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7384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7384A
CN109947384A CN201910254553.2A CN201910254553A CN109947384A CN 109947384 A CN109947384 A CN 109947384A CN 201910254553 A CN201910254553 A CN 201910254553A CN 109947384 A CN109947384 A CN 109947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electronic equipment
area
display devic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45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7384B (zh
Inventor
于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45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7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7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7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7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7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既包括能用于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成像的第一显示装置,又包括能用于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成像的第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能使得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的相邻条件。从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仅具有一个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可有效实现电子设备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同时也丰富了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时代,通过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来进行节目观看或信息撷取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作为家庭等室内场景中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及信息传播设备,人们对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也通过其不断的更新换代或功能升级来尽力满足人们对其日益提升的各方面需求。
然而,现有的这些电子设备仍存在多方面局限,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局限是此类电子设备仅具有一个显示装置,即此类电子设备均为单显示设备,从而导致设备的产品结构及产品的显示功能较为单一,不够多样化。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装置,用于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第一区域成像,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
第二显示装置,用于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第二区域成像,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满足共面条件。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成像面,所述成像面为与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相对的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于固定面;其中,所述固定面为所述成像面或者与所述成像面满足垂直条件的面;
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其中,一承载体具有开口,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开口中,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从所述开口显露;其中,所述承载体包括相反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是和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同侧的表面。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有第一输出方向,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输出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还包括:
处理装置,用于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
所述处理装置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待显示的图像内容,对所述图像内容进行拆分;
基于拆分结果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
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第一图像、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时,调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
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第一区域成像,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
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第二区域成像,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
上述处理方法,优选的,在所述输出第一图像与所述输出第二图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
所述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待显示的图像内容,对所述图像内容进行拆分;
基于拆分结果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上述处理方法,优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第一图像、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时,调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既包括能用于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成像的第一显示装置,又包括能用于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成像的第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能使得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的相邻条件。从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仅具有一个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可有效实现电子设备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同时也丰富了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图像与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的对比关系示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向电子设备周围喷洒水雾时所形成的水雾空间的示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向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图像信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b)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对将目标图像拆分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时的拆分方式示例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为具备显示屏能用于进行图像画面显示的终端设备,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电视机,或者笔记本、一体机、台式机等计算机设备,或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设备,或者智能腕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式设备,本申请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并不限制。
参考图1,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装置11,用于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第一区域成像,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
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是指电子设备在进行图像内容显示时,能由观看者观看到显示内容的表面。
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子设备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或包括其他显示原理(OLED或Eink)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即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成像,来使得观看者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观看到所显示图像的图像内容。
与电子设备针对每个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直接在其显示屏上显示该目标图像的全部图像内容不同,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并在所述第一区域成像的所述第一图像,可以是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的全部或部分图像,且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图像仅为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时该第一图像可以是目标图像的任意部分的图像,如目标图像的中部区域、左上/左下区域、右上/右下区域、上部/下部区域、左部/右部区域的部分图像等。
参考图2,图2针对所述第一图像仅为需显示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的情况,提供了需显示的目标图像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的第一图像的几种对比关系示例图,其中,图2中面积较小的区域表示第一图像,面积较大的区域表示目标图像。
接下来,将主要针对所述第一图像为需显示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的情况,对本申请方案进行说明。
第二显示装置12,用于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第二区域成像,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
除了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如电子设备的LCD或LED显示屏等,本申请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装置。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可以输出并显示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也即,对于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第一显示装置在进行图像的输出及显示时可能会剩余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未进行显示,为了在第一显示装置输出并显示的所述第一图像为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对所述目标图像中除所述第一图像之外的剩余部分进行显示,使得观看者能感知到所述目标图像的完整画面内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了所述第二装置,以通过所述第二装置对目标图像相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剩余部分进行显示。
鉴于此,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所述第二图像,相对应地可以为所述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相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剩余部分图像,且区别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的自身表面即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对输出的第一图像进行成像,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成像,且电子设备之外的所述第二区域与电子设备自身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以此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进一步地,通过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可以实现观看者对所述目标图像的完整图像内容的感知。
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2d(2-dmension,二维)投影装置、3d(3-Dimension,三维)投影装置或全息投影装置中的任一种。
所述3d投影装置,可通过向一平面进行图像内容的投影,而使得观看者在借助相应3d观影设备(如佩戴3d眼镜等)的情况下能感知到立体效果的图像内容。
其中,第二显示装置进行三维成像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得观看者对第二区域的第二图像进行感知的感知面与对第一区域的第一图像进行感知的感知面共面或近似共面,具体地,比如可通过让观看者感知到立体效果的第二图像,来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面与第一区域所在平面的距离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与第一区域所在平面的距离有所缩短,进而可通过所述距离的缩短来达到第二图像的感知面与第一图像的感知面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目的,具体实施中,优选地可采用第二图像的感知面与第一图像的感知面共面的方式。
第一显示装置可以显示2d图像内容,但并不限于此,第一显示装置同样也可以显示3d图像内容,其中,在第一显示装置显示3d图像内容的情形下,一般来说,第一显示装置对图像内容的3d显示为纵深幅度较低的3d显示,而第二显示装置则对应纵深幅度相对较高的3d显示,从而,相对应地,观看者对第一显示装置的图像内容的感知的纵深幅度较低,而对第二显示装置的图像内容的感知的纵深幅度则相对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当电视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自身显示屏的第一区域无法满足观看者的显示画面尺寸需求时,可基于本申请方案通过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进行成像,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既包括能用于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成像的第一显示装置,又包括能用于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成像的第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能使得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的相邻条件。从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仅具有一个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可有效实现电子设备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同时也丰富了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能。
另外,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由于仅具有单一的显示装置,如仅有单一显示屏等,从而相应会导致其在进行画面播放时所显示的画面尺寸相对固定,仅能限制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进行画面显示,不能有效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基于本申请方案,由于除了可以基于第一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自身表面的相应区域进行成像来显示画面内容,还可以基于第二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外与自身表面的成像区域满足相邻条件的其他区域进行成像,因此,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可有效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包括:
在所述观看者的感知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基准面投影,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相邻或满足轻重叠条件。
其中,在第一区域投影时所采用的基准面与在第二区域投影时所采用的基准面可以相同或不同。
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相邻,可选地,可以是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与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相邻端共享边界,也即,两者投影区域的相邻端无缝衔接且无重叠;或者,可选地,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相邻,还可以是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相邻端边界满足设定的距离条件,如两者投影区域相邻端的两个边界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如小于0.3mm或小于0.2mm等。
所述轻重叠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重叠部分相比于整个画面(需显示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画面)的占比小于一定的比例(如5%、7%等),或者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重叠部分小于设定的面积数值,或者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小于设定的宽度数值(如3mm、1cm等),或者,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在设定的边缘区域相重叠等等,本申请对所述轻重叠条件的具体内容不加限制。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限定为相邻或满足轻重叠条件,可实现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画面内容的有效衔接,从观看者角度来说,可使得观看者在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时,能相对感知到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一体化(而非是相互分离)的完整画面内容,尽可能确保了在利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仍能具备较好的一体化画面效果。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满足共面条件。
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是指观看者能够感知到第一图像的平面,由于第一显示装置能在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对输出的第一图像进行成像,相对应地,观看者能在第一表面感知到第一图像,从而,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通常为所述第一表面,具体地,以第一显示装置为电子设备的LCD或LED显示屏为例,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则为所述LCD或LED显示屏的表面。
相类似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是指观看者能够感知到第二图像的平面,该平面可以是物理物体的表面所对应的平面,或者还可以是不对应于任何物理物体表面的虚拟平面。
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满足共面条件,可以是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共面或满足设定条件的近似共面。
具体地,在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平面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如小于2mm或1mm等的情况下,可认为两者的感知平面近似共面。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限定为满足共面条件,可使得在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时,能够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一图像内容和第二图像内容,从而本实施例进一步从纵深角度(上一实施例侧重于从对应于画面平面的横向角度确保图像的一体性)确保了在利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能够具备较好的一体化画面效果。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满足共面条件;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在平面;且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
示例性地,以第一显示装置为电子设备的LCD或LED显示屏为例,则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共面,两者均为所述LCD或LED显示屏的表面。
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区域可以位于一成像面,该成像面为与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相对的面,其中,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与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反,具体地,该第二表面比如可以是电视机或电脑等的背部表面,相对应地,所述第二区域所位于的所述成像面,则可以是电视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背景墙、背景板或背景幕布所在的平面,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当观看者需基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拓展所述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可在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输出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利用其第二显示装置输出需显示的目标图像中除所述第一图像之外的剩余部分即第二图像,并在所述背景墙或背景幕布所在的平面成像,以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的完整图像内容。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的背景墙或背景幕布的平面,且由于电子设备自身存在一定厚度,从而相应会导致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会与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平面距离,如存在1-3cm的平面距离等。
针对该情况,为了尽可能改善观看者对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可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距离相比于两个图像原始成像区域所在平面间的距离缩小,也即,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可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更为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可以是3d投影装置,且本申请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个数并不限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本申请时,可将一个或多个3d投影装置集成在电子设备内部的预定位置,例如,将一个或多个3d投影装置集成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或多个边框内等。
由于3d投影装置,能够使得所输出的图像信息呈现3d立体效果,从而,观看者感知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在平面,实际实施本申请时,可通过控制3d投影装置在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时的相关三维几何信息,来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能够更加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第一区域所在平面),以改善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
且优选地,在实现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接近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时,可进一步设置两个感知平面间的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一较小距离数值,如小于3mm、小于2mm等等,以此使得观看者在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的内容时,不会因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平面距离过大而产生较差的观看体验。
对于该实现方式,从用户角度来说,可通过佩戴相应的3d观影设备,如佩戴3d眼镜等来保证上述的对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观看体验。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载体输出装置13,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周围的空间中形成成像载体,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能在所述第一区域周围的第二区域成像。
示例性地,所述载体输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水雾喷洒装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相对应可以是全息投影装置。
当在需采用电子设备的第二输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时,在该实现方式中,可首先启动所述水雾喷洒装置向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区域周围的空间喷洒水雾,以此形成对第二图像进行全息投影时所需的成像载体,在此基础上,可以以喷洒出的水雾为载体向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进行第二图像的全息投影,其中,投影信息能够以空间内分布的水雾分子为载体实现对第二图像的成像。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全息投影同样能够使得所输出的图像信息呈现立体效果,从而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对于全息投影可将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理解为构成投影空间的一系列平面)并不相同。
为了尽可能改善观看者对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同样可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更为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
为了尽可能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在具体实施本申请时,优选地,参考图4,可向电子设备自身构成的立体空间在电子设备横向方向(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侧延伸空间喷洒水雾,且水雾空间的前置边界平面(这里,将接近观看者的方向称为前、远离观看者的方向称为后)与电子设备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该距离数值可以是0.2mm、0.3mm等数值,具体地,比如该前置边界平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共面,或者以观看者的观看角度来说,该前置边界平面相比于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后缩或前伸一小于所述距离数值的距离(如0.1mm)等,相对应地,所述全息投影装置在输出第二图像时具体可以向所形成的水雾空间进行全息投影,最终投影信息能够以该水雾空间内分布的水雾分子为载体实现对第二图像的成像。
由于水雾空间/全息投影空间的前置边界平面与电子设备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从而,对于观看者来说,最终可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
且对于该实现方式,观看者可裸眼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
作为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可以是传导体的第一侧面,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则是所述传导体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反,其中,所述传导体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满足透光条件;
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
所述传导体可以是但不限于透光度满足所述透光条件的玻璃幕墙,该透光条件可以是透光度达到设定的透光度阈值,该透光度阈值的设定应至少使得观看者能通过传导体观看到清晰的第二图像。
优选地,所述透光度可以是40%、50%等能表征透光体为半透光的数值,且在半透光的情形下,所述传导体基于其透光作用应至少能使得观看者在其第二侧面感知到清晰的第二图像,且不能感知到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一侧面所在空间的相关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可以是设置于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一侧面所在空间的用于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显示的相关光路器件。
如图5所示,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是指传导体的远离观看者的平面,相对应地,所述传导体的第二侧面则是指传导体的接近于观看者的平面,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可以是传导体的第一侧面,相对应地,在观看者需利用第二显示装置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可控制第二显示装置向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如向玻璃幕墙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等,并基于输出的图像信息进行成像,如图5同时示出了电子设备利用其第二显示装置向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图像信息(图中以箭头表示)时的示意图。
在向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成像后,观看者可基于传导体的透光作用从传导体的第二侧面观看到第二图像的图像内容。
可选地,为了使得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内容时,具有较好的观看体验,在该实现方式中,可限定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即传导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即传导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一区域所在平面间的第一距离,更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使得观看者感知到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在纵深方向共面或近似共面,还可以进一步限定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即传导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第二距离小于一设定的距离数值,如小于0.1mm、0.2mm等。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和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第二距离限定为小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和第一区域所在平面间的第一距离,可使得从纵深角度进一步确保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能使得在利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具备较好的一体化画面效果。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对于上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参考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4,该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于固定面;其中,所述固定面为所述成像面(如电视机等设备的背景墙、背景板、背景幕布的表面)或者与所述成像面满足垂直条件的面。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于电子设备背部的背挂装置/卡持装置,或者设置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座装置。所述背挂装置/卡持装置,示例性地比如可以是电视机等设备的背板挂钩、挂架等装置,所述底座装置则可以是电视机等设备的底座。
所述背挂装置/卡持装置或所述底座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一体化设计的一体结构,或者还可以是分离式设计的不同独立结构。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电子设备为不同独立结构的情况下,具体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相应方式将两者结合为一体,如螺接在一起、卡持在一起或通过简单的放置关系(如将电视机放置在底座上)结合在一起等。
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设置于电子设备背部的背挂装置/卡持装置的情形,所述固定面相对应地可以是电视机等电子设备的背景墙、背景板等能用于挂置、卡持电子设备的装置的表面;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设置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座装置的情形,所述固定面则相对应地可以是桌面、电视柜柜面等任一能承载电子设备的装置的表面。
对于上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参考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装置15。
在该实现方式中,还匹配提供有一具有开口的承载体,其中,所述承载体包括相反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是和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同侧的表面。
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承载体的开口中,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从所述开口显露。
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同样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于电子设备背部的背挂装置/卡持装置,或者设置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座装置,相对应地,电子设备可通过挂载或放置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承载体的开口中,具体地,比如通过背板挂架挂载在承载体的与开口侧相对应的槽口底部,或者通过底座装置直接放置在承载体在开口内的底板上等。
所述承载体可以包括上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导体,也即,所述传导体如玻璃幕墙等可以作为所述承载体的一部分,相对应地,所述承载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则可以是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是和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同侧的表面,也即,第二侧面是承载体或传导体的接近观看者的一面,相对应地,所述第一侧面则是承载体或传导体的远离观看者的一面。实际实施本申请时,可将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与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第二表面间的平面距离设置为小于一定数值,如小于0.2mm等,更具体地,比如,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与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第二侧面齐平、或后缩0.1mm、或前突0.1mm等等,以使得观看者在从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感知第一图像、并同时从承载体/传导体的第二侧面感知第二图像时,能够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电子设备向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并成像,可以在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背部(远离观看者的方向)设置一中空空间,从而,当需输出第二图像时,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具体可通过中空空间向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或者直接向所述中空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对输出的信息进行成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2d投影装置、3d投影装置、全息投影装置中的任一种。其中,对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为2d投影装置、3d投影装置的情形,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侧面背部的中空空间向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在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对输出的信息进行成像;对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为全息投影装置的情形,在利用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之前,可首先启动电子设备的载体输出装置,向所述第一侧面背部的中空空间持续喷洒水雾,以形成水雾空间,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由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向所形成的水雾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即向所述水雾空间进行全息投影,最终投影信息能够以该水雾空间内分布的水雾分子为载体实现对第二图像的成像。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除了可以在电子设备自身表面的相应区域进行成像来显示画面内容,还可以在电子设备外与自身表面的成像区域满足相邻条件的其他区域进行成像,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可有效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有第一输出方向,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输出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
第一显示装置的第一输出方向,可以直观理解为电子设备朝向其第一表面也即朝向观看者的方向。
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为满足近似条件的近似相同,和/或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近似条件比如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周侧(外侧)与第一输出方向间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数值,该角度数值为一不超过90°的数值,如小于60、小于50°、小于40°等等,优选地,该近似条件可设定为在电子设备的周侧与第一输出方向间的夹角小于45°。
示例性地,比如,针对将全息投影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侧面的情况,全息投影装置可通过向电子设备边框外侧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夹角低于所述角度数值的角度范围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借助该空间内的水雾等载体进行成像。
再比如,针对采用所述承载体将电子设备固定于所述承载体开口内的情况,2d投影装置、3d投影装置或全息投影装置等第二显示装置,向电子设备边框外侧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夹角低于所述角度数值的角度范围区域(第一侧面在该角度范围内的平面或该角度范围在第一侧面背部对应的中空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最终使得在承载体的第一侧面对输出的图像信息进行成像(非全息情形),或者在承载体第一侧面背部的中空区域对输出的图像信息进行成像(全息情形)。
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相同,示例性地,比如,对于将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外部的情况,可通过将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向相同的输出方向也即所述朝向观看者的方向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实现对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的成像。
具体实施中,对于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相同的该情况,可通过为电子设备设计位于电子设备主体之外的附属部件,并在所设置的附属部件上集成第二显示装置的方式,使得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相同输出方向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一图像、第二图像进行成像,如具体在电子设备边框周侧的任一侧或多侧设置延伸于电子设备之外的附属部件,并在所设置的附属部件集成全息投影装置等第二显示装置等;或者还可以直接将第二显示装置以独立部件的方式设置于电子设备之外的相应物体或设备上,如设置于电视机的背景墙上等。
该情况同样适用于上述的第二显示装置采用全息投影装置从而对第二图像进行全息成像的情况,以及适用于上述的将电子设备固定于承载体开口内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第一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一图像进行成像,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的第二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有效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有第一输出方向,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输出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反条件。
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第一输出方向,可以直观理解为电子设备朝向其第一表面也即朝向观看者的方向。
与前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方向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满足相反条件。
所述相反条件,示例性地,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周侧(外侧)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数值,该角度数值为一不大于90°的数值,具体地,比如,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夹角小于小于60°、小于50°,小于40°等,优选地,该条件可以是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夹角小于45°。
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是指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也即远离观看者的方向。
本实施例适用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为3d投影装置的情形,具体地,当电子设备需利用第二显示装置拓展其图像显示区域时,可利用电视机等电子设备边框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3d投影装置等第二显示装置,向电子设备边框周侧(任一侧或多侧)与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第二表面的方向的夹角小于所述角度数值的角度范围内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最终所输出的图像信息会在电视背景墙/背景幕布在该角度范围内的部分区域进行成像。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第一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一图像进行成像,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满足相反条件的第二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有效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的个数至少为两个,用于向至少两个方向输出第二图像,示例性地,比如,具体向电子设备的一个边框或多于一个的边框中集成至少两个3d投影装置、或集成至少两个全息投影装置等,以使得向至少两个方向输出第二图像,相对应地,所述至少两个方向可以是电子设备同一边框外侧的不同两个方向,或者还可以是电子设备不同边框外侧的不同两个方向。
在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参考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装置16,用于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
所述处理装置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可以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待显示的图像内容,对所述图像内容进行拆分,并基于拆分结果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具体地,当电子设备需对待显示的目标图像进行显示时,可获取该待显示的目标图像的图像内容,以及对该目标图像进行显示时的画面尺寸参数,如图像画面的长、宽数值等,并可进一步基于所获得的画面尺寸参数判断待显示的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是否大于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成像尺寸,若大于,则表征电子设备自身提供的图像显示区域不足以显示所述目标图像的完整图像内容,从而,可采用相应的拆分方式将所述目标图像拆分为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在此基础上,可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分别对拆分所得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进行输出、成像。
反之,若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不大于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成像尺寸,则无需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拆分,直接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目标图像的全部图像内容,并将输出的图像内容在电子设备自身所提供的显示区域即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成像即可。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的画面尺寸不超出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成像尺寸。
另外,可选地,虽然电子设备提供有第一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进行成像的第一区域,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仅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对目标图像进行输出及成像,本实施例对电子设备利用其第一显示装置和/或第二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之内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或之外的所述第二区域进行成像的具体成像情况不加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具体可通过其内部集成的摄像头和/或回声探测装置等检测装置来检测其所处空间(如所处房间等)的尺寸大小,并可基于其所处空间的空间尺寸为待显示的目标图像确定一相匹配的画面尺寸,其中,其所处空间的尺寸越大,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越大,反之,其所处空间的尺寸越小,则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相应地越小。
更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上述的检测装置检测电子设备与其所处空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并可基于所检测出的该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相匹配的对目标图像进行拆分的拆分方式,示例性地,比如,若电子设备处于其所在空间中某一面墙壁的边角处,则可采用如图9(a)示出的切分方式对目标图像进行分割,或者,若电子设备处于其所在空间中某一面墙壁的中间,则可采用如图9(b)示出的切分方式对目标图像进行分割,以最终得到匹配于电子设备空间位置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向观看者提供画面尺寸、和/或图像分割方式、和/或需采用的显示装置(具体是采用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还是都采用)的设置功能,从而,针对该实现方式,处理器可通过获取观看者设置的画面尺寸、和/或图像分割方式、和/或需采用的显示装置等信息,来确定是否需对待显示的目标图像进行分割、以及若需分割具体需采用怎样的分割方式等等。
具体实施本申请时,还可以结合采用上述的两种实现方式,使得电子设备既提供基于空间信息/位置信息检测的智能画面尺寸调节功能,又提供基于观看者设置信息的智能画面尺寸调节功能,以较好地满足观看者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所述处理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可以包括:控制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或者,仅控制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目标图像(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未超出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显示尺寸),或者,仅控制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目标图像(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超出或未超出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显示尺寸皆可)。
所述处理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还可以包括: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改变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的边界。
具体地,所述处理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如根据观看者设置的第二图像的相关尺寸参数等,对第二显示装置需显示的第二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改变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的边界,如改变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3d图像信息或全息图像信息的光线的边界等,进而通过改变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的边界来呈现出观看者所需尺寸的第二图像。
可选地,所述处理装置,还可以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时,将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调低。
目前的3d成像技术或全息成像技术等,在对图像进行成像显示时,所显示图像的亮度通常会略低(略低于普通二维画面的亮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利用所述处理装置控制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时,同时调低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以使得所显示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在亮度上相匹配。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可使得固定尺寸的电子设备能够基于其所处空间的空间尺寸,智能调节待显示图像的画面尺寸,进而可使得固定尺寸的电子设备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空间;且在对目标图像进行拆分时,通过进一步按电子设备与其所处空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对目标图像进行分割,可使得拆分所得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能更好地匹配于电子设备所处的空间位置信息;另外,在控制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时,通过将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调低,可进一步得到亮度相匹配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
对应于上述的电子设备,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处理方法,参考图10示出的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过程:
步骤1001、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第一区域成像,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
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子设备的LCD或LED显示屏或包括其他显示原理(OLED或Eink)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即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成像,来使得观看者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观看到所显示图像的图像内容。
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是指电子设备在进行图像内容显示时,能由观看者观看到显示内容的表面。
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
与电子设备针对每个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直接在其显示屏上显示该目标图像的全部图像内容不同,本申请中,利用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并在电子设备的第一区域成像的所述第一图像,可以是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的全部或部分图像,且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图像仅为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时该第一图像可以是目标图像的任意部分的图像,如目标图像的中部区域、左上/左下区域、右上/右下区域、上部/下部区域、左部/右部区域的部分图像等。
参考图2,图2针对所述第一图像仅为需显示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的情况,提供了需显示的目标图像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的第一图像的几种对比关系示例图,其中,图2中面积较小的区域表示第一图像,面积较大的区域表示目标图像。
接下来,将主要针对所述第一图像为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的情况,对本申请方案进行说明。
步骤1002、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第二区域成像,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
除了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如电子设备的LCD或LED显示屏等,本申请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装置。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可以输出并显示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也即,对于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第一显示装置在进行图像的输出及显示时可能会剩余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未进行显示,为了在第一显示装置输出并显示的所述第一图像为目标图像的部分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对所述目标图像中除所述第一图像之外的剩余部分进行显示,使得观看者能感知到所述目标图像的完整画面内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了所述第二装置,以通过所述第二装置对目标图像相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剩余部分进行显示。
鉴于此,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所述第二图像,相对应地可以为所述需显示的目标图像相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剩余部分图像,且区别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的自身表面即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对输出的第一图像进行成像,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成像,且电子设备之外的所述第二区域与电子设备自身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以此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进一步地,通过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可以实现观看者对所述目标图像的完整图像内容的感知。
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2d投影装置、3d投影装置或全息投影装置中的任一种。
所述3d投影装置,可通过向一平面进行图像内容的投影,而使得观看者在借助相应3d观影设备(如佩戴3d眼镜等)的情况下能感知到立体效果的图像内容。
其中,第二显示装置进行三维成像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得观看者对第二区域的第二图像进行感知的感知面与对第一区域的第一图像进行感知的感知面共面或近似共面,具体地,比如可通过让观看者感知到立体效果的第二图像,来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面与第一区域所在平面的距离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与第一区域所在平面的距离有所缩短,进而可通过所述距离的缩短来达到第二图像的感知面与第一图像的感知面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目的,具体实施中,优选地可采用第二图像的感知面与第一图像的感知面共面的方式。
第一显示装置可以显示2d图像内容,但并不限于此,第一显示装置同样也可以显示3d图像内容,其中,在第一显示装置显示3d图像内容的情形下,一般来说,第一显示装置对图像内容的3d显示为纵深幅度较低的3d显示,而第二显示装置则对应纵深幅度相对较高的3d显示,从而,相对应地,观看者对第一显示装置的图像内容的感知的纵深幅度较低,而对第二显示装置的图像内容的感知的纵深幅度则相对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当电视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自身显示屏的第一区域无法满足观看者的显示画面尺寸需求时,可基于本申请方案通过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进行成像,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方法,除了可以在电子设备自身表面的相应区域进行成像来显示画面内容,还可以在电子设备外与自身表面的成像区域满足相邻条件的其他区域进行成像,因此,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可有效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包括:
在所述观看者的感知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基准面投影,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相邻或满足轻重叠条件。
其中,在第一区域投影时所采用的基准面与在第二区域投影时所采用的基准面可以相同或不同。
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相邻,可选地,可以是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与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相邻端共享边界,也即,两者投影区域的相邻端无缝衔接且无重叠;或者,可选地,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相邻,还可以是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相邻端边界满足设定的距离条件,如两者投影区域相邻端的两个边界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如小于0.3mm或小于0.2mm等。
所述轻重叠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重叠部分相比于整个画面(需显示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画面)的占比小于一定的比例(如5%、7%等),或者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重叠部分小于设定的面积数值,或者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小于设定的宽度数值(如3mm、1cm等),或者,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在设定的边缘区域相重叠等等,本申请对所述轻重叠条件的具体内容不加限制。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投影区域限定为相邻或满足轻重叠条件,可实现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画面内容的有效衔接,从观看者角度来说,可使得观看者在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时,能相对感知到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一体化(而非是相互分离)的完整画面内容,尽可能确保了在利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仍能具备较好的一体化画面效果。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满足共面条件。
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是指观看者能够感知到第一图像的平面,由于第一显示装置能在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对输出的第一图像进行成像,相对应地,观看者能在第一表面感知到第一图像,从而,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通常为所述第一表面,具体地,以第一显示装置为电子设备的LCD或LED显示屏为例,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则为所述LCD或LED显示屏的表面。
相类似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是指观看者能够感知到第二图像的平面,该平面可以是物理物体的表面所对应的平面,或者还可以是不对应于任何物理物体表面的虚拟平面。
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满足共面条件,可以是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共面或满足设定条件的近似共面。
具体地,在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平面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如小于2mm或1mm等的情况下,可认为两者的感知平面近似共面。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限定为满足共面条件,可使得在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时,能够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一图像内容和第二图像内容,从而本实施例进一步从纵深角度(上一实施例侧重于从对应于画面平面的横向角度确保图像的一体性)确保了在利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能够具备较好的一体化画面效果。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满足共面条件;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在平面;且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
示例性地,以第一显示装置为电子设备的LCD或LED显示屏为例,则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共面,两者均为所述LCD或LED显示屏的表面。
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区域可以位于一成像面,该成像面为与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相对的面,其中,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与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反,具体地,该第二表面比如可以是电视机或电脑等的背部表面,相对应地,所述第二区域所位于的所述成像面,则可以是电视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背景墙、背景板或背景幕布所在的平面,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当观看者需基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拓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可在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输出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利用其第二显示装置输出需显示的目标图像中除所述第一图像之外的剩余部分即第二图像,并在所述背景墙或背景幕布所在的平面成像,以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的完整图像内容。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的背景墙或背景幕布的平面,且由于电子设备自身存在一定厚度,从而相应会导致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会与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平面距离,如存在1-3cm的平面距离等。
针对该情况,为了尽可能改善观看者对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可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距离相比于两个图像原始成像区域所在平面间的距离缩小,也即,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可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更为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可以是3d投影装置,且本申请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个数并不限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本申请时,可将一个或多个3d投影装置集成在电子设备内部的预定位置,例如,将一个或多个3d投影装置集成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或多个边框内等。
由于3d投影装置,能够使得所输出的图像信息呈现3d立体效果,从而,观看者感知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在平面,实际实施本申请时,可通过控制3d投影装置在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时的相关三维几何信息,来使得对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能够更加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第一区域所在平面),以改善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
且优选地,在实现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接近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时,可进一步设置两个感知平面间的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一较小距离数值,如小于3mm、小于2mm等等,以此使得观看者在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的内容时,不会因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平面距离过大而产生较差的观看体验。
对于该实现方式,从用户角度来说,可通过佩戴相应的3d观影设备,如佩戴3d眼镜等来保证上述的对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观看体验。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载体输出装置13,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周围的空间中形成成像载体,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能在所述第一区域周围的第二区域成像。
示例性地,所述载体输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水雾喷洒装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相对应可以是全息投影装置。
当在需采用电子设备的第二输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时,在该实现方式中,可首先启动所述水雾喷洒装置向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区域周围的空间喷洒水雾,以此形成对第二图像进行全息投影时所需的成像载体,在此基础上,可以以喷洒出的水雾为载体向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进行第二图像的全息投影,其中,投影信息能够以空间内分布的水雾分子为载体实现对第二图像的成像。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全息投影同样能够使得所输出的图像信息呈现立体效果,从而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对于全息投影可将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理解为构成投影空间的一系列平面)并不相同。
为了尽可能改善观看者对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同样可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相比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更为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
为了尽可能使得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接近于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在具体实施本申请时,优选地,参考图4,可向电子设备自身构成的立体空间在电子设备横向方向(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侧延伸空间喷洒水雾,且水雾空间的前置边界平面(这里,将接近观看者的方向称为前、远离观看者的方向称为后)与电子设备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该距离数值可以是0.2mm、0.3mm等数值,具体地,比如该前置边界平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共面,或者以观看者的观看角度来说,该前置边界平面相比于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后缩或前伸一小于所述距离数值的距离(如0.1mm)等,相对应地,所述全息投影装置在输出第二图像时具体可以向所形成的水雾空间进行全息投影,最终投影信息能够以该水雾空间内分布的水雾分子为载体实现对第二图像的成像。
由于水雾空间/全息投影空间的前置边界平面与电子设备第一表面(第一区域/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数值,从而,对于观看者来说,最终可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
且对于该实现方式,观看者可裸眼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
作为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可以是传导体的第一侧面,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则是所述传导体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反,其中,所述传导体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满足透光条件;
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的距离。
所述传导体可以是但不限于透光度满足所述透光条件的玻璃幕墙,该透光条件可以是透光度达到设定的透光度阈值,该透光度阈值的设定应至少使得观看者能通过传导体观看到清晰的第二图像。
优选地,所述透光度可以是40%、50%等能表征透光体为半透光的数值,且在半透光的情形下,所述传导体基于其透光作用应至少能使得观看者在其第二侧面感知到清晰的第二图像,且不能感知到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一侧面所在空间的相关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可以是设置于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一侧面所在空间的用于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显示的相关光路器件。
如图5所示,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是指传导体的远离观看者的平面,相对应地,所述传导体的第二侧面则是指传导体的接近于观看者的平面,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可以是传导体的第一侧面,相对应地,在观看者需利用第二显示装置来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可控制第二显示装置向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如向玻璃幕墙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等,并基于输出的图像信息进行成像,如图5同时示出了电子设备利用其第二显示装置向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图像信息(图中以箭头表示)时的示意图。
在向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成像后,观看者可基于传导体的透光作用从传导体的第二侧面观看到第二图像的图像内容。
可选地,为了使得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内容时,具有较好的观看体验,在该实现方式中,可限定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即传导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即传导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一区域所在平面间的第一距离,更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使得观看者感知到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在纵深方向共面或近似共面,还可以进一步限定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即传导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第二距离小于一设定的距离数值,如小于0.1mm、0.2mm等。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和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间的第二距离限定为小于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和第一区域所在平面间的第一距离,可使得从纵深角度进一步确保观看者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时的感知体验,能使得在利用电子设备外的第二区域拓展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时,具备较好的一体化画面效果。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对于上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参考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4,该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于固定面;其中,所述固定面为所述成像面(如电视机等设备的背景墙、背景板、背景幕布的表面)或者与所述成像面满足垂直条件的面。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于电子设备背部的背挂装置/卡持装置,或者设置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座装置。所述背挂装置/卡持装置示例性地比如可以是电视机等设备的背板挂钩、挂架等装置,所述底座装置则可以是电视机等设备的底座。
所述背挂装置/卡持装置或所述底座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一体化设计的一体结构,或者还可以是分离式设计的不同独立结构。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电子设备为不同独立结构的情况下,具体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相应方式将两者结合为一体,如螺接在一起、卡持在一起或通过简单的放置关系(如将电视机放置在底座上)结合在一起等。
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设置于电子设备背部的背挂装置/卡持装置的情形,所述固定面相对应地可以是电视机等电子设备的背景墙、背景板等能用于挂置、卡持电子设备的装置的表面;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设置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座装置的情形,所述固定面则相对应地可以是桌面、电视柜则柜面等任一能承载电子设备的装置的表面。
对于上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参考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装置15。
在该实现方式中,还匹配提供有一具有开口的承载体,其中,所述承载体包括相反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是和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同侧的表面。
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承载体的开口中,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从所述开口显露。
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同样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于电子设备背部的背挂装置/卡持装置,或者设置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座装置,相对应地,电子设备可通过挂载或放置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承载体的开口中,具体地,比如通过背板挂架挂载在承载体的与开口侧相对应的槽口底部,或者通过底座装置直接放置在承载体在开口内的底板上等。
所述承载体可以包括上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导体,也即,所述传导体如玻璃幕墙等可以作为所述承载体的一部分,相对应地,所述承载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则可以是所述传导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是和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同侧的表面,也即,第二侧面是承载体或传导体的接近观看者的一面,相对应地,所述第一侧面则是承载体或传导体的远离观看者的一面。实际实施本申请时,可将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与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第二表面间的平面距离设置为小于一定数值,如小于0.2mm等,更具体地,比如,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与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第二侧面齐平、或后缩0.1mm、或前突0.1mm等等,以使得观看者在从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一表面)感知第一图像、并同时从承载体/传导体的第二侧面感知第二图像时,能够感知到共面或近似共面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电子设备向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输出第二图像并成像,可以在所述承载体/传导体的第一侧面背部(远离观看者的方向)设置一中空空间,从而,当需输出第二图像时,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具体可通过中空空间向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或者直接向所述中空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对输出的信息进行成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2d投影装置、3d投影装置、全息投影装置中的任一种。其中,对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为2d投影装置、3d投影装置的情形,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侧面背部的中空空间向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在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对输出的信息进行成像;对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为全息投影装置的情形,在利用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之前,可首先启动电子设备的载体输出装置,向所述第一侧面背部的中空空间持续喷洒水雾,以形成水雾空间,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由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向所形成的水雾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即向所述水雾空间进行全息投影,最终投影信息能够以该水雾空间内分布的水雾分子为载体实现对第二图像的成像。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除了可以在电子设备自身表面的相应区域进行成像来显示画面内容,还可以在电子设备外与自身表面的成像区域满足相邻条件的其他区域进行成像,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可有效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有第一输出方向,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输出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
第一显示装置的第一输出方向,可以直观理解为电子设备朝向其第一表面也即朝向观看者的方向。
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为满足近似条件的近似相同,和/或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近似条件比如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周侧(外侧)与第一输出方向间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数值,该角度数值为一不超过90°的数值,如小于60、小于50°、小于40°等等,优选地,该近似条件可设定为在电子设备的周侧与第一输出方向间的夹角小于45°。
示例性地,比如,针对将全息投影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侧面的情况,全息投影装置可通过向电子设备边框外侧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夹角低于所述角度数值的角度范围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并借助该空间内的水雾等载体进行成像。
再比如,针对采用所述承载体将电子设备固定于所述承载体开口内的情况,2d投影装置、3d投影装置或全息投影装置等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电子设备边框外侧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夹角低于所述角度数值的角度范围区域(第一侧面在该角度范围内的平面或该角度范围在第一侧面背部对应的中空空间)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最终使得在承载体的第一侧面对输出的图像信息进行成像(非全息情形),或者在承载体第一侧面背部的中空区域对输出的图像信息进行成像(全息情形)。
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相同,示例性地,比如,对于将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外部的情况,可通过将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向相同的输出方向也即所述朝向观看者的方向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实现对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的成像。
具体实施中,对于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相同的该情况,可通过为电子设备设计位于电子设备主体之外的附属部件,并在所设置的附属部件上集成第二显示装置的方式,使得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相同输出方向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一图像、第二图像进行成像,如具体在电子设备边框周侧的任一侧或多侧设置延伸于电子设备之外的附属部件,并在所设置的附属部件集成全息投影装置等第二显示装置等;或者还可以直接将第二显示装置以独立部件的方式设置于电子设备之外的相应物体或设备上,如设置于电视机的背景墙上等。
该情况同样适用于上述的第二显示装置采用全息投影装置从而对第二图像进行全息成像的情况,以及适用于上述的将电子设备固定于承载体开口内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第一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一图像进行成像,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的第二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有效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有第一输出方向,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输出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反条件。
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第一输出方向,可以直观理解为电子设备朝向其第一表面也即朝向观看者的方向。
与前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方向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满足相反条件。
所述相反条件,示例性地,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周侧(外侧)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数值,该角度数值为一不大于90°的数值,具体地,比如,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夹角小于小于60°、小于50°,小于40°等,优选地,该条件可以是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夹角小于45°。
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是指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也即远离观看者的方向。
本实施例适用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为3d投影装置的情形,具体地,当电子设备需利用第二显示装置拓展其图像显示区域时,可利用电视机等电子设备边框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3d投影装置等第二显示装置,向电子设备边框周侧(任一侧或多侧)与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第二表面的方向的夹角小于所述角度数值的角度范围内输出第二图像的图像信息,最终所输出的图像信息会在电视背景墙/背景幕布在该角度范围内的部分区域进行成像。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第一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一图像进行成像,第二显示装置可通过向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满足相反条件的第二输出方向输出图像信息实现对第二图像进行成像,有效拓展了电子设备画面的显示区域,打破了传统技术仅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内部进行画面显示的限制,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的个数至少为两个,用于向至少两个方向输出第二图像,示例性地,比如,具体向电子设备的一个边框或多于一个的边框中集成至少两个3d投影装置、或集成至少两个全息投影装置等,以使得向至少两个方向输出第二图像,相对应地,所述至少两个方向可以是电子设备同一边框外侧的不同两个方向,或者还可以是电子设备不同边框外侧的不同两个方向。
在本申请所述处理方法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参考图11,所述处理方法在输出第一图像与输出第二图像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1101、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
其中,可通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待显示的图像内容,对所述图像内容进行拆分,并基于拆分结果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具体地,当需对待显示的目标图像进行显示时,可获取该待显示的目标图像的图像内容,以及对该目标图像进行显示时的画面尺寸参数,如图像画面的长、宽数值等,并可进一步基于所获得的画面尺寸参数判断待显示的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是否大于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成像尺寸,若大于,则表征电子设备自身提供的图像显示区域不足以显示所述目标图像的完整图像内容,从而,可采用相应的拆分方式将所述目标图像拆分为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在此基础上,可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分别对拆分所得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进行输出、成像。
反之,若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不大于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成像尺寸,则无需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拆分,直接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目标图像的全部图像内容,并将输出的图像内容在电子设备自身所提供的显示区域即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成像即可。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的画面尺寸不超出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成像尺寸。
另外,可选地,虽然电子设备提供有第一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进行成像的第一区域,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仅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之外的第二区域对目标图像进行输出及成像,本实施例对电子设备利用其第一显示装置和/或第二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之内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或之外的所述第二区域进行成像的具体成像情况不加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具体可通过其内部集成的摄像头和/或回声探测装置等检测装置来检测其所处空间(如所处房间等)的尺寸大小,并可基于其所处空间的空间尺寸为待显示的目标图像确定一相匹配的画面尺寸,其中,其所处空间的尺寸越大,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越大,反之,其所处空间的尺寸越小,则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相应地越小。
更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上述的检测装置检测电子设备与其所处空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并可基于所检测出的该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相匹配的对目标图像进行拆分的拆分方式,示例性地,比如,若电子设备处于其所在空间中某一面墙壁的边角处,则可采用如图9(a)示出的切分方式对目标图像进行分割,或者,若电子设备处于其所在空间中某一面墙壁的中间,则可采用图如9(b)示出的切分方式对目标图像进行分割,以最终得到匹配于电子设备空间位置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向观看者提供画面尺寸、和/或图像分割方式、和/或需采用的显示装置(具体是采用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还是都采用)的设置功能,从而,针对该实现方式,处理器可通过获取观看者设置的画面尺寸、和/或图像分割方式、和/或需采用的显示装置等信息,来确定是否需对待显示的目标图像进行分割、以及若需分割具体需采用怎样的分割方式等等。
具体实施本申请时,还可以结合采用上述的两种实现方式,使得电子设备既提供基于空间信息/位置信息检测的智能画面尺寸调节功能,又提供基于观看者设置信息的智能画面尺寸调节功能,以较好地满足观看者对电子设备所呈现的画面尺寸的多变需求。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可以包括:控制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或者,仅控制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目标图像(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未超出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显示尺寸),或者,仅控制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目标图像(目标图像的画面尺寸超出或未超出电子设备第一区域的最大显示尺寸皆可)。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还可以包括: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改变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的边界。
具体地,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如根据观看者设置的第二图像的相关尺寸参数等,对第二显示装置需显示的第二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改变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的边界,如改变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3d图像信息或全息图像信息的光线的边界等,进而通过改变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的边界来呈现出观看者所需尺寸的第二图像。
可选地,参考图12示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201、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时,将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调低。
目前的3d成像技术或全息成像技术等,在对图像进行成像显示时,所显示图像的亮度通常会略低(略低于普通二维画面的亮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时,同时调低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以使得所显示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在亮度上相匹配。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可使得固定尺寸的电子设备能够基于其所处空间的空间尺寸,智能调节待显示图像的画面尺寸,进而可使得固定尺寸的电子设备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空间;且在对目标图像进行拆分时,通过进一步按电子设备与其所处空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对目标图像进行分割,可使得拆分所得的第一图像、第二图像能更好地匹配于电子设备所处的空间位置信息;另外,在控制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分别输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时,通过将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调低,可进一步得到亮度相匹配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
本申请所提供的前述关于电子设备的所有实施例或者关于处理方法的所有实施例,至少用于使得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的第一图像的感知内容以及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的第二图像的感知内容、或者使得上文中所述的对图像信息的内容分割,试图模拟或让用户感知类似单一显示装置的输出所具有的效果,例如,试图模拟或让用户感知类似单一显示装置的输出所具备的图像画面中不同部分的边界小、和/或纵深差小、和/或亮度差小等效果,以尽可能使得观看者感知到类似单一显示装置所输出的一体化画面的画面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装置,用于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第一区域成像,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
第二显示装置,用于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第二区域成像,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满足共面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图像的感知平面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感知平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成像面,所述成像面为与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相对的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于固定面;其中,所述固定面为所述成像面或者与所述成像面满足垂直条件的面;
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其中,一承载体具有开口,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开口中,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从所述开口显露;其中,所述承载体包括相反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是和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同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有第一输出方向,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输出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输出方向满足相同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处理装置,用于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
所述处理装置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待显示的图像内容,对所述图像内容进行拆分;
基于拆分结果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
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第一图像、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时,调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
8.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第一图像,并在第一区域成像,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
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并在第二区域成像,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满足相邻条件,使得观看者能同时感知包括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在所述输出第一图像与所述输出第二图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输出;
所述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待显示的图像内容,对所述图像内容进行拆分;
基于拆分结果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输出第一图像、第二显示装置输出第二图像时,调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亮度。
CN201910254553.2A 2019-03-31 2019-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Active CN109947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4553.2A CN109947384B (zh) 2019-03-31 2019-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4553.2A CN109947384B (zh) 2019-03-31 2019-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7384A true CN109947384A (zh) 2019-06-28
CN109947384B CN109947384B (zh) 2021-09-14

Family

ID=6701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4553.2A Active CN109947384B (zh) 2019-03-31 2019-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73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5576A (zh) * 2019-07-08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18771A (zh) * 2019-09-20 2019-12-27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5913A (zh) * 2005-06-02 2009-03-25 珀利维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活动挂图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22787A (zh) * 2010-03-25 2012-12-12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多个显示器上提供内容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94437A (zh) * 2013-06-19 2013-09-11 成都智元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投影系统及方法
CN103853510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的多屏幕投影显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750446A (zh) * 2015-03-16 2015-07-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116766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dd-even veil view for ffs
CN108717334A (zh) * 2018-05-18 2018-10-30 上海亿品展示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显示触控演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5913A (zh) * 2005-06-02 2009-03-25 珀利维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活动挂图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22787A (zh) * 2010-03-25 2012-12-12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多个显示器上提供内容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53510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的多屏幕投影显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294437A (zh) * 2013-06-19 2013-09-11 成都智元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投影系统及方法
CN104750446A (zh) * 2015-03-16 2015-07-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116766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dd-even veil view for ffs
CN108717334A (zh) * 2018-05-18 2018-10-30 上海亿品展示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显示触控演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N WANG: "Visual experience for autostereoscopic 3D projection display",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
贾甲: "计算全息三维实时显示的研究进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5576A (zh) * 2019-07-08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880629B2 (en) 2019-07-08 2024-0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618771A (zh) * 2019-09-20 2019-12-27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618771B (zh) * 2019-09-20 2022-03-15 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7384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4994B2 (en) Modifying perspective of stereoscopic images based on changes in user viewpoint
CN104040457B (zh) 移动显示设备
US20060250392A1 (en) Three dimensional horizontal perspective workstation
US20050275915A1 (en) Multi-plane horizontal perspective display
CN104661012B (zh) 个人全息三维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9947384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处理方法
JP2001502071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に特に三次元表示画像を表示するための投影システム
CN105657500B (zh)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DE60127392D1 (d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mit display
CN102759848B (zh) 一种投影显示系统、投影设备及投影显示方法
CN104866271B (zh) 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380348A (zh) 用于物理地移动二维、三维和/或立体三维虚拟对象的布置
CN201114214Y (zh) 具有立体拍照功能的手机
CN201774634U (zh) 3d系统同步调校的框架结构
CN10442712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52935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0508919C (zh) 使用立体影像的视力恢复装置及显示3-d影像的方法
CN201820070U (zh) 立体拍摄装置
CN113194329B (zh) 直播互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H08241069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を用いた表示システム
CN104765450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6231285A (zh) 一种立体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CN206757300U (zh) 便携式全息显示装置
WO2007019793A1 (fr) Visionneur d'image stereoscopique
CN109218701A (zh) 裸眼3d的显示设备、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