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8729A -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8729A
CN109918729A CN201910094568.7A CN201910094568A CN109918729A CN 109918729 A CN109918729 A CN 109918729A CN 201910094568 A CN201910094568 A CN 201910094568A CN 109918729 A CN109918729 A CN 109918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pour
flow
function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45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8729B (zh
Inventor
万忠海
蔡文波
陈文�
鲁锦
晏涛
吴杨辉
王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45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8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8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8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8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8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所述方法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依据混合式配汽组态的结构特征,按照先行整定顺序阀,后续整定单阀的先后次序,通过逆向视同法、顺序配汽法、反向映射法、阀位趋同法以及局部整定法等多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实施,完成混合式配汽函数的现场整定,有效提高了整定质量及整定效率。本发明通过多方法综合运用及实施,消弭混合式配汽组态结构存在先天缺陷,兼顾单阀和顺序阀流量特性二者的非线性矫正,解决了混合式配汽函数整定工作难度大,效率低且准确性干扰环节多的难题,对于提升混合式配汽机组的进汽流量控制精度和提高现场整定、实施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属汽轮机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轮机高压调节阀属于“快开型”调节阀,其调门流量特性(数值上表征为阀位指令与进汽流量百分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这一非线性特征不仅与高压调节阀(含预启阀)结构、阀杆全行程位移以及汽轮机通流结构等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运行工况的影响,较为典型的就是同一调节阀所处阀门开启顺序不同,其流量特性的数值表征函数亦不相同。DEH系统配汽函数负责调节阀(组)进汽流量的线性度矫正及综合管理,进而实现汽轮发电机组的转速与功率的控制。控制上,配汽函数直接决定着单阀方式或顺序阀方式下FDEM流量指令与各调节阀阀位指令的数值对应关系(可直观地拟合成单阀方式或顺序阀方式的配汽曲线),因而,配汽函数能否正确反映高压调节阀(组)的非线性特征直接决定了汽轮机组流量特性的线性度。
混合式配汽组态模式将FDEM流量指令(即实际流量需求)转换为临界流量需求来统筹单阀方式和顺序阀方式的配汽管理。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中间函数物理意义不明晰且结构复杂,准确性干扰环节多,现场整定及实施困难较大,准确性不高。一方面,就函数模块架构而言,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往往是单阀方式和顺序阀方式配汽组态的公用模块,与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相违背,是混合式配汽函数组态结构的先天缺陷;另一方面,在常规配汽函数整定实施过程中,各调节阀的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均以所有调节阀全开时的总临界流量为标幺值,由顺序阀背压修正函数F(X1)换算得到,如此一来,各调节阀的函数F(X3)完全相同;同时,调门流量开度函数F(X4) 一般由单个调节阀在其他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下的全行程调门流量特性试验获得,未考虑调节阀实际阀序的影响。如此一来,两方面因素使得单阀方式与顺序阀方式的流量线性矫正无法兼得。因此,合理改进混合式配汽函数整定方法对于提升该类型机组的进汽流量控制精度和提高现场整定、实施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混合式配汽函数整定工作难度大,效率低且准确性干扰环节多的特点,提出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所述方法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依据混合式配汽组态的结构特征,按照先行整定顺序阀,后续整定单阀的先后次序,通过逆向视同法、顺序配汽法、反向映射法、阀位趋同法以及局部整定法等多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实施,完成混合式配汽函数的现场整定,有效提高了整定质量及整定效率。
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依次完成待实施机组在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
(2)依据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分别获取原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单阀流量特性及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并依照理想线性参照流量特性,对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及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进行技术评价;
(3)依据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借助逆向视同法,分别获取“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试验最小阀位至所有调节阀全开范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
(4)由于在混合式配汽函数中,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是单阀方式和顺序阀方式配汽组态的公用模块,因此,先行整定更为经济且常用的顺序阀配汽函数,后续整定单阀配汽函数。根据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并借助顺序配汽法,获取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包含:顺序阀背压修正函数F(X1)、KX+B流量分配函数以及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将各函数分别输入配汽组态相应模块且绕过调门重叠度函数F(X2),拟合生成整定后的“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
(5)对比步骤(4)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和步骤(2)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若二者一致,则认为步骤(4)结果合格;否则,应核查步骤(4)的每一细节,直至其结果与步骤(2)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完全一致为止;
(6)借助反向映射法,生成步骤(4)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以预测整定后的实施效果;
(7)由于顺序阀方式配汽函数整定过程严格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必然存在差异;若按常规方式采用相同的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势必造成单阀方式下各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不同步;在后续整定单阀方式配汽函数时,可借助阀位趋同法,逆推得到各调节阀的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并令各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与单阀标定参照曲线保持一致;
(8)若待实施机组整体流量特性线性较好,仅局部流量异常时,可采用局部整定法对原配汽函数的进行定位矫正。
所述顺序配汽法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分别提取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过程中各调节阀依次全行程关闭时记录的阀位指令与临界流量,进而获得“相对临界流量百分比—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
所述逆向视同法将单阀流量特性试验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过程中调节阀或阀组按既定阀序依次关闭时记录的实际流量结果直接视为FDEM流量指令即实际流量需求本身,即可获取试验最小阀位至所有调节阀全开范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具体过程如下:首先,依据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分别依次计算得到单阀方式和顺序阀方式下对应各调节阀阀位指令的以所有调节阀全开工况参数为标幺值的实际流量百分比;随后,以实际流量百分比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各调节阀阀位指令为纵坐标,即可生成试验最小阀位至各调节阀全开范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这一过程等同于将原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单阀配汽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中的“FDEM流量指令”替换为试验记录的“实际流量百分比”。
所述反向映射法通过逐一标记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过程中各调节阀阀位指令与相应实际流量,得到单个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与其实际流量增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依据该函数关系,反向映射推导出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以预测整定后的实施效果。由于机组存在顺序阀最小进汽度,使得试验过程中最小进汽度内的最后开启调节阀需留有一定开度,如25%,而无法全关。故具体过程如下:对于大于最小进汽度的调节阀可依据试验数据来得到其阀位指令与实际流量增长量函数。对于最小进汽度内的最后开启调节阀,仅记录了其在25%开度以上的试验数据,因而,缺失该阀全关时实际流量的底度,自然也就无法通过试验数据直接得到实际流量随阀位增大的相对增长量;这时,可依据喷嘴面积与临界流量近似为正比准则,通过顺序阀背压修正函数估算出该阀全关时实际流量的底度,再分段得出其阀位指令与实际流量增长量函数;对于该阀全关至试验最小阀位25%开度这一段,试验数据完全缺失,阀位指令与实际流量增长量函数只能按线性简化处理;显然,阀位开度0%对应的实际流量相对增长量亦为零,阀位开度25%对应的实际流量相对增长量可由试验记录的25%阀位开度对应的实际流量减去该阀全关时的实际流量底度;对于试验最小阀位25%开度至该阀全开这一段,实际流量相对增长量可通过则依据试验数据及该阀全关时的实际流量底度整理得出。
所述阀位趋同法是指根据调门临界流量特性函数F(X4)和单阀标定参照曲线,逆推得出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 ,有效确保各调节阀阀位指令与单阀标定参照曲线相一致。具体过程如下:由于单阀流量特性试验同样存在试验最小阀位开度,因而,首先需要参考原单阀方式配汽曲线的大致趋势,将单阀标定参照曲线由试验最小阀位开度进一步延伸至所有调节阀全关,从而得到完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随后,逐一读取单阀标定参照曲线中的FDEM流量指令与对应调节阀阀位指令,并根据各调节阀的调门临界流量特性函数F(X4),反向插值计算出各调节阀的每一阀位指令对应的相对临界流量百分比;最后,整理出与各调节阀每一阀位指令相对应的FDEM流量指令与相对临界流量百分比两者间的数值对应关系,即为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此时,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仅仅作为一种差异化矫正系数,不再蕴含混合式配汽函数原有的实际流量与临界流量的物理对应关系。
所述局部整定法同样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原则,借助逆向视同法、顺序配汽法、反向映射法及阀位趋同法,对原配汽函数顺序阀方式流量特性的主要异常部位进行定位矫正。
所述混合式配汽组态通常采用X-Y分段函数线性插值的办法来实现汽轮机流量特性的非线性矫正,为尽量降低数值映射失真,各中间函数均应充分用足、用好X-Y分段函数的赋值空间。
所述“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1:1参照流量特性是指FDEM流量指令与实际流量百分比之间呈现理想的数值等同且线性一一对应关系。
本发明数种方法各有效用:顺序配汽法是准确反映高压调节阀(组)的非线性特征的关键举措;逆向视同法是精确复现汽轮机组固有流量特性并建立整定参照标准的有效手段;反向映射法作为整定辅助手段,无需通过现场验证试验即可准确地预测、评估新配汽函数的实施效果,给整定工作带来极大便利;阀位趋同法是消弭组态结构存在先天缺陷,兼顾单阀和顺序阀流量特性非线性矫正的可行途径;局部整定法需结合现场实际,才能达到减少在线修改工作量,降低不可控安全风险,又有效消除流量特性的主要缺陷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混合式配汽组态的结构特征,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准确反映并还原出高压调节阀(组)的非线性特征,同时,通过多方法综合运用及实施,给整定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并且消弭混合式配汽组态结构存在先天缺陷,兼顾了单阀和顺序阀流量特性二者的非线性矫正,解决了混合式配汽函数整定工作难度大,效率低且准确性干扰环节多的难题,对于提升混合式配汽机组的进汽流量控制精度和提高现场整定、实施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合式配汽函数多方法综合整定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2 为案例原配汽函数下单阀和顺序阀默认重叠度流量特性;
图3 为案例机组常规配汽曲线与标定参照曲线;
图4 为案例机组顺序配汽曲线与标定参照曲线;
图5 为案例机组GV5调门流量特性图;
图6 为案例机组调节阀实际流量增长趋势图;
图7 为案例机组流量特性预测图;
图8 为案例机组单阀方式未优化配汽曲线;
图9 为案例机组GV5优化后单阀配汽曲线;
图10 为案例机组配汽组态示意图;
图11 为案例机组GV6调门流量特性图;
图12为案例机组简化改进配汽曲线;
图13为案例机组简化改进流量特性现场验证;
图14为案例机组GV6优化后单阀阀位指令偏差;
图15为案例机组配汽组态赋值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15,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机组为国产引进型亚临界300MW等级汽轮机组,其在顺序阀方式下,调节阀开启顺序为GV1/2(同步)→CV4→CV5→CV6→CV3;单阀方式下,各调节阀同步开启。由于该机组配置了六个高压调节阀,相较四阀喷嘴配汽机组多出两个,因而,配汽结果受阀序影响更为显著。
如图1整定方法所示,本实施例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完成待实施机组在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
(2)依据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分别获取原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单阀流量特性及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并依照理想线性参照流量特性,对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及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进行技术评价;本实施例机组原配汽函数下单阀和顺序阀默认重叠度流量特性如图2所示。
(3)依据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借助逆向视同法,分别获取“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试验最小阀位至所有调节阀全开范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本实施例机组标定参照曲线如图3、图4、图9所示。
(4)根据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并借助顺序配汽法,获取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包含:顺序阀背压修正函数F(X1)、KX+B流量分配函数以及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将各函数分别输入配汽组态相应模块且绕过调门重叠度函数F(X2),拟合生成整定后的“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本实施例机组GV5调门流量特性函数如图5所示,本实施案例机组GV6调门流量特性函数如图11所示,图中均给出了按照常规配汽函数整定方法未考虑调节阀实际阀序而是在其他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下得到的调门流量特性曲线。显然,常规方法与本发明方法二者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5)对比步骤(4)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和步骤(2)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若二者一致,则认为步骤(4)结果合格;否则,应核查步骤(4)的每一细节,直至其结果与步骤(2)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完全一致为止。图3给出了按照常规配汽函数整定方法得到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由图3可知,常规配汽函数整定方法忽视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受调节阀实际阀序的影响,势必令非最后开启的调节阀(如GV4、GV5及GV6)的调门流量特性失真,且阀序间隔越大,失真越明显,如GV4。而顺序配汽法得到的配汽曲线与标定参照曲线几乎完全一致,如图4。
(6)借助反向映射法,生成步骤(4)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以预测整定后的实施效果。本实施例机组调节阀实际流量增长趋势如图6所示,其中GV4为本实施例机组50%最小进汽度内的最后开启调节阀;该阀全关至试验最小阀位25%开度这一段,试验数据完全缺失,阀位指令与实际流量增长量函数按线性简化处理;图7给出了本实施例机组在本发明方法和常规配汽函数整定方法下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的预计实施效果。由图7可知,本发明方法的预测实施效果与参照流量吻合度非常高,仅在虚圆范围,开始失效。这是由于56%FDEM流量指令下GV4阀位指令已接近24%,已进入试验最小阀位盲区。反观常规配汽整定方法的预测实施结果在77% FDEM流量指令以下便开始失效。此时,GV5阀位指令尚有26%。而且,即便在77% FDEM流量指令以上区域,其流量特性预测值与参照流量也并非完全吻合。如此一来,在常用调峰FDEM流量指令62.25%~77%区域(62.25%对应三阀全开),常规配汽整定方法不满足汽轮机进汽流量精确控制的要求。
(7)由于顺序阀方式配汽函数整定过程严格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必然存在差异;若按常规方式采用相同的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势必造成单阀方式下各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不同步,如图8所示;在后续整定单阀方式配汽函数时,可借助阀位趋同法,逆推得到各调节阀的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并令各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与单阀标定参照曲线保持一致,如图9;本实施例机组GV6优化后单阀阀位指令偏差如图14所示。受组态X-Y函数拟合点数量所限,实际运行中单阀方式下GV6在37%以上阀位指令个别点存在0.6%左右的偏差(图14),但不影响机组正常运行。
(8)间接法配汽组态本身结构过于复杂,若完整修改,将有二十余个函数模块需要在线更改(图10仅是简化示意图),未知安全风险太大。案例机组整体流量特性线性较好,仅局部存在流量异常,如图2所示,在79.18%FDEM流量指令处存在约1.36%的流量陡升;在87.70%~89.50%FDEM流量指令区域存在约0.76%的流量缓滞;在97.61% 以上FDEM流量指令区域,再次出现流量缓滞(见图中虚圆。经技术分析,FDEM流量指令在79.18%及87.70%~89.50%两处出现的流量异常主要是由于GV6默认函数F(X4)与其实际调门流量特性差异较大所致,如图11所示。故采用局部整定法对原配汽函数的进行定位矫正。本实施例机组简化改进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机组简化改进后的实际流量特性验证如图13所示。由图13可知,简化改进后的现场验证实测流量特性(修正重叠度)已完全消除了默认配汽函数在图中2、3两处标记的流量异常,而其他未改动部分的流量特性仍保持原状(如标记1)。图中也给出了反向映射法的预测实施效果,除重叠度区域稍有差异外,其余部分基本完全吻合。
由于DEH系统配汽组态通常采用X-Y分段函数线性插值的办法来实施汽轮机流量特性的非线性矫正,为尽量降低数值映射失真,各中间函数均应充分用足、用好X-Y分段函数的赋值空间。图15为案例机组配汽组态的赋值界面。
本实施例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来获取并修正案例机组混合式配汽组态各中间函数,可显著提高该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的整定质量。其中,顺序配汽法是准确反映高压调节阀(组)的非线性特征的关键举措;逆向视同法是精确复现汽轮机组固有流量特性并建立整定参照标准的有效手段。反向映射法无需通过现场试验即可预测新配汽函数的流量特性,给整定工作带来极大便利。阀位趋同法使得兼顾单阀流量特性非线性矫正成为可能;局部整定法结合现场实际,以最少在线修改工作量及最低不可控安全风险,实现主要缺陷的定位矫正。以上多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实施,对于提升混合式配汽机组的进汽流量控制精度和提高现场整定、实施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据混合式配汽组态的结构特征,按照先行整定顺序阀,后续整定单阀的先后次序,通过逆向视同法、顺序配汽法、反向映射法、阀位趋同法以及局部整定法的综合运用及实施,完成混合式配汽函数的现场整定;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依次完成待实施机组在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
(2)依据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分别获取原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单阀流量特性及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并依照理想线性参照流量特性,对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及默认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进行技术评价;
(3)依据原配汽函数下的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借助逆向视同法,分别获取“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试验最小阀位至所有调节阀全开范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
(4)由于在混合式配汽函数中,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是单阀方式和顺序阀方式配汽组态的公用模块,因此,先行整定更为经济且常用的顺序阀配汽函数,后续整定单阀配汽函数;根据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并借助顺序配汽法,获取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包含:顺序阀背压修正函数F(X1)、KX+B流量分配函数以及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将各函数分别输入配汽组态相应模块且绕过调门重叠度函数F(X2),拟合生成整定后的“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
(5)对比步骤(4)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和步骤(2)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若二者一致,则认为步骤(4)结果合格;否则,应核查步骤(4)的每一细节,直至其结果与步骤(2)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完全一致为止;
(6)借助反向映射法,生成步骤(4)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以预测整定后的实施效果;
(7)由于顺序阀方式配汽函数整定过程严格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必然存在差异;若按常规方式采用相同的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势必造成单阀方式下各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不同步;在后续整定单阀方式配汽函数时,可借助阀位趋同法,逆推得到各调节阀的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并令各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与单阀标定参照曲线保持一致;
(8)若待实施机组整体流量特性线性较好,仅局部流量异常时,可采用局部整定法对原配汽函数的进行定位矫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序配汽法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的配汽原则,分别提取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过程中各调节阀依次全行程关闭时记录的阀位指令与临界流量,进而获得“相对临界流量百分比—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各调节阀的调门流量特性函数F(X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向视同法将单阀流量特性试验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过程中调节阀或阀组按既定阀序依次关闭时记录的实际流量结果,直接视为FDEM流量指令即实际流量需求本身,即可获取试验最小阀位至所有调节阀全开范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具体过程如下:首先,依据单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和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数据,分别依次计算得到单阀方式和顺序阀方式下对应各调节阀阀位指令的以所有调节阀全开工况参数为标幺值的实际流量百分比;随后,以实际流量百分比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各调节阀阀位指令为纵坐标,即可生成试验最小阀位至各调节阀全开范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标定参照曲线;这一过程等同于将原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调节阀阀位指令”形式的单阀配汽曲线和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曲线中的“FDEM流量指令”替换为试验记录的“实际流量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映射法通过逐一标记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试验过程中各调节阀阀位指令与相应实际流量,得到单个调节阀的阀位指令与其实际流量增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依据该函数关系,反向映射推导出整定后的顺序阀零重叠度配汽函数下“FDEM流量指令—实际流量百分比”形式的零重叠度顺序阀流量特性,以预测整定后的实施效果;由于机组存在顺序阀最小进汽度,使得试验过程中最小进汽度内的最后开启调节阀需留有一定开度,如25%,而无法全关;故具体过程如下:对于大于最小进汽度的调节阀可依据试验数据来得到其阀位指令与实际流量增长量函数;对于最小进汽度内的最后开启调节阀,仅记录了其在25%开度以上的试验数据,因而,缺失该阀全关时实际流量的底度,自然也就无法通过试验数据直接得到实际流量随阀位增大的相对增长量;这时,可依据喷嘴面积与临界流量近似为正比准则,通过顺序阀背压修正函数估算出该阀全关时实际流量的底度,再分段得出其阀位指令与实际流量增长量函数;对于该阀全关至试验最小阀位25%开度这一段,试验数据完全缺失,阀位指令与实际流量增长量函数只能按线性简化处理;显然,阀位开度0%对应的实际流量相对增长量亦为零,阀位开度25%对应的实际流量相对增长量可由试验记录的25%阀位开度对应的实际流量减去该阀全关时的实际流量底度;对于试验最小阀位25%开度至该阀全开这一段,实际流量相对增长量可通过则依据试验数据及该阀全关时的实际流量底度整理得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位趋同法是指根据调门临界流量特性函数F(X4)和单阀标定参照曲线,逆推得出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 ,有效确保各调节阀阀位指令与单阀标定参照曲线相一致;具体过程如下:由于单阀流量特性试验同样存在试验最小阀位开度,因而,首先需要参考原单阀方式配汽曲线的大致趋势,将单阀标定参照曲线由试验最小阀位开度进一步延伸至所有调节阀全关,从而得到完整的单阀标定参照曲线;随后,逐一读取单阀标定参照曲线中的FDEM流量指令与对应调节阀阀位指令,并根据各调节阀的调门临界流量特性函数F(X4),反向插值计算出各调节阀的每一阀位指令对应的相对临界流量百分比;最后,整理出与各调节阀每一阀位指令相对应的FDEM流量指令与相对临界流量百分比两者间的数值对应关系,即为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此时,单阀流量修正函数F(X3)仅仅作为一种差异化矫正系数,不再蕴含混合式配汽函数原有的实际流量与临界流量的物理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整定法同样遵循既定阀序数值映射原则,借助逆向视同法、顺序配汽法、反向映射法及阀位趋同法,对原配汽函数顺序阀方式流量特性的主要异常部位进行定位矫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配汽组态通常采用X-Y分段函数线性插值的办法来实现汽轮机流量特性的非线性矫正,为尽量降低数值映射失真,各中间函数均应充分用足、用好X-Y分段函数的赋值空间。
CN201910094568.7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Active CN109918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4568.7A CN10991872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4568.7A CN10991872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8729A true CN109918729A (zh) 2019-06-21
CN109918729B CN109918729B (zh) 2022-12-30

Family

ID=6696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4568.7A Active CN10991872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872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8824A (zh) * 2019-07-05 2019-10-11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涉及汽轮机阀门管理的背压修正函数整定方法及系统
CN110735668A (zh) * 2019-10-22 2020-01-3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间接法配汽函数整定值简化实现方法
CN110761852A (zh) * 2019-09-27 2020-02-07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调节阀行程仿真建模方法
CN112145241A (zh) * 2020-09-08 2020-12-29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组多步序阀控方式流量特性精细化整定方法
CN112944007A (zh) * 2019-12-11 2021-06-1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动阀
CN114861401A (zh) * 2022-04-08 2022-08-05 武汉大学 一种层状岩体fdem数值模拟输入参数标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7851A (zh) * 2012-02-21 2012-07-25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WO2015032325A1 (zh) * 2013-09-03 2015-03-12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麻醉机流量传感器的流量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04849052A (zh) * 2015-04-29 2015-08-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喷嘴配汽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CN105784371A (zh) * 2016-02-05 2016-07-20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过载补汽节流配汽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CN106014500A (zh) * 2016-05-31 2016-10-12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进汽调节阀重叠度辨识及整定方法
CN110735668A (zh) * 2019-10-22 2020-01-3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间接法配汽函数整定值简化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7851A (zh) * 2012-02-21 2012-07-25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WO2015032325A1 (zh) * 2013-09-03 2015-03-12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麻醉机流量传感器的流量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04849052A (zh) * 2015-04-29 2015-08-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喷嘴配汽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CN105784371A (zh) * 2016-02-05 2016-07-20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过载补汽节流配汽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CN106014500A (zh) * 2016-05-31 2016-10-12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进汽调节阀重叠度辨识及整定方法
CN110735668A (zh) * 2019-10-22 2020-01-3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间接法配汽函数整定值简化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忠海等: "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原理及偏差、要点分析", 《汽轮机技术》 *
万忠海等: "汽轮机组变压运行热经济特性研究", 《中国电力》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8824B (zh) * 2019-07-05 2021-09-24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涉及汽轮机阀门管理的背压修正函数整定方法及系统
CN110318824A (zh) * 2019-07-05 2019-10-11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涉及汽轮机阀门管理的背压修正函数整定方法及系统
CN110761852A (zh) * 2019-09-27 2020-02-07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调节阀行程仿真建模方法
CN110735668A (zh) * 2019-10-22 2020-01-3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间接法配汽函数整定值简化实现方法
CN110735668B (zh) * 2019-10-22 2021-12-10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间接法配汽函数整定值简化实现方法
CN112944007A (zh) * 2019-12-11 2021-06-1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动阀
KR20210076902A (ko) * 2019-12-11 2021-06-24 제지앙 산후아 인텔리전트 컨트롤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제어 방법, 제어 시스템 및 전동밸브
WO2021114698A1 (zh) * 2019-12-11 2021-06-1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动阀
JP7185022B2 (ja) 2019-12-11 2022-12-06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ふん▼有限公司 制御方法、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弁
KR102502623B1 (ko) * 2019-12-11 2023-02-23 제지앙 산후아 인텔리전트 컨트롤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제어 방법, 제어 시스템 및 전동밸브
US11709508B2 (en) 2019-12-11 2023-07-25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Control method, control system and electric valve
CN112944007B (zh) * 2019-12-11 2023-09-0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动阀
CN112145241A (zh) * 2020-09-08 2020-12-29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组多步序阀控方式流量特性精细化整定方法
CN112145241B (zh) * 2020-09-08 2023-03-1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组多步序阀控方式流量特性精细化整定方法
CN114861401A (zh) * 2022-04-08 2022-08-05 武汉大学 一种层状岩体fdem数值模拟输入参数标定方法
CN114861401B (zh) * 2022-04-08 2024-04-05 武汉大学 一种层状岩体fdem数值模拟输入参数标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8729B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8729A (zh) 一种汽轮机组混合式配汽函数综合整定方法
CN104849052B (zh) 一种喷嘴配汽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CN103850726B (zh) 一种快速确定汽轮机定滑压优化曲线的方法
CN110735668B (zh) 一种间接法配汽函数整定值简化实现方法
CN106682376B (zh) 参数随工况变化实际特性的全过程汽轮机建模及辨识方法
US100602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ctor power control of steam turbin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7133433A (zh) 一种基于模型自适应汽轮机调门流量特性优化方法
CN109372594B (zh)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滑压运行优化方法
CN112444396B (zh) 性能试验与全面变工况计算相结合的汽轮机滑压优化方法
US6134891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quick power regulation of a power station system
CN107387173A (zh) 基于deh系统的汽轮机阀门控制优化方法
CN105134312B (zh) 一种亚临界喷嘴配汽汽轮机运行阀位确定方法
CN103046972A (zh) 汽轮机单阀或多阀的一种非线性自动无扰切换方法
WO2022134730A1 (zh) 蒸汽发生器系统、蒸汽发生器压力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8824B (zh) 一种涉及汽轮机阀门管理的背压修正函数整定方法及系统
CN106765520A (zh) 一种实现供热机组最优初压运行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07989665A (zh) 供热发电机组的三侧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145241B (zh) 一种汽轮机组多步序阀控方式流量特性精细化整定方法
CN105134311A (zh) 一种超/超超临界喷嘴配汽汽轮机运行阀位确定方法
CN109869198B (zh) 一种基于阀位修正的汽轮机全寿命高压缸效率监测方法
CN106354999B (zh) 一种火电机组负荷振荡与负荷突变故障的在线诊断方法
CN105156159A (zh) 一种基于调门最佳重叠度的汽轮机流量特性优化方法
CN113404553B (zh) 进汽调节阀的间接配汽方法、装置和汽轮机
CN111737859B (zh) 一种改进型汽轮机组变压运行耗差定量计算模型构建方法
CN113482733B (zh) 汽轮机进汽调节阀的顺序阀直接配汽方法、装置和汽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 Zhonghai

Inventor after: Cai Wen

Inventor after: Chen Wen

Inventor after: Lu Jin

Inventor after: Yan Tao

Inventor after: Wu Yanghui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bo

Inventor before: Wan Zhonghai

Inventor before: Cai Wenbo

Inventor before: Chen Wen

Inventor before: Lu Jin

Inventor before: Yan Tao

Inventor before: Wu Yanghui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