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9693B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9693B
CN109859693B CN201910141087.7A CN201910141087A CN109859693B CN 109859693 B CN109859693 B CN 109859693B CN 201910141087 A CN201910141087 A CN 201910141087A CN 109859693 B CN109859693 B CN 109859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b
pixel
pixe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10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9693A (zh
Inventor
程爽
牛晶华
戴铭志
那晓曦
高铁阵
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10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9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9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9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9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9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的电流调节结构,可以根据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调整输出至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从而对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保持稳定,避免因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不稳定而导致的残影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其中,液晶显示器,顾名思义包括液晶,若要实现显示功能需要借助于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所以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自发光的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则与液晶显示器不同,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的显示器,无需背光模组,所以电致发光显示器可以制作的更薄更轻,并且,电致发光显示器在显示对比度等方面同样有着较大的优势。
然而,对于电致发光显示器而言,若长时间显示某个静止的图像画面时会产生残影现象,导致显示效果下降。那么,如何解决电致发光显示器的这种残影问题,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残影问题,提高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以及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和所述发光器件的电流调节结构;
所述电流调节结构用于:根据对应连接的所述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对对应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驱动电流输出至所述发光器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增加的电流调节结构,可以根据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调整输出至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从而对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保持稳定,避免因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不稳定而导致的残影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像素电路、光敏电阻和发光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光敏电阻与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光敏电阻与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敏电阻调整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P-像素单元,P0-子像素单元,10-像素电路,20-电流调节结构,30-光敏电阻,D-发光器件,OUTPUT-像素电路10的输出端,40-像素限定结构,D1-发光器件的阳极,D2-发光层,D3-发光器件的阴极,TFT-晶体管,50-阵列基板,60-对向基板,7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阵列基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P,每个像素单元P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P0,如图1中所示,每个像素单元P中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P0,分别为红色子像素单元R、绿色子像素单元G、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B,通过对各子像素单元P0进行分别控制,并通过空间色组合的方式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像,从而实现显示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子像素单元包括两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无法实现全彩的显示,需要向相邻的像素单元借用另外一种颜色,因此,显示面板仍然包括至少三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
其中,在显示器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器时,子像素单元P0中设置有电连接的发光器件和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以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通过控制驱动电流的大小可以控制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并且,对于发光器件而言,主要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层,通过阳极和阴极分别向发光层中注入空穴和电子,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激发发光层中的分子产生单态激子,单态激子辐射衰减而发光。因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P0中的发光层的发光材料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实现显示。
然而,若电致发光显示器长时间显示某个静止的画面时,使得红色子像素单元R、绿色子像素单元G、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B的发光亮度出现衰减,因红色子像素单元R、绿色子像素单元G、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层中发光材料本身的性能不同,导致红色子像素单元R、绿色子像素单元G、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B的发光亮度的衰减不一致,从而导致残影问题出现。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用于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解决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残影问题,提高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如图2至图4所示,可以包括:像素电路10、发光器件D、以及连接像素电路10和发光器件D的电流调节结构20;
电流调节结构20用于:根据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对对应连接的像素电路10输出的驱动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驱动电流输出至发光器件D。
基于此,通过增加的电流调节结构20,可以根据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调整输出至发光器件D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以使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达到或接近目标亮度(目标亮度可以理解为与电流调节结构20对应连接的像素电路当前输出的驱动电流相对应的发光亮度),实现对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的调整,以使得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保持稳定,避免因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不稳定而导致的残影问题出现,最终提高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流调节结构20可以为光敏电阻30,具体地,光敏电阻30具有阻值随光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即光强减小时光敏电阻30的阻值变小,光强增加时光敏电阻30的阻值增加。因此,利用光敏电阻30可以在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降低时减小阻值,以减少分压,增加传输至发光器件D的驱动电流,以增加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从而使得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接近或达到目标亮度;在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较高时光敏电阻30的阻值增加,以增加分压,从而降低传输至发光器件D的驱动电流,以降低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从而使得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接近或达到目标亮度;最终在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下,对发光器件D的亮度进行反馈调整,即实现自适应地亮度调节,提高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提高显示效果。
例如,如图5所示,左图表示发光器件D在长时间使用而导致出现低亮度时的情况,此时,因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L为L1小于目标亮度L0(即发光器件D在发光稳定时的发光亮度),所以光敏电阻30的阻值R降低,且降低至R1,即光敏电阻30的分压降低,使得传输至发光器件D的驱动电流I从I0(发光器件D在发光亮度为L0时对应的驱动电流的大小)增加至I1,从而可以提高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使得发光亮度L恢复至目标亮度L0,如右图所示,此时光敏电阻30的阻值R也可以保持在与目标亮度L0对应的阻值R0,进而使得传输至发光器件D的驱动电流I的大小也可以保持在与目标亮度L0相对应的驱动电流的大小(如I0)。
说明一点,在图5中,稀疏的黑点填充的区域表示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强度,左图中稀疏的黑点填充的区域较小,说明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变弱变暗,右图中稀疏的黑点填充的区域增加,说明经过光敏电阻30的调节后,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增加。
其中,光敏电阻30可以由硫化镉、硒化铝、或硫化铋构成,当然,光敏电阻30还可以由其他具有阻值随光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此并不限定。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流调节结构20并不限于光敏电阻30,还可以是其他具有阻值随亮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的结构,在此并不限定。下面就以电流调节结构20为光敏电阻30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为了实现对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自适应调节,需要对像素电路10、发光器件D、以及光敏电阻30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设置。具体地,如图2所示,光敏电阻30的一端可以与像素电路10的输出端OUTPUT电连接,光敏电阻30的另一端可以与发光器件D的阳极电连接且直接接触,即光敏电阻30连接于像素电路10与发光器件D之间,以便于光敏电阻30可以根据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调节从像素电路10输出的驱动电流的大小。
其中,图2中所示的像素电路10的结构为2T1C结构,其中包括两个晶体管(用T1和T2表示),以及一个电容(用C表示),并且,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栅线GATE电连接,源极与数据线DATA电连接,漏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和电容C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电连接,漏极与输出端OUTPUT电连接,发光器件D的阴极与第二电源信号线VSS电连接。
具体地,在栅线GATE输入栅线扫描信号时,第一晶体管T1开启,将数据线DATA输入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T2开启,同时为电容C充电。在栅线GATE停止输入栅线扫描信号时,第一晶体管T1关闭,数据信号不会再传输至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此时因电容C的存在,可以保持第二晶体管T2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保证发光器件D的持续发光。
当然,像素电路10的结构除了可以为图2所示的结构之外,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意像素电路的结构,只要像素电路10输出的驱动电流通过光敏电阻30可以传输至发光器件D,且通过光敏电阻30可以调节像素电路10输出的驱动电流,以保证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保持稳定即可,在此并不限定。
在实际情况中,光敏电阻30除了会受到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发出的光的影响之外,还可能受到其他发光器件D发出的光,以及入射至显示面板中的阳光的影响,此时可以将其他发光器件D发出的光以及入射至显示面板中的阳光称之为环境光,这些环境光如果照射到光敏电阻30时,会扰乱光敏电阻30的调节作用,如假使与该光敏电阻30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稳定时,由于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同样会使得光敏电阻30的阻值发生变化,进而光敏电阻30的分压就会发生变化,使得传输至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中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产生波动,而这些波动不仅会导致显示效果下降,而且还会影响光敏电阻30的调节精确度。
因此,为了避免环境光的影响,提高对发光亮度的调节精确度,在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以及用于限定出各子像素单元的像素限定结构40时,且像素限定结构40由不透明的材料制作而成,即像素限定结构40为不透光结构时,光敏电阻30可以设置在像素限定结构40内,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通过像素限定结构40可以对环境光进行遮挡,避免对光敏电阻30产生不良影响。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光敏电阻30设置在像素限定结构40内,且像素限定结构40为不透光结构,所以光敏电阻30需要与发光器件D的阳极D1直接接触,如图3和图4中的实线圈所示,如此,光敏电阻30可以仅受到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影响,而不会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从而提高对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调节的精确度,提高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最终提高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可以为顶发射型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从顶部发光,而底部不发光,此时光敏电阻30和发光器件D的阳极D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因向上发光(如图3中的箭头所指向的方向),加之光敏电阻30受到像素限定结构40的遮挡,所以光敏电阻30可以仅受到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影响,而不会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在提高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亮度调节的精确度。
或者,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底发射型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从底部发光,而顶部不发光,此时光敏电阻30和发光器件D的阳极D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如图4所示,因向下发光(如图4中的箭头所指向的方向),加之光敏电阻30基本被像素限定结构40的遮挡,所以光敏电阻30同样可以仅受到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影响,而不会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在提高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亮度调节的精确度。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以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型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为例,发光器件D的阳极D1通常采用叠层结构,如图6所示的结构,即为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Ag(银)/ITO结构,因ITO为透明金属氧化物,所以靠近发光器件D的阴极D3一侧的ITO不仅会对发光层D2发出的光进行传导(如图6中所示的箭头),以使光敏电阻30可以感受到发光器件D当前的发光亮度,同样地,靠近发光器件D的阴极D3一侧的ITO还可能会对环境光进行传导,从而对光敏电阻30的调节作用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图6中只是示出了阳极中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层的厚度并不等于实际的厚度。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光噪声(对环境光的传导即为产生的光噪声)的横向传导能力比纵向传导能力要大,所以在采用图4中所示的光敏电阻30和发光器件D的阳极D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可以降若光噪声的传导能力,以降低光噪声对光敏电阻30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光敏电阻30对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亮度的调节的精确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可以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并且,每个子像素单元内均设置有像素电路10、发光器件D、以及光敏电阻30,其中,像素电路10、发光器件D和光敏电阻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用晶体管TFT来表示像素电路10,但并不说明像素电路10仅包括一个晶体管TFT。
说明一点,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是不同的,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避免调节后的发光亮度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出现,对于光敏电阻30的阻值需要根据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进行设置。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不同时,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也设置为不同。如此,可以对不同颜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进行不同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发光器件D的不同要求,提高调整后的整体效果,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地,在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时,若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小于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且大于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那么,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小于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且大于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
例如,若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用Rd表示,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用Gd表示,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用Bd表示,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用Rg表示,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用Gg表示,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用Bg表示,在Gd>Rd>Bd时,那么Gg>Rg>Bg。
也就是说,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越大,对应连接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也就越大,若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越小,那么,对应连接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也就越小,如此,在通过光敏电阻30调节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时,可以避免因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与对应连接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不匹配而导致调节后的亮度过亮或过暗,从而提高调节的准确性,最终提高发光亮度的稳定性,提高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给出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与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之间的匹配关系,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可以为500±100Ω,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可以为700±150Ω,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可以为300±75Ω。
说明一点,在白光测试阶段,各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是固定的,所以此时光敏电阻30的阻值也是固定的,从而可以确定出各光敏电阻30的阻值,此时确定出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即为上述给出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也就是说,光敏电阻30的阻值是预先确定好的,即使光敏电阻30的阻值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是是在上述给定的阻值范围内变化的,从而通过光敏电阻30的反馈可以保证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保持稳定。
并且,在OTP(One Time Programming,一次编程)调整结束后,对应每个灰阶下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已经被确定,每个灰阶下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也已经被确定,因此,在通过光敏电阻30调整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时,不会出现灰阶跳变的现象,从而通过光敏电阻30的反馈可以保证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保持稳定。需要说明的是,OTP是指将不同灰阶下所需的不同颜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工作参数烧录至IC寄存器。
可选地,因光敏电阻30的阻值随着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在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不同时,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可以为不同。
其中,斜率可以为:发光器件D发光亮度的变化量,与对应连接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根据该发光器件D发光亮度的变化量而产生的阻值变化量之间的比值。例如,发光器件D发光亮度的变化量用△L表示,对应连接的光敏电阻30的阻值根据该发光器件D发光亮度的变化量而产生的阻值变化量用△R表示,斜率用K表示,那么斜率K则为△L/△R。
如此,可以对不同颜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进行不同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发光器件D的不同要求,提高调整后的整体效果,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小于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且大于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时,那么红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小于绿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且大于蓝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
例如,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用Rd表示,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用Gd表示,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用Bd表示,红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用KR表示,绿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用KG表示,蓝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用KB表示;在Gd>Rd>Bd时,则KG>KR>KB
也就是说,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越大,所属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也就越大,若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越小,那么,所属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也就越小,如此,在通过光敏电阻30调节发光器件D的发光亮度时,同样可以避免因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与所属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不匹配而导致调节后的亮度过亮或过暗,从而提高调节的准确性,最终提高发光亮度的稳定性,提高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给出的发光器件D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与所属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红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可以为0.002-0.008,绿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可以为0.004-0.012,蓝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可以为0.0005-0.004。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显示面板70;其中,显示面板70可以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50。
具体地,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70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除了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50之外,还包括与阵列基板50相对而置的对向基板60。
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如图8所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阵列基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增加的电流调节结构,可以根据对应连接的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调整输出至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从而对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保持稳定,避免因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不稳定而导致的残影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以及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和所述发光器件的电流调节结构;
所述电流调节结构用于:根据对应连接的所述发光器件当前的发光亮度,对对应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驱动电流直接输出至所述发光器件;
所述电流调节结构为光敏电阻;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以及用于限定出各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像素限定结构;
所述像素限定结构由不透明的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光敏电阻设置在所述像素限定结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且直接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电阻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同层设置;
或,所述光敏电阻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
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均设置有所述像素电路、所述发光器件、以及所述光敏电阻;
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不同;
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不同,其中,所述斜率为:所述发光器件发光亮度的变化量,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光敏电阻的阻值根据该所述发光器件发光亮度的变化量而产生的阻值变化量之间的比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
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小于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且大于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
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小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且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为0.002-0.008;
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为0.004-0.012;
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对应的斜率为0.0005-0.00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
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均设置有所述像素电路、所述发光器件、以及所述光敏电阻;
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不同;
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的阻值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
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小于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且大于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发光器件在发光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
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小于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的阻值,且大于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的阻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的阻值为500±100Ω;
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的阻值为700±150Ω;
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光敏电阻的阻值为300±75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电阻由硫化镉、硒化铝、或硫化铋构成。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CN201910141087.7A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859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1087.7A CN109859693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1087.7A CN109859693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9693A CN109859693A (zh) 2019-06-07
CN109859693B true CN109859693B (zh) 2020-12-08

Family

ID=66899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1087.7A Active CN109859693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9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2882A (zh) * 2021-02-05 2021-05-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08248A (zh) * 2021-03-02 2021-06-0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5831039A (zh) * 2022-12-15 2023-03-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0954A (zh) * 2017-07-18 2017-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显示装置和触控检测方法
CN108964762A (zh) * 2018-07-2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光通信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门锁和可见光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6333A (ja) * 2001-09-03 2003-03-14 Nec Saitama Ltd ディスプレイの輝度調整方法、その方法を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回路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CN102568373B (zh) * 2010-12-27 2015-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4464619B (zh) * 2015-01-12 2019-11-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679245B (zh) * 2016-03-31 2018-06-0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补偿电路及像素结构
CN108831912B (zh) * 2018-06-15 2020-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阵列基板及制造其的方法、oled像素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CN108615753B (zh) * 2018-08-02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0954A (zh) * 2017-07-18 2017-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显示装置和触控检测方法
CN108964762A (zh) * 2018-07-2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光通信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门锁和可见光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9693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7402B2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display screen, and cover plate
US2024016992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87284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s apparatus
CN109859693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JP6192431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US7986293B2 (en) Driv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US883014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05749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971935B (zh) 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US1055314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US20210327357A1 (en) Pixe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JP2006120625A (ja) 設計手法、パネル及びその電子素子
WO2020253515A1 (zh) 像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2087830B (zh) 显示器件、驱动显示器件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8682390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检测方法
CN109637455B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3304A (zh) 用于控制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
CN112017549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750831A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633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120105499A1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device
JP2008083483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13725268B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7863807B2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4512097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Road, Dongyi Industrial Park,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