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2333B -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2333B
CN109982333B CN201711449778.0A CN201711449778A CN109982333B CN 109982333 B CN109982333 B CN 109982333B CN 201711449778 A CN201711449778 A CN 201711449778A CN 109982333 B CN109982333 B CN 109982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sm
grid
sampling point
blind
target sa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97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2333A (zh
Inventor
刘大洋
杨文俊
黄海晖
陆庆杭
刘少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497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2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2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2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2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2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包括: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通过用MRE数据反应用户实际覆盖情况相比仿真计算更为准确,并且计算过程不再依靠人工现场操作,时效性和经济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传播的复杂性,时分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TD-LTE)深度覆盖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TD-LTE频段较GSM900M频段在深度覆盖能力上严重不足,导致电磁波在穿透建筑物后衰减严重。增加站点数量是增强覆盖最有效的手段,合理的站址选择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覆盖问题,同时也能够节省站址投资,达到效益最大化。目前主要通过无线仿真、KPI指标和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站址合理性评估。
但是无线仿真在TD-LTE进行黑点补盲时,其覆盖评估精准性较差,无法准确地判断实际覆盖能力、并且现场测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量大,效率低。
故而现在亟须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能准确评估TD-LTE覆盖情况并选择站址,从而解决无线仿真的不精确性和现场测试的低效率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包括:
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其中,所述MRE数据包括测量到的LTE小区参考信号接受功率RSRP和GSM小区信号强度RSSI;
相应的,所述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待补盲的LTE小区内所有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
从所有采样点中将RSRP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RSSI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采样点作为所述目标采样点;
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基于目标采样点的MRE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所属的栅格,以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其中,所述MRE数据还包括采样点的天线方向角AOA和采样点的时间提前量TA;
相应的,所述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基于目标采样点的MRE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所属的栅格,包括:
基于目标采样点的天线方向角AOA和目标采样点的时间提前量TA,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经纬度;
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经纬度和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的栅格所在的经纬度,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所属栅格。
其中,所述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包括目标采样点测量的GSM信息,所述GSM信息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基站识别码BISC;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包括:
基于每个栅格中每个采样点测量的BCCH和BISC信息,在GSM工参表中匹配对应的一个或多个GSM站点。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匹配到多个GSM站点时,计算所述栅格距离每个对应的GSM站点的距离;
将距离小于门限的GSM站点作为所述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其中,所述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包括:
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GSM所属频段分为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
分别获取所述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的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量、对应栅格内目标采样点数量以及对应的栅格内RSSI平均值;
基于所述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量、对应栅格内目标采样点数量以及对应的栅格内RSSI平均值,对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内所有GSM站点排序,将900M频段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作为FDD-LTE 900M频段的补盲站址位置,并将1800M频段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作为TDD-LTE F频段的补盲站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选址模块,用于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测试设备与显示装置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上述所述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如前所述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通过用MRE数据反应用户实际覆盖情况相比仿真计算更为准确,并且计算过程不再依靠人工现场操作,时效性和经济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无线仿真在TD-LTE进行黑点补盲时,其覆盖评估精准性较差,无法准确地判断实际覆盖能力、并且现场测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量大,效率低。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通过用MRE数据反应用户实际覆盖情况相比仿真计算更为准确,并且计算过程不再依靠人工现场操作,时效性和经济性更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S2、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S3、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可以理解的是,S1中所述MRE数据是测量报告中的事件类报告,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是指UE依照网络侧下发的测量配置测量和上报主邻小区的网络信息。测量报告由UE和eNodeB完成,UE上报小区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天线方向角AOA、时间提前量T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小区广播控制信道BCCH、基站识别码BISC等数据,eNodeB上报上行UE的接收电平强度和质量的测量。
测量报告的处理通常在eNodeB完成。利用MR数据判断弱覆盖区域的站址选择位置,既可以节省大量测试资源,同时避免错误选址带来的资源浪费,还能对这些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以及在小区中的分布等信息,方便制定网络优化策略。
进一步的,S1中,本发明实施例将待补盲的小区划分为了多个栅格,划分精度一般采用50*50m的划分精度,通过划分栅格的形式能将小区细化并准确确定小区中覆盖较弱的区域,从而对覆盖较弱的区域进行补盲。
S1中,所述目标采样点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有效MRE数据的采样点。
S2中,所述GSM工参表为是每个GSM站点的工程参数,通过GSM工参表以及MRE数据,能够分析每个栅格对应的可能的GSM站点,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栅格可能对应于一个GSM站点,每个栅格也可能对应不止一个GSM站点。
S3中,将GSM的站点进行分组后,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个最优的GSM站点即可作为LTE不同频段小区的补盲站址。
可以理解的是,最优的评定方式是根据每个GSM站点的MRE数据以及预设排序规则确定的,一般的会确定为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较多的GSM站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MRE数据包括测量到的LTE小区参考信号接受功率RSRP和GSM小区信号强度RSSI;
相应的,所述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待补盲的LTE小区内所有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
从所有采样点中将RSRP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RSSI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采样点作为所述目标采样点;
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基于目标采样点的MRE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所属的栅格,以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实质上是先获取小区内所有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然后根据一定的筛选条件将不满足条件的采样点的数据剔除,将剔除后的采样点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采样点。
剔除的规则为根据采样点上报的测量到的LTE小区参考信号接受功率RSRP和GSM小区信号强度RSSI,并将RSRP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RSSI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采样点作为所述目标采样点,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预设阈值设置为30,第二预设阈值设置为20,但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阈值的具体数据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剔除部分无效采样点,本发明实施例成功的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使得计算速度显著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MRE数据还包括采样点的天线方向角AOA和采样点的时间提前量TA;
相应的,所述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基于目标采样点的MRE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所属的栅格,包括:
基于目标采样点的天线方向角AOA和目标采样点的时间提前量TA,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经纬度;
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经纬度和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的栅格所在的经纬度,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所属栅格。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了目标采样点后,通过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中的天线方向角AOA和采样点的时间提前量TA,能够计算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经纬度,而在小区划分栅格的过程中,栅格的经纬度范围是已知的,那么可以将每个目标采样点定位到不同的栅格中,从而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的数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栅格对应GSM小区的RSSI均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包括目标采样点测量的GSM信息,所述GSM信息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基站识别码BISC;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包括:
基于每个栅格中每个采样点测量的BCCH和BISC信息,在GSM工参表中匹配对应的一个或多个GSM站点。
例如: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个GSM站点工参信息表,表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GSM站点工参信息表。
表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个GSM站点工参信息表
Figure GDA0003314287290000091
表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GSM站点工参信息表
Figure GDA0003314287290000092
Figure GDA0003314287290000101
如表1、表2所示,可以根据每个采样点测量的BCCH和BISC信息,确定对应的GSM站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匹配到多个GSM站点时,计算所述栅格距离每个对应的GSM站点的距离;
将距离小于门限的GSM站点作为所述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GSM站点对应的GSM工参表中的数据有可能一样,从而导致栅格确定的GSM站点为多个,那么此时有可能存在GSM站点实际上距离栅格很远,但依旧被关联为对应GSM站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计算了栅格距离每个对应的GSM站点的距离,从而将栅格与对应的GSM站点的距离和给定的超远站点距离门限进行比较,剔除超过门限的GSM站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包括:
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GSM所属频段分为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
分别获取所述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的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量、对应栅格内目标采样点数量以及对应的栅格内RSSI平均值;
基于所述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量、对应栅格内目标采样点数量以及对应的栅格内RSSI平均值,对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内所有GSM站点排序,将900M频段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作为FDD-LTE 900M频段的补盲站址位置,并将1800M频段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作为TDD-LTE F频段的补盲站址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GSM站点一般具有两种频段:900M频段和1800M频段,对应的,TD-LTE小区也会对应一个FDD-LTE 900M频段和TDD-LTE F频段,那么对应不同频段,其需要补盲的选址也不同,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确定的GSM站点根据频段进行分组,从而可以为每个频段的LTE小区进行一个补盲选址。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内排序规则为根据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量、对应栅格内目标采样点数量以及对应的栅格内RSSI平均值确定。
优选的,排序计算公式为:0.4*出现栅格次数+0.3*采样点数量+0.3*栅格内平均RSSI,将每个组内GSM站点按照该计算式计算后,按照计算结果由大到小进行排序,从而将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作为该频段的补盲站点选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MRE数据能反应用户实际覆盖情况,相比仿真计算更为准确;并且全部通过MRE统计数据进行计算,相比现场测试时效性和经济性更强。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获取模块1、确定模块2以及选址模块3,其中:
获取模块1用于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确定模块2用于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选址模块3用于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具体的如何利用获取模块1、确定模块2以及选址模块3对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所述MRE数据包括测量到的LTE小区参考信号接受功率RSRP和GSM小区信号强度RSSI;
相应的,所述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待补盲的LTE小区内所有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
从所有采样点中将RSRP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RSSI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采样点作为所述目标采样点;
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基于目标采样点的MRE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所属的栅格,以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E数据还包括采样点的天线方向角AOA和采样点的时间提前量TA;
相应的,所述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基于目标采样点的MRE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所属的栅格,包括:
基于目标采样点的天线方向角AOA和目标采样点的时间提前量TA,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经纬度;
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经纬度和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的栅格所在的经纬度,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所属栅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包括目标采样点测量的GSM信息,所述GSM信息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基站识别码BISC;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包括:
基于每个栅格中每个采样点测量的BCCH和BISC信息,在GSM工参表中匹配对应的一个或多个GSM站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匹配到多个GSM站点时,计算所述栅格距离每个对应的GSM站点的距离;
将距离小于门限的GSM站点作为所述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包括:
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GSM所属频段分为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
分别获取所述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的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量、对应栅格内目标采样点数量以及对应的栅格内RSSI平均值;
基于所述GSM站点对应的栅格数量、对应栅格内目标采样点数量以及对应的栅格内RSSI平均值,对900M频段组和1800M频段组内所有GSM站点排序,将900M频段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作为FDD-LTE 900M频段的补盲站址位置,并将1800M频段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作为TDD-LTE F频段的补盲站址位置。
6.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工参表进行匹配,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GSM站点;
选址模块,用于将所有确定的GSM站点按照频段分组,并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每个组的GSM站点进行排序,将每个组排序最前的GSM站点位置作为所述补盲的LTE小区的补盲站址;
所述MRE数据包括测量到的LTE小区参考信号接受功率RSRP和GSM小区信号强度RSSI;
相应的,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待补盲的LTE小区内所有采样点上报的MRE数据;
从所有采样点中将RSRP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RSSI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采样点作为所述目标采样点;
将待补盲的LTE小区划分为多个栅格,基于目标采样点的MRE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所属的栅格,以获取每个栅格内目标采样点上报的测量报告事件类MRE数据。
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711449778.0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982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9778.0A CN109982333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9778.0A CN109982333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2333A CN109982333A (zh) 2019-07-05
CN109982333B true CN109982333B (zh) 2021-12-28

Family

ID=6707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9778.0A Active CN109982333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2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057B (zh) * 2019-11-13 2023-03-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状况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95856B (zh) * 2020-07-31 2022-09-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节能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332A (zh) * 2011-07-14 2013-01-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8242A (zh) * 2014-05-26 2016-0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828365A (zh) * 2016-06-01 2016-08-03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mr数据的lte小区重叠覆盖分析方法
CN106879017A (zh) * 2015-12-11 2017-06-20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覆盖质量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6973406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弱覆盖区域检测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6609B2 (en) * 2015-03-11 2017-03-14 Wipro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radio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332A (zh) * 2011-07-14 2013-01-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8242A (zh) * 2014-05-26 2016-0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879017A (zh) * 2015-12-11 2017-06-20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覆盖质量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6973406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弱覆盖区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5828365A (zh) * 2016-06-01 2016-08-03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mr数据的lte小区重叠覆盖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2333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38115B1 (en) Network coverage plann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evolu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60689B (zh) 通信系统网络规划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95899B (zh) 天线的参数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60075B (zh) 一种基站部署位置的寻址方法及装置
CN109548041B (zh) 一种无线覆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548074B (zh) 基于mr的上行干扰源波形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901750B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3890361A1 (en) Cell longitude and latitude prediction method and device, server,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937306B (zh)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879017B (zh) 一种lte网络覆盖质量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7846688B (zh) 一种基于多运营商的无线网络站址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06412973A (zh) 一种网络覆盖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882249B (zh) 一种小区覆盖受限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458434B (zh) 一种确定天馈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8675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2883332B (zh) 一种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82333B (zh)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CN103179583B (zh) 一种网络仿真方法以及装置
CN108243447B (zh) 一种外部干扰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797755A (zh) 一种网络关键性绩效指标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557775A (zh) 弱覆盖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533565A (zh) 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及优化器
CN106921978B (zh) 一种位置分布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996253B (zh) 一种小区信号覆盖范围合理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1263382B (zh) 一种导致重叠覆盖的问题源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