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3818B -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33818B CN109933818B CN201711350985.0A CN201711350985A CN109933818B CN 109933818 B CN109933818 B CN 109933818B CN 201711350985 A CN201711350985 A CN 201711350985A CN 109933818 B CN109933818 B CN 1099338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shielding
- analysis
- judging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建筑设计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资料输入模块: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存储有效数据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建筑总平面图数据,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结果。优点:解决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建筑间距难以快速校核的问题;解决了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返工、修改等工作成本增加的问题;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并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直观快速的校核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合理性,为设计方案研究与审查提供创新思路及途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的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约高速发展,城市中的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约建设量越来越大,我国中小城市也逐渐进人到“高容积率时代”,住宅的日照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日照引起的法律纠纷在与居住有关的纠纷案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住宅日照标准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居住卫生要求及用地条件的限制,是目前规划设计及管理中矛盾最多也是最集中的问题,对日照标准的正确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传统系数间距法的局限目前大部分规划管理部门所采用的是建筑物高度系数控制法来确定建筑间距的。这一系统的优点是容易掌握,审批速度快,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该系统对于具体审批建筑的实际情况(异型、非正南北方向等)考虑不到,遇到复杂的案例,不同规划管理人员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的分寸各有不同。另外,国家规范的要求是对建筑物的窗户日照时间的控制,如果在被遮挡物处没有窗户,或者有窗户而没被遮挡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压缩建筑间的间距,系数法却没有提供系统。由此可见,传统日照系数法是因为技术手段落后而产生的一种简化计算法,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似的系统,难于形成统一、合理、公正的尺码。目前,需要一种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计算和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究阶段;解决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成本的增加问题;为规划研究及审定提供了辅助判定的技术方法及手段,有效降低了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避免因设计图纸不直观,不能有效控制方案设计合理性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项目建成后出现建筑间距不合格、建筑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拆改返工的问题。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设计、报批、审查、审定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以及科学依据。
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及成果要求,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建设项目方案规划、方案建筑布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间距分析领域,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本发明系统可以解决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究阶段;解决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成本的增加问题;为规划研究及审定提供了辅助判定的技术方法及手段,有效降低了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避免因设计图纸不直观,不能有效控制方案设计合理性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项目建成后出现建筑间距不合格、建筑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拆改返工的问题。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设计、报批、审查、审定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以及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及成果要求,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建设项目方案规划、方案建筑布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间距分析领域,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资料输入模块、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和三维分析子系统,所述资料输入模块: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将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建筑总平面图数据,对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进行自动提取,通过间距分析模块,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单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建筑;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获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面片,并进行叠加显示,通过并集处理,获得有效遮挡范围面片,从数据库中调取建筑方案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套合处理,通过空间映射获取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显示不合格建筑结构,将分析结果与各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包括数据提取模块、对象分析模块、高度值计算模块、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数据提取模块:针对各个分析模块的需求,从数据库中自动判断并调取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各个模块的分析及计算传输所需的数据信息;
对象分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传输的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通过判定,被分析的建筑为遮挡建筑,被分析建筑所影响的周边建筑判定为被遮挡建筑,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以及被遮挡建筑;
高度值计算模块:对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计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的结构属性进行判定与分析,自动计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并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有效高度值,通过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范围进行运算分析;确定遮挡建筑的类型属性,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类型;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类型;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位置关系进行运算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的遮挡范围计算结果,对遮挡建筑檐墙自动构建平行线,获得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的长度数值,与遮挡建筑檐墙进行围合处理,生成遮挡建筑的有效的遮挡范围面片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建筑总平面图包括:建筑主体轮廓及面宽距离、附属用房信息;所述建筑剖面图包括:建筑屋檐、建筑屋顶结构、建筑高度信息;所述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包括:建筑模型、地形结构模型、附属用房模型、植被景观模型;所述遮挡建筑的结构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有辅助用房;所述平屋顶包括:挑檐面、女儿墙;所述辅助用房包括: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局部突出屋面的建筑物结构为辅助用房。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高度值计算模块的包括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其中:
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对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确定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后分别传输至对应屋顶结构的计算模块中;
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如下公式获得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挑檐面,则自动运算公式:
H=Hy-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y表示室外地面到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女儿墙,则自动运算公式:
H=Hr-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r表示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yp-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yp表示室外地面到坡屋顶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j-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j表示室外地面到建筑屋脊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对遮挡建筑屋顶的辅助用房的所占平面面积进行计算,并与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进行比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自动判定不计算辅助用房高度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自动判定为需要计算辅助用房的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物屋顶的非建筑主体结构,则忽略计算其高度值,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通过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并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其中运算公式为:
H=Ht-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t表示室外地面到辅助用房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其中:
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类型时,则通过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计算分析获得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以及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
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确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通过被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计算分析获得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类别包括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包括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山墙计算单元,其中:
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间最小倾斜夹角在0至45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布置;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最小倾斜夹角在46至90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垂直布置;将判定结果分别传输至不同布置关系子模块中;
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公式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0°<α≤15°,则计算公式为:LX=KH;
当15°<α≤30°,则计算公式为:LX=(1-a)KH;
当30°<α≤45°,则计算公式为:LX=(1-2a)KH;
当45°<α≤60°,则计算公式为:LX=(1-a)KH;
当60°<α≤90°,则计算公式为:LX=(1-0.5a)KH;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a为衰减参数值,K为建筑间距与高度的倍数,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
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分析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若α≤45°,且La≤12m时,则判定LX=12m,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遮挡建筑的山墙宽度、LX为遮挡建筑的山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
若α≤45°,且12m<La≤14m时,则判定结果为LX=La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遮挡建筑的山墙宽度、LX为遮挡建筑的山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
若α≤45°,且La>14m时,则判定La等于檐墙宽度;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遮挡建筑的山墙宽度;
山墙计算单元:通过分析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上窗体情况,获得两建筑间的山墙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分析判定两建筑间山墙均无居室窗体时,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2m;
分析判定两建筑中山墙一侧设有窗体且其中一个为居室窗体时,当被遮挡建筑为旧区改建建筑,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0m;当遮挡建筑为非旧区改建建筑时,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2m。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其中:
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对高层遮挡建筑的类别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传输至相应的计算子模块中;
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的结果,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建筑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其运算公式为:
若α≤30°,LX=KW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K为倍数系数值、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W为遮挡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的遮挡面宽值;
若α>30°,LX=K'W
其中α为被遮挡居住类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K'为倍数系数值、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W为遮挡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的遮挡面宽值;
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的结果,则判定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间距值LX=14m,并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包括: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其中:
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对遮挡建筑檐墙垂直方向做平行线,平行线与遮挡檐墙的距离为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间距值,获得平行线的长度:
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通过平行线的长度与遮挡建筑的檐墙距离进行围合处理,生成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面片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包括:遮挡范围合并模块、分析判定模块、结果生成模块,其中:
遮挡范围合并模块: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内每幢建筑进行遮挡范围分析,依次获得单幢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将指定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进行叠加,通过并集处理,获得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建筑有效遮挡范围;
分析判定模块:将建筑有效遮挡范围与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套合处理,将建筑有效遮挡范围通过空间映射,获取建筑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结合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获得遮挡空间范围内的不合格建筑结构元素,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显示;
结果生成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建设项目建筑间距分析结果,并与建设项目区位、控规指标、现状空间分析结果、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结果、配套设施统计指标信息相结合,通过结果生成模块的处理分析,分别获得建设项目空间模型分析报告、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申请报告、规划方案审查研究报告、城市规划分析报告、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报告。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三维空间的呈现方式为: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础,系统对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录制、截取、编写,生成建筑间距分析结果;所述以计算机软件分析工具为基础,对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录制、截取、编写,生成建筑间距分析结果;所述报告为电子格式,并可以通过打印输出为纸质报告;所述纸质报告内容包括:文字、图形、表单、报表、实体模型;所述电子报告类型包括,文档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式、三维立体模型、矢量图形数据、可视化数据图呈现。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可以解决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究阶段;解决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成本的增加问题;为规划研究及审定提供了辅助判定的技术方法及手段,有效降低了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避免因设计图纸不直观,不能有效控制方案设计合理性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项目建成后出现建筑间距不合格、建筑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拆改返工的问题。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设计、报批、审查、审定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以及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及成果要求,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建设项目方案规划、方案建筑布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间距分析领域,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高度值计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遮挡范围计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三维分析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资料输入模块、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和三维分析子系统,所述资料输入模块: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将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建筑总平面图数据,对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进行自动提取,通过间距分析模块,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单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建筑;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获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面片,并进行叠加显示,通过并集处理,获得有效遮挡范围面片,从数据库中调取建筑方案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套合处理,通过空间映射获取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显示不合格建筑结构,将分析结果与各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如图2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包括数据提取模块、对象分析模块、高度值计算模块、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数据提取模块:针对各个分析模块的需求,从数据库中自动判断并调取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各个模块的分析及计算传输所需的数据信息;
对象分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传输的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通过判定,被分析的建筑为遮挡建筑,被分析建筑所影响的周边建筑判定为被遮挡建筑,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以及被遮挡建筑;
高度值计算模块:对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计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的结构属性进行判定与分析,自动计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并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有效高度值,通过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范围进行运算分析;确定遮挡建筑的类型属性,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类型;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类型;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位置关系进行运算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的遮挡范围计算结果,对遮挡建筑檐墙自动构建平行线,获得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的长度数值,与遮挡建筑檐墙进行围合处理,生成遮挡建筑的有效的遮挡范围面片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总平面图包括:建筑主体轮廓及面宽距离、附属用房信息;所述建筑剖面图包括:建筑屋檐、建筑屋顶结构、建筑高度信息;所述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包括:建筑模型、地形结构模型、附属用房模型、植被景观模型;所述遮挡建筑的结构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有辅助用房;所述平屋顶包括:挑檐面、女儿墙;所述辅助用房包括: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局部突出屋面的建筑物结构为辅助用房。
如图3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高度值计算模块的包括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其中:
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对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确定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后分别传输至对应屋顶结构的计算模块中;
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如下公式获得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挑檐面,则自动运算公式:
H=Hy-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y表示室外地面到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女儿墙,则自动运算公式:
H=Hr-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r表示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yp-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yp表示室外地面到坡屋顶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j-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j表示室外地面到建筑屋脊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对遮挡建筑屋顶的辅助用房的所占平面面积进行计算,并与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进行比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自动判定不计算辅助用房高度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自动判定为需要计算辅助用房的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物屋顶的非建筑主体结构,则忽略计算其高度值,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通过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并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其中运算公式为:
H=Ht-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t表示室外地面到辅助用房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如图4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其中:
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类型时,则通过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计算分析获得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以及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
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确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通过被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计算分析获得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类别包括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
如图5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包括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山墙计算单元,其中:
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间最小倾斜夹角在0至45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布置;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最小倾斜夹角在46至90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垂直布置;将判定结果分别传输至不同布置关系子模块中;
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公式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0°<α≤15°,则计算公式为:LX=KH;
当15°<α≤30°,则计算公式为:LX=(1-a)KH;
当30°<α≤45°,则计算公式为:LX=(1-2a)KH;
当45°<α≤60°,则计算公式为:LX=(1-a)KH;
当60°<α≤90°,则计算公式为:LX=(1-0.5a)KH;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a为衰减参数值,K为建筑间距与高度的倍数,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
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分析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若α≤45°,且La≤12m时,则判定LX=12m,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遮挡建筑的山墙宽度、LX为遮挡建筑的山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
若α≤45°,且12m<La≤14m时,则判定结果为LX=La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遮挡建筑的山墙宽度、LX为遮挡建筑的山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
若α≤45°,且La>14m时,则判定La等于檐墙宽度;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遮挡建筑的山墙宽度;
山墙计算单元:通过分析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上窗体情况,获得两建筑间的山墙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分析判定两建筑间山墙均无居室窗体时,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2m;
分析判定两建筑中山墙一侧设有窗体且其中一个为居室窗体时,当被遮挡建筑为旧区改建建筑,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0m;当遮挡建筑为非旧区改建建筑时,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2m。
如图6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其中:
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对高层遮挡建筑的类别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传输至相应的计算子模块中;
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的结果,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建筑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其运算公式为:
若α≤30°,LX=KW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K为倍数系数值、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W为遮挡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的遮挡面宽值;
若α>30°,LX=K'W
其中α为被遮挡居住类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K'为倍数系数值、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W为遮挡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的遮挡面宽值;
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的结果,则判定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间距值LX=14m,并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如图7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包括: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其中:
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对遮挡建筑檐墙垂直方向做平行线,平行线与遮挡檐墙的距离为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间距值,获得平行线的长度:
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通过平行线的长度与遮挡建筑的檐墙距离进行围合处理,生成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面片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
如图8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包括:遮挡范围合并模块、分析判定模块、结果生成模块,其中:
遮挡范围合并模块: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内每幢建筑进行遮挡范围分析,依次获得单幢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将指定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进行叠加,通过并集处理,获得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建筑有效遮挡范围;
分析判定模块:将建筑有效遮挡范围与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套合处理,将建筑有效遮挡范围通过空间映射,获取建筑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结合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获得遮挡空间范围内的不合格建筑结构元素,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显示;
结果生成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建设项目建筑间距分析结果,并与建设项目区位、控规指标、现状空间分析结果、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结果、配套设施统计指标信息相结合,通过结果生成模块的处理分析,分别获得建设项目空间模型分析报告、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申请报告、规划方案审查研究报告、城市规划分析报告、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报告。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三维空间的呈现方式为: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础,系统对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录制、截取、编写,生成建筑间距分析结果;所述以计算机软件分析工具为基础,对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录制、截取、编写,生成建筑间距分析结果;所述报告为电子格式,并可以通过打印输出为纸质报告;所述纸质报告内容包括:文字、图形、表单、报表、实体模型;所述电子报告类型包括,文档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式、三维立体模型、矢量图形数据、可视化数据图呈现。
下面以一个更具体的一个细节方面的例子来对上述内容加以说明。
以南环路地块项目为例,通过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对进行建筑间距自动分析。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分析过程如下:
资料输入模块:对南环路地块项目设计方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别获取方案地块的建筑总平面图、各楼号的建筑剖面图,图形的格式为.dwg电子格式;获取南环路地块项目的建筑方案三维模型,模型文件为.obj格式,模型附带纹理为.jpg格式,存储至数据库中。
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南环路地块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数据,对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进行自动提取,通过间距分析模块,按照由南至北的顺序进行逐幢分析项目范围内所有建筑,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建筑,判定遮挡建筑为9号楼,被遮挡建筑为10号楼;对9号楼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获得9号楼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判定9号楼建筑类别为多低层,通过运算获得紫江路地块项目内所有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成果格式为.shp;对9号楼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显示不合格建筑结构,将分析结果与各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如图2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包括数据提取模块、对象分析模块、高度值计算模块、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数据提取模块:针对各个分析模块的需求,从数据库中自动判断并调取9号楼相应的数据及分析结果,为各个模块的分析及计算传输所需的数据信息;
对象分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传输的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通过判定,单次分析9号楼建筑为遮挡建筑,9号楼建筑所影响的周边建筑,包括10号楼、19号楼判定为被遮挡建筑,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逐幢分析,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9号楼,以及被遮挡建筑10号楼、18号楼、19号楼;
高度值计算模块:对9号楼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计算9号楼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的结构属性进行判定与分析,自动计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结果为19.6m,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9号楼的有效高度值19.6m,通过9号楼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范围进行运算分析;9号楼建筑有效高度值19.6m≤24m,则判定遮挡建筑9号楼为多低层建筑;方案中27号楼建筑有效高度值25.4m>24m,则判定遮挡建筑27号楼时为高层建筑;对9号楼建筑与10号楼建筑位置关系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两建筑间距间的建筑有效最小间距22.2m;对27号楼与15号楼位置关系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两建筑间的有效最小间距24m,将建筑的有效最小间距值存储至数据库中;
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的遮挡范围计算结果,通过对9号楼檐墙的平行线进行分析,获得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的长度为17.3m,与遮挡建筑檐墙进行围合处理,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的遮挡范围。
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总平面图包括:建筑主体轮廓及面宽距离、附属用房信息;所述建筑剖面图包括:建筑屋檐、建筑屋顶结构、建筑高度信息;所述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包括:建筑模型、地形结构模型、附属用房模型、植被景观模型;所述遮挡建筑的结构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有辅助用房;所述平屋顶包括:挑檐面、女儿墙;所述辅助用房包括: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局部突出屋面的建筑物结构为辅助用房。
如图3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高度值计算模块的包括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其中:
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对南环路地块项目中需分析的遮挡建筑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确定屋顶结构后,分别传输至对应屋顶结构的计算模块中;例如对9号楼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确定9号楼遮挡建筑的屋顶为平屋顶,则通过如下分析获得有效高度值H=19.6m,分别对遮挡建筑进行结构判断并运算,并将分析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如下公式获得9号楼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判定遮挡建筑9号楼的屋顶有挑檐面,其计算公式为:
H=Hy-Ho=19.8m-0.2m=19.6m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y表示室外地面到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判定遮挡建筑4号楼的屋顶有女儿墙,其计算公式为:
H=Hr-Ho=21.3m-0.2m=21.1m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r表示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如下公式计算11号楼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计算坡屋顶建筑11号楼,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yp-Ho=25.6m-0.2m=25.4m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yp表示室外地面到坡屋顶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如果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j-Ho=28.6m-0.2m=28.4m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j表示室外地面到建筑屋脊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对遮挡建筑屋顶的辅助用房的所占平面面积进行计算,对36号楼屋顶的辅助用房的所占平面面积进行分析,其辅助用房平面面积为4.6m2,36号楼屋顶平面面积为26.4m2,则判定辅助用房屋顶平面面积<1/4的36号楼屋顶平面面积,则判定为忽略辅助用房高度值;对38号楼的辅助用房进行分析,5.8m2≥1/4*22=5.5m2,则计算38号楼时其中运算公式为
H=Ht-Ho=30.7m-0.2m=35.5m
其中H为36号楼有效高度值,Ht表示室外地面到辅助用房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如图4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其中:
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判定9号楼为多低层建筑类型,则通过9号楼与10号楼的位置关系计算分析获得9号楼与10号楼建筑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以及9号楼与19号楼筑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9号楼与10号楼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
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判定27号楼为高层建筑,通过15号楼的建筑类别计算分析获得27号楼与15号楼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类别包括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
如图5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包括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山墙计算单元,其中,所述计算建筑有效遮挡范围的具体步骤为:
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对9号楼与10号楼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最小倾斜夹角为36度,小于45度,则判定为平行布置;对9号楼与18号楼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最小倾斜夹角为50度,大于45度,则判定为垂直布置;将判定结果分别传输至不同布置关系子模块中。
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获得9号楼与10号楼檐墙的最小间距值为25.24m,其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运算公式,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
当30°<α≤45°等于30°<36°≤45°,则计算过程为:LX=(1-2a)SH=(1-2×0.1)×1.61×19.6m=25.24m;
其中α为10号楼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X为9号楼与10号楼檐墙的最小间距、a为衰减参数值,S为规定的高度系数,H为9号楼建筑的有效高度值。
则获得结果为9号楼与10号楼檐墙的最小间距为25.24m。
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获得9号楼与18号楼檐墙的最小间距值为25.24m,并存储至数据库中,其计算方法如下
当判定两建筑位置关系为垂直布置,通过分析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α=30°≤45°,且La=15m≤12m时,则判定LX=12m,
其中α为18号楼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9号楼建筑的山墙宽度、LX为9号楼建筑的山墙与18号楼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
则结果9号楼与18号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值为12m。
山墙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通过分析9号楼与19号被遮挡建筑山墙上窗体情况,获得两建筑间的山墙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具体方法为:
分析判定两建筑中山墙一侧设有窗体且其中一个为居室窗体,当19号楼为旧区改建建筑,则判定9号楼与19号山墙最小间距LX2=10m;
如图6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其中:
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对高层遮挡建筑的类别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传输至相应的计算子单元中;
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的结果,当被遮挡建筑15号楼为居住建筑,通过运算获得27号楼檐墙与15号楼建筑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其运算过程为:
α=20°≤30°时,通过公式LX=KW=1.2m×33.89m=40.668m
其中α为15号楼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K为倍数系数值,K的倍数范围值在1.1~1.5倍之间、LX为27号楼檐墙与15号檐墙的最小间距值、W为27号楼对应15号楼朝向的遮挡面宽值;
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的结果,当被被遮挡建筑15号楼为非居住建筑时,则判定27号楼建筑檐墙与15号楼檐墙的间距值LX=14m,并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如图7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包括: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其中:
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对9号楼檐墙垂直方向做平行线,平行线与9号楼檐墙的距离为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值25.24m,分析获得平行线的长度17.3m;
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通过平行线的长度17.3m与遮挡建筑的檐墙最小间间距值25.24m,通过围合处理,获得9号楼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
如图8所示,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包括:遮挡范围合并模块、分析判定模块、结果生成模块,其中:
遮挡范围合并模块:通过对南环路地块项目设计方案内每幢建筑进行遮挡范围分析,依次获得单幢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将指定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进行叠加,通过并集处理,获得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建筑有效遮挡范围,通过格式自动转换生成电子范围,格式为.shp;
分析判定模块:将南环路地块项目中建筑有效遮挡范围.shp格式与建筑方案三维模型.obj格式,在计算机中通过三维系统进行套合处理,将建筑有效遮挡范围通过空间映射,获取建筑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结合遮挡空间范围对紫江路地块中建筑方案的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获得遮挡空间范围内的不合格建筑结构,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凸出呈现,以红色显示出不合格的建筑结构;
结果生成模块:将南环路地块项目建筑间距分析结果与区位信息、控规指标信息、现状空间分析结果及指标、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结果、配套设施统计指标相结合,经过计算、处理分析,根据项目需要分别生成南环路地块空间模型分析报告、南环路地块规划条件申请报告、南环路地块规划方案审查研究报告、南环路地块城市规划分析报告、南环路地块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报告。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三维空间的呈现方式为: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础,系统对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录制、截取、编写,生成建筑间距分析结果;所述以计算机软件分析工具为基础,对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录制、截取、编写,生成建筑间距分析结果;所述报告为电子格式,并可以通过打印输出为纸质报告;所述纸质报告内容包括:文字、图形、表单、报表、实体模型;所述电子报告类型包括,文档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式、三维立体模型、矢量图形数据、可视化数据图呈现。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可以解决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究阶段;解决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成本的增加问题;为规划研究及审定提供了辅助判定的技术方法及手段,有效降低了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避免因设计图纸不直观,不能有效控制方案设计合理性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项目建成后出现建筑间距不合格、建筑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拆改返工的问题。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设计、报批、审查、审定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以及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及成果要求,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建设项目方案规划、方案建筑布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间距分析领域,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前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旨在受限于本文给出的方面,而是与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资料输入模块、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和三维分析子系统,所述资料输入模块: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将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建筑总平面图数据,对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进行自动提取,通过间距分析模块,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单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建筑;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获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
所述建筑间距分析子系统包括数据提取模块、对象分析模块、高度值计算模块、有效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数据提取模块:针对各个分析模块的需求,从数据库中自动判断并调取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各个模块的分析及计算传输所需的数据信息;
对象分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传输的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通过判定,被分析的建筑为遮挡建筑,被分析建筑所影响的周边建筑判定为被遮挡建筑,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以及被遮挡建筑;
高度值计算模块:对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计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的结构属性进行判定与分析,自动计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并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所述高度值计算模块的包括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其中:
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对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类别判定,确定遮挡建筑的屋顶结构后分别传输至对应屋顶结构的计算模块中;
平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如下公式获得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挑檐面,则自动运算公式:
H=Hy-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y表示室外地面到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女儿墙,则自动运算公式:
H=Hr-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r表示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坡屋顶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有效高度值H,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yp-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yp表示室外地面到坡屋顶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
H=Hj-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j表示室外地面到建筑屋脊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辅助用房建筑计算子模块:接收屋顶结构判定子模块的判定结果,对遮挡建筑屋顶的辅助用房的所占平面面积进行计算,并与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进行比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自动判定不计算辅助用房高度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自动判定为需要计算辅助用房的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物屋顶的非建筑主体结构,则忽略计算其高度值,并将算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通过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并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其中运算公式为:
H=Ht-Ho
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t表示室外地面到辅助用房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
所述有效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其中:
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类型时,则通过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计算分析获得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以及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
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确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通过被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计算分析获得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建筑类别包括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
所述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子模块包括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山墙计算单元,其中:
布置关系判定单元: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间最小倾斜夹角在0至45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布置;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最小倾斜夹角在46至90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垂直布置;将判定结果分别传输至不同布置关系子模块中;
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公式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当0°<α≤15°,则计算公式为:LX=KH;
当15°<α≤30°,则计算公式为:LX=(1-a)KH;
当30°<α≤45°,则计算公式为:LX=(1-2a)KH;
当45°<α≤60°,则计算公式为:LX=(1-a)KH;
当60°<α≤90°,则计算公式为:LX=(1-0.5a)KH;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a为衰减参数值,K为建筑间距与高度的倍数,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
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单元:接收布置关系判定子模块判定结果,通过运算分析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若α≤45°,且La≤12m时,则判定LX=12m,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La为遮挡建筑的山墙宽度、LX为遮挡建筑的山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最小间距;
若α≤45°,且12m<La≤14m时,则判定结果为LX=La
山墙计算单元:通过分析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上窗体情况,获得两建筑间的山墙最小间距,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分析判定两建筑间山墙均无居室窗体时,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2m;
分析判定两建筑中山墙一侧设有窗体且其中一个为居室窗体时,当被遮挡建筑为旧区改建建筑,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0m;当遮挡建筑为非旧区改建建筑时,则判定两建筑山墙最小间距LX2=12m;
所述高层建筑遮挡范围计算模块包括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其中:
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单元:对高层遮挡建筑的类别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传输至相应的计算子模块中;
计算居住类建筑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的结果,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建筑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并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其运算公式为:
若α≤30°,LX=KW
其中α为被遮挡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K为倍数系数值、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W为遮挡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的遮挡面宽值;
若α>30°,LX=K'W
其中α为被遮挡居住类建筑的朝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K'为倍数系数值、LX为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的最小间距值、W为遮挡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的遮挡面宽值;
非居住类建筑计算单元:接收高层建筑类别判定子模块传输的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的结果,则判定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间距值LX=14m,并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所述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包括: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其中:
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构建子模块:对遮挡建筑檐墙垂直方向做平行线,平行线与遮挡檐墙的距离为遮挡建筑檐墙与被遮挡建筑檐墙的间距值,获得平行线的长度:
有效遮挡范围面片生成子模块:通过平行线的长度与遮挡建筑的檐墙距离进行围合处理,生成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面片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
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面片,并进行叠加显示,通过并集处理,获得有效遮挡范围面片,从数据库中调取建筑方案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套合处理,通过空间映射获取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显示不合格建筑结构,将分析结果与各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有效遮挡范围计算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有效高度值,通过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范围进行运算分析;确定遮挡建筑的类型属性,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类型;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类型;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位置关系进行运算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有效遮挡范围生成模块:接收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提取的遮挡范围计算结果,对遮挡建筑檐墙自动构建平行线,获得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的长度数值,与遮挡建筑檐墙进行围合处理,生成遮挡建筑的有效的遮挡范围面片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总平面图包括:建筑主体轮廓及面宽距离、附属用房信息;所述建筑剖面图包括:建筑屋檐、建筑屋顶结构、建筑高度信息;所述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包括:建筑模型、地形结构模型、附属用房模型、植被景观模型;所述遮挡建筑的结构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有辅助用房;所述平屋顶包括:挑檐面、女儿墙;所述辅助用房包括: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分析子系统包括:遮挡范围合并模块、分析判定模块、结果生成模块,其中:
遮挡范围合并模块: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内每幢建筑进行遮挡范围分析,依次获得单幢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将指定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进行叠加,通过并集处理,获得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建筑有效遮挡范围;
分析判定模块:将建筑有效遮挡范围与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套合处理,将建筑有效遮挡范围通过空间映射,获取建筑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结合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获得遮挡空间范围内的不合格建筑结构元素,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显示;
结果生成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建设项目建筑间距分析结果,并与建设项目区位、控规指标、现状空间分析结果、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结果、配套设施统计指标信息相结合,通过结果生成模块的处理分析,分别获得建设项目空间模型分析报告、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申请报告、规划方案审查研究报告、城市规划分析报告、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报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空间的呈现方式为: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础,系统对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录制、截取、编写,生成建筑间距分析结果;所述报告为电子格式,并可以通过打印输出为纸质报告;所述纸质报告内容包括:文字、图形、表单、报表、实体模型;所述电子报告类型包括:文档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式、三维立体模型、矢量图形数据、可视化数据图呈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50985.0A CN109933818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50985.0A CN109933818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33818A CN109933818A (zh) | 2019-06-25 |
CN109933818B true CN109933818B (zh) | 2023-05-30 |
Family
ID=6698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50985.0A Active CN109933818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338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7696B (zh) * | 2019-12-09 | 2023-05-05 |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空间规划放线的方法 |
CN110889887B (zh) * | 2019-12-09 | 2023-06-20 |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空间规划放线系统 |
CN114528625B (zh) * | 2022-02-17 | 2024-10-18 | 深圳须弥云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楼栋间距校验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2474A (ja) * | 2002-09-06 | 2004-04-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3次元建物モデル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3次元都市モデル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3次元建物モデル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CN101605211A (zh) * | 2009-07-23 | 2009-12-16 | 杭州镭星科技有限公司 | 将虚拟三维建筑与现实环境实拍视频无缝合成的方法 |
CN102693328A (zh) * | 2011-03-24 | 2012-09-26 | 黄丹丹 | Arcview gis 3.2技术在山地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发明 |
CN106327573A (zh) * | 2016-08-25 | 2017-01-11 | 成都慧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城市建筑的实景三维建模方法 |
CN106599332A (zh) * | 2015-10-20 | 2017-04-26 |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数字方案辅助设计与展现方法 |
-
2017
- 2017-12-15 CN CN201711350985.0A patent/CN1099338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2474A (ja) * | 2002-09-06 | 2004-04-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3次元建物モデル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3次元都市モデル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3次元建物モデル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CN101605211A (zh) * | 2009-07-23 | 2009-12-16 | 杭州镭星科技有限公司 | 将虚拟三维建筑与现实环境实拍视频无缝合成的方法 |
CN102693328A (zh) * | 2011-03-24 | 2012-09-26 | 黄丹丹 | Arcview gis 3.2技术在山地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发明 |
CN106599332A (zh) * | 2015-10-20 | 2017-04-26 |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数字方案辅助设计与展现方法 |
CN106327573A (zh) * | 2016-08-25 | 2017-01-11 | 成都慧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城市建筑的实景三维建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BIM与GIS集成的建筑物间距规划审批方法;彭雷等;《地理信息世界》;20160425(第02期);全文 * |
建筑日照分析在规划管理决策与辅助设计中的应用;王成芳等;《规划师》;20031025(第10期);全文 * |
探讨日照分析技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万小虎;《智能城市》;20161125(第1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33818A (zh) | 2019-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46364A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计算方法 | |
CN103150751B (zh) | 在数字地图中实现建筑物内外一体化的三维建模方法 | |
CN109933818B (zh) | 一种建筑间距自动分析系统 | |
Boz et al. | An automated model for rooftop PV systems assessment in ArcGIS using LIDAR. | |
CN111444558B (zh) | 一种提升城市气候宜居度的城市通风廊道划定方法 | |
CN110030972A (zh) | 基于ExcelVBA的隧道超欠挖检测方法 | |
JP3686931B2 (ja) | 熱環境の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9933821B (zh) | 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 | |
CN111401726A (zh) |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4912370B (zh) | 一种建筑物光伏潜力分析可用面积计算方法 | |
AU201320394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on of building wall area | |
CN110597932B (zh) | 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环境综合评估预测方法 | |
CN104217384A (zh) | 一种核事故应急处理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 |
Alam et al. | Shadow effect on photovoltaic potentiality analysis using 3D city models | |
Yu et al. | Spatial interpolation-based analysis method targeting visualization of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 |
CN113780795A (zh) | 基于参数化分析的校园建筑光伏潜力评估方法 | |
Chen et 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level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form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airborne LiDAR and thermal infrared data | |
KR100683120B1 (ko) | 일조권 침해 분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16187807A (zh) | 光伏发电量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 |
TWI408403B (zh) | 海嘯即時預警方法及其系統 | |
CN114781037A (zh) | 一种基于Revit的太阳辐射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建模方法 | |
AU2015205887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on of building wall area | |
CN117689099A (zh) | 基于gis的精细化校园碳汇固碳效益估算及可视化方法 | |
Pittam et al. | A remote measurement and mapping technique for orderly rapid aggregation of building stock geometry | |
Liu et al. | A novel acceleration approach to shadow calculation based on sunlight channel for urban building energy model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