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5643A -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5643A
CN109895643A CN201910142360.8A CN201910142360A CN109895643A CN 109895643 A CN109895643 A CN 109895643A CN 201910142360 A CN201910142360 A CN 201910142360A CN 109895643 A CN109895643 A CN 109895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ide power
power coil
primary side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23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5643B (zh
Inventor
程泽乾
陈浩
梅营
吴建德
何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9101423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5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5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5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其根据放置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至少三个差分电感线圈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计算出副边功率线圈相对于原边功率线圈的位置;利用差分电感,屏蔽了原边功率线圈带来的干扰,仅保留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耦合电压;在原边侧增加少量硬件,车载的副边侧无需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实现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定位;充分利用原副边功率线圈,无需在原边侧增加专门的信号发射电路,在充电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时的位置检测。因此,本发明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因功率线圈原副边之间相对距离过大导致的充电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电动汽车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汽车的趋势也愈加明显,然而很多因素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应用,例如电池体积大、价格高、续航时间短等。目前电动汽车普遍采用的插入式充电方式存在接触口老化易出现电火花;输电线缆长度和拖曳阻碍限制了移动设备的灵活性;传输设备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耐受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电动汽车想要大规模推广,需要采用一种新的充电方式。
相比较于传统的插入式充电系统,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无需物理线路的连接,可以克服传统充电方法带来的易受电击、易受环境影响等不足,实现电能绿色、高效、安全地传输。
目前实际应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为感应耦合型,即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磁场在耦合线圈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进行能量传导。一般原边功率线圈安装于地面发射功率,副边功率线圈安装于电动汽车底部,接收功率;原副边线圈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偏移会导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效率的下降以及系统内电力电子器件电压电流应力的提高。因此,采用定位系统帮助司机将电动汽车停靠在正确的位置,即保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原副边线圈在水平方向上无偏移。
公开号为CN108233549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线圈和车载功率线圈耦合实现定位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在原边增加了信号发射模块和多个发射线圈,在位于车辆上的副边增加了信号接收和处理装置,在原副边都增加了硬件设施,不便于推广,且不能够实现车辆位置的在线式检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给出副边功率线圈相对于原边功率线圈的位置,帮助电动汽车驾驶员将车停靠于最高充电效率的位置。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原边单元和车载的副边单元;所述原边单元包括原边功率线圈、至少三个以不同位置放置于原边功率线圈之上的差分电感线圈以及一个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差分电感线圈与信号处理模块通过磁接口耦合,所述副边单元包括副边功率线圈,所述副边功率线圈与差分电感线圈和原边功率线圈耦合;
所述原边功率线圈通电后产生固定频率和幅值的电流,并通过耦合引起副边功率线圈产生相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从而为电动汽车充电;
所述副边功率线圈通过耦合使得差分电感线圈上产生输出电压;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采集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以及各差分电感线圈上的输出电压幅值,进而通过查表计算出副边单元(即电动汽车)的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差分电感线圈由两个接收线圈l1和l2组成,接收线圈l1和l2的一同名端相互连接,接收线圈l1和l2的另一同名端通过磁接口耦合的形式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在移除副边功率线圈的情况下,接收线圈l1与原边功率线圈的互感为Mp1,接收线圈l2与原边功率线圈的互感为Mp2,且Mp1=Mp2使得原边功率线圈在接收线圈l1和l2上的感应电压相互抵消。
进一步地,所述差分电感线圈的输出电压Uso如下:
Uso=I2·jω(Mr1-Mr2)
其中:I1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I2为副边功率线圈上的感应电流幅值,ω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角频率,j为虚数单位,M为原边功率线圈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Mr1和Mr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RZ和LZ分别为副边功率线圈所连负载的阻抗和感抗。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线圈l1和l2的另一同名端之间连接有谐振电容,该谐振电容的电容值Cr=1/ω2Ls,Ls为差分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且Ls=Ls1+Ls2+2Ms12,Ls1和Ls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的电感值,Ms12为接收线圈l1与l2的互感;能够提高差分电感线圈输出电压信号的幅度。
此时,所述差分电感线圈的输出电压Usr如下:
其中:I1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I2为副边功率线圈上的感应电流幅值,ω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角频率,j为虚数单位,M为原边功率线圈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Mr1和Mr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RZ和LZ分别为副边功率线圈所连负载的阻抗和感抗,Cr为谐振电容的电容值,Ls为差分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且Ls=Ls1+Ls2+2Ms12,Ls1和Ls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的电感值,Ms12为接收线圈l1与l2的互感,Rs为接收线圈l1和l2的电阻值总和。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有信号调理电路以及MCU,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对差分电感线圈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调理整形,MCU中存有关于差分电感线圈输出电压与副边单元位置坐标的关系表,MCU获取到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以及各差分电感线圈上的输出电压幅值后根据该关系表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副边单元的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差分电感线圈与信号处理模块之间的磁接口采用耦合电感或高频变压器实现。
本发明根据放置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至少三个差分电感线圈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计算出副边功率线圈相对于原边功率线圈的位置;利用差分电感,屏蔽了原边功率线圈带来的干扰,仅保留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耦合电压;在原边侧增加少量硬件,车载的副边侧无需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实现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定位;充分利用原副边功率线圈,无需在原边侧增加专门的信号发射电路,在充电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时的位置检测。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因功率线圈原副边之间相对距离过大导致的充电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差分电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原副边功率线圈和单个差分电感线圈耦合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系统的具体实施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测量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原边单元和车载的副边单元,原边单元包括原边功率线圈、至少三个以不同位置放置于原边功率线圈之上的差分电感线圈以及一个信号处理模块,差分电感线圈均与信号处理模块通过磁接口耦合;副边单元包括副边功率线圈,副边功率线圈与差分电感线圈耦合;其中:
如图1所示,差分电感线圈由接收线圈101和接收线圈102构成一对差分接收线圈;移除被测的副边功率线圈后,设定原边功率线圈与线圈101之间的互感为Mp1,原边功率线圈与线圈102之间的互感为Mp2,则Mp1与Mp2相等;接收线圈101与接收线圈102的一个同名端相互连接,另一个同名端作为接收信号Us连接到信号接收处理模块。
定位的具体测量过程为:(1)在原边功率线圈上输出固定频率和峰值的电流,通过磁耦合,引起副边功率线圈产生相同频率的感应电流,副边功率线圈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同时位于原边不同位置的差分电感与副边功率线圈通过磁耦合产生不同的输出电压;(2)测量原边所有差分电感输出的电压;(3)根据差分电感输出电压的幅值和原边功率线圈电流的幅值,可以由信号处理模块计算出副边功率线圈的坐标,进而确定电动汽车的定位。
具体地,当无线充电系统准备向电动汽车充电时,位于地面的原边功率线圈输入侧加一个恒定的较低幅值的交流电压,在原边线圈内产生幅值为I1的交流电流。如图2所示,原边功率线圈的自电感为L1,副边功率线圈的自电感为L2,原边功率线圈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为M,通过原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磁耦合,车载的副边功率线圈会感应出幅值为I2的同频率的交流电流,副边功率线圈的交流电流向电动汽车充电。
原边功率线圈和副边功率线圈都和位于地面的差分电感线圈存在磁耦合,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Ls1、Ls2分别是差分电感的接收线圈101、102的自电感;Mp1、Mp2分别是移除副边功率线圈后接收线圈101、102与原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Mr1、Mr2分别是接收线圈101、102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在本方法中,要求Mp1=Mp2,Mr1≠Mr2。接收线圈101、102的同名端相连后作为接收信号Us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由于原边功率线圈在差分接收线圈101、102上的感应电压相互抵消,因而不会影响副边功率线圈上的交流电流感应到差分接收线圈上的信号。记副边功率线圈的负载Z=RZ+jωLZ,则差分接收线圈的开路输出电压Uso为:
Uso=I2·jω(Mr1-Mr2)
差分接收线圈的输出电压,本质上是由原边功率电流耦合到副边功率线圈,经由副边,耦合到各个差分线圈,因此输出电压幅度可能较小。为提高差分接收线圈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在信号输出端并联谐振电容Cr,使差分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Ls与补偿电容的谐振点ωr接近工作频率ω,即其中Ls=Ls1+Ls2-2Mst2,Mst2为两个差分线圈间的互感。此时差分接收线圈的输出电压Usr为:
在工作频率ω和并联谐振电容Cr均维持恒定的情况下,开路输出电压Uso和谐振后的输出电压Usr是确定的映射关系,因此Usr可以成比例的反映出开路输出电压Uso的幅值。
根据原边线圈侧的n个差分电感经谐振放大后的输出电压的幅值与原边功率线圈电流的幅值,通过查差分电感电压值-位置关系表,就可以得到副边线圈所处的位置坐标。
如图3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系统装置涉及4个部件: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原边功率线圈、至少三个以不同位置放置于原边功率线圈之上的差分电感线圈、一个信号处理模块和车载的副边功率线圈;激励信号由原边功率线圈发出,与副边线圈耦合后,再由副边线圈与各个差分线圈耦合,根据在各个差分电感两端耦合出的电压幅值和激励信号的强度,就可以通过查表法确定副边相对于原边的具体位置,实现定位功能。
确定差分线圈在原边侧的安装数量和安装位置是本发明实施的关键,安装数量上,为了确定副边线圈相对于原边侧的空间三维坐标,至少要在原边线圈的不同位置放置三个差分电感线圈;安装位置上,要求组成一个差分线圈的两个接收线圈各自与原边线圈的互感量相等,从而通过同名端相连组成差分电感来抵消原边功率电流带来的影响。因此,差分电感的两个接收线圈可以采用两个相同的电感线圈,镜像放置于原边功率线圈的两侧,或者采用两个自感量不同的电感线圈,安装在原边线圈的一侧,通过调整位置来确保两个接收线圈各自与原边线圈的互感量相等。
图4给出了一种实现本发明方法的电路框图,系统由MCU控制,四个差分电感线圈位于原边功率线圈的四个顶点处,每个差分电感的两个接收线圈均位于原边功率线圈的两侧,呈镜像位置安装;差分电感输出电压经由谐振电容放大后通过磁耦合的方式接入信号处理电路,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后由MCU进行AD采样,得到四路不同电感线圈的采样值;原边功率线圈通过电流互感器测量电流值,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后,经过AD采样,送入MCU芯片中;MCU芯片将读取的差分线圈电压值与原边功率线圈电流值作比较后,根据MCU内部存储的四个差分线圈电压-副边线圈位置关系表,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当前副边线圈所在的位置,并将位置信号存储并输出。
差分线圈电压-副边线圈位置关系表是在定位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在实验阶段构建并存储在MCU中的。以原边线圈的位置为基准,建立起描述副边线圈所处位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在三个坐标轴上分别以每一个单位长度为长度间隔,作垂直与坐标轴的一系列平面,形成密集的三维空间网格,空间网格的每个交点的位置坐标是已知的;将副边线圈的中心点固定在空间网格的某一个交点位置,原边功率线圈输入固定的原边电流,测量此时四个差分电感的输出电压并记录;遍历空间网格的所有位置,将三维空间网格每一个交点处的四个差分电感值测量并记录,即构建起了差分线圈电压-副边线圈位置关系表,关系表是在固定原边电流为I1的情况下测量得到的,表中的每一行有7个元素,分别为三维空间的三个坐标值和对应该坐标点的四个差分电感的输出电压值。
在实际使用定位系统时,MCU得到原边功率线圈的电流值和四个差分电感的电压值,将电压值分别除以原边实际电流值,再乘上I1,即得到标幺化后的四个差分电感的电压值;查找差分线圈电压-副边线圈位置关系表,将关系表中电压值与四个差分电感电压值最接近的两个空间位置点找出,然后采用一次插值或二次插值,得到更精确的空间坐标,即为副边功率线圈的空间坐标。在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应用场景,可以直接以关系表中电压值与四个差分电感电压值最接近的一个空间位置点的坐标近似地作为副边的实际位置坐标。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原边单元和车载的副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单元包括原边功率线圈、至少三个以不同位置放置于原边功率线圈之上的差分电感线圈以及一个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差分电感线圈与信号处理模块通过磁接口耦合,所述副边单元包括副边功率线圈,所述副边功率线圈与差分电感线圈和原边功率线圈耦合;
所述原边功率线圈通电后产生固定频率和幅值的电流,并通过耦合引起副边功率线圈产生相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从而为电动汽车充电;
所述副边功率线圈通过耦合使得差分电感线圈上产生输出电压;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采集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以及各差分电感线圈上的输出电压幅值,进而通过查表计算出副边单元的位置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电感线圈由两个接收线圈l1和l2组成,接收线圈l1和l2的一同名端相互连接,接收线圈l1和l2的另一同名端通过磁接口耦合的形式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在移除副边功率线圈的情况下,接收线圈l1与原边功率线圈的互感为Mp1,接收线圈l2与原边功率线圈的互感为Mp2,且Mp1=Mp2使得原边功率线圈在接收线圈l1和l2上的感应电压相互抵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电感线圈的输出电压Uso如下:
Uso=I2·jω(Mr1-Mr2)
其中:I1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I2为副边功率线圈上的感应电流幅值,ω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角频率,j为虚数单位,M为原边功率线圈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Mr1和Mr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RZ和LZ分别为副边功率线圈所连负载的阻抗和感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l1和l2的另一同名端之间连接有谐振电容,该谐振电容的电容值Cr=1/ω2Ls,Ls为差分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且Ls=Ls1+Ls2+2Ms12,Ls1和Ls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的电感值,Ms12为接收线圈l1与l2的互感;能够提高差分电感线圈输出电压信号的幅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电感线圈的输出电压Usr如下:
其中:I1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I2为副边功率线圈上的感应电流幅值,ω为通电后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角频率,j为虚数单位,M为原边功率线圈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Mr1和Mr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与副边功率线圈之间的互感,RZ和LZ分别为副边功率线圈所连负载的阻抗和感抗,Cr为谐振电容的电容值,Ls为差分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且Ls=Ls1+Ls2+2Ms12,Ls1和Ls2分别为接收线圈l1和l2的电感值,Ms12为接收线圈l1与l2的互感,Rs为接收线圈l1和l2的电阻值总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有信号调理电路以及MCU,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对差分电感线圈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调理整形,MCU中存有关于差分电感线圈输出电压与副边单元位置坐标的关系表,MCU获取到原边功率线圈上的电流幅值以及各差分电感线圈上的输出电压幅值后根据该关系表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副边单元的位置坐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电感线圈与信号处理模块之间的磁接口采用耦合电感或高频变压器实现。
CN201910142360.8A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Active CN109895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360.8A CN109895643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360.8A CN109895643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5643A true CN109895643A (zh) 2019-06-18
CN109895643B CN109895643B (zh) 2020-07-07

Family

ID=6694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2360.8A Active CN109895643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5643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656A (zh) * 2019-07-08 2019-11-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闭环控制系统
CN110549883A (zh) * 2019-08-30 2019-12-10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状态的检测方法、无线充电桩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81608A (zh) * 2019-09-10 2019-12-17 浙江大学 适用于定相位差模块化无线充电系统的同边解耦方法
CN110718971A (zh) * 2019-10-28 2020-01-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副边辅助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传输系统以及副边谐振状态估计方法
CN111953089A (zh) * 2020-04-30 2020-11-1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互感扰动的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定位方法
CN112350445A (zh) * 2020-09-25 2021-02-09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
WO2021022837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位置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37150A (zh) * 2020-12-23 2021-04-30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原副边偏移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757924A (zh) * 2020-12-23 2021-05-07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原副边偏移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1232828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的接收端、发射端、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US12021398B2 (en) 2019-08-07 2024-06-25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37801A1 (en) * 2011-08-05 2015-05-21 Evatran Grou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vehicle with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CN105765828A (zh) * 2013-08-06 2016-07-13 动量动力学公司 检测无线感应电力传输中的线圈对准误差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14906A (zh) * 2016-04-25 2016-08-31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的收发线圈相对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160260A (zh) * 2016-08-16 2016-11-23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磁场原理进行对位的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
CN107431386A (zh) * 2015-04-09 2017-12-01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非接触式感应能量传输的装置和这种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08695985A (zh) * 2017-04-10 2018-10-23 深圳市中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线圈偏移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725239A (zh) * 2018-05-03 2018-11-0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对位装置及其方法
CN108973737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37801A1 (en) * 2011-08-05 2015-05-21 Evatran Grou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vehicle with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CN105765828A (zh) * 2013-08-06 2016-07-13 动量动力学公司 检测无线感应电力传输中的线圈对准误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31386A (zh) * 2015-04-09 2017-12-01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非接触式感应能量传输的装置和这种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05914906A (zh) * 2016-04-25 2016-08-31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的收发线圈相对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160260A (zh) * 2016-08-16 2016-11-23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磁场原理进行对位的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
CN108695985A (zh) * 2017-04-10 2018-10-23 深圳市中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线圈偏移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725239A (zh) * 2018-05-03 2018-11-0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对位装置及其方法
CN108973737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UI YAN,ETC: "Magnetic Coupling Positioning Using Simultaneous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IECON 2018 - 4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
周博: "无线充电系统对位及异物检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656A (zh) * 2019-07-08 2019-11-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闭环控制系统
WO2021022837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位置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US12021398B2 (en) 2019-08-07 2024-06-25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0549883A (zh) * 2019-08-30 2019-12-10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状态的检测方法、无线充电桩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81608A (zh) * 2019-09-10 2019-12-17 浙江大学 适用于定相位差模块化无线充电系统的同边解耦方法
CN110718971A (zh) * 2019-10-28 2020-01-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副边辅助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传输系统以及副边谐振状态估计方法
CN110718971B (zh) * 2019-10-28 2023-0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副边辅助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传输系统以及副边谐振状态估计方法
CN111953089B (zh) * 2020-04-30 2022-09-1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互感扰动的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定位方法
CN111953089A (zh) * 2020-04-30 2020-11-1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互感扰动的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定位方法
WO2021232828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的接收端、发射端、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12350445A (zh) * 2020-09-25 2021-02-09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
CN112737150A (zh) * 2020-12-23 2021-04-30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原副边偏移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757924A (zh) * 2020-12-23 2021-05-07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原副边偏移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5643B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5643A (zh)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在线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定位系统
CN105235545B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位及金属异物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0450656A (zh)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闭环控制系统
CN109831035B (zh) 一种基于正交双通道算法的无线充电系统用互感辨识方法
CN105579278B (zh) 一种电动装置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211479A1 (zh) 无线充电对位方法及装置、无线充电系统、电动车辆
CN102565862B (zh) 一种瞬变电磁响应信号梯度测量方法及观测装置
US1155792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realizing wireless charging, and mobile terminal
Liu et al. Receiver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based on magnetic integration inductance
CN109613333A (zh) 一种适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线圈谐振频率测量方法
CN106816965B (zh) 一种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线圈自感的辨识方法
CN115230500A (zh) 基于屏蔽板耦合电压检测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Qi et al. Research on metal object detection of MCR-WPT system that allows transmisson coils to be misaligned
CN113904460A (zh) 一种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及多级导轨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he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smart grid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s under HV condition
CN113364153A (zh) 一种基于品字形阵列式磁场采集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端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
Luo et al.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detection coils for the metal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applied to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8802467B (zh) 一种检测精度高的铁芯线圈式电流互感器及漏电检测装置
CN109193964A (zh) 一种基于pcb线圈的无线电能高效传输方法
CN109450109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接收装置及无线供电系统
Li et al. The magnetic field self-display system of coupler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based on magnetic structure factor
CN210323406U (zh) 一种地下金属探测系统
Shuguang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coupling coil for ev’s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rabsalmanabadi et al.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design study of torus coils with misalignment for efficient inductive energy transmission in EV chargers
CN111856591A (zh) 立体线圈金属异物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