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8346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28346A CN109828346A CN201811600389.8A CN201811600389A CN109828346A CN 109828346 A CN109828346 A CN 109828346A CN 201811600389 A CN201811600389 A CN 201811600389A CN 109828346 A CN109828346 A CN 1098283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imaging
- imaging lens
- object side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中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空气间隔;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三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展普及,人们在对其性能、厚度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要求其所携带的摄像镜头具有小型化特征以适应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趋势。现有的小型化摄像镜头的光圈数(F数)通常较大,进光量偏小,在红外光工作时无法满足芯片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QE)偏低对镜头大进光量的要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大孔径、小型化、高成像品质的摄像镜头以满足小型化摄像头在红外光探测、识别等领域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镜头。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中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f/EPD<1.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2.5<f1/f+f2/f<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可满足0.5<f/f23<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0<|R1/R2|<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R3/f3<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可满足0.3<DT11/DT32< 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可满足0.5<(CT1+CT2)/∑CT<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6<SL/TTL<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12与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可满足0.2<T12/∑AT<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7<(TTL/ImgH)/2<1.2。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中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 可满足0.3<DT11/DT32<1.2。
本申请采用了三片透镜,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小型化、高成像品质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例如三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这三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在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中,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将第一透镜设置成具有正光焦度且其像侧面为凹面,并将第二透镜设置成具有正光焦度且其物侧面为凹面,有助于校正系统球差,降低公差灵敏度;将第三透镜设置成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平衡系统像差,并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以实现镜头的小型化;使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空气间隔,有利于镜头的组装,并可降低制作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 f/EPD<1.4,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PD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更具体地,f和EPD进一步可满足0.8<f/EPD<1.3,例如0.98≤f/EPD≤1.21。满足条件式f/EPD<1.4,有利于缩短镜头总长,使结构更紧凑,同时还可增加系统的进光量,提高像方感光芯片的成像质量,降低暗电流对成像的影响。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2.5 <f1/f+f2/f<3.5,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1、f2和f进一步可满足2.67≤f1/f+f2/f≤3.10。满足条件式2.5<f1/f+f2/f<3.5,有利于减小光线的偏折角度,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 <f/f23<1.0,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更具体地,f和f23进一步可满足0.65≤f/f23 ≤0.81。满足条件式0.5<f/f23<1.0,有利于平衡各透镜的公差敏感性,同时有利于缩短镜头总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 |R1/R2|<0.5,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1和R2进一步可满足0.25≤ |R1/R2|≤0.39。满足条件式0<|R1/R2|<0.5,有利于合理调整第一透镜对成像系统像差的贡献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 R3/f3<1.3,其中,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3和f3进一步可满足0.11≤R3/f3≤0.97。满足条件式0<R3/f3<1.3,有利于有效约束光线在第二透镜的偏折,降低系统的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 <(CT1+CT2)/∑CT<1.0,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更具体地,CT1、CT2和∑CT进一步可满足0.71≤(CT1+CT2)/∑CT≤0.82。满足条件式0.5< (CT1+CT2)/∑CT<1.0,有利于合理分配轴上空间,缩短系统总长,使系统的结构更紧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例如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光阑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6<SL/TTL<1.2。更具体地,SL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8<SL/TTL<1.0,例如0.93≤SL/TTL≤0.99。满足0.6< SL/TTL<1.2,有利于扩大相对孔径,提高系统进光量,提高图像传感器的信噪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2 <T12/∑AT<1,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AT为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更具体地,T12和∑AT进一步可满足0.5<T12/∑AT<1,例如0.58≤T12/∑AT≤0.87。满足条件式0.2<T12/∑AT<1,有利于镜片的装配,并且还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3 <DT11/DT32<1.2,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更具体地,DT11和 DT32进一步可满足0.60≤DT11/DT32≤0.98。条件式0.3<DT11/DT32 <1.2,有利于调节各视场的入射角度,提高成像质量,平衡系统总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7 <(TTL/ImgH)/2<1.2,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更具体地,TTL和ImgH进一步可满足0.8 <(TTL/ImgH)/2<1.0,例如0.90≤(TTL/ImgH)/2≤0.97。满足条件式 0.7<(TTL/ImgH)/2<1.2,有利于镜头模组的小型化,使其更适用于对厚度尺寸有严格要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三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镜头的体积、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通过上述配置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具有大孔径、小型化、高成像品质等特性,并能够在红外光探测、识别等领域应用。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球面透镜相比,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系统中多采用非球面透镜,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三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三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C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 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 为凹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未示出) 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由表1可知,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在本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 A2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5.0570E-02 | 3.9856E-01 | -1.4229E+00 | 1.8379E+00 | -7.0850E-01 | -3.7571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2 | 1.7275E-01 | -1.2415E+00 | 5.0980E+00 | -1.4093E+01 | 1.8090E+01 | -1.0705E+01 | 2.4122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1.9266E-01 | -1.4738E+00 | 6.7015E+00 | -1.9068E+01 | 2.6344E+01 | -1.6584E+01 | 3.876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4 | 9.8842E-01 | -3.8418E+00 | 9.4228E+00 | -1.2814E+01 | 9.5025E+00 | -3.1915E+00 | 4.1552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1.0582E+00 | -4.2107E+00 | 8.4130E+00 | -1.0068E+01 | 7.0585E+00 | -2.6438E+00 | 4.0695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S6 | 6.8067E-01 | -1.9929E+00 | 2.9115E+00 | -2.5603E+00 | 1.3252E+00 | -3.6972E-01 | 4.2673E-02 | 0.0000E+00 | 0.0000E+00 |
表2
表3给出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 S1至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最大半视场角HFOV、光圈数Fno、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3。
ImgH(mm) | 1.62 | f(mm) | 1.85 |
TTL(mm) | 2.98 | f1(mm) | 3.28 |
HFOV(°) | 41.8 | f2(mm) | 2.05 |
Fno | 1.12 | f3(mm) | -5.39 |
表3
实施例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f/EPD=1.12,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PD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
f1/f+f2/f=2.88,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
f/f23=0.65,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23为第二透镜E2和第三透镜E3的组合焦距;
|R1/R2|=0.36,其中,R1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 R2为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
R3/f3=0.76,其中,R3为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 f3为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
(CT1+CT2)/∑CT=0.82,其中,CT1为第一透镜E1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E2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第一透镜 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
SL/TTL=0.93,其中,SL为光阑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
T12/∑AT=0.87,其中,T12为第一透镜E1和第二透镜E2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AT为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 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
DT11/DT32=0.60,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最大有效半径;
(TTL/ImgH)/2=0.92,其中,TTL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 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A至图2C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C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 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 为凹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未示出) 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4
由表4可知,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 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1.4906E-01 | 1.3873E+00 | -6.5668E+00 | 1.5192E+01 | -1.7435E+01 | 7.3818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2 | 2.9723E-01 | -2.2494E+00 | 9.2261E+00 | -2.6117E+01 | 3.7190E+01 | -2.5305E+01 | 6.6222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4.5436E-03 | -2.3988E-01 | 8.9270E-01 | -6.7386E+00 | 1.5340E+01 | -1.3141E+01 | 3.9143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4 | 1.7691E+00 | -8.9138E+00 | 2.9924E+01 | -6.1716E+01 | 7.5419E+01 | -4.7543E+01 | 1.1786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1.4686E+00 | -6.7675E+00 | 1.7510E+01 | -2.7902E+01 | 2.6500E+01 | -1.3637E+01 | 2.8945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6 | 5.5253E-01 | -1.6646E+00 | 2.8396E+00 | -3.0813E+00 | 2.0127E+00 | -7.1786E-01 | 1.0613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表5
表6给出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总长度TTL、最大半视场角HFOV、光圈数 Fno、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3。
ImgH(mm) | 1.52 | f(mm) | 1.75 |
TTL(mm) | 2.84 | f1(mm) | 3.24 |
HFOV(°) | 40.9 | f2(mm) | 1.69 |
Fno | 1.19 | f3(mm) | -4.04 |
表6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 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A至图4C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 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 为凹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未示出) 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由表7可知,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8
表9给出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总长度TTL、最大半视场角HFOV、光圈数 Fno、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3。
ImgH(mm) | 1.26 | f(mm) | 1.43 |
TTL(mm) | 2.45 | f1(mm) | 2.49 |
HFOV(°) | 40.9 | f2(mm) | 1.33 |
Fno | 0.98 | f3(mm) | -3.10 |
表9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 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A至图6C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 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 为凸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未示出) 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0
由表10可知,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9.0943E-01 | -1.6367E+00 | 6.0225E-01 | -5.7699E-02 | -5.5338E-03 | 5.1823E-04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2 | 4.7300E-01 | -3.3850E+00 | 2.1905E+01 | -8.7126E+01 | 1.6086E+02 | -1.3751E+02 | 4.4524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1.3489E-01 | 2.5388E-02 | 2.0136E-01 | 5.5959E-01 | -3.1192E-01 | -6.3939E-01 | 1.5363E-02 | -1.9277E-04 | -4.9594E-05 |
S4 | 9.8779E-01 | -5.2420E-01 | 2.4406E-01 | -5.7859E-02 | 7.4392E-03 | -4.9391E-04 | 1.3275E-05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1.9309E-01 | 3.1166E-01 | 1.9638E-01 | -5.8275E-02 | 5.6111E-01 | 9.3527E-01 | 1.4371E-01 | -5.8807E-04 | -1.4629E-04 |
S6 | -8.7750E-02 | -1.6469E-01 | 1.6669E-01 | 9.1663E-01 | 1.7140E+00 | 3.1996E+00 | 5.2544E+00 | 4.5796E-06 | 8.8153E-06 |
表11
表12给出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总长度TTL、最大半视场角HFOV、光圈数Fno、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3。
ImgH(mm) | 1.06 | f(mm) | 1.26 |
TTL(mm) | 2.00 | f1(mm) | 2.62 |
HFOV(°) | 40.4 | f2(mm) | 1.30 |
Fno | 1.10 | f3(mm) | -57.16 |
表12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 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A至图8C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 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 为凸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未示出) 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3
由表13可知,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6.3408E-01 | -8.2111E-01 | -4.6840E-01 | 5.2680E-01 | -1.4560E-01 | 1.2633E-02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2 | 3.5964E-01 | -3.0032E+00 | 2.0015E+01 | -7.9399E+01 | 1.4780E+02 | -1.2812E+02 | 4.2105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1.4007E-01 | 3.8648E-02 | 2.0110E-01 | 5.9878E-01 | -1.9551E-01 | -2.2207E-01 | -5.6582E-02 | 1.0386E-01 | 1.9606E-02 |
S4 | 6.5400E-01 | -6.6274E-02 | 2.1230E-02 | -3.4015E-03 | 2.7921E-04 | -1.0094E-05 | 7.9168E-08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1.5687E-01 | 3.3905E-01 | 2.5615E-01 | -4.3416E-02 | 4.1589E-01 | 2.1058E-01 | -2.4386E-02 | -2.1777E-01 | -2.5596E-01 |
S6 | -3.0577E-02 | -1.1523E-01 | 1.7562E-01 | 8.7073E-01 | 1.3352E+00 | 1.6741E+00 | 1.0319E+00 | -8.2276E-01 | 1.0931E-06 |
表14
表15给出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总长度TTL、最大半视场角HFOV、光圈数Fno、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3。
ImgH(mm) | 1.19 | f(mm) | 1.40 |
TTL(mm) | 2.13 | f1(mm) | 2.72 |
HFOV(°) | 40.9 | f2(mm) | 1.34 |
Fno | 1.21 | f3(mm) | -9.95 |
表15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 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A至图10C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滤光片E4和成像面S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 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 为凸面。滤光片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未示出) 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6
由表16可知,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三透镜E3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9.7029E-01 | -1.6227E+00 | 6.1352E-01 | -7.6723E-02 | 2.7866E-05 | 1.1141E-04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2 | 5.7396E-01 | -4.6165E+00 | 2.7472E+01 | -1.0002E+02 | 1.7837E+02 | -1.5069E+02 | 4.8691E+01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1.0224E-01 | 2.2304E-02 | 1.9689E-01 | 5.9096E-01 | -1.6893E-01 | -2.0629E-01 | -4.0601E-02 | -8.6650E-02 | -3.0838E-02 |
S4 | 9.2082E-01 | -4.1497E-01 | 1.8990E-01 | -4.4591E-02 | 5.6968E-03 | -3.7639E-04 | 1.0076E-05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1.7455E-01 | 2.8554E-01 | 1.7779E-01 | -9.3859E-02 | 4.3120E-01 | 5.1123E-01 | 1.8845E-01 | 1.2914E-02 | 6.7661E-03 |
S6 | -1.0462E-01 | -1.5249E-01 | 2.0188E-01 | 9.1384E-01 | 1.4916E+00 | 2.3367E+00 | 2.9075E+00 | 1.6594E-08 | 5.2231E-09 |
表17
表18给出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总长度TTL、最大半视场角HFOV、光圈数Fno、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3。
ImgH(mm) | 1.09 | f(mm) | 1.27 |
TTL(mm) | 2.04 | f1(mm) | 2.28 |
HFOV(°) | 40.0 | f2(mm) | 1.31 |
Fno | 1.10 | f3(mm) | -24.79 |
表18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 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所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2A至图12C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9中所示的关系。
表19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三透镜中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空气间隔;以及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2.5<f1/f+f2/f<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满足0.5<f/f23<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0<|R1/R2|<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0<R3/f3<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三透镜分别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满足0.5<(CT1+CT2)/∑CT<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三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满足0.2<T12/∑AT<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6<SL/TTL<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0.7<(TTL/ImgH)/2<1.2。
10.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三透镜中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空气间隔;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满足0.3<DT11/DT32<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00389.8A CN109828346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光学成像镜头 |
PCT/CN2019/095611 WO2020134027A1 (zh) | 2018-12-26 | 2019-07-11 | 光学成像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00389.8A CN109828346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光学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28346A true CN109828346A (zh) | 2019-05-31 |
CN109828346B CN109828346B (zh) | 2024-04-02 |
Family
ID=6686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00389.8A Active CN109828346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光学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28346B (zh) |
WO (1) | WO2020134027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4479A (zh) * | 2019-09-17 | 2019-12-1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WO2020134027A1 (zh) * | 2018-12-26 | 2020-07-0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399191A (zh) * | 2020-05-26 | 2020-07-1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WO2021082611A1 (zh) * | 2019-10-29 | 2021-05-06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红外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
CN115166936A (zh) * | 2022-06-28 | 2022-10-11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US11579409B2 (en) | 2019-10-29 | 2023-02-14 |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 Infrared optical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driver monitor system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096621A (ja) * | 2006-10-11 | 2008-04-24 | Nidec Copal Corp | 撮像レンズ |
CN101833161A (zh) * | 2009-03-10 | 2010-09-1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取像镜头 |
TW201211613A (en) * | 2010-09-15 | 2012-03-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
WO2012035708A1 (ja) * | 2010-09-17 | 2012-03-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CN102540417A (zh) * | 2010-12-29 | 2012-07-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03941380A (zh) * | 2014-03-23 | 2014-07-2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成像镜头 |
CN104714292A (zh) * | 2015-04-14 | 2015-06-17 |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 |
CN104765131A (zh) * | 2015-04-17 | 2015-07-08 |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敏度高质保真摄像头组件 |
CN105700113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209327663U (zh) * | 2018-12-26 | 2019-08-3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48951A (ja) * | 2006-03-17 | 2007-09-27 | Olympus Imaging Corp | 屈曲変倍光学系 |
TWI475248B (zh) * | 2013-10-18 | 2015-03-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CN105824107B (zh) * | 2015-01-07 | 2018-05-2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07167897B (zh) * | 2017-06-22 | 2023-06-09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虹膜摄像模组 |
CN109828346B (zh) * | 2018-12-26 | 2024-04-0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
2018
- 2018-12-26 CN CN201811600389.8A patent/CN10982834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11 WO PCT/CN2019/095611 patent/WO202013402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096621A (ja) * | 2006-10-11 | 2008-04-24 | Nidec Copal Corp | 撮像レンズ |
CN101833161A (zh) * | 2009-03-10 | 2010-09-1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取像镜头 |
TW201211613A (en) * | 2010-09-15 | 2012-03-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
WO2012035708A1 (ja) * | 2010-09-17 | 2012-03-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CN102540417A (zh) * | 2010-12-29 | 2012-07-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03941380A (zh) * | 2014-03-23 | 2014-07-2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成像镜头 |
CN105700113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04714292A (zh) * | 2015-04-14 | 2015-06-17 |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 |
CN104765131A (zh) * | 2015-04-17 | 2015-07-08 |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敏度高质保真摄像头组件 |
CN209327663U (zh) * | 2018-12-26 | 2019-08-3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4027A1 (zh) * | 2018-12-26 | 2020-07-0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0554479A (zh) * | 2019-09-17 | 2019-12-1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0554479B (zh) * | 2019-09-17 | 2024-08-1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WO2021082611A1 (zh) * | 2019-10-29 | 2021-05-06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红外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
US11579409B2 (en) | 2019-10-29 | 2023-02-14 |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 Infrared optical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driver monitor system |
CN111399191A (zh) * | 2020-05-26 | 2020-07-1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5166936A (zh) * | 2022-06-28 | 2022-10-11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5166936B (zh) * | 2022-06-28 | 2023-11-07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34027A1 (zh) | 2020-07-02 |
CN109828346B (zh) | 202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57562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08569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27066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031629A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10978241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873253A (zh) | 摄像镜头 | |
CN108983401A (zh) | 光学透镜组 | |
CN10784397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35841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08705559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75282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506350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9215714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9044159U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109283665A (zh) | 成像镜头 | |
CN10982834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91946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761737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036185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9752825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849058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28647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39877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9640581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833990U (zh) | 光学透镜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