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6567B -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6567B
CN109976567B CN201810253620.4A CN201810253620A CN109976567B CN 109976567 B CN109976567 B CN 109976567B CN 201810253620 A CN201810253620 A CN 201810253620A CN 109976567 B CN109976567 B CN 109976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ignal line
tail
head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36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76567A (zh
Inventor
杨富成
王政
韩文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36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67B/zh
Priority to EP18887219.6A priority patent/EP378346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10035 priority patent/WO2019184301A1/zh
Priority to US16/471,910 priority patent/US1141609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976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76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电极组和多条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多个电极组依次排列,多个电极组包括排列在最前面的首电极组和排列在最后面的尾电极组;多条信号线至少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第四信号线和第五信号线;首电极组包括第一首电极、第四首电极和设置在第一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之间的第二首电极和第三首电极;尾电极组包括第一尾电极、第四尾电极和设置在第一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之间的第二尾电极和第三尾电极;第一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分别与第一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分别与第二信号线电连接,第二首电极单独与第三信号线电连接。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技术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常,触控面板(Touch Panel)可以分为电容式、电磁式、电阻式和光学式等类型。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控面板(Add on Mode Touch Panel)、覆盖表面式触控面板(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控面板(In Cell Touch Panel)。
内嵌式触控面板可以利用互电容或自电容的原理实现触控检测。单层多点内嵌式触控面板可以利用自电容原理,以实现多点触控。在单层多点内嵌式触控面板中,每个触控传感器单元需要通过一条导线连接至触控驱动芯片,然后通过触控驱动芯片感测每个触控传感器单元上的电容变化量以确定触摸位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电极组和多条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多个电极组依次排列,所述多个电极组包括排列在最前面的首电极组和排列在最后面的尾电极组;所述多条信号线至少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第四信号线和第五信号线;所述首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首电极、第二首电极、第三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和所述第三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首电极和所述第四首电极之间;所述尾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尾电极、第二尾电极、第三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所述第二尾电极和所述第三尾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电极和所述第四尾电极之间;所述第一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首电极单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二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尾电极单独与所述第四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尾电极组还包括第五尾电极,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六信号线;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二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尾电极单独与所述第四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尾电极单独与所述第六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尾电极组还包括第五尾电极和第六尾电极,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六信号线;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二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尾电极单独与所述第六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尾电极和所述第六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的第一侧,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四信号线和所述第五信号线位于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的第二侧。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四信号线和所述第五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多个电极组位于同一层,且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四信号线和所述第五信号线与所述多个电极组位于同一层。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首电极组还包括第五首电极,所述尾电极组还包括所述第五尾电极,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七信号线;所述第五首电极和所述第五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七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五首电极位于所述第二首电极和所述第三首电极之间,所述第五尾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尾电极和所述第三尾电极之间。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七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四信号线和所述第五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首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四首电极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尾电极、所述第二尾电极、所述第三尾电极和所述第四尾电极依次排列。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多个电极组还包括中间电极组,位于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之间,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八信号线和第九信号线;所述中间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中间电极、所述第二中间电极、第三中间电极和第四中间电极,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和所述第四中间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八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二中间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中间电极和所述第二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九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首电极组还包括第五首电极,所述尾电极组还包括第五尾电极,所述中间电极组还包括所述第五中间电极,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七信号线和第十信号线,所述第五首电极与所述第七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尾电极与所述第十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中间电极与所述第七信号线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五中间电极与所述第十信号线电连接。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根据上述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触控装置还包括触控芯片。所述多条信号线与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触控芯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给所述多个电极组中的各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读取所述触控面板上的多个电极组中的各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判断触摸位置。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分时向所述触控面板的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读取所述触控面板上的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判断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判断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包括:根据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或者根据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根据位于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第二坐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中相邻的电极相对的侧边为曲线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中相邻的电极相对的侧边为曲线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9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的一种触控示意图;
图9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的另一种触控示意图;
图9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的又一种触控示意图;
图9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的再一种触控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的触控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多点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的触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驱动芯片的集成化也在不断发展。在驱动芯片集成化的同时,驱动芯片还需要实现更多的功能,因此需要增大驱动芯片的尺寸,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图1为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内嵌式触控面板中,每个自电容电极90需要通过一条导线91连接至触控驱动芯片92。由于自电容电极90的数量较多,从而导致与自电容电极90连接的导线91的数量也较多,因此,触控驱动芯片92上与导线91对应的管脚(pin)较多,导致触控驱动芯片92的尺寸进一步增大,触控驱动芯片92的成本进一步增加。另外,由于导线91数量较多,会造成内嵌式触摸面板的边框较大,不利于窄边框设计。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其通过多个电极共用一条信号线,从而减少信号线的数量,减少触控驱动芯片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还可以减少驱动时间,提高刷新频率,降低功耗,减少阵列的走线空间,提高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几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
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例如,如图2A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电极组10和多条信号线30。在第一方向上,多个电极组10依次排列,多个电极组10包括排列在最前面的首电极组11和排列在最后面的尾电极组12。多条信号线30至少包括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
例如,首电极组11至少包括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第三首电极P13和第四首电极P14。第二首电极P12和第三首电极P13设置在第一首电极P11和第四首电极P14之间。尾电极组12至少包括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四尾电极P24。第二尾电极P22和第三尾电极P23设置在第一尾电极P21和第四尾电极P24之间。
例如,第一首电极P11和第四首电极P14分别与第一信号线31电连接,第一尾电极P21和第四尾电极P24分别与第二信号线32电连接,第二首电极P12单独与第三信号线33电连接。
例如,第一首电极P11和第四首电极P14可以共用第一信号线31,第一尾电极P21和第四尾电极P24可以共用第二信号线32。由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可以通过多个电极共用一条信号线,从而减少信号线的数量和触摸驱动芯片上的接线端子,减少触控驱动芯片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如图2A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第三首电极P13和第二尾电极P22分别与第五信号线35电连接,第三尾电极23单独与第四信号线34电连接,从而八个独立的电极可以通过五条信号线与触控芯片50电连接,以实现触控操作。第二首电极P12和第三尾电极P23分别单独与一条信号线电连接,从而可以消除触控盲点,提高触控准确性。
例如,如图2A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第三首电极P13和第四首电极P14依次排列;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四尾电极P24也依次排列。也就是说,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第三首电极P13和第四首电极P14位于同一列,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四尾电极P24也位于同一列。
例如,如图2B所示,多个电极组10阵列排布为多行多列。在第二方向上,多个首电极组11(例如,第一首电极组11和第二首电极组11')排列为一行,多个尾电极组12(例如,第一尾电极组12和第二尾电极组12')排列为一行。多个电极组10中的电极构成自电容电极阵列,从而可以用于触控检测。
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如图2B所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第一方向可以为多个电极组10的列方向,或者为多个电极组10的行方向;相应地,第二方向可以为多个电极组10的行方向,或者为多个电极组10的列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时,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但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45度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多个电极组10中的电极具有相同的形状,从而保证多个电极组10中的电极的电气特性基本一致,进而保证触控检测的精确性。例如,如图2A所示,多个电极组10中的电极均为矩形。但不限于此,多个电极组10中的电极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例如,多个电极组10中的电极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圆形等。多个电极组10中的电极的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例如,相邻的两个电极相对的侧边为曲线形状,且曲线形状相互匹配。如图3A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相邻的两个电极(例如,相邻的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一首电极P11,相邻的第二首电极P12'和第二首电极P12)相对的侧边均具有阶梯状结构,两阶梯状结构形状一致且相互匹配。如图3B所示,在另一个示例中,相邻的两个电极(例如,相邻的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一首电极P11,相邻的第二首电极P12'和第二首电极P12)相对的侧边均具有凹凸状结构,两凹凸状结构形状彼此镜像对称且相互匹配。
例如,多个电极组10位于同一层。如图2A所示,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位于同一层,也就是说,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第三首电极P13、第四首电极P14、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四尾电极P24均位于同一层,从而触控面板可以为单层多点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但不限于此,触控面板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面板,例如覆盖表面式(On-Cell)触控面板。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如图2A所示,多条信号线30彼此绝缘,且均电连接至触控芯片50。多个电极组10中的每个电极(例如,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等)都是相互独立的,触控芯片50通过多条信号线30分别检测多个电极10中的每个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从而确定触摸位置。若触摸点与两个或多个相邻的电极交叠时,触控芯片50可以通过结合两个或多个相邻的电极上的电容变化量来准确计算出触摸位置。
例如,多条信号线30彼此平行,且沿同一方向延伸。如图2A所示,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多条信号线30还可以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多条信号线30可以制备在不同层上,例如,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分别位于不同层,从而实现彼此绝缘。
例如,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位于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第一侧,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位于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第二侧,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相互交叉,使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可以位于同一层。例如,如图2A所示,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第一侧为左侧,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第二侧为右侧。
例如,多条信号线30可以位于同一层。如图2A所示,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可以位于同一层。在制备过程中,多条信号线30(例如,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可以采用同一金属薄膜并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从而简化触控面板的制作工艺,节约生产成本,便于布线。但不限于此,多条信号线30也可以位于不同层。
例如,多条信号线30和多个电极组10可以位于同一层,从而降低触控面板的厚度,节约制作成本。例如,如图2A所示,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与多个电极组10(例如,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位于同一层。
图4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例如,尾电极组12可以包括五个尾电极,如图4A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尾电极组12还可以包括第五尾电极P25,多条信号线30还可以包括第六信号线36。第三首电极P13和第二尾电极P22分别与第五信号线35电连接,第三尾电极P23单独与第四信号线34电连接,第五尾电极P25单独与第六信号线36电连接。
例如,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第四尾电极P24和第五尾电极P25依次排列。
例如,尾电极组12可以包括六个尾电极,如图4B所示,在又一个示例中,尾电极组12还可以包括第五尾电极P25和第六尾电极P26,多条信号线30还可以包括第六信号线36。第三首电极P13和第二尾电极P22分别与第五信号线35电连接,第五尾电极P25单独与第六信号线36电连接,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六尾电极P26分别与第四信号线34电连接。
例如,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第四尾电极P24、第五尾电极P25和第六尾电极P26依次排列。
例如,尾电极组12可以包括七个尾电极,如图4C所示,在另一个示例中,尾电极组12还可以包括第五尾电极P25、第六尾电极P26和第八尾电极P28,多条信号线30还可以包括第六信号线36和第十一信号线41。第三首电极P13和第二尾电极P22分别与第五信号线35电连接,第五尾电极P25单独与第六信号线36电连接,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六尾电极P26分别与第四信号线34电连接,第八电极P28单独与第十一信号线41电连接。
例如,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第四尾电极P24、第五尾电极P25、第六尾电极P26和第八尾电极P28依次排列。
综上所述,当尾电极组12包括六个电极或七个电极时,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六尾电极P26共用第四信号线34。根据实际情况,尾电极组12可以包括四个、五个、六个或七个尾电极。
例如,第六信号线36和第十一信号线41可以分别位于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两侧,例如,如图4C所示,第六信号线36位于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第一侧,第十一信号线41位于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第二侧。但不限于此,第六信号线36和第十一信号线41也可以位于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的同一侧,例如第一侧。
例如,第六信号线36和第十一信号线41可以与多条信号线30中的其余信号线(即第一至第五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4A-图4C所示的示例中其余电极的连接方式与图2A所示的示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另外,关于第一尾电极至第四尾电极的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同样适用第五尾电极至第七尾电极。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例如,在图2A、图2B和图4A-图4C所示的触控面板中,在多个电极组10中,除尾电极组12外,每个电极组均包括四个电极。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多个电极组10中,除尾电极组12外,每个电极组还可以均包括五个电极。根据实际情况,尾电极组12可以包括五个、六个、七个、八个或九个尾电极。
例如,如图5所示,在一个示例中,首电极组11还可以包括第五首电极P15,尾电极组12还可以包括第五尾电极P25。多条信号线30还包括第七信号线37。第五首电极P15和第五尾电极P25分别与第七信号线37电连接。
例如,第五首电极P15位于第二首电极P12和第三首电极P13之间,第五尾电极P25位于第二尾电极P22和第三尾电极P23之间。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七信号线37与第五信号线35相互交叉,为防止信号线相互干扰,第七信号线37与第五信号线35可以分别位于不同层。由此,第七信号线37与多条信号线30中的其余信号线位于不同层,即第七信号线37与第一信号线31、第二信号线32、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位于不同层。
例如,第七信号线37可以通过过孔与第五首电极P15和第五尾电极P25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示例中其余电极的连接方式与图2A所示的示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实际需求,多个电极组10中的每个电极组还可以包括六个电极、七个电极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6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另一平面示意图,图6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例如,如图6A所示,多个电极组10还包括中间电极组13。中间电极组13位于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之间,多条信号线30还包括第八信号线38和第九信号线39。中间电极组13至少包括第一中间电极P31、第二中间电极P32、第三中间电极P33和第四中间电极P34。第二中间电极P32和第三中间电极P33位于第一中间电极P31和第四中间电极P34之间。
例如,第一中间电极P31和第四中间电极P34分别与第八信号线38电连接,第三首电极P13和第二中间电极P32分别与第五信号线35电连接,第三中间电极P33和第二尾电极P22分别与第九信号线39电连接。也就是说,对于中间电极组13,其第二中间电极P32与相邻上一个电极组的第三电极(图6A中为第三首电极P13)共用一条信号线,其第三中间电极P33与相邻下一个电极组的第二电极(图6A中为第二尾电极P22)共用一条信号线,以此类推,从而实现信号线与电极的电连接。由此,除了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外,在其余电极组中,每两个电极与同一条信号线电连接。从而减少信号线的数量。
例如,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中间电极P31、第二中间电极P32、第三中间电极P33和第四中间电极P34依次排列。
例如,如图6B所示,首电极组11还可以包括第五首电极P15,尾电极组12还包括第五尾电极P25,中间电极组13还包括第五中间电极P35。多条信号线30还可以包括第十信号线40。第五首电极P15与第七信号线37电连接。第五尾电极P25与第十信号线40电连接。第五中间电极P35与第七信号线37电连接;或者,第五中间电极P35与第十信号线40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五中间电极P35可以与相邻上一个电极组中的第五电极(图6B中为第五首电极P15)共用一条信号线,也可以与相邻下一个电极组中的第五电极(例如第五尾电极P25)共用一条信号线。
例如,图6A和图6B仅示出一个中间电极组13。但不限于此,在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之间可以包括多个中间电极组。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例如,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101。
例如,触控面板101可以为矩形触控面板、圆形触控面板、椭圆形触控面板或多边形触控面板等。另外,该触控面板101不仅可以为平面触控面板,也可以为曲面触控面板,甚至球面触控面板。
例如,该触控面板101可以为多种类型,例如OGS(One Glass Solution)式触控面板、In-Cell触控面板或者On-Cell触控面板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触控装置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例如,如图2A和图7所示,触控装置100还包括触控芯片50。触控面板101上的多条信号线与触控芯片50电连接。触控芯片50被配置为通过多条信号线给触控面板101上的多个电极组中的各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触控芯片50还被配置为通过多条信号线读取触控面板101上的多个电极组中的各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判断触摸位置,从而实现触控检测。
例如,触控芯片50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和其他计算设备一体形成,例如可以采用专用计算设备(例如数字处理器(DSP)等),也可以采用通用计算设备(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实现。
例如,触控装置100还包括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显示面板被配置为与触控面板101重叠,且被配置为显示图像。例如,触控面板10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或者触控面板101可以与显示面板共用部分部件,例如触控面板101的基板可以为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基板。
又例如,触控面板101还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即触控面板101和显示面板集成为一体。也就是说,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电极组(即图2A所示的首电极组11和尾电极组12)可以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实现触控和显示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显示面板的体积和重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触控面板101可以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对置。多个电极组设置在第一基板远离第二基板的一侧。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行多列的多个显示像素,从而实现显示功能。第一基板设置在触控面板101的显示侧,且多个电极组设置第一基板的出光侧。
例如,当触控面板101被配置为显示图像时,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可以为透明电极。透明电极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铝锌(AZO)和碳纳米管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触控装置100的其它组成部分(例如控制装置、图像数据编码/解码装置、行扫描驱动器、列扫描驱动器、时钟电路等)均可以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可以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如图8所示,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通过多条信号线分时向触控面板的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
S20:通过多条信号线读取触控面板上的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并根据触控感应信号判断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由于信号线的数量降低,从而可以减少驱动时间,提高刷新频率,降低功耗。
例如,在步骤S10中,触控芯片可以产生并输出触控驱动信号,然后多条信号线可以同时将触控驱动信号分别传输至多个电极组中的各电极。
例如,触控驱动信号可以为脉冲电压信号。
例如,在步骤S20中,根据触控感应信号判断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包括:根据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以及根据第一坐标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或者根据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根据位于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操作的第二坐标,以及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图2B所示的第一方向为列方向,图2B所示的第二方向为行方向,且第一坐标为纵坐标,第二坐标为横坐标。
下面以图2A和图2B所示的触控面板为例详细描述驱动方法的操作过程。图9A至图9D示出了检测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的触控示意图。
例如,如图9A所示,当Q1点有触控操作时,Q1点与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二首电极P12均部分交叠,从而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二首电极P12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均会变化。当触控芯片检测到第一信号线31上的电容信号发生变化时,则可以确定第一首电极P11或第四首电极P14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然后,当触控芯片检测到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发生变化时,则可以确定第二首电极P12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由于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没有发生变化,则第三首电极P13上的电容量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可以确定触摸点Q1位于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二首电极P12之间。由此,触控芯片可以通过检测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的第一坐标。
例如,与Q1点交叠区域的面积越大的电极,与该电极电连接的信号线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越大,触控芯片可以根据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的大小,准确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例如,Q1点与第一首电极P11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11,Q1点与第二首电极P12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12,若Y11大于Y12,则第一信号线31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大于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在第一方向上,可以确定Q1点的中心更靠近第一首电极P11。若Y11小于Y12,则第一信号线31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小于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在第一方向上,可以确定Q1点的中心更靠近第二首电极P12。若Y11等于Y12,则第一信号线31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等于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在第一方向上,可以确定Q1点的中心位于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二首电极P12的中心。
例如,如图9B所示,当Q2点有触控操作时,Q2点与第三首电极P13和第四首电极P14均部分交叠,从而第三首电极P13和第四首电极P14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均会变化。触控芯片可以通过检测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的第一坐标。关于Q2点的具体检测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对Q1点的检测过程的描述。
例如,当触摸区域较大时,可以通过三条信号线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如图9C所示,当Q3点有触控操作时,Q3点与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和第三尾电极P23均部分交叠,从而第一尾电极P21、第二尾电极P22和第三尾电极P23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第二信号线32、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均会变化。触控芯片可以通过检测第二信号线32、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的第一坐标。
例如,Q3点与第一尾电极P21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31,Q3点与第二尾电极P22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32,Q3点与第三尾电极P23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33。Y32大于Y31,也大于Y33,从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最大,进而可以确定Q3点的中心位于第二尾电极P22处。
又例如,如图9D所示,当Q4点有触控操作时,Q4点与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四尾电极P24均部分交叠,从而第二尾电极P22、第三尾电极P23和第四尾电极P24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由于第一尾电极P21和第四尾电极P24均与第二信号线32电连接,从而对于O4点,仍然是第二信号线32、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发生变化。触控芯片可以通过检测第二信号线32、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的第一坐标。
例如,Q4点与第二尾电极P22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41,Q4点与第三尾电极P23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42,Q4点与第四尾电极P24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为Y43。Y42大于Y41,也大于Y43,从而第四信号线34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最大,进而可以确定Q4点的中心位于第三尾电极P23处。
例如,如图9C和图9D所示,Q3点和Q4点均通过检测第二信号线32、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电容信号的变化量确定。但是,在图9C中,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最大;而在图9D中,第四信号线34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最大。也就是说,对于图9C和图9D所示的情况,第二信号线32、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不同,由此,触控芯片可以根据第二信号线32、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的大小来判断触摸点的中心,从而确定触控点的准确位置。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的触控示意图。
例如,如图10所示,当Q5点有触控操作时,Q5与第一首电极组11中的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和第二首电极组11'中的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均部分交叠,从而可以根据与第一首电极P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与第二首电极P12电连接的第三信号线33、与第一首电极P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和与第二首电极P12'电连接的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来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的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
例如,首先,当触控芯片检测到第一信号线31上的电容信号发生变化时,则可以确定第一首电极P11或第四首电极P14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然后,当触控芯片检测到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发生变化时,则可以确定第二首电极P12上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由于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没有发生变化,则第三首电极P13上的电容量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可以确定在第一方向上触摸点Q5位于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二首电极P12之间。由此,触控芯片可以通过检测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的第一坐标。然后,由于与第一首电极P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和与第一首电极P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上的电容信号发生变化,则可以确定在第二方向上触摸点Q5位于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一首电极P11'之间。由此,触控芯片可以通过检测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一信号线31'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从而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的第二坐标。结合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则可以确定触摸点Q5的具体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在图10中仅示出了四条信号线,即与第一首电极P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与第二首电极P12电连接的第三信号线33、与第一首电极P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和与第二首电极P12'电连接的第三信号线33'。
图11示出了检测多个触摸点的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的触控示意图。
例如,在触控操作时,首先,触控芯片可以根据不同信号线判断触控操作是单点触控,还是多点触控;然后根据信号线上电容信号的变化量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当信号线对应的不同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最短触摸间距,则可以确定触控操作为多点触控;当信号线对应的不同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最短触摸间距,则可以确定触控操作为单点触控。例如,对于多点触控,两个触摸点之间的触摸最短间距可以为10mm,该触摸最短间距可以为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的宽度的2.5倍,例如,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的宽度可以为4mm。
如图11所示,当Q6点和Q7点同时存在有触控操作时,Q6点与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二首电极P12均部分交叠,Q7点与第二尾电极P22和第三尾电极P23均部分交叠,从而第一首电极P11、第二首电极P12、第二尾电极P22和第三尾电极P23上的电容量均发生变化,即第一信号线31、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均会变化。由于,第一信号线31和第四信号线34上的电容信号均发生变化,第一信号线31对应的第一首电极P11和第四信号线34对应的第三尾电极P23之间的距离大于触摸最短间距,因此,可以确定触控面板上存在两个触摸点。然后,根据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三信号线33可以确定Q6点的位置,根据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可以确定Q7点的位置。
例如,Q6点与第一首电极P11和第二首电极P12的交叠区域的面积相同,则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三信号线33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相同,例如,在第一信号线31和第三信号线33上,归一化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均为0.5。Q 7点与第一尾电极P21和第三尾电极P23的交叠区域的面积也相同,则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相同,例如,在第四信号线34和第五信号线35上,归一化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均为0.5。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检测多个触摸点的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的操作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10所示的示例的检测过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对于本公开,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电极组和多条信号线,其中,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多个电极组依次排列,所述多个电极组包括排列在最前面的首电极组和排列在最后面的尾电极组;
所述多条信号线至少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第四信号线和第五信号线;
所述首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首电极、第二首电极、第三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和所述第三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首电极和所述第四首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首电极为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所在的电极列中的第一个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为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所在的电极列中的第二个电极;
所述尾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尾电极、第二尾电极、第三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所述第二尾电极和所述第三尾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电极和所述第四尾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首电极单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二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尾电极组还包括第五尾电极和第六尾电极,所述第五尾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尾电极和所述第六尾电极之间,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六信号线;
所述第五尾电极单独与所述第六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尾电极和所述第六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信号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的第一侧,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四信号线和所述第五信号线位于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四信号线和所述第五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组位于同一层,且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四信号线和所述第五信号线与所述多个电极组位于同一层。
5.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电极组和多条信号线,其中,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多个电极组依次排列,所述多个电极组包括排列在最前面的首电极组和排列在最后面的尾电极组;
所述多条信号线至少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第四信号线和第五信号线;
所述首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首电极、第二首电极、第三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和所述第三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首电极和所述第四首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首电极为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所在的电极列中的第一个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为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所在的电极列中的第二个电极;
所述尾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尾电极、第二尾电极、第三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所述第二尾电极和所述第三尾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电极和所述第四尾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首电极单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二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尾电极组还包括第五尾电极,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六信号线;
所述第三尾电极单独与所述第四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尾电极单独与所述第六信号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首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四首电极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尾电极、所述第二尾电极、所述第三尾电极和所述第四尾电极依次排列。
7.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电极组和多条信号线,其中,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多个电极组依次排列,所述多个电极组包括排列在最前面的首电极组和排列在最后面的尾电极组;
所述多条信号线至少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第四信号线和第五信号线;
所述首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首电极、第二首电极、第三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和所述第三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首电极和所述第四首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首电极为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所在的电极列中的第一个电极,所述第二首电极为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所在的电极列中的第二个电极;
所述尾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尾电极、第二尾电极、第三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所述第二尾电极和所述第三尾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电极和所述第四尾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首电极和第四首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尾电极和第四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首电极单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尾电极与所述第四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多个电极组还包括中间电极组,位于所述首电极组和所述尾电极组之间,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八信号线和第九信号线;
所述中间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一中间电极、第二中间电极、第三中间电极和第四中间电极,所述第二中间电极和所述第三中间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和所述第四中间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和所述第四中间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八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首电极和所述第二中间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中间电极和所述第二尾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九信号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首电极组还包括第五首电极,所述尾电极组还包括第五尾电极,所述中间电极组还包括第五中间电极,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第七信号线和第十信号线;
所述第五首电极与所述第七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尾电极与所述第十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五中间电极与所述第七信号线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五中间电极与所述第十信号线电连接。
9.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触控芯片,其中,
所述多条信号线与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触控芯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给所述多个电极组中的各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读取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所述多个电极组中的各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判断触摸位置。
11.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分时向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
通过所述多条信号线读取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所述多个电极组中的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判断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判断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包括:
根据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或者
根据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第一坐标,根据位于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第二坐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摸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CN201810253620.4A 2018-03-26 2018-03-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Active CN109976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3620.4A CN109976567B (zh) 2018-03-26 2018-03-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EP18887219.6A EP3783464A4 (en) 2018-03-26 2018-10-12 TOUCH PANEL AND ITS ATTACK METHOD, AND TOUCH DEVICE
PCT/CN2018/110035 WO2019184301A1 (zh) 2018-03-26 2018-10-12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US16/471,910 US11416098B2 (en) 2018-03-26 2018-10-12 Touch panel in which multiple electrode share one signal lin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3620.4A CN109976567B (zh) 2018-03-26 2018-03-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6567A CN109976567A (zh) 2019-07-05
CN109976567B true CN109976567B (zh) 2020-08-04

Family

ID=67075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3620.4A Active CN109976567B (zh) 2018-03-26 2018-03-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6098B2 (zh)
EP (1) EP3783464A4 (zh)
CN (1) CN109976567B (zh)
WO (1) WO20191843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4494B (zh) * 2020-02-24 2023-0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驱动方法
CN111813275A (zh) * 2020-06-30 2020-10-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电子设备
CN112256157A (zh) 2020-10-09 2021-01-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点自电容屏及触控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2208A (zh) * 2008-12-01 2011-11-02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使用区域和局部电极增加感测位置数量的触摸传感器面板
CN104020907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020912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CN105094497A (zh) * 2015-09-30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0804B1 (ko) * 2012-05-25 2014-02-11 크루셜텍 (주) 센서 패드 스크램블을 이용한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44118B1 (ko) 2012-05-29 2014-09-26 주식회사 아이피시티 개선된 원 레이어 정전식 터치 패널
KR20140010788A (ko) 2012-07-17 2014-01-27 크루셜텍 (주) 데드존 최소화를 위한 터치 검출 장치 및 터치 검출 방법
CN103970392B (zh) 2014-04-18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933899B2 (en) 2014-05-30 2018-04-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structure, in-cell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CN104267862B (zh) 2014-09-19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其触控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291564B1 (ko) * 2015-01-06 2021-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JP6757327B2 (ja) * 2015-03-10 2020-09-16 サー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単一レイヤのタッチ・センサ上で電極ルーティングを減らす方法
EP3356916B1 (en) * 2015-09-30 2023-04-26 Apple Inc. High aspect ratio capacitive sensor panel
CN106066735B (zh) * 2016-06-28 2019-02-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2208A (zh) * 2008-12-01 2011-11-02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使用区域和局部电极增加感测位置数量的触摸传感器面板
CN104020907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020912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CN105094497A (zh) * 2015-09-30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4301A1 (zh) 2019-10-03
CN109976567A (zh) 2019-07-05
EP3783464A4 (en) 2021-12-08
EP3783464A1 (en) 2021-02-24
US20210333966A1 (en) 2021-10-28
US11416098B2 (en)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0912B (zh)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EP3196741B1 (en) Touch screen and touch position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US9626055B2 (en) In-cell touch screen, touch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9715294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42611B2 (en) Touch panel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5094497B (zh)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EP3153956B1 (en) Capacitive touch structure, embedded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for
JP543956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10934A1 (en) Touch panel, and inpu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976567B (zh)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CN107422903A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509518B2 (en)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501002A (zh) 單層互容式觸控面板
US20160034071A1 (en) Capacitive type touch panel
WO2012115685A1 (en) Single layer touch sensor
CN11170846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39706A (zh) 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2083836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9977548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electrode structure thereof
TWI469012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CN113574494B (zh) 触控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驱动方法
KR101301131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CN104035639B (zh)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JP3173905U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