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4519A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4519A
CN109994519A CN201811503429.7A CN201811503429A CN109994519A CN 109994519 A CN109994519 A CN 109994519A CN 201811503429 A CN201811503429 A CN 201811503429A CN 109994519 A CN109994519 A CN 109994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region
axis width
luminescent laye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34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4519B (zh
Inventor
尹凖浩
白钦日
赵玧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94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4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堤部,其设置在第一电极上并且在第一电极上方限定多个发光区域;发光层,其设置在多个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其中多个发光区域的每一个中的发光层具有弯曲的顶表面;和设置在堤部和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其中在多个发光区域之中,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的每一个设置有圆化拐角部,并且其中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不同。

Description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27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80714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结合在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通过溶液工艺制造的发光层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发光层的方式来提供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因此,当发光层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发光时,在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
发光层可由当通过电子和空穴的结合产生激子并且激子从激发态降至基态时发光的有机材料形成。亦或,发光层可由诸如量子点之类的无机材料形成。
下文中,将参照图1A和1B描述相关技术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图1A是图解相关技术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1B是图解图1A的相关技术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1A中所示,相关技术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包括基板10、电路器件层20、第一电极30、堤部40和发光层50。
电路器件层20形成在第一基板10上。在此,各种信号线、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形成在电路器件层20中。
第一电极30形成在电路器件层20上。第一电极30按照每个像素被图案化,其中第一电极30充当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阳极。
堤部40以矩阵构造形成,由此限定多个发光区域E。
发光层50可包括分别形成在由堤部40限定的多个发光区域E中的红色(R)发光层、绿色(G)发光层和蓝色(B)发光层。
如图1B中所示,堤部40以矩阵构造形成,从而在基板10上限定多个发光区域E,并且包括红色(R)发光层、绿色(G)发光层和蓝色(B)发光层的发光层50形成在多个发光区域E中。
多个发光区域E的每一个在平面上形成为四边形结构,并且发光层50通过使用喷射设备的溶液工艺形成在四边形结构的发光区域E中。
然而,在相关技术的情形中,当通过溶液工艺在四边形结构的发光区域E中形成发光层50时,存在发光层50未散布至发光区域E的拐角部“A”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形中,在发光区域E的拐角部“A”与发光区域E的中央部“B”之间光发射可能是不均匀的,这劣化了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与相关技术有关的上述问题和限制,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能够在每个单独发光区域的包括拐角部和中央部的所有区域中实现均匀光发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通过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实现上述和其他的目的,所述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堤部,所述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且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方限定多个发光区域;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每一个中的发光层具有弯曲的顶表面;和设置在所述堤部和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其中在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之中,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的每一个设置有圆化拐角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堤部,所述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且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方限定第一发光区域、第二发光区域和第三发光区域;在所述第一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的第一发光层;在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的第二发光层;和在所述第三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的第三发光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的每一个具有弯曲的顶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的每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有源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有源区域的外围的虚拟区域,其中在所述有源区域中显示图像,而在所述虚拟区域中不显示图像;和堤部,所述堤部配置成在所述基板的有源区域中限定多个发光区域,并且在所述基板的虚拟区域中限定多个虚拟发光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包括设置有圆化拐角部的第一发光区域和设置有圆化拐角部的第二发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面积,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
附图说明
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图1A是图解相关技术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1B是图解图1A的相关技术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9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下列实施方式阐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解释为限于在此列出的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递给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此外,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
为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在附图中公开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仅仅是示例,因而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细节。相似的参考标记通篇表示相似的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当确定对相关的已知功能或构造的详细描述会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重点模糊不清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使用“包括”、“具有”和“包含”描述的情况下,还可存在另外的部分,除非使用了“仅”。
在解释一要素时,尽管没有明确说明,但该要素应解释为包含误差范围。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位置顺序被描述为“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在……之后”时,可包括之间不接触的情形,除非使用了“正好”或“直接”。当提到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时,不意味着在图中第一元件必然位于第二元件上方。所涉对象的上部和下部可根据对象的方位而变化。因而,在图中或实际构造中,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的情形包括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下面”的情形以及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方”的情形。
在描述时间关系时,例如,当时间顺序被描述为“在……之后”、“随后”、“接下来”和“在……之前”时,可包括不连续的情况,除非使用了“正好”或“直接”。
将理解到,尽管在此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是用来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能被称为第二元件,相似地,第二元件可能被称为第一元件。
术语“第一水平轴方向”、“第二水平轴方向”和“垂直轴方向”不应仅仅基于各个方向彼此严格垂直的几何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可表示在本发明的部件可在功能上进行操作的范围内具有更宽指向性的方向。
应当理解,术语“至少一个”包括与任何一个项目相关的所有组合。例如,“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第三要素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选自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第三要素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要素的所有组合以及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第三要素中的每个要素。
如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的,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特征可彼此部分或整体地结合或组合,并且可在技术上彼此进行各种互操作和驱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彼此独立实施,或者以相互依赖的关系共同实施。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全部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全部部件可操作性地结合和配置。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包括基板100、电路器件层200、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堤部400、发光层510,520和530、以及第二电极600。
基板100可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材料,其他变型是可能的。基板100可由透明材料或不透明材料形成。
当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形成为发射的光朝向上侧传播的顶部发光型时,除了透明材料以外,基板100也可由不透明材料形成。同时,当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形成为从发光层510,520和530发射的光朝向下侧传播的底部发光型时,第一基板100可仅由透明材料形成。
电路器件层200形成在基板100上。作为电路器件层200的一部分,针对多个像素的每一个设置包括各种信号线、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的电路器件。信号线可包括栅极线、数据线、电源线和基准线,薄膜晶体管可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驱动薄膜晶体管和感测薄膜晶体管。其他变型是可能的。
当开关薄膜晶体管根据提供至栅极线的栅极信号切换时,从数据线提供的数据电压通过使用开关薄膜晶体管提供至驱动薄膜晶体管。
当驱动薄膜晶体管根据从开关薄膜晶体管提供的数据电压切换时,通过从电源线提供的电力产生数据电流,并且产生的数据电流提供至第一电极310、320和330。
设置感测薄膜晶体管用来感测可导致画面质量劣化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差。感测薄膜晶体管响应于从栅极线或附加感测线提供的感测控制信号将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电流提供至基准线。
电容器将提供至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电压保持一个帧周期。电容器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端和源极端的每一个连接。
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形成在电路器件层200上。第一电极310、320和330按照每个像素被图案化,并且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充当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阳极。第一电极310、320或330可与电路器件层200中包括的相应驱动薄膜晶体管连接。
当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应用于顶部发光型时,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分别包括用于将从发光层510、520和530发射的光向上反射的反射材料。在这种情形中,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形成为包括反射材料和透明导电材料的堆叠结构。另一方面,当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形成为底部发光型时,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堤部400以矩阵构造形成在相邻像素之间的边界线上,由此在多个像素中限定发光区域E1、E2和E3。就是说,未形成堤部400的开口部分成为发光区域E1、E2和E3。
堤部400配置成覆盖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端部并且形成在电路器件层200上。因而,针对多个像素图案化的多个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通过堤部400彼此绝缘。在这种情形中,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未被堤部400覆盖而暴露的暴露部分分别对应于发光区域E1、E2和E3。
堤部400可由具有亲水性的有机绝缘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形中,发光层510、520和530平稳地散布至堤部400的侧表面,使得发光层510、520和530分别均匀形成在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中。
同时,当堤部400的整个区域具有亲水性时,形成在发光区域E1、E2和E3的任意一个中的发光层510、520和530可越过堤部400的上表面溢出到相邻发光区域E1、E2或E3中,由此形成在发光区域E1、E2和E3的任意一个中的发光层510、520和530可与形成在相邻发光区域E1、E2和E3中的发光层510、520和530混合在一起,这不是期望的。因而,根据本发明,堤部400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疏水性,从而防止相邻发光层510、520和530的这种混合。为此,可通过涂布具有亲水性的有机绝缘材料和诸如氟之类的疏水材料的混合溶液并且通过使用光刻工艺将涂布的混合溶液图案化来形成堤部400。通过在光刻工艺中照射的光,诸如氟之类的疏水材料可移动至堤部400的上部,由此堤部400的上部可有效地具有疏水性,而堤部400的其余部分可具有亲水性。这防止了如上所述的混合问题。在这种情形中,堤部400的上表面具有疏水性,使得可将相邻发光层510、520和530向堤部400的上表面中的散布减小到一定程度,由此防止或最小化与相邻发光层510、520和530的可能混合相关的问题。
再次参照图2,发光层510、520和530分别形成在第一电极310、320和330上。详细地说,发光层510、520和530分别形成在由堤部400限定的发光区域E1、E2和E3中。
发光层510、520和530可包括设置在多个像素之中的第一像素的第一发光区域E1中的第一发光层510、设置在多个像素之中的第二像素的第二发光区域E2中的第二发光层520、以及设置在多个像素之中的第三像素的第三发光区域E3中的第三发光层530。在一示例中,第一发光层510由红色(R)发光层形成,第二发光层520由绿色(G)发光层形成,并且第三发光层530由蓝色(B)发光层形成。就是说,各个发光层510、520和530可由用于在不同像素中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形成。
发光层510、520和530通过没有掩模的喷射工艺图案化在发光区域E1、E2和E3中。在这种情形中,在用于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溶液的干燥工艺之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中央部的发光层510、520和530的上表面的高度(h1)低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侧部中,特别是与堤部400接触的发光区域E1、E2和E3的外围部分中的发光层510、520和530的上表面的高度(h2),也就是,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每一个具有弯曲的顶表面,第二电极600的与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每一个对应的部分具有弯曲表面。例如,如图2中所示,由于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每一个的高度从与堤部400接触的相应发光区域E1、E2或E3的侧部到相应发光区域E1、E2或E3的中央部逐渐减小,所以可实现逐渐降低的轮廓形状。因此,形成在发光层510、520和530上的第二电极600的一部分(例如,顶部)可具有与发光层510、520和530的轮廓对应的轮廓。
发光层510、520和530可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材料层(EML)和电子传输层(ETL)之中的至少一个有机层。
第二电极600形成在发光层510、520和530上。第二电极600可充当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阴极。因此,由于第二电极600形成在堤部400以及发光层510、520和530上,所以第二电极600形成在多个像素中,并且还形成在多个像素的每一个之间的边界线中。因而,第二电极600可充当用于给多个像素施加公共电压的公共电极。
当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形成为顶部发光型时,第二电极600可由用于将从发光层510、520和530发射的光向上辐射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或者可形成为具有薄厚度,从而提高透射率。另一方面,当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形成为底部发光型时,第二电极600可包括用于将从发光层510、520和530发射的光向下反射的反射材料。
此外,可在第二电极600上附加地设置封装层。封装层防止外部的湿气和氧气渗透到发光层510、520和530中。封装层可由无机绝缘材料形成,或者可形成为通过交替沉积无机绝缘材料和有机绝缘材料获得的沉积结构,但不限于这些结构。很显然,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包括其他层和结构。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3中所示,堤部400以矩阵构造形成,从而在基板100上限定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用于发射红色(R)光的第一发光层510形成在第一发光区域E1中,用于发射绿色(G)光的第二发光层520形成在第二发光区域E2中,并且用于发射蓝色(B)光的第三发光层530形成在第三发光区域E3中。图3和随后任何其他图(图4-13)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其他已知部件,比如第二电极(例如,图2中的600等)、电路器件层(例如,图2中的200等)、等等。
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布置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每一个形成为四边形结构,更特别是,形成为矩形结构的每个拐角部没有角度而是被圆化的矩形结构。就是说,第一发光区域E1的任意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的圆化结构,第二发光区域E2的任意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二曲率半径R2的圆化结构,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任意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圆化结构。在这种情形中,第一发光区域E1的其他三个拐角部可形成为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的圆化结构,第二发光区域E2的其他三个拐角部可形成为具有第二曲率半径R2的圆化结构,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其他三个拐角部可形成为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圆化结构。
发光层510、520和530分别填充在发光区域E1、E2和E3中,由此发光层510、520和530的平面结构可形成为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平面结构对应的结构。因而,第一发光层510、第二发光层520和第三发光层530的每一个在平面上形成为矩形结构,其中矩形结构的每个(或至少一个)拐角部没有角度而是被圆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拐角部形成为圆化形状。因而,当通过溶液工艺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时,发光层510、520和530平稳地散布至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拐角部,使得可在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个拐角部以及发光区域E1、E2和E3的中央部实现均匀的光发射。
在图中,发光区域E1、E2和E3在平面上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矩形结构,但不限于这种结构。发光区域E1、E2和E3可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各种多边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彼此相同。此外,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彼此相同。在本发明中,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短轴宽度x1、x2和x3以及长轴宽度y1、y2和y3表示除了圆化拐角部之外的区域的宽度,其表示发光区域E1、E2和E3的中心轴上的宽度。
在本示例中,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形成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在这种情形中,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散布在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中是相同的,由此第一发光区域E1的至少一个拐角部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发光区域E2的至少一个拐角部的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至少一个拐角部的第三曲率半径R3可相同地设置。
尤其是,当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彼此相同时,可基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的短轴宽度x1、x2和x3分别设定各个曲率半径R1、R2和R2的值。详细地说,各个曲率半径R1、R2和R2的值可设定在下述范围内:
[0.25*(x1、x2或x3)]~[0.5*(x1、x2或x3)]
就是说,第一曲率半径R1的值设定在(0.25*x1)~(0.5*x1)的范围内,第二曲率半径R2的值设定在(0.25*x2)~(0.5*x2)的范围内,并且第三曲率半径R3的值设定在(0.25*x3)~(0.5*x3)的范围内。在本申请中,星号符号(*)用来表示数学中已知的乘法。
当曲率半径R1、R2和R3的值小于[0.25*(x1、x2或x3)]时,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拐角部中的圆化结构的尺寸变得过小,使得在发光层510、520和530散布到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拐角部时可导致劣化。另一方面,当曲率半径R1、R2和R3的值大于[0.5*(x1、x2或x3)]时,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整体结构无法具有多边形结构。
结果,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形成为相同的结构,例如,第一曲率半径R1可设为(0.25*x1),第二曲率半径R2可设为(0.25*x2),并且第三曲率半径R3可设为(0.25*x3)。在这种情形中,由于“x1”、“x2”和“x3”相同,所以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可设为彼此相同。
然而,由于制造工艺误差,曲率半径R1、R2和R3的每一个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在曲率半径R1、R2和R3的每一个之间可设置预定差别。考虑到容限(tolerance),曲率半径R1、R2和R3的每一个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当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形成为相同结构时,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如[等式1]中所示的下述条件。
R1:R2:R3=0.9~1.1:0.9~1.1:0.9~1.1 [等式1]
同时,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分别形成在发光区域E1、E2和E3中。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边缘被堤部400覆盖,未被堤部400覆盖的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暴露部分对应于发光区域E1、E2和E3。
因此,与第一发光区域E1相比,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面积,由此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边缘被堤部400覆盖。此外,与第二发光区域E2相比,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面积,由此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边缘被堤部400覆盖。此外,与第三发光区域E3相比,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面积,由此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边缘被堤部400覆盖。
在这种情形中,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每一个可形成为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的结构相似的结构。详细地说,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边缘可在发光区域E1、E2和E3的外围中分别沿着发光区域E1、E2和E3的边缘延伸。
因此,由于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每一个的边缘被堤部400覆盖,所以在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每个拐角部中不需要与发光区域E1、E2和E3相似的圆化结构。因而,如图中所示,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每一个的拐角部可形成为有角度的结构而不是圆化结构。因此,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形成为包括具有角度的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更特别是,形成为包括具有角度的拐角部的矩形结构。然而,在一些情形中,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形成为具有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圆化拐角部相似的圆化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这将参照图4详细描述。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四边形结构之外,图4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图3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相同,由此将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指代相同的部分。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不同结构如下。
如图4中所示,第一电极310、320和330设置有圆化拐角部。详细地说,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形成为任意一个圆化拐角部具有第四曲率半径R4的结构,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形成为任意一个圆化拐角部具有第五曲率半径R5的结构,并且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形成为任意一个圆化拐角部具有第六曲率半径R6的结构。在这种情形中,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其他三个拐角部可形成为具有第四曲率半径R4的圆化结构,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其他三个拐角部可形成为具有第五曲率半径R5的圆化结构,并且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其他三个拐角部可形成为具有第六曲率半径R6的圆化结构。
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结构、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结构和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结构可彼此相同。就是说,各个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具有相同的短轴,并且各个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具有相同的长轴。在这种情形中,第四曲率半径R4、第五曲率半径R5和第六曲率半径R6可相同。然而,以与前述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相同的方式,在第四曲率半径R4、第五曲率半径R5和第六曲率半径R6的每一个中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
此外,第四曲率半径R4可对应于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五曲率半径R5可对应于第二曲率半径R2,并且第六曲率半径R6可对应于第三曲率半径R3,但不是必要的。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5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同于图3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是因为各个发光区域E1、E2和E3具有不同的尺寸,下面将详细描述不同的结构。
如图5中所示,第一发光区域E1的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的圆化结构,第二发光区域E2的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二曲率半径R2的圆化结构,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圆化结构。
在这种情形中,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彼此相同。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彼此相同;然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的每一个。具有蓝色(B)发光层的第三发光层530中的发光效率可被提高超过具有红色(R)发光层的第一发光层510和具有绿色(G)发光层的第二发光层520的每一个的发光效率。例如,在图5所示的示例的情形中,第三发光区域E3的面积相对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面积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面积的每一个,由此第三发光层530的面积相对大于第一发光层510的面积和第二发光层520的面积的每一个,这进而提高了蓝色(B)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为此,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的每一个。
因此,当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彼此相同,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的每一个时,形成在第三发光区域E3中的第三发光层530的散布特性可不同于形成在第二发光区域E2中的第二发光层520的散布特性和形成在第一发光区域E1中的第一发光层510的散布特性。
因而,第一发光区域E1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可与第二发光区域E2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相同;然而,第三发光区域E3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三曲率半径R3可与第一曲率半径R1和/或第二曲率半径R2不同。详细地说,第三曲率半径R3可大于第一曲率半径R1和第二曲率半径R2的每一个。
第三发光区域E3的面积相对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面积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面积的每一个。然而,如果第三发光区域E3的拐角部中的第三曲率半径R3与第一发光区域E1的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相同,则第三发光区域E3的中央与第三发光区域E3的拐角部之间的距离可等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中央与第一发光区域E1的拐角部之间的距离和/或第二发光区域E2的中央与第二发光区域E2的拐角部之间的距离的每一个。在这种情形中,第三发光层530不会充分散布至第三发光区域E3的拐角部。因而,在图5中,具有相对较大尺寸面积的第三发光区域E3的拐角部中的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具有相对较小尺寸面积的第一发光区域E1的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和具有相对较小尺寸面积的第二发光区域E2的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的每一个,由此将各个发光区域E1、E2和E3中的中央与拐角部之间的每个距离的散布差别最小化。因此,发光层510、520和530均匀散布至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的拐角部。
因此,当发光区域E1、E2和E3的长轴宽度y1、y2和y3相同,并且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短轴宽度x1、x2和x3不相同时,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的比率可设为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的比率相同(或对应)。例如,当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的比率设为1:1:1.5时,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的比率也可设为1:1:1.5。
在这种情形中,以与上面图3相同的方式,发光区域E1、E2和E3中的任意一个发光区域的曲率半径R1、R2和R3作为基准点可设定在[0.25*(x1、x2或x3)]~[0.5*(x1、x2或x3)]的范围内。
此外,以与上面示例相同的方式,曲率半径R1、R2和R3的每一个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因而,当发光区域E1、E2和E3的长轴宽度y1、y2和y3相同,并且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短轴宽度x1、x2和x3不相同时,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如[等式2]中所示的下述条件。
R1:R2:R3=[(0.9~1.1)*x1]:[(0.9~1.1)*x2]:[(0.9~1.1)*x3] [等式2]
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分别形成在发光区域E1、E2和E3中。
第三发光区域E3的面积相对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面积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面积的每一个,由此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面积可相对大于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面积和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面积的每一个。
详细地说,长轴宽度在各个第一电极310、320和330中相同;然而,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短轴宽度可大于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短轴宽度和/或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短轴宽度。
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形成为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结构相似的结构;然而,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拐角部未被圆化,而是有角度的。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四边形结构之外,图6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图5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相同。
如图6中所示,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四曲率半径R4的圆化结构,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五曲率半径R5的圆化结构,并且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六曲率半径R6的圆化结构。
在这种情形中,第四曲率半径R4对应于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五曲率半径R5对应于第二曲率半径R2,并且第六曲率半径R6对应于第三曲率半径R3。此外,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第一曲率半径R1和/或第二曲率半径R2,由此第六曲率半径R6可大于第四曲率半径R4和/或第五曲率半径R5,但不是必要的。
亦或,第四曲率半径R4、第五曲率半径R5和第六曲率半径R6可彼此相同。以与前述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相同的方式,曲率半径R4、R5和R6的每一个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7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同于图3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是因为各个发光区域E1、E2和E3具有不同的尺寸,下面将详细描述不同的结构。
如图7中所示,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彼此相同。然而,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彼此不同。详细地说,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大于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
因此,由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短轴宽度x1、x2和x3彼此不同,所以各个发光区域E1、E2和E3在其拐角部中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R1、R2和R3。详细地说,第二发光区域E2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第二发光区域E2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因此,发光层510、520和530可平稳地散布至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中的每个拐角部。
在这种情形中,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的比率可设为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的比率相同。例如,当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的比率设为1:1.5:2时,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的比率也可设为1:1.5:2。此外,以与前述示例相同的方式,曲率半径R1、R2和R3的每一个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因此,当发光区域E1、E2和E3的长轴宽度y1、y2和y3彼此相同,并且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短轴宽度x1、x2和x3彼此不同时,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上面的等式2。
同时,发光区域E1、E2和E3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由此各个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详细地说,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长轴宽度y1、y2和y3彼此相同。然而,形成在第二发光区域E2中的第一电极320的短轴宽度x2大于形成在第一发光区域E1中的第一电极310的短轴宽度x1,并且形成在第三发光区域E3中的第一电极330的短轴宽度x3大于形成在第二发光区域E2中的第一电极320的短轴宽度x2。
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四边形结构之外,图8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图7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相同。
如图8中所示,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四曲率半径R4的圆化结构,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五曲率半径R5的圆化结构,并且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六曲率半径R6的圆化结构。
在这种情形中,第四曲率半径R4对应于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五曲率半径R5对应于第二曲率半径R2,并且第六曲率半径R6对应于第三曲率半径R3。在这种情形中,第二曲率半径R2大于第一曲率半径R1,并且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第二曲率半径R2,由此第五曲率半径R5大于第四曲率半径R4,并且第六曲率半径R6大于第五曲率半径R5,但不是必要的。
亦或,第四曲率半径R4、第五曲率半径R5和第六曲率半径R6可彼此相同。以与前述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曲率半径R3相同的方式,曲率半径R4、R5和R6的每一个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
图9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9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与图4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到第三发光区域E1、E2和E3的布置,下面将详细描述不同的结构。
如图9中所示,彼此面对的第一发光区域E1和第二发光区域E2布置在水平方向上,而第三发光区域E3设置在第一发光区域E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下方。
在这种情形中,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详细地说,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彼此相同;然而,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不同。例如,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小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此外,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大于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
当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时,第一发光区域E1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发光区域E2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第三曲率半径R3可彼此不同。
尤其是,当发光区域E1、E2和E3的长轴宽度y1、y2和y3不相同时,可基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的短轴宽度x1、x2和x3以及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的长轴宽度y1、y2和y3设定各个曲率半径R1、R2和R3的值。详细地说,第一曲率半径R1的值设为(1/4*x1)+(1/4*(y1-x1)/(4*x1)),第二曲率半径R2的值设为(1/4*x2)+(1/4*(y2-x2)/(4*x2)),第三曲率半径R3的值设为(1/4*x3)+(1/4*(y3-x3)/(4*x3))。
以与前述示例相同的方式,每个曲率半径R1、R2和R3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当发光区域E1、E2和E3的长轴宽度y1、y2和y3彼此不同时,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如[等式3]中所示的下述条件。
R1=0.9*[(1/4*x1)+1/4*(y1-x1)/(4*x1)]~1.1*[(1/4*x1)+1/4*(y1-x1)/(4*x1)]
R2=0.9*[(1/4*x2)+1/4*(y2-x2)/(4*x2)]~1.1*[(1/4*x2)+1/4*(y2-x2)/(4*x2)]
R3=0.9*[(1/4*x3)+1/4*(y3-x3)/(4*x3)]~1.1*[(1/4*x3)+1/4*(y3-x3)/(4*x3)] [等式3]
同时,尽管未示出,但在图9的结构中,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可与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相同。在这种情形中,发光区域E1、E2和E3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上面的[等式3]。
此外,与发光区域E1、E2和E3相比,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可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面积。此外,第一电极310、320和330形成为与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结构相似的结构。
在这种情形中,分配给第一发光区域E1的第一电极31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四曲率半径R4的圆化结构,分配给第二发光区域E2的第一电极32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五曲率半径R5的圆化结构,并且分配给第三发光区域E3的第一电极330的至少一个拐角部形成为具有第六曲率半径R6的圆化结构。
在这种情形中,第四曲率半径R4对应于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五曲率半径R5对应于第二曲率半径R2,并且第六曲率半径R6对应于第三曲率半径R3,但不是必要的。亦或,第四曲率半径R4、第五曲率半径R5和第六曲率半径R6可彼此相同。此外,曲率半径R4、R5和R6的每一个可具有±10%的变化范围。
尽管图9中未示出,但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每个拐角部可形成为有角度的结构,而不是圆化结构。
第一电极310、320和330的每个拐角部形成为圆化结构或有角度的结构,这将同样适用于图10和11的示例。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10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与图4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同是因为各个发光区域E1、E2和E3具有不同的长轴宽度y1、y2和y3,下面将详细描述不同的结构。
如图10中所示,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大于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在这种情形中,发光区域E1、E2和E3的短轴宽度x1、x2和x3可彼此相同,但不是必要的。例如,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可与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相同,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可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和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的每一个。在另一示例中,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可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并且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可大于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
当发光区域E1、E2和E3的长轴宽度y1、y2和y3彼此不同时,各个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上面的[等式3]。
图1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下文中,如下将仅详细描述与图4不同的结构。
如图11中所示,第一发光区域E1和第二发光区域E2在结构上彼此相同;然而,第三发光区域E3在结构上与第一发光区域E1和/或第二发光区域E2不同。详细地说,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与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相同,并且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与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相同。因而,第一发光区域E1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曲率半径R1可与第二发光区域E2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中的曲率半径R2相同。作为变型,第一发光区域E1和第二发光区域E2可在结构上彼此不同。
然而,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可小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和/或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短轴宽度x3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和/或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
由于第三发光区域E3的长轴宽度y3与第一发光区域E1的长轴宽度y1和/或第二发光区域E2的长轴宽度y2不同,所以各个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上面的[等式3]。
同时,尽管未示出,但在图11所示的结构的情形中,第二发光区域E2的短轴宽度x2可大于第一发光区域E1的短轴宽度x1。在这种情形中,各个曲率半径R1、R2和R3可满足上面的[等式3]。
图1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除堤部400的结构之外,图12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图2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相同,由此在图12中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指代相同的部分。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如图12中所示,堤部400包括第一堤部410和第二堤部420。
第一堤部410覆盖第一电极300的端部,并且第一堤部410形成在电路器件层200上。第一堤部410的厚度相对小于(薄于)第二堤部420的厚度,并且第一堤部410的宽度相对大于(或宽于)第二堤部420的宽度。以与发光层510、520和530相同的方式,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堤部410具有亲水性。具有亲水性的第一堤部410可由诸如硅氧化物之类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因而,当通过溶液工艺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时,用于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溶液可易于散布在第一堤部410上。
第二堤部420形成在第一堤部410上。第二堤部420的宽度小于(或窄于)第一堤部410的宽度。在此,第一堤部410和第二堤部420的每一个可以以矩阵构造(例如,格子构造)或以线性构造(例如,以垂直列)布置。可通过涂布具有亲水性的有机绝缘材料和诸如氟之类的疏水材料的混合溶液并且通过使用光刻工艺将涂布的混合溶液图案化来获得第二堤部420。通过光刻工艺照射的光,诸如氟之类的疏水材料可移动至第二堤部420的上部,由此第二堤部420的上部可具有疏水性,而第二堤部420的其余部分可具有亲水性。就是说,与第一堤部410接触的第二堤部420的下部具有亲水性,而第二堤部420的上部具有疏水性,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第二堤部420的整个部分可具有疏水性。
在此,由于具有亲水性的第一堤部410和具有亲水性的第二堤部420的下部,可提高用于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溶液的散布能力。尤其是,由于与第二堤部420相比,第一堤部410具有相对较小的厚度和相对较大的宽度,所以可通过第一堤部410和第二堤部420的组合制备亲水性的2阶(2-step)结构,由此用于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溶液可易于散布至发光区域E1、E2和E3的边界边缘。
此外,具有疏水性的第二堤部420的上部防止用于形成相应发光层510、520和530的溶液散布至其他相邻的发光区域E1、E2和E3,使得可防止相应发光层510、520和530与其他相邻的发光区域E1、E2和E3的发光层混合。图12的堤部400可应用于根据本发明描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的任何示例。
图1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其涉及包括有源区域AA和虚拟区域DA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有源区域AA充当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有源区域AA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堤部400,其中第一发光层510设置在第一发光区域E1中,第二发光层520设置在第二发光区域E2中,并且第三发光层530设置在第三发光区域E3中。
图13中的第一发光区域E1、第二发光区域E2和第三发光区域E3的结构以及第一发光层510、第二发光层520和第三发光层530的结构可如图3到11中所示进行各种变化。
虚拟区域DA设置成围绕有源区域AA。详细地说,虚拟区域DA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左外周侧、右外周侧、下外周侧和上外周侧中。以与有源区域AA相同的方式,虚拟区域DA设置有用于限定虚拟发光区域DE1、DE2和DE3的堤部400。堤部400以矩阵构造形成在包括有源区域AA和虚拟区域DA的整个区域上,由此限定发光区域E1、E2和E3以及虚拟发光区域DE1、DE2和DE3。
虚拟发光区域DE1、DE2和DE3设置有虚拟发光层560、570和580。详细地说,第一虚拟发光层560设置在第一虚拟发光区域DE1中,第二虚拟发光层570设置在第二虚拟发光区域DE2中,并且第三虚拟发光层580设置在第三虚拟发光区域DE3中。
虚拟区域DA不是显示图像的区域,由此在包括在虚拟区域DA中的虚拟发光区域DE1、DE2和DE3中不产生光发射。设置虚拟区域DA用来在形成在有源区域AA的中央的发光层510、520和530与形成在有源区域AA的外围的发光层510、520和530之间实现均匀的轮廓。
当通过溶液工艺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时,形成在基板的中央的发光层510、520和530的干燥速度与形成在基板的外围的发光层510、520和530的干燥速度之间可导致不同。因而,当仅形成有源区域AA而没有虚拟区域DA时,形成在有源区域AA的中央的发光层510、520和530的轮廓和形成在有源区域AA的边缘的发光层510、520和530的轮廓可能不是均匀的,由此有源区域AA的中央的光发射和有源区域AA的边缘的光发射可能不是均匀的。
因而,根据本发明的本示例,当在有源区域AA的外围形成虚拟区域DA,并且通过溶液工艺在有源区域AA中形成发光层510、520和530时,通过溶液工艺还在虚拟区域DA形成虚拟发光层560、570和580。在这种情形中,尽管虚拟发光层560、570和580的轮廓和发光层510、520和530的轮廓不是均匀的,但可在整个有源区域AA上实现发光层510、520和530的均匀轮廓。
因此,第一虚拟发光层560由与第一发光层510相同的红色(R)发光层形成,并且第一虚拟发光层560与第一发光层510一同制造。此外,第二虚拟发光层570由与第二发光层520相同的绿色(G)发光层形成,并且第二虚拟发光层570与第二发光层520一同制造。此外,第三虚拟发光层580由与第三发光层530相同的蓝色(B)发光层形成,并且第三虚拟发光层580与第三发光层530一同制造。作为参考,在图13中,不产生光发射的虚拟发光层560、570和580可被标记为“DR、DG、DR”,从而与发射红色(R)光、绿色(G)光和蓝色(B)光的发光层510、520和530区分开。
因此,虚拟区域DA不是显示图像的区域,由此不需要使虚拟发光层560、570和580均匀散布在每个虚拟发光区域DE1、DE2和DE3中。因而,不需要在发光区域E1、E2和E3与虚拟发光区域DE1、DE2和DE3中实现相同的结构。就是说,虚拟发光区域DE1、DE2和DE3可形成为包括具有角度的拐角部而不是圆化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然而,为了在制造工艺中实现一致性,第一虚拟发光区域DE1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E1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例如,矩形),第二虚拟发光区域DE2可以与第二发光区域E2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例如,矩形),并且第三虚拟发光区域DE3可以与第三发光区域E3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例如,矩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发光区域的拐角部形成为圆化结构。因而,当通过溶液工艺形成发光层时,发光层平稳地散布至发光区域的拐角部,使得可在发光区域的拐角部和发光区域的中央都实现均匀的光发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发光区域的拐角部中的曲率半径大于具有相对较小尺寸的发光区域的拐角部中的曲率半径,所以可将各个发光区域中的中央与拐角部之间的每个距离的散布差别最小化,由此发光层均匀散布至每个发光区域的拐角部。
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上述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作出各种替换、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范围和等同概念得到的所有变型或修改都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上面描述的各实施方式可组合以提供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可按照上面详细的描述进行这些和其他变化。通常,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权利要求书限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应当解释为包括这些权利要求书涵盖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全部等同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书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
堤部,所述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且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方限定多个发光区域;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每一个中的发光层具有弯曲的顶表面;和
设置在所述堤部和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其中在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之中,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的每一个设置有圆化拐角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面积,并且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2)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1)相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1),并且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具有(0.25*x1)~(0.5*x1)范围内的值,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具有(0.25*x2)~(0.5*x2)范围内的值,其中x1为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为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和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的比率满足下述等式:
R1:R2=[(0.9~1.1)*x1]:[(0.9~1.1)*x2],其中x1为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为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2)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1)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设为:
0.9*[(1/4*x1)+1/4*(y1-x1)/(4*x1)]~1.1*[(1/4*x1)+1/4*(y1-x1)/(4*x1)],
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设为:
0.9*[(1/4*x2)+1/4*(y2-x2)/(4*x2)]~1.1*[(1/4*x2)+1/4*(y2-x2)/(4*x2)],并且
其中x1是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是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y2小于y1,并且x2大于x1,或者
其中y2大于y1,并且x2与x1相同或大于x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堤部包括:
第一堤部,所述第一堤部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且具有亲水性,和
第二堤部,所述第二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堤部上并且包括具有疏水性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堤部和所述第二堤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矩阵构造或线性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的圆化拐角部中的曲率半径对应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并且
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相关的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的圆化拐角部中的曲率半径对应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
11.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
堤部,所述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且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方限定第一发光区域、第二发光区域和第三发光区域;
在所述第一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的第一发光层;
在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的第二发光层;和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域中并且配置成发射光的第三发光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的每一个具有弯曲的顶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圆化拐角部的多边形结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的每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堤部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与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的每一个对应的部分具有弯曲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由红色发光层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由绿色发光层形成,且所述第三发光层由蓝色发光层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每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1)、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2)和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3)彼此相同,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3)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1)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的每一个,并且
其中R1、R2和R3满足下述等式:
R1:R2:R3=[(0.9~1.1)*x1]:[(0.9~1.1)*x2]:[(0.9~1.1)*x3]。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1)、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2)和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3)之中的至少一个长轴宽度与其余的长轴宽度不同,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1)、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2)和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3)彼此不同,
其中R1设为:
0.9*[(1/4*x1)+1/4*(y1-x1)/(4*x1)]~1.1*[(1/4*x1)+1/4*(y1-x1)/(4*x1)],
其中R2设为:
0.9*[(1/4*x2)+1/4*(y2-x2)/(4*x2)]~1.1*[(1/4*x2)+1/4*(y2-x2)/(4*x2)],
其中R3设为:
0.9*[(1/4*x3)+1/4*(y3-x3)/(4*x3)]~1.1*[(1/4*x3)+1/4*(y3-x3)/(4*x3)],并且
其中x1是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是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3是所述第三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
16.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有源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有源区域的外围的虚拟区域,其中在所述有源区域中显示图像,而在所述虚拟区域中不显示图像;和
堤部,所述堤部配置成在所述基板的有源区域中限定多个发光区域,并且在所述基板的虚拟区域中限定多个虚拟发光区域,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包括设置有圆化拐角部的第一发光区域和设置有圆化拐角部的第二发光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面积,并且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二曲率半径(R2)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圆化拐角部中的第一曲率半径(R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虚拟发光区域包括第一虚拟发光区域和第二虚拟发光区域,所述第一虚拟发光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层相同的发光层,所述第二虚拟发光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发光层相同的发光层,
其中所述第一虚拟发光区域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相同,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虚拟发光区域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虚拟发光区域包括第一虚拟发光区域和第二虚拟发光区域,所述第一虚拟发光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层相同的发光层,所述第二虚拟发光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发光层相同的发光层,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虚拟发光区域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不同,且所述第二虚拟发光区域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2)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1)相同,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1),
其中R1具有(0.25*x1)~(0.5*x1)范围内的值,并且
其中R2具有(0.25*x2)~(0.5*x2)范围内的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2)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长轴宽度(y1)不同,
其中R1设为:
0.9*[(1/4*x1)+1/4*(y1-x1)/(4*x1)]~1.1*[(1/4*x1)+1/4*(y1-x1)/(4*x1)],
其中R2设为:
0.9*[(1/4*x2)+1/4*(y2-x2)/(4*x2)]~1.1*[(1/4*x2)+1/4*(y2-x2)/(4*x2)],并且
其中x1是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x2是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短轴宽度。
CN201811503429.7A 2017-12-27 2018-12-10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994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80714 2017-12-27
KR1020170180714A KR102456458B1 (ko) 2017-12-27 2017-12-27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4519A true CN109994519A (zh) 2019-07-09
CN109994519B CN109994519B (zh) 2023-09-08

Family

ID=6676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3429.7A Active CN109994519B (zh) 2017-12-27 2018-12-10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0040B2 (zh)
KR (1) KR102456458B1 (zh)
CN (1) CN109994519B (zh)
DE (1) DE102018131756B4 (zh)
TW (1) TWI6980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47279U (zh) * 2018-04-11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界定层、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53058B (zh) * 2018-09-26 2022-09-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102613734B1 (ko) * 2018-12-24 2023-12-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JP7525287B2 (ja) 2020-04-08 2024-07-30 日本放送協会 光電変換膜積層型固体撮像素子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51816A (ko) * 2003-11-28 2005-06-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893106A (zh) * 2005-06-29 2007-0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件以及制造方法
JP2008098033A (ja) * 2006-10-13 2008-04-24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US20100060147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US20110180801A1 (en) * 2001-11-09 2011-07-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155983A1 (en) * 2014-12-01 2016-06-0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7230697A (zh) * 2017-05-16 2017-10-03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像素结构的基板、含其的光电器件和打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7289A (ja) * 2006-02-27 2007-09-0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DE102007030108A1 (de) * 2007-06-28 2009-01-02 Lyttron Technology Gmbh Anorganisches Dickfilm-AC Elektrolumineszenzelement mit zumindest zwei Einspeisungen und Herstellverfahren und Anwendung
KR101871227B1 (ko) 2011-08-12 2018-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614136B2 (en) 2012-04-02 2017-04-04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ubstrat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WO2013190847A1 (ja) * 2012-06-20 2016-02-08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96051B1 (ko) 2013-03-27 2020-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24043B1 (ko) * 2013-07-25 2020-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배열 구조 및 이를 채용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103499B1 (ko) * 2013-10-16 2020-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80423B1 (ko) * 2014-09-16 2021-07-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7221547B (zh) 2016-03-22 2020-04-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0801A1 (en) * 2001-11-09 2011-07-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50051816A (ko) * 2003-11-28 2005-06-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893106A (zh) * 2005-06-29 2007-0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件以及制造方法
JP2008098033A (ja) * 2006-10-13 2008-04-24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US20100060147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US20160155983A1 (en) * 2014-12-01 2016-06-0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7230697A (zh) * 2017-05-16 2017-10-03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像素结构的基板、含其的光电器件和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8037B (zh) 2020-07-01
DE102018131756A1 (de) 2019-06-27
TW201929282A (zh) 2019-07-16
US20190198580A1 (en) 2019-06-27
US10680040B2 (en) 2020-06-09
KR20190078925A (ko) 2019-07-05
CN109994519B (zh) 2023-09-08
DE102018131756B4 (de) 2024-05-29
KR102456458B1 (ko)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4519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9427855B (zh) 显示设备和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05428389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US946109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1574211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N111554712B (zh) 有机发光装置
US10872929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258013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KR10212741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465706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070106240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739081A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21516843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CN110323260A (zh) 像素排列结构、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WO2019010817A1 (zh) 主动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55644B (zh) 一种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564944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247475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WO2005104626A1 (ja) パッシブマトリクス型発光装置
EP1580812A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0963135B1 (ko) 표시장치
CN11282534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160139635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9000907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8448001A (zh) 一种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