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1689A -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1689A
CN109921689A CN201910231429.4A CN201910231429A CN109921689A CN 109921689 A CN109921689 A CN 109921689A CN 201910231429 A CN201910231429 A CN 201910231429A CN 109921689 A CN109921689 A CN 109921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heat sink
series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14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和平
孙立成
阮禾
廖家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314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1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1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1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包括两条以上并联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上包括两个以上换热单元,每条所述换热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为串联或串并联连接,所述换热单元包括若干并联的用作热液体流通通道的热端热沉,以及若干并联的用作冷液体流通通道的冷端热沉;所述热端热沉与所述冷端热沉交替排列。本发明解决了换热单元的集成问题,而且串并联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能够轻易实现多个换热单元互联,形成更大功率的热伏发电系统;本发明的换热结构对换热工质造成的流动阻力损失小,各换热单元冷热端工质进出口温差小,有利于提高整体热电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材料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帕尔帖效应和汤姆逊效应)将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基于塞贝克效应,可将热电材料制成热伏发电系统,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进而用于工业余热回收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和地热等热源发电。利用热电材料制成的热伏发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运动部件、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点,目前还没有一种大规模集成方案的换热装置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旨在解决目前还没有一种大规模集成方案的换热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包括两条以上并联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上包括两个以上换热单元,每条所述换热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为串联或串并联连接,所述换热单元包括若干并联的用作热液体流通通道的热端热沉,以及若干并联的用作冷液体流通通道的冷端热沉;所述热端热沉与所述冷端热沉交替排列。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所述热液体与所述冷液体在所述换热单元中的流向设置为相反。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每条所述换热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设置有3个,并且为串联。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每条所述换热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设置有3个,其中2个并联后再与另外一个串联。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4个热沉联箱,其中2个热沉联箱用于连通所述热端热沉;另外2个热沉联箱用于连通所述冷端热沉,所述热沉联箱上还设置有连接液体导管的孔。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用于连通所述热端热沉的2个热沉联箱设置在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一对角线的两个角上;用于连通所述冷端热沉的2个热沉联箱设置在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二对角线的两个角上。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所述热端热沉与所述冷端热沉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分流液体的勒条,相邻所述勒条之间构成分流槽。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所述勒条垂直于液体流入/流出的方向布置。
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中,所述勒条的末端离所述热端热沉/所述冷端热沉的边的距离逐渐递增或递减,使液体流入时通过渐缩型的通道分流进入各分流槽,液体从分流槽流出时汇聚至渐扩型的通道流出。
一种热伏发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以及集成于所述串并联式换热结构中的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根据所述热端热沉以及所述冷端热沉的温度差进行发电。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通过将所有换热单元分别进行串并联,解决了换热单元的集成问题,而且串并联的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能够轻易实现多个换热单元互联,形成更大功率的热伏发电系统;本发明的换热结构对换热工质造成的流动阻力损失小,各换热单元冷热端工质进出口温差小,有利于提高整体热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换热通道中,换热单元采用单纯串联方式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的实施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换热通道中,换热单元采用串并联方式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换热单元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冷、热端热沉的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液体集管与连接管非垂直连接的实施例图。
图6为热液体进口集管与第一连接管的连接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两条以上并联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上包括两个以上的换热单元1,每条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为串联或串并联连接,图1中设置了三条换热通道,每条换热通道中设置三个换热单元1,即三个换热单元1串联形成一条换热通道,然后再并联,形成串并联式换热结构,本发明另一种串并联方式如图2所示,设置有三个换热单元1,其中两个先并联再与第三个串联,三个换热单元1串并联连接后形成一条换热通道,然后再与其他换热通道进行并联。具体串联、并联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换热单元1如图3所示,包括若干并联的热端热沉11,以及若干并联的冷端热沉12;所述热端热沉11与所述冷端热沉12交替排列。
具体地,可以平行设置4根液体集管:热液体进口集管2、热液体出口集管3、冷液体进口集管4和冷液体出口集管5,热液体依次流经所述热液体进口集管2、所述热端热沉11,以及所述热液体出口集管3;冷液体依次流经所述冷液体进口集管4、所述冷端热沉12,以及所述冷液体出口集管5。冷热液体分别流经冷端热沉12和热端热沉11时发生换热。为了保证充分的换热时间,4根集管可以制成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
图3给出了一种紧凑的换热单元1的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采用热沉联箱13分别将热端热沉11和冷端热沉12进行并联。具体的,设置4个热沉联箱13,其中2个热沉联箱13用于连通所述热端热沉11;另外2个热沉联箱13用于连通所述冷端热沉12,所述热沉联箱13上还设置有连接液体导管的孔。为了方便集成装配,避免连接处相互干扰,用于连通所述热端热沉11的2个热沉联箱13设置在所述换热单元1的第一对角线的两个角上;用于连通所述冷端热沉12的2个热沉联箱13设置在所述换热单元1的第二对角线的两个角上。热沉联箱13分别与冷、热端热沉可以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每个冷、热端热沉的进口面积,以及进口伸入到热沉联箱13的长度可以不同,通过调节进口面积大小以及伸入的长度,可以对热沉联箱13中流入各个热沉的流量进行调配,实现更加精确的热流量分配。本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解决了热端热沉11、冷端热沉12的并联和集成问题,并能对热流量进行调控。避免了冷、热端热沉安装位置造成的相互干扰,简化了4根集管与换热单元之间的连接和安装。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热沉(包括热端热沉11和冷端热沉12)的内部设置勒条L,如图4所示,相邻所述勒条L之间构成分流槽,能够对液体进行分流。优选的,所述勒条垂直于液体流入/流出的方向布置,这样冷、热液体的流入口设置在同侧就能实现逆流式换热,确保充分换热,同时方便组装调试,具体流向设置可以参照图1和图3。进一步的,还可以将冷、热端热沉的液体流入通道、流出通道设计为渐缩或渐扩型的三角形,具体的,所述勒条的末端离所述热端热沉/所述冷端热沉的边的距离逐渐递增或递减,使液体流入时通过渐缩型的通道分流进入各分流槽,液体从分流槽流出时汇聚至渐扩型的通道流出,这样可以确保热流量分配更均匀。
优选方案中,4根集管的末端是封闭的,流动滞止作用会引起静压升高,导致该位置附近的发电单元会分配更多流量,从而引起流量分配不均。因此,本发明可以将每个换热单元1的热端热沉11与所述热液体进口集管2之间通过不同长度的第一连接管(6A、6B、6C、……)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排列方式为:沿着液体在所述热液体进口集管的流向,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依次增大,如图5、图6所示,沿着液体的流向,通过依次增加连接管的长度,增加一定的流动阻力,可以降低靠近热液体进口集管2末端附近换热单元的流量,即通过调节各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可以调整由热液体进口集管2向各个换热单元1的流量分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热液体进口集管2为非垂直连接,使热液体从所述热液体进口集管分流至所述第一连接管中时,拐角(θ)为钝角,如图5所示,可以使液体流动更加平顺,降低流动阻力。同理,冷端热沉12与所述冷液体进口集管5之间也可以通过不同长度的第二连接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按照前述方法进行设置,本发明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伏发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以及集成于所述串并联式换热结构中的热电模块7,如图3所示,所述热电模块7根据所述热端热沉以及所述冷端热沉的温度差进行发电。具体的,可以在热端热沉以及冷端热沉之间设置热电材料,例如,选取性能系数ZT(优值系数)值较大的PeTe材料,热电材料根据温度差产生电能。本发明的热伏发电装置具有液体阻力小、内部流量分配和换热均匀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提升热电转换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本换热结构不仅解决了换热单元的集成问题,而且串并联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能够轻易实现多个换热单元互联,形成更大功率的热伏发电系统;本发明的换热结构对换热工质造成的流动阻力损失小,各换热单元冷热端工质进出口温差小,有利于提高整体热电转换效率。本发明还进一步对换热单元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热沉联箱对冷、热端热沉进行并联,巧妙地设置了冷、热端热沉的结构,使冷热端工质能够充分接触换热,还通过调整连接管的长度及连接角度来优化冷热端工质的流量分配。基于上述串并联式换热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热伏发电装置,本装置具有液体阻力小、内部流量分配和换热均匀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提升热电转换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以上并联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上包括两个以上换热单元,每条所述换热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为串联或串并联连接,所述换热单元包括若干并联的用作热液体流通通道的热端热沉,以及若干并联的用作冷液体流通通道的冷端热沉;所述热端热沉与所述冷端热沉交替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液体与所述冷液体在所述换热单元中的流向设置为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换热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设置有3个,并且为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换热通道中,所述换热单元设置有3个,其中2个并联后再与另外一个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4个热沉联箱,其中2个热沉联箱用于连通所述热端热沉;另外2个热沉联箱用于连通所述冷端热沉,所述热沉联箱上还设置有连接液体导管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连通所述热端热沉的2个热沉联箱设置在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一对角线的两个角上;用于连通所述冷端热沉的2个热沉联箱设置在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二对角线的两个角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热沉与所述冷端热沉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分流液体的勒条,相邻所述勒条之间构成分流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勒条垂直于液体流入/流出的方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勒条的末端离所述热端热沉/所述冷端热沉的边的距离逐渐递增或递减,使液体流入时通过渐缩型的通道分流进入各分流槽,液体从分流槽流出时汇聚至渐扩型的通道流出。
10.一种热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串并联式换热结构,以及集成于所述串并联式换热结构中的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根据所述热端热沉以及所述冷端热沉的温度差进行发电。
CN201910231429.4A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Pending CN109921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1429.4A CN109921689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1429.4A CN109921689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1689A true CN109921689A (zh) 2019-06-21

Family

ID=66966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1429.4A Pending CN109921689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16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9174A (zh) * 2022-02-15 2022-03-15 四川大学 一种热电转换装置与系统
CN114678460A (zh) * 2022-05-31 2022-06-28 四川大学 一种可分离式热电转换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9174A (zh) * 2022-02-15 2022-03-15 四川大学 一种热电转换装置与系统
CN114678460A (zh) * 2022-05-31 2022-06-28 四川大学 一种可分离式热电转换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7397C (zh) 散热装置及利用该散热装置的冷却单元
US20090301541A1 (en)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CN109921689A (zh)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CN101922870B (zh) 一种间壁式换热器
CN101825409B (zh) 一种具有发电结构的板式换热器
CN101783631A (zh) 一种温差半导体发电装置
US9115619B2 (en)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of vehicle
CN209840797U (zh) 一种紧凑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CN209462284U (zh) 一种串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CN109945700A (zh) 一种紧凑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CN209877717U (zh) 一种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CN109724277B (zh) 地热井换热装置
CN207896888U (zh) 一种紧凑式温差发电装置
CN109945699A (zh) 一种并联式换热结构及热伏发电装置
TWI507648B (zh) 地溫熱交換系統及其地溫熱能發電與地溫熱泵系統
CN108917438A (zh) 一种高温高压紧凑式换热器
CN205593158U (zh) Ptc平行流加热器
CN207317558U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车载式空冷机组
JP2002106964A (ja) 太陽熱利用温水装置
Subramania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Variable Header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CN206300246U (zh) 生活热水系统
CN206160767U (zh) 一种换热器管路及换热器
CN217818313U (zh) 一种交叉流换热器
CN209706604U (zh) 一种高分子卷式换热器
CN201708743U (zh) 一种温差半导体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