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3430B -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3430B
CN109963430B CN201711434662.XA CN201711434662A CN109963430B CN 109963430 B CN109963430 B CN 109963430B CN 201711434662 A CN201711434662 A CN 201711434662A CN 109963430 B CN109963430 B CN 109963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abinet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film
do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46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3430A (zh
Inventor
王军超
刘欣
赵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46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34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3213 priority patent/WO20191281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3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3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3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3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8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减缓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提高门体的透明效果,改善机柜或模块化数据中心所处的工作环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体应用于机柜或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具体的,门体包括固定框架和固定于固定框架的至少两层透明门板,相邻两层透明门板之间具有间隙且密封,固定框架至少为双层结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填充有保温介质,至少两层透明门板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电加热膜。

Description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模块化数据中心是一种新型的数据中心模式,因具有易于扩展、易于标准化、施工简单以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该部署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模块化数据中心是在每个模块单元内部将IT设备(例如服务器)、供电设备、柜体、制冷设备、综合布线、安防设备和消防设备等集成在一起,形成相对独立的数据中心。
目前,模块化数据中心在制冷系统中,设置有冷通道和热通道,而冷通道通常处于单独封闭或者是整个机柜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此外,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机柜通常设置透明玻璃门,以便于用户观察机柜内设备的状态。
现有技术中,封闭环境中的冷通道一般温度较低,当冷通道温度与柜外温度相差较大时,玻璃门外表面的温度低于柜外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在玻璃门外表面会产生凝露,会导致用户难以观察机柜内设备的状态,更重要的是随着产生的凝露的增加,会有水滴从玻璃门外流下至地面,破坏现场的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减缓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提高门体的透明效果,改善机柜或模块化数据中心所处的工作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体,该门体应用于机柜或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具体的,所述门体包括固定框架和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的至少两层透明门板,相邻两层所述透明门板之间具有间隙且密封,所述固定框架至少为双层结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填充有保温介质,所述至少两层透明门板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电加热膜。
可选的,相邻两层所述透明门板之间真空密封,或者填充有惰性气体。
具体的,所述电加热膜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层透明门板中与外界相邻的透明门板靠近所述冷通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膜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层透明门板中与外界相邻的透明门板靠近所述冷通道的一侧。
具体的,所述门体包括至少三层透明门板,所述至少三层透明门板包括至少一层聚碳酸酯透明板和至少两层玻璃透明板,所述聚碳酸酯透明板与所述电加热膜之间至少间隔一层玻璃透明板。
优选的,所述机柜还包括:
冷通道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通道,用于检测冷通道温度;
柜外干湿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柜外,用于检测柜外温度和柜外湿度;
柜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柜外,用于检测柜外空气压力;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冷通道温度传感器、柜外干湿温度传感器、柜外压力传感器和电加热膜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柜外温度、所述柜外湿度和所述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
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
具体的,所述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031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o为柜外温度,Ti为冷通道温度,K为透明门体的综合传热系数,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032
为透明门体外侧传导系数。
该实施例中,与冷通道相对的门体包括至少两层透明玻璃门,且相邻两层透明门板之间具有间隙且密封,则该门体的保温效果较好,而已较好的隔绝热量传导,因此,冷通道内的冷难以传导至透明玻璃门靠近外界的表面,从而保持门体外表面的温度不会过低,以减缓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提高门体的透明效果,改善机柜或模块化数据中心所处的工作环境。此外,当冷通道的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长过长时,也有可能导致门体外表面的温度过低,此时打开上述电加热膜为门体加热,即可防止门体外表面的温度过低,从而更加可靠的防止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该机柜包括冷通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冷通道相对。
该实施例中,机柜的外表面不容易产生凝露,从而可以改善机柜所处的工作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该模块化数据中心包括冷通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冷通道相对。
该实施例中,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外表面不容易产生凝露,从而可以改善模块化数据中心所处的工作环境。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门体的防冷凝控制方法,该机柜的防冷凝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根据所述柜外温度、所述柜外湿度和所述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包括: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
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
具体的,所述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具体为:
根据函数关系式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041
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o为柜外温度,Ti为冷通道温度,K为透明门体的综合传热系数,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042
为透明门体外侧传导系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包括: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在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
在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t0为开启时长,t00为关闭时长。
具体的,所述开启持续时长t0根据下列函数关系式确定: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052
t1为第一时长,S、k和C1分别为常数,tmax为最长开启时长。
具体的,所述关闭持续时长t00根据下列函数关系式确定: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053
其中,t2=tmax-t1+C2,t2为第二时长,C2为常数,tmin为最短关闭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与露点温度Td之间的关系,智能控制电加热膜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防止门体外表面的温度过低,从而更加可靠的防止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一方面,无需人工控制开启和关闭上述电加热膜,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非必要的时候关闭上述电加热膜,从而节约能源和防止过热。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门体的防冷凝控制装置,该机柜的防冷凝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柜外温度、所述柜外湿度和所述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具体的,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
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具体用于,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在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
在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t0为开启时长,t00为关闭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与露点温度Td之间的关系,智能控制电加热膜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防止门体外表面的温度过低,从而更加可靠的防止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一方面,无需人工控制开启和关闭上述电加热膜,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非必要的时候关闭上述电加热膜,从而节约能源和防止过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柜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体的透明门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体的钣金框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门体的透明门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门体的透明门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体的防冷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门体的防冷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体的防冷凝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柜; 110-冷通道;
120-热通道; 130-门体;
1-固定框架; 11-保温介质;
2-透明门板; 21-间隙;
22-聚碳酸酯透明板; 23-玻璃透明板;
3-电加热膜; 4-获取单元;
5-确定单元; 6-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减缓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提高门体的透明效果,改善机柜或模块化数据中心所处的工作环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门体130应用于机柜100或模块化数据中心(未示出)的冷通道110,下面具体以门体130应用于机柜100为例,来详细说明本方案的内容:具体的,门体130包括固定框架1和固定于固定框架1的至少两层透明门板2,相邻两层透明门板2之间具有间隙21且密封;固定框架1至少为双层结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填充有保温介质11;至少两层透明门板2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电加热膜3。
该实施例中,与冷通道110相对的门体130包括至少两层透明玻璃门,且相邻两层透明门板2之间具有间隙21且密封,则该门体130的保温效果较好,而已较好的隔绝热量传导,因此,冷通道110内的冷难以传导至透明玻璃门靠近外界的表面,从而保持门体130外表面的温度不会过低,以减缓门体130出现水雾的现象,提高门体130的透明效果,改善机柜100所处的工作环境。此外,当冷通道110的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长过长时,也有可能导致门体130外表面的温度过低,此时打开上述电加热膜3为门体130加热,即可防止门体130外表面的温度过低,从而更加可靠的防止门体130出现水雾的现象。
此外,除了透明门板2采用多层结构以外,固定框架1也采用多层结构,且相邻两层结构之间填充有保温介质11,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整个门体130的隔温效果,从而进一步的减缓门体130出现水雾的现象。
请参考图5和图6,具体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膜3设置于上述至少两层透明门板2的具体位置不限,可以为任一层,但是越靠近门体130外表面,对于门体130外表面的温度的提高效果越好,且对冷通道110内的制冷效果影响越小。
请参考图6,优选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膜3设置于至少两层透明门板2中与外界相邻的透明门板2靠近冷通道110的一侧。从而能有效的提高门体130外表面的温度,降低对冷通道110内的制冷效果的影响。
具体的,上述固定框架的具体材料和制作方式不限,例如,可以为钣金框架,具体材质可以为铝质框架或者钢框架。上述保温介质具体可以为保温棉或者保温泡沫等。
优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层透明门板之间真空密封,或者填充有惰性气体。采用真空密封的多层透明门板隔温效果好,冷通道的低温更加难以使门体外表面的温度过低,因此,可以更加有效的减缓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但是,真空密封的成本较高,也可以选择在相邻两层透明门板之间填充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等,也可以提高门板的隔温效果。
请参考图5和图6,门体130包括至少三层透明门板2,至少三层透明门板2包括至少一层聚碳酸酯透明板22和至少两层玻璃透明板23,聚碳酸酯透明板22与加热膜之间至少间隔一层玻璃透明板23。
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明门板2可以采用聚碳酸酯透明板22,不仅重量轻而且成本低,但是由于聚碳酸酯透明板22材料的限制,不能承受高温,因此需要与电加热膜3相隔至少一层玻璃透明基板,以防止聚碳酸酯透明板22出现变形等损坏。
优选的实施例中,门体还包括冷通道温度传感器、柜外干湿温度传感器、柜外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冷通道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通道,用于检测冷通道温度;柜外干湿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柜外,用于检测柜外温度和柜外湿度;柜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柜外,用于检测柜外空气压力;控制器分别与冷通道温度传感器、柜外干湿温度传感器、柜外压力传感器和电加热膜连接,用于根据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门体参数、柜外温度和冷通道温度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根据露点温度和外表面温度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该实施例中,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接近或者低于露点温度,容易产生凝露时,则可以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来为门体加热,以防产生凝露;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设定值,不容易产生凝露时,则可以控制电加热膜关闭,以停止为门体加热。
具体的,可以当Tog≤Td–d1时,控制电加热膜开启;当Tog≥Td+d2时,控制电加热膜关闭;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为设定阈值。
该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和获取的数据,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较低时,就打开上述电加热膜,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较高时,则可以关闭上述电加热膜。该实施例可以智能的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d1和d2均为正数,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低于露点温度Td达到第一设定阈值d1时,再开启电加热膜为门体加热,从而保证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已经较为稳定的低于露点温度Td,若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可以自身轻微调节,不会导致门体的外表面产生凝露,则不必打开上述电加热膜,以节约能源,减少电加热膜的损耗,提高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同样,开启电加热膜为门体加热后,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高于露点温度Td达到第二设定阈值d2时,再关闭电加热膜,以防止门体的外表面迅速降温,需要在短时间内再次开启电加热膜,造成电加热膜的频繁反复开启,以节约能源,减少电加热膜的损耗,提高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上述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柜外温度和冷通道温度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01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o为柜外温度,Ti为冷通道温度,K为透明门体的综合传热系数,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02
为透明门体外侧传导系数。
上述公式中的参数K与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03
根据透明门板的材质、相邻两层透明门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参数确定。上述参数在门体制作完成后即可确定,因此可以之间计算出门体参数标注于相应的门体。则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具体的,上述门体参数包括透明门板的材质、相邻两层透明门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参数。上述参数在门体制作完成后即可确定,因此可以之间计算出门体参数标注于相应的门体,并输入至控制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100,该机柜100包括冷通道100、热通道120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体130,该门体130与冷通道120相对。
该实施例中,机柜100的外表面不容易产生凝露,从而可以改善机柜100所处的工作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该模块化数据中心包括冷通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体,该门体与上述冷通道相对。
该实施例中,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外表面不容易产生凝露,从而可以改善模块化数据中心所处的工作环境。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门体的防冷凝控制方法,该门体的防冷凝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根据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门体参数、柜外温度和冷通道温度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根据露点温度和外表面温度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该实施例中,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接近或者低于露点温度,容易产生凝露时,则可以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来为门体加热,以防产生凝露;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设定值,不容易产生凝露时,则可以控制电加热膜关闭,以停止为门体加热。
具体的实施例中,当Tog≤Td–d1时,控制电加热膜开启;
当Tog≥Td+d2时,控制电加热膜关闭;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
请参考图7,本发明机柜的防冷凝控制方法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步骤102、根据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门体参数、柜外温度和冷通道温度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步骤103、判断是否Tog≤Td–d1,若是,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1;
步骤104、控制电加热膜开启;
步骤105、判断是否Tog≥Td+d2,若是,执行步骤106,否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6、控制电加热膜关闭。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与露点温度Td之间的关系,智能控制电加热膜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防止门体外表面的温度过低,从而更加可靠的防止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一方面,无需人工控制开启和关闭上述电加热膜,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非必要的时候关闭上述电加热膜,从而节约能源和防止过热。
具体的,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低于露点温度Td达到第一设定阈值d1时,再开启电加热膜为门体加热,从而保证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已经较为稳定的低于露点温度Td,若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可以自身轻微调节,不会导致门体的外表面产生凝露,则不必打开上述电加热膜,以节约能源,减少电加热膜的损耗,提高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同样,开启电加热膜为门体加热后,当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高于露点温度Td达到第二设定阈值d2时,再关闭电加热膜,以防止门体的外表面迅速降温,需要在短时间内再次开启电加热膜,造成电加热膜的频繁反复开启,以节约能源,减少电加热膜的损耗,提高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设定阈值d1和第二设定阈值d2均为正数,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具体的,根据门体参数、柜外温度和冷通道温度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具体包括: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21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o为柜外温度,Ti为冷通道温度,K为透明门体的综合传热系数,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22
为柜外侧传导系数。
上述公式中的参数K与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23
根据透明门板的材质、相邻两层透明门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参数确定。上述参数在门体制作完成后即可确定,因此可以之间计算出门体参数标注于相应的门体。则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机柜的防冷凝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Tog≤Td–d1时,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在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
在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当Tog≥Td+d2时,控制电加热膜关闭,当Tog<Td+d2时,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t0为开启时长,t00为关闭时长。
请参考图8,该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步骤202、根据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门体参数、柜外温度和冷通道温度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步骤203、判断是否Tog≤Td–d1,若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1;
步骤204、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步骤205、控制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
步骤206、判断是否Tog≥Td+d2,若是,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7、控制电加热膜关闭。
该实施例中,当Tog≤Td–d1时,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以防止电加热膜长期工作导致电加热膜过热,减少电加热膜的损耗,提高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在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以使电加热膜可以停止升温。此时,电加热膜的温度不会继续升高,可以保护电加热膜,而且,电加热膜的温度还可以为门体加热,以使门体的温度继续升高。待控制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判断门体的外表面的温度是否已经满足Tog≥Td+d2,若是,则可以关闭电加热膜停止加热,否则,则可以再次开启电加热膜持续时长t0,以循环进行上述过程,直至门体的外表面的温度是否已经满足Tog≥Td+d2
上述实施例中,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根据下列函数关系式确定: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31
其中,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32
t1为第一时长,S、k和C1分别为常数,tmax为最长开启时长。
根据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与露点温度Td的差值可以确定第一设定时长t1的具体值,当温差越大,t1越大。以此可以确定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具体值。但是,为了保护电加热膜不会过热,需要设定最长开启时长tmax,也就是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不能大于最长开启时长tmax。具体的最长开启时长tmax可以根据电加热膜的参数进行确定。
更优的实施例中,关闭持续时长t00根据下列函数关系式确定:
Figure BDA0001525580110000141
其中,t2=tmax-t1+C2,t2为第二时长,C2为常数,tmin为最短关闭时长。该实施例中,通过最长开启时长tmax和第一设定时长t1可以确定第二设定时长t2。但是,若计算得到的第一设定时长t1较大,会导致第二设定时长t2过小,关闭电加热膜的时间过短则无法使电加热膜降温到符合要求的水平,电加热膜的温度还是会比较高,因此,需要设定最短关闭时长tmin,也就是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不能小于最短关闭时长tmin。具体的最短关闭时长tmin可以根据电加热膜的参数进行确定。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门体的防冷凝控制装置,如图9所示,该门体的防冷凝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4,用于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确定单元5,用于根据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门体参数、柜外温度和冷通道温度确定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控制单元6,根据露点温度和外表面温度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单元6具体用于,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
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还用于当Tog≤Td–d1时,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在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在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当Tog≥Td+d2时,控制电加热膜关闭,当Tog<Td+d2时,控制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t0为开启时长,t00为关闭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门体的外表面温度Tog与露点温度Td之间的关系,智能控制电加热膜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防止门体外表面的温度过低,从而更加可靠的防止门体出现水雾的现象。一方面,无需人工控制开启和关闭上述电加热膜,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非必要的时候关闭上述电加热膜,从而节约能源和防止过热。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门体,应用于机柜或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固定框架和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的至少两层透明门板,相邻两层所述透明门板之间具有间隙且密封,所述固定框架至少为双层结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填充有保温介质,所述至少两层透明门板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电加热膜;
所述电加热膜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层透明门板中与外界相邻的透明门板靠近所述冷通道的一侧;
冷通道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通道,用于检测冷通道温度;
柜外干湿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柜外,用于检测柜外温度和柜外湿度;
柜外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柜外,用于检测柜外空气压力;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冷通道温度传感器、柜外干湿温度传感器、柜外压力传感器和电加热膜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柜外温度、所述柜外湿度和所述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在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
在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t0为开启时长,t00为关闭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透明门板之间为真空密封,或者填充有惰性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至少三层透明门板,所述至少三层透明门板包括至少一层聚碳酸酯透明板和至少两层玻璃透明板,所述聚碳酸酯透明板与所述电加热膜之间至少间隔一层玻璃透明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447827420000021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o为柜外温度,Ti为冷通道温度,K为透明门体的综合传热系数,
Figure FDA0002447827420000022
为透明门体外侧传导系数。
5.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冷通道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冷通道相对。
6.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冷通道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冷通道相对。
7.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的防冷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根据所述柜外温度、所述柜外湿度和所述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所述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包括: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在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
在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t0为开启时长,t00为关闭时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具体为:
根据函数关系式
Figure FDA0002447827420000031
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o为柜外温度,Ti为冷通道温度,K为透明门体的综合传热系数,
Figure FDA0002447827420000032
为透明门体外侧传导系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持续时长t0根据下列函数关系式确定:
Figure FDA0002447827420000033
其中,
Figure FDA0002447827420000034
t1为第一时长,S、k和C1分别为常数,tmax为最长开启时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持续时长t00根据下列函数关系式确定:
Figure FDA0002447827420000035
其中,t2=tmax-t1+C2,t2为第二时长,C2为常数,tmin为最短关闭时长。
11.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的防冷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冷通道温度、柜外温度、柜外湿度和柜外空气压力;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柜外温度、所述柜外湿度和所述柜外空气压力确定当前露点温度;根据存储的门体参数、所述柜外温度和所述冷通道温度确定所述门体的外表面温度;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外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或者关闭;
所述控制单元,还具体用于,
当Tog≤Td–d1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在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后,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
在所述电加热膜关闭持续时长t00后,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关闭,当Tog<Td+d2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膜开启持续时长t0
其中,Tog为外表面温度,Td为露点温度,d1为第一设定阈值,d2为第二设定阈值,t0为开启时长,t00为关闭时长。
CN201711434662.XA 2017-12-26 2017-12-26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963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662.XA CN109963430B (zh) 2017-12-26 2017-12-26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PCT/CN2018/093213 WO2019128165A1 (zh) 2017-12-26 2018-06-28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662.XA CN109963430B (zh) 2017-12-26 2017-12-26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3430A CN109963430A (zh) 2019-07-02
CN109963430B true CN109963430B (zh) 2020-06-26

Family

ID=67022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4662.XA Active CN109963430B (zh) 2017-12-26 2017-12-26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3430B (zh)
WO (1) WO20191281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5404A (zh) * 2019-09-25 2019-11-29 国电龙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变流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FR3104837B1 (fr) 2019-12-17 2021-12-24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Armoire électrique avec une isolation thermique et procédé de gestion d’une telle armoire
CN113028727A (zh) * 2021-03-15 2021-06-2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玻璃门雪糕柜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14198961A (zh) * 2021-12-03 2022-03-18 冰山松洋生物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防结露冰箱装置
CN117878735B (zh) * 2024-03-12 2024-05-28 长沙普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机柜防冷凝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4030A (en) * 1997-08-29 1999-08-10 Composite Structures, Inc. Door frame
CN101236045A (zh) * 2007-02-01 2008-08-06 海尔集团公司 冰吧门体自动除露装置及除露方法
KR20140115422A (ko) * 2013-03-19 2014-10-01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자동차 도어프레임용 편차도금강판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6681406A (zh) * 2016-12-30 2017-05-1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防凝露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8470B (zh) * 2014-06-12 2016-04-06 浙江捷盛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凝露的冷藏柜
JP2016003601A (ja) * 2014-06-16 2016-01-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4030A (en) * 1997-08-29 1999-08-10 Composite Structures, Inc. Door frame
CN101236045A (zh) * 2007-02-01 2008-08-06 海尔集团公司 冰吧门体自动除露装置及除露方法
KR20140115422A (ko) * 2013-03-19 2014-10-01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자동차 도어프레임용 편차도금강판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6681406A (zh) * 2016-12-30 2017-05-1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防凝露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8165A1 (zh) 2019-07-04
CN109963430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3430B (zh) 门体、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防冷凝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0164302A5 (zh)
SG155934A1 (en) Anti-fog refrigeration do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210368593A1 (en) High heat in-situ camera systems and operation methods
JP2004538434A5 (zh)
KR20140085408A (ko) 수배전반 또는 전동기 제어반용 온도 및 습도 최적 상태 유지 장치
KR102568915B1 (ko) 차량,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용 냉장고의 제어방법
CN104949434A (zh) 用于制冷设备透明门的除凝露方法及装置、制冷设备
JP2910127B2 (ja) 冷却装置
WO2016086062A1 (en) Infill electrochromic windows
CN105466149A (zh) 冰箱及其自适应化霜控制方法
US20070188094A1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atmosphere in a space
AU596062B2 (en) Method of removing a mist coating from the interior face of a glazed panel of a refrigerating cabinet
EP2888545B1 (en) Refrigerating cabinet comprising a cabinet body frame
CN111023669A (zh)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除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357066B (zh) 一种自适应药品湿度监控设备及其监控方法
US20130137357A1 (en) Container data cen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flow into the container data center
SG165390A1 (en) Anti-fog refrigeration do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1522660B1 (ko) 복층유리의 내부 밀폐공기층 온도조절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밀폐공기층의 온도조절방법
CN203792817U (zh) 一种智能防结露结霜玻璃
EP2085724A3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05161018U (zh) 电气柜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NO176893B (no) Glassvegg som isolerer et rom fra den ytre luften
JP2000320949A (ja) 冷蔵ショーケース
KR101551723B1 (ko) 발열유리창호 공급열량 자동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