上发送Request给目的STA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
702:目的STA接收Response,并根据Response所在的信道和携带的信息确定空闲信道;
703:发送STA依据Response确认当前空闲子信道,并确定当前空闲子信道是否利用充分,如果是,进入704,否则进入705;
704:发送STA在确认的空闲信道上发送数据给上述目的STA;
705:发送STA切换新的目的STA,进入701。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方案应用到交叠的基本服务组(Overlapping 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
本实施例的一个流程是利用非本BSS信道的子信道(off channel)来帮助传输数据。作为一个简单的场景举例,可以假设有两个BSS,如图8所示为:在两个BSS交叠时OffChannel的利用示意图。对应接入点1(Access Point 1,AP1)的BSS1运作的信道为5和6,对应AP2的BSS2运作的信道为1、2和3。如果在BSS1中,位于BSS1与BSS2交叠区域的STA1未与AP1发送信号,STA1已经占用了信道5,则AP2与BSS2中的STA2可以利用BSS1的信道在这段时间里发起数据传输,以支持临时性的大数据量传输。
本实施例在流程上基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在此基础上,AP1需要新的流程以确保BSS1可以或者不能利用非本BSS(BSS2)的信道。对于上行的情况,即STA2为发送端,AP2为接收端,保持步骤三不变。对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具体如下:
步骤一:STA2在包含off channel的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Request)给接收端,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的上述信道请求帧为相同的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步骤二:AP2在各子信道接收到信道请求帧后,首先判断AP2是否是该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如果上述AP2为目的接收端,则根据AP2在上述子信道中的空闲情况以及是否可用(是否可用的判断仅适用于off channel,对于AP2所在的BSS的信道,即BSS2的信道不适用)来判断并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繁忙,则不发送信道响应帧。在各空闲子信道的发送的信道响应帧可以为相同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步骤三:STA2在发送了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接收信道响应帧,判断当前其空闲信道是否可以充分使用,如果尚未充分使用,则更换一个AP并回到步骤一;如果可以充分使用,则在接收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用OFDMA/FDMA的方式发送数据给本次被请求过的接收端。AP判断当前其空闲信道是否可以充分使用,如果尚未充分使用,则在其他未收到信道请求帧的空闲信道中也发送信道响应帧,这部分信道响应帧的目的地址为除了STA2的其他可能的STA。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四:STA2在接收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用OFDMA/FDMA的方式发送数据给本次被请求过的接收端。其他STA如果在其他子信道接收到目的地址为该STA的信道响应帧,则在其他子信道与STA2用OFDMA/FDMA的方式同时传输数据。
对于步骤二中off channel子信道的空闲情况,AP需要增加如图9所示的流程以进一步确认off channel的可用情况。其中,“固定时长内在off channel上接收到其他BSS的信号”是AP处的历史记录,AP可以根据该记录判断在STA的请求帧内所指示的时间里是否会接收到来自其他BSS的信号。该判断标准仅为一种可行的判断标准,实际中可以有多种判断的标准,比如通过相邻的AP之间交互信息判断。这种情况下,AP搜集本BSS内STA的缓存(Buffer)/队列(Queue)信息(甚至是竞争窗口和回退时间等信息),并将这些消息与相邻的AP交互。AP基于邻居AP的上述信息,可以判断在STA的请求帧内所指示的时间里,是否会在off channel上接收到来自其他BSS的信号。另一种替代的可行方法是,AP直接搜集相邻BSS内的STA的相关信息(比如缓存(Buffer)/队列(Queue)信息,或者是竞争窗口和回退时间等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判断。请参阅图9为:AP在off channel接收到请求时的判断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901:AP在off channel上接收到信道请求帧,即:接收到信道请求帧的channel包含off channel;
902:AP确定Off channel是否空闲,如果是空闲的,进入903,否则不响应上述信道请求帧;
903:AP确定在固定时长内在off channel上是否接收到其他BSS的信号,如果是,则确定off channel不可用,并响应上述信道请求帧;如果否,则确定off channel可用,并响应上述信道请求帧。
本实施例也同样可以应用到下行的off channel传输。其流程与上面的流程基本一致,但要注意的是,判断的主体仍然是AP,STA不对来自相邻BSS的信号负责:
步骤一:AP判断off channel是否可用;
步骤二:如果off channel可用,AP在包含off channel的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Request)给STA,发送的所有信道请求帧可以为相同的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本次的信道请求帧都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步骤三:STA在各子信道接收到信道请求帧后,首先判断自己是否是该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如果上述STA为目的接收端,则根据STA在上述子信道中的空闲情况来判断并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信道响应帧;如果信道繁忙,则不发送信道响应帧。在各空闲子信道的发送的所有信道响应帧可以为相同格式,并携带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在哪些信道中发送。
步骤四:AP在发送了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接收信道响应帧,判断当前其空闲信道是否可以充分使用,如果尚未充分使用,则更换一个STA并回到步骤一;如果可以充分使用,则在接收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用OFDMA/FDMA的方式发送数据给本次被请求过的STA。
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本BSS的空闲信道。
如图10所示,为两个BSS交叠时多余信道的利用的网络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图10所示,依然以两个AP的场景举例:BSS1的运作信道是1和2,BSS2的运作信道是1、2和3。如果在BSS1中,位于BSS1与BSS2交叠区域的STA1与AP1在信道1和2上发送信号或者AP1在信道1和2上发送信号,则AP2无法在信道1和2上与BSS2中的STA2通信,但此时AP2还可以利用信道3给BSS2中的STA2通信,以增加BSS2中的数据传输时间,提升网络的吞吐量。
本实施例在信道请求和响应的流程(步骤一、二和三)上与第一实施例(单用户)或者第二实施例(多用户)相同。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目标,如果当前主信道(primarychannel)不可用,但其他子信道可用,则AP需要对当前BSS中是否存在旧版本的STA(legacySTA)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AP2是接收端时,如果当前BSS2中存在旧版本的STA,则在所有的子信道中都不响应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如果当前BSS中不存在旧版本的STA,则仅在空闲的子信道(不包含primary channel)中响应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对于图10所示的场景,如图11所示为:STA发送请求,AP响应的流程示意图,包含三个信道,信道1、信道2和信道3,其中信道1为主信道,那么STA2发送信道请求帧(RTS2),那么AP2在信道1和信道2中将不发送信道响应帧(无信道响应帧),在信道3上发送信道响应帧。
二、AP2是发送端时,如果当前BSS2中存在旧版本的STA,则在所有的子信道中都发送信道请求帧;如果当前BSS2中不存在旧版本的STA,则仅在空闲的子信道(不包含primarychannel)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进一步的,对于新一代的STA,其判断信道是否空闲的流程如图12所示,该流程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其他STA发现AP在主信道上空闲时发起全信道的传输,导致AP与STA正在进行的次信道传输失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201:STA检测到主信道空闲,进入下一步1202;
1202:判断本BSS的所有子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空闲,进入1203,否则进入1204;
1203:如果本BSS的所有子信道空闲,则指示本STA的信道为空闲,可以继续回退(back off)流程,并发送信号;
1204:如果本BSS的部分子信道繁忙,则进一步判断其繁忙的原因是由本BSS内的数据传输导致还是其他BSS的数据传输导致,如果是其他的BSS的数据传输导致,则进入步骤1203;如果是本BSS的数据传输导致,则进入1205;
1205:指示本STA的信道为繁忙,保持back off流程暂停,不能发送信号。
与以上步骤对应的back off流程,是根据其指示的STA的信道为空闲或者繁忙为依据的。BSS所有子信道中如果检测到有本BSS的信号,就认为当前的信道是繁忙的。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中多个子信道的NAV是不同的,每个子信道的NAV只是指示该子信道为空闲或者繁忙;而决定STA的back off流程的信道空闲或者繁忙则只有一个。进一步的,图12的流程中STA需要判断子信道的繁忙是本BSS的信号导致还是其他BSS的信号导致,因此STA需要保存NAV对应的发送端地址,上述发送端地址可以是MAC地址或者是关联地址(AssociateIdentifier,AID)。
另外一种可行的back off流程则是STA或者AP仅在主信道上工作,即当主信道空闲时,回退时间(back off timer)才开始减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令本实施例方案很好的工作,STA可以在back off timer没有减小到0时,如果检测到次信道空闲,就可以在次信道上发起传输。上述“次信道”上的传输时间根据主信道的NAV值(比如,已知相邻BSS在主信道的传输时长)决定。为了避免多个STA在相同的次信道上发起传输,每个STA都需要有第二back off,上述第二back off仅在原back off(第一back off)暂停且次信道空闲时,才开始工作。具体的工作流程与第一back off一致。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到工作在全频段的BSS(即没有BSS信道,各BSS都占用所有可用的子信道;一旦发现子信道空闲,就可以发起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各BSS必须有一个主信道,相邻BSS的主信道尽量在频段上错开(不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1301,用于作为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
响应接收单元1302,用于在请求发送单元1301发送信道请求帧后接收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空闲确定单元1303,用于在响应接收单元1302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上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确定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空闲;
数据发送单元1304,用于在空闲确定单元1303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来自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更具体地,上述空闲确定单元1303,用于解析的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可选地,上述请求发送单元1301,用于发送的上述信道请求帧中还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
在实施例中,采用在信道响应帧中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响应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在这些子信道中是否发送了响应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在数据发送前的信道判决实现方案如下:如图14所示,上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充分性确定单元1401,用于确定空闲确定单元1303确定的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
上述请求发送单元1301,还用于若上述充分性确定单元1401确定结果为不能,则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
上述数据发送单元1304,用于若上述充分性确定单元1401确定结果为能,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何确定当前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具体如下:上述充分性确定单元1401,用于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上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设备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上述请求发送单元1301,用于发送上述信道请求帧的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本BSS的空闲信道,具体如下:若上述数据传输设备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如图15所示,上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单元1501,用于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
上述请求发送单元1301,用于若上述第一终端确定单元1501确定结果为存在,则在上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的所有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若上述第一终端确定单元1501确定结果为不存在,则在上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存在主信道的场景下,确定子信道是否空闲的方案具体如下:上述空闲确定单元1303,还用于若依据上述信道响应帧确定上述基本服务组的主信道空闲,且上述基本服务组存在繁忙的子信道;则确定上述繁忙的子信道是否为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的繁忙,如果否,确定上述繁忙的子信道为空闲。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子信道空闲以后,可以执行回退流程,否则需要暂停回退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16所示,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1601,用于作为第一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
目的确定单元1602,用于在上述请求接收单元1601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后,确定自身是否为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
响应发送单元1603,用于若上述目的确定单元1602确定结果为是,并且上述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为空闲,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上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
数据接收单元1604,用于在上述相依发送单元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接收来自上述发送端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发送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灵活的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更具体地,上述响应发送单元1603,用于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基于背景技术的描述,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给了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在接收到请求帧但是自身又不是请求帧的目的端的处理方案如下:如图17所示,上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监听单元1701,用于若上述目的确定单元1602确定第一接收端不是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通过监听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接收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繁忙确定单元1702,用于若上述监听单元1701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网络分配向量的更新方案,具体如下:如图18所示,上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向量设置单元1801,用于根据上述监听单元1701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上述监听单元1701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交叠的基本服务组(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具体如下:如图19所示,上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信道确定单元1901,用于确定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为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第一基本服务为上述第一接收端所在的基本服务组;
可用性确定单元1902,用于若上述信道确定单元1901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
上述响应发送单元1603,用于若上述可用性确定单元1902确定结果为可用,则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子信道是否可用的确定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可用性确定单元1902,用于确定在预定的时长内在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未接收到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信号,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可用;或者,通过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通信状态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信道请求帧所请求的时间内是否可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通信状态的可选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可用性确定单元1902,具体用于确定子信道是否可用的通信记录包括:第二基本服务组的终端缓存信息、队列信息、竞争窗口信息、回退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本BSS的空闲信道,具体如下:若上述数据传输设备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如图20A所示,上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第二终端确定单元2001,用于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
上述响应发送单元1603,用于若上述第二终端确定单元2001确定结果为存在,则在所有子信道中均不发送信道响应帧;若上述第二终端确定单元2001确定结果为不存在,则在上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响应帧。
上述特定终端是指,不使用或者不支持图1所示方法流程的终端。
进一步地,如图20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回退流程的控制方案如下:上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回退流程控制单元2002,用于若主信道以及所有子信道均空闲,则指示信道空闲可以继续回退流程;若主信道空闲,上述接入点所在基本服务组内部分子信道繁忙,且上述部分子信道繁忙是由于上述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则指示信道繁忙并保持回退流程暂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作为数据的发送端使用,如图21所示,包括:接收器2101、发射器2102以及处理器2103;
其中,发射器2102,用于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在处理器2103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接收器21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处理器2103,用于在接收器2101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上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确定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空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来自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进一步地,在上述信道请求帧中还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
采用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请求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到底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了请求帧。
更具体地,上述处理器2103确定的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基于背景技术的描述,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在数据发送前的信道判决实现方案如下:上述处理器2103,还用于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之前,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若不能,则指示上述发射器2102在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若能,则指示上述发射器2102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何确定当前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具体如下:上述处理器2103,用于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包括:用于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上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交叠的基本服务组(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具体如下: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上述发射器2102发射的子信道中,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本BSS的空闲信道,具体如下:若上述发送端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上述处理器2103,还用于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若存在,则指示上述发射器2102在上述基本服务组的所有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若不存在,则指示上述发射器2102在上述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请求帧。
上述特定终端是指,不使用或者不支持图1所示方法流程的终端。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存在主信道的场景下,确定子信道是否空闲的方案具体如下:上述处理器2103,还用于若依据上述信道响应帧确定基本服务组的主信道空闲,且上述基本服务组存在繁忙的子信道;则确定繁忙的子信道是否为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的繁忙,如果否,确定上述繁忙的子信道为空闲子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给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22所示,该数据传输设备作为第一接收端使用,包括:接收器2201、发射器2202以及处理器2203;
其中,接收器2201,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在发射器2202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中接收来自上述发送端的数据;
处理器2203,用于在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后,确定自身是否为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若确定结果为是,并且上述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为空闲,则指示发射器2202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上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
发射器2202,用于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
采用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响应帧或者请求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到底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了响应帧或者请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发送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灵活的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更具体地,处理器2203,指示发射器2202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基于背景技术的描述,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给了接收端在接收到请求帧但是自身又不是请求帧的目的端的处理方案如下:上述处理器2203,还用于若第一接收端确定自身不是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通过监听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通过上述接收器2201接收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上述接收器2201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网络分配向量的更新方案,具体如下:上述处理器2203,还用于在上述接收器2201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之后,根据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上述接收器2201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交叠的基本服务组(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具体如下:若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第一基本服务为上述第一接收端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上述处理器2203,在指示上述发射器2202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之前,还用于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若可用则指示上述发射器2202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子信道是否可用的确定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处理器2203,用于确定在预定的时长内在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未接收到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信号,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可用;或者,通过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通信状态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信道请求帧所请求的时间内是否可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通信状态的可选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通信记录包括:上述处理器2203用于确定子信道是否可用所使用的上述通信记录包括:第二基本服务组的终端缓存信息、队列信息、竞争窗口信息、回退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本BSS的空闲信道,具体如下:若上述数据传输设备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上述处理器2203,还用于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若存在,则在所有子信道中均不发送信道响应帧,若不存在,则在上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响应帧。上述特定终端是指,不使用或者不支持图1所示方法流程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23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终端,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终端为手机为例:
图23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23,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2310、存储器2320、输入单元2330、显示单元2340、传感器2350、音频电路23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2370、处理器2380、以及电源23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3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23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23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23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23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23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23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23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3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3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2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23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2330可包括触控面板23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2332。触控面板23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2331上或在触控面板23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23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2380,并能接收处理器23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2331。除了触控面板2331,输入单元23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23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23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23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2340可包括显示面板23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23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2331可覆盖显示面板2341,当触控面板23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23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23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23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23中,触控面板2331与显示面板23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2331与显示面板23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23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23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23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2360、扬声器2361,传声器23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23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2361,由扬声器23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23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23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2380处理后,经RF电路23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23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23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23示出了WiFi模块23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23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3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3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23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23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3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23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3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所包括的处理器2380还具有以下功能:
若手机作为发送端使用,那么处理器2380,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用于在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上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确定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空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来自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进一步地,在上述信道请求帧中还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
采用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请求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到底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了请求帧。
更具体地,上述处理器2380确定的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上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基于背景技术的描述,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在数据发送前的信道判决实现方案如下:上述处理器2380,还用于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之前,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若不能,则指示在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若能,则指示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上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何确定当前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具体如下:上述处理器2380,用于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包括:用于确定上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上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交叠的基本服务组(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具体如下: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上述发射的子信道中,上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存在主信道的场景下,确定子信道是否空闲的方案具体如下:上述处理器2380,还用于若依据上述信道响应帧确定基本服务组的主信道空闲,且上述基本服务组存在繁忙的子信道;则确定繁忙的子信道是否为基本服务组内数据传输导致的繁忙,如果否,确定上述繁忙的子信道为空闲子信道。
若手机作为第一接收端使用,则处理器2380,用于在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后,确定自身是否为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若确定结果为是,并且上述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为空闲,则指示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上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上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
采用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信道请求帧发送的子信道可以令接收端获取到更可靠的信息。即使某些子信道中未收到响应帧或者请求帧,发送端仍然可以通过该信息获知接收端到底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了响应帧或者请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发送的信道响应帧携带有第二信道指示信息,该第二信道指示信息可以灵活的指示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这样发送端就可以获知发送了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有哪些,并确定这些子信道空闲。而不再局限于3bit指示的连续带宽组合,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因此可以突破频带的位置关系的限制,从而指示各种子信道的全部组合。
更具体地,处理器2380,指示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基于背景技术的描述,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仅能利用连续的空闲频带,存在频带资源浪费的情况。具体地:背景技术中的举例中,信道4被浪费,因此背景技术方案频带资源使用率较低。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接收到信道响应帧对应的空闲子信道不连续,也即是说发送端在离散的子信道收到信道响应帧,从而发送端可以精确的确定各子信道是否空闲,然后采用离散的方式在空闲的子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信道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频带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给了接收端在接收到请求帧但是自身又不是请求帧的目的端的处理方案如下:上述处理器2380,还用于若第一接收端确定自身不是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通过监听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接收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网络分配向量的更新方案,具体如下:上述处理器2380,还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之后,根据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到来自上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到OBSS场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频谱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主要侧重于BSS在OBSS场景下,进一步的利用邻居BSS的空闲信道协助临时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具体如下:若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第一基本服务为上述第一接收端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上述处理器2380,在指示上述发射器2202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之前,还用于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是否可用,若可用则指示上述发射器2202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子信道是否可用的确定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处理器2380,用于确定在预定的时长内在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未接收到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信号,则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可用;或者,通过上述第二基本服务组的通信状态确定上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信道请求帧所请求的时间内是否可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通信状态的可选方案,具体可以如下:上述通信记录包括:上述处理器2380用于确定子信道是否可用所使用的上述通信记录包括:第二基本服务组的终端缓存信息、队列信息、竞争窗口信息、回退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所述信道请求帧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
发送端接收到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所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第一接收端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是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的空闲信道;发送端在空闲的所述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上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为空闲的子信道中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若不能,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若能,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包括:
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所述信道请求帧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
若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是所述第一接收端且所述发送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有空闲的子信道,则第一接收端在所述空闲的子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所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
在空闲的所述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不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一接收端确定自身不是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还包括:
通过监听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接收到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接收端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还包括:
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若存在,则在所有子信道中均不发送信道响应帧,若不存在,则在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响应帧。
11.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道请求帧发送单元,用于在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所述信道请求帧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后,解析所述信道响应帧得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了第一接收端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是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的空闲信道;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在空闲的所述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上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的发送所述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不连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分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空闲确定单元确定的空闲的子信道是否能够被充分使用;
所述信道请求帧发送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充分性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不能,则在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向第二接收端发送信道请求帧;
所述数据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充分性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能,则在空闲的子信道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或者频分复用的方式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分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空闲的子信道数量与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若是,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否则确定可以充分使用;或者,确定空闲的子信道中是否包含主信道,若未包含,则确定尚未充分使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意一项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位于第一基本服务组;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所述至少两个子信道中包含第二基本服务组的子信道。
16.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应用于第一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道请求帧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信道请求帧,所述信道请求帧携带有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道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发送所述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
处理单元,用于判断,若判断结果为: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是所述第一接收端且所述发送信道请求帧的子信道中有空闲的子信道,则控制信道响应帧发送单元发送信道响应帧;
信道响应帧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空闲的子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信道响应帧,所述信道响应帧携带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道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接收端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在空闲的所述发送信道响应帧的子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响应帧发送的子信道不连续。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听单元,用于若所述目的确定单元确定第一接收端不是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端,通过监听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在短帧间隔时间长度之后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
繁忙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听单元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接收到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繁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量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听单元接收到的信道响应帧中的时长指示信息设置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若所述监听单元在分组控制功能帧间隔内,未接收来自所述信道请求帧的目的接收端的信道响应帧,则确定所述信道请求帧对应的子信道的网络分配向量不需要更新。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为基本服务组的接入点,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
第二终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是否存在特定终端作为接收端;
所述响应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存在,则在所有子信道中均不发送信道响应帧;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不存在,则在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组中不包含主信道的空闲子信道中发送信道响应帧。
CN201910288778.XA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Pending CN109995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8778.XA CN109995495A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7657 WO2015074237A1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CN201910288778.XA CN109995495A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CN201380076303.5A CN105164958A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6303.5A Division CN105164958A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495A true CN109995495A (zh) 2019-07-09

Family

ID=5317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6303.5A Pending CN105164958A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CN201910288778.XA Pending CN109995495A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6303.5A Pending CN105164958A (zh) 2013-11-22 2013-11-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063362B2 (zh)
CN (2) CN105164958A (zh)
WO (1) WO201507423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279A (zh) * 2020-02-28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088190A1 (zh) * 2020-11-02 2022-05-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2010B1 (en) * 2014-12-05 2018-04-1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communications from a station to an access point using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scheme
CN111431663B (zh) * 2015-07-16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携带指示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87626B (zh) * 2015-12-08 2024-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保护方法及其装置
EP3536120B1 (en) * 2016-11-04 2021-05-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406798B1 (ko) * 2017-01-20 2022-06-10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정보 전송 방법, 장비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CN108632011B (zh) 2017-03-24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37753B (zh) * 2017-06-09 202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JP7039627B2 (ja) * 2017-06-15 2022-03-2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CN113055928B (zh) * 2021-02-04 2023-05-1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管理方法、数据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8923A (zh) * 2005-06-28 2008-06-2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子信道可用性未知情况下ofdm系统的握手方法和装置
CN101719816A (zh) * 2009-11-06 2010-06-02 山东大学 实现自适应mimo-scfde系统低反馈速率的方法
US20120134324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Stmicroelectronics, Inc. 80MHZ/160MHZ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XOP) PROTECTION IN 802.11ac TRANSMISSIONS
CN103238361A (zh) * 2010-10-12 2013-08-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基于服务的信道选择方法和用于电视白空间网络的网络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65598B1 (ko) * 2000-03-10 2002-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패킷데이타 서비스채널을 스케듈링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전력제어장치 및 방법
US7720043B2 (en) * 2002-11-20 2010-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idle frames for early transmission of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of frame receipt
US8155482B2 (en) 2007-09-12 2012-04-10 Cisco Technology, Inc. Selecting wider bandwidth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577969A (zh) * 2008-05-09 2009-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资源调整方法
US20120099664A1 (en) * 2010-10-26 2012-04-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ultiple frame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er
US8873384B2 (en) 2010-11-01 2014-10-28 Cisco Technology, Inc. Bandwidth indication in RTS/CTS frames
FI20115163A0 (fi) * 2011-02-21 2011-02-21 Nokia Corp Tietoliikenne langattomien verkkojen välillä
CN102625464A (zh) * 2011-03-31 2012-08-01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KR20140020307A (ko) * 2011-04-19 2014-0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신호의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8971350B1 (en) * 2011-04-20 2015-03-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ccessing channels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97881B2 (en) 2011-06-13 2014-08-0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multiple channels
US9991998B2 (en) * 2011-11-25 2018-06-0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Ratio resource sharing and contention schem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hite space spectrum bands
KR101686373B1 (ko) * 2013-02-07 2016-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bss에서 데이터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350520B2 (en) * 2013-11-27 2016-05-24 Broadcom Corporation Full bandwidth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co-existence of single/multi-channel wide-bandwidth wireless systems
KR20170018397A (ko) * 2014-06-12 2017-02-17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멀티플렉스 wlan 내의 서브채널 할당
US10251199B2 (en) * 2016-03-29 2019-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8923A (zh) * 2005-06-28 2008-06-2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子信道可用性未知情况下ofdm系统的握手方法和装置
CN101719816A (zh) * 2009-11-06 2010-06-02 山东大学 实现自适应mimo-scfde系统低反馈速率的方法
CN103238361A (zh) * 2010-10-12 2013-08-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基于服务的信道选择方法和用于电视白空间网络的网络配置
US20120134324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Stmicroelectronics, Inc. 80MHZ/160MHZ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XOP) PROTECTION IN 802.11ac TRANSMISS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FIA, BULGARIA: "GP-130876", 《3GPP TSG-GERAN1 MEETING #59 》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279A (zh) * 2020-02-28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1169836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511279B (zh) * 2020-02-28 2024-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088190A1 (zh) * 2020-11-02 2022-05-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4958A (zh) 2015-12-16
US10554373B2 (en) 2020-02-04
US10063362B2 (en) 2018-08-28
US20180331812A1 (en) 2018-11-15
WO2015074237A1 (zh) 2015-05-28
US20160269166A1 (en)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437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6231637A (zh)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CN110972102A (zh) 资源选择方法及终端
CN109274470A (zh) 控制信息的指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022197A (zh)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JP663718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ステーション
US20210045156A1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EP3595383B1 (en) Resource mapp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811146B (zh) 上行调度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75927B (zh)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468060B (zh)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层上行数据组装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65797A (zh) 上行信号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1209031A1 (zh) 资源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1615197A (zh) 资源调整方法及设备
CN109462826B (zh) 一种群组寻呼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3610A (zh) 一种反馈方法及设备
WO2017193268A1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1517435A (ja) 上り伝送方法及び端末
WO2018228409A1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7166161A1 (zh) 一种寻呼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1278032B (zh) Pucch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565645A (zh) 组播业务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16073872A (zh) Csi传输方法、触发csi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141629A (zh) 周期资源选择方法、旁链路传输方法及终端
WO2019137307A1 (zh) Bsr上报方法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