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5354A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5354A
CN109845354A CN201780046096.7A CN201780046096A CN109845354A CN 109845354 A CN109845354 A CN 109845354A CN 201780046096 A CN201780046096 A CN 201780046096A CN 109845354 A CN109845354 A CN 109845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precoding
terminal installation
counter
access prea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60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宏树
山田升平
坪井秀和
相羽立志
横枕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52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8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5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5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使用第一预编码来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监测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在递增了所述计数器的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使用第二预编码来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对2016年7月2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46042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面向第五代蜂窝系统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技术,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对作为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扩展标准的LTE-A Pro(LTE-Advanced Pro:专业进阶长期演进)以及NR(New Radio technology:新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制定(非专利文献1)。
在第五代蜂窝系统中,作为服务的假定场景,请求以下三个场景:实现高速、大容量传输的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移动宽带增强)、实现低延迟、高可靠性通信的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性超低时延通信)、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等机器型设备大量连接的mMTC(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在NR中,为了主要在衰减较大的高频率的小区中扩大覆盖范围,研究了通过波束成形而在小区内设定多个区域,按区域依次发送信号,由此覆盖整个小区(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P-161214,NTT DOCOMO,“Revision of SI:Study on 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2016年6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R1-165559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85/Docs/R1-165559.zip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能高效地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与该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
例如,该终端装置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用于降低小区间和/或终端装置间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方法、调制方法和/或编码方法。
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方案采用了以下方案。即,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具备:选择部,从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一预编码,从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来向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接收部,监测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计数器部,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所述选择部在递增了所述计数器的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二预编码,且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所述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二预编码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具备:发送部,向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相互不同的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接收部,监测与所述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计数器部,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所述发送部在所述计数器的值递增一个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再次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所述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以及接收部,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所述发送部发送与所述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以及所述一个预编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4)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从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一预编码,从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来向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监测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在递增了所述计数器的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二预编码,且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使用所述第二预编码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5)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向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相互不同的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监测与所述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在所述计数器的值递增一个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再次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所述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6)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发送与所述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以及所述一个预编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能相互高效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子帧(子帧类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可用于向基站装置3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通过基站装置3对使用应用了多个不同的下行链路预编码中的任一个的波束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接收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接收了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波束与该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指示的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索引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中,作为可利用的PRACH资源的集合示出可发送的子帧号的情况下的表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示的PRACH资源的集合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PRACH设定索引、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以及可利用的子帧号的索引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与终端装置1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有关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与基站装置3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接收有关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LTE(以及LTE-A Pro)和NR可以定义为不同的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NR可以定义为LTE所包括的技术。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NR、LTE以及其他RAT。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与LTE关联的术语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在使用其他术语的其他技术中应用。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1A、终端装置1B、基站装置3。也将终端装置1A以及终端装置1B称为终端装置1。终端装置1有时也被称为移动站装置、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通信终端、移动设备、终端、MS(Mobile Station:移动站)等。基站装置3有时也被称为无线基站装置、基站、无线基站、固定站、NB(Node B:节点B)、eNB(evolved Node B:演进节点B)、NR NB(NR Node B)、gNB(nextgeneration Node B:下一代节点B)、接入点、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台)、BS(Base Station:基站)等。基站装置3也可以包括核心网(core network)装置。此外,基站装置3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装置3可以将由基站装置3控制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作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服务终端装置1。此外,基站装置3可以将由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控制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作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服务终端装置1。此外,也可以将一个小区划分为多个局部区域(Beamed area),在每个局部区域中服务终端装置1。在此,局部区域可以基于预编码的索引来进行识别。
基站装置3所覆盖的通信区域可以按频率为各自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形状。此外,所覆盖的区域也可以按频率而不同。此外,将基站装置3的类别、小区半径的大小不同的小区在同一频率或不同频率下混合存在而形成一个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称为异构网络。
将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下行链路。将从终端装置1向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上行链路。将从终端装置1向其他终端装置1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侧链路。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1与其他终端装置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包括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多载波码分复用(MC-CDM: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此外,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1与其他终端装置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通用滤波器多载波(UFMC:Universal-FilteredMulti-Carrier)、滤波OFDM(F-OFDM:Filtered OFDM)、加窗OFDM(Windowed 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Filter-Bank Multi-Carrier)。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OFDM作为传输方式,用OFDM符号进行说明,但是使用了上述的其他传输方式时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于本发明的一方案。
此外,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1与其他终端装置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不使用CP或者取代CP而进行了零填充的上述的传输方式。此外,CP、零填充可以附加于前方和后方双方。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1与其他终端装置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包括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多载波码分复用(MC-CDM: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终端装置1设定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已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包含一个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可以在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时间点或之后设定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应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和/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可以对所有的多个小区应用TDD(TimeDivision Duplex)方式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方式。此外,也可以将应用了TDD方式的小区与应用了FDD方式的小区聚合。
在下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下行链路载波)。在上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上行链路载波)。在侧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侧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侧链路载波)。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或侧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分量载波(或者载波)。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终端装置1和/或基站装置3为了上行链路波束成形而进行的处理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预编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终端装置1和/或基站装置3为了下行链路波束成形而进行的处理称为下行链路预编码。预编码也可以称为波束。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物理信道。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PCCH(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物理控制信道)
·PSCH(Physical Shared Channel:物理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BCH用于基站装置3广播重要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Essential Information Block:EIB),所述重要信息块包括终端装置1所需的重要的系统信息(Essential information:基本信息)。在此,一个或多个重要信息块可以作为重要信息消息而被发送。例如,重要信息块中可以包括表示帧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信息(例如,与由多个帧构成的超级帧内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无线帧(10ms)由10个1ms的子帧构成,无线帧通过帧号识别。帧号至1024后返回(Wrap around)至0。此外,在按小区内的区域发送不同的重要信息块的情况下,可以包括能识别区域的信息(例如,构成区域的发送波束的标识符信息)。在此,发送波束的标识符信息可以使用预编码的索引来表示。此外,在按小区内的区域发送不同的重要信息块(重要信息消息)的情况下,可以包括能标识帧内的时间位置(例如,包括该重要信息块(重要信息消息)的子帧号)的信息。即,也可以包括用于决定分别进行使用了不同的预编码的索引的重要信息块(重要信息消息)的发送的各子帧号的信息。
例如,重要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向小区的连接、移动性所需的信息。
PCCH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至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用于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的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用于请求UL-SCH资源的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HARQ-ACK(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ACK可以表示针对下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传送块)、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Unit:MAC PDU(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ACK。
此外,PCCH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此,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定义一个或多个DCI(也可以称为DCI格式)。即,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字段被定义为DCI,并被映射至信息位。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所包括的信号是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还是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所包括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对被调度的PSCH发送HARQ-ACK的定时(例如,从PSCH所包括的最后的符号至HARQ-ACK发送为止的符号数)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所包括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时段、间隔以及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PSCH(一个下行链路传送块的发送)的DCI。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PSCH(一个上行链路传送块的发送)的DCI。
在此,在PSCH中包括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情况下,DCI中包括与PSCH的调度有关的信息。在此,也将针对下行链路的DCI称为下行链路授权(downlink grant)或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在此,也将针对上行链路的DCI称为上行链路授权(uplinkgrant)或上行链路分配(Uplink assignment)。
PSCH用于发送来自媒介接入(MAC:Medium Access Control)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或下行链路数据(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也用于发送系统信息(SI:System Information)、随机接入响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等。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与上行链路数据同时发送HARQ-ACK和/或CSI。此外,也可以用于仅发送CSI或仅发送HARQ-ACK以及CSI。即,也可以仅用于发送UCI。
在此,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1在上层(higher layer)交换(收发)信号。例如,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可以在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发送/接收RRC信令(也称为RRC message: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information: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发送/接收MAC控制元素。在此,也将RRC信令和/或MAC控制元素称为上层的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上层信令)。
PUSCH可以用于发送RRC信令以及MAC控制元素。在此,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可以是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1共用的信令。此外,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1专用的信令(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专用信令)。即,也可以使用专用信令对某终端装置1发送终端装置特有(UE特定)的信息。PSCH也可以置于上行链路用于发送UE的能力(UE Capability)。
需要说明的是,PCCH以及PSCH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使用同一称呼,但是也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定义不同的信道。例如,可以将下行链路用的PCCH定位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将上行链路用的PCCH定义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也可以将下行链路用的PSCH定义为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将上行链路用的PSCH定义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可以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随机接入消息1)。PRACH了可以用于表示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Handoverprocedure)、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上行链路的PSCH(UL-SCH)资源的请求。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在此,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
·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
同步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取得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同步信号可以包括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和/或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此外,同步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选择由基站装置3进行的预编码或波束成形中的预编码或波束。即,同步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确定由基站装置3应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预编码的索引或波束的索引。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下仅记载为参考信号)主要用于供终端装置1进行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补偿。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中也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中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此外,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也可以用于精细同步(Finesynchronization),所述同步精细的程度为能实现无线参数、副载波间隔等的参数集、以及FFT的窗同步等。
可以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
以下,对子帧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子帧,但是也可以称为资源单元、无线帧、时间区间、时间间隔等。
图2示出子帧(子帧类型)的一个示例。在图2中,D表示下行链路,U表示上行链路。如图2所示,在某时间区间内(例如,系统中必须对一个UE分配的最小的时间区间),可以包括
·下行链路部分
·间隔
·上行链路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2(a)是在某时间区间(例如,能分配给一个UE的时间资源的最小单位),全部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示例,图2(b)在最初的时间资源例如经由PCCH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经由PCCH的处理延迟以及下行至上行的切换时间、发送信号的生成用的间隔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图2(c)在最初的时间资源用于下行链路的PCCH和/或下行链路的PSCH的发送,经由处理延迟以及下行至上行的切换时间、发送信号的生成用的间隔,来用于发送PSCH或PCCH。在此,作为一个示例,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用于HARQ-ACK和/或CSI,即UCI的发送。图2(d)在最初的时间资源用于下行链路的PCCH和/或下行链路的PSCH的发送,经由处理延迟以及下行至上行的切换时间、发送信号的生成用的间隔,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的PSCH和/或PCCH。在此,作为一个示例,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即UL-SCH的发送。图2(e)是全部用于上行链路发送(上行链路的PSCH或PCCH)的示例。
上述的下行链路部分、上行链路部分可以与LTE同样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
在此,资源网格可以由多个副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来定义。此外,构成一个时隙的副载波的数量可以取决于小区的带宽。构成一个下行链路部分、上行链路部分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在此,资源网格内的各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此外,资源元素可以使用副载波的编号和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编号来识别。
对本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进行说明。
随机接入过程被分类为基于竞争(contention based)和基于非竞争(non-Contention based)的两个过程。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在从未与基站装置3连接(通信)的状态开始的初始接入时,和/或与基站装置3连接中但是在终端装置1产生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或者可发送的侧链路数据的情况下而进行调度请求时等执行。
在终端装置1产生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可以包括与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对应的缓冲器状态报告被触发。在终端装置1产生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也可以包括基于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产生而触发的调度请求是未决的。
在终端装置1产生可发送的侧链路数据可以包括与可发送的侧链路数据对应的缓冲器状态报告被触发。在终端装置1产生可发送的侧链路数据也可以包括基于可发送的侧链路数据的产生而触发的调度请求是未决的。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由基站装置3指示的终端装置1所使用的过程,在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1为连接中,但是切换、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定时无效的情况下,用于迅速地获得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上行链路同步。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在开始(initiate)随机接入过程前经由上层来接收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在该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可以包括下述的信息。
·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波束)(例如,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集合)
·可利用的PRACH资源(例如,可利用的PRACH资源的集合)
·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例如,可利用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集合)
·各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
·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
·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尺寸以及冲突消除(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定时器(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
·功率渐变步骤
·前同步码发送的最大发送次数
·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
·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
不过,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可以由与各预编码对应的索引(预编码索引或者上行链路预编码索引)来示出。不过,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既可以由位映射图等示出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也可以示出可使用的预编码索引的范围。不过,即使在使用了其他信息吗,而未使用索引用于确定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同样的处理。由于能设定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波束),不仅能使下行链路的预编码与上行链路的预编码一对一对应,也能一对多地对应。由此,下行与上行的波束的方向的匹配变得灵活。
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从该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选择一个来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1接收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S301),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中选择用于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设定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S302)。终端装置1基于选出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S303)。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3发送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S401),基于分别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来监测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S402)。
不过,终端装置1在示出表示可用于向选出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也可以是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将该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设为随机接入过程中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不过,表示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多个信息包括于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可以从表示该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多个信息选择一个信息,作为随机接入过程中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
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在不同的小区接收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从在基站装置3所构成的第一小区中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和在由相同一或不同的基站装置3所构成的第二小区中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来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从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基站装置3不同的基站装置3接收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从形成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至少一个,来向形成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装置3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在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上行链路载波所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不同的下行链路载波接收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不过,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服务小区不同的服务小区,接收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由此,例如,即使在对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上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以及上行链路载波应用波束扫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能预先获得应用于各波束方向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且终端装置1能选择与最优的波束对应的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因此,作为一个示例,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上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测定,从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
不过,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PRACH资源可以按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独立设定。不过,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也可以按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独立的设定。例如,也可以按上行链路预编码设定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组,按该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组,设定可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索引。不过,各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可以对所有的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设定共同的值。
图5是表示终端装置1可用于向基站装置3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终端装置1使用以下任一波束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使用了预编码索引为Ip1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波束p1;使用了预编码索引为Ip2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波束p2;使用了预编码索引为Ip3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波束p3;以及使用了预编码索引为Ip4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波束p4。
不过,终端装置1在通过所述随机接入设定信息设定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情况下,使用所设定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任一个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例如,在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示的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为Ip1和Ip2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使用与Ip1以及Ip2的任一索引对应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从基站装置3接收设定的独立的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按应用于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下行链路预编码,来接收独立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
图6是表示终端装置1通过基站装置3对使用应用了多个不同的下行链路预编码中的任一个波束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接收的情况的图。基站装置3用使用了预编码索引为Ib1的下行链路预编码的波束b1、使用了预编码索引为Ib2的下行链路预编码的波束b2和/或使用了预编码索引为Ib3的下行链路预编码的波束b3,来向终端装置3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不过,既可以在使用了波束b1、b2和/或b3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重叠的时间进行发送,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发送。
图7是表示用于接收到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波束与该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示的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索引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在由波束b1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示出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为Ip1以及Ip2。在由波束b2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示出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为Ip2以及Ip3。在由波束b3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示出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为Ip3以及Ip4。终端装置1使用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示的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任一个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不过,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接收到了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情况下,基于该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在通过图6中的波束b1和波束b2来接收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并分别如图7的示例所示,示出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索引的情况下,将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索引设为Ip1、Ip2以及Ip3
作为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包括的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PRACH资源,可以在各PRACH资源,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设定为可发送的子帧号、系统帧号、符号编号、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和/或前同步码的格式。
图8是表示在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中,作为可利用的PRACH资源的集合示出可发送的子帧号的情况下的表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8中示出能设定0、1、2、3作为PRACH设定索引,并能分别利用子帧号i1、i2、i3、i4。不过,在各PRACH设定索引中,可利用的子帧号可以还系统帧内的子帧号的一个或多个。不过,也可以对各PRACH设定索引示出可利用的系统帧号。不过,可利用的系统帧号可以示出是奇数还是偶数。不过,也可以对各PRACH设定索引示出可利用的前同步码的格式。不过,也可以对各PRACH设定索引示出可利用的符号编号。
图9作为由本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示出的PRACH资源的集合的一个示例,示出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与PRACH设定索引的关系。终端装置1接收按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单独地设定的PRACH设定索引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在图9中,按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设定独立的PRACH设定索引,可以基于图8,按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使用独立设定的子帧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不过,图9中示出按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设定独立的PRACH设定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单元按上行链路预编码来设定独立的PRACH资源的集合。例如,也可以对一个PRACH单独地定义与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对应的设定。例如,在对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示出一个PRACH设定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通过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发送该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子帧也可以不同。图10是表示PRACH设定索引、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以及可利用的子帧号的索引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0中示出在PRACH设定索引为0的情况下,可用于使用了索引为Ip1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子帧号为i1,可用于使用了索引为Ip2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子帧号为i2。此外,示出在PRACH设定索引为1的情况下,可用于使用了索引为Ip1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子帧号为i3,可用于使用了索引为Ip2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子帧号为i4
如图11所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通过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四种消息的收发来实现。
<消息1(S800)>
产生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或者可发送的侧链路数据的终端装置1对基站装置3发送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用于随机接入的前同步码(称为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将该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称为消息1或Msg1。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构成为通过多个序列来向基站装置3通知信息。例如,在准备了64种序列的情况下,能向基站装置3指示6位的信息。该信息作为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标识符而示出(Random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前导序列从使用前导索引的前导序列集合中选出。在被指定的PRACH的资源中,以发送功率PPRACH发送选出的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消息2(S801)>
接收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基站装置3生成用于将发送指示给终端装置1的包括上行链路授权的随机接入响应,通过下行链路的PSCH向终端装置1发送生成的随机接入响应。将随机接入响应称为消息2或Msg2。此外,基站装置3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计算出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发送定时的偏差,在消息2中包括用于调整该偏差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Timing Advance Command)。此外,基站装置3在消息2中包括与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标识符。此外,基站装置3通过下行链路的PCCH发送用于表示以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终端装置1为目的地的随机接入响应的RA-RNTI(随机接入响应标识信息: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根据用于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位置信息和/或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预编码的索引来决定。在此,在消息2(下行链路的PSCH)中可以包括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预编码的索引。此外,可以使用下行链路的PCCH和/或消息2(下行链路的PSCH)来发送用于确定消息3的发送所使用的预编码的信息。在此,在用于确定消息3的发送所使用的预编码的信息中可以包括表示来自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预编码的索引的差分(调整、校正)的信息。
<消息3(S802)>
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终端装置1在该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发送后的多个子帧时段(称为RA响应窗口)内,进行针对由RA-RNTI识别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下行链路的PCCH的监测。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终端装置1在检测出符合的RA-RNTI的情况下,进行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SCH的随机接入响应的解码。随机接入响应的解码成功的终端装置1确认该随机接入响应中是否包括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标识符。在包括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标识符的情况下,使用随机接入响应所示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来校正同步的偏差。此外,终端装置1使用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响应所包括的上行链路授权,来向基站装置3发送保管于缓冲器的数据。此时,将使用上行链路授权来发送的数据称为消息3或Msg3。
此外,在一系列的随机接入过程中,解码成功的随机接入响应首先接收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包括用于对发送的消息3识别终端装置1的信息(C-RNTI)而向基站装置3发送。
<消息4(S803)>
基站装置3当在以随机接入响应通过对终端装置1的消息3分配的资源,接收上行链路发送时,检测接收到的消息3所包括的C-RNTI MACCE。然后,在与该终端装置1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以检测出的C-RNTI为目的地发送PCCH。基站装置3在以检测出的C-RNTI为目的地发送PCCH的情况下,在该PCCH中包括上行链路授权。基站装置3所发送的这些PCCH称为消息4、Msg4或者竞争解决消息。
发送了消息3的终端装置1开始竞争解决定时器,所述竞争解决定时器确定对来自基站装置3的消息4进行监测的时段,在定时器内尝试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的PCCH。在消息3中发送了C-RNTI MACCE的终端装置1从基站装置3接收发送的以C-RNTI为目的地的PCCH,且在该PCCH中包括用于新发送的上行链路授权的情况下,视为与其他终端装置1的竞争解决成功,停止竞争解决定时器,并结束随机接入过程。在定时器时段内,在本装置无法确认在消息3中发送的以C-RNTI为目的地的PCCH的接收的情况下,视为竞争解决未成功,终端装置1再次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继续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不过,在重复规定的次数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且竞争解决未成功的情况下,判定为随机接入存在问题,对上层指示随机接入问题。例如,上层可以基于随机接入问题来对MAC实体进行复位。在通过上层要求MAC实体的复位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停止随机接入过程。
通过以上的四个消息的收发,终端装置1获得与基站装置3的同步,能进行针对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1可以在一个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对整个前同步码发送的发送次数进行计数的第一计数器、对每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前同步码发送次数进行计数的第二计数器,以及按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变更而递增的第三计数器中的至少一个计数器来进行一系列的发送处理。
终端装置1当开始随机接入过程时进行初始设定(S901)。终端装置1将用于发送处理的计数器(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或第三计数器)设定为1。此外,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由上层通知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对以下进行设定: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PRACH资源的集合、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组以及各组中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一个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各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尺寸、竞争解决定时器、功率渐变步骤、前同步码发送的最大发送次数、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和/或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
终端装置1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资源选择(S902)。终端装置1可以从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开始,基于后述的预编码的选择规则来选择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上行链路预编码。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在第一计数器达到规定的次数的情况下进行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选择处理。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在第二计数器为1的情况下进行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选择处理。此外,终端装置1从可利用的PRACH资源的集合,选择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PRACH资源。不过,该PRACH资源可以基于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设定。此外,终端装置1选择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组。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设定可利用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组。终端装置1基于选出的PRACH资源的信息,来确定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子帧。不过,终端装置1也可以根据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和选出的PRACH资源,来确定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子帧。终端装置1从选出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终端装置1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处理(S903)。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步骤S901中设定的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功率渐变步骤来设定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功率。此外,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或第三计数器,来设定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例如,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可以通过“PTARGET=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第一计数器-1)*功率渐变步骤+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来设定。例如,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可以通过“PTARGET=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第二计数器-1)*功率渐变步骤+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来设定。终端装置1使用选出的PRACH资源、子帧、目标接收功率,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一旦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终端装置1进行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处理。终端装置1在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内监测由RA-RNTI识别的下行链路的PCCH。终端装置1可以在包括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标识符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成功的情况下(S904-是),停止随机接入响应的监测,结束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以及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处理。
终端装置1在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内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或者在接收到的全部随机接入响应中未包括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标识符的情况下(S904-否),视为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进行下述的处理。
终端装置1在前同步码的发送次数达到设定的最大数的情况下(S905-是),视为随机接入过程未能成功,结束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以及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处理。例如,终端装置1在增加一个第一计数器,使第一计数器比作为来自上层的信息的前同步码发送的最大发送次数大的情况下,视为前同步码的发送次数达到设定的最大数。
终端装置1在前同步码的发送次数未达到设定的最大数的情况下(S905-否),返回步骤S902。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在S905-否的处理中增加一个第二计数器。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处理:仅在第二计数器比每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最大发送次数大的情况下,对第二计数器进行复位,在接下来的步骤S902中进行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变更。不过,终端装置3可以在S905-否的处理中增加一个第三计数器。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仅在第三计数器比可利用的预编码的数量大的情况下,对第三计数器进行复位,并增加一个第二计数器。
不过,图12的处理中分配给发送了随机接入同步码的PRACH的RA-RNTI可以如下述的算式计算出。
RA-RNTI=1+t_id+10*f_id+64*b_id
不过,t_id是该PRACH的最初的子帧的索引,f_id是该子帧中的该PRACH的频率方向的索引,b_id是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就是说,RA-RNTI可以基于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决定。
对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接收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从该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选择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情况的选择规则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传输路径特性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通过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而测定出的传输路径特性,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
终端装置1可以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随机地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
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不过,该下行链路信号既可以从作为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目的地的基站装置3接收,也可以从不同的基站装置3接收。例如,可以将基于来自形成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装置3的下行链路信号而选出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用于与形成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装置3的随机接入过程。
不过,以上的选择规则说明了应用于在接收了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情况下接收了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情况的选择,但也可以仅应用于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一部分的信息。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与以下情况相同的规则:在接收到指示通过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多个信息的情况下从该多个信息选择一个信息,来确定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
图13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设定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3的步骤S1001中,终端装置1接收确定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不过,确定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可以是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包括的信息。不过,确定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可以是表示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的信息。不过,终端装置1除了确定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以外,还可以接收与该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分别所对应的PRACH资源有关的信息。不过,与PRACH资源有关的信息使用对应的预编码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可以是可利用的时间资源和/或频率资源的信息。不过,该可利用的时间资源的信息可以是表示可利用的符号编号、子帧号和/或无线帧号的信息。不过,该可利用的频率资源的信息可以是表示可利用的副载波和/或资源块的信息。
在图13的步骤S1002中,终端装置1从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选择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对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选择规则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可以从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随机地选择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例如,终端装置1在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得到Ip1、Ip2以及Ip3为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的情况下,可以从Ip1、Ip2以及Ip3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将与该索引对应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在通过用于该情况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无法接收随机接入响应而变更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情况下,既可以从Ip1、Ip2以及Ip3中未使用的索引中随机地选择,也可以从Ip1、Ip2以及Ip3中随机地选择。不过,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任一个可以与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建立关联。在该情况下,通过从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出与选出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建立关联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即,在一个前导序列和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与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建立关联。不过,前导序列是根据一个根序列和一个循环移位而确定的序列为好。例如,在索引为0和1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为可利用,每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可利用64个前导序列的情况下,可以将前同步码的索引0~63设为使用索引0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将前同步码的索引64~127设为使用索引1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终端装置1可以从前同步码的索引0~127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来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可以从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基于预定的规则选择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例如,终端装置1在通过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得到索引为Ip1、Ip2以及Ip3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为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索引的最小值,将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在无法接收与该情况下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而变更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情况下,可以从Ip1、Ip2以及Ip3中未使用的索引中选择索引的最小值。不过,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可以与第三计数器建立关联。例如,可以确定按第三计数器的值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在通过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得到索引为Ip1、Ip2以及Ip3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为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能在分配给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PRACH资源中最早的子帧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在该情况下,在无法接收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而变更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情况下,可以从Ip1、Ip2以及Ip3中未使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中选择能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索引。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在通过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得到索引为Ip1(i)、Ip2(i)以及Ip3(i)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在PRACH资源i中为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从能在多个PRACH资源i中最早的子帧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PRACH资源i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中随机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在无法接收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可以再次使用从能在多个PRACH资源i中最早的子帧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PRACH资源i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中随机地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用于来自基站装置3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的下行链路预编码,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例如,终端装置1通过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得到索引为Ip1、Ip2以及Ip3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为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与用于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的下行链路预编码(或,通过所述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测定判断为最好的下行链路预编码)建立关联的(例如,根据下行链路信号推测,得到最好的传输特性)上行链路预编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在无法接收与该情况下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而变更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情况下,可以从Ip1、Ip2以及Ip3中未使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索引中选择推测为最好的所述传输特性。
在图13的步骤S1003中,终端装置1使用在步骤S1002中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与基站装置3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接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4的步骤S1101中,基站装置3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1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信息。用于确定该终端装置1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可以作为基站装置3发送给终端装置1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一部分发送。不过,基站装置3除了用于确定终端装置1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信息以外,还可以发送与该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分别对应的与PRACH资源有关的信息。不过,在与该PRACH资源有关的信息中,可以包括使用对应的上行链路预编码而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可利用的时间资源和/或频率资源的信息。不过,该可利用的时间资源的信息可以是表示可利用的符号编号、子帧号和/或无线帧号的信息。不过,该可利用的频率资源的信息可以是表示可利用的副载波和/或资源块的信息。
在图14的步骤S1102中,基站装置3从终端装置1接收对用于确定可用于步骤S1101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信息所示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进行应用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不过,基站装置3可以仅在与发送给终端装置1的PRACH资源有关的信息所示的时间资源和/或频率资源中接收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不过,基站装置3可以基于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时间资源和/或频率资源,对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进行识别。
在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对终端装置1未检测出使用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发送的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1从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选择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S1501),向基站装置3发送使用选出的一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S1502)。终端装置1监测针对发送的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响应,在该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成功的情况下(S1503-是),结束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处理,在该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S1503-否),递增计数器的值(S1504)。终端装置1在递增了计数器的值时,在计数器的值大于规定的值的情况下(S1505-是),结束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处理,在计数器的值未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S1505-否),返回步骤S1501,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
作为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的一个示例,终端装置1在设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时段未检测到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递增第一计数器。在递增后的第一计数器的值不超过由随机接入设定信息设定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每次递增第一计数器,就变更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不过,终端装置1也可以使第一计数器每次递增规定的次数,就增加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的值。不过,终端装置1在使用所有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情况下,增加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的值。不过,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可以通过“PTARGET=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Floor((第一计数器-1)/可利用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数)*功率渐变步骤+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来设定。不过,Floor(X)表示X的取整函数。
作为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的另一个示例,终端装置1在设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时段未检测到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递增第三计数器。在递增后的第三计数器的值未超过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数量的情况下,变更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终端装置1在递增后的第三计数器的值大于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数量的情况下,递增第二计数器,对第三计数器进行复位。在递增后的第二计数器的值未超过每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变更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并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每次递增第二计数器,就增加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的值。不过,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可以通过“PTARGET=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第二计数器-1)*功率渐变步骤+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来设定。
作为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的另一个示例,终端装置1在设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时段未检测到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递增第二计数器。终端装置1在递增后的第二计数器的值未超过每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而不变更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终端装置1在递增后的第二计数器的值大于每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对第二计数器进行复位,变更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并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每次递增第二计数器,就增加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的值。不过,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可以通过“PTARGET=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第二计数器-1)*功率渐变步骤+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来设定。
不过,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时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中的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来发送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例如,终端装置1在第一上行链路预编码和第二上行链路预编码为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发送使用了第一预编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和使用了第二预编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不过,在与第一上行链路预编码对应的时间资源为第一时间资源,与第二上行链路预编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时间资源为第二时间资源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在第一时间资源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在第二时间资源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发送了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终端装置1监测分别与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在无法检测出分别与在设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时段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递增第二计数器。在递增后的第二计数器的值未超过每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进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重传处理。不过,终端装置1可以每次递增第二计数器,就增加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的值。不过,目标接收功率PTARGET可以通过“PTARGET=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初始发送功率+(第二计数器-1)*功率渐变步骤+基于前同步码格式的功率偏移”来设定。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1构成为包含无线收发部10以及上层处理部14。无线收发部10构成为包含天线部11、RF(RadioFrequency:射频)部12、以及基带部13。上层处理部14构成为包含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5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也将无线收发部1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也将上层处理部14称为选择部、计数器部。
上层处理部14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送块)输出至无线收发部10。上层处理部1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1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1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进行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层的信号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上层处理部14可以具有以下功能:基于确定可用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信息,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上层处理部14具有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中,选择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功能。上层处理部14具有递增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或第三计数器的功能。
无线收发部10进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10对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4。无线收发部10接收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无线收发部10也可以具有接收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功能。无线收发部10通过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来生成发送信号,并发送至基站装置3。无线收发部10也可以具有使用由上层处理部14选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而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发送给基站装置3的功能。无线收发部10也可以具有基于由上层处理部14选出的随机接入设定信息而将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发送给基站装置3的功能。
RF部12通过正交解调将经由天线部11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下变频:down covert)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RF部12将进行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基带部。
基带部13将从RF部12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部13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并提取频域的信号。
基带部13对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SC-FDMA符号,并对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基带部13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RF部12。
RF部12使用低通滤波器来从由基带部13输入的模拟信号中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将模拟信号上变频(up convert)为载波频率,并经由天线部11发送。此外,RF部12将功率放大。此外,RF部12也可以具备控制发送功率的功能。也将RF部12称为发送功率控制部。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构成为包含无线收发部30以及上层处理部34。无线收发部30构成为包含天线部31、RF部32、以及基带部33。上层处理部34构成为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也将无线收发部3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
上层处理部3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生成或从上位节点获得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Control Element)等,并输出至无线收发部30。此外,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各终端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可以经由上层的信号对各终端装置1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发送/通知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对各终端装置1发送/通知随机接入设定信息。
由于无线收发部30的功能与无线收发部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不过,无线收发部30也可以具有发送随机接入设定信息的功能。不过,无线收发部30也可以具有对用于确定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预编码的信息进行发送的功能。不过,无线收发部30也可以具有接收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功能。
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10至符号16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基站装置3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30至符号36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方案中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的方案进行说明。
(1)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接收确定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的信息;选择部14,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选择一个预编码;以及发送部10,使用所述选出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接收部10接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分别对应的PRACH资源所关联的信息,所述选择部14从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分别对应的PRACH资源中选择与所述选出的一个预编码对应的一个PRACH资源,所述发送部10使用所述选出的一个PRACH资源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3)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接收部10接收与一个PRACH资源关联的信息,用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时间资源基于所述选出的一个预编码和所述一个PRACH资源而确定。
(4)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选择部14随机地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选择所述一个预编码。
(5)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选择部14基于预定的规则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选择所述一个预编码。
(6)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选择部14基于从所述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来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选择所述一个预编码。
(7)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接收确定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信息;选择部14,从所述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以及发送部10,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分别与一个前导序列和一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建立关联,使用与所述选出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建立关联的所述一个前导序列以及所述一个预编码来发送所述选出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8)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一个前导序列通过一个根序列和一个循环移位来确定。
(9)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接收与多个组有关的信息,并接收确定所述多个组(也称为前同步码组)各自所包括的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信息;选择部14,所述多个组分别与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中的一个预编码建立关联,从所述多个组选择一个组,选择所述选出的一个组所包括的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以及发送部10,使用与所述选出的一个组建立关联的所述一个预编码来发送所述选出的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10)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波束)的信息;以及接收部30,接收使用所述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11)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所述发送部30发送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分别对应的PRACH资源所关联的信息,所述接收部30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分别对应的PRACH资源中与所述一个预编码对应的所述PRACH资源中,接收使用所述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12)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所述发送部30发送与一个PRACH资源关联的信息,所述接收部30以基于所述一个预编码和所述一个PRACH资源而决定的时间资源来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13)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1可用于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信息;以及接收部30,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分别与一个前导序列和一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建立关联,接收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所述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使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同步码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建立关联的所述一个前导序列以及所述一个预编码来发送。
(14)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所述一个前导序列通过一个根序列和一个循环移位来确定。
(15)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发送与多个组有关的信息,并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1的所述多个组各自所包括的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信息;接收部30,所述多个组分别与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中的一个预编码建立关联,接收所述一个组所包括的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所述一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使用与所述多个组中的一个组建立关联的所述一个预编码来发送。
(16)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1,具备:选择部14,从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选择第一预编码,从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发送部10,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来向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接收部10,监测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计数器部14,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所述选择部14在递增了所述计数器的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二预编码,且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所述发送部10使用所述第二预编码,来向所述基站装置3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17)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具备:功率控制部12,设定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所述第一功率还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功率是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所述第一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值而设定。
(18)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在所述递增后的计数器的值为规定的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功率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功率大的值。
(19)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是终端装置1,具备:发送部10,向基站装置3发送应用了相互不同的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接收部10,监测与所述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计数器部4,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所述发送部10在所述计数器的值递增一个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再次向所述基站装置3再次发送应用了所述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0)在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中,具备:功率控制部12,设定发送所述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按每次所述计数器的值递增,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增加。
(21)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是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的信息;以及接收部30,从所述终端装置1接收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所述发送部30发送与所述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以及所述一个预编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22)本发明的第十方案是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接收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选择部14,从所述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中选择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以及发送部10,基于所述选出的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3)在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中,所述发送部10在所述选出的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包括可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4)在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中,所述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基于所述基站装置3与所述终端装置1之间的传输路径特性来进行选择。
(25)在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中,所述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被随机地选择。
(26)在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中,通过下行链路载波来接收所述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与用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载波所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不同。
(27)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是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向终端装置1发送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以及接收部30,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基于所述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中的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而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8)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中,所述接收部30在所述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包括可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也称为上行链路预编码或者波束)的情况下,从所述终端装置1接收使用所述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9)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中,所述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基于所述基站装置3与所述终端装置1之间的传输路径特性来选择。
(30)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中,所述一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通过所述终端装置1来随机地选择。
(31)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中,通过下行链路载波来发送所述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与用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的发送的上行链路载波所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对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进行控制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以实现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程序或者由程序处理的信息被临时储存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者其它存储装置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可以通过将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读取到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装置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包含操作系统、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短时间动态保存程序的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的其他记录介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者各特征可以通过电子电路、例如集成电路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含: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以往类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上述电子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当前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技术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案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新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含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替换的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例如能在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例如便携电话装置、基站装置、无线LAN装置或者传感器设备)、集成电路(例如通信芯片)或程序等中使用。
符号说明
1 (1A、1B)终端装置
3 基站装置
4 收发点(TRP)
10 无线收发部
11 天线部
12 RF部
13 基带部
14 上层处理部
15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16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30 无线收发部
31 天线部
32 RF部
33 基带部
34 上层处理部
35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36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Claims (12)

1.一种终端装置,具备:
选择部,从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一预编码,从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来向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接收部,监测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
计数器部,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
所述选择部在递增了所述计数器的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二预编码,且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所述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二预编码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具备:
功率控制部,设定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所述第一功率是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功率是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值而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递增后的计数器的值为规定的值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功率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功率大的值。
4.一种终端装置,具备:
发送部,向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相互不同的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接收部,监测与所述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
计数器部,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计数器的值递增一个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再次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所述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具备:
功率控制部,设定发送所述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
每次所述计数器的值递增,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就增加。
6.一种基站装置,具备:
发送部,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以及
接收部,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所述发送部发送与所述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以及所述一个预编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7.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从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一预编码,
从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向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监测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
在递增了所述计数器的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预编码选择第二预编码,且从所述可利用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选择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使用所述第二预编码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设定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所述第一功率是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功率是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值来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递增后的计数器的值为规定的值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功率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功率大的值。
10.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向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相互不同的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监测与所述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递增计数器的值,
在所述计数器的值递增一个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规定的值,则再次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应用了所述多个预编码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设定发送所述多个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时的目标接收功率,
每次所述计数器递增,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就增加。
12.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发送用于确定终端装置可利用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信息,
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中的一个预编码来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发送与所述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以及所述一个预编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CN201780046096.7A 2016-07-26 2017-07-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9845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5231.0A CN112218362B (zh) 2016-07-26 2017-07-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6042 2016-07-26
JP2016-146042 2016-07-26
PCT/JP2017/026465 WO2018021183A1 (ja) 2016-07-26 2017-07-21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5231.0A Division CN112218362B (zh) 2016-07-26 2017-07-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5354A true CN109845354A (zh) 2019-06-04

Family

ID=610174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6096.7A Pending CN109845354A (zh) 2016-07-26 2017-07-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2011075231.0A Active CN112218362B (zh) 2016-07-26 2017-07-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5231.0A Active CN112218362B (zh) 2016-07-26 2017-07-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7251B2 (zh)
EP (1) EP3493608A4 (zh)
JP (1) JP6661016B2 (zh)
KR (1) KR102361282B1 (zh)
CN (2) CN109845354A (zh)
CA (1) CA3031916A1 (zh)
IL (1) IL264466B (zh)
PH (1) PH12019500189A1 (zh)
RU (1) RU2747005C2 (zh)
WO (1) WO201802118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079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613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83621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259B (zh) * 2017-05-16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源基站和目标基站
CN109151902B (zh) * 2017-06-16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前导码重传计数的方法及终端
EP3780779A4 (en) * 2018-04-05 2021-12-01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BASE DEVICE
CN110475377B (zh) 2018-05-10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Rach资源选择、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DE102019206467A1 (de) * 2019-05-06 2020-11-12 Robert Bosch Gmbh Endgerä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Endgeräts, Industrie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Einrichten einer Industriemaschine
US11601981B2 (en) * 2019-07-31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ep RACH procedure for NR reduced capability UE
US20210360701A1 (en) * 2020-05-13 2021-11-18 Kai Xu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069A (zh) * 2009-03-24 2010-08-18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的装置和方法
US20140376466A1 (en) * 2013-06-24 2014-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ly determining tx beam subset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5159573A (ja) * 2008-03-07 2015-09-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送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981022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5049393A (zh) * 2009-09-15 2015-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个无线接入技术的控制参数的物理层信令
CN105519167A (zh) * 2013-07-04 2016-04-20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多连接的控制方法和用于支持多连接的设备
WO2016086144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36599B1 (en) * 2008-06-18 2017-02-22 LG Electronics Inc. Detection of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KR100949972B1 (ko) * 2009-01-02 2010-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임의접속 수행 기법
US8576780B2 (en) * 2009-03-22 2013-11-05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response processing
US8395985B2 (en) * 2011-07-25 2013-03-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ime alignment in multicarrier OFDM network
US8718667B2 (en) 2011-08-05 2014-05-06 Apple, Inc. Adaptive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transmission
KR101995798B1 (ko) * 2012-07-03 2019-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랜덤 억세스 장치 및 방법
US9584988B2 (en) * 2013-03-07 2017-02-28 Intel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ging messa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S2665369T3 (es) 2013-03-15 2018-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dimiento mejorado de acceso aleatorio con formación de haces en LTE
US9451639B2 (en) * 2013-07-10 201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JP2015216503A (ja) 2014-05-09 2015-12-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US20160302233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10187907B2 (en) * 2015-07-05 2019-01-2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Preambl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WO2017022870A1 (en) * 2015-08-03 2017-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9054311A (ja) 2016-01-29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568081B2 (en) * 2016-03-21 2020-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568140B2 (en) 2016-05-16 2020-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and symbol selection to transmit RACH
JP2019153824A (ja) 2016-07-22 2019-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9573A (ja) * 2008-03-07 2015-09-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送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808069A (zh) * 2009-03-24 2010-08-18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49393A (zh) * 2009-09-15 2015-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个无线接入技术的控制参数的物理层信令
US20140376466A1 (en) * 2013-06-24 2014-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ly determining tx beam subset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19167A (zh) * 2013-07-04 2016-04-20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多连接的控制方法和用于支持多连接的设备
CN104981022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6086144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R1-165364"", 《3GPP TSG-RAN WG1#85 R1-165364, SUPPORT FOR BEAM BASED COMMON CONTROL PLANE》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079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6134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613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6134B (zh) * 2019-12-13 2022-11-0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83621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31916A1 (en) 2018-02-01
JPWO2018021183A1 (ja) 2019-05-16
US20200205202A1 (en) 2020-06-25
WO2018021183A1 (ja) 2018-02-01
RU2019102924A (ru) 2020-08-26
JP6661016B2 (ja) 2020-03-11
RU2747005C2 (ru) 2021-04-23
CN112218362B (zh) 2022-04-12
KR102361282B1 (ko) 2022-02-10
RU2019102924A3 (zh) 2020-11-11
CN112218362A (zh) 2021-01-12
US11337251B2 (en) 2022-05-17
PH12019500189A1 (en) 2019-07-29
EP3493608A4 (en) 2020-03-11
EP3493608A1 (en) 2019-06-05
IL264466B (en) 2022-02-01
KR20190034204A (ko) 201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535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KR102444420B1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시간정렬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960251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2106436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0115056A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984538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019242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102368384B1 (ko) 단말 장치, 기지국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KR20190113399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랜덤엑세스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2081596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536947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15007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P359204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link transmitting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756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backoff in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1779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802117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