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6133A - 包装箱 - Google Patents

包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6133A
CN109956133A CN201910178629.8A CN201910178629A CN109956133A CN 109956133 A CN109956133 A CN 109956133A CN 201910178629 A CN201910178629 A CN 201910178629A CN 109956133 A CN109956133 A CN 109956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ize
long side
packing cas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86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益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ommon Trust Logistics Equipment Lea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ommon Trust Logistics Equipment Leas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ommon Trust Logistics Equipment Leas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ommon Trust Logistics Equipment Leas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86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6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6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6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1/00Nestable, stackable or joinable containers; Containers of variable capacity
    • B65D21/02Containers specially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fittings or attachments, to facilitate nesting, stacking, or joining together
    • B65D21/0201Containers specially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fittings or attachments, to facilitate nesting, stacking, or joining together stackable or joined together side-by-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箱,包装箱包括顶壁及底壁。顶壁的每个顶角处形成有第一凹槽,底壁与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块。长边的边缘在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在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尺寸,且每个第二凹槽关于顶壁垂直于长边的轴线轴对称。两个短边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在短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尺寸,且每个第三凹槽关于顶壁垂直于短边的轴线轴对称。其中,两个堆叠单元错位180度相层叠时,上层的堆叠单元中每个箱体的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中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中任两种或三种内。本发明提供的包装箱在堆叠时不易倒塌。

Description

包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箱。
背景技术
在运输包装领域,通常需对多个包装箱进行堆叠并运输,以提高包装箱的运输效率。
为防止包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通常采用错位层叠法进行堆叠。然而,在包装箱运输的过程中,采用错位层叠法进行堆叠的包装箱,同层相邻的包装箱之间以及相邻两层的包装箱之间的板结性均较弱,导致包装箱在运输时仍易倒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包装箱容易倾倒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容易倾倒的包装箱。
一种包装箱,包括呈立方体形的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相对的矩形顶壁、矩形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具有相互垂直的长边及短边,多个所述箱体的所述侧壁相抵接,可拼接成上表面及下表面呈矩形的堆叠单元:
所述顶壁的每个顶角处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块;
所述长边的边缘在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且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关于所述顶壁垂直于所述长边的轴线轴对称;
两个所述短边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短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且每个所述第三凹槽关于所述顶壁垂直于所述短边的轴线轴对称;
其中,两个所述堆叠单元错位180度相层叠时,上层的所述堆叠单元中每个箱体的所述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所述堆叠单元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中任两种或三种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均为矩形槽,所述凸块为矩形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两边分别与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重合,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边与所述长边重合,位于所述短边边缘的所述第三凹槽的一侧边与所述短边重合,所述凸块相邻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底壁相邻的两边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单元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为矩形,且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至少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的两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的两倍,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短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与所述第一凹槽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上,部分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一一对应,其余部分所述第三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凹槽与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三凹槽与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边与所述短边的尺寸比为3:2,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及所述第三凹槽均为四个,每个所述长边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一一对应,另外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位置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短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的两倍,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并依次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凹槽,所述导水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短边。
上述包装箱,多个箱体可拼接成上表面及下表面呈矩形的堆叠单元,两个堆叠单元错位180度相层叠时,可重叠。此时,上层的堆叠单元中每个箱体的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中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中任两种或三种内,因此,上下层的堆叠单元之间具有相互拉扯力,从而可增强上下层之间的板结性。而且,由于在堆叠单元内,多个箱体的侧壁相抵接,因此,当上层堆叠单元内的一个箱体卡持于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时,同层与之相邻的箱体必定与该箱体卡持于同一个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或卡持于与该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相邻的第一凹槽内,因此,上层堆叠单元内相邻的箱体之间可通过与下层堆叠单元内的同一个箱体嵌套而产生相互牵扯力,从而使得同层包装箱之间的板结性亦较强。因此,相邻的上层堆叠单元与下层堆叠单元之间,以及同一个堆叠单元内的包装箱可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包装箱在堆叠的过程中不易倒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多个堆叠单元堆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个堆叠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个堆叠单元旋转180度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顶壁去掉导水槽及绑带固定槽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顶壁具有导水槽及绑带固定槽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底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包装箱100包括箱体110。其中,箱体110呈立方体形。具体地,箱体110可由塑料、硬纸板或者其他具有较佳的机械强度及韧性的材质制作,以便包装箱100在层叠时可承受较大的压迫。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箱体110具有相对的矩形顶壁111、矩形底壁112及侧壁113。顶壁111具有相互垂直的长边1111及短边1112,多个箱体110的侧壁113相抵接,可拼接成上表面及下表面呈矩形的堆叠单元10。
具体地,在包装箱100运输及配送的过程中,为提高各个环节的作业效率,一般将多个堆叠单元10依次层叠于托盘20上,托盘20对包装箱100具有支撑及固定的作用。层叠于托盘20上的包装箱100可进行整体运输。为防止包装箱100在堆叠时倾塌,托盘20的平面尺寸需大于或等于堆叠单元10的平面尺寸。
此外,顶壁111及底壁112的平面尺寸需保持一致,以方便堆叠。具体地,箱体110的高度不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堆叠时,需使用底壁112、顶壁111以及高度尺寸相同的包装箱100进行堆叠,以防止包装箱100在堆叠时倾塌。
请一并参阅图6,顶壁111的每个顶角处形成有第一凹槽1113,底壁112与第一凹槽111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块1121。凸块1121与第一凹槽1113的轮廓及尺寸相适应,以使包装箱100堆叠时上层的凸块1121可与下层的第一凹槽1113实现嵌套。
长边1111的边缘在两个第一凹槽1113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第二凹槽1114,第二凹槽1114在长边1111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且每个第二凹槽1114关于顶壁111垂直于长边1111的轴线轴对称。
具体的,位于长边1111方向上的两个第一凹槽1113设置于第二凹槽1114的两端,且第二凹槽1114的每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凹槽1113对应。而由于每个第二凹槽1114关于顶壁111垂直于长边1111的轴线轴对称,因此,第二凹槽1114的每端可分别延伸至与该端对应的第一凹槽1113。或者,第二凹槽1114与第一凹槽1113间隔设置,且第二凹槽1114的一端到与该端对应的第一凹槽1113的间距等于第二凹槽1114的另一端到与另一端对应的第一凹槽1113的间距。
两个短边1112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凹槽1115,第三凹槽1115在短边1112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且每个第三凹槽1115关于顶壁111垂直于短边1112的轴线轴对称。
具体的,位于短边1112方向上的两个第一凹槽1113设置于第三凹槽1115的两端,且每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凹槽1113对应。而由于每个第三凹槽1115关于顶壁111垂直于短边1112的轴线轴对称,因此,第三凹槽1115的每端可分别延伸至与该端对应的第一凹槽1113。或者,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间隔设置,且第三凹槽1115的一端到与该端对应的第一凹槽1113的间距等于第三凹槽1115的另一端到与另一端对应的第一凹槽1113的间距。
具体地,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及凸块1121的形状可以均为规则图形,例如圆形、三角形,也可以为不规则图形,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及凸块1121之间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均为矩形槽,凸块1121为矩形块。
矩形槽及矩形块为较为容易成型的形状,故使得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及凸块1121的成型简单易行,便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及凸块1121形状相同,在凸块1121卡持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时便于实现凸块1121的对准及嵌套。
此外,顶壁111及底壁112均为矩形,将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设置为矩形槽,凸块1121为矩形块,还便于在箱体110成型时,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及凸块1121进行分别定位并设置,以使得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可精准的设置于顶壁111对应的位置,凸块1121可精准的设置于底壁112对应的位置。
其中,两个堆叠单元10错位180度相层叠时,上层的堆叠单元10中每个箱体110的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10中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中任两种或三种内。
具体地,由于第二凹槽1114沿长边1111方向延伸,因此,下层箱体110的第二凹槽1114用于在长边1111方向对上层箱体110进行定位;第三凹槽1115沿短边1112方向延伸,下层箱体110的第三凹槽1115用于在短边1112方向对上层箱体110进行定位。
具体地,堆叠时,由于在堆叠单元10内,多个箱体110的侧壁113相抵接,且上层的堆叠单元10中每个箱体110的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10内的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中任两种或三种,因此,当上层堆叠单元10内的箱体110卡持于第二凹槽1114和/或第三凹槽1115时,在同一个堆叠单元10内,与之相抵接的箱体110必定与该箱体110卡持于卡持于同一个第二凹槽1114和/或第三凹槽1115,或卡持于与该第二凹槽1114或第三凹槽1115相邻的第一凹槽1113内。
具体地,假定同一堆叠单元10内相抵接的两个箱体110分别为A和B。A和B完全相同,对其进行标定仅为方便说明箱体110的堆叠过程,而非用于限定箱体110的结构。
当A的凸块1121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第一凹槽1113及第二凹槽1114时,具体地,在长边1111方向上,第二凹槽1114与第一凹槽1113存在间隔设置及第二凹槽1114与第一凹槽1113连通的两种情况,且在每种情况下,第二凹槽1114均位于两个第一凹槽1113之间。若第二凹槽1114与第一凹槽1113连通,B由于与A抵接,则B的凸块1121有可能与A的凸块1121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同一个第二凹槽1114内,或者卡持于同一个箱体110内与该第二凹槽1114相邻的第一凹槽1113内;若第二凹槽1114与第一凹槽1113间隔设置,则B的凸块1121只能与A的凸块1121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同一个第二凹槽1114内。
当A的凸块1121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第一凹槽1113及第三凹槽1115时,具体地,在短边1112方向上,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存在间隔设置及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连通的两种情况。若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连通,B由于与A抵接,则B的凸块1121有可能与A的凸块1121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同一个第三凹槽1115内,或者卡持于同一个箱体110内与该第三凹槽1115相邻的第一凹槽1113内;若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间隔设置,则B的凸块1121只能与A的凸块1121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同一个第三凹槽1115内。
此外,当A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时,或者A同时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时,根据上述原理,与A抵接的B中的凸块1121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10中同一个箱体110内的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中任两种或三种内。
由此可见,同一堆叠单元10内相互抵接的两个箱体110可通过卡持于下层堆叠单元10内同一个箱体110中的凹而相互牵扯,从而使得同一堆叠单元10内的箱体110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此外,上下两个堆叠单元10进行180度相层叠时,可重叠,上层的堆叠单元10中每个箱体110的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10中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中任两种或三种内,因此,相邻的两层堆叠单元10之间亦可相互牵扯,以提升不同层之间的堆叠单元10之间的板结性。
由此可见,通过在上述包装箱100内设置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相邻的上层堆叠单元10与下层堆叠单元10之间,以及同一个堆叠单元10内的包装箱100可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包装箱100相互之间具有较大的板结性,因此,在堆叠的过程中不易倒塌。
不易倒塌的包装箱100还具有较佳的安全性及较低的运输成本。使得包装箱100在仓储、装卸、运输及配送的环节中作业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单元11141形成第二凹槽1114,第二凹槽单元11141为矩形,且第二凹槽单元11141在长边1111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至少为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的两倍。
通过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矩形第二凹槽单元11141,且第二凹槽单元11141在长边1111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至少为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的两倍,因此,当侧壁113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的凸块1121卡持于同一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内时,第二凹槽单元11141与两个凸块1121具有一定的间隙,而间隙又不至于过大。如此,不仅便于凸块1121嵌套于第二凹槽单元11141内,而且,第二凹槽单元11141的内壁对凸块1121还具有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凸块1121沿第二凹槽单元11141滑动而影响堆叠单元10的咬合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单元11141在长边1111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的两倍,第二凹槽单元11141在短边1112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
即第二凹槽单元11141的平面尺寸为第一凹槽1113平面尺寸的两倍。因此,上层堆叠单元10内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的凸块1121可正好卡持并咬合于下层堆叠单元10的同一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内,且同层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之间,以及上下层相互咬合的箱体110之间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不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箱体110之间固定更牢靠。而且,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之间由于咬合嵌套于同一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内而发生相互挤压,使得同层堆叠单元10内的包装箱100之间的接触更紧密。因此,同一个堆叠单元10内的箱体110之间以及相邻两层的堆叠单元10之间具有较佳的板结性,从而可防止包装箱100在堆叠的过程中倒塌。
具体地,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凹槽单元11141可与第一凹槽1113间隔设置,亦可延伸至第一凹槽111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凹槽单元11141与第一凹槽1113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第二凹槽单元11141与第一凹槽1113之间的间距。
因此,第一凹槽1113与第二凹槽单元11141不连通,第一凹槽1113与第二凹槽1114之间的嵌套互不影响,从而使得包装箱100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的堆叠更稳定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部分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位置一一对应,其余部分第三凹槽1115与多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位置一一对应,且第三凹槽1115与与之对应的第一凹槽1113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三凹槽1115与与之对应的第二凹槽单元11141之间的间距。
通过设置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及第二凹槽1114间隔设置,即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及第二凹槽1114之间均不连通。因此,上层堆叠单元10沿长边1111方向及短边1112方向的嵌套可相互分离,互不影响,从而在堆叠后,包装箱100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长边1111与短边1112的尺寸比为3:2,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单元11141及第三凹槽1115均为四个,每个长边1111上设置两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两个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位置一一对应,另外两个第三凹槽1115与第二凹槽单元11141位置一一对应。
当箱体110的长边1111与短边1112的尺寸比为3:2时,采用横二竖三的堆叠方法可将多个包装箱100堆叠成一个矩形的堆叠单元10,从而使得堆叠单元10内的箱体110之间接触更紧密,堆叠后的多个堆叠单元10之间的嵌套更简单,咬合更牢固。具体地,横二竖三的堆叠方法为,两个箱体110的短边1112重合设置,为横二;另外三个箱体110垂直于上述两个箱体110且并列设置,且该三个箱体110同一侧的短边1112与上述两个箱体110同一侧的长边1111重合,为竖三。
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单元11141及第三凹槽1115均为四个,每个长边1111上设置两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两个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位置一一对应,另外两个第三凹槽1115与第二凹槽单元11141位置一一对应,使得在堆叠的过程中,上层堆叠单元10内的凸块1121可卡持并嵌套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单元11141及第三凹槽1115的任两种或三种内,且凸块1121在长边1111及短边1112方向上的嵌套互不影响,从而使得包装箱100堆叠时板结性更强,堆叠更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110的长边1111与短边1112的尺寸比不限于3:2,亦可以为3:1,4:3或者其他比例,第二凹槽单元11141及第三凹槽1115的数量不限于4个,亦可以为6个、8个或者其他个数,相邻的第二凹槽单元11141之间的间距,第二凹槽单元11141与第一凹槽1113之间的间距,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及第二凹槽单元11141之间的间距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115在短边1112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的两倍,第三凹槽1115在长边1111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
即第三凹槽1115的平面尺寸为一个第一凹槽1113平面尺寸的两倍。因此,上层堆叠单元10内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的凸块1121可正好卡持并咬合于下层堆叠单元10的同一个第三凹槽1115内,且同层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之间,以及上下层相互咬合的箱体110之间在短边1112的延伸方向上不发生相对移动。而且,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之间由于咬合嵌套于同一个第三凹槽1115内而发生相互挤压,使得同层堆叠单元10内的包装箱100之间的接触更紧密。因此,同一个堆叠单元10内的箱体110之间以及相邻两层的堆叠单元10之间的板结形更强,从而可防止包装箱100在堆叠的过程中倒塌。
因此,综上所述,上层堆叠单元10内的包装箱100与下层堆叠单元10之间,以及同层堆叠单元10内相邻的两个箱体110之间均不发生相对运动,从而有利于包装箱100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顶壁111的方向上,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的深度相同,且凸块1121的高度与第一凹槽1113的深度存在高度公差,高度公差的范围为1mm至2mm。
即在垂直于顶壁111的方向上,凸块1121的高度大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的深度。因此,嵌套时,凸块1121可深入至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的底部,且凸块1121的末端端面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的底部重叠。故能够有效增大上层堆叠单元10与下层堆叠单元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提高下层堆叠单元10对上层堆叠单元10之间的支撑强度,使得包装箱100在堆叠时更稳定。
具体地,根据不同的箱体110制作材料设置高度公差的范围为1mm至2mm。该高度公差范围为在箱体110制作可接受的公差范围内,在该高度公差范围内,凸块1121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之间可实现较佳的嵌套,且具备较佳的支撑强度。
而且,在垂直于顶壁111的方向上,设置一个高度公差,还可使得上层堆叠单元10与下层堆叠单元10之间预留一定地间隙,以防止上层堆叠单元10与下层堆叠单元10之间接触过于紧密而导致挤压作用过大而变形。而且,预留的间隙在层叠上下层堆叠单元10的过程中更简单省力,从而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长边1111延伸的方向上,凸块1121的尺寸与第一凹槽1113存在平面公差,凸块1121与平面公差之和等于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在短边1112的延伸方向上,凸块1121的尺寸与平面公差之和等于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平面公差的范围为3mm至5mm。
即在长边1111及短边1112的延伸方向上,凸块1121的尺寸均小于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根据箱体110制作材料及制造工艺的不同,设置平面公差,可弥补制作过程中因误差的存在而导致凸块1121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尺寸不匹配而无法嵌套的情况发生。且该平面公差范围为在箱体110制作可接受的公差范围,在该平面公差范围内,凸块1121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之间可实现较佳的嵌套,且具备较佳的咬合度,从而使得上下层叠单元之间及同一个堆叠单元10之间的箱体110具有较佳的板结性。
此外,设置一个平面公差,还可在同一堆叠单元10内相邻的箱体110之间预留一定地间隙,以防止同一堆叠单元10内的箱体110之间接触过于紧密而导致挤压作用过大而变形。而且,预留的间隙在层叠上下层堆叠单元10的过程中更简单省力,从而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以包装箱100的长边1111与短边1112的尺寸比为3:2的实施例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中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之间的设置情况。
例如,假设托盘20的尺寸为1200mmX1000mm,箱体110尺寸为600mmX400mm,在包装箱100堆叠于托盘20时,在同一个堆叠单元10之间采用横二竖三交叉堆叠的方式进行堆叠。横二竖三交叉堆叠的方式具体为,在托盘20一侧的长度方向上,两个包装箱100并列设置,且长边1111与托盘20的长度方向重叠。则两个包装箱100的长边1111和为600mm+600mm=1200。在托盘20的另一侧长度方向上,三个包装箱100并列设置,且短边1112与托盘20的长度方向重叠。则在该长度方向上,三个包装箱100的长度和为400mm+400mm+400mm=1200mm。在托盘20一侧的宽度方向上,包装箱100的尺寸和为400mm+600mm=1000mm。
因此,箱体110采用横二竖三层叠形成的堆叠单元10的尺寸为1200mmX1000mm,与托盘20的尺寸正好相匹配,以便于托盘20对堆叠单元10进行支撑。
而且,与托盘20平面尺寸相同的堆叠单元10在层叠时,下层堆叠单元10相对于上层堆叠单元10旋转180度进行嵌套卡持,上层的堆叠单元10中每个箱体110的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10中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中任两种或三种内,以使得上层及下层的堆叠单元10之间,以及同层堆叠单元10内的相互抵持的箱体110之间可实现咬合嵌套,从而层叠与托盘20上的堆叠单元10具有较佳的板结性。
其中,在沿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设定长边1111的尺寸为L,L为600mm,平面公差定义为R(R为正数),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为X,第二凹槽单元11141的尺寸为2X,第三凹槽1115的尺寸为X,则凸块1121的尺寸X-R。
在沿短边1112的延伸方向上,设定短边1112的尺寸为W,W=400mm。第一凹槽1113的尺寸为Y,第二凹槽单元11141的尺寸为Y,第三凹槽1115的尺寸为2Y,则凸块1121的尺寸为Y-R。
在垂直于顶壁111的方向上,设定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的深度为Z,高度公差定义为N(N为正数),则凸块1121的高度为Z+N。
具体地,L、W、X、Y、Z、R及N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比例调整或者同比例缩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单元11141及第三凹槽1115均为四个。且将位于四个顶角上的四个第一凹槽1113分别命名为a1,a2,a3,a4,四个第二凹槽单元11141分别命名为b1,b2,b3,b4,四个第三凹槽1115分别命名为c1,c2,c3,c4。
在一个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凹槽1113及第二凹槽单元11141依次排列为,a1,b1,b2,a2,在另一个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凹槽1113及第二凹槽单元11141依次排列为,a3,b3,b4,a4,四个第三凹槽1115位于两个短边1112及两个长边1111共同围设的中间区域,依次排列为c1,c2,c3、c4。a1与b1,b1与b2,b2与a2,a3与b3,b3与b4,b4与a4,c2与c3之间的间距相等,具体为(L-6X)÷3。
a1与c1,b1与c2,b2与c3,a2与c4,a3与c1,b3与c2,b4与c3,a4与c4之间间距相等,具体为(W-4Y)÷2。c1与c2,c3与c4之间间距相等,且大于c2与c3之间的间距。具体地,c1与c2,c3与c4之间的间距为(L-3X)÷3。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c1,c2,c3,c4依次等间隔设置。而且,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的数量不限于4个,也可以第二凹槽1114为两个,两个第二凹槽1114分别与两个长边1111对应设置。第三凹槽1115也可以5个、6个或者其他数量,多个第三凹槽1115之间也可以间距相等。因此,通过将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以及第三凹槽1115之间间隔设置,可使得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之间的嵌套及移动互为独立。从而使得包装箱100在长边1111以及短边1112方向上的稳定性更强。当对应的方向上牢固性欠缺时,仅需在对应方向上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包装箱100的堆叠更简单易行。
另外,在长边1111的延伸方向上,底壁112上两个凸块1121之间的间距为L-2X+2R;在短边1112的延伸方向上,两个凸块1121之间的间距为W-2Y+2R。
当然,箱体110的尺寸及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第三凹槽1115及凸块1121的尺寸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用于对上述包装箱100结构的设置以及堆叠的方法进行说明,而不在于限定包装箱100的结构及堆叠方法。
此外,第一凹槽1113可与顶角的边缘间隔设置,也可以与顶角的边缘重合。第二凹槽1114可与长边1111间隔设置,也可以第二凹槽1114的一侧边与长边1111重合。位于短边1112边缘的第三凹槽1115可与短边1112间隔设置,也可以第三凹槽1115的一侧边与短边1112重合。底壁112具有底角。凸块1121可与底角的边缘间隔设置,也可以与底角的边缘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顶角为顶壁111相邻的长边1111及短边1112连接处的夹角位置。底角为底壁112相邻的两边连接处的夹角位置。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3相邻的两边分别与长边1111及短边1112重合,第二凹槽1114的一侧边与长边1111重合,位于短边1112边缘的第三凹槽1115的一侧边与短边1112重合,凸块1121相邻的两边分别与底壁112相邻的两边重合。即凸块1121与底角的边缘重合。
因此,上下两层堆叠单元10之间可从顶壁111及底壁112的边缘进行嵌套卡持,使得上下箱体110的咬合作用力可作用于整个顶壁111及底壁112,故上下堆叠单元10之间的咬合更紧密,整体性更强。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箱100还包括设置于顶壁111的导水槽114。导水槽114沿长边1111方向延伸,并依次连接多个第三凹槽1115,导水槽1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短边1112。
第一凹槽1113设置于顶角,且其相邻的两边分别与相邻的长边1111及短边1112重合。第二凹槽1114沿长边1111的边缘设置,且其一侧边与长边1111重合。因此,若第一凹槽1113和/或第二凹槽1114内积水,可及时的从长边1111或者短边1112的边缘排出,以防止包装箱100吸收积水而导致支撑强度降低而变形倾倒。而第三凹槽1115由于设置于两个短边1112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多个第三凹槽1115之间为间隔设置,第三凹槽1115与第一凹槽1113,以及第三凹槽1115与第二凹槽1114之间均为间隔设置,因此,位于中部的第三凹槽1115与长边1111及短边1112均不连通。若第三凹槽1115内积水,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将导致包装箱100因吸收积水而膨胀软化,导致箱体110变形,支撑强度急剧下降而倾塌。
而通过设置导水槽114,位于中部的第三凹槽1115可通过导水槽114与顶壁111的短边1112连通。因此,集聚于第三凹槽1115内的积水可及时通过导水槽114从第三凹槽1115内排出,从而使得包装箱100可维持较佳的机械强度,因而层叠设置的堆叠单元10之间的稳定性更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顶壁111还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绑带固定槽115。绑带固定槽115沿顶壁111的周缘间隔设置。
当多个堆叠单元10层叠设置时,多个堆叠单元10之间还可通过绑带进行捆绑,以使得包装箱100之间堆叠的稳定性更强,从而可防止包装箱100在堆叠时倾倒。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绑带固定槽115设置于第一凹槽1113与第二凹槽单元11141之间和/或第一凹槽1113与第三凹槽1115之间的间隙,因此,绑带固定槽115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单元11141及第三凹槽1115之间的尺寸互不影响,从而使得包装箱100既可满足凸块1121与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的嵌套,还可使用绑带进行进一步固定,以实现多个堆叠单元10的牢固连接。
更进一步地,设置于长边1111方向上的绑带槽关于垂直于长边1111的轴线轴对称,设置于两个短边1112方向上的绑带槽关于垂直于短边1112的轴线轴对称。因此,绑带在捆绑多个堆叠单元10时,可对堆叠单元10均匀的施加捆绑力,故既可防止捆绑力过于集中而损坏箱体110,亦可使得箱体110可被牢固的捆绑,因而多个层叠单元之间的固定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10长边1111与短边111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圆角。圆角相对于直角具有更大的,更为缓和的接触面积。因此,同一个堆叠单元10内相互抵持的两个箱体110之间若发生碰撞时,圆角可防止相邻的两个箱体110之间因应力过于集中而损坏,从而使得包装箱100在运输过程中具有较佳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上述包装箱100,多个箱体110的侧壁113相抵接,可拼接成上表面及下表面呈矩形的堆叠单元10。两个堆叠单元10错位180度相层叠时,可重叠。此时,上层的堆叠单元10中每个箱体110的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堆叠单元10中的第一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4及第三凹槽1115中任两种或三种内,因此,上下层的堆叠单元10之间具有相互拉扯力,从而可增强上下层之间的板结性。而且,由于在堆叠单元10内,多个箱体110的侧壁113相抵接,因此,当上层堆叠单元10内的一个箱体110卡持于第二凹槽1114和/或第三凹槽1115时,同层与之相邻的箱体110必定与该箱体110卡持于同一个第二凹槽1114和/或第三凹槽1115,或卡持于与该第二凹槽1114或第三凹槽1115相邻的第一凹槽1113内,因此,上层堆叠单元10内相邻的箱体110之间可通过与下层堆叠单元10内的同一个箱体110嵌套而产生相互牵扯力,从而使得同层包装箱100之间的板结性亦较强。因此,相邻的上层堆叠单元10与下层堆叠单元10之间,以及同一个堆叠单元10内的包装箱100可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包装箱100在堆叠的过程中不易倒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箱,包括呈立方体形的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相对的矩形顶壁、矩形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具有相互垂直的长边及短边,多个所述箱体的所述侧壁相抵接,可拼接成上表面及下表面呈矩形的堆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壁的每个顶角处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块;所述长边的边缘在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且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关于所述顶壁垂直于所述长边的轴线轴对称;
两个所述短边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短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且每个所述第三凹槽关于所述顶壁垂直于所述短边的轴线轴对称;
其中,两个所述堆叠单元错位180度相层叠时,上层的所述堆叠单元中每个箱体的所述凸块,均可卡持于下层的所述堆叠单元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中任两种或三种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均为矩形槽,所述凸块为矩形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两边分别与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重合,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边与所述长边重合,位于所述短边边缘的所述第三凹槽的一侧边与所述短边重合,所述凸块相邻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底壁相邻的两边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单元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为矩形,且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至少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的两倍,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短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与所述第一凹槽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上,部分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一一对应,其余部分所述第三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凹槽与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三凹槽与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与所述短边的尺寸比为3:2,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及所述第三凹槽均为四个,每个所述长边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单元,在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一一对应,另外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位置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短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的两倍,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长边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并依次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凹槽,所述导水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短边。
CN201910178629.8A 2019-03-11 2019-03-11 包装箱 Pending CN109956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8629.8A CN109956133A (zh) 2019-03-11 2019-03-11 包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8629.8A CN109956133A (zh) 2019-03-11 2019-03-11 包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6133A true CN109956133A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2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8629.8A Pending CN109956133A (zh) 2019-03-11 2019-03-11 包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613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12204A (en) * 1914-05-18 1914-12-03 Elmer Burr Stone Improvements in Boxes or Receptacles.
US3103278A (en) * 1960-10-10 1963-09-10 Allied Chem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rlocking packing case
FR1404289A (fr) * 1964-08-14 1965-06-25 Alba Caisse-récipient, par exemple porte-bouteilles
US3355054A (en) * 1966-05-23 1967-11-28 Banner Metals Inc Stackable-nestable container
EP0304224A2 (en) * 1987-08-17 1989-02-22 Uri Levy Grates for piling in an interlocked manner
CN104321256A (zh) * 2012-12-12 2015-01-28 株式会社国盛化学 集装箱
CN106853885A (zh) * 2017-01-25 2017-06-16 浙江正基塑业有限公司 错位堆码的周转箱
CN207712489U (zh) * 2017-10-30 2018-08-10 广州艺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防水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12204A (en) * 1914-05-18 1914-12-03 Elmer Burr Stone Improvements in Boxes or Receptacles.
US3103278A (en) * 1960-10-10 1963-09-10 Allied Chem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rlocking packing case
FR1404289A (fr) * 1964-08-14 1965-06-25 Alba Caisse-récipient, par exemple porte-bouteilles
US3355054A (en) * 1966-05-23 1967-11-28 Banner Metals Inc Stackable-nestable container
EP0304224A2 (en) * 1987-08-17 1989-02-22 Uri Levy Grates for piling in an interlocked manner
CN104321256A (zh) * 2012-12-12 2015-01-28 株式会社国盛化学 集装箱
CN106853885A (zh) * 2017-01-25 2017-06-16 浙江正基塑业有限公司 错位堆码的周转箱
CN207712489U (zh) * 2017-10-30 2018-08-10 广州艺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防水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1891B2 (en) Nest and stacked containers
ES2892083T3 (es) Contenedor para graneles apilable
US4103818A (en) Carton divider
GB2135278A (en) Crates
CN113320799B (zh) 不防呆的用于装载显示屏模组的托盘
US6702139B2 (en) Packing tray
WO2017177347A1 (es) Contenedor plástico para el almacenamiento y transporte de productos agrícolas; método para apilar contenedores
CN109956133A (zh) 包装箱
CN103332327B (zh) 一种自立袋装箱装置及装箱方法
CN213621847U (zh) 一种波形护栏板加工用输送装置
CN208802266U (zh) 多工位叠层衬垫
JP2021178659A (ja) コンテナセット
CN212501555U (zh) 一种方便进行堆叠运输的包装箱
CN205470368U (zh) 一种可堆叠的周转筐
CN216154278U (zh) 一种用于多面外观件转移及储存的吸塑托盘
EP3015391B1 (en) Improved crate for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produce
CN210102531U (zh) 一种冷饮托盒
KR20160061341A (ko) 판지 시트 재료로 제조된 트레이,및 그런 트레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블랭크,장치 및 방법
CN217805917U (zh) 一种吸塑盒
CN113247405B (zh) 一种可堆叠模块化包装盒
CN219989776U (zh) 一种可叠加的包装箱结构
CN220181377U (zh) 一种物流用便于码放的托盘
CN211309283U (zh) 可折叠的料盘
CN208264813U (zh) 一种叠放式储物箱组合
JP4347480B2 (ja) 瓶体陳列用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