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7976B -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7976B
CN109857976B CN201910041006.6A CN201910041006A CN109857976B CN 109857976 B CN109857976 B CN 109857976B CN 201910041006 A CN201910041006 A CN 201910041006A CN 109857976 B CN109857976 B CN 109857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uence
information
control station
radiu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10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7976A (zh
Inventor
廖炳瑜
刘登辉
黄思
田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gshi Ru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gshi Ru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gshi Ru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gshi Ru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10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7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7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7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7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7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基于所述气象信息、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与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基于所述时序数据信息和所述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Description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质量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国家控制站作为重要的站点进行政策评估和实时监控,常常用来评价当前区域的空气质量,因此对国家控制站是否存在异常高值的早期预警就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发明人发现,在气象领域,预测方法通常采用数值模式,往往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较长的计算时间,不能使用实时数据进行计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基于所述气象信息、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与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基于所述时序数据信息和所述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径确定模块、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建模模块,所述半径确定模块,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所述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基于所述气象信息、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与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所述建模模块,基于所述时序数据信息和所述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处理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使网络可以考虑对污染扩散的影响,能够更精确的计算污染物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清楚的说明。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其只是包含了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申请的各种变化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可使用于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或组件,但这些元件或组件不应被这些用语所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以区分一个元件或组件与另一元件或组件。因此,下述讨论之第一元件或组件,在不脱离本申请之内容下,可被称为第二元件或第二组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10中,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时序数据信息为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
以控制站为中心,在至少一个预设半径布置至少一个检测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在距离控制站1km(公里)、2km、3km等等多个预设半径构成的圆周上,分别作为第一圆周层、第二圆周层、第三圆周层等,在控制站周围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布置检测设备,例如传感器等。并不以此为限。
根据需要,调整检测设备与周边信息的结合,选择在工业企业区域布置检测设备,而不布置在绿地这样环境较好或公园这种通风条件差的场所。
首先获取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不同时段的检测值,然后确定检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时序数据信息。
而控制站的气象信息可以使用GFS(google File System)公开的数据源,GFS是google公司为了存储海量搜索数据而设计的专用文件系统,气象信息包括湿度、风速、风向信息等等。
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利用高斯模型计算最大影响半径。也可以利用别的方法计算最大影响半径,对此并不做限制。
具体而言,就是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利用高斯模型确定每个预设半径形成的圆周层上各个检测设备所在的布置点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点贡献度。
点贡献度计算公式如下:点贡献度=点的污染物浓度C/控制站污染物浓度。
点的污染物浓度C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为点的污染物浓度,mg/m3或g/m3,Q为源强,单位时间内污染物排放量,mg/s或g/s,σy为侧向扩散系数,污染物在y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是距离x的函数,σz为竖向扩散系数,污染物在z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是距离x的函数,为排放口处的平均风速,m/s,H为烟囱的有效高度,简称有效源高,m,x为污染源排放点至下风向上任一点的距离,m,y为烟气的中心轴在直角水平方向上到任意点的距离,m,z为从地表到任一点的高度,m。
控制站污染物浓度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得到,例如数据爬虫可以提供该数据,但并不以此为限。
确定每个圆周层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层贡献度。层贡献度为圆周层的各个点贡献度的和。
判断出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圆周层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
确定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为各影响层在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上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的正的最大值。确定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对应的最外影响层为扩散影响层,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最大影响半径。
在本实施例中,气象信息包括风向。风向的路径就是气象影响路径,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圆周层是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小于预设阈值的圆周层不作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举例来说,如果有四个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圆周层,那么气象影响路径就是沿着风向的方向,经过这四个圆周层作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这些影响层在气象影响路径上的检测设备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就是该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因子。
确定出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则确定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对应的最外影响层为扩散影响层,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最大影响半径。具体来说是以有四个影响层为例,影响因子是在气象影响路径上的检测设备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有第一影响层、第二影响层的点贡献度的和得到的第一影响因子,有第一影响层、第二影响层、第三影响层的点贡献度的和得到的第二影响因子等等。并且随着过去时段风向的变化,气象影响路径有可能不只一条,那么正的影响因子也不只一个,只有确定了过去时段的正的影响因子的最大值,其对应的最外影响层才是扩散影响层,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最大影响半径。
在步骤S120中,基于气象信息、时序数据信息与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确定控制站点作为地理信息站点的起点,结合当前时段的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确定最大影响半径内包括扩散影响层的每个圆周层的点贡献度最大的布置点作为一个地理信息站点,所有地理信息站点动态生成地理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在步骤S130中,基于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地理信息序列的地理信息站点按照与控制站的距离的顺序对应时序数据信息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各个输入节点,为每个节点构建特征,并使用分类模型生成存在的分类结果,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其中分类模型包括但不限于softmax分类模型。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将地理信息序列的各个点和时序数据信息作为输入加入到神经网络中,并使用分类模型生成存在的分类结果,以构成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使网络可以考虑对污染扩散的影响,能够更精确的计算污染物影响。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11中,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确定每个预设半径形成的圆周上各个检测设备所在的布置点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点贡献度。
以控制站为中心,在至少一个预设半径布置至少一个检测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在距离控制站1km(公里)、2km、3km等等多个预设半径构成的圆周上,分别作为第一圆周层、第二圆周层、第三圆周层等,在控制站周围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布置检测设备,例如传感器等。并不以此为限。
根据需要,调整检测设备与周边信息的结合,选择在工业企业区域布置检测设备,而不布置在绿地这样环境较好或公园这种通风条件差的场所。
首先获取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不同时段的检测值,然后确定检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时序数据信息。
而控制站的气象信息可以使用GFS(google File System)公开的数据源,GFS是google公司为了存储海量搜索数据而设计的专用文件系统,气象信息包括湿度、风速、风向信息等等。
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利用高斯模型计算最大影响半径。也可以利用别的方法计算最大影响半径,对此并不做限制。
具体而言,就是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利用高斯模型确定每个预设半径形成的圆周层上各个检测设备所在的布置点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点贡献度。
点贡献度计算公式如下:点贡献度=点的污染物浓度C/控制站污染物浓度。
点的污染物浓度C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为点的污染物浓度,mg/m3或g/m3,Q为源强,单位时间内污染物排放量,mg/s或g/s,σy为侧向扩散系数,污染物在y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是距离x的函数,σz为竖向扩散系数,污染物在z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是距离x的函数,为排放口处的平均风速,m/s,H为烟囱的有效高度,简称有效源高,m,x为污染源排放点至下风向上任一点的距离,m,y为烟气的中心轴在直角水平方向上到任意点的距离,m,z为从地表到任一点的高度,m。
控制站污染物浓度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得到,例如数据爬虫可以提供该数据,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步骤S212中,确定每个圆周层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层贡献度。层贡献度为圆周层的各个点贡献度的和。
在步骤S213中,判断出上述的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圆周层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预设阈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步骤S214中,确定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为各影响层在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上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的正的最大值。
在本实施例中,气象信息包括风向。风向的路径就是气象影响路径,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圆周层是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小于预设阈值的圆周层不作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举例来说,如果有四个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圆周层,那么气象影响路径就是沿着风向的方向,经过这四个圆周层作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这些影响层在气象影响路径上的检测设备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就是该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因子。
在步骤S215中,确定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对应的最外影响层为扩散影响层,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最大影响半径。
具体来说是以有四个影响层为例,影响因子是在气象影响路径上的检测设备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有第一影响层、第二影响层的点贡献度的和得到的第一影响因子,有第一影响层、第二影响层、第三影响层的点贡献度的和得到的第二影响因子等等。并且随着过去时段风向的变化,气象影响路径有可能不只一条,那么正的影响因子也不只一个,只有确定了过去时段的正的影响因子的最大值,其对应的最外影响层才是扩散影响层,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最大影响半径。
在步骤S220中,基于气象信息、时序数据信息与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在步骤S230中,基于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20、S230与上述实施例步骤S120、S130相同,不再赘述。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处理器程序,处理器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上述所述的方法。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组成示意图,装置包括半径确定模块41、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建模模块43。
半径确定模块41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基于气象信息、时序数据信息与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建模模块43基于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组成示意图,装置包括半径确定模块51、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建模模块43。
半径确定模块51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基于气象信息、时序数据信息与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建模模块43基于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半径确定模块51包括点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1、层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2、影响层确定子模块513、影响因子确定子模块514、影响半径确定子模块515。
点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1基于当前时段的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确定每个圆周层上各个检测设备所在的布置点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点贡献度。层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2确定每个圆周层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层贡献度。影响层确定子模块513判断出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则该圆周层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影响因子确定子模块514确定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为各影响层在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上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的正的最大值。影响半径确定子模块515确定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对应的最外影响层为扩散影响层,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最大影响半径。
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还确定控制站点作为地理信息站点的起点,结合当前时段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所述气象信息,确定最大影响半径内包括扩散影响层的每个所述圆周层的点贡献度最大的布置点作为一个所述地理信息站点,所有所述地理信息站点动态生成所述地理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组成示意图,装置包括半径确定模块51、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建模模块43、时序数据信息获取模块64、气象信息获取模块65。
时序数据信息获取模块64获取以控制站为中心,在至少一个预设半径布置至少一个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不同时段的检测值,确定检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时序数据信息。气象信息获取模块65获取控制站的气象信息。半径确定模块51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基于气象信息、时序数据信息与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建模模块43基于时序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半径确定模块51包括点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1、层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2、影响层确定子模块513、影响因子确定子模块514、影响半径确定子模块515。
点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1基于当前时段的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气象信息,确定每个圆周层上各个检测设备所在的布置点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点贡献度。层贡献度确定子模块512确定每个圆周层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控制站的层贡献度。影响层确定子模块513判断出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则该圆周层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影响因子确定子模块514确定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为各影响层在过去时段气象影响路径上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的正的最大值。影响半径确定子模块515确定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对应的最外影响层为扩散影响层,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最大影响半径。
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42还确定控制站点作为地理信息站点的起点,结合当前时段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所述气象信息,确定包括所述扩散影响层在内的每个所述圆周层的点贡献度最大的布置点作为一个所述地理信息站点,所有所述地理信息站点动态生成所述地理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而非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申请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此外,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以单数形式出现的词包括复数形式,反之亦然。另外,除非特别说明,那么任何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结合任何其它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来使用。

Claims (7)

1.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
基于所述气象信息、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与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基于所述时序数据信息和所述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在所述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以所述控制站为中心,在至少一个预设半径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不同时段的检测值;确定所述检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
所述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包括:
基于当前时段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所述气象信息,确定每个所述预设半径形成的圆周层上各个所述检测设备所在的布置点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所述控制站的点贡献度;
确定每个所述圆周层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所述控制站的层贡献度;
判断出所述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圆周层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
确定过去时段所述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所述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为各所述影响层在过去时段所述气象影响路径上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的正的最大值;
确定所述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对应的最外所述影响层为扩散影响层,所述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所述最大影响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气象信息、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与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包括:
确定控制站点作为地理信息站点的起点,结合当前时段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所述气象信息,确定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内包括所述扩散影响层的每个所述圆周层的点贡献度最大的布置点作为一个所述地理信息站点,所有所述地理信息站点动态生成所述地理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3.一种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半径确定模块,获取以控制站为中心,在至少一个预设半径布置至少一个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不同时段的检测值;确定所述检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时序数据信息;基于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控制站的气象信息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影响半径,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为所述控制站周围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序数据信息;
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基于所述气象信息、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与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动态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建模模块,基于所述时序数据信息和所述地理信息序列构建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
所述半径确定模块包括:点贡献度确定子模块,基于当前时段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所述气象信息,确定每个所述预设半径形成的圆周层上各个所述检测设备所在的布置点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所述控制站的点贡献度;层贡献度确定子模块,确定每个所述圆周层的污染物浓度对于所述控制站的层贡献度;影响层确定子模块,判断出所述层贡献度大于预设阈值,则所述圆周层为气象影响路径的影响层;影响因子确定子模块,确定过去时段所述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所述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为各所述影响层在过去时段所述气象影响路径上的布置点的点贡献度的和的正的最大值;影响半径确定子模块,确定所述气象影响路径的正的影响因子最大值对应的最外所述影响层为扩散影响层,所述扩散影响层的半径为所述最大影响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时序数据信息获取模块,获取以所述控制站为中心,在至少一个预设半径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检测设备检测的污染物浓度不同时段的检测值,确定所述检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
气象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控制站的气象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信息序列获取模块还确定控制站点作为地理信息站点的起点,结合当前时段的所述时序数据信息以及所述气象信息,确定所述最大影响半径内包括所述扩散影响层的每个所述圆周层的点贡献度最大的布置点作为一个所述地理信息站点,所有所述地理信息站点动态生成所述地理生成地理信息序列。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处理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41006.6A 2019-01-16 2019-01-16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857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1006.6A CN109857976B (zh) 2019-01-16 2019-01-16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1006.6A CN109857976B (zh) 2019-01-16 2019-01-16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7976A CN109857976A (zh) 2019-06-07
CN109857976B true CN109857976B (zh) 2023-10-31

Family

ID=6689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1006.6A Active CN109857976B (zh) 2019-01-16 2019-01-16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797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1546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提高大气污染模型预测效率的方法
CN205449908U (zh) * 2015-12-28 2016-08-10 周俊杰 在线连续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基站及网络系统
CN107194139A (zh) * 2016-03-14 2017-09-22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大气污染源分级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7917987A (zh) * 2017-11-09 2018-04-17 北京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城市空气污染物溯源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1546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提高大气污染模型预测效率的方法
CN205449908U (zh) * 2015-12-28 2016-08-10 周俊杰 在线连续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基站及网络系统
CN107194139A (zh) * 2016-03-14 2017-09-22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大气污染源分级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7917987A (zh) * 2017-11-09 2018-04-17 北京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城市空气污染物溯源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7976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8316B (zh) 用于预测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11157688B (zh) 评价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监测站影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38354B (zh) 预测颗粒物浓度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436573B (zh) 一种大气污染源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25635B (zh) 一种大气污染预警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26233A (zh)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大气污染溯源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329245A (zh) 一种空气污染的溯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842349B (zh) 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15170980B (zh) 一种基于卫星影像识别的输气管道高后果区智能识别方法
CN108414692A (zh) 一种污染源的监测点设置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9213840B (zh) 基于多维特征深度学习的热点网格识别方法
CN109857976B (zh) 控制站传输影响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1074B (zh) 一种基于植被覆盖率的污染物治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3793028A (zh) 污染源关联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228501B (zh) 排污超标区域行业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57506A (zh) 秸秆焚烧指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57981A (zh) 路网污染源排放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16523296A (zh) 燃气管网相邻地下空间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5239027B (zh) 空气质量格点化集合预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16952855A (zh) 一种区域大气污染溯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046822B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模块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555586A (zh) 一种基于热点网格的生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6089406A (zh) 一种用于海洋测绘的障碍可视化处理系统
CN113763221A (zh) 一种大气污染的溯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05510A (zh) 厂区气体污染分布预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70 Beijing Fengtai Auto Museum West Road No. 8 Courtyard 1 Building 6 Floor 606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Yingshi Ruid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6, 6 / F, building 1, yard 8, Automobile Museum We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29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INSIGHTS VALUE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