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1676B -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1676B
CN109811676B CN201910093558.1A CN201910093558A CN109811676B CN 109811676 B CN109811676 B CN 109811676B CN 201910093558 A CN201910093558 A CN 201910093558A CN 109811676 B CN109811676 B CN 109811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ox
sliding
traffic cone
sliding tabl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3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1676A (zh
Inventor
任秉龙
贾蓉蓉
李洁
贾珊珊
李振河
王志强
寇伟
张志伟
李志杰
梁浩
张亚娟
何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Provincial Highwa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Shanxi Yuncheng Road And Bridge Co ltd
Shanxi Province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Provincial Highwa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Shanxi Yuncheng Road And Bridge Co ltd
Shanxi Province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Provincial Highwa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Shanxi Yuncheng Road And Bridge Co ltd, Shanxi Province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Provincial Highwa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Priority to CN2019100935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1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1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1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1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包括无顶面的存储箱,存储箱上方设置有顶板,存储箱内叠放有多个交通锥,且在提带环上开设有缺口;在存储箱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滑轨,滑轨上各自装配有滑台;每一个滑台上均通过转轴铰接有一个夹杆,夹杆上安装有夹具;位于每一个滑台和该滑台上安装的夹杆之间均设置有弹簧,并通过设置在滑台内部的收线装置利用拉线调节夹杆和滑台之间的夹角;所述的顶板下方通过吊杆固定有倾斜向地面方向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存储箱的上方;所述的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推动装置,第一推动装置上安装有第一推板。本发明利用导向装置将交通锥依次摆放于道路上,不用徒手摆放,有效缩短了隔离带的建立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锥是道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临时道路标示,在道路交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行进工程、发生事故时提醒过往路人,又或者用于交通改道、人流和车群之间的分隔或汇合使用。目前,交通锥在使用时的摆放基本需要靠人工进行。
然而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中,尤其是早高峰和晚高峰,经常出现一个方向上车流量大,而另一个方向上车流量较少的情况;车流量较大的方向不可避免地产生拥堵,此时一般会利用交通锥从车流量较小的对象车道上临时分隔出供当前车道上车辆通行的车道,以缓解当前车道上的通行压力。一般分隔车道时,如拥堵路段较长,可能需要大量交通锥,人工摆放时效率低,时间长,不够灵活;另外,在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尤其是高速路上,需要尽快地利用交通锥建立起隔离区域以提醒过往车辆注意,但人工摆放交通锥不仅耗时长而且摆放人员也面临安全问题。
因此,当前交通锥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摆放方式还比较简单,致使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快速地建立分隔区,不利于快速、高效地响应和解决交通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该装置可设置在道路抢险或施救车上,能快速地利用交通锥建立隔离带,以利于交通问题的处理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包括无顶面的存储箱,存储箱上方设置有顶板,顶板的一端通过支架与存储箱固定连接;所述的存储箱内叠放有多个交通锥,每一个交通锥的提带环朝向一致,且在提带环上开设有缺口;在叠放的交通锥两侧的存储箱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滑轨,滑轨上各自装配有一个可沿滑轨上下滑动的滑台;每一个滑台上均通过转轴铰接有一个夹杆,其中一个夹杆端部安装有第一夹具,另一个夹杆端部安装有第二夹具;位于每一个滑台和该滑台上安装的夹杆之间均设置有弹簧,并通过设置在滑台内部的收线装置利用拉线调节夹杆和滑台之间的夹角;所述的顶板下方通过吊杆固定有倾斜向地面方向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位于所述存储箱的上方;所述的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推动装置,第一推动装置上安装有第一推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杆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分为导引段、下滑段、缓冲段以及平滑段,其中下滑段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导引段、缓冲段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0°~30°,平滑段与水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夹具包括夹块,夹块的一个侧面为斜面,在该斜面上开设有穿透夹块顶面、底面的第二卡槽,所述的弹片设置于第二卡槽中,弹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存储箱的侧面设置有箱门,存储箱内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对平行的限位板,所述的叠放的交通锥放置于限位板之间;在存储箱底面上靠近箱门处设置有定位挡块;位于存储箱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上安装有第二推板;第二推动装置驱动第二推板沿平行于所述限位板长度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轨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的滑台侧面上设置有与滑轨形状相适配的滑套;位于所述滑轨的侧面设置有齿条,所述的滑台上安装有行走电机,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台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收线装置为设置于安装槽中的收线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夹具内设置有弹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发明利用导向装置将交通锥依次摆放于道路上,不用徒手摆放,有效缩短了隔离带的建立时间。
2.本发明的存储箱内可存储大量交通锥,配合导向装置,可快速完成交通锥的摆放;该装置便于搭载在车辆上,便于交通问题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交通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个交通锥依次叠落后的示意图;
图4为存储箱打开箱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存储箱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存储箱内壁上滑轨和滑台配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轨和滑台配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去掉行走电机后的结构);
图8为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顶板,2支架,3存储箱,4箱门,5交通锥,6提带环,7缺口,8底盘,9导向杆,10第一推动装置,11第一推板,12第一夹具,13第二夹具,14吊杆,15导引段,16下滑段,17缓冲段,18平滑段,19滑台,20行走电机,21夹杆,22拉线,23弹簧,24定位挡块,25限位板,26转轴,27滑轨,28第二推板,29第二推动装置,30安装槽,31收线电机,32滑套,33齿轮,34第一卡槽,35第二卡槽,36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包括无顶面的存储箱3,存储箱3上方设置有顶板1,顶板1的一端通过支架2与存储箱3固定连接;所述的存储箱3内叠放有多个交通锥5,每一个交通锥5的提带环6朝向一致,且在提带环6上开设有缺口7;在叠放的交通锥5两侧的存储箱3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滑轨27,滑轨27上各自装配有一个可沿滑轨27上下滑动的滑台19;每一个滑台19上均通过转轴26铰接有一个夹杆21,其中一个夹杆21端部安装有第一夹具12,另一个夹杆21端部安装有第二夹具13,第二夹具13内设置有弹片36;位于每一个滑台19和该滑台19上安装的夹杆21之间均设置有弹簧23,并通过设置在滑台19内部的收线装置利用拉线22调节夹杆21和滑台19之间的夹角;所述的顶板1下方通过吊杆14固定有倾斜向地面方向的导向杆9,导向杆9的上端位于所述存储箱3的上方;所述的支架2上安装有第一推动装置10,第一推动装置10上安装有第一推板11。
如图所示,本发明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存储箱3以及固定在其侧面的支架2、通过支架2固定在存储箱3上方的顶板1。在使用时,该装置通过螺栓等固定在道路抢险车、救援车的侧面或后方;如抢险车、救援车具有车厢或车斗,则将也可将装置安装于车厢或车斗中,只留导向杆9的下端位于车厢或车斗外部。
本装置中所述的交通锥5,采用当前应用非常普遍的四面形交通锥5,即交通锥5主体为四面体结构围成的锥形结构,内部空心,底部具有底盘8,底盘8的边缘为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结构;交通锥5的顶部有提带环6,其结构如图2所示。为了适应本装置,在提带环6上开设有缺口7,该缺口7开设在提带环6顶部,缺口7的宽度需要大于吊杆14的直径,但小于导向杆9的直径。由于交通锥5内部空心,因此可多个叠落在一起,如图3所示。叠落时,使所有的交通锥5上的提带环6的轴向朝向一致。采用四面形交通锥5,主要是考虑到当交通锥5叠落之后,相互之间由于交通锥5形状的限制而不会发生旋转,从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提带环6的朝向不发生变动。
参见图4,存储箱3为矩形箱体,内叠落放置交通锥5。所述的滑轨27对称设置在存储箱3内相互平行的一对侧壁上,使得滑台19位于交通锥5的两侧。滑台19的主要作用是安装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以及在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夹住交通锥5之后,一对滑台19共同带动交通锥5沿滑轨27向上运动,从而将交通锥5推至存储箱3上方,如图1所示。
本方案中,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8、图9所示,以第二夹具13为例,所述的第二夹具13包括夹块,夹块的一个侧面为斜面,在该斜面上开设有穿透夹块顶面、底面的第二卡槽35,所述的弹片36设置于第二卡槽35中,弹片36为弧形结构。与第二夹具13的区别是,第一夹具12侧面的第一卡槽34的深度较第二卡槽35小,并且第一卡槽34中不设弹片36。另外,在第一卡槽34、第二卡槽35中的弹片36上均设置有防滑橡胶层。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的夹块侧面均为斜面,其目的是与交通锥5的外形结构相适配,使得第一卡槽34、第二卡槽35能更好地夹持住交通锥5。第二卡槽35中的弹片36,作用是在第一推板11推动交通锥5时,发生形变,以使得交通锥5能有更大的移动余量。
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通过夹杆21安装在滑台19上,如图4、图6所示,夹杆21的一端与滑台19之间通过转轴26安装,使得夹杆21能带动第一夹具12或第二夹具13绕转轴26旋转。夹杆21与滑台19之间有弹簧23,在弹力作用下,夹杆21端部的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夹持于交通锥5外部,如图4所示,为最上部的交通锥5被夹持时的示意图。交通锥5被夹持后,同时驱动两个滑台19向上运动,则被夹持的交通锥5将被推动到存储箱3上方。
滑台19内有收线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的滑台19内部开设有安装槽30,所述的收线装置为设置于安装槽30中的收线电机31。利用拉线22调节夹杆21和滑台19之间的夹角;具体地,当收线电机31收线时,拉线22拽动夹杆21向滑台19一侧运动,使弹簧23压缩,夹杆21和滑台19的夹角变小,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脱离与交通锥5的接触。当收线电机31放线后,在弹簧23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夹紧交通锥5。所述的收线、放线是指在收线电机3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收放线轮,通过驱动收放线轮旋转,使得拉线22缠绕或从收放线轮上脱下,以进行收线或放线。
如图1所示,为交通锥5被推到存储箱3上方时的示意图。所述的导向杆9的上端位于所述存储箱3的上方,且指向斜向上方向。交通锥5被推出后,导向杆9上端指向交通锥5上的提带环6。位于支架2上的第一推动装置10,通过第一推板11推动交通锥5向靠近导向杆9的一侧运动。虽然交通锥5被夹持固定,但由于夹杆21采用弹性安装方式,因此第一推板11推动交通锥5时,交通锥5在保持被夹持状态的同时,可向如图1所示的右侧移动部分距离,此时右侧滑台19上的弹簧23被压缩,左侧弹簧23伸长。交通锥5向右侧推动后,导向杆9上端穿过提带环6,使得交通锥5通过提带环6挂在了导向杆9上。此时先通过右侧滑台19上的收线电机31收线,则第二夹具13脱离与交通锥5的接触,再松开第一夹具12,然后驱动两个滑台19同时向下滑动复位,到达下一个交通锥5处时,再放线,使得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夹持住下一个交通锥5。由于交通锥5不断被推出,随着叠落的交通锥5整体高度逐渐降低,每次滑台19向下滑动复位时,应比上一次的位置更靠下一些。
当交通锥5通过提带环6挂在了导向杆9上之后,由于导向杆9整体为倾斜向地面方向,因此交通锥5将顺着导向杆9向下滑落。导向杆9通过吊杆14连接在顶板1上,而本方案中在交通锥5的提带环6上开设了缺口7,因此当交通锥5经过吊杆14与导向杆9连接处时,缺口7穿过吊杆14,使得交通锥5可顺利下滑而不受到吊杆14影响。导向杆9的下端与路面的高度与交通锥5高度相仿,交通锥5滑落到此处时,其底部已经与路面接触,随着车辆继续向前行走,交通锥5与导向杆9下端脱离接触,停留在路面上,从而完成交通锥5的放置过程。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向杆9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分为导引段15、下滑段16、缓冲段17以及平滑段18,其中下滑段16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导引段15、缓冲段17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0°~30°,平滑段18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的导引段15与水平面角度较小,原因是这个角度下导引段15前端容易使交通锥5的提带环6穿过,以便于交通锥5的挂载。下滑段16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大于缓冲段17,交通锥5滑过下滑段16后,速度较高,缓冲段17则起到缓冲作用;最后的平滑段18,作用是辅助摆正交通锥5;当交通锥5滑到平滑段18时,交通锥5底部已经能与路面接触,设置一段平滑段18,则有助于交通锥5脱离导向杆9后保持稳定。
如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所述的存储箱3的侧面设置有箱门4,存储箱3内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对平行的限位板25,所述的叠放的交通锥5放置于限位板25之间;
在存储箱3底面上靠近箱门4处设置有定位挡块24;位于存储箱3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推动装置29,第二推动装置29上安装有第二推板28;第二推动装置29驱动第二推板28沿平行于所述限位板25长度的方向移动。
由于交通锥5上的底盘8边缘为多边形结构,一般为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等,即底盘8边缘上相对的边相互平行。放置交通锥5时,使交通锥5底盘8卡在所述的一对限位板25之间,这样即可避免在车辆行进过程中交通锥5发生旋转,起到限位作用。如图5所示,本方案中,根据实际需要,存储箱3中的交通锥5可以设置多组,图5中,靠左侧的一摞交通锥5处于工作位置,即所述的滑台19位于该摞交通锥5两侧;当该摞交通锥5使用完之后,利用第二推动装置29,通过第二推板28将第二摞交通锥5向前推,直至与定位挡块24接触后,到达与第一摞交通锥5相同的工作位置,即可继续使用该摞交通锥5。可通过计数,或利用传感器来监控处于工作位置的交通锥5的使用情况。
本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推动装置10、第二推动装置29可以采用例如电动伸缩杆、液压缸等;各个电机可采用减速电机。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滑轨27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的滑台19侧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7形状相适配的滑套32;位于所述滑轨27的侧面设置有齿条,所述的滑台19上安装有行走电机20,行走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33;通过驱动行走电机20,在齿轮33、齿条的配合下,所述的滑台19在滑轨27上平稳滑动。
本方案中还在车辆的驾驶室中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集成行走电机20、收线电机31、第一推动装置10、第二推动装置29的控制按钮;控制面板内设置控制器,例如为单片机、PLC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设定好行走电机20、收线电机31、第一推动装置10、第二推动装置29的工作次序,从而使得整个装置按自动程序进行交通锥5的摆放。行走电机20、收线电机31、第一推动装置10、第二推动装置29亦可通过控制按钮手动控制,当出现故障时,可先暂停自动程序,手动调节复位后,再运行自动程序。

Claims (6)

1.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顶面的存储箱(3),存储箱(3)上方设置有顶板(1),顶板(1)的一端通过支架(2)与存储箱(3)固定连接;所述的存储箱(3)内叠放有多个交通锥(5),每一个交通锥(5)的提带环(6)朝向一致,且在提带环(6)上开设有缺口(7);在叠放的交通锥(5)两侧的存储箱(3)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滑轨(27),滑轨(27)上各自装配有一个可沿滑轨(27)上下滑动的滑台(19);每一个滑台(19)上均通过转轴(26)铰接有一个夹杆(21),其中一个夹杆(21)端部安装有第一夹具(12),另一个夹杆(21)端部安装有第二夹具(13);位于每一个滑台(19)和该滑台(19)上安装的夹杆(21)之间均设置有弹簧(23),并通过设置在滑台(19)内部的收线装置利用拉线(22)调节夹杆(21)和滑台(19)之间的夹角;所述的顶板(1)下方通过吊杆(14)固定有倾斜向地面方向的导向杆(9),导向杆(9)的上端位于所述存储箱(3)的上方;所述的支架(2)上安装有第一推动装置(10),第一推动装置(10)上安装有第一推板(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杆(9)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分为导引段(15)、下滑段(16)、缓冲段(17)以及平滑段(18),其中下滑段(16)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导引段(15)、缓冲段(17)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0°~30°,平滑段(18)与水平面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夹具(13)包括夹块,夹块的一个侧面为斜面,在该斜面上开设有穿透夹块顶面、底面的第二卡槽(35),弹片(36)设置于第二卡槽(35)中,弹片(36)为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存储箱(3)的侧面设置有箱门(4),存储箱(3)内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对平行的限位板(25),所述的叠放的交通锥(5)放置于限位板(25)之间;在存储箱(3)底面上靠近箱门(4)处设置有定位挡块(24);位于存储箱(3)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推动装置(29),第二推动装置(29)上安装有第二推板(28);第二推动装置(29)驱动第二推板(28)沿平行于所述限位板(25)长度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27)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的滑台(19)侧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7)形状相适配的滑套(32);位于所述滑轨(27)的侧面设置有齿条,所述的滑台(19)上安装有行走电机(20),行走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3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台(19)内部开设有安装槽(30),所述的收线装置为设置于安装槽(30)中的收线电机(31)。
CN201910093558.1A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Active CN109811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3558.1A CN109811676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3558.1A CN109811676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1676A CN109811676A (zh) 2019-05-28
CN109811676B true CN109811676B (zh) 2020-10-20

Family

ID=66605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3558.1A Active CN109811676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1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194A (zh) * 2021-03-29 2021-06-29 北部湾大学 一种新型高速路锥桶工装托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947A (en) * 1996-01-30 1998-05-05 The Toro Company Automatic debris retrieval system
US20040258511A1 (en) * 2002-05-07 2004-12-23 Garcia Guadalupe C. Safety cone plac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2400444A (zh) * 2011-11-28 2012-04-04 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交通锥自动摆放设备
CN203487479U (zh) * 2013-09-09 2014-03-19 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路锥收放箱装置
CN105648938B (zh) * 2016-01-04 2017-12-29 武汉理工大学 智能交通路锥自动投放装置
CN105735166B (zh) * 2016-02-24 2017-11-07 同济大学 一种交通路锥自动收放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1676A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7808A (zh) 立体车库及应用操作方法
CN106382032B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
CN107178236B (zh) 推拉式立体车库
CN109797674B (zh) 一种便于自动收放的市政道路建设用路障摆放车
CN101759086A (zh) 自动扶梯梯级链及梯级整体安装方法及工装
CN210315302U (zh) 一种交通锥收放设备
CN106320772B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CN109811676B (zh) 一种公路交通锥摆放装置
CN111851352A (zh) 一种交通锥收放设备
CN206091465U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
CN113047180A (zh) 一种公路交通桥梁施工用预制板架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EP2789745A1 (de) Vorrichtung zum Auslegen von Warnschwellen auf Strassen sowie zum Aufnehmen derart verlegter Warnschwellen
CN103643820B (zh) 一种动力外置横移升降式立体车库
KR102396150B1 (ko) 라바콘 수직 적재타입 설치 및 회수장치
EP1845005A2 (de) Schienenfahrzeug und Schienenverkehr
CN106437243B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CN206128757U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CN206128755U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KR102423693B1 (ko) 라바콘 설치 및 회수를 위한 회동장치를 갖는 이송차량
CN203716575U (zh) 一种动力外置横移升降式立体车库
CN110092185B (zh) 一种公路工程护拦搬运机器人
CN206091466U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CN201574602U (zh) 一种空中存车亭
CN106545201B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CN111376815A (zh) 一种立体化高速道路救援应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Ren Binglong

Inventor after: Liang Hao

Inventor after: Zhang Yajuan

Inventor after: He Cong

Inventor after: Jia Rongrong

Inventor after: Li Jie

Inventor after: Jia Shanshan

Inventor after: Li Zhenhe

Inventor after: Wang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Kou 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wei

Inventor after: Li Zhijie

Inventor before: Ren Binglo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H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juan

Inventor before: He Cong

Inventor before: Jia Rongr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Jia Shanshan

Inventor before: Li Zhenhe

Inventor before: Li Jie

Inventor before: Kou 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iwei

Inventor before: Li Zhiji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