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5696B -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5696B
CN109855696B CN201811645183.7A CN201811645183A CN109855696B CN 109855696 B CN109855696 B CN 109855696B CN 201811645183 A CN201811645183 A CN 201811645183A CN 109855696 B CN109855696 B CN 109855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concrete
sand
testing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51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5696A (zh
Inventor
胡浩
张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ye Changqi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ye Changqi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ye Changqi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ye Changqi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51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5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5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5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5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5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包括: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2)将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烘干,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和密度ρ1;3)对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烘干,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和密度ρ2;4)将石子样品先过第一筛网再过第二筛网,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质量分数x21和密度ρ21以及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的质量分数x22;5)将砂子样品过第二筛网,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混凝土砂子总量的质量分数x3和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6)计算浆体体积。该方法可获得新拌混凝土的实际浆体体积,准确度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混凝土,尤其涉及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及其他外加剂按照适量的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骨料是指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分粗骨料和细骨料。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俗称石子。粒径4.75mm以下的骨料称为细骨料,俗称砂。粗、细骨料的总体积一般占混凝土体积的70%~80%。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传统的质量法和体积法计算单方混凝土各组成,此类方法往往是在标准实验室下,原材料经筛选达到初步使用要求后,再行设计并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进行使用,往往忽略了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即当期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往往只适合该类原材料的要求。由于配合比设计的繁琐,特别是对现场站不具备试验条件的搅拌站,委托一次配合比设计费用高,很难去反复验证配合比的适用性,故出现了一种配比使用到项目结束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比,不能很好的体现混凝土的实用性。
混凝土配合比主要计算方法有质量法和体积法两种,混凝土的配合比就是各种材料的比值(郭跃锋.浆体比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24):8-9.)。
(1)质量法:混凝土选用质量法计算配合比主要参考通过对水和砂率的值进行确定。其中水的用量要按照工程要求,及粗骨料粒径进行确定;确定了水的用量后可以根据水胶比的公式计算水泥用量,砂率是根据水胶比的值进行查表而得出的。最后根据水胶比和砂率可以算出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
(2)体积法:与质量法的不同就是最后使用水泥密度、水密度、骨料密度以及含气量的百分数进行计算,其中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密度要使用《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规定进行测定,将各种材料转换成体积后计算而得,同时可以算出相应的浆体比,通过对浆体比可以适当验证配合比的合理性。
质量法和体积法都可以用于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但是质量法的误差比体积法略大,实际工作中,处理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计算,还要实施小范围的试配试验。经过试验结果再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各成分进行微调后方可使用。其中,通过对浆体比的研究能够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对水、水泥、掺合料的把握更加精确,有利于各种材料用量的优化计算。
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浆体体积做了限制要求。生产实践中惯常使用的假定容重法已经不再适用,而用等浆体体积法来初步设计施工配合比更加合适,该类方法通过反复验证,已经初步应用在各类大型建筑工程中,现场反应良好,实用性好。
对于同等材料的混凝土使用该方法可进行配合比初步设计,计算和操作方便,实用性好,而假定的混凝土浆体体积是否准确是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混凝土的浆体体积受外加剂的减水率影响和外加剂与胶材的适应性,而厂家推荐的外加剂减水率仅仅只是针对国标GB 8076-2008方法测定的减水率,不能如实反映外加剂在配比中的真实情况。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更为有效的测定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以适应施工实践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如实得出相应等级下的混凝土浆体体积,为设计配合比提供依据和检验拌合站生产的真实水平及分析原材料的波动提供参考。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烘干,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在4.75mm以上;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烘干,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比第一筛网小;
(4)将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中,第一筛网的孔径在4.75mm以上,例如4.75mm、5mm、6.7mm等。
混凝土总体积=浆体体积+粗骨料体积+细骨料体积,浆体体积=胶凝材料体积+水体积+空气体积。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中,第一筛网可以将绝大多数的石子(即混凝土粗骨料)留在筛网上,砂子(即混凝土细骨料)和少量石子从第一筛网漏过;第二筛网将第一筛网漏过的石子和大部分砂子留在筛网上,少量砂子和石子从第二筛网中漏过。混凝土中的浆体会从第一和第二筛网中漏出。第二筛网既要将大部分砂子留在筛网上,还需要保证使最终得到的浆体体积测试结果误差较小。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中,步骤(4)和步骤(5)分别用与混凝土中使用的石子(粗骨料)和砂子(细骨料)相同的样品进行过筛测试,以获取混凝土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从第一筛网中漏过但是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本发明中x22即过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后,位于第一筛网到第二筛网之间石子占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以及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通过将x21、x22和x3用于混凝土过筛后第二筛网上石子和砂子各占多少的计算,可以解决使用混凝土直接过筛无法准确知道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中石子和砂子各占多少的难题。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中,式1得到的V1为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石子的体积,式2得到的V21为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体积(包括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和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式3中V22为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砂子的体积,式4中V3为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体积。
因为胶凝材料溶于水后前期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体积会发生相应变化,拌合前通过体积法换算的浆体体积并不等于拌合后浆体体积。本发明提供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拌和后的混凝土进行分离,通过测拌和后混凝土体积减去分离后实际骨料质量换算后得到的体积,测得该拌和后混凝土实际的浆体体积。该换算后得到的浆体体积为新拌混凝土实际浆体体积。通过测定新拌混凝土中的浆体体积,能如实得出相应等级下的混凝土浆体体积比,为设计配合比提供依据和检验拌合站生产的真实水平及分析原材料的波动提供参考。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拌和后的混凝土为新拌和的混凝土。所述新拌和的混凝土是指拌和后不超过0.5h的混凝土,最好在拌和后立刻进行浆体体积测试。因为混凝土拌和后凝胶材料会逐渐发生一些反应,如果拌和后放置的时间过久,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一些影响降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该孔径的圆孔筛网可以有效地将大部分石子留在筛网上。
优选地,步骤(2)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00-110℃,例如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或11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步骤(2)所述烘干的时间为0.4-0.6h,例如0.4h、0.42h、0.44h、0.46h、0.48h、0.5h、0.52h、0.54h、0.56、0.58h或0.6h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5h。
优选地,步骤(2)所述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为表观密度。
优选地,步骤(2)所述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的测试方法为排水法。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25-0.18mm,优选为0.15mm。本发明中,采用0.125-0.18mm的筛网孔径范围可以更好地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采用0.15mm准确度效果最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00-110℃,例如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或11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烘干的时间为0.4-0.6h,例如0.4h、0.42h、0.44h、0.46h、0.48h、0.5h、0.52h、0.54h、0.56、0.58h或0.6h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5h。
优选地,步骤(3)所述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为表观密度。
优选地,步骤(3)所述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的测试方法为容量瓶法。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所述石子样品为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所述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为表观密度。
优选地,步骤(4)所述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的测试方法为容量瓶法。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5)所述砂子样品为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5)所述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为表观密度;
优选地,步骤(5)所述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的测试方法为容量瓶法。
作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0-110℃烘干0.5h,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用排水法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0-110℃烘干0.5h,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用容量瓶法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5mm;
(4)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通过测新拌混凝土体积减去分离后实际骨料质量换算后得到的体积,测得该新拌混凝土实际的浆体体积。该换算后得到的浆体体积为新拌混凝土实际浆体体积,准确度较高。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通过对混凝土组成、作用机理以及其性能研究,实时测得新拌混凝土的浆体体积,为今后同类材料、同等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节约时间和技术支出,为今后应用等浆体体积法科学合理设计配合比奠定基础,为检查混凝土企业是否按照科学合理施工提供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以下为本发明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测试某搅拌站C30新拌混凝土的浆体体积,所述新拌的混凝土中,C30配合比为:水: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石:外加剂=165:210:70:70:820:1040:7,假定容重G=2382,实测容重G0=2385,在容重允许范围内,无需调整。已知原材料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砂子为2.6模数中砂,实际石子为5-31.5连续级配石子。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5℃烘干0.5h,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用排水法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5℃烘干0.5h,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用容量瓶法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5mm;
(4)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本实施例中拌合后的混凝土在新拌之后就进行浆体体积测试。(以下均换算为1m3新拌混凝土所代表质量)
测试结果为:m1=1027kg,ρ1=2750kg/m3,m2=764kg/m3,ρ2=2510kg/m3,x21=1.2%,x22=1.0%,ρ21=2640kg/m3,x3=7.9%,ρ3=2680kg/m3。这里所有的密度都是表观密度。
依上式,计算得V1=0.373m3,V21=0.005m3,V22=0.300m3,V3=0.024m3,已知新拌混凝土总体积V0=1m3
最终算出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0.298m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测试某搅拌站C40新拌混凝土的浆体体积,所述新拌的混凝土中,C40配合比为:水: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石:外加剂=162:280:100:50:740:1050:8.6,假定容重G=2390.6,实测容重G0=2391,在容重允许范围内,无需调整。已知原材料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砂子为2.6模数中砂,石子为5-31.5连续级配石子。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0℃烘干0.6h,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用排水法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0℃烘干0.6h,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用容量瓶法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25mm;
(4)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本实施例中拌合后的混凝土在新拌之后就进行浆体体积测试。(以下均换算为1m3新拌混凝土所代表质量)
测试结果为:m1=1047kg,ρ1=2750kg/m3,m2=701kg/m3,ρ2=2510kg/m3,x21=1.2%,x22=1.0%,ρ21=2640kg/m3,x3=7.9%,ρ3=2680kg/m3。这里所有的密度都是表观密度。
依上式,计算得V1=0.381m3,V21=0.005m3,V22=0.275m3,V3=0.022m3,已知新拌混凝土总体积V0=1m3
最终算出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0.317m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测试某搅拌站C50新拌混凝土的浆体体积,所述新拌的混凝土中,C50配合比为:水: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石:外加剂=155:330:120:50:650:1090:10,假定容重G=2405,实测容重G0=2404,在容重允许范围内,无需调整。已知原材料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砂子为2.6模数中砂,石子为5-31.5连续级配石子。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10℃烘干0.4h,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用排水法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10℃烘干0.4h,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用容量瓶法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8mm;
(4)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本实施例中拌合后的混凝土在新拌之后就进行浆体体积测试。(以下均换算为1m3新拌混凝土所代表质量)
测试结果为:m1=1080kg,ρ1=2750kg/m3,m2=599kg/m3,ρ2=2510kg/m3,x21=1.2%,x22=1.0%,ρ21=2640kg/m3,x3=7.9%,ρ3=2680kg/m3。这里所有的密度都是表观密度。
依上式,计算得V1=0.393m3,V21=0.005m3,V22=0.234m3,V3=0.019m3,已知新拌混凝土总体积V0=1m3
最终算出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0.349m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测试某搅拌站C60新拌混凝土的浆体体积,所述新拌的混凝土中,C60配合比为:水: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石:外加剂=150:380:120:50:595:1110:10.6,假定容重G=2415.6,实测容重G0=2416,在容重允许范围内,无需调整。已知原材料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砂子为2.6模数中砂,石子为5-31.5连续级配石子。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2℃烘干0.6h,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用排水法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8℃烘干0.4h,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用容量瓶法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5mm;
(4)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本实施例中拌合后的混凝土在新拌之后就进行浆体体积测试。(以下均换算为1m3新拌混凝土所代表质量)
测试结果为:m1=1098kg,ρ1=2750kg/m3,m2=551kg/m3,ρ2=2510kg/m3,x21=1.2%,x22=1.0%,ρ21=2640kg/m3,x3=7.9%,ρ3=2680kg/m3。这里所有的密度都是表观密度。
依上式,计算得V1=0.399m3,V21=0.005m3,V22=0.215m3,V3=0.017m3,已知新拌混凝土总体积V0=1m3
最终算出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0.364m3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通过测新拌混凝土体积减去分离后实际骨料质量换算后得到的体积,测得该新拌混凝土实际的浆体体积。该换算后得到的浆体体积为新拌混凝土实际浆体体积,准确度较高,可适应各种混凝土的浆体体积测试需要。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烘干,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在4.75mm以上;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烘干,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比第一筛网小;
(4)将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拌和后的混凝土为新拌和的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00-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烘干的时间为0.4-0.6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烘干的时间为0.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为表观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的测试方法为排水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25-0.18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00-11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烘干的时间为0.4-0.6h。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为表观密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的测试方法为容量瓶法。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石子样品为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为表观密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的测试方法为容量瓶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砂子样品为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为表观密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的测试方法为容量瓶法。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拌合后的混凝土的体积V0
(2)将步骤(1)所述拌合后的混凝土过第一筛网,对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0-110℃烘干0.5h,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1,并用排水法测试留在第一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1,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5mm;
(3)对步骤(2)中从所述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物料过第二筛网,对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进行100-110℃烘干0.5h,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质量m2,并用容量瓶法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物料的密度ρ2,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为0.15mm;
(4)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石子样品过步骤(2)所述第一筛网,测试石子样品中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1,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的密度ρ21,再对从第一筛网中漏过的石子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留在第二筛网上的石子占所述石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22,所述石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石子相同;
(5)将水洗后烘干过的砂子样品过步骤(3)所述第二筛网,测试砂子样品中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占所述砂子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x3,并用容量瓶法测试从第二筛网中漏过的砂子的密度ρ3,所述砂子样品与步骤(1)所述混凝土中的砂子相同;
(6)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V浆体
V1=m11 式1;
V21=[m1×x21/(1-x21)]/ρ21 式2;
V22=(m2-V21×ρ21×x22/x21)/ρ2 式3;
V3=V22×ρ2×x3/[(1-x3)×ρ3] 式4;
V浆体=V0-V1-V21-V22-V3 式5。
CN201811645183.7A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Active CN109855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5183.7A CN109855696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5183.7A CN109855696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5696A CN109855696A (zh) 2019-06-07
CN109855696B true CN109855696B (zh) 2021-01-05

Family

ID=66893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5183.7A Active CN109855696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56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7917A1 (en) * 2006-02-14 2007-09-06 Chester Wayne Sink Activated carbon monolith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JP2016065417A (ja) * 2014-09-25 2016-04-28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現場打ち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の品質管理方法
CN105260578B (zh) * 2015-11-19 2018-11-2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
CN105628555A (zh) * 2015-12-31 2016-06-01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确定混凝土中掺合料合适种类及掺量的方法
CN106946523B (zh) * 2017-03-20 2019-04-12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沉管基础后填充混凝土
CN108303056B (zh) * 2017-12-08 2019-11-15 华南理工大学 透水混凝土中骨料表面浆体最大包裹层厚度的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5696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6219B (zh) 一种绿色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
CN103121819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30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2236A (zh) C50机制砂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
CN105016675B (zh) 一种具有良好体积稳定性的高掺量废弃玻璃粉自密实砂浆的制备方法
CN104310892A (zh) 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6242413B (zh) 混凝土最小空隙率配制理论计算方法
CN105753400A (zh) 防高温爆裂的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钢管混凝土
CN103130464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25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1477B (zh) 用于制备c55高强度超高泵送混凝土的混合物
Yao Blending ratio of recycled aggreg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pervious concrete
CN104764873B (zh) 一种混凝土抗收缩性能的分析评价方法
CN109855696B (zh) 一种测定拌和后的混凝土浆体体积的方法
CN109100265B (zh) 一种细集料进场快速检验方法
CN105461271B (zh) 一种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
CN111257171A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测试方法
CN108752826B (zh) 一种沥青冷补剂及其应用
Mamaru Suitability of crushed manufactured sand for replacement of natural river sand to produce C-25 concrete
CN115536335A (zh) 一种用于路肩滑模施工的多孔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Yang et al. Effects of sand characteristics and fly ash contents on properties of flowable fill
CN115849792A (zh) 利用岩碴的喷射混凝土制备方法及配套的岩碴回收设备
CN112284892B (zh) 一种利用稻草灰替代部分水泥提高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的方法
Medine et al. Fresh stat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scrap tire rubber
Long et al. A study on the strength surplus coefficient of cement
Alkaissi et al. Prediction model of elastic modulus for granular road bases
Ogunbayo et al. Properties and effects of dormant aggregates on concrete streng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Hao

Inventor after: Zhang Depeng

Inventor before: Hu H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Dep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