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218B -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2218B
CN109842218B CN201711221111.5A CN201711221111A CN109842218B CN 109842218 B CN109842218 B CN 109842218B CN 201711221111 A CN201711221111 A CN 201711221111A CN 109842218 B CN109842218 B CN 109842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value
wireless charging
min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211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2218A (zh
Inventor
蒋小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M ICBG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211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2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2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2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位于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外部的外部发射线圈以及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其中,所述的装置包括温度采样模块、开关模块、微控单元模块以及温度采样分压,通过这些元器件的连接,微控单元模块对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外部发射线圈周围的温度进行分析比对,根据对比结果以及各个温度参数所对应的温敏器件所在的位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采用该种结构的装置和方法,成本较低,受外部干扰小,能有效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

Description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充电系统中金属异物的检测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借助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输的一种技术。由于多功能性好、可靠性高、柔性好、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较高、加上无接触、无磨损的特性,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电子设备的用电需求,同时兼顾信息传输功能的需求。
由于电磁场会在金属表面形成涡流导致异物发热进而造成安全问题,所以金属异物检测是无线充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技术中,金属异物检测多沿用功率损耗的方式进行判断,当无线充的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超过一定阈值时,系统会判断为存在金属异物。
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异物检测大多是检测电气特性,比如功率损耗、电压电流峰值。通过判断这些值与正常工作时的变化量来判断是否存在金属异物。但是当无线充电系统的功率提升后,这些以百分比为变化量的判断随着系统功率的提升,变化的绝对值也随之大幅增加。而金属异物发热是跟吸收能量的绝对值相关,所以这些方法在无线充电系统中就无法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精准检测无线充电系统中金属异物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如下:
该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位于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外部的外部发射线圈以及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装置包括:
温度采样模块,包括:
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
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B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
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的内圈的中央位置;所述的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周围的非中央位置的区域;
所述的中间层温敏器件与所述的非中间层温敏器件均为相同型号的温敏器件,即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共包括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其中,N=A+B,且所述的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相互并联连接,所述的温敏器件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均用于反应该温敏器件所处位置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
微控单元模块,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与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中的N个温敏器件对应相连,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用于将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各自对应的电压转换为对应的N个温度值,并对所述的N个温度值进行分析处理,以所述的N个温度值为依据,判断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并将该判断结果输出到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
较佳地,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单元、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
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处位置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转换为对应的温度值;
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端口与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对应相连;
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通过所述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的端口与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对应相连。
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开关模块,该开关模块包括N个可控开关器件,每个所述的可控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对应连接,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控制各个所述的可控开关器件的通断,且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均通过对应的可控开关器件与外部电源端相连接。
更佳地,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内置定时器单元、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该内置定时器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端口与所述的开关模块中的各个可控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对应相连。
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分压电阻,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均通过该分压电阻接地。
较佳地,所述的B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分别为C个第一层温敏器件和D个第二层温敏器件;所述的C个第一层温敏器件均匀的环绕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外径,所述的D个第二层温敏器件均匀的环绕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内径。
较佳地,所述的A与B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的大小确定,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越大,所述的A与B的数值也越大。
该基于上述装置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
(2)根据所述的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求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
(3)分别将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 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所述的与对应的系统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以及各个温度参数所对应的温敏器件所在的位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
较佳地,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内置定时器单元,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其中, 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12)所述的内置定时器单元开始计时系统预置的时间T秒;
(13)T秒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更佳地,所述的装置中包括N个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的步骤(1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控制N个所述的开关逐次通断,即同一时间点仅单个所述的开关闭合;
(112)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采集与接通的所述的开关连接的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对应的电压;
(113)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将各个所述的对应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并将该对应的温度记为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31)T秒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控制N个所述的开关逐次通断,即同一时间点仅单个所述的开关闭合;
(132)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采集与接通的所述的开关连接的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对应的电压;
(133)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将各个所述的对应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并将该对应的温度记为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初始温度差DeltaInit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高的值记为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
(22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低的值记为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
(23a)将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减去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
更佳地,所述的步骤(21a)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21a1)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进行排序。
更佳地,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 Delta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b)分别求各所述的当前温度Temp_q与对应的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2b)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大的值记为最大间隔温度差值 DeltaMax;
(23b)将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小的值记为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
(24b)将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减去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得到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1b)与(22b)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21b1)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进行排序。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c)分别求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 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2c)以所述的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为依据,对照系统预置的温度补偿表,确定当前时刻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的所对应的补偿值Comp_q;
(23c)将各个所述的补偿值Comp_q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相加,得到对应的差值数DeltaNew_q;
(24c)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大值记为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小值记为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
(25c)将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减去所述的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3c)与(24c)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23c1)将所有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按大小进行排序。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将所述的初始温度差DeltaInit与系统预设的第一阈值Th1进行比较;
(32)若所述的初始温度差DeltaInit小于所述的第一阈值Th1,则继续后续步骤(33),否则继续后续步骤(43);
(33)将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记为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
(33)判断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是否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
(34)若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则继续后续步骤(35),否则继续后续步骤(37);
(35)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二阈值Th2;
(36)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二阈值Th2,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37)将与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记为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
(38)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是否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
(39)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则继续后续步骤(40),否则继续后续步骤(42);
(40)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三阈值Th3;
(41)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三阈值Th3,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42)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四阈值Th4,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43)判断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设的第五阈值Th5;
(44)若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大于所述的系统预设的第五阈值Th5,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较佳地,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单元以及内置定时器单元,所述的步骤(1) 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0.1)将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以及所述的内置定时器单元初始化。
采用该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由温敏器件组成测温装置,运用微控单元模块对测温装置中得到温度参数进行分析,即对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外部发射线圈周围的温度进行分析比对,根据对比结果以及各个温度参数所对应的温敏器件所在的位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将现有技术中运用功率法中的温度过高导致的测量不准确,转化为本发明的测量点,将缺点转为优点,通过对系统中温度的测量,准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该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直接、有效且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的温敏器件正面排布图。
图3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的温敏器件与外部线圈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4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的总流程图。
图5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中的异物判断法则1的流程图。
图6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中的异物判断法则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位于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外部的外部发射线圈以及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其中,所述的装置包括:
温度采样模块,包括:
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
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B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
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的内圈的中央位置;所述的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周围的非中央位置的区域;
所述的中间层温敏器件与所述的非中间层温敏器件均为相同型号的温敏器件,即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共包括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其中,N=A+B,且所述的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相互并联连接,所述的温敏器件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均用于反应该温敏器件所处位置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
微控单元模块,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与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中的N个温敏器件对应相连,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用于将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各自对应的电压转换为对应的N个温度值,并对所述的N个温度值进行分析处理,以所述的N个温度值为依据,判断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并将该判断结果输出到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单元、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
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处位置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转换为对应的温度值;
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端口与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对应相连;
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通过所述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的端口与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对应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开关模块,该开关模块包括N个可控开关器件,每个所述的可控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对应连接,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控制各个所述的可控开关器件的通断,且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均通过对应的可控开关器件与外部电源端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内置定时器单元、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该内置定时器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端口与所述的开关模块中的各个可控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对应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分压电阻,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均通过该分压电阻接地。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B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分别为C个第一层温敏器件和D个第二层温敏器件;所述的C个第一层温敏器件均匀的环绕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外径,所述的 D个第二层温敏器件均匀的环绕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内径。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A与B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的大小确定,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越大,所述的A与B的数值也越大。
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将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以及所述的内置定时器单元初始化;
(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其中, 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控制N个所述的开关逐次通断,即同一时间点仅单个所述的开关闭合;
(112)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采集与接通的所述的开关连接的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对应的电压;
(113)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将各个所述的对应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并将该对应的温度记为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12)所述的内置定时器单元开始计时系统预置的时间T秒;
(13)T秒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31)T秒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控制N个所述的开关逐次通断,即同一时间点仅单个所述的开关闭合;
(132)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采集与接通的所述的开关连接的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对应的电压;
(133)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将各个所述的对应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并将该对应的温度记为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根据所述的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求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该步骤中所述的求初始温度差DeltaInit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a1)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进行排序
(21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高的值记为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
(22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低的值记为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
(23a)将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减去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
该步骤中所述的求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b)分别求各所述的当前温度Temp_q与对应的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1b1)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进行排序
(22b)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大的值记为最大间隔温度差值 DeltaMax;
(23b)将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小的值记为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
(24b)将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减去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得到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
该步骤中所述的求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c)分别求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 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2c)以所述的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为依据,对照系统预置的温度补偿表,确定当前时刻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的所对应的补偿值Comp_q;
(23c)将各个所述的补偿值Comp_q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相加,得到对应的差值数DeltaNew_q;
(23c1)将所有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按大小进行排序
(24c)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大值记为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小值记为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
(25c)将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减去所述的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
(3)分别将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 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所述的与对应的系统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以及各个温度参数所对应的温敏器件所在的位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将所述的初始温度差DeltaInit与系统预设的第一阈值Th1进行比较;
(32)若所述的初始温度差DeltaInit小于所述的第一阈值Th1,则继续后续步骤(33),否则继续后续步骤(43);
(33)将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记为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
(33)判断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是否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
(34)若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则继续后续步骤(35),否则继续后续步骤(37);
(35)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二阈值Th2;
(36)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二阈值Th2,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0.1),否则确定所述的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0.1);
(37)将与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记为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
(38)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是否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
(39)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则继续后续步骤(40),否则继续后续步骤(42);
(40)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三阈值Th3;
(41)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三阈值Th3,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0.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0.1);
(42)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四阈值Th4,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0.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0.1);
(43)判断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设的第五阈值Th5;
(44)若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大于所述的系统预设的第五阈值Th5,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0.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0.1)。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具体说明本发明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应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包括微控单元模块(主控MCU)100;温度采样分压电阻101(即分压电阻);可控开关器件001~016(开关电路);温敏器件201~216。
主控MCU(微控单元模块),具有通用MCU功能的主控电路,内置定时器模块、ADC 模块(模数转换器单元)以及GPIO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通过GPIO控制001~016开关电路的开合选择201~216中相应的温敏器件,同时将采样温度数据进行判别后将金属异物检测的结果通过GPIO输出到无线充发射模块。无线充发射模块主控根据该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金属异物并选择是否关闭无线充电能量传输。
开关电路001~016(开关模块),配合微控单元模块100输出的控制信号选择相应的温敏测量电路。
温敏器件201~216(温度采样模块),配合分压电阻101,当相应的开关电路001~016闭合选择时,将温度数据转换为电压信号传输至主控MCU 100的采样端口。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金属异物检测温敏器件排布正面图及与发射线圈的相对应关系示意图。图1的温敏器件201~216按照图2图示排列,其中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第一层温敏器件201~208排列位置对应发射线圈外径,第二层温敏器件209~215排列位置对应发射线圈内径,中间层温敏器件216排列于中央位置。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上电后,微控单元模块(主控MCU)首先进行模数转换器单元(ADC模块)以及内置定时器单元(定时模块)的初始化,并配置与开关模块(开关电路)相应的GPIO模块中的第二输入/ 输出接口单元,使开关模块(开关电路)同时只有一路为闭合状态,并采样此时选通的该路温敏器件的电压信号,记为初始温度值Temp_Init[N](即Temp_Initq);
开启固定T秒时间的定时器,每隔T秒配置开关电路并采样温度值,记为当前温度Temp[N](即Temp_q);并将当前温度与初始温度求差值,记为Delta[N](Delta_q);
对初始温度值数组Temp_init[N]进行排序,将初始温度值最大值记为InitMax,并记录此时的位置NumInitMax,将初始温度最小值记为InitMin,并记录此时的位置NumInitMin。对差值数组Delta[N]进行排序,将差值最大值记为DeltaMax,记录此时的温敏器件位置NumDeltaMax,将差值最小值记为DeltaMin,记录此时温敏器件位置NumDeltaMin;
初始最大值InitMax与初始最小值InitMin的差值,记为DeltaInit,判断DeltaInit与阈值 Th1的大小关系,当DeltaInit小于Th1,使用方法1进行金属异物判别;否则使用方法2进行金属异物判别;
当DeltaInit<Th1时,使用图3描述的金属异物判别法则1进行判断是否存在金属异物。首先判断最小温差位置是否为中心温敏器件位置,如果是,则判断最大温差与最小温差的差值是否大于判别阈值Th2,若大于则判断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主循环,否则判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若最大温差为中心位置,则判断最大温差与最小温差的差值是否大于判别阈值 Th3,若大于则判断存在金属异物,否则判断金属异物不存在;如果中心位置既不是最大温差位置也不是最小温差位置,则判断最大温差与最小温差的差值是否大于判别阈值Th4,大于则判断存在金属异物,否则判断金属异物不存在;
当DeltaInit>Th1时,使用图4描述的金属异物判别法则2进行金属异物判别。首先得到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与最初始小温度的差值,记为InitDelta【N】 (即InitDelta_q)。将InitDelta作为坐标查询温度补偿表得到该时刻每隔温敏器件的补偿值 Comp[N](即Comp_q)。该温度补偿表为2维数组,分别记录了每个温差在每个定时单位的补偿值,该补偿值为在该检测装置初装时预设。然后将补偿值Comp[N]与差值数组Delta[N] 相加得到新的差值数组DeltaNew[N],并重新对DeltaNew[N]进行排序,得到新差值最大值记为DeltaNewMax与新差值最小值DeltaNewMin。判断DeltaNewMax与DeltaNewMin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Th5,若大于则判断存在金属异物,否则判断不存在金属异物(该判断步骤可用于前一次检测时检测到了金属异物,将该异物取走后,重新进行检测,由于异物发热导致该区域的温度未来的及降低至环境温度,带来的检测的温度误差,补偿值comp就是用于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温度补偿的,以免未及时降温导致的误检测,该步骤也可用于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温敏器件加热至不均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补偿值均起补偿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温度来判断是否存在金属异物的存在,更为直接有效;
2、能识别更小的金属异物。
采用该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由温敏器件组成测温装置,运用微控单元模块对测温装置中得到温度参数进行分析,即对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外部发射线圈周围的温度进行分析比对,根据对比结果以及各个温度参数所对应的温敏器件所在的位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将现有技术中运用功率法中的温度过高导致的测量不准确,转化为本发明的测量点,将缺点转为优点,通过对系统中温度的测量,准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该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直接、有效且易于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位于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外部的外部发射线圈以及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
温度采样模块,包括:
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
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B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
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的内圈的中央位置;所述的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周围的非中央位置的区域;
所述的中间层温敏器件与所述的非中间层温敏器件均为相同型号的温敏器件,即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共包括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其中,N=A+B,且所述的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相互并联连接,所述的温敏器件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均用于反应该温敏器件所处位置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
微控单元模块,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与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中的N个温敏器件对应相连,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用于将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各自对应的电压转换为对应的N个温度值,并对所述的N个温度值进行分析处理,以所述的N个温度值为依据,判断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并将该判断结果输出到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
所述的装置进行以下步骤的处理:
(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
(2)根据所述的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求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初始温度差DeltaInit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高的值记为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
(22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低的值记为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
(23a)将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减去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
所述的步骤(21a)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21a1)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进行排序;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b)分别求各所述的当前温度Temp_q与对应的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2b)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大的值记为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
(23b)将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小的值记为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
(24b)将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减去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得到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
所述的步骤(21b)与(22b)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21b1)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进行排序;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c)分别求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2c)以所述的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为依据,对照系统预置的温度补偿表,确定当前时刻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的所对应的补偿值Comp_q;
(23c)将各个所述的补偿值Comp_q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相加,得到对应的差值数DeltaNew_q;
(24c)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大值记为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小值记为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
(25c)将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减去所述的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
所述的步骤(23c)与(24c)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23c1)将所有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按大小进行排序;
(3)分别将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与所述的系统对应的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以及各个温度参数所对应的温敏器件所在的位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单元、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
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处位置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转换为对应的温度值;
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端口与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对应相连;
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通过所述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的端口与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对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开关模块,该开关模块包括N个可控开关器件,每个所述的可控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对应连接,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控制各个所述的可控开关器件的通断,且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均通过对应的可控开关器件与外部电源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内置定时器单元、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该内置定时器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中对应端口与所述的开关模块中的各个可控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对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分压电阻,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均通过该分压电阻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分别为C个第一层温敏器件和D个第二层温敏器件;所述的C个第一层温敏器件均匀的环绕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外径,所述的D个第二层温敏器件均匀的环绕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与B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的大小确定,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越大,所述的A与B的数值也越大。
8.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基于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位于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外部的外部发射线圈以及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所述的装置包括:
温度采样模块,包括:
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
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包括B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
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的内圈的中央位置;所述的第二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的各个非中间层温敏器件置于所述的外部发射线圈周围的非中央位置的区域;
所述的中间层温敏器件与所述的非中间层温敏器件均为相同型号的温敏器件,即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共包括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其中,N=A+B,且所述的N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相互并联连接,所述的温敏器件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均用于反应该温敏器件所处位置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
微控单元模块,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与所述的温度采样模块中的N个温敏器件对应相连,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用于将所述的N个温敏器件各自对应的电压转换为对应的N个温度值,并对所述的N个温度值进行分析处理,以所述的N个温度值为依据,判断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并将该判断结果输出到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
(2)根据所述的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及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求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初始温度差DeltaInit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高的值记为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
(22a)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中温度最低的值记为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
(23a)将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减去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初始温度InitMax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初始温度差DeltaInit;
所述的步骤(21a)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21a1)将各个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进行排序;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b)分别求各所述的当前温度Temp_q与对应的所述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2b)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大的值记为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
(23b)将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中数值最小的值记为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
(24b)将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减去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得到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
所述的步骤(21b)与(22b)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21b1)将各个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进行排序;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求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c)分别求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与最小初始温度InitMin的差值,将该差值记为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22c)以所述的输入温度差InitDelta_q为依据,对照系统预置的温度补偿表,确定当前时刻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的所对应的补偿值Comp_q;
(23c)将各个所述的补偿值Comp_q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的间隔温度差值Delta_q相加,得到对应的差值数DeltaNew_q;
(24c)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大值记为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将各个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中的最小值记为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
(25c)将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减去所述的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得到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
所述的步骤(23c)与(24c)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23c1)将所有所述的差值数DeltaNew_q按大小进行排序;
(3)分别将初始温度差DeltaInit、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与所述的系统对应的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以及各个温度参数所对应的温敏器件所在的位置判断出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是否有金属异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内置定时器单元,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12)所述的内置定时器单元开始计时系统预置的时间T秒;
(13)T秒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获取每个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中包括N个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的步骤(1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1)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控制N个所述的开关逐次通断,即同一时间点仅单个所述的开关闭合;
(112)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采集与接通的所述的开关连接的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对应的电压;
(113)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将各个所述的对应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并将该对应的温度记为对应的初始温度Temp_Init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31)T秒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控制N个所述的开关逐次通断,即同一时间点仅单个所述的开关闭合;
(132)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依次采集与接通的所述的开关连接的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所对应的电压;
(133)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将各个所述的对应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并将该对应的温度记为对应的当前温度Temp_q,其中,q为常数,取值为1~N中与所述的温敏器件对应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将所述的初始温度差DeltaInit与系统预设的第一阈值Th1进行比较;
(32)若所述的初始温度差DeltaInit小于所述的第一阈值Th1,则继续后续步骤(33),否则继续后续步骤(43);
(33)将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记为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
(33)判断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是否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
(34)若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in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则继续后续步骤(35),否则继续后续步骤(37);
(35)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二阈值Th2;
(36)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二阈值Th2,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37)将与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对应的所述的温敏器件记为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
(38)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是否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
(39)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温敏器件NumDeltaMax属于所述的第一温度采样模块单元中A个中间层温敏器件中的任意一个,则继续后续步骤(40),否则继续后续步骤(42);
(40)判断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三阈值Th3;
(41)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三阈值Th3,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42)若所述的最大间隔温度差值DeltaMax与所述的最小间隔温度差值DeltaMin的差值大于系统预置的第四阈值Th4,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43)判断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是否大于系统预设的第五阈值Th5;
(44)若所述的最大差值数DeltaNewMax与最小差值数DeltaNewMin的差值大于所述的系统预设的第五阈值Th5,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向所述的外部无线充发射模块输出中断充电信号及警报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1),否则确定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并返回上述步骤(1)。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单元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单元以及内置定时器单元,所述的步骤(1)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0.1)将所述的模数转换器单元以及所述的内置定时器单元初始化。
CN201711221111.5A 2017-11-29 2017-11-29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9842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21111.5A CN109842218B (zh) 2017-11-29 2017-11-29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21111.5A CN109842218B (zh) 2017-11-29 2017-11-29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218A CN109842218A (zh) 2019-06-04
CN109842218B true CN109842218B (zh) 2021-01-01

Family

ID=6688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21111.5A Active CN109842218B (zh) 2017-11-29 2017-11-29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2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9131B (zh) * 2020-12-21 2021-04-06 季华实验室 速度环pi振荡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58982B (zh) * 2021-09-14 2024-04-05 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异物检测方法
CN113970292B (zh) * 2021-10-09 2023-10-31 同济大学 一种识别物体表面附着物区域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178A (zh) * 2007-01-09 2008-11-12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非接触充电装置
JP2014113016A (ja) * 2012-10-31 2014-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4798287A (zh) * 2013-01-08 2015-07-22 株式会社Ihi 异物检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178A (zh) * 2007-01-09 2008-11-12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非接触充电装置
JP2014113016A (ja) * 2012-10-31 2014-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4798287A (zh) * 2013-01-08 2015-07-22 株式会社Ihi 异物检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218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2218B (zh) 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US10983152B2 (en) USB data pin impedance detection
US1058128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oreign object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CN101625399B (zh) 使用人造加载的不间断电源系统中的温度监视
CN106197758B (zh) 温度检测电路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781268A (zh) 一种基于低成本红外热视技术的开关柜内重点部位温度监测系统
CN108931756B (zh) 一种电能表掉电检测方法
CN102970051A (zh) 防干扰无线通讯系统
CN105333890A (zh) 一种终端进水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597947A (zh) 一种可手势交互的环境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5069988A (zh) 煤气报警的控制方法及煤气报警装置
CN103376394A (zh) 用于检测局部放电信号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7525985A (zh) 基于设备电流id的设备类型自动辨识方法
CN207625848U (zh)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102565745A (zh) 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
CN109257247A (zh) 一种通讯模块的质量检测系统
CN113433480B (zh) 一种控制电源系统的故障预警方法
CN114047552A (zh) 一种人体存在传感器
CN201449408U (zh) 多功能测量仪表
CN110070166B (zh) 提高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最大工作场强的电路及方法
CN103604960A (zh) 一种用电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7463480A (zh) 基于设备电流id的设备类型快速辨识方法
CN108254009A (zh) 一种适配不同传感器的检测电路及判断方法
CN207780966U (zh) 一种台区通讯智能检测仪
CN207539858U (zh) 一种自检红外感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4135 -6, Linghu Avenue, Wuxi Tai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Wuxi, Jiangsu, China, 180

Patentee after: China Resources micro integrated circuit (Wux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135 Jiangsu city of Wuxi province Tai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Linghu Road No. 180 -22

Patentee before: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