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6575A - 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6575A
CN109976575A CN201910195448.6A CN201910195448A CN109976575A CN 109976575 A CN109976575 A CN 109976575A CN 201910195448 A CN201910195448 A CN 201910195448A CN 109976575 A CN109976575 A CN 109976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lectrode
display apparatus
substrate
control display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54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76575B (zh
Inventor
邱峰青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54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6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76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层,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单元,第二基板包括遮光结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电极和多个第二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相互绝缘设置,第一导电电极和/或第二导电电极与遮光结构区域相对应。该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均与遮光结构区域相对应,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触控显示装置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目前,一般采用目前,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透明导电膜作为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然而,ITO电极一方面会使显示装置产生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另一方面会对显示装置的穿透率(Tr)产生较大影响,是显示装置的穿透率较低。
新一代的Metal Mesh(金属网格)触控感测器逐渐兴起,Metal-Mesh触控技术是以金属网格作为导电膜的导电层,其金属网格是由交叉的导电丝线所形成的形状规则的网格。Metal-Mesh触控技术的使用可大大提高穿透率到97%,但仍有对穿透率有一定影响,而且也仍存在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而且为了尽量避免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需要挑选出最合适的Metal Mesh的菱形边长和角度,而且无法完全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穿透率和避免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触控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单元,该第二基板还包括遮光结构,该遮光结构设于相邻像素单元之间,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的第一导电电极和多个用于提供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二导电电极,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相互绝缘设置,该第一导电电极和/或该第二导电电极均与该遮光结构区域相对应。
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导电电极和每个第二导电电极形成菱形的网格,每个菱形网格内围合有多个像素单元,菱形网格的每一条边均为阶梯状。
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菱形网格内围合有M行像素单元和N列像素单元,当n小于或等于S1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当n大于或等于S1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S1=N/2或者S1=(N+1)/2;当m小于或等于S2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当n大于或等于S2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S2=M/2或者S2=(M+1)/2;其中,M≥3,N≥3,m为每个菱形网格中的第m列像素单元,n为每个菱形网格中的第n列像素单元。
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电极设于第一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该第二导电电极设于第二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层,该第一导电电极设于该第二基板的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第一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一导电电极上,该第二导电电极设于该第一保护层上。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架桥,该第二导电电极包括将该第二导电电极断开的分断处,该连接架桥分别与分断处两侧的该第二导电电极电性连接,且该连接架桥与该第一导电电极在该第二基底上的投影相交。
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均设于该第二基板的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第三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上,该连接架桥穿过该第三保护层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电性连接,该第四保护层覆盖于该连接架桥上,并覆盖该第二基底未覆盖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的部分第一基板第二基板。
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三保护层与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对应设置。
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连接架桥为直线型,该连接架桥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或者,该连接架桥为折线型,该第二导电电极的菱形网格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直线和多条平行的第二直线相交形成,该连接架桥包括平行于该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一段、平行于该第二直线延伸的第二段和平行于该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三段,该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段和该第三段连接,该连接架桥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或者,该连接架桥为网格状,该连接架桥的网格密度为该第二导电电极的网格密度的一半,该连接架桥的菱形的顶角处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或者,该连接架桥为网格状,该连接架桥的网格密度为该第二导电电极的网格密度相同,该连接架桥的菱形的顶角处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
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电电极分别形成多个导电通道,该第二导电电极的分断处将每个导电通道分隔为多个子导电通道,相邻两个该子导电通道之间通过多个该连接架桥电性连接形成架桥部,该架桥部的宽度为该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的一半。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均与该遮光结构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部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部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五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五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七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七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导电电极和连接架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0、与该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30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10和该第二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50。该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基底102、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二电极层107,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二电极层107依次层叠设置于该第一基底102朝向该液晶层50的表面上。第一基板上还由扫描线和数据线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P(见图2)。该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02、遮光结构304和色阻层306,遮光结构304和色阻层306依次设于第二基底302朝向液晶层50的表面上。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82、第一保护层84、第二保护层85、偏光片86和光胶层88,该第一导电电极72设于第二基板30的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第一保护层84覆盖于第一导电电极72上,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第一保护层84上,第二保护层85覆盖于第二导电电极74上,偏光片86设于第二保护层85上,盖板82通过光胶层88粘结在偏光片86上。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05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层107为公共电极。本实施例中,该色阻层306朝向液晶层50的一侧还可设置第一平坦层308,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一电极层105之间还可设置第二平坦层109。具体地,盖板82可为微透镜层。可以理解,触控显示装置不限于上述LCD触控显示装置,也可为OLED触控显示装置等其他触控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底102和第二基底302可为塑料板或玻璃板。
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P内设有一个开关元件103。具体地,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半导体层、源极和漏极,栅极设于第一基底102上,源极和漏极设于半导体层上并与半导体层接触,源极和漏极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漏极与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栅极与扫描线电性连接,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上设有钝化层,半导体层设于该钝化层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设于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该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一导电电极72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第二导电电极74提供触控感应信号。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分别形成具有多个网格状结构,优选地,在本实施例及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格装结构优选菱形网格状结构,每个菱形网格内围合有多个像素单元P,且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遮光结构304区域相对应。可以理解,也可仅第一导电电极72或第二导电电极74与遮光结构304区域相对应。
具体地,请参阅图2,每个菱形网格内围合有M行像素单元和N列像素单元,当n小于或等于S1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当n大于或等于S1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S1=N/2或者S1=(N+1)/2;当m小于或等于S2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当m大于或等于S2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S2=M/2或者S2=(M+1)/2;其中,M≥3,N≥3,m为每个菱形网格中的第m列像素单元,n为每个菱形网格中的第n列像素单元。由于S1=N/2或者S1=(N+1)/2,S2=M/2或者S2=(M+1)/2,可见,第S1列像素单元为每个菱形网格的位于中间的列的像素单元,第S2行像素单元为每个菱形网格的位于中间的行的像素单元。通过此结构设置,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拟合后围合区域的形状为菱形,也就是说,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形成大体为菱形的网格,菱形网格的每一条边均为阶梯状。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导电电极72与第二导电电极74交错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遮光结构相对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与第二导电电极74在平行于扫描线的方向错开一定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形成的所有菱形网格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形状也可各不相同或仅部分相同。
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图未示),第一导电电极72形成的菱形网格均通过第一端子722电性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第二导电电极74形成的菱形网格均通过第二端子742电性连接于柔性电路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为金属,采用MetalMesh工艺制成。
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304具体为黑矩阵。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74,而且形成菱形网格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该遮光结构302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并且,无论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如何设置均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无需去挑选最合适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0、与该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30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10和该第二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50。该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基底102、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第二电极层107和第三绝缘层108,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第二电极层107和第三绝缘层108依次层叠设置于该第一基底102朝向该液晶层50的表面上。第一基板上还由扫描线和数据线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P。该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02、遮光结构304、色阻层306和第一平坦层308,遮光结构304、色阻层306和第一平坦层308依次设于第二基底302朝向液晶层50的表面上。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第一导电电极72设于第三绝缘层108远离第二电极层107的一侧,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第一平坦层308朝向液晶层5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一电极层105之间还可设置第二平坦层109。
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74,而且形成菱形网格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该遮光结构302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并且,无论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如何设置均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无需去挑选最合适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和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第二基底302远离液晶层50的一侧。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74,而且形成菱形网格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该遮光结构302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并且,无论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如何设置均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无需去挑选最合适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
第四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0、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3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50。该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基底102、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二电极层107,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二电极层107依次层叠设置于该第一基底102朝向该液晶层50的表面上。第一基板上还由扫描线和数据线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P(见图7)。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02、遮光结构304和色阻层306,遮光结构304和色阻层306依次设于第二基底302朝向液晶层50的表面上。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电极72、第二导电电极74和连接架桥76,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相互绝缘设置,第二导电电极74包括将第二导电电极74断开的分断处,连接架桥76分别与分断处两侧的第二导电电极74电性连接,且连接架桥76与第一导电电极72在第二基底302上的投影相交。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82、第三保护层89、第四保护层90和偏光层86,该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设于第二基板30的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第三保护层89覆盖于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上,连接架桥穿过第三保护层89与第二导电电极74电性连接,第四保护层90覆盖于连接架桥76上,并覆盖第二基底302未覆盖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的部分,偏光片86设于第四保护层90上,盖板82设于偏光片86上。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05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层107为公共电极。本实施例中,该色阻层306朝向液晶层50的一侧还可设置第一平坦层308,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一电极层105之间还可设置第二平坦层109。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底102和第二基底302可为塑料板或玻璃板。
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P内设有一个开关元件103。具体地,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半导体层、源极和漏极,栅极设于第一基底102上,源极和漏极设于半导体层上并与半导体层接触,源极和漏极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漏极与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栅极与扫描线电性连接,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上设有钝化层,半导体层设于该钝化层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第二导电电极74提供触控感应信号。如图7所示,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分别形成具有多个菱形网格的网格状结构,每个菱形网格内围合有多个像素单元P,且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遮光结构304区域相对应。
具体地,请参阅图7,每个菱形网格内围合有M行像素单元和N列像素单元,当n小于或等于S1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当n大于或等于S1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S1=N/2或者S1=(N+1)/2;当m小于或等于S2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当m大于或等于S2时,每个菱形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S2=M/2或者S2=(M+1)/2;其中,M≥3,N≥3,m为每个菱形网格中的第m列像素单元,n为每个菱形网格中的第n列像素单元。由于S1=N/2或者S1=(N+1)/2,S2=M/2或者S2=(M+1)/2,可见,第S1列像素单元为每个菱形网格的位于中间的列的像素单元,第S2行像素单元为每个菱形网格的位于中间的行的像素单元。通过此结构设置,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拟合后围合区域的形状为菱形,也就是说,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形成大体为菱形的网格,菱形网格的每一条边均为阶梯状。
具体地,第一导电电极72与第二导电电极74交错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遮光结构相对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与第二导电电极74在平行于扫描线的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可以理解,也可仅第一导电电极72或第二导电电极74与遮光结构304区域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形成的所有菱形网格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形状也可各不相同或仅部分相同。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和图9,连接架桥76为直线型。具体地,连接架桥76与第二导电电极74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
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分别形成多个导电通道,第一导电电极72的导电通道沿横向布置,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沿纵向布置,图9中显示了第二导电电极74的一个导电通道的一部分。第二导电电极74的分断处将每个导电通道分隔为多个子导电通道,相邻两个子导电通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架桥76电性连接形成架桥部,最外侧的两个连接架桥76的外侧边之间的距离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也就是说,架桥部的宽度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通过使L1=L2/2,可使第一导电电极72与第二导电电极74之间的电容为0.4-2PF(PF,皮法),可保证良好的触控效果。
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图未示),第一导电电极72形成的菱形网格均通过第一端子722电性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第二导电电极74形成的菱形网格均通过第二端子742电性连接于柔性电路板。具体地,第一导电电极72的每个导电通道通过一根连接线与第一端子722电性连接,第二导电电极74的每个导电通道通过一根连接线与第二端子742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为金属,采用MetalMesh工艺制成。
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304具体为黑矩阵。
本实施例中,第三保护层89与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应设置。也就是说,第三保护层89同样沿着遮光区域304的走向设置,这样,从外观上看,只看得到连接架桥的反光,看不到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的反光,优化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74,而且形成菱形网格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该遮光结构302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并且,无论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如何设置均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无需去挑选最合适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并且,由于于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同一层,并通过连接架桥76将第二导电电极74的分断处连接,一方面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可同时形成,蚀刻时也只需要一次光罩,简化了制程,另一方面,也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和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架桥76为折线型。具体地,第二导电电极74的菱形网格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直线和多条平行的第二直线相交形成,连接架桥76包括平行于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一段、平行于第二直线延伸的第二段和平行于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三段,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和第三段连接。具体地,连接架桥76与第二导电电极74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架桥76与遮光结构304区域相对应,避免连接架桥76对穿透率的影响。与第四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最外侧的两个连接架桥76的外侧边之间的距离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也就是说,架桥部的宽度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74,而且形成菱形网格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该遮光结构302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并且,无论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如何设置均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无需去挑选最合适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并且,由于于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同一层,并通过连接架桥76将第二导电电极74的分断处连接,一方面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可同时形成,蚀刻时也只需要一次光罩,简化了制程,另一方面,也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和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连接架桥76为网格状。具体地,连接架桥76的网格密度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网格密度的一半。具体地,连接架桥76的菱形的顶角处与第二导电电极74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架桥76与遮光结构304区域相对应,避免连接架桥76对穿透率的影响。与第四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连接架桥76的最大宽度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也就是说,架桥部的宽度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74,而且形成菱形网格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该遮光结构302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并且,无论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如何设置均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无需去挑选最合适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并且,由于于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同一层,并通过连接架桥76将第二导电电极74的分断处连接,一方面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可同时形成,蚀刻时也只需要一次光罩,简化了制程,另一方面,也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和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在第七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连接架桥76为网格状。具体地,连接架桥76的网格密度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网格密度相同。具体地,连接架桥76的菱形的顶角处与第二导电电极74的菱形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架桥76与遮光结构304区域相对应,避免连接架桥76对穿透率的影响。与第四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连接架桥76的最大宽度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也就是说,架桥部的宽度L1为第二导电电极74的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L2的一半。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采用Metal Mesh工艺形成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电极74,而且形成菱形网格的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均与该遮光结构302区域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对穿透率的影响,穿透率基本可达100%,同时,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并且,无论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如何设置均可防止干涉条纹等光学问题的产生,无需去挑选最合适的菱形网格的尺寸和角度。并且,由于于将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同一层,并通过连接架桥76将第二导电电极74的分断处连接,一方面第一导电电极72和第二导电电极74可同时形成,蚀刻时也只需要一次光罩,简化了制程,另一方面,也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
第八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和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为in-cell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具体地,在第八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0、与该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30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10和该第二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50。该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基底102、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72、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二电极层107,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二电极层107、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一电极层72依次层叠设置于该第一基底102朝向该液晶层50的表面上,第一电极层72在显示时作为公共电极,在触控时作为第一导电电极(即触控驱动电极)。第一基板上还由扫描线和数据线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P(见图2)。该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基底302、遮光结构304和色阻层306,遮光结构304和色阻层306依次设于第二基底302朝向液晶层50的表面上。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二导电电极74(即触控感应电极),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82、偏光片86和光胶层88,该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第二基板30靠近液晶层50的一侧,偏光片86设于第二基底302远离液晶层50的一侧,盖板82通过光胶层88粘结在偏光片86上。本实施例中,该色阻层306朝向液晶层50的一侧还可设置第一平坦层308,第二导电电极74设于第一平坦层308远离第二基底302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一电极层105之间还可设置第二平坦层109。具体地,盖板82可为微透镜层。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单元,该第二基板还包括遮光结构,该遮光结构设于相邻像素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的第一导电电极和多个用于提供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二导电电极,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相互绝缘设置,该第一导电电极和/或该第二导电电极与该遮光结构区域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电电极和每个第二导电电极形成的网格,每个所述网格内围合有多个像素单元且所述网格的每一条边均为阶梯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网格内围合有M行像素单元和N列像素单元,当n小于或等于S1时,每个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当n大于或等于S1时,每个网格内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n-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列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N列的像素单元数量,S1=N/2或者
S1=(N+1)/2;当m小于或等于S2时,每个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大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当m大于或等于S2时,每个网格内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第m-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其中第1行的像素单元数量等于第M行的像素单元数量,S2=M/2或者S2=(M+1)/2;其中,M≥3,N≥3,m为每个网格中的第m列像素单元,n为每个网格中的第n列像素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电极设于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该第二导电电极设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层,该第一导电电极设于该第二基板的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第一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一导电电极上,该第二导电电极设于该第一保护层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架桥,该第二导电电极包括将该第二导电电极断开的分断处,该连接架桥分别与分断处两侧的该第二导电电极电性连接,且该连接架桥与该第一导电电极在该第二基底上的投影相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均设于该第二基板的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第三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上,该连接架桥穿过该第三保护层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电性连接,该第四保护层覆盖于该连接架桥上,并覆盖该第二基底未覆盖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保护层与该第一导电电极和该第二导电电极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架桥为直线型,该连接架桥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或者,该连接架桥为折线型,该第二导电电极的网格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直线和多条平行的第二直线相交形成,该连接架桥包括平行于该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一段、平行于该第二直线延伸的第二段和平行于该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三段,该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段和该第三段连接,该连接架桥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或者,该连接架桥为网格状,该连接架桥的网格密度为该第二导电电极的网格密度的一半,该连接架桥的的顶角处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顶角处电性连接;或者,该连接架桥为网格状,该连接架桥的网格密度为该第二导电电极的网格密度相同,该连接架桥的的顶角处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顶角处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电极分别形成多个导电通道,该第二导电电极的分断处将每个导电通道分隔为多个子导电通道,相邻两个该子导电通道之间通过多个该连接架桥电性连接形成架桥部,该架桥部的宽度为该导电通道的最大宽度的一半。
CN201910195448.6A 2019-03-14 2019-03-14 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976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5448.6A CN109976575B (zh) 2019-03-14 2019-03-14 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5448.6A CN109976575B (zh) 2019-03-14 2019-03-14 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6575A true CN109976575A (zh) 2019-07-05
CN109976575B CN109976575B (zh) 2023-01-24

Family

ID=67078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5448.6A Active CN109976575B (zh) 2019-03-14 2019-03-14 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65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8932A1 (zh) * 2020-01-06 2021-07-1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8955A (zh) * 2012-12-14 2013-09-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176490A1 (en) * 2012-12-25 2014-06-2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In-cell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4699305A (zh) * 2015-03-26 2015-06-1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17067A (zh) * 2015-09-16 2015-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6023273A1 (zh) * 2014-08-11 2016-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60109980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trace layout thereof
CN106155450A (zh) * 2016-07-29 2016-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201043A (zh) * 2015-05-08 2016-12-0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应用
CN106502454A (zh) * 2016-10-21 2017-03-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81045A (zh) * 2017-03-29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6990868A (zh) * 2017-02-21 2017-07-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US20180210576A1 (en) * 2014-12-12 2018-07-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control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207780740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8955A (zh) * 2012-12-14 2013-09-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176490A1 (en) * 2012-12-25 2014-06-2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In-cell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390165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WO2016023273A1 (zh) * 2014-08-11 2016-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60109980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trace layout thereof
US20180210576A1 (en) * 2014-12-12 2018-07-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control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699305A (zh) * 2015-03-26 2015-06-1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6201043A (zh) * 2015-05-08 2016-12-0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应用
CN105117067A (zh) * 2015-09-16 2015-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155450A (zh) * 2016-07-29 2016-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502454A (zh) * 2016-10-21 2017-03-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90868A (zh) * 2017-02-21 2017-07-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6681045A (zh) * 2017-03-29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207780740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8932A1 (zh) * 2020-01-06 2021-07-1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6575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254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566174B (zh) 液晶显示设备
KR101395195B1 (ko) 메쉬 전극 패턴을 가지는 터치 스크린
CN101639580B (zh) 显示装置
CN10870097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055170B (zh)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TW201743179A (zh) 觸控螢幕面板
CN205750758U (zh) 触摸窗和触摸装置
CN104571678A (zh) 触控面板
CN109871157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293225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778808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80796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470495B (zh) 觸控基板、顯示面板以及圖案化遮光層
KR20150029507A (ko)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영상표시장치
CN107463020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80196A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以及传感器装置
CN11585773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4347155A (zh) 透明导电膜
CN1095422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530408A (zh) 透明電極層、觸控面板與電子裝置
CN106055141A (zh) 触控显示装置
EP4130945A1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4130944A1 (en) Touch-control structure,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110003A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Applicant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Applicant befor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