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2387A - 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22387A CN109922387A CN201910043167.9A CN201910043167A CN109922387A CN 109922387 A CN109922387 A CN 109922387A CN 201910043167 A CN201910043167 A CN 201910043167A CN 109922387 A CN109922387 A CN 1099223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ing unit
- light
- light collecting
- optical fiber
- fib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2412 Hom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其包括,向光纤线路发射检测光,并在该光纤线路的光纤法兰适配器上收集由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再将其进行引导传播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的外部空间。本发明可以用于光纤线路的路由查找,或用于机房整治中的路由验证,其生产成本低、易于安装和普及,能够帮助线务员提高光纤线路排障及机房整治效率,有利于加强机房各路由端口的维护和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的迅猛发展,光纤线路日益增多,由于光缆铺设前期技术受限并未实现科学的光纤路由管理,造成光纤线路路由混乱,涉及从干线到末端用户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机房ODF管理(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的缩写,光纤配线架,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或机房OLT管理(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柜),纸质标签不规范、丢损、配线信息不准、维护人员更迭等给后期维护带来了极大隐患。当线路发生故障或差错时,线路路由的查找非常繁琐,费时费力,根本无法满足客户对网络维护的需要,此问题也成为光纤通信界的难题。目前电信机房中光口上的路由标识大多采用纸质标签记录方式,标签书写有印刷和手写两种,由于现场光口路由是由人工跳接,制作纸质标签,然后记录并交付由专人上传资源管理系统,但现场情况复杂,施工人员书写不规范,上传数据错误无法鉴别,再经过多年的沉积,造成现场光口路由信息与资源管理系统的路由信息不一致率高达40%以上,网络排障需要熟悉机房的施工人员操作,而且排障时间长,与日益增加的网络维护需求形成严重冲突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机房ODF和OLT等承端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其用于光纤线路的路由查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其包括,向光纤线路发射检测光,并在该光纤线路的光纤法兰适配器上收集由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再将其进行引导传播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的外部空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通过第一集光单元在所述光纤线路的光纤法兰适配器上收集由所述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并通过所述第一集光单元将其进行引导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的外部空间;所述第一集光单元采用透光材料。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集光单元对收集到的所述溢出光进行汇聚以增加光强;经过增强的所述溢出光通过所述第一集光单元的外端折射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的外部空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上具有通透的穿孔,所述第一集光单元固定于所述穿孔内;所述第一集光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内,并正对所述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的外侧边缘,以接收检测光的溢出光;所述第二端伸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的外部,以射出由第一集光单元所接收的溢出光。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可以为平面或者外凸曲面,且其中的所述第一端为光滑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竖向设置于熔纤盘内,使得所述第二端的朝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熔纤盘的一侧边缘具有开口,且来自所述第二端的溢出光能够从所述熔纤盘一侧的边缘开口处射出。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水平设置于熔纤盘内,所述熔纤盘的顶部具有托盘盖,所述第二端的朝向为竖直方向且正对所述托盘盖内侧面;所述托盘盖的内侧面上固定有第二集光单元,所述第二集光单元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正对所述第一集光单元的第二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路由查找装置,其用于光纤线路的路由查找,且生产成本低、易于安装和普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由查找装置,其包括,光纤法兰适配器,其上具有通透的穿孔;以及,第一集光单元,固定于所述穿孔内,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内,并正对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端伸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的外部空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可以为平面或者外凸曲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端为光滑表面;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为磨砂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二集光单元,所述第二集光单元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第二集光单元的入射面正对所述第一集光单元的第二端,并接收由所述第一集光单元收集并从所述第二端射出的检测光。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集光单元还包括出射面,从所述入射面进入的检测光在所述第二集光单元内部传导之后能够从所述出射面射出。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路由查找系统,其有利于加强机房各路由端口的维护和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由查找系统,其包括,光纤法兰适配器,其上具有通透的穿孔;第一集光单元,固定于所述穿孔内,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内,并与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正对,以接收检测光的溢出光;所述第二端伸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的外部空间;以及,熔纤盘,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设置于所述熔纤盘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竖向设置于熔纤盘内,使得所述第二端的朝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熔纤盘的一侧边缘具有开口,且来自所述第二端的溢出光能够从所述熔纤盘一侧的边缘开口处射出。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二集光单元;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水平设置于熔纤盘内,所述熔纤盘的顶部具有托盘盖,所述第二端的朝向为竖直方向且正对所述托盘盖的内侧面;所述第二集光单元固定于所述托盘盖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集光单元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正对所述第一集光单元的第二端,并接收由所述第一集光单元收集并从所述第二端射出的检测光。
作为本发明所述路由查找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集光单元还包括出射面,从所述入射面进入的检测光在所述第二集光单元内部传导之后能够从所述出射面射出;所述托盘盖上具有对应于所述出射面的窗口,所述第二集光单元固定于所述托盘盖的内侧面的同时,所述出射面能够正对所述窗口或者探出所述窗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用于光纤线路的路由查找,或用于机房整治中的路由验证,其生产成本低、易于安装和普及,能够帮助线务员提高光纤线路排障及机房整治效率,有利于加强机房各路由端口的维护和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路由查找装置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光纤法兰适配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集光单元接收溢出光示意图。
图5的5(a)~5(c)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集光单元的多种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集光单元多种实施方式中的外凸曲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集光单元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集光单元两端面设置外凸曲面的实施方式分布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集光单元的磨砂曲面对检测光的折射原理示意图。
图10中的10(a)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光纤法兰适配器竖向设置于熔纤盘内的应用场景图;10(b)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光纤法兰适配器水平设置于熔纤盘内的应用场景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端盖作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端盖与光纤法兰适配器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集光单元弯折形态的光学作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集光单元仅设置入射面时的作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集光单的作用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集光单的两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8中的18(a)、18(b)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集光单去除入射之后的两种结构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仅设置第一集光单元后的路由查找装置作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际中,机房的ODF(光纤配线架)内一般排列有若干个熔纤盘400,每个熔纤盘400内并列设置有多个路由端口,该路由端口由一个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和内接的一个标准光纤接头所形成,以形成一个空缺的插口。一个ODF上的路由端口可插接跳纤,以连接到另一个ODF上的路由端口,形成光纤线路的路由。由于实际中的光纤线路具有多条,复杂且混乱,当某一线路发生故障或差错时,线路路由的查找非常繁琐,费时费力。
参照图1~15,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查找方法,该方法需要先向目标光纤线路(待查找的光缆线路路由)发射检测光,并在该光纤线路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收集由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再将其进行引导传播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以便于被用户所直接观察到亮光,从而直接分辨出目标的路由端口(光缆成端的端口)。因此,检测光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380~760nm,优选650nm的红光。
具体的,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集光单元200在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收集由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外泄的溢出光,并通过第一集光单元200将溢出光引导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以便于用户直接观察到。显而易见的,第一集光单元200采用透光固态材料,如玻璃、水晶、树脂、亚克力等。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在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当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外侧的路由端口插接上光纤接头之后,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两侧的光纤接头即可形成对接,即两个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互相接触。由于实际误差,两个插芯及其内部的纤芯不可能做到完全耦合、完全正对对接,因此,当向该光纤线路发射可见的检测光时,在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会有部分溢出光(从对接面泄露出来的光)从侧面泄露出来,最终被位于插芯端面外侧的第一集光单元200所接收,并传导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
第一集光单元200在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的固定方式为:
如图1、2,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侧面上具有通透的穿孔101,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于穿孔101内,较佳的,穿孔101位于该侧面上的中心位置。第一集光单元200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两者皆为平面,其中,第一端201伸入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并正对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的外侧边缘,以接收检测光的溢出光,溢出光进入第一集光单元200之后可以在其内部进行传导;第二端202伸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以射出由第一集光单元200所接收的溢出光。如图5(a),第一集光单元200整体可以直接为圆柱状,且嵌入固定在穿孔101内。
如图5(b),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集光单元200可以类似为伞状,即:其第一端201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端202的横截面尺寸,且在第一集光单元200纵向的某一位置处进行变径,形成台阶状。由于第二端202的面积更大,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光亮可视面积。优选的,如图5(c),第一集光单元200包括互相衔接、形成一体的导光柱203和灯冒204,其中,导光柱203为外径较小的圆柱透明结构;灯冒204为外径较大的饼状透明结构;第一端201为导光柱203的外端面、第二端202为灯冒204的外端面。导光柱203插入并固定在穿孔101内,灯冒204则搁置在穿孔101以外。
进一步的,由于插芯的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强度微弱,即使被直接引导出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以外也难以被人轻易察觉,因此还需要第一集光单元200对收集到的溢出光进行汇聚以增加光强。经过增强的溢出光通过第一集光单元200的外端折射入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易于被人察觉。
其实施方式为:如图6、7,第一端201或第二端202可以设置为外凸曲面,形成凸透镜。如图8,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可以只是其中一面为外凸曲面,也可以是两者均为外凸曲面。因此,作为“凸透镜”的第一集光单元200对接收到的溢出光具有汇聚、增强效果。
进一步的,为使得从第二端202折射出去的检测光能够更加容易被人从各个角度所观察到,则第二端202表面可以设置为不光滑的磨砂表面,使得在第一集光单元200内进行传导的检测光在投射到第二端202表面时,能够由于凹凸不平的表面而发生类似“漫反射”原理一样的折射现象,以更加无规律且均衡的折射路径从第二端202折射至外部空间。如图9所示,假设第一集光单元200内以平行光照射到第二端202表面上,则平行光能够在该磨砂面上产生无规律的多组折线线条,使得在外部的各个方向均能够观察到第二端202的亮光。但上述中需要保证第一端201为光滑表面。
在本发明中,如图10,光纤法兰适配器100设置于熔纤盘400内,并位于熔纤盘400的边缘开口处,能够形成向外的空缺路由端口。该路由端口可插接跳纤的光纤接头,也可以暂时不插接任何光纤接头以留作空位,但这两者情况下均可以通过检测光的射入来实现路由查找功能,具体如下两种情形:
一、当路由端口内未插接光纤接头时,如图11、12,可以在该空缺的路由端口内插入端盖500进行封堵。端盖500包括连接端501和封堵端502,其中的连接端501配合于路由端口的插口尺寸,是能够正好插入路由端口、与之形成固定的外伸结构(通过自身与插口之间的挤压或摩擦形成固定、防止脱离);而封堵端502的外框大于路由端口的插口尺寸,被滞留在插口外部,并对路由端口形成封堵。进一步的,连接端501内部为空心,且封堵端502的中心为透明材料(或者在封堵端502的中心预留安装孔,并在该孔内嵌入透明薄片),来自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一端的检测光能够穿过连接端501、并从封堵端502射出。较佳的,封堵端502的中心为一体的凸透镜或者嵌入固定有凸透镜,且该凸透镜的外表面(外凸曲面)为磨砂表面,这样即可扩大封堵端502外表面的可视范围和射出光的折射范围,使得用户在四周都能看到发光的封堵端502。如图15所示,假设从某一个ODF或者OLT上拔下一根光纤接头之后,若要明确该拔下的光纤接头所在路由的另一端是插接在哪个ODF的哪个路由端口上,则可以向该拔出的光纤接头发射检测光,检测光传至目标路由端口处时能够直接照射在端部的封堵端502上,以便用户察觉。
二、当路由端口内插接光纤接头时,可以仅设置上述中的第一集光单元200实现路由查找。采用上述同样的过程进行发射检测光,则在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的两个插芯对接面处能够产生溢出光,该溢出光被第一集光单元200被动收集之后,能够直接投射在第一集光单元200顶部的托盘盖401上。若检测光被第一集光单元200加强后,照射在托盘盖401上能够被用户观察到内侧光亮。需要注意的是,熔纤盘400的顶部具有托盘盖401,托盘盖401能够盖合在熔纤盘400顶部,对其内部的线路形成隔断和保护,同时,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及其上固定的第一集光单元200也被盖在熔纤盘400内部。
进一步的,当路由端口内插接光纤接头时,为防止仅仅设置第一集光单元200的情况下,其光强难以穿透托盘盖401,且其尺寸较小,难以被用户轻易观察到,因此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进行进一步优选,以使得用户能够从熔纤盘400的外部直接观察到由第一集光单元200所收集的溢出光:
一、将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竖向设置于熔纤盘400内,且排列于熔纤盘400一侧的边缘开口处(当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具有多个的时候,彼此之间保持间隔),如此即可使得第二端202(或穿孔101)的朝向为水平方向。由于熔纤盘400的一侧边缘具有开口,因此来自第二端202的溢出光能够从熔纤盘400一侧的边缘开口处射出,以被用户察觉。较佳的,如图10(a),各个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在熔纤盘400的边缘开口处进行倾斜设置,保证每个光纤法兰适配器100本身的纵向与熔纤盘400的边缘开口方向保持水平锐角,因此来自第二端202的溢出光直接能够从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与临边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之间的间隔中射出,便于用户查找。在该实施方式中,需要保证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一端201为光滑表面,而第二端202可以为磨砂表面或者光滑表面(其中的磨砂表面为较佳实施方式)。
二、将光纤法兰适配器100水平设置于熔纤盘400内,依旧保持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穿孔101竖直朝上。由于熔纤盘400的顶部具有托盘盖401,因此,此时的第二端202的朝向为竖直方向且正对托盘盖401的内侧面。同时,还在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上固定第二集光单元300,以辅助第一集光单元200进行光路的引导,将检测光引导至熔纤盘400外部,以供用户直接观察到。此时需要保证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均为为光滑表面。如图13,第二集光单元300包括入射面301,入射面301正对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其能够接收来自第一集光单元200的检测光,并通过自身结构的沿伸形态来决定检测光进入其内部之后的光路走向(如弯折形态、直线形态、弯曲形态等)。第二集光单元300还包括出射面302,其位于第二集光单元300的末端,从入射面301进入的检测光在第二集光单元300内部传导之后能够从出射面302射出。第二集光单元300采用固态透明材料,其能够导光,第二集光单元300的入射面301为光滑表面,用于直接接收检测光,另一端的出射面302则引出熔纤盘400或者引至熔纤盘400(或托盘盖401)边缘,以便用户观察到光亮。具体的,如图10(b)所示,托盘盖401的外缘具有垂直向下的一条折板401b,折板401b上具有通透的窗口401a,而当第二集光单元300固定在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之后,其出射面302能够正好正对着窗口401a或者能够直接探出窗口401a。若检测光从出射面302射出,则用户能够从外部通过窗口401a来查找光亮。出射面302可以为磨砂表面或者光滑表面。
如图14,第二集光单元300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入射面301,而第二集光单元300的整体外表面上除了入射面301以外的其他任何表面均为磨砂表面,这样,当来自第一集光单元200的检测光从入射面301射入第二集光单元300内部之后,能够通过第二集光单元300整体进行发光发亮。较佳的,第二集光单元300的体积大于第一集光单元200的体积,这样即可增大检测光的光亮范围,更加便于用户的寻找和察觉。
参照图1~10、13~19,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查找装置,其基于上述的路由查找方法。
路由查找装置包括上一个实施例中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和第一集光单元200。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具有通透的穿孔101,而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于穿孔101内。第一集光单元200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第一端201伸入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并正对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的外侧边缘;第二端202伸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
具体的,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集光单元200在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收集由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外泄的溢出光,并通过第一集光单元200将溢出光引导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以便于用户直接观察到。显而易见的,第一集光单元200采用透光固态材料,如玻璃、水晶、树脂、亚克力等。
进一步的,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在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当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外侧的路由端口插接上光纤接头之后,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两侧的光纤接头即可形成对接,即两个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互相接触。由于实际误差,两个插芯及其内部的纤芯不可能做到完全耦合、完全正对对接,因此,当向该光纤线路发射可见的检测光时,在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会有部分溢出光(从对接面泄露出来的光)从侧面泄露出来,最终被位于插芯端面外侧的第一集光单元200所接收,并传导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
第一集光单元200在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的固定方式为:
如图1、2,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侧面上具有通透的穿孔101,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于穿孔101内,较佳的,穿孔101位于该侧面上的中心位置。第一集光单元200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两者可以为平面,其中,第一端201伸入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并正对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的外侧边缘,以接收检测光的溢出光,溢出光进入第一集光单元200之后可以在其内部进行传导;第二端202伸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以射出由第一集光单元200所接收的溢出光。如图5(a),第一集光单元200整体可以直接为圆柱状,且嵌入固定在穿孔101内,则穿孔101相应地为圆孔。
如图5(b),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集光单元200类似为伞状,即:其第一端201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端202的横截面尺寸,且在第一集光单元200纵向的某一位置处进行变径,形成台阶状。由于第二端202的面积更大,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光亮可视面积。优选的,如图5(c),第一集光单元200包括互相衔接、形成一体的导光柱203和灯冒204,其中,导光柱203为外径较小的圆柱透明结构;灯冒204为外径较大的饼状透明结构;第一端201为导光柱203的外端面、第二端202为灯冒204的外端面。导光柱203插入并固定在穿孔101内,灯冒204则搁置在穿孔101以外。
进一步的,由于插芯的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强度微弱,即使被直接引导出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以外也难以被人轻易察觉,因此还需要第一集光单元200对收集到的溢出光进行汇聚以增加光强。经过增强的溢出光通过第一集光单元200的外端折射入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易于被人察觉。
其实施方式为:如图6、7,第一端201或第二端202可以设置为外凸曲面,形成凸透镜。如图8,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可以只是其中一面为外凸曲面,也可以是两者均为外凸曲面。因此,作为“凸透镜”的第一集光单元200对接收到的溢出光具有汇聚、增强效果。
进一步的,为使得从第二端202折射出去的检测光能够更加容易被人从各个角度所观察到,则第二端202表面可以设置为不光滑的磨砂表面,使得在第一集光单元200内进行传导的检测光在投射到第二端202表面时,能够由于凹凸不平的表面而发生类似“漫反射”原理一样的折射现象,以更加无规律且均衡的折射路径从第二端202折射至外部空间。如图9所示,假设第一集光单元200内以平行光照射到第二端202表面上,则平行光能够在该磨砂面上产生无规律的多组折线线条,使得在外部的各个方向均能够观察到第二端202的亮光。但上述中需要保证第一端201为光滑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路由查找装置还包括第二集光单元300,第二集光单元300能够辅助第一集光单元200进行光路的引导,以便于将检测光引导至人眼容易察觉到的位置,如ODF的正面,优选熔纤盘400置入ODF后所外露的正面。第二集光单元300采用固态透明材料,其能够导光。
第二集光单元300包括入射面301,入射面301为光滑表面,其正对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并能够接收由第一集光单元200收集并从第二端202射出的检测光,并通过自身结构的沿伸形态来决定检测光进入其内部之后的光路走向(如弯折形态、直线形态、弯曲形态等)。
第二集光单元300还包括出射面302,其位于第二集光单元300的末端,从入射面301进入的检测光在第二集光单元300内部传导之后能够从出射面302射出。显而易见的,出射面302的朝向为ODF的正面方向,如此,当用户站在ODF前方时,来自第二集光单元300的检测光从出射面302射出之后能够直接被人眼所察觉。本发明中,出射面302也可以设置为不光滑的磨砂表面,也可以设置为光滑表面。
如图14,当第二集光单元300仅设置一个入射面301(而无出射面302)时,第二集光单元300的整体外表面上除了入射面301以外的其他任何表面均为磨砂表面,这样,当来自第一集光单元200的检测光从入射面301射入第二集光单元300内部之后,能够通过第二集光单元300整体进行发光发亮。较佳的,第二集光单元300的体积大于第一集光单元200的体积,这样即可增大检测光的光亮范围,更加便于用户的寻找和察觉。
实际中,如图10,光纤法兰适配器100设置于熔纤盘400内,并位于熔纤盘400的边缘开口处。熔纤盘400的顶部具有托盘盖401,托盘盖401能够盖合在熔纤盘400顶部,对其内部的线路形成隔断和保护,同时,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及其上固定的第一集光单元200也被盖在熔纤盘400内部。因此本实施例上述中的第二集光单元300能够辅助第一集光单元200进行光路的引导,将检测光引导至熔纤盘400外部,以供用户直接观察到。此时需要保证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为光滑平面或者光滑外凸曲面(不选取磨砂面)。
如图17(a),第二集光单元300为弯折形态,优选直角弯折(即弯折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其中正对第一集光单元200的一端为入射端304,而出射检测光的一端为出射端305。入射端304的外端面为入射面301,其正对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出射端305的外端面为出射面302,其朝向熔纤盘400的开口边缘,因此,当检测光在第二集光单元300内部传导时,能够顺着弯折方向进行传播并射出熔纤盘400。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二集光单元300的弯折折角处设置为倒角,优选形成45°倒角的反光面303,当来自入射面301的检测光经过入射端304照射到反光面303上时,能够在该反光面303上发生反射,最终经过出射端305从出射面302折射出去。该反光面303可以为透明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为平面镜,能够完全反射检测光。
较佳的,如图17(b),第二集光单元300的入射端304可以去除(直接保留出射端305),而在出射端305底面的相应投影位置处设定入射面301。但在本质上,入射面301与出射端305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入射面301为光滑表面,而第二集光单元300上的其他表面可以为光滑表面或磨砂表面。进一步的,出射端305可以棱柱状,如图18(a);也可以为圆柱状;也可以为两者的结合形式,如图18(b)。
进一步的,如图第二集光单元300可以通过出射端305的顶面固定在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上(出射端305的顶面与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之间可通过胶水固定)。托盘盖401的外缘具有垂直向下的一条折板401b,折板401b上具有通透的窗口401a,而当第二集光单元300固定在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之后,出射端305末端的出射面302能够正对着窗口401a或者能够直接探出窗口401a。若检测光从出射面302射出,则用户能够从外部通过窗口401a来查找光亮。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路由查找系统,该系统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中的路由查找方法以及本实施例中的路由查找装置。
所述路由查找系统包括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第一集光单元200和熔纤盘400。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具有通透的穿孔101。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于穿孔101内,其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其中,第一端201伸入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并与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正对,以接收检测光的溢出光;第二端202伸至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本发明中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设置于熔纤盘400内。当路由查找系统仅包括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和第一集光单元200时,溢出光被第一集光单元200被动收集之后,能够直接投射在第一集光单元200顶部的托盘盖401上,用户能够通过托盘盖401对应位置的光亮来确定目标的路由端口,如图19所示。此外,当路由查找装置仅包括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和第一集光单元200时,溢出光被第一集光单元200被动收集之后,还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将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竖向设置于熔纤盘400内”的方法使得用户直接观察第一集光单元200的光亮,较佳的,如图10(a),各个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在熔纤盘400的边缘开口处进行倾斜设置,保证每个光纤法兰适配器100本身的纵向与熔纤盘400的边缘开口方向保持水平锐角。
如图10(b),当路由查找系统的第一集光单元200水平设置于熔纤盘400内,以至于其光强难以直接穿透托盘盖401时,则可以在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上固定第二集光单元300,以辅助第一集光单元200进行光路的引导,将检测光引导至熔纤盘400外部,以供用户直接观察到,如图16所示,此处不赘述。但此时需要保证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为光滑平面或者光滑外凸曲面(不选取磨砂面)。
本发明中还可以将第一集光单元200更换为光敏二极管,实现对微弱溢出光的捕捉和采集,并对用户反馈,从而形成路由端口的光子标签,实现光纤线路的自动路由查找。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6)
1.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光纤线路发射检测光,并在该光纤线路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收集由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再将其进行引导传播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集光单元(200)在所述光纤线路的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收集由所述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所溢出的溢出光,并通过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将其进行引导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
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采用透光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对收集到的所述溢出光进行汇聚以增加光强;
经过增强的所述溢出光通过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的外端折射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上具有通透的穿孔(101),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于所述穿孔(101)内;
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1)伸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并正对所述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的外侧边缘,以接收检测光的溢出光;所述第二端(202)伸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以射出由第一集光单元(200)所接收的溢出光。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01)或第二端(202)可以为平面或者外凸曲面,且其中的所述第一端(201)为光滑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竖向设置于熔纤盘(400)内,使得所述第二端(202)的朝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熔纤盘(400)的一侧边缘具有开口,且来自所述第二端(202)的溢出光能够从所述熔纤盘(400)一侧的边缘开口处射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水平设置于熔纤盘(400)内,所述熔纤盘(400)的顶部具有托盘盖(401),所述第二端(202)的朝向为竖直方向且正对所述托盘盖(401)内侧面;
所述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上固定有第二集光单元(300),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包括入射面(301),所述入射面(301)正对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
8.一种路由查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其上具有通透的穿孔(101);以及,
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于所述穿孔(101)内,其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1)伸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并正对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端(202)伸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由查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01)或第二端(202)可以为平面或者外凸曲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路由查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01)为光滑表面;所述第二端(202)的端面为磨砂表面。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路由查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集光单元(300),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包括入射面(301),所述入射面(301)为光滑表面;
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的入射面(301)正对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并接收由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收集并从所述第二端(202)射出的检测光。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由查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还包括出射面(302),从所述入射面(301)进入的检测光在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内部传导之后能够从所述出射面(302)射出。
13.一种路由查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其上具有通透的穿孔(101);
第一集光单元(200),固定于所述穿孔(101)内,其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1)伸入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内,并与光纤接头的插芯端面正对,以接收检测光的溢出光;所述第二端(202)伸至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的外部空间;以及,
熔纤盘(400),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设置于所述熔纤盘(400)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路由查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竖向设置于熔纤盘(400)内,使得所述第二端(202)的朝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熔纤盘(400)的一侧边缘具有开口,且来自所述第二端(202)的溢出光能够从所述熔纤盘(400)一侧的边缘开口处射出。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路由查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集光单元(300);
所述光纤法兰适配器(100)水平设置于熔纤盘(400)内,所述熔纤盘(400)的顶部具有托盘盖(401),所述第二端(202)的朝向为竖直方向且正对所述托盘盖(401)的内侧面;
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固定于所述托盘盖(401)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包括入射面(301),所述入射面(301)正对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的第二端(202),并接收由所述第一集光单元(200)收集并从所述第二端(202)射出的检测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路由查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还包括出射面(302),从所述入射面(301)进入的检测光在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内部传导之后能够从所述出射面(302)射出;
所述托盘盖(401)上具有对应于所述出射面(302)的窗口(401a),所述第二集光单元(300)固定于所述托盘盖(401)的内侧面的同时,所述出射面(302)能够正对所述窗口(401a)或者探出所述窗口(401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43167.9A CN109922387A (zh) | 2019-01-17 | 2019-01-17 | 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43167.9A CN109922387A (zh) | 2019-01-17 | 2019-01-17 | 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22387A true CN109922387A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696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43167.9A Pending CN109922387A (zh) | 2019-01-17 | 2019-01-17 | 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2238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6418A (zh) * | 2020-04-15 | 2020-08-28 | 睿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 |
CN112346177A (zh) * | 2020-10-23 | 2021-02-09 |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12379482A (zh) * | 2020-10-23 | 2021-02-19 |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直线型导光杆的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14690331A (zh) * | 2022-03-08 | 2022-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适配器、光分配装置和光通信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17008A (zh) * | 2015-03-23 | 2015-06-17 | 吕根良 | 光纤线路路由查找方法、故障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CN205280989U (zh) * | 2015-11-13 | 2016-06-01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通信机房内使用的光纤总配线架 |
CN108599839A (zh) * | 2018-06-22 | 2018-09-28 | 南京光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通信中检测光波信号提取方法及系统 |
CN108809414A (zh) * | 2018-08-22 | 2018-11-13 |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纤网络智能维护装置及其光纤全数据检测仪 |
CN109217916A (zh) * | 2018-11-22 | 2019-01-15 |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路全数据检测方法 |
CN209545781U (zh) * | 2019-01-17 | 2019-10-25 |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查找装置及系统 |
-
2019
- 2019-01-17 CN CN201910043167.9A patent/CN10992238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17008A (zh) * | 2015-03-23 | 2015-06-17 | 吕根良 | 光纤线路路由查找方法、故障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CN205280989U (zh) * | 2015-11-13 | 2016-06-01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通信机房内使用的光纤总配线架 |
CN108599839A (zh) * | 2018-06-22 | 2018-09-28 | 南京光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通信中检测光波信号提取方法及系统 |
CN108809414A (zh) * | 2018-08-22 | 2018-11-13 |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纤网络智能维护装置及其光纤全数据检测仪 |
CN109217916A (zh) * | 2018-11-22 | 2019-01-15 |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路全数据检测方法 |
CN209545781U (zh) * | 2019-01-17 | 2019-10-25 |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查找装置及系统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6418A (zh) * | 2020-04-15 | 2020-08-28 | 睿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 |
CN112346177A (zh) * | 2020-10-23 | 2021-02-09 |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12379482A (zh) * | 2020-10-23 | 2021-02-19 |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直线型导光杆的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12379482B (zh) * | 2020-10-23 | 2023-03-14 |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直线型导光杆的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14690331A (zh) * | 2022-03-08 | 2022-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适配器、光分配装置和光通信系统 |
WO2023169085A1 (zh) * | 2022-03-08 | 2023-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适配器、光分配装置和光通信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22387A (zh) | 一种路由查找方法及其装置和路由查找系统 | |
US10101545B2 (en) | Traceable cable assembly and connector | |
US10222561B2 (en) | Light launch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light into a traceable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y with tracing optical fibers | |
US20200012064A1 (en) | Fiber optic module and system including rear connectors | |
US8406597B2 (en) | Intelligent fiber optic adapter mounting structures that receive and correctly position multiple types of fiber optic adapters and related adapter collars and bulkheads | |
CN106662713B (zh) | 具有管控的连接支持和模拟内存表的可插拔有源光模块 | |
US20180095232A1 (en) | Fiber Splice and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Fiber Splice and Distribution Frame | |
US10539758B2 (en) | Traceable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y with indication of polarity | |
WO2013189370A2 (zh) |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光纤连接器插头及适配器组件 | |
US20070280619A1 (en) | Multi-directional optical splice organizer | |
US10613285B2 (en) | Module and assembly for fiber optic interconnections | |
CN106033140B (zh) | 光纤适配器的防尘帽和光纤连接组件 | |
CN209545781U (zh) | 一种路由查找装置及系统 | |
WO2019114462A1 (zh) | 一种光纤箱内置理线盒装置 | |
WO2023169085A1 (zh) | 光纤适配器、光分配装置和光通信系统 | |
CN101900856B (zh) | 一种光纤插座 | |
CN211061735U (zh) |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光路侧向显示器 | |
CN105511025B (zh) | 石英塑料复合光纤组件、识别方法及装置 | |
JP4799100B2 (ja) | 光伝送路判別装置、並びにこの光伝送路判別装置を用いた光伝送路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09014681A (ja) | 光ファイバの活線検出装置及び光成端箱 | |
CN213715526U (zh) | 一种光路显示器 | |
US20220003939A1 (en) | Light screen of fiber optic connectors | |
CN210534383U (zh) | 一种多类型光纤接口连接器 | |
CN218728208U (zh) | 光伏充电型智能化光缆交接箱 | |
CN218824835U (zh) | 一种熔配一体化托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31 Address after: 211100 building 26, block B, No. 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moling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continued poi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700 Development Avenue and Lao Xu Road Intersection of Maba Town Concentrated Area, Xuyi County, Hu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continued poi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