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3779A -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3779A
CN109813779A CN201910101785.4A CN201910101785A CN109813779A CN 109813779 A CN109813779 A CN 109813779A CN 201910101785 A CN201910101785 A CN 201910101785A CN 109813779 A CN109813779 A CN 109813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nano material
sulfur dioxide
dioxide gas
electrochemis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17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ZHOU AER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ZHOU AER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ZHOU AER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ZHOU AER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17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3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3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包括壳体、干扰气体过滤器、电解液以及在所述电解液中形成离子导通的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考电极和所述对电极均包括电极膜和附着在所述电极膜上的混合物,所述工作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一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参考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二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对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三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迅速测量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对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Description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若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这就是对使用这些燃料作为能源的环境效果的担心的原因之一。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所以有必要对其浓度进行监测,当前监测方法一般有气体检测管、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化学发光法等。气体检测管有精度不高,不可重复使用的缺点。其它方法也有操作复杂、耗时长,不易携带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准确、迅速测量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对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包括壳体、干扰气体过滤器、电解液以及在所述电解液中形成离子导通的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考电极和所述对电极均包括电极膜和附着在所述电极膜上的混合物,所述工作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一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参考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二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对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三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测量二氧化硫气体浓度时,与外部电路连接,外部电路的输入分别与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和对电极连接。工作电极表面设置有干扰气体过滤器,可以过滤硫化氢、硫醇等干扰气体,而不会过滤二氧化硫气体。工作电极上的第一纳米材料用作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硫气体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对电极上的第三纳米材料用作催化剂,催化对电极表面的还原反应,工作电极表面的氧化反应和对电极表面的还原反应会在外部电路中产生电流,电流的强度与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对外部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测量和处理,就能得到二氧化硫气体的实时浓度值。本发明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测量结果准确,能够实时监测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参考电极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电位维持恒定,用于使工作电极的电位工作在正确区域,能够保持传感器的灵敏度,使传感器具有好的线性,减少干扰气体干扰。电极膜用于承载混合物,并且能够允许二氧化硫气体分子通过,使二氧化硫气体与第一纳米材料充分接触,保证二氧化硫气体充分反应。聚四氟乙烯微粒为多孔结构,具有疏水、透气功能,能够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本发明的二氧化硫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专一性好等优点,很适合在便携式二氧化硫检测仪上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电极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进一步:所述第一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材料和碳元素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第二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和氧化铂的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第三纳米材料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
进一步:所述贵金属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钌纳米材料和铑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电解液为硫酸溶液或磷酸溶液。
进一步:所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4-10mo l/L。
进一步:所述第一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所述第二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所述第三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的外部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的二氧化硫气体响应曲线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工作电极,3、参考电极,4、对电极,5、储液槽,6、引脚,7、电解液,8、吸液材料条,9、第一吸液材料层,10、第二吸液材料层,11、第三吸液材料层,12、O型密封圈,13、干扰气体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的结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包括壳体1、干扰气体过滤器13、电解液7以及在所述电解液7中形成离子导通的工作电极2、参考电极3和对电极4,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与工作电极2之间填装有干扰气体过滤器13,壳体1内设置有储液槽5,电解液7存储在储液槽5内,对电极4、参考电极3和工作电极2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储液槽5的上方。
对电极4与储液槽5之间设置有第一吸液材料层9,对电极4与参考电极3之间设置有第二吸液材料层10,参考电极3与工作电极2之间设置有第三吸液材料层11,第一吸液材料层9、对电极4、第二吸液材料层10、参考电极3、第三吸液材料层11和工作电极2从下至上依次压接在储液槽5上。对电极4为环形结构,第一吸液材料层9的中间部分与第二吸液材料层10的中间部分接触,第二吸液材料层10的边缘与第三吸液材料层11的边缘相接触,第一吸液材料通过吸液材料条8与储液槽5内的电解液7连接。各吸液材料层中存储有电解液7,各吸液材料层相接触允许电解液7的毛细传输,电解液7提供各电极之间的离子电接触,并且当各吸液材料层中的电解液7含量不足时,通过吸液材料条8,能够将储液槽5中的电解液7传输到各吸液材料层,保持各吸液材料层中的电解液7的含量,确保各电极之间的离子导通,并且避免电解液7的流动,甚至造成漏液。
工作电极2的上表面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12,O型密封圈12使二氧化硫气体只与工作电极2直接接触,在工作电极2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同时避免二氧化硫气体与其它电极或电解液7发生反应,影响测量结果。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引脚6,三个引脚6分别与对电极4、参考电极3和工作电极2连接。第一吸液材料层9、第二吸液材料层10、第三吸液材料层11和吸液材料条8为玻璃纤维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包括壳体、干扰气体过滤器13、电解液以及在所述电解液中形成离子导通的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考电极和所述对电极均包括电极膜和附着在所述电极膜上的混合物,所述工作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一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参考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二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对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三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
本实施例中,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测量二氧化硫气体浓度时,与外部电路连接,外部电路的输入分别与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和对电极连接,工作电极表面设置有干扰气体过滤器,可以过滤硫化氢、硫醇等干扰气体,工作电极上的第一纳米材料用作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硫气体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对电极上的第三纳米材料用作催化剂,催化对电极表面的还原反应,工作电极表面的氧化反应和对电极表面的还原反应会在外部电路中产生电流,电流的强度与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对外部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测量和处理,就能得到二氧化硫气体的实时浓度值。本发明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测量结果准确,能够实时监测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参考电极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电位维持恒定,用于使工作电极的电位工作在正确区域,能够保持传感器的灵敏度,使传感器具有好的线性,减少干扰气体干扰。电极膜用于承载混合物,并且能够允许二氧化硫气体分子通过,使二氧化硫气体与第一纳米材料充分接触,保证二氧化硫气体充分反应。聚四氟乙烯微粒为多孔结构,具有疏水、透气功能,能够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优选地,所述电极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材料和碳元素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和氧化铂的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三纳米材料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
优选地,所述贵金属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钌纳米材料和铑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为硫酸溶液或磷酸溶液。
优选地,所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4-10mol/L。
优选地,所述第一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所述第二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所述第三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
具体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的反应原理如下:
工作电极:SO2+H2O→SO3+2H++2e-
对电极:1/2O2+2H++2e-→H2O
总反应:SO 2+1/2O2→SO3
二氧化硫气体在工作电极的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离子和电子,反应产生的电子数目与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成正比,离子通过电解液到达对电极,电子通过外部电路到达对电极,为平衡工作电极上的反应,对电极的表面氧气与离子和电子反应,通过对外部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测量及处理,就能得到二氧化硫气体的浓度值。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部电路,工作电极2、参考电极3和对电极4分别与图2中的W端、R端和C端连接。RF为负载电阻,当RF的值很小时,会增加噪音,但响应很快;当RF的值很大时,会减少噪音,但响应很慢。C1和C2能够减少传感器的信号噪声与电磁干扰。
将本发明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放置在空气中一分钟,再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四分钟,得到如图3所示的响应曲线。
实施例1,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比为1:1的第一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辗压、喷涂或印刷到电极膜上,获得工作电极,第一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材料和碳元素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电极膜可采用聚四氟乙烯膜。
实施例2,参考电极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比为5:1的第二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辗压、喷涂或印刷到电极膜上,获得参考电极,第二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氧化铂的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电极膜可采用聚四氟乙烯膜。
实施例3,对电极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比为10:1的第三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辗压、喷涂或印刷到电极膜上,获得对电极,第三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钌纳米材料和铑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电极膜可采用聚四氟乙烯膜。
实施例4,干扰气体过滤器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比1:1的硫酸银与不同粒径的聚四氟乙烯微粒用玛瑙研钵磨细磨,获得干扰气体过滤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包括壳体、干扰气体过滤器、电解液以及在所述电解液中形成离子导通的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和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考电极和所述对电极均包括电极膜和附着在所述电极膜上的混合物,所述工作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一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参考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二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对电极上的所述混合物包括第三纳米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微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材料和碳元素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和氧化铂的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纳米材料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纳米材料包括铂纳米材料、钌纳米材料和铑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为硫酸溶液或磷酸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4-10mol/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所述第二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所述第三纳米材料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1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气体过滤器的包括硫酸银、氧化银、聚四氟乙烯微粒、玻璃纤维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CN201910101785.4A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Pending CN109813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1785.4A CN109813779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1785.4A CN109813779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3779A true CN109813779A (zh) 2019-05-28

Family

ID=6660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1785.4A Pending CN109813779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37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1458A (zh) * 2019-07-29 2019-09-20 盛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CN110726761A (zh) * 2019-11-14 2020-01-24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CN113899793A (zh) * 2021-11-17 2022-01-07 南京伊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传感器及高稳定性对电极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1800A (en) * 1976-05-15 1979-02-27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ochemical gas det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3336041A (zh) * 2013-06-09 2013-10-02 华瑞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hcn电化学传感器
WO2018010081A1 (en) * 2016-07-12 2018-01-1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chemical gas sensor for detecting hydrogen cyanide gas
CN108027338A (zh) * 2015-07-22 2018-05-1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芯吸通道
JP2019007796A (ja) * 2017-06-22 2019-01-1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センサ及びガス警報器
CN109270147A (zh) * 2018-09-29 2019-01-25 荆州市爱尔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磷化氢气体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1800A (en) * 1976-05-15 1979-02-27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ochemical gas det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3336041A (zh) * 2013-06-09 2013-10-02 华瑞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hcn电化学传感器
CN108027338A (zh) * 2015-07-22 2018-05-1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芯吸通道
WO2018010081A1 (en) * 2016-07-12 2018-01-1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chemical gas sensor for detecting hydrogen cyanide gas
JP2019007796A (ja) * 2017-06-22 2019-01-1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センサ及びガス警報器
CN109270147A (zh) * 2018-09-29 2019-01-25 荆州市爱尔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磷化氢气体传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建波等: "电流型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石金宝等: "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 ", 《中国环境监测》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1458A (zh) * 2019-07-29 2019-09-20 盛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CN110726761A (zh) * 2019-11-14 2020-01-24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CN113899793A (zh) * 2021-11-17 2022-01-07 南京伊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传感器及高稳定性对电极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Highly sensitive H 2 S sensor based on template-synthesized CuO nanowires
Huo et al. A highly efficient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sensor based on CuO nanowires–SWCNTs hybrid nanocomposite
Huang et al. A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based on Cu 2 O–carbon dots for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dopamine in human serum
CN109813779A (zh) 一种电化学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
CA3221619A1 (en) Contaminant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Chen et al. A portable micro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copper-based nanocomposite structure
Gu et al. A facile sensitive l-tyrosin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a coupled CuO/Cu 2 O nanoparticles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nanocomposite film
CN112697864B (zh) 一种集成四电极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021503A (zh) 丝网印刷电极及制备工艺和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Mao et al. A microfluidic cloth-based photoelectrochemical analytical device for the detection of glucose in saliva
US6423209B1 (en) Acid gas measuring sensor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3575794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dna/银纳米复合材料对碘离子的检测方法
Zargar et al.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and stripping 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aptopril at CuO nanoparticles/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nanocomposite electrode in tablet and urine samples
US4036724A (en) Device for the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content of air
US7156968B2 (en) Electrode comprising material to help stabilize oxide of catalyst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or
CN109270147A (zh) 一种电化学磷化氢气体传感器
Tiris et al. A sensitive voltammetric sensor for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vitamin C in human plasma based on MAPbI3perovskite nanorods
Wei et al. Study of electrooxidation behavior of nitrite on gold nanoparticles/graphitizing carbon felt electrode and its analytical application
CN109813780A (zh) 一种电化学一氧化氮气体传感器
CN109270146B (zh) 一种电化学氯气传感器
Jin et al.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in water by using hydrophilic TiO 2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
CN109596693A (zh) 一种电化学氰化氢气体传感器
CN114235935A (zh) 一种检测秦皮甲素和/或秦皮乙素的直接电化学法
Ono et al. Reaction analysis on sensing electrode of amperometric NO2 sensor based on sodium ion conductor by using chronopotentiometry
Wu et al. A molybdenum disulfide-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as an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platform for detecting cyproterone acet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