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2453B -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2453B
CN109992453B CN201910362149.7A CN201910362149A CN109992453B CN 109992453 B CN109992453 B CN 109992453B CN 201910362149 A CN201910362149 A CN 201910362149A CN 109992453 B CN109992453 B CN 109992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assword
compression packet
wifi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21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2453A (zh
Inventor
林进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21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2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2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2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2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2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15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at system level
    • G06F11/142Reconfiguring to eliminate the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解压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系统驱动程序运行系统配置文件,以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如此,可通过PEER MODE模式中的WIFI模块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从而,实现将外围电子设备中的系统配置文件恢复到出现系统故障的电子设备中,提升了系统恢复智能性。

Description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的大量普及应用,电子设备成为了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用品。目前系统恢复有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加载内核(kernel),在恢复(recovery)模式中打开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直接线上搜索空中下载技术(Over-the-Air Technology,OTA)包对手机进行恢复;2)USB下载系统恢复;但是,在kernel损坏或者镜像损坏的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方法1)恢复系统的,且方法2)中USB升级需要SD卡升级需要USB线,电脑或者SD卡等外设,操作起来不方便,且不方便操作,因此,如何提升系统故障恢复智能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能够提升系统恢复智能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恢复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
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恢复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所述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
在所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所述系统压缩包携带系统配置文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恢复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解压单元,用于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恢复方法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所述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解压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系统驱动程序运行系统配置文件,以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如此,可通过PEER MODE模式中的WIFI模块建立系统故障的电子设备以及外围电子设备的通信,从而,实现将外围电子设备中的系统配置文件恢复到出现系统故障的电子设备中,提升了系统恢复智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交互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恢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恢复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皆为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智能眼镜)、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电子设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控制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输入输出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该存储和处理电路中的存储电路可以是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或用于形成固态驱动器的其它电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存储和处理电路中的处理电路可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运转。该处理电路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功率管理单元,音频编解码器芯片,专用集成电路,显示驱动器集成电路等来实现。
存储和处理电路可用于运行电子设备中的软件,例如播放来电提示响铃应用程序、播放短消息提示响铃应用程序、播放闹钟提示响铃应用程序、播放媒体文件应用程序、互联网协议语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电话呼叫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功能等。这些软件可以用于执行一些控制操作,例如,播放来电提示响铃、播放短消息提示响铃、播放闹钟提示响铃、播放媒体文件、进行语音电话呼叫以及电子设备中的其它功能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其中,输入-输出电路可用于使电子设备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即允许电子设备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和允许电子设备将数据从电子设备输出至外部设备。
输入-输出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基于光和电容的红外接近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触摸传感器(例如,基于光触摸传感器和/或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其中,触摸传感器可以是触控显示屏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一个触摸传感器结构独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其它传感器等。输入-输出电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音频组件,音频组件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音频输入和输出功能。音频组件还可以包括音调发生器以及其它用于产生和检测声音的组件。
输入-输出电路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屏。显示屏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使用其它显示技术的显示屏中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显示屏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阵列(即,显示屏可以是触控显示屏)。触摸传感器可以是由透明的触摸传感器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TO)电极)阵列形成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或者可以是使用其它触摸技术形成的触摸传感器,例如音波触控,压敏触摸,电阻触摸,光学触摸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输入-输出电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通信电路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与外部设备通信的能力。通信电路可以包括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基于射频信号和/或光信号的无线通信电路。通信电路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开关、滤波器和天线。举例来说,通信电路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发射和接收近场耦合电磁信号来支持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电路。例如,通信电路可以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近场通信收发器。通信电路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收发器和天线,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和天线等。
输入-输出电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输入-输出单元。输入-输出单元可以包括按钮,操纵杆,点击轮,滚动轮,触摸板,小键盘,键盘,照相机,发光二极管和其它状态指示器等。
其中,电子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池(未图示),电池用于给电子设备提供电能。
请参阅图1B,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该系统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1、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smart kernel(智能内核)是一种运行时只加载WIFI及其相关依赖模块的一种操作系统的内核,PEER MODE(对等模式)为一种依托于smartkernel的一种系统恢复模式,具体实现中,可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分区中新增PEER MODE分区,可在系统出现故障造成第一电子设备无法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并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可选地,上述步骤1011中,所述进入PEER MODE模式,可包括以下步骤:
111、检测系统的故障标志位的标识是否为真;
112、若所述故障标志位的标识为真,则加载smart kernel,进入所述PEERMODE模式,重置所述故障标志位,设置开机操作次数i=0,i为正整数。
其中,上述故障标志位可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中,该故障标志位可包括真或假两种情况,举例来说,当故障标志位为0时,可理解为故障标志位为假,当故障标志位为1时,可理解为故障标志位为真,具体的故障标志位的设置方法在此不作限定,故障标志位可理解为发生系统故障时,系统的状态标识。
具体实现中,当故障标志位为真时,则表明此时系统发生故障而造成了无法开机,则可加载smartkernel,并且自动进入PEER MODE模式,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完成一次进入PEER MODE模式,如此,可通过判断故障标志位的标识来决定是否进入PEER MODE模式。
此外,在进入PEER MODE模式以后,可将故障标志位重置为假,并且将开机操作次数i重置为0,i为正整数,开机操作次数可理解为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的系统发起的开机操作次数,检测故障标志位的真假可由开机操作次数来决定,如此,可避免第一电子设备判断错误,在用户不需要进入PEER MODE模式的情况下,自动进入PEER MODE模式,并且,第一电子设备可在再次检测到故障标志位为真时,进入PEER MODE模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kernel(内核)可指系统运行正常时的操作系统内核,故障标志位可存储于电子设备的预设分区中,在检测故障标志位是否为真之前,第一电子设备可不加载kernel,而直接通过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Interface,uefi)或者引导加载程序(Little Kernel,lk)引导系统启动,并读存取故障标志位的分区,从而,获取故障标志位。
可选地,上述步骤111中,所述检测故障标志位是否为真,可包括以下步骤:
A1、检测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i为正整数;
A2、在所述i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故障标志位为真;
A3、在所述i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则故障标志位为假。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为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当用户在使用第一电子设备时,可针对上述故障标志位适配故障监控方案,可由开机操作次数来决定故障标志位的真假,第一预设阈值可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第一电子设备可监控系统发起的开机操作次数,具体实现中,在预设时间段内,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多次由于系统故障而无法开机以后,也就是说,当检测到开机操作次数i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可设置此时的故障标志位为真,当检测到开机操作次数i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可设置故障标志位为假。
可选地,上述步骤111之后,若故障标志位为真或假,在所述检测故障标志位是否为真以后,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B1、若所述故障标志位为假,则加载kernel,监控所述kernel是否加载成功;
B2、若所述kernel加载成功,则直接进入所述系统,且设置所述i=0;
B3、若所述kernel加载失败,则停止开机操作,且设置所述i=i+1。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kernel(内核)可指系统运行正常时的操作系统内核,具体实现中,若检测到故障标志位为假,可表明此时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运行正常,则可加载kernel,在加载kernel的过程中可能加载失败,则可监控kernel是否加载成功,若加载成功,则可直接进入当前系统,若加载失败,则可停止开机操作,并且将开机操作次数i的次数增加一次,可重复上述步骤A1。
可选地,上述步骤B1中,所述加载kernel,还包括以下步骤:
B11、在加载所述kernel的过程中,若发生加载异常,则执行所述i=i+1;
B12、若开机启动正常,则执行所述i=0。
其中,在加载kernel的过程中,若发生加载异常或者加载失败,则表明开机启动异常或者失败,或者,kernel损坏,则可执行开机操作次数i=i+1;如此,可在任何一次加载kernel异常时,将开机操作次数i=i+1,实现对开机操作次数标记一次,直到开机操作次数i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故障标志位为真,此时,可进入PEER MODE模式,因此,在kernel加载异常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入PEER MODE模式,以实现系统恢复;若开机启动正常,则可执行i=0,可理解为重置开机操作次数,如此,若开机启动正常,将开机操作次数重置为0,则可认为第一电子设备不需要进入PEER MODE模式。
可选地,上述步骤1011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121、检测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
122、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加载kernel;
123、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超过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则加载所述smartkernel,直接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
其中,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可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可监控第一电子设备的开机操作次数i,当检测到系统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可检测第一电子设备的开机操作次数i,若开机操作次数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可加载kernel,可直接进入系统,并可监测kernel是否加载成功,若加载成功,则直接进入系统,若加载失败,则停止开机操作,并加载smartkernel,直接进入PEER MODE模式;若开机操作次数i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则加载上述smartkernel,直接进入PEER MODE模式,如此,可通过判断开机操作次数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来决定是否进入PEER MODE模式更便捷、迅速。
1012、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在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以后,在一定范围的其他电子设备均可通过WIFI模块搜索到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可通过WIFI模块获取到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该WIFI接入请求中可携带密码,该密码用于验证并接入第一电子设备。
1013、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其中,当上述密码验证通过以后,可通过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接收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该系统压缩包可用来恢复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步骤1013中,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以后,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131、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身份信息;
132、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133、若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成功,则执行所述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其中,上述预设身份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字符串、图案、虹膜信息、脑电波信息、静脉信息、掌纹信息、语音信息、心电图信息、DNA信息等等,在此不作限定;预设身份信息可预先存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该预设身份信息可为具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用户身份信息,然后,将该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匹配,若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成功,则可以执行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否则,电子设备不执行上述步骤1013。
进一步地,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为人脸图像时,上述步骤132,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C1、获取所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环境参数;
C2、按照预设的环境参数与人脸识别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环境参数对应的人脸识别阈值;
C3、按照预设方式将所述人脸图像划分为多个人脸区域,其中,每一人脸区域的面积大小相等;
C4、对所述多个人脸区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得到至少一个图像质量评价值;
C5、从所述至少一个图像质量评价值中选取大于预设质量评价值的图像质量评价值,得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质量评价值;
C6、从所述多个人脸区域中选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质量评价值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人脸区域;
C7、获取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对应的预设人脸模板中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人脸区域对应的人脸区域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人脸区域;
C8、将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人脸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人脸区域进行匹配,得到至少一个匹配值;
C9、在所述至少一个匹配值中的每一匹配值大于所述目标人脸识别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成功。
其中,上述环境参数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环境亮度、环境色温、湿度、温度、地理位置、环境背景等等,在此不作限定,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设置有环境传感器,基于环境传感器可以采集环境参数,环境传感器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环境光传感器、色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定位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等等,在此不作限定。预设质量评价值可以预先保存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其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第一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环境参数与人脸识别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上述预设方式可以为九宫格,或者,四宫格,或者,十六宫格等等,在此不作限定。具体实现中,可以采用至少一个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对人脸区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可以为:均方差、信息熵、特征点数量、清晰度、灰度值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环境传感器获取人脸图像对应的环境参数,基于预先存储的预设的环境参数与人脸识别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环境参数对应的人脸识别阈值,进而,可以按照预设方式将人脸图像划分为多个人脸区域,每一人脸区域的面积大小可相等,由于每个人脸区域拍摄情况不一,所以每个人脸区域的图像质量不一,因此,可对多个人脸区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得到多个图像质量评价值,并从多个图像质量评价值中选取大于预设质量评价值的图像质量评价值,得到至少一个图像质量评价值,从多个人脸区域中获取至少一个图像质量评价值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人脸区域,这样可以得到至少一个质量好的人脸区域,当然,也可以基于上述预设方式对预设身份信息所对应的预设人脸模板进行划分,即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模板基于相同的方式进行划分,具体地,例如,将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模板进行对齐,如:可以以重心(质心或者几何中心)进行对齐,然后,再进一步对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模板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从预设人脸模板中获取与至少一个用户人脸区域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人脸区域,每一目标人脸区域对应唯一用户人脸区域。
进一步地,再将至少一个目标人脸区域与至少一个用户人脸区域进行匹配,得到至少一个匹配值,即每一目标人脸区域与对应的用户人脸区域进行匹配,在至少一个匹配值中的每一匹配值大于目标人脸识别阈值时,确认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成功,反之,在至少一个匹配值中的每一匹配值小于或等于目标人脸识别阈值时,则说明身份验证失败,如此,可以一方面,在人脸识别时,可以因地制宜地实现人脸识别阈值动态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人脸的多个区域用于人脸识别,有助于两人部分器官长得非常像或者被整容了,而造成误识别,有助于提升人脸识别精度。
1014、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其中,在接收到系统压缩包以后,第一电子设备可基于数据解压技术对系统压缩包进行解压,从而,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该系统配置文件可用于配置系统。
1015、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其中,上述系统驱动程序可预先存储于设备中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在得到配置文件以后,可调用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运行该系统配置文件,如此,可将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配置到第一电子设备中,从而,实现了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恢复。
可选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通过用户按压预设的按键直接进入PEER MODE模式,通过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系统升级操作,如此,用户可直接进入PEER MODE模式,可在第一电子设备无故障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升级操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系统恢复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解压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系统驱动程序运行系统配置文件,以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如此,可通过PEER MODE模式中的WIFI模块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从而,实现将外围电子设备中的系统配置文件恢复到出现系统故障的电子设备中,提升了系统恢复智能性。
请参阅图1C,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系统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21、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所述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可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并搜索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的目标热点,如此,可通过无线保真WIFI模块建立与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
1022、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在搜索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目标热点以后,可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并且该请求中携带密码,用于验证能否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
1023、在所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可在密码验证通过以后,可基于数据压缩技术,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系统配置文件压缩成系统压缩包,并可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该系统压缩包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恢复系统。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1023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231、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的硬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内存大小以及第一CPU核数;
232、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当前系统的第二内存大小以及第二CPU核数;
233、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且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能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234、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小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或者,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不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不能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系统的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内存大小、网卡信息、主板信息、CPU核数等等,在此不作限定;第二电子设备在上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可检查当前系统能否恢复到第一电子设备中,也就是说,可检测当前系统的系统压缩包是否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具体实现中,第二电子设备可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硬件资源配置信息,该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内存大小以及第一CPU核数;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可检测当前系统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该系统版本信息中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内存大小以及第二CPU核数,通过判断上述第一内存大小与第二内存大小是否匹配,以及第一CPU核数与第二CPU核数是否匹配,可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是否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如此,可实现将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恢复到第一电子设备中。
举例来说,若第一内存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内存大小,且第一CPU核数与第二CPU核数相同,或者,则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第一内存大小小于第二内存大小,或者,第一CPU核数与第二CPU核数不相同,则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不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
可选地,如图1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交互图,其中,第一电子设备进入了PEER MODE模式,并且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WIFI模块进行匹配,匹配完成以后,第二电子设备可将系统压缩包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实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恢复。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系统恢复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系统压缩包携带系统配置文件,如此,可实现将系统压缩包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完成系统恢复操作。
与上述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系统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检测系统的故障标志位的标识是否为真。
202、若所述故障标志位的标识为真,则加载smart kernel,进入所述PEERMODE模式。
203、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204、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
205、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206、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207、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其中,上述步骤201-步骤207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B所描述的系统恢复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系统恢复方法,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检测系统的故障标志位的标识是否为真,若故障标志位的标识为真,则加载smart kernel,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解压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系统驱动程序运行系统配置文件,以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如此,可通过故障标志位的标识来判断是否进入PEER MODE模式,并通过WIFI模块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从而,实现将外围设备中的系统配置文件恢复到出现系统故障的电子设备中,提升了系统恢复智能性。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
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入PEER MODE模式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检测系统的故障标志位的标识是否为真;
若所述故障标志位的标识为真,则加载smart kernel,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重置所述故障标志位的标识,设置开机操作次数i=0,i为正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之后,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检测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
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加载kernel;
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超过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则加载所述smartkernel,直接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解压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系统驱动程序运行系统配置文件,以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如此,可通过PEER MODE模式中的WIFI模块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从而,实现将外围设备中的系统配置文件恢复到出现系统故障的电子设备中,提升了系统恢复智能性。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所述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
在所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所述系统压缩包携带系统配置文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压缩包之前,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硬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内存大小以及第一CPU核数;
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当前系统的第二内存大小以及第二CPU核数;
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且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能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小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或者,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不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不能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电子设备,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系统压缩包携带系统配置文件如此,可实现将系统压缩包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完成系统恢复操作。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恢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图1A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系统恢复装置包括检测单元501、获取单元502、接收单元503、解压单元504以及调用单元505,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所述解压单元,用于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所述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可选地,在所述进入PEER MODE模式,所述检测单元501具体用于:
检测故障标志位是否为真;
若所述故障标志位为真,则加载smart kernel,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重置所述故障标志位,设置开机操作次数i=0,i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之后,所述检测单元501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
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加载kernel;
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超过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则加载所述smartkernel,直接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恢复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进入PEER MODE模式,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解压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系统驱动程序运行系统配置文件,以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如此,可通过PEER MODE模式中的WIFI模块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从而,实现将外围设备中的系统配置文件恢复到出现系统故障的电子设备中,提升了系统恢复智能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恢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图1A所示的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系统恢复装置包括:启动单元601以及发送单元602,其中,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所述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压缩包之前,所述发送单元601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是否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是否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硬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内存大小以及第一CPU核数;
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当前系统的第二内存大小以及第二CPU核数;
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且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匹配,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小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或者,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不匹配,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不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恢复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在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如此,可实现将系统压缩包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完成系统恢复操作。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系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智能内核进入PEER MODE模式,加载无线保真功能以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一定范围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模块进行搜索确定;
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PEER MODE模式,包括:
检测系统的故障标志位的标识是否为真;
若所述故障标志位的标识为真,则加载smart kernel,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重置所述故障标志位的标识,设置开机操作次数i=0,i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
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加载kernel;
当所述开机操作次数i超过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则加载所述smart kernel,直接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
4.一种系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所述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
在所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的硬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内存大小以及第一CPU核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当前系统的第二内存大小以及第二CPU核数,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且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能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所述系统压缩包携带系统配置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压缩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小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或者,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不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不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6.一种系统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于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智能内核进入PEER MODE模式,加载无线保真功能以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WIFI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接入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密码,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一定范围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模块进行搜索确定;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密码验证通过时,接收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系统压缩包;
解压单元,用于解压所述系统压缩包,得到系统配置文件;
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系统驱动程序,通过所述系统驱动程序运行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以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故障标志位是否为真;
若所述故障标志位为真,则加载smart kernel,进入所述PEER MODE模式,重置所述故障标志位,设置开机操作次数i=0,i为正整数。
8.一种系统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无线保真WIFI模块,搜索目标热点,所述目标热点由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生成;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携带密码;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密码被验证通过以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的硬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内存大小以及第一CPU核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当前系统的第二内存大小以及第二CPU核数,若所述第一内存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内存大小,且所述第一CPU核数与所述第二CPU核数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压缩包能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系统压缩包,所述系统压缩包携带系统配置文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62149.7A 2019-04-30 2019-04-30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09992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2149.7A CN109992453B (zh) 2019-04-30 2019-04-30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2149.7A CN109992453B (zh) 2019-04-30 2019-04-30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2453A CN109992453A (zh) 2019-07-09
CN109992453B true CN109992453B (zh) 2021-05-04

Family

ID=6713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2149.7A Active CN109992453B (zh) 2019-04-30 2019-04-30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24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8722B (zh) * 2019-11-29 2021-01-12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应用于操作系统启动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5815A (zh) * 2020-08-12 2020-12-04 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uefi的固件层指静脉增强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4371963A (zh) * 2020-10-14 2022-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14661501A (zh) * 2020-12-23 2022-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开机异常的修复方法及装置
CN112860489B (zh) * 2021-02-20 2024-02-0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配置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5357295B (zh) * 2022-10-21 2023-03-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系统回退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59A (zh) * 2011-09-06 2011-12-1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集群系统的恢复方法
CN106506230A (zh) * 2016-11-30 2017-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远程维护现场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71865A (zh) * 2016-12-07 2017-08-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快速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91849B2 (en) * 2016-04-14 2018-0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lerated recovery in data replication environm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59A (zh) * 2011-09-06 2011-12-1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集群系统的恢复方法
CN106506230A (zh) * 2016-11-30 2017-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远程维护现场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71865A (zh) * 2016-12-07 2017-08-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快速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2453A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2453B (zh) 系统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055424B (zh) 电子装置以及切换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07025395B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164022B2 (en) Method for fingerprint enrollment,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145800B (zh) 指纹模板更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074171B (zh) 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564598A (zh) 一种终端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0641231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503514B1 (ko) 인증 창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13313B (zh) 一种文件上传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6445743A (zh) 数据备份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188597A (zh) 邻近感知网络创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06637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62264B (zh) 应用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151779B (zh) 邻近感知网络nan接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684011B (zh) 界面显示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90702A1 (zh) 一种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8900385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101095B (zh)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957899B (zh) 录屏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移动终端
CN107025389B (zh) 一种指纹录入的方法及终端
CN110753159B (zh) 来电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558731B (zh) 特征码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70305B (zh) 应用下载安装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858182A (zh) 数据读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