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9915B -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9915B
CN109809915B CN201910072258.5A CN201910072258A CN109809915B CN 109809915 B CN109809915 B CN 109809915B CN 201910072258 A CN201910072258 A CN 201910072258A CN 109809915 B CN109809915 B CN 109809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coating
powder
coating agent
oyster shell
carbonized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22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9915A (zh
Inventor
曹智
王昌伟
姚忠亮
邹文桐
林秀珠
刘华
王艳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722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9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9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9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9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9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剂制备方法。种子包衣剂包括以下组分,牡蛎壳、炭化稻壳、褐煤、过氧化氢和粘合剂,其制备方法为S1:褐煤经过氧化氢提取得到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过筛得到炭化稻壳灰;S2:将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粘合剂混合均匀得到种子包衣剂。本发明所采用的牡蛎壳中富含钙,炭化稻壳中富含钾,二者均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以二者为材料制成的种子包衣剂能更好的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且二者来源渠道多、便捷,使得该玉米种子包衣的配制更容易,推广意义较大。

Description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子包衣剂,具体涉及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种子包衣:是指利用粘着剂或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外面,以达到使种子成球形或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一项种子新技术。种子包衣有防虫保苗、增强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成本、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等作用。种子包衣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由开放式改为隐蔽式,播种后一般40~50天不用喷施农药,可以避免空气污染,减少人畜中毒的机会。
种子包衣按使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现包型种衣剂,即种子在播种前数小时或几天内用该类种衣剂包衣,等衣膜固化立即播种,包衣种子不宜储存以及预包型种衣剂,即种子用该类种衣剂包衣后可随时播种,也可以储存一定时间再播种。
现有的种子包衣剂,大多应用化学药剂进行调配,虽然防治病虫害效果较好,但化学药剂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其防治效果,同时很容易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且有毒成分也易进入植物体内,从而对人畜造成伤害。
申请号为CN201710832259.6的专利中公开一种环保型农业种子包衣剂,采用无花果提取物、纳米水性粘合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海藻酸钠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将鱼藤根粉、极细链格孢蛋白、除虫菊提取物、藜芦碱、氨基寡糖素、蜡状芽胞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效成分包裹在这层薄膜内,使得这些有效成分可以均匀的覆盖在种子的表面,从而实现了植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种子的产量和品质。但是由于所采用的原料成分多且价格高,另还需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制备方法比较复杂,推广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安全,促进种子发育的种子包衣剂。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性强。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玉米种子包衣的制备方法,解决本发明包衣剂在玉米种子包衣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种子包衣剂,包括以下组分,牡蛎壳、炭化稻壳、褐煤、过氧化氢和粘合剂。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牡蛎壳0~15份、炭化稻壳0~15份、褐煤2~5份、过氧化氢18~25份和粘合剂0.3~1.5份。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一种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
S1:褐煤经过氧化氢提取得到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过筛得到炭化稻壳灰;
S2:将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粘合剂混合均匀得到种子包衣剂。
本发明种子包衣剂制备方法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S1中:将褐煤粉与水混匀后,在搅拌中滴加过氧化氢,并调pH值使pH值匀速下降直至pH值不再变化,停止调节pH值,得到褐煤提取物;
或步骤S1中:牡蛎壳粉在粉碎前需经清洗并烘干,粉碎后的牡蛎壳过100目筛子筛选,后400~500℃加热0.8~1.3h,得到牡蛎壳粉;
或步骤S1中:研磨成粉的炭化稻壳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
或步骤S2中混合均匀后的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粘合剂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6.0~7.2,得到种子包衣剂。
本发明种子包衣剂制备方法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S1中:将褐煤粉与水混匀后,在搅拌中滴加过氧化氢,并调pH值使pH值匀速下降直至pH值不再变化,停止调节pH值,得到褐煤提取物;且步骤S1中,所述褐煤粉与水混匀后在滴加过氧化氢前调节pH值为9~10,并调节温度为30~70℃;且步骤S1中,所述pH值匀速下降的速率为0.005/min~0.02/min。
一种上述任一方案中种子包衣剂应用于制备玉米种子包衣的方法。将所述种子包衣剂均匀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2~18g。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制得的玉米种子为糊状物,且在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天然的废弃物制作成环保安全,且能缓释营养元素的种子包衣剂,所采用的牡蛎壳中富含钙,炭化稻壳中富含钾,二者均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以二者为材料制成的种子包衣剂能更好的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且二者来源渠道多、便捷,使得该种子包衣剂的配制更容易,推广意义较大。
2.本发明种子包衣剂及玉米种子包衣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图2为不同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图3为不同处理对玉米幼苗茎粗的影响;
图4为不同处理对玉米幼苗株高的影响;
图5为不同处理对玉米幼苗鲜重的影响;
图6为不同处理对玉米幼苗干重的影响;
图7为不同处理对玉米幼苗叶片面积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Ⅰ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实施方式:
一种种子包衣剂,包括以下组分,牡蛎壳、炭化稻壳、褐煤、过氧化氢和粘合剂。
优选地,所述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牡蛎壳0~15份、炭化稻壳0~15份、褐煤2~5份、过氧化氢18~25份和粘合剂0.3~1.5份。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上述种子包衣剂的制备由以下方法但不局限于以下方法制备。
一种种子包衣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S1:褐煤经过氧化氢提取得到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过筛得到炭化稻壳灰;
具体的:
褐煤提取物的提取:将褐煤粉与水混匀后,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或者盐酸溶液调节pH为9~10,并调节温度为30~70℃。后不断搅拌中滴加相应重量份的过氧化氢,并调pH值使pH值以0.005/min~0.02/min匀速下降,至pH只不再变化,停止调节pH,得到褐煤提取物;
牡蛎壳粉的制备:牡蛎壳粉碎前需经清洗并烘干,粉碎后的牡蛎壳过100目筛子筛选,筛选后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400~500℃加热0.8~1.3h,得到牡蛎壳粉;
炭化稻壳灰的制备:研磨成粉的炭化稻壳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是指稻壳经过加热至其着火点温度以下,使其不充分燃烧而形成的木炭化物质。
S2:将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粘合剂混合均匀,均匀并调节pH至6.0~7.2,得到种子包衣剂。
一种上述种子包衣剂应用于制备玉米种子包衣的方法,将上述种子包衣剂均匀裹在玉米种子上,得到玉米种子衣。
进一步地,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2~18g。
进一步地,所制得的玉米种子为糊状物。
进一步地,玉米种子在播种前不需经过干燥处理。经实验表明不经过干燥处理的玉米种子,其生物活性更高。
植物缺钙时,细胞壁的形成受到阻碍,影响细胞分裂,或细胞分裂不完全,不能形成新的细胞壁,出现多核细胞,所以分生组织受害最早,细胞分裂和生长均受到抑制,严重时幼嫩器官(根尖、茎端)溃烂坏死(枯心病)[24];缺钾时,植株茎杆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叶片失水,蛋白质、叶绿素破坏,叶色变黄而逐渐坏死,有时也会出现叶缘焦枯,生长缓慢的现象,由于叶中部生长仍较快,所以整个叶子会形成杯状弯曲,或发生皱缩。本试验所采用的牡蛎壳中富含钙,炭化稻壳中富含钾,二者均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以二者为材料制成的种子包衣剂能更好的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同时,二者来源丰富、便捷,使得该种子包衣剂的配制更容易。
本发明采用的牡蛎壳为贝壳废弃物,其含有大量未被完全分解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且来源充足,价格便宜,但由于长期堆放的过程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在使用时应进行充分的清洗,以避免影响种子的萌发。
本发明该种子包衣剂的最佳使用方法为现配现用,即为现包型种衣剂。该使用方法虽然可行,但是所制备的种子包衣剂不能储存,不利于在时间紧迫情况下的使用。
另外由于环境条件与玉米种子本身特点的相互作用,不同玉米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玉米包衣剂的要求也相应是不同的,今后尚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此外,本试验只研究所配制的种子包衣剂对玉米植株苗期的影响,并未进行植株后期生长的进一步跟踪,这方面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
研究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使用合适的种子包衣剂能提高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面积、鲜重和干重等,与在该方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本试验种子包衣在生产应用中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采用适合干燥处理,在废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得植株生长情况得以提高。
下面为种子包衣剂在玉米种子包衣中应用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种子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牡蛎壳15份、褐煤2份、过氧化氢18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3份。
上述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
S1:原料准备,
(1)褐煤提取物的制备:将褐煤粉与水按重量份比为2∶1混匀后,调节pH至9,在30℃温度下,边搅拌边滴加相应重量份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反应中需不断调节pH,使反应中pH值以0.005/min的速率下降,至pH稳定,温度稳定,得到褐煤提取物。
(2)牡蛎壳粉的准备: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牡蛎壳粉在经清洗烘干后,经粉碎成粉后,过100目筛子筛选出小于100目的粉末,并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500℃加热1h,得到牡蛎壳粉;
(3)炭化稻壳的制备: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并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可选自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炭化稻壳;
S2:将上述制得的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6.0,得到种子包衣剂。
将上述包衣剂制成玉米种子包衣,其具体步骤为,按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2g,将种子包衣剂均匀包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完之后,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直接播种培育。
实施例2:
种子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牡蛎壳12份、炭化稻壳3份、褐煤5份、过氧化氢25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1.5份。
上述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
S1:原料准备,
(1)褐煤提取物的制备:将褐煤粉与水按重量份比为3∶1混匀后,调节pH至10,在70℃温度下,边搅拌边滴加相应重量份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反应中需不断调节pH,使反应中pH值以0.02/min的速率下降,至pH稳定,温度稳定,得到褐煤提取物。
(2)牡蛎壳粉的准备: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牡蛎壳粉在经清洗烘干后,经粉碎成粉后,过100目筛子筛选出小于100目的粉末,并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500摄氏度加热0.8h,得到牡蛎壳粉;
(3)炭化稻壳灰的制备: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并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可选自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炭化稻壳;
S2:将上述制得的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7.2,得到种子包衣剂。
将上述包衣剂制成玉米种子包衣,其具体步骤为,按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8g,将种子包衣剂均匀包裹在
包衣剂均匀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完之后,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直接播种培育。
实施例3:
种子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牡蛎壳6份、炭化稻壳9份、褐煤3份、过氧化氢21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6份。
上述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
S1:原料准备,
(1)褐煤提取物的制备:将褐煤粉与水按重量份比为3∶2混匀后,调节pH至9.3,在50℃温度下,边搅拌边滴加相应重量份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反应中需不断调节pH,使反应中pH值以0.01/min的速率下降,至pH稳定,温度稳定,得到褐煤提取物。
(2)牡蛎壳粉的准备: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牡蛎壳粉在经清洗烘干后,经粉碎成粉后,过100目筛子筛选出小于100目的粉末,并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500摄氏度加热1.3h,得到牡蛎壳粉;
(3)炭化稻壳灰的制备: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并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可选自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炭化稻壳;
S2:将上述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6.8,得到种子包衣剂。
将上述包衣剂制成玉米种子包衣,其具体步骤为,按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5g,将种子包衣剂均匀包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完之后,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直接播种培育。
实施例4:
种子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牡蛎壳9份、炭化稻壳6份、褐煤4份、过氧化氢23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3份。
上述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
S1:原料准备,
(1)褐煤提取物的制备:将褐煤粉与水按重量份比为5∶2混匀后,调节pH至9.6,在66℃温度下,边搅拌边滴加相应重量份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反应中需不断调节pH,使反应中pH值以0.015/min的速率下降,至pH稳定,温度稳定,得到褐煤提取物。
(2)牡蛎壳粉的准备: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牡蛎壳粉在经清洗烘干后,经粉碎成粉后,过100目筛子筛选出小于100目的粉末,并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500摄氏度加热0.9h,得到牡蛎壳粉;
(3)炭化稻壳灰的制备: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并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可选自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炭化稻壳;
S2:将上述制得的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7.0,得到种子包衣剂。
将上述包衣剂制成玉米种子包衣,其具体步骤为,按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3g,将种子包衣剂均匀包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完之后,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直接播种培育。
实施例5:
种子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牡蛎壳3份、炭化稻壳12份、褐煤5份、过氧化氢19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5份。
上述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
S1:原料准备,
(1)褐煤提取物的制备:将褐煤粉与水按重量份比为3∶2混匀后,调节pH至9,在45℃温度下,边搅拌边滴加相应重量份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反应中需不断调节pH,使反应中pH值以0.02/min的速率下降,至pH稳定,温度稳定,得到褐煤提取物。
(2)牡蛎壳粉的准备: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牡蛎壳粉在经清洗烘干后,经粉碎成粉后,过100目筛子筛选出小于100目的粉末,并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500摄氏度加热1.2h,得到牡蛎壳粉;
(3)炭化稻壳的制备: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并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可选自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炭化稻壳;
S2:将上述制得的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6.5,得到种子包衣剂。
将上述包衣剂制成玉米种子包衣,其具体步骤为,按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3g,将种子包衣剂均匀包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完之后,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直接播种培育。
实施例6:
种子包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炭化稻壳15份、褐煤5份、过氧化氢20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3份。
上述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
S1:原料准备,
(1)褐煤提取物的制备:将褐煤粉与水按重量份比为1∶1混匀后,调节pH至9,在60℃温度下,边搅拌边滴加相应重量份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反应中需不断调节pH,使反应中pH值以0.005/min~0.02/min的速率下降,至pH稳定,温度稳定,得到褐煤提取物。
(2)牡蛎壳粉的准备: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牡蛎壳粉在经清洗烘干后,经粉碎成粉后,过100目筛子筛选出小于100目的粉末,并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500摄氏度加热1.1h,得到牡蛎壳粉;
(3)炭化稻壳灰的制备: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并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可选自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炭化稻壳;
S2:将上述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7.0,得到种子包衣剂。
将上述包衣剂制成玉米种子包衣,其具体步骤为,按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8g,将种子包衣剂均匀包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完之后,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直接播种培育。
实验数据:
实验一:牡蛎壳与炭化稻壳的配比和玉米种子包衣在播种前的干燥处理温度的优选,以及验证本发明实施例促进玉米植株的萌芽发展。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址与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8年3月-2018年4月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后山试验大棚中进行。
供试种子品种:“京糯2000”甜玉米。
1.2实验设计
为优选玉米种子包衣的制备方法中,最优的牡蛎壳与炭化稻壳的配比和玉米种子包衣在播种前的干燥处理温度;设计两个因素多水平实验,并以玉米种子包衣播种后具体生长情况做指标;
因素1:玉米种子包衣剂中牡蛎壳与炭化稻壳的配制用量比例设计为6个水平标记为1、2、3、4、5、6;其中,按重量份计,1指牡蛎壳:炭化稻壳=15:0;2指牡蛎壳:炭化稻壳=4:1;3指牡蛎壳:炭化稻壳=3:2;4指牡蛎壳:炭化稻壳=2:3;5指牡蛎壳:炭化稻壳=1:4;6指牡蛎壳:炭化稻壳=0:15,如表1所示。
表1牡蛎壳与炭化稻壳的配制用量配方
Figure GDA0003313052000000111
因素2:玉米种子包衣的干燥处理温度或不干燥处理设计为5个水平,标记为A、B、C、D、E;其中,干燥处理温度,A指30℃、B指40℃、C指50℃、D指60℃、E指不干燥。
通过以上因素水平的设计及空白对照,共设计31个处理,每个处理20个,重复3次,具体如表2所示,玉米种子包衣的制备方法及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表2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中的双因素多水平设计表
Figure GDA0003313052000000121
1.2.玉米种子包衣的栽培管理
将玉米种子包衣播种于装有育苗基质的穴盘中进行育苗,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状况进行适当的水分管理。每日观察记录各个处理的发芽数及累计发芽数,植株生长至第16天是测量其株高、茎粗、叶片面积、鲜重、干重等指标。
1.3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测定
萌发期测定:测定指标为发芽率、发芽势、株高、茎粗、叶片面积、鲜重、干重。
发芽率=发芽数/播种数;发芽势=(6日内的发芽数)/播种数;
株高由带有刻度的软尺测量;茎粗由游标卡尺测量;叶片面积由叶面积测量仪测量;鲜重、干重由电子天平测量。
玉米种子包衣的萌发及生长情况由表3的各个生理指标共同决定,其中株高、茎粗、叶片面积更直观的反映出玉米种子包衣萌发的质量。而发芽率、发芽势、鲜重、干重则是侧面体现出玉米种子包衣的萌发好坏。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2.实验结果
表3不同处理玉米幼苗生理指标的结果
Figure GDA0003313052000000131
Figure GDA0003313052000000141
注:ABCDE为干燥处理的5个水平,123456为玉米种子包衣剂中的6个处理水平;*表示Duncan's检验时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表示Duncan's检验时处理间在0.01水平差异显著,NS表示检验时处理间水平差异不显著。
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从图1看出,处理为E3的玉米种子包衣的发芽率最高,其值达到100%,与处理A6、B6、D6、E6等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处理编号D6的发芽率最低,为25%,其他处理编号的发芽率差别不大且较高。
发芽势反映测试种子的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在发芽率相同时,发芽势高的种子,说明种子生命力强。从图2看出,处理为E3的玉米种子包衣的发芽势最高,其值达到100%,与处理A6、B5、B6、D5、D6、E6等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处理编号D6的发芽率最低,为20%,其他处理编号的发芽率差别不大且较高。
茎粗是衡量植株生长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由表3可知,干燥温度对茎粗无显著影响。由于谷壳灰中主要含钾离子,在一定的范围内,随谷壳灰施用量的增加,植株茎粗随之增加。从图3可以看出,处理5和6总体来说值较小。同时,处理编号为空白的复合玉米种子包衣的茎干最粗,其值达到2.22mm,其次是E4,其值为2.15mm。而与空白相比,所有处理的茎粗均比其小。
株高是植物形态学调查工作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从图4可以看出,除A5外,剩余所有处理的株高均比空白处理高,但由表3可知,复合种子包衣配方及其与干燥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株高都没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复合种子包衣配方对植株的高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总体来看,当复合种子包衣全是牡蛎壳或全是谷壳灰的时候,对植株的高度虽说有促进作用,但是效果没有混合使用效果好。
从图5来看,总体来说,合种子包衣处理在1到4时的鲜重相对平稳,5和6的值相对来说较小。从干燥处理上来说,不干燥处理(E)的整体效果较好。其中最好的是E3,其值达到了2.59g,与空白相比有显著的提高。从复合种子包衣处理上来说,总体最好的是处理4,其值相差较小且均大于或等于空白处理。
从图6可知,干燥处理为不干燥(E)时,玉米幼苗的干重明显大于空白处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复合种子包衣处理为4的干重总体来说要好于其他处理,与空白处理相比也均有所增加。总体来说,最好的是E1和E3,其值均达到了0.51g
叶面积的消长是衡量作物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好坏的主要标志,叶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光合面积的大小,最终影响到产量的高低。从表3可得,干燥处理或复合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叶片面积均无显著影响。由图7可以看出,总体来说,随着谷壳灰用量的增加,钾的含量也随之增大,叶片面积也慢慢增加,但到一定程度是不增加反而下降。其中,处理为B4的幼苗页片面积最大,其值为1612.08mm2,且数值高于空白组。
综合上述实验表明玉米种子包衣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玉米种子包衣能促玉米生长发育,苗期株高、茎粗增加,促进植株鲜重、干重和叶片面积。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对株高、干重和叶片面积没有显著影响,对发芽率、发芽势、茎粗、鲜重有显著影响,而最好的处理为4,即牡蛎壳:炭化稻壳=2:3,对应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配方制备的包衣剂。一般认为,如果干燥条件适宜,人工干燥玉米种子的生理变化过程与大田自然干燥应当一致。但实际中,干燥加工虽然较好地提高了种子加工效率,却会使玉米种子受到高温胁迫,造成种子质量下降,甚至丧失生活力。当干燥处理为60℃时,复合玉米种子包衣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降低,这是由于过高的温度使得玉米种子活力受到破坏。而不同干燥处理对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及干重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处理为不干燥(E)的条件下效果最好。所以,综合因素,最优选的配方为E4,即为牡蛎壳:炭化稻壳=2:3且干燥处理为不干燥并配加一定量的褐煤双氧水提取物和粘合剂。
2.粘合剂对玉米种子包衣的影响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玉米种子包衣,且将粘合剂的用量和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粉(g)的用量设计如图3所示。
表4粘合剂用量与粘度关系
Figure GDA0003313052000000161
注:1:+表示粘合程度,个数越多表示粘性越强。
2: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粉表示牡蛎壳粉与炭化稻壳粉质量和
通过试验表明,当牡蛎壳粉与炭化稻壳粉质量和与粘合剂用量比为25:1时,种子包衣剂的粘度效果最佳。若比例太小,则所制成的种子包衣太稀无法黏在种子上,而太大则使得包衣剂太干,无法包裹种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准备,
(1)褐煤提取物的制备:将褐煤粉与水按重量份比为2∶1混匀后,调节pH至9,在30℃温度下,边搅拌边滴加相应体积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反应中需不断调节pH,使反应中pH值以0.005/min的速率下降,至pH稳定,温度稳定,得到褐煤提取物;
(2)牡蛎壳粉的准备:牡蛎壳经粉碎筛选加热得到牡蛎壳粉,牡蛎壳粉在经清洗烘干后,经粉碎成粉后,过100目筛子筛选出小于100目的粉末,并置于坩埚于马弗炉中500℃加热1h,得到牡蛎壳粉;
(3)炭化稻壳的制备:炭化稻壳经燃烧研磨成粉,并经过100目筛子筛选得到炭化稻壳灰;其中,炭化稻壳可选自市场上常规销售的炭化稻壳;
S2:将上述制得的褐煤提取物、牡蛎壳粉、炭化稻壳灰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6.0,得到种子包衣剂;
将上述包衣剂制成玉米种子包衣,其具体步骤为,按每100粒种子使用种子包衣剂为12g,将种子包衣剂均匀包裹在玉米种子上,形成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完之后,播种前不经过干燥处理,直接播种培育;
以上,牡蛎壳3~9g、炭化稻壳6~12g、褐煤3g、过氧化氢21 ml和粘合剂0.6g;所述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种子包衣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得的种子包衣为糊状物。
CN201910072258.5A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09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2258.5A CN109809915B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2258.5A CN109809915B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9915A CN109809915A (zh) 2019-05-28
CN109809915B true CN109809915B (zh) 2021-11-30

Family

ID=6660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2258.5A Active CN109809915B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99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3408A (zh) * 2021-05-21 2021-08-20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一种种子结构及育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609A (zh) * 2006-10-13 2008-04-16 广东海洋大学 用牡蛎壳制备缓释肥料
CN101684132A (zh) * 2008-09-25 2010-03-31 唐毅 从腐殖质提取腐殖酸和黄腐酸及其矿物化合物的有机盐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CN103053244A (zh) * 2013-01-16 2013-04-24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新型生物质炭制备的农作物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2681A (zh) * 2015-11-27 2016-03-30 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 一种玉米包衣剂
CN109156116A (zh) * 2018-11-06 2019-01-08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的种子包衣剂、包衣种子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609A (zh) * 2006-10-13 2008-04-16 广东海洋大学 用牡蛎壳制备缓释肥料
CN101684132A (zh) * 2008-09-25 2010-03-31 唐毅 从腐殖质提取腐殖酸和黄腐酸及其矿物化合物的有机盐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CN103053244A (zh) * 2013-01-16 2013-04-24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新型生物质炭制备的农作物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2681A (zh) * 2015-11-27 2016-03-30 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 一种玉米包衣剂
CN109156116A (zh) * 2018-11-06 2019-01-08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的种子包衣剂、包衣种子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9915A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6734A (zh)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CN108990499A (zh) 兼顾烟田改良与烟叶品质提升的烟草栽培施肥方法
CN109832269B (zh) 一种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44808A (zh) 一种烤烟育苗基质及采用该基质的育苗方法
CN106905034A (zh) 提高番茄嫁接苗成活率的肥料和方法
Afzal et al. Does halopriming improv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vigour in marigold (Tagetes spp.)
CN108029467A (zh) 波棱瓜缓释育苗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1932B (zh) 一种促进当归繁殖基材发芽的方法
CN109809915B (zh)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玉米种子包衣制备方法
Tian et al. Nitrogen rates and plant density interactions enhance radiation interceptio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of maize
CN114287312A (zh) 一种烤烟育苗基质及采用该基质的湿润育苗方法
CN104082306A (zh) 一种适用于黑麦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JP7454587B2 (ja) 植物成長調整剤及びその応用
CN105165580B (zh) 一种适合高纬度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
CN103964963A (zh) 蚯蚓粪水稻育秧基质及育秧方法
CN108770865B (zh) 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
CN104663746B (zh)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10663505A (zh) 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
Hossain et al. Propagation of Flacourtia jangomas: an approach towards the domestication of wild fruit species in Bangladesh
CN108718997A (zh) 一种育苗基质用组合物、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水稻育苗方面的应用
CN107821138A (zh) 一种水稻育苗方法
Karmaita et al. Onion Extract Soaking Duration on the Germination of Porang Plant Bulbil (Amorphophallus oncophyllus)
Singh et al. Collection and germination of sporocarps of Azolla caroliniana
CN106386856B (zh) 一种促根健苗的棉花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Al-Menaie et al. Seed germination of Argan (Argania spinosa 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