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1214A -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1214A
CN109921214A CN201910277066.8A CN201910277066A CN109921214A CN 109921214 A CN109921214 A CN 109921214A CN 201910277066 A CN201910277066 A CN 201910277066A CN 109921214 A CN109921214 A CN 109921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erforation
terminal pin
grafting
medi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70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any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uany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uany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uany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70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1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1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1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包括用以与电路板插接孔相挤压插接配合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前端面、与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弧状侧端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两侧端面共同形成梭状插接主体部,所述插接主体部设有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空心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空心部分内的实心部分,所述空心部分与所述实心部分共同形成半空心半实心的弹性空间。如此设置,当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与电路板配合插接时,仅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所述端子接脚的两侧端面可与电路板紧密配合,实现端子接脚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插接,而无需另外使用焊料等工序,工序简单,缩短制程,大大提高端子接脚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连接接触部且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并用以插接固持于电路板的焊接部。
现有技术中的焊接部需要先插接至电路板的插接孔内,然后用焊料将所述焊接部与电路板插接孔进行焊接固定。如此设置,在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需要两道工序,第一为插接工序,第二为焊接工序,工序较多;另一方面,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间距较小,极易出现连焊的情形,大大降低电连接器的成品率。
尤其在目前电连接器小型化的趋势中,现有的焊接部组装方式更加不利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提高组装效率的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包括用以与电路板插接孔相挤压插接配合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前端面、与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弧状侧端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两侧端面共同形成梭状插接主体部,所述插接主体部设有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空心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空心部分内的实心部分,所述空心部分与所述实心部分共同形成半空心半实心的弹性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心部分包括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第一穿孔、位于第一穿孔下方且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第二穿孔,所述实心部分包括横跨左右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支撑所述空心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端设有自第一穿孔进一步向上凹陷的凹陷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穿孔为左右宽度大于上下宽度的横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二穿孔为上下宽度大于左右宽度的竖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在前后方向上呈T型状分布,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插接主体部位于第一穿孔左右两侧的宽度大于所述插接主体部位于第二穿孔左右两侧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穿孔外周设有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二穿孔外周设有第二内侧面,所述空心部分内还设有第三内侧面和第四内侧面,所述第三内侧面和第四内侧面分别位于空心部分左右两侧且为倾斜状延伸,且所述第三内侧面和第四内侧面分别切线连接位于同侧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内侧面与第四内侧面上,且在左右方向上,支撑部的其中一端贴近前端面,支撑部的另一端贴近后端面,所述支撑部在上下方向的截面上为S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接脚包括位于插接主体部下端的插接头部,所述插接头部前端设有倾斜状的引导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与侧端面之间设有弧状倒角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接脚上方连接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插接主体部之间设有凹陷的连接弧面,所述连接弧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的上方,左右两连接弧面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接主体部于第一穿孔左右两侧的宽度。
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前述的新型端子接脚以及连接所述端子接脚的固持部与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信号。
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述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的所述插接主体部设有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空心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空心部分内的实心部分,所述空心部分与所述实心部分共同形成半空心半实心的弹性空间。如此设置,当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与电路板配合插接时,仅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所述端子接脚的两侧端面可与电路板紧密配合,实现端子接脚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插接,而无需另外使用焊料等工序,工序简单,缩短制程,大大提高端子接脚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端子接脚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新型端子接脚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新型端子接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第四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第五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端子接脚 100 连接端 1
插接端 2 前端面 201
后端面 202 侧端面 203
插接主体部 21 第一穿孔 211
第一内侧面 2110 第二穿孔 212
第二内侧面 2120 支撑部 213
第三内侧面 2131 第四内侧面 2132
空心部分 20 插接头部 22
头部侧面 221 引导面 2210
连接弧面 3 倒角面 4
凹陷部 211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图1至7所示,为本发明新型端子接脚10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端子接脚100,包括用以与电路板插接孔(未图示)相挤压插接配合的插接端2,所述插接端2包括前端面201、与前端面201相对的后端面202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弧状侧端面203,所述前端面201、后端面202以及两侧端面203共同形成梭状插接主体部21,所述插接主体部21设有前后贯穿前端面201与后端面202的空心部分20以及位于所述空心部分内的实心部分,所述空心部分20与所述实心部分共同形成半空心半实心的弹性空间。所述梭型是指所述插接主体部21下端较窄,而中端和/或上端较宽。如此,可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顺利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内,且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较宽的部分可与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实现侧向挤压配合。具体的,且所述侧端面203可以是弧形面、平面或其他形式均可。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心部分20包括前后贯穿前端面201与后端面202的第一穿孔211、位于第一穿孔211下方且前后贯穿前端面201与后端面202的第二穿孔212,所述实心部分包括横跨左右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211与第二穿孔212之间的支撑部213,所述支撑部213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支撑所述空心部分20。所述“梭状”是指两端相较于中间细的形状。如此设置,所述梭状的插接主体部21内部设有前后贯穿的空心部分20,当所述插接主体部21插接于较窄的电路板插接孔时,所述插接主体部21左右方向受到挤压变形,所述空心部分20可提供所述插接主体部21变形所需要的空间,所述支撑部213位于所述空心部分20内可对所述空心部分20起到支撑作用,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在受到挤压后在左右方向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力,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与电路板插接孔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和稳固,防止所述插接主体部21脱离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如此,当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100与电路板配合插接时,仅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100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所述端子接脚100的两侧端面203可与电路板紧密配合,实现端子接脚100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插接,而无需另外使用焊料等工序,工序简单,缩短制程,大大提高端子接脚100的组装效率。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实心部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或其他与空心部分20的连接方式,只要实现所述半空心半实心的弹性空间即可。
所述插接端2设有自第一穿孔211进一步向上凹陷的凹陷部2111。如此设置,所述凹陷部2111可使所述空心部分20在受到两侧挤压时能够实现更好的压缩变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凹陷部2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213在上下方向的截面上为S型。如此设置,当所述插接主体部21受到左右方向的挤压时,所述S型的支撑部213具有可压缩变形的空间供所述插接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上压缩,且使插接主体部21具有较好的回复力,避免插接主体部21受到压缩后无法回弹。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21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所述第一穿孔211为左右宽度大于上下宽度的横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二穿孔212为上下宽度大于左右宽度的竖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一穿孔211与第二穿孔212在前后方向上呈T型状分布,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插接主体部21位于第一穿孔211左右两侧的宽度大于所述插接主体部21位于第二穿孔212左右两侧的宽度。如此设置,当所述插接主体部21与电路板插接孔最初开始配合时,所述插接主体部21位于第二穿孔212左右两侧的部分可引导端子接脚100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当所述插接主体部21最宽的部分与电路板插接孔配合后,所述第一穿孔211受到弹性挤压而变形,且所述第二穿孔212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变形,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在整体上具有良好弹性变形力。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穿孔211也可以是扁圆形、矩形、菱形、三角形等通孔形状。
所述第一穿孔211与第二穿孔212共同形成所述空心部分20,所述第一穿孔211外周设有第一内侧面2110,所述第二穿孔212外周设有第二内侧面2120,所述空心部分20内还设有第三内侧面2131和第四内侧面2132,所述第三内侧面2131和第四内侧面2132分别位于空心部分20左右两侧且为倾斜状延伸,且所述第三内侧面2131和第四内侧面2132分别切线连接位于同侧的第一内侧面2110和第二内侧面2120。如此,所述空心部分20大致为倒置的等腰三角状,当所述插接主体部21受到挤压时,所述三角状的空心部分20可提供较大的变形所需空间。
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13连接于所述第三内侧面2131与第四内侧面2132上,且在左右方向上,支撑部213的其中一端贴近前端面201,支撑部213的另一端贴近后端面202。如此设置,可使所述支撑部213大致为S型,从而可使插接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可变形的空间以及较好的回复力。
所述端子接脚100包括位于插接主体部21下端的插接头部22,所述插接头部22前端设有倾斜状的引导面2210。如此设置,所述插接头部22可引导所述端子接脚100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所述插接头部22具有竖直延伸的两头部侧面221,所述前端面201及后端面202一体延伸至所述插接头部22上,如此,使插接头部22大致为竖直状,使所述插接头部22具有一定强度,同时避免插接头部22过于尖细而刮伤所述电路板其他部位。
所述端子接脚100上方连接有连接端1,所述连接端1与插接主体部21之间设有凹陷的连接弧面3,所述连接弧面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211的上方,左右两连接弧面3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接主体部21于第一穿孔211左右两侧的宽度。所述连接端1可以是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或其他部位的其中一部分,所述两连接弧面3之间的间距较窄,可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呈梭状,利于插接主体部21的弹性变形。
所述前端面201、后端面202与侧端面203之间设有弧状倒角面4。如此,所述弧状倒角面4可使所述端子接脚100具有较为圆滑的外表面,避免对电路板插接孔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导电端子(未图示),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以及连接所述端子接脚100的固持部(未图示)与接触部(未图示),所述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信号。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在需要组装至电路板时,仅需要将端子接脚100插接至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实现导电端子的插接组装以及实现电路连通,而无需再使用焊料焊接,大大简化了导电端子的组装工序。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接脚100也可以为无需传输电信号的普通插接固定脚,如此,可简化端子接脚100的插接固定工序。
本发明进一步保护一种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前述的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未图示)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在需要组装至电路板时,仅需要将导电端子的端子接脚100插接至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实现电连接器的插接组装以及实现电路连通,而无需再使用焊料焊接,大大简化了电连接器的组装工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与电路板插接孔相挤压插接配合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前端面、与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弧状侧端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两侧端面共同形成梭状插接主体部,所述插接主体部设有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空心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空心部分内的实心部分,所述空心部分与所述实心部分共同形成半空心半实心的弹性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部分包括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第一穿孔、位于第一穿孔下方且前后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第二穿孔,所述实心部分包括横跨左右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支撑所述空心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设有自第一穿孔进一步向上凹陷的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为左右宽度大于上下宽度的横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二穿孔为上下宽度大于左右宽度的竖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在前后方向上呈T型状分布,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插接主体部位于第一穿孔左右两侧的宽度大于所述插接主体部位于第二穿孔左右两侧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外周设有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二穿孔外周设有第二内侧面,所述空心部分内还设有第三内侧面和第四内侧面,所述第三内侧面和第四内侧面分别位于空心部分左右两侧且为倾斜状延伸,且所述第三内侧面和第四内侧面分别切线连接位于同侧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内侧面与第四内侧面上,且在左右方向上,支撑部的其中一端贴近前端面,支撑部的另一端贴近后端面,所述支撑部在上下方向的截面上为S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脚包括位于插接主体部下端的插接头部,所述插接头部前端设有倾斜状的引导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与侧端面之间设有弧状倒角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脚上方连接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插接主体部之间设有凹陷的连接弧面,所述连接弧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的上方,左右两连接弧面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接主体部于第一穿孔左右两侧的宽度。
9.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一项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以及连接所述端子接脚的固持部与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信号。
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CN201910277066.8A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Pending CN109921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7066.8A CN109921214A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7066.8A CN109921214A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1214A true CN109921214A (zh) 2019-06-21

Family

ID=6696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7066.8A Pending CN109921214A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121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0218U (en) * 2007-03-13 2007-10-01 De-Sen Jang Connector terminal
CN201639004U (zh) * 2010-02-04 2010-11-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端子、组装该端子的电连接器及与其配对的母端电连接器
GB201310635D0 (en) * 2013-06-14 2013-07-31 Suunto Oy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male connection portion for providing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and a flexible element
CN203445317U (zh) * 2013-06-25 2014-02-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850496U (zh) * 2014-04-14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250773U (zh) * 2017-09-29 2018-04-17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0218U (en) * 2007-03-13 2007-10-01 De-Sen Jang Connector terminal
CN201639004U (zh) * 2010-02-04 2010-11-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端子、组装该端子的电连接器及与其配对的母端电连接器
GB201310635D0 (en) * 2013-06-14 2013-07-31 Suunto Oy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male connection portion for providing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and a flexible element
CN203445317U (zh) * 2013-06-25 2014-02-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850496U (zh) * 2014-04-14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250773U (zh) * 2017-09-29 2018-04-17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702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178146Y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2342872U (zh) 一种nano sim卡座
CN207925708U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9675514U (zh)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N109921214A (zh)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N209497018U (zh)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N209497030U (zh)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N203800240U (zh) 微型射频连接器
CN206992363U (zh) 一种动触头及电气连接器
CN217035914U (zh) 一种锂电池用电池极耳
CN208862244U (zh) 连接装置
CN203967438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1638997U (zh) 卡缘连接器
CN109546391B (zh) 接触件鱼眼结构及接触件、差分信号模块、连接器
CN103326096B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转接器、插座及同轴连接器
WO2021179762A1 (zh) 板对板插座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0576570U (zh)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06546903U (zh) 一种简化结构的USB‑Type‑c连接器
CN109788391A (zh) 耳机五金组件及其蓝牙耳机
CN213151074U (zh) 具有焊接部的接线端子及其连接器
CN215870158U (zh) 一种液压钳
CN210928156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焊盘插接结构
CN20373401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8157669U (zh) 一种9pin母头自动焊线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