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7675B -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7675B
CN109947675B CN201910365013.1A CN201910365013A CN109947675B CN 109947675 B CN109947675 B CN 109947675B CN 201910365013 A CN201910365013 A CN 201910365013A CN 109947675 B CN109947675 B CN 109947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hub
switching unit
terminals
system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50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7675A (zh
Inventor
苏章岳
母燕雄
黄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47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7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7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7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 G06F13/12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where hardware performs an I/O function other than control of data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05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based on arbitration
    • G06F13/1652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based on arbitration in a multiprocessor archite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40Bus coupling
    • G06F2213/4004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with a plurality of upstream por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平板,应用于终端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所提供的智能平板,包括: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每个所述系统处理器对应于一个操作系统;切换单元,与每个所述系统处理器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接收的通道切换信号导通与当前所处操作系统的系统处理器之间的通道;其中,所述通道切换信号由当前所处操作系统的系统处理器生成;集线器,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至少两个端子,每个所述端子均与所述集线器连接,用于识别当前插入的外接设备。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平板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插在切换前的操作系统对应的USB端子处的USB设备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识别效率较低、操作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平板一般可以支持多个用于控制该智能平板的操作系统,每个操作系统对应于一个独立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端子,具体的,每个操作系统对应于一个系统处理器,每个系统处理器均通过一条独立的通信通道引出至一个USB端子。基于此,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与该操作系统处理器对应的USB端子实现与外部USB设备的通信。
但是,当智能平板所处的操作系统发生切换时,切换后的操作系统也仅能识别与该操作系统处理器对应的USB端子处的USB设备,如此,若USB设备仍连接在切换前的操作系统处理器对应的USB端子处,则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无法实现对该USB设备的识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户手动对USB设备所插入的USB端子进行调节,识别效率较低且操作方式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平板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插在切换前的操作系统对应的USB端子处的USB设备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识别效率较低、操作复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平板,包括:
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每个所述系统处理器对应于一个操作系统;
切换单元,与每个所述系统处理器分别连接;
集线器,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
至少两个端子,每个所述端子均与所述集线器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包括:
至少一个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 3.0的第一系统处理器;
至少一个支持USB 2.0的第二系统处理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集线器为USB 2.0集线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端子中包括至少一个USB 3.0端子与至少一个USB2.0端子时,所述智能平板还包括:
第一信号中继器,连接于所述USB 3.0端子与所述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第二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USB 3.0端子与各第一信号中继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各第一信号中继器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至少两个端子均为USB 3.0端子时,所述集线器为USB 3.0集线器;所述智能平板还包括:
第二信号中继器,连接于所述集线器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第二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所述集线器与所述第二信号中继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所述第二信号中继器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均为第一系统处理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端子均为USB3.0端子时,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均为第二系统处理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端子均为USB2.0端子时,
各第二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智能平板还包括:
微处理器,连接至所述切换单元,以及,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中的主系统处理器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主系统处理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操作系统包括:外置个人电脑PC系统、内置安卓/PC系统或内置安卓/电视TV系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道切换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平板,包括:
所述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向切换单元发送通道切换信号;
所述切换单元接收到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后,导通该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的通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智能平板还包括微处理器时,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向切换单元发送通道切换信号,包括:
所述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将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将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所述切换单元。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包括:所述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的通道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道切换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平板,执行于切换单元,包括:
接收通道切换信号;
导通所述通道切换信号指示的通道,以导通所述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用以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通道切换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道切换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平板,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发送的通道切换信号;
将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切换单元。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用以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通道切换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平板中包括多个操作系统,每种操作系统对应于一个系统处理器,而多个系统处理器与切换单元连接,切换单元与集线器连接,集线器与多个端子连接。在该智能平板中,每种操作系统对应的系统处理器都可以通过切换单元、集线器与多个端子导通,也就是,每个系统处理器都可以在与切换单元导通的前提下,实现对每个端子的识别,即使该智能平板发生了操作系统的切换,也不影响切换后的操作系统处理器对端子处插入的外接设备的识别,不需要用户再手动实现USB设备的切换,提高了识别效率,实现方式简单可靠。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平板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插在切换前的操作系统对应的USB端子处的USB设备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识别效率较低、操作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道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通道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通道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通道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端子等,但这些端子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端子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端子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端子,类似地,第二端子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端子。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平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平板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插在切换前的操作系统对应的USB端子处的USB设备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识别效率较低、操作复杂的问题,该智能平板包括多个系统处理器与多个端子,并且,通过切换单元与集线器,将多个系统处理器与多个端子进行连接,以便于当智能平板处于任意一个操作系统时,对应的系统处理器均能够通过切换单元与集线器与每个端子导通,从而,实现对插入任意端子处的外接设备的识别。
在该思路的引导下,本方案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可行的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该智能平板100包括:
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每个系统处理器对应于一个操作系统;
切换单元120,与每个系统处理器110分别连接;
集线器130,与切换单元连接;
至少两个端子140,每个端子140均与集线器130连接。
在具体实现本方案时,端子140的数目与操作系统的系统处理器110的数目根据需要设定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端子的数目与系统处理器110的数目是否相等无限定。
在如图1所示的智能平板100中,每个端子140与集线器130之间、集线器130与切换单元120之间可以保持导通状态,那么,当智能平板100所处的操作系统发生切换时,可以通过切换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与切换单元120之间的导通状态实现。
基于前述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该智能平板中的通道切换方法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2所示,该智能平板实现通道切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向切换单元发送通道切换信号。
S204,切换单元接收到通道切换信号后,导通该系统处理器与切换单元之间的通道。
其中,通道切换信号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与切换单元之间的通道的标识。基于该通道的标识,切换单元可以确定导通哪一条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端子140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在实际实现本方案时,也可以设定为其他类型的对外通信接口。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以USB端子为例对本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USB端子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SB 2.0端子和/或USB 3.0端子。其中,USB2.0端子可以识别USB 2.0设备,并与USB 2.0设备进行通信。USB 3.0端子可以识别USB 2.0设备和USB 3.0设备,能够与SUB 2.0设备以USB 2.0协议进行通信,并能够与USB 3.0设备以USB 3.0协议进行通信。
目前,一般的操作系统处理器均可以支持USB2.0,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平板100中所能运行的操作系统的系统处理器是否支持USB3.0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以及,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操作系统为内置操作系统还是外置操作系统也无限定。
在实际的实现场景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外置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系统、内置安卓(Android)/PC系统或内置安卓/电视(Television,TV)系统。
为了方便进行处理,切换单元120与集线器130是否支持USB 3.0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基于此,根据操作系统的系统处理器110是否支持USB 3.0,可以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可以参考图3,该智能平板100中的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中包括:至少一个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 3.0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至少一个支持USB 2.0的第二系统处理器112,并且,集线器器130为USB 2.0的集线器,且至少两个端子140中包括至少一个USB 3.0端子141与至少一个USB 2.0端子142。
此时,该集线器130与各端子140之间仅能通过USB 2.0的方式进行通信,为了满足USB 3.0设备插入该USB 3.0端子141时能够有较快的通信速度,那么,在该智能平板100中还可以设置:
第一信号中继器150,连接于USB 3.0端子141与第一系统处理器111之间。
基于上述架构,图3所示的智能平板100中各器件之间的通信方式为: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与切换单元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第二系统处理器112与切换单元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与集线器13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端子140与集线器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USB 3.0端子141与各第一信号中继器150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各第一信号中继器150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第二种,可以参考图4,该智能平板100中的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中包括:至少一个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 3.0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至少一个支持USB 2.0的第二系统处理器112,并且,至少两个端子140均为USB 3.0端子时,集线器130为USB 3.0集线器。
此时,在该智能平板100中还可以设置:
第二信号中继器160,连接于集线器130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之间。
基于上述架构,图4所示的智能平板100中各器件之间的通信方式为: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与切换单元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第二系统处理器112与切换单元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与集线器13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端子140与集线器13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集线器130与第二信号中继器160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第二信号中继器160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第三种,可以参考图5,该智能平板100中的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均为第一系统处理器111,并且,至少两个端子140均为USB 3.0端子141时,那么,此时,图5所示的智能平板100中各器件之间的通信方式为: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111与切换单元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与集线器13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各端子141与集线器13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第四种,可以参考图6,该智能平板100中的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均为第二系统处理器112,并且,至少两个端子140均为USB 2.0端子142时,那么,此时,图6所示的智能平板100中各器件之间的通信方式为:
各第二系统处理器112与切换单元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与集线器13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端子142与集线器13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切换单元120、集线器130、端子140与系统处理器110所支持的端口类型的区别,其通信方式还可以有其他方式的变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无特别限定。以上四种实现方式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平板100的几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场景中,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平板中还可以包括:
微处理器170,连接至切换单元120,以及,与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中的主系统处理器11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主系统处理器113为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110中的一个,该主系统处理器113可以仅支持USB 2.0,也可以支持USB 3.0。
其中,当其支持USB 3.0时,考虑到微处理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一般仅支持USB 2.0,因此,微处理器170与切换单元120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并且,微处理器170与主系统处理器110-1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那么,基于如图7所示的系统架构,该智能平板100中控制通道切换的方法可以参考图8,包括如下步骤:
S802,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将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
S804,微处理器将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切换单元。
S806,切换单元接收到通道切换信号后,导通该系统处理器与切换单元之间的通道。
在该过程中,微处理器用于将系统处理器发送的通道切换信号转发至切换单元。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智能平板,为了更具体的解释本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给出如下可行的智能平板的系统架构。
智能平板100所支持的三种操作系统对应的三个系统处理器分别为: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并且,该智能平板100包括: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并且,该智能平板100中设置有用于转发通道切换信号的微处理器170。
其中,端子140-1为USB 3.0端子,端子140-2与端子140-3为USB 2.0端子;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仅支持USB 2.0;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支持USB 3.0,集线器130与切换单元120支持USB 2.0。
基于此,请参考图9,该智能平板100还包括:第一信号中继器150与微处理器170。各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分别与切换单元12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还与微处理器17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作为主系统,还与微处理器170连接,并通过USB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还与集线器13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分别与集线器130连接,并通过USB2.0通道通信;
端子140-1还与第一信号中继器150连接,并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第一信号中继器150还与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连接,并通过USB3.0通道通信。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智能平板,为了更具体的解释本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给出如下可行的智能平板的系统架构。
智能平板100所支持的三种操作系统对应的三个系统处理器分别为: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并且,该智能平板100包括: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并且,该智能平板100中设置有用于转发通道切换信号的微处理器170。
其中,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为USB 3.0端子;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仅支持USB 2.0;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支持USB3.0,集线器130支持USB 3.0;切换单元120支持USB 2.0。
基于此,请参考图10,该智能平板100还包括:第二信号中继器160与微处理器170。各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分别与切换单元12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还与微处理器17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作为主系统,还与微处理器170连接,并通过USB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还与集线器13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分别与集线器130连接,并通过USB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集线器130还与第一信号中继器150连接,并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第一信号中继器150还与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连接,并通过USB3.0通道通信。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智能平板,为了更具体的解释本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给出如下可行的智能平板的系统架构。
智能平板100所支持的三种操作系统对应的三个系统处理器分别为: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并且,该智能平板100包括: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并且,该智能平板100中设置有用于转发通道切换信号的微处理器170。
其中,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为USB 3.0端子;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与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均支持USB 3.0,集线器130支持USB 3.0;切换单元120支持USB 3.0。
基于此,请参考图11,该智能平板100还包括:微处理器170。各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外置PC系统处理器110-1、内置安卓/PC系统处理器110-2与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分别与切换单元12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还与微处理器17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内置安卓/TV系统处理器110-3作为主系统,还与微处理器170连接,并通过USB2.0通道通信;
切换单元120还与集线器130连接,并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端子140-1、端子140-2与端子140-3分别与集线器130连接,并通过USB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实施例五
基于上述智能平板,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执行于切换单元的通道切换方法,请参考图12,包括如下步骤:
S1202,接收通道切换信号。
S1204,导通通道切换信号指示的通道,以导通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与切换单元。
基于如图12的通道切换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用以执行如图12所示的通道切换方法。
实施例六
基于上述智能平板,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执行于微处理器的通道切换方法,请参考图13,包括如下步骤:
S1302,接收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发送的通道切换信号。
S1304,将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切换单元。
基于如图13的通道切换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用以执行如图13所示的通道切换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实施例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平板中包括多个操作系统,每种操作系统对应于一个系统处理器,而多个系统处理器与切换单元连接,切换单元与集线器连接,集线器与多个端子连接。在该智能平板中,每种操作系统对应的系统处理器都可以通过切换单元、集线器与多个端子导通,也就是,每个系统处理器都可以在与切换单元导通的前提下,实现对每个端子的识别,即使该智能平板发生了操作系统的切换,也不影响切换后的操作系统处理器对端子处插入的外接设备的识别,不需要用户再手动实现USB设备的切换,提高了识别效率,实现方式简单可靠。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平板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插在切换前的操作系统对应的USB端子处的USB设备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识别效率较低、操作复杂的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每个所述系统处理器对应于一个操作系统;
切换单元,与每个所述系统处理器分别连接;
集线器,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
至少两个端子,每个所述端子均与所述集线器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包括:
至少一个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 3.0的第一系统处理器;
至少一个支持USB 2.0的第二系统处理器;所述集线器为USB 2.0集线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端子中包括至少一个USB 3.0端子与至少一个USB 2.0端子时,所述智能平板还包括:
第一信号中继器,连接于所述USB 3.0端子与所述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第二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各USB 3.0端子与各第一信号中继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各第一信号中继器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还包括:微处理器,连接至所述切换单元,以及,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中的主系统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能接收所述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发送的通道切换信号;将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切换单元;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包括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与切换单元之间的通道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端子均为USB 3.0端子时,所述集线器为USB 3.0集线器;所述智能平板还包括:
第二信号中继器,连接于所述集线器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
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所述集线器与所述第二信号中继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所述第二信号中继器与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之间通过USB 3.0通道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均为第一系统处理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端子均为USB 3.0端子时,
各第一系统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或者USB 3.0通道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处理器均为第二系统处理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端子均为USB2.0端子时,各端子与所述集线器之间通过USB2.0通道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切换单元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主系统处理器之间通过USB 2.0通道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系统包括:外置个人电脑PC系统、内置安卓/PC系统或内置安卓/电视TV系统。
8.一种通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平板,执行于微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平板当前所处系统的系统处理器发送的通道切换信号;
将所述通道切换信号发送至切换单元。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用以执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道切换方法。
CN201910365013.1A 2018-05-03 2019-04-30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947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5872.2A CN108388523A (zh) 2018-05-03 2018-05-03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8104158722 2018-05-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7675A CN109947675A (zh) 2019-06-28
CN109947675B true CN109947675B (zh) 2023-09-15

Family

ID=6306626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15872.2A Pending CN108388523A (zh) 2018-05-03 2018-05-03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910365013.1A Active CN109947675B (zh) 2018-05-03 2019-04-30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92062552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44342U (zh) 2018-05-03 2019-04-30 智能平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15872.2A Pending CN108388523A (zh) 2018-05-03 2018-05-03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552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44342U (zh) 2018-05-03 2019-04-30 智能平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49831A1 (zh)
EP (1) EP3767479A4 (zh)
CN (3) CN108388523A (zh)
WO (1) WO20192106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8523A (zh) * 2018-05-03 2018-08-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35405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平板
CN110098541A (zh) * 2019-05-28 2019-08-06 睿思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 具备接口盲插功能的USB Hub及实现方法
CN112579497B (zh) * 2019-09-29 2023-04-2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双操作系统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路和方法
CN111142953A (zh) * 2019-12-27 2020-05-12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接设备切换电路及会议平板
CN111124957B (zh) * 2019-12-31 2021-10-12 通彩视听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Usb通道切换装置
CN115604522A (zh) * 2021-07-07 2023-01-13 艾锐势企业有限责任公司(Us) 用于快速切换频道的电子设备、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7303A (ja) * 1996-11-07 1998-07-14 Hitachi Ltd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切替装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切替制御方法及びキーボード
JP2007306057A (ja) * 2006-05-08 2007-11-22 Ricoh Co Ltd ワイヤレスusbターゲットデバイス
CN202587259U (zh) * 2011-12-28 2012-12-0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多级访问装置及智能电视机主板
CN10377807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共用usb装置的双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及共用方法
CN105657869A (zh) * 2016-02-03 2016-06-08 成都福华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通道高性能无线接入基站设备
CN106095707A (zh) * 2016-05-31 2016-11-09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Carplay和Device端口的USB‑HUB系统
WO2017197900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sb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系统
WO2017222552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Intel Corporation Dual role capable connectors for separable portion of compu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8239B1 (en) * 1996-11-07 2001-10-23 Hitachi, Ltd. Interface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TWI372997B (en) * 2008-09-05 2012-09-21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ing system
US9934168B2 (en) * 2013-10-29 2018-04-03 Userfu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necting and switching grouped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between computers
CN103744729B (zh) * 2014-01-24 2017-03-29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操作系统的电脑系统
CN106484651A (zh) * 2016-10-21 2017-03-08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Usb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08388523A (zh) * 2018-05-03 2018-08-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7303A (ja) * 1996-11-07 1998-07-14 Hitachi Ltd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切替装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切替制御方法及びキーボード
JP2007306057A (ja) * 2006-05-08 2007-11-22 Ricoh Co Ltd ワイヤレスusbターゲットデバイス
CN202587259U (zh) * 2011-12-28 2012-12-0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多级访问装置及智能电视机主板
CN10377807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共用usb装置的双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及共用方法
CN105657869A (zh) * 2016-02-03 2016-06-08 成都福华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通道高性能无线接入基站设备
WO2017197900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sb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6095707A (zh) * 2016-05-31 2016-11-09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Carplay和Device端口的USB‑HUB系统
WO2017222552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Intel Corporation Dual role capable connectors for separable portion of comput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7675A (zh) 2019-06-28
CN108388523A (zh) 2018-08-10
EP3767479A1 (en) 2021-01-20
US20210149831A1 (en) 2021-05-20
WO2019210681A1 (zh) 2019-11-07
EP3767479A4 (en) 2021-04-28
CN210244342U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7675B (zh) 智能平板、通道切换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275373B2 (en) Hot swappable device and method
US202202693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terface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10312266B (zh) 终端的多系统实现wifi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01508B (zh) Sim卡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932209A (zh) 服务器机群的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295412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48055B (zh) 多地区sim卡的选取方法、系统、装置及工控机
US7996594B2 (en) Interrupt-driven link status feedback mechanism for embedded switches
CN210428500U (zh) 一种智能卡管理装置
WO2024036887A1 (zh) Sim卡通信电路、相关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0825678B (zh) 智能背板及智能存储设备
CN204856476U (zh) 一种接口装置及连接装置
WO2020135405A1 (zh) 智能平板
CN115001540A (zh) 卡模拟方法、nfc芯片及电子设备
CN210270889U (zh) 智能分析扩展设备及服务器
CN107239353A (zh) 进程间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846474A (zh) 射频卡的选择方法、终端、射频组件、存储介质及装置
DE102012102382B4 (de)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 Kommunikation zwischen elektronischen Geräten und entsprechende Geräte
CN109151029A (zh) 电梯广告终端远程维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20323927U (zh) 智能门禁终端
CN108551414A (zh) 空调系统的组网方法、装置及系统、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06836B (zh) 数据传输装置、智能交互平板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0177173B (zh) 一种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4697947B (zh) 双操作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