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1225A -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1225A
CN109911225A CN201910238781.0A CN201910238781A CN109911225A CN 109911225 A CN109911225 A CN 109911225A CN 201910238781 A CN201910238781 A CN 201910238781A CN 109911225 A CN109911225 A CN 109911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forced landing
exterior panel
rotating member
driv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87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彬
沈宏继
项昌乐
高学勤
刘春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87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1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1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12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其中,该迫降装置包括:多个外壁板、多个柔性的连接件和动力机构;多个外壁板贴附在飞行器本体的外侧,且外壁板的上端与飞行器本体的上部能转动地连接;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的外壁板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外壁板的侧边;动力机构与外壁板传动连接,用于在迫降时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驱动外壁板向外转动打开。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中空式伞体结构张开形成伞体,在气流的作用下提供升力,且不会干涉螺旋桨的自旋转动,使得迫降过程中伞体和螺旋桨一起提供升力,可以保证飞行器安全、稳定地迫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背景技术
常规飞行器的降落伞的主要包括伞衣、引导伞、伞绳、背带系统、开伞部件和伞包等,降落伞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和重量;而且需要引导伞的牵引才能开伞,另外,飞行器或者跳伞者需要一定的安全高度,才能使伞能够充分的张开。对于小型、超低空的飞行器,常规的降落伞是不适用的。
旋翼类飞行器需要断开旋翼或旋翼轴进行开伞,操作和过程是繁琐和复杂的,如果自带降落伞,开伞时旋翼停止转动或者断开旋翼(旋翼轴)。
旋翼类飞行器下降时,气流使旋翼旋转,且气流速度(即下降速度)与桨叶转速成正比,和桨距成反比。通过调节桨距防止桨叶过快,提高升力,减缓下降速度,从而安全着陆。所以,当前在直升机或大多数变距旋翼类飞行器通常不采用降落伞,当动力失效时,采用自转下滑方式应急着陆,调节桨距来实现迫降着陆。该方式适合低转速、变距类旋翼飞行器,且当飞行器自转下滑着陆时,需要大的桨盘来可以提高气动面积,故适合旋翼直径大的飞行器。
若飞行器配有伞舱,当伞舱位于桨盘以下位置时,会和旋翼产生干涉;当伞舱位于旋翼上方会造成机体重心上移,影响飞行器的稳定性。此外,降落伞打开会对旋翼形成遮盖,旋翼必须断开或者停止旋转,才能保证降落伞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包括:多个外壁板、多个柔性的连接件和动力机构;
多个所述外壁板贴附在飞行器本体的外侧,且所述外壁板的上端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上部能转动地连接;
所述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的外壁板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外壁板的侧边;
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外壁板传动连接,在迫降时启动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外壁板向外转动打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迫降装置还包括:对应各外壁板分别对应设置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有受力板和施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一边与施力板的一边连接,所述受力板和施力板之间具有预定角度;在所述受力板和施力板的连接处设置转轴,转动件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上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外壁板与所述转动件的施力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受力板与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迫降装置还包括:联动机构;
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壁板传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压环;
所述压环设置在所有所述转动件受力板的上方;在迫降时所述压环带动所有的所述转动件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和联动杆;
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在迫降时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带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
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中部设有铰接支点,所述铰接支点固定在飞行器本体上;
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的受力板传动连接,用于在迫降时带动所述转动件的受力板向下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连接件为具有柔性的织物,所述外壁板向外转动打开至织物完全张开,织物的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大;
或者,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在相邻的外壁板之间的至少一根拉绳。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迫降装置和飞行器本体,所述飞行器本体包括涵道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涵道的空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螺旋桨的桨毂下方设置电机支架;
当所述迫降装置包括联动机构,且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和联动杆时,所述传动杆中部设置的铰接支点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传动杆和所述联动杆设置在所述涵道的空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迫降装置包括联动机构,且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压环时,所述压环设置在所述涵道上开口内、或者设置在所述涵道上端面的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飞行器本体的涵道在对应两个外壁板相邻位置处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连接件。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案中,在飞行器的涵道外侧设置外壁板和连接件,且外壁板和连接件拼接形成中空式伞体结构;在非迫降状态下,外壁板和连接件合拢,不影响飞行器的正常飞行或停放;在需要迫降时,中空式伞体结构张开形成伞体,在气流的作用下提供升力,且不会干涉螺旋桨的自旋转动,使得迫降过程中伞体和螺旋桨一起提供升力,实现自转下滑与降落伞同时应用的迫降模式,可以保证飞行器安全、稳定地迫降。此外,外壁板和连接件都均匀布设在涵道的外侧,整个伞体结构的重心与飞行器整机的中心吻合,也能保证飞行以及迫降时的稳定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迫降装置在非迫降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迫降装置在迫降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迫降装置在非迫降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迫降装置在非迫降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迫降装置在迫降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迫降装置在非迫降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迫降装置转动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迫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迫降装置在非迫降状态时,转动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迫降装置在迫降时,转动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外壁板、20-伞体、30-联动机构、40-动力机构、50-转动件、60-飞行器本体、70-电机支架、301-传动杆、302-联动杆、303-压环、3011-铰接支点、501-受力板、502-施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参见图1至图2所示,该迫降装置包括:多个外壁板10、多个柔性的连接件20和动力机构40。图1和图2中以包含六个外壁板10和六个连接件20为例说明。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外壁板10贴附在飞行器本体60的外侧,且外壁板10的上端与飞行器本体60的上部能转动地连接;具体的,外壁板10均匀布设在飞行器本体60的外侧,且外壁板10的上端与飞行器本体60的上部转动连接。参见图2所示,连接件20设置在相邻的外壁板10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外壁板10的侧边。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用于在外壁板10张开时限制两个外壁板10侧边之间的角度,以保证外壁板10张开时是朝向外侧下方的方向张开。该连接件20具体可以为连接在相邻的外壁板10之间的至少一根拉绳;或者,该连接件20也可以为柔性织物,比如布制品等;此时,连接件20可以将所有的外壁板10拼接为一个整体,在飞行器迫降时外壁板10和连接件20都可以为飞行器提供升力,且升力更大。图2以连接件为柔性织物为例说明。动力机构40与外壁板10传动连接,在迫降时启动动力机构40,动力机构40驱动外壁板10向外转动打开。当飞行器的动力失效时,此时需要迫降;在迫降过程中通过动力机构40使得外壁板10张开,气流进入外壁板10的内侧,使得外壁板10完全张开形成伞状;同时,柔性的连接件20随外壁板10的张开而拉紧。外壁板10和连接件20张开后的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具体的,在需要迫降时,动力机构40动作,驱动外壁板10向外转动打开,从而打开外壁板10,进而在气流的作用下可以完全张开外壁板10和连接件20。外壁板10和连接件20拼接为一个整体,形成中空式伞体结构,在迫降过程中,中空式的伞体结构不干涉旋翼的自旋转动,涵道内螺旋桨自转下滑与打开的中空式伞体结构互不影响,从而不会影响螺旋桨的启动效率。
可选的,该迫降装置还可以包括联动机构30。参见图3所示,联动机构30的一端与动力机构40传动连接,联动机构30的另一端与外壁板10传动连接,用于在迫降时打开外壁板10。在需要迫降时,动力机构40动作,进而带动联动机构30动作,使得联动机构30可以打开外壁板10,进而在气流的作用下可以完全张开外壁板10和连接件2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6所示,该迫降装置还包括对应各外壁板10分别对应设置的转动件50,转动件50与外壁板10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该转动件50实现外壁板10与飞行器本体60之间的转动连接。其中,为了方便显示飞行器本体60内部的联动机构30等,图6中未示出飞行器本体60的最外部的部件,只示出了飞行器本体60中的螺旋桨等。此外,参见图7所示,转动件50设有受力板501和施力板502,受力板501的一边与施力板502的一边连接,受力板501和施力板502之间具有预定角度;在受力板501和施力板502的连接处设置转轴,转动件50与飞行器本体60的上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外壁板10与转动件50的施力板502固定连接,转动件50的受力板501与动力机构40传动连接。在迫降装置包含联动机构30时,受力板501与联动机构3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6和图8所示,联动机构30包括:传动杆301和联动杆302。
如图所示,传动杆301的一端与动力机构4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在迫降时动力机构40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301的一端向上运动。传动杆301的另一端与联动杆302的一端转动连接;传动杆301中部设有铰接支点3011,铰接支点3011固定在飞行器本体60上联动杆302的另一端与转动件50的受力板501传动连接,用于在迫降时带动转动件50的受力板501向下运动。可选的,铰接支点3011固定在飞行器本体60的电机支架70上,且传动杆301与电机支架70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以保证传动杆301围绕铰接支点3011转动时,电机支架70不会因为距离传动杆301太近导致电机支架70过多地限制传动杆301的转动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机构40用于在需要打开外壁板10时提供动力,该动力机构40具体可为微型电机、电磁铁、弹簧等,只需要可以提供向上的力即可。当飞行器迫降时,动力机构40动作,从而为传动杆301的一端提供向上的力,使得传动杆301的一端向上运动;相应的,传动杆301的另一端即可围绕铰接支点3011向下运动,从而可以带动联动杆302向下运动,进而使得转动件50的受力板501向下运动,外壁板10向外张开。
可选的,由于每个外壁板10均设有一个转动件50,即需要设置相应的联动机构30带动转动件50向下运动,当外壁板10数量较多时,会增加联动机构30的机械部件数量,且增加了迫降装置的重量。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整体的压环实现对所有转动件50的控制。
如图6和图8所示,联动机构30包括:压环303。压环303设置在所有转动件50受力板501的上方;在迫降时所述压环(303)带动所有的转动件50转动。具体的,当联动机构30包括联动杆302时,如图所示,联动杆302的另一端与压环303连接,在迫降时可以带动压环303整体向下运动,进而压环303带动所有的转动件50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需要迫降时,联动杆302带动压环303向下运动,进而压环303带动受力板501向下运动,从而打开外壁板10。图6和图8中以四个联动杆302为例说明,通过压环303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外壁板10,比如六个外壁板。同时,利用压环303可以比较好的同步打开外壁板10,避免在打开外壁板10时有的外壁板10打开而有的外壁板10没打开导致飞行器迫降不稳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迫降的稳定性。
同时,可选的,联动机构30还包括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与动力机构4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杆301的一端转动连接。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示,动力机构40可以直接驱动传动杆301运动;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联动机构30额外设有驱动杆,动力机构40通过驱动该驱动杆实现驱动杆的向上运动,进而一个驱动杆可以带动多个传动杆301向上运动。具体的,动力机构40为电机时,动力机构和驱动杆可以组成蜗杆传动结构,通过该驱动杆可以将动力机构40的转向运动转换为驱动杆的上下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上所述,转动件50可以与飞行器本体60的最上端转动连接,即转动件50的转折轴设置在飞行器本体60的最上端。具体的,在涵道上端端面的外边缘对应转动件50的位置开设缺口(比如扇形缺口等),转动件50的转折轴搭在所述缺口处(即转折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扇形侧壁的顶点);压环303的外边缘在受力板501的上方,压环303的内边缘设置联动杆302,迫降时联动杆302拉动压环303的内边缘向下动作,在压环303的下端面对应各受力板501分别竖直设置触动杆,通过触动杆的向下动作下压受力板501,实现转动件50围绕转折轴旋转,进而打开外壁板10。
或者,在飞行器为涵道式飞行器时,飞行器本体60包括涵道,此时,涵道上部可以设有侧向的通孔,转动件50还包括球头,受力板501和施力板502分别设置在球头的相对两侧,通孔的内壁为球面,球头能与通孔的球面配合,且能在通孔内转动。受力板501位于涵道的空腔内,压环303也位于涵道的空腔内,且位于受力板501上方;施力板502位于涵道外侧,外壁板10贴附固定在施力板502上。通过压环303的向下动作下压受力板501,球头在通孔内转动,施力板502翘起,作用于各外壁板10,从而将外壁板10打开。
可选的,参见图9和图10所示,涵道上部设有侧向的通孔;转折轴设置在通孔的外侧上方,且受力板501穿过通孔。为保证涵道内的气流不会从通孔中漏出,需要在通孔处设置柔性密封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迫降装置的联动机构30可以完全设置在涵道的内侧,而外壁板10设置在涵道的外侧,通过涵道上部的通孔实现联动机构30与外壁板10的连接。如图9和图10所示,转动件50的转折轴设置在该通孔外侧的上方。在非迫降状态下,如图9所示,外壁板10收放。当迫降时,联动机构30带动受力板501向下运动,从而打开外壁板10;同时,由于涵道具有厚度,从而可以阻挡受力板501,使得受力板501可以向下转动至通孔内侧下方的位置,具体参见图10所示,从而可以保证外壁板10以向下倾斜的方式打开,避免外壁板10打开角度过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非迫降状态下,相邻的外壁板10的侧边贴合。通过侧边贴合的外壁板10,可以使得在非迫降状态下柔性的连接件20完全容纳在外壁板10与飞行器本体60之间的空腔内,避免连接件20外露导致飞行器正常飞行时的气流可能打开柔性的连接件20,进而影响飞行器的稳定飞行。具体的,外壁板10的侧边可以为直线,方便与相邻的外壁板10的侧边完全贴合。
可选的,各连接件20为具有柔性的织物,壁板10向外转动打开至连接件20完全张开,连接件20张开后的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且连接件20的最大宽度小于预设值。如图2所示,由于外壁板10张开时,外壁板10侧边上的点距离外壁板10上端越远,则该点与相邻的外壁板10侧边上的点之间的距离越大,故连接件20的宽度需要由上到下逐渐变大,连接件20近似为三角形的形状。同时,通过合理设置连接件20的最大宽度,同样可以使得外壁板10在张开时与飞行器本体60外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避免外壁板10过度张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外壁板10可以为平面的方形板,此时外壁板10在飞行器本体60外可以围成多面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有的外壁板10可以围成六面体结构。可选的,外壁板10也可以为曲面板,在外壁板10收放时完全贴合在圆形的飞行器本体60外侧,此时外壁板10围成圆柱体结构,其外形与飞行器本体60的外壁形状基本相似。此时的连接件20需要盛放的空间。具体的,飞行器本体60的外壁在两个外壁板相邻位置处设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用于容纳连接件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在飞行器的涵道外侧设置外壁板和连接件,且外壁板和连接件拼接形成中空式伞体结构;在非迫降状态下,外壁板和连接件合拢,不影响飞行器的正常飞行或停放;在需要迫降时,中空式伞体结构张开形成伞体,在气流的作用下提供升力,且不会干涉螺旋桨的自旋转动,使得迫降过程中伞体和螺旋桨一起提供升力,实现自转下滑与降落伞同时应用的迫降模式,可以保证飞行器安全、稳定地迫降。
此外,外壁板和连接件都均匀布设在涵道的外侧,整个伞体结构的重心与飞行器整机的中心吻合,也能保证飞行以及迫降时的稳定性。由外壁板和连接件组成的降落伞围绕飞行器的涵道环向设置,降落伞贴服在涵道外侧,占用空间小,可以构成机身外形的一部分,不需要额外配置伞舱。降落伞的主体为刚性的外壁板,降落伞在打开后可以始终保持同样的外形,不容易受到外界气流的扰动,能在飞行器周围形成均匀的升力,迫降过程更加稳定。且该迫降装置采用机械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容易制造、安装和检修。采用中空式伞体结构,机械联动与气动开伞相结合的方式,适合任意高度开伞;开伞不需要引导伞,伞体即开即用,可实现超低空开伞,提高了安全性。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涵道式飞行器,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迫降装置和飞行器本体60,该飞行器本体60包括涵道和螺旋桨,螺旋桨设置在涵道的空腔内。该飞行器在需要迫降时,通过该迫降装置以及飞行器本身的螺旋桨自转下滑同时实现迫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迫降装置包含设置在飞行器本体60的涵道外侧的外壁板10和连接件20,用于在飞行器迫降过程中提供升力。在非迫降状态下,如图1所示,外壁板10收放,该外壁板10为刚性板;柔性的连接件20折叠并贴合在外壁板10与涵道之间。如图1所示,涵道一般为圆形,而涵道外侧的多个外壁板10可以组成多边形,使得涵道与外壁板10之间存在空隙,该空隙可以容纳连接件20。即,若外壁板10为规则的方形板,则在飞行器正常飞行或停放时,飞行器整体的外形为多边形的柱状体。本实施例中,在非迫降状态下,该连接件可以根据舱体预留的尺寸,折叠或收纳成相应的形状。
可选的,迫降装置的外壁板10可以为曲面板,在外壁板10收放时完全贴合在圆形的飞行器本体60外侧,此时外壁板10围成圆柱体结构,其外形与飞行器本体60的外壁形状基本相似。此时的连接件20需要盛放的空间。具体的,飞行器本体60的外壁在两个外壁板相邻位置处设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用于容纳连接件20。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50位于涵道的顶部,外壁板10通过转动件50连接在涵道的顶部。在需要迫降时,联动机构30与受力板501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受力板501围绕转折轴向下旋转,从而使得施力板502以及外壁板10向外张开,打开外壁板10;同时,气流进入外壁板10的内侧,使外壁板10和连接件20迅速张开,如图2和图5所示。
可选的,飞行器的涵道内可以包含多个螺旋桨,例如,一般在单个涵道内设置双桨,即共轴双桨;此时,涵道可以具有更高的高度,使得涵道外侧的外壁板10更长,在外壁板10张开时可以形成具有更大面积的伞体结构,更有利于飞行器安全迫降。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图4表示非迫降状态时外壁板10收放时的示意图,图5表示迫降时外壁板10打开时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在飞行器的涵道外侧设置外壁板和连接件,且外壁板和连接件拼接形成中空式伞体结构;在非迫降状态下,外壁板和连接件合拢,不影响飞行器的正常飞行或停放;在需要迫降时,中空式伞体结构张开形成伞体,在气流的作用下提供升力,且不会干涉螺旋桨的自旋转动,使得迫降过程中伞体和螺旋桨一起提供升力,实现自转下滑与降落伞同时应用的迫降模式,可以保证飞行器安全、稳定地迫降。此外,外壁板和连接件都均匀布设在涵道的外侧,整个伞体结构的重心与飞行器整机的中心吻合,也能保证飞行以及迫降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8所示,螺旋桨的桨毂下方设置电机支架70。当迫降装置包括联动机构30,且联动机构30包括传动杆301和联动杆302时,传动杆301中部设置的铰接支点3011固定在电机支架70上;传动杆301和联动杆302设置在涵道的空腔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迫降装置包括联动机构30,且联动机构30包括压环303时,压环303设置在涵道上开口内、或者设置在涵道上端面的上方。需要迫降时,压环303向下运动,进而压环303带动受力板501向下运动,从而打开外壁板10。图6和图8中以四个联动杆302为例说明,通过压环303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外壁板10,比如六个外壁板。同时,利用压环303可以比较好的同步打开外壁板10,避免在打开外壁板10时有的外壁板10打开而有的外壁板10没打开导致飞行器迫降不稳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迫降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外壁板(10)、多个柔性的连接件(20)和动力机构(40);
多个所述外壁板(10)贴附在飞行器本体(60)的外侧,且所述外壁板(10)的上端与所述飞行器本体(60)的上部能转动地连接;
所述连接件(20)设置在相邻的外壁板(10)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外壁板(10)的侧边;
所述动力机构(40)与所述外壁板(10)传动连接,在迫降时启动所述动力机构(40),所述动力机构(40)驱动所述外壁板(10)向外转动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迫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各外壁板(10)分别对应设置的转动件(50),所述转动件(50)设有受力板(501)和施力板(502),所述受力板(501)的一边与施力板(502)的一边连接,所述受力板(501)和施力板(502)之间具有预定角度;在所述受力板(501)和施力板(502)的连接处设置转轴,转动件(50)与所述飞行器本体(60)的上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外壁板(10)与所述转动件(50)的施力板(50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50)的受力板(501)与所述动力机构(40)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迫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机构(30);
所述联动机构(30)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40)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30)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壁板(10)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迫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30)包括:压环(303);
所述压环(303)设置在所有所述转动件(50)受力板(501)的上方;在迫降时所述压环(303)带动所有的所述转动件(50)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迫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30)包括:传动杆(301)和联动杆(302);
所述传动杆(301)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4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在迫降时所述动力机构(40)的输出轴带动所述传动杆(301)的一端向上运动;
所述传动杆(301)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杆(30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301)中部设有铰接支点,所述铰接支点固定在飞行器本体(60)上;
所述联动杆(302)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50)的受力板(501)传动连接,用于在迫降时带动所述转动件(50)的受力板(501)向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迫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20)为具有柔性的织物,所述外壁板(10)向外转动打开至织物完全张开,织物的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大;
或者,各所述连接件(20)为连接在相邻的外壁板(10)之间的至少一根拉绳。
7.一种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迫降装置和飞行器本体(60),所述飞行器本体(60)包括涵道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涵道的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的桨毂下方设置电机支架;
当所述迫降装置包括联动机构(30),且所述联动机构(30)包括传动杆(301)和联动杆(302)时,所述传动杆(301)中部设置的铰接支点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传动杆(301)和所述联动杆(302)设置在所述涵道的空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迫降装置包括联动机构(30),且所述联动机构(30)包括压环(303)时,所述压环(303)设置在所述涵道上开口内、或者设置在所述涵道上端面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飞行器本体(60)的涵道在对应两个外壁板(10)相邻位置处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连接件(20)。
CN201910238781.0A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Pending CN109911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781.0A CN109911225A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781.0A CN109911225A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1225A true CN109911225A (zh) 2019-06-21

Family

ID=6696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8781.0A Pending CN109911225A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122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6873A (en) * 1945-02-23 1950-05-09 Isacco Vittorio Rotating wing parachute
DE3221453A1 (de) * 1982-06-07 1983-12-08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Vorrichtung zur abbremsung eines aus groesseren hoehen den luftraum durchfallenden geraetes
US20040051006A1 (en) * 2002-09-18 2004-03-18 Warren Charles V. Aerial cargo container with deceleration and orientation assembly
US20050127239A1 (en) * 2003-08-25 2005-06-16 Srivastava Varad N. Flying work station
CN200962918Y (zh) * 2006-07-05 2007-10-24 李翰新 一种可作为低空应急降落伞的晴雨伞
CN101428685A (zh) * 2008-03-18 2009-05-13 袁冠华 降落伞式直升机
TW200930620A (en) * 2008-01-08 2009-07-16 Cheng-Ming Lin Parachutes
CN106428577A (zh) * 2015-08-11 2017-02-22 张奎 一种收放自如螺旋桨式降落伞
CN206374994U (zh) * 2017-01-12 2017-08-04 宋葳 无人机
CN209795847U (zh) * 2019-03-27 2019-12-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6873A (en) * 1945-02-23 1950-05-09 Isacco Vittorio Rotating wing parachute
DE3221453A1 (de) * 1982-06-07 1983-12-08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Vorrichtung zur abbremsung eines aus groesseren hoehen den luftraum durchfallenden geraetes
US20040051006A1 (en) * 2002-09-18 2004-03-18 Warren Charles V. Aerial cargo container with deceleration and orientation assembly
US20050127239A1 (en) * 2003-08-25 2005-06-16 Srivastava Varad N. Flying work station
CN200962918Y (zh) * 2006-07-05 2007-10-24 李翰新 一种可作为低空应急降落伞的晴雨伞
TW200930620A (en) * 2008-01-08 2009-07-16 Cheng-Ming Lin Parachutes
CN101428685A (zh) * 2008-03-18 2009-05-13 袁冠华 降落伞式直升机
CN106428577A (zh) * 2015-08-11 2017-02-22 张奎 一种收放自如螺旋桨式降落伞
CN206374994U (zh) * 2017-01-12 2017-08-04 宋葳 无人机
CN209795847U (zh) * 2019-03-27 2019-12-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392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 flight transition VTOL/fixed wing hybrid aircraft structures and flight modes
US6450446B1 (en) Counter rotating circular wing for aircraft
EP3299290B1 (en) Rotating proprotor arrangement for a tiltrotor aircraft
AU2013376864B2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CN104085530B (zh) 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
US8733690B2 (en) Lightweight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and flight control paradigm using thrust differentials
JP2013532601A (ja) 自家用航空機
CN208360495U (zh) 基于矢量机构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CN110155316A (zh) 一种变质心控制共轴双螺旋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061482A1 (en) Counter rotating torque drive for rotary wing vehicle propulsion
CN106892093A (zh) 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CN104816825A (zh) 一种伸缩折展旋翼
CN110294114A (zh) 一种共轴双桨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系统
CN109204806A (zh) 飞行器、倾转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27037A (zh) 一种采用可折叠单螺旋桨和格栅翼的圆柱状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13335518A (zh) 旋翼倾转机构、机翼装置、飞行汽车及飞行设备
CN107380428A (zh) 碟式旋翼飞行器
CN109911225A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CN113148136A (zh) 一种具有固定翼和多旋翼切换功能的无人机
CN208855868U (zh) 多轴固定翼复合无人机
CN106915460B (zh) 一种折展旋翼机构
CN208947584U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机
CN209795847U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迫降装置及涵道式飞行器
CN105799927A (zh) 一种涵道环固定翼直升机
CN206871352U (zh) 具有小旋翼的混合动力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