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4483A - 带组件 - Google Patents

带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4483A
CN109804483A CN201680089929.3A CN201680089929A CN109804483A CN 109804483 A CN109804483 A CN 109804483A CN 201680089929 A CN201680089929 A CN 201680089929A CN 109804483 A CN109804483 A CN 109804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oupling part
electrode
rechargeable battery
extern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9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4483B (zh
Inventor
崔率
金潺岱
南政圭
朴凤景
徐晙源
孙主姬
杨政烨
李正斗
韩周亨
宋昡和
严惠悧
韩大运
洪锡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04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4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0Electric power supply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onic time-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9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5Terminals formed by the casing of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10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 A44C5/105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with links made of one piece and linked together by one connec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组件,包括设置成彼此面对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其中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包括第一紧固孔,并且第二外部连接部分包括第三紧固孔;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之间的内部连接部分,其中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的第二紧固孔;以及可再充电电池,插入到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中以连接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

Description

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最近电子设备的技术进步,电子设备的类别不限于移动通信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掌上电脑,并且广泛包括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头戴式显示器(HMD)等等。
在这些电子设备中,正在开发各种具有良好的用户便利性的产品,例如腕表和智能手表,这是因为在口袋或包中携带它们或者用手携带它们没有任何不便,并且可以方便地通过无线方式检查和检索各种服务,例如日志、消息、通知和股票报价。
通常,应用于智能手表的电源电池在减小其尺寸方面有局限,并因而应该存储在显示图像的区域中,结果,电池的容量受到限制,因此如果智能手表长时间使用,电池就应该频繁充电。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强用户便利性的带组件。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组件,包括设置成彼此面对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包括第一紧固孔,并且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包括第三紧固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之间的内部连接部分,其中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的第二紧固孔;以及可再充电电池,插入到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中以连接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
可再充电电池可包括电极组件,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在它们之间插入隔板的同时被卷绕;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中心的中心销,其中所述中心销包括电极端子,并且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并突出到所述壳体之外。
所述带组件可以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并且所述带组件可以包括将每个可再充电电池电连接到相邻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分和第二电极连接部分。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分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子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子连接部分;和设置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外表面上的第三子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分电连接。
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分可以具有弯曲形状,并且可以直接接触所述壳体的与其设置有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分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四子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内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五子连接部分;和设置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外表面上的第六子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六子连接部分将所述第四子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五子连接部分电连接。
所述第六子连接部分可以具有弯曲形状,并且可以直接接触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分,从面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至少一个内表面朝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突出。
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二支撑部分,从面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侧壁的至少一个内表面朝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所述侧壁突出。
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绝缘构件的板,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被置于所述板和所述壳体的开口之间,封闭和密封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并且将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壳体电隔离。
在这种情况下,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包括被配置成包围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和所述板的顶面的第二绝缘构件。
此外,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中心销可以一体形成。
【有利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带组件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当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例性地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智能手表。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所连接的部分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一部分的内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线I-I截取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一部分的内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线II-II截取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应用于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9是图8中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图8中沿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应用于图8的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公开。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施,并且不限于这里描述的实施例。
为了清楚地例示本公开,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此外,为了便于解释,附图中示出的每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被随意示出,因此本公开不必受限于附图中显示出的内容。
此外,除非明确地相反描述,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具有”或“包含”之类的变体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所述元素,但不排除任何其他元素。
图1示例性地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智能手表,并且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所连接的部分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300包括彼此面对设置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以及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之间的内部连接部分302。
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设置成彼此面对,并且分别包括第一紧固孔301a和第三紧固孔303a。此外,内部连接部分302包括第二紧固孔302a,其尺寸和位置对应于第一紧固孔301a和第三紧固孔303a的尺寸和位置。
带组件300包括插入第一紧固孔301a、第三紧固孔303a和第二紧固孔302a中的可再充电电池100,以连接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和内部连接部分302。
更具体地,在带组件300中,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分别设置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一侧和另一侧,使得第一紧固孔301a和第三紧固孔303a的中心轴线D2与第二紧固孔302a的中心轴线D1对准。
可再充电电池100被插入到形成在设置于内部连接部分302一侧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中的第一紧固孔301a中,穿过形成在内部连接部分302中的第二紧固孔302a,然后被插入到形成在设置于内部连接部分302另一侧的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中的第三紧固孔303a中。
在根据本公开的带组件300中,如上所述,由于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容易地插入和移除通过第一紧固孔301a、第三紧固孔303a和第二紧固孔302a,所以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优点在于,在带组件300的使用过程中,多个可再充电电池100中的一些有缺陷或失效的电池可以容易地进行更换。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互连结构部分,并且图4是图3中沿线I-I截取的局部截面图。
在图3和图4中,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和内部连接部分302由虚线表示,并且位于它们内部的元件由实线表示。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300可以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100。
如上所述,由于带组件300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所以当应用于智能手表及类似物品时,与如现有技术中电池仅包括在显示智能手表的图像的区域中的情况相比,电池的寿命可以显著提高。
带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分120和第二电极连接部分220,其将每个可再充电电池100电连接到相邻的可再充电电池100。
第一电极连接部分120可以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分121、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和第三子连接部分110。
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可以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的内表面上。具体地,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可以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a的面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壳体底面的一个内表面处。
此外,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可以设置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内表面上。具体地,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可以设置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面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侧壁的一个内表面上。
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可以例如线性地形成,并且优选地,它们可以彼此平行地布置。就效率而言,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可以设置成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最短。
然而,这只是一个示例,并且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第二子连接部分122的形状和厚度没有具体限制,只要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可以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三子连接部分110电连接即可。因此,它们也可以例如形成为曲线、锯齿形线或其混合形状。
第一子连接部分121的厚度可以与第二子连接部分122的厚度相同,并且第一子连接部分121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二子连接部分122的厚度,并且如图4所示,第一子连接部分121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子连接部分122的厚度。
也就是说,第一子连接部分121的厚度可以根据设置在外部连接部分301和303以及内部连接部分302内部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高度而变化,但其不特别地受限于此。
第三子连接部分110设置在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用于电连接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第二子连接部分122。
具体而言,第三子连接部分110被设置成接触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壳体的底面,即,至少部分地接触壳体的与其设置有电极端子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第三子连接部分110可以形成为沿着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外形弯曲。
对第一子连接部分121、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和第三子连接部分110的宽度、厚度、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只要它们彼此电连接,这些可以自由地修改。
此外,第一子连接部分121、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和第三子连接部分110可以由导电性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可以由与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当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分别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内部连接部分302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三子连接部分110设置在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外表面上时,带组件300可以自由移动,同时保持第一至第三子连接部分121、122和110之间的导电性。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带组件300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
第二电极连接部分120可以包括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和第六子连接部分210。
第四子连接部分221可以设置在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的面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电极端子的一个内表面上。
此外,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可以设置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内表面上。具体地,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可以设置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面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侧壁的一个内表面上。
第四子连接部分221和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可以例如线性地形成,使得它们彼此平行。就效率而言,第四子连接部分221和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可以设置成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最短。
然而,这只是一个示例,并且对第四子连接部分221和第五子连接部分222的形状和厚度没有具体限制,只要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第二子连接部分122可以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第六子连接部分210电连接即可。因此,它们也可以例如形成为曲线、锯齿形线或其混合形状。
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的厚度可以与第五子连接部分222的厚度相同,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五子连接部分222的厚度,并且如图4所示,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五子连接部分222的厚度。
也就是说,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的厚度可以根据设置在外部连接部分301和303以及内部连接部分302内部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高度而变化,但其不特别地受限于此。
第六子连接部分210形成在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用于电连接第四子连接部分221和第五子连接部分222。
具体地,第六子连接部分210被设置成至少部分地接触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电极端子。此外,第六子连接部分210可以根据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外形,即电极端子的突出形状和壳体的外形而形成。
对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和第六子连接部分210的宽度、厚度、形状等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自由修改,只要它们彼此电连接即可。
此外,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和第六子连接部分210可以由导电性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可以由与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但其不具体地受限于此。
如上所述,当第四子连接部分221和第五子连接部分222分别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内部连接部分302的内表面上,并且第六子连接部分210设置在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外表面上时,带组件300可以自由移动,同时保持第四至第六子连接部分221、222和210之间的导电性。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带组件300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一部分的内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并且图6是图5中沿线II-II截取的局部截面图。
在图5和图6中,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以及内部连接部分302由虚线表示,并且设置在它们内部的元件由实线表示。
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公开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300可以包括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的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的面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壳体底面的内表面上,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的面向电极端子的内表面上。作为选择,它们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的内表面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的内表面两者上。
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可以具有朝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突出的形状。因此,设置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内部的第一支撑部分311可以接触第一子连接部分121。设置在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内部的第一支撑部分313可以接触第四子连接部分221。
即使当带组件300移动时,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也用于将多个可再充电电池100稳定地固定在带组件300内。
具体地,由于容纳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的内部空间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可再充电电池100可能随着带组件300的移动而移动。然而,如上所述,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时,可再充电电池100被扭曲或移动的可能性可显著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根据本发明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300的稳定性。
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可以形成为朝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突出,使得它们稳定地固定可再充电电池100,并且防止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上的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或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电断开。例如,如图6所示,其可以具有曲面,或者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具有带有预定角度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可以具有螺旋弹簧形状。
也就是说,对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们支撑可再充电电池100,使得即使带组件300移动可再充电电池100也不会移动,并且它们防止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或第四子连接部分221电断开即可。
因此,当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被包括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时,可以提高带组件300的稳定性。
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可以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对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因此,由于每个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可以通过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更紧密地附接到第一子连接部分121和/或第四子连接部分221,因此也可以提高它们之间的导电性。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之外的其他元件与上述元件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描述。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参照图7,根据本公开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300可以包括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内表面上的第二支撑部分314。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支撑部分314可以设置在面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侧壁的一个内表面上。因此,如图7所示,它可以设置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多个内表面上。
第二支撑部分314可以具有朝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侧壁突出的形状。因此,设置在内部连接部分302内部的第二支撑部分314可以接触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侧壁。
第二支撑部分314用于即使带组件300移动也将多个可再充电电池100可靠地保持在带组件300内。
具体地,由于容纳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连接部分302的内部空间大部分是空的,因此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随着带组件300的移动而移动。然而,如上所述,当包括第二支撑部分314时,可再充电电池100扭曲或移动的可能性可以显著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根据本发明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300的稳定性。
第二支撑部分314可以形成为朝向可再充电电池的侧壁突出,从而稳定地固定可再充电电池100。例如,如图7所示,尽管未示出,但它可以具有曲面或者可以具有带有预定角度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可以具有螺旋弹簧形状。
也就是说,对第二支撑部分31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支撑可再充电电池100,使得即使带组件300移动可再充电电池100也不会移动即可。
因此,当第二支撑部分314包括在内部连接部分302的面向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侧壁的至少一个内表面上时,可以提高带组件300的稳定性。
第二支撑部分314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它能够执行前述支撑功能即可。例如,它可以由具有良好弹性而不会显著增加带组件300的重量的材料制成。
为了便于描述,图7示出包括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以及第二支撑部分314两者,但是可以不包括形成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分30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303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一支撑部分311和313,并且可以仅包括第二支撑部分314。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第二支撑部分314之外,其他元件与上述那些元件相同,并且在此将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包括在带组件300中的每个可再充电电池100。
图8是应用于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9是图8中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10是图8中沿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8至图10,带组件300中包括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包括电极组件20和用于容纳电极组件20的壳体10。
在这种情况下,壳体10可以电连接到包括在电极组件20中的第二电极24。此外,电极端子28c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该壳体10的开口所在的一侧,并且可以电连接到从壳体10突出并包括在电极组件20中的第一电极22。
壳体10容纳电极组件20,其可以形成为具有在一侧的开口、底面10b和侧壁10a的圆柱形,并且其可以形成为直径为几毫米的销型。
此外,由于壳体10导电,所以导线可以连接到壳体10的表面用于导电,而除了从壳体10的壳体10的开口所在的一侧突出的电极端子28c之外没有任何附加端子。
板28b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开口处,并且第一绝缘构件32可以置于其间以封闭和密封开口。第一绝缘构件32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侧壁10b的与壳体10的开口相遇的部分处,并且用于将具有导电性的壳体10与从壳体10的开口突出的电极端子28c电绝缘。
更具体地,第一绝缘构件32可以形成为包围板28b的侧壁。即,第一绝缘构件32设置在与板28b的侧表面接触的一侧,并且用于将板28b与壳体10电绝缘。
如上所述,当第一绝缘构件32设置在板28b的侧壁和壳体10之间并且被形成为包围板28b的侧壁时,可以最小化第一绝缘构件32的尺寸并且防止具有相反极性的板28b和壳体10之间产生短路。
此外,第二绝缘构件70设置在壳体10的外部。第二绝缘构件70可以包括用于包围暴露的板28b的顶面的第一绝缘部分71,以及连接到第一绝缘部分71以包围壳体10的侧壁10a的第二绝缘部分72。
如上所述,当第二绝缘构件70形成为包围板28b的顶面和壳体10的侧壁10a时,可以防止在第三子连接部分110和第六子连接部分210之间产生短路。
如上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分110电连接到壳体的底面10b,并且第六子连接部分210电连接到电极端子28c,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极性。
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其中执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20,以及设置在电极组件20的中心并与电极端子28c一体形成的中心销28a。
图11是应用于图8的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1,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在在它们之间插入隔板26的同时被顺序堆叠,然后被卷绕在杆状中心销28a上,该杆状中心销28a设置在电极组件20的中心并在平行于旋转轴X的方向上延伸,由此形成果冻卷形状的电极组件20。更具体地,例如,具有置于其间的隔板26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可以围绕芯卷绕2至5次。卷绕的次数可以根据可再充电电池100的最大直径以及隔板26、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的厚度来适当选择。
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包括活性物质涂覆在金属箔形式的薄板上的电极涂覆区域22a和24a,以及活性物质未涂覆在其上的电极未涂覆区域22b和24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22可以是负电极,并且可以通过在由铜等制成的薄金属板上涂覆诸如碳基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来形成。第二电极24可以是正电极,并且可以通过在由铝等制成的薄金属板上涂覆诸如锂基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来形成。
隔板26可以由多孔薄膜制成,或者例如可以由聚烯烃基树脂制成。隔板26的水平宽度可以形成得比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的水平宽度L1短。即,隔板26的水平宽度可以对应于除了电极未涂覆区域22b和24b之外的第一电极涂覆区域22a或第二电极涂覆区域24a的长度。此外,隔板26可以形成为具有等于或大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的垂直宽度L2的垂直宽度,从而不会在第一电极22的端部和第二电极24的端部之间发生短路。
当卷绕电极组件20时,中心销28a通过焊接连接到第一电极22的未涂覆区域22b,然后卷绕,并且可以用作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第一端子。更具体地,与中心销28a一体形成的电极端子28c用作第一端子。此外,用于封闭和密封壳体10的开口的板28b结合到中心销28a,以设置在中心销28a和电极端子28c之间,结果,中心销28a、板28b和电极端子28c可以都具有相同的极性。
此外,第二电极24的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24b可以暴露在隔板26的外部,并且暴露的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24b可以接触壳体10的内表面用于电连接。因此,壳体10可以用作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二端子。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带组件包括销型可再充电电池,并且当其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
虽然已经结合当前被认为是实际应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本公开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参考标记]
100:可再充电电池
300:带组件
301、303:外部连接部分
301a:第一紧固孔
303a:第三紧固孔
302:内部连接部分
302a:第二紧固孔
311、313:第一支撑部分
314:第二支撑部分

Claims (12)

1.一种带组件,包括:
设置成彼此面对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第二外部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包括第一紧固孔,并且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包括第三紧固孔;
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之间的内部连接部分,其中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的第二紧固孔;以及
可再充电电池,插入到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中以连接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在它们之间插入隔板的同时被卷绕;
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和
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中心的中心销,其中所述中心销包括电极端子,并且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并突出到所述壳体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带组件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并且
所述带组件包括将每个可再充电电池电连接到相邻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分和第二电极连接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分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子连接部分;
设置在所述内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子连接部分;和
设置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外表面上的第三子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分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分具有弯曲形状,并且直接接触所述壳体的与其设置有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分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四子连接部分;
设置在所述内部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第五子连接部分;和
设置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外表面上的第六子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六子连接部分将所述第四子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五子连接部分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第六子连接部分具有弯曲形状,并且直接接触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支撑部分,从面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至少一个内表面朝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内部连接部分包括:
第二支撑部分,从面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侧壁的至少一个内表面朝向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所述侧壁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具有第一绝缘构件的板,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被置于所述板和所述壳体的开口之间,封闭和密封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并且将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壳体电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组件,包括:
被配置成包围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和所述板的顶面的第二绝缘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组件,其中:
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中心销一体形成。
CN201680089929.3A 2016-09-02 2016-09-07 带组件 Active CN1098044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13313 2016-09-02
KR1020160113313A KR102164002B1 (ko) 2016-09-02 2016-09-02 밴드 조립체
PCT/KR2016/010033 WO2018043783A1 (ko) 2016-09-02 2016-09-07 밴드 조립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483A true CN109804483A (zh) 2019-05-24
CN109804483B CN109804483B (zh) 2021-11-12

Family

ID=6130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929.3A Active CN109804483B (zh) 2016-09-02 2016-09-07 带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3713B2 (zh)
EP (1) EP3509128B1 (zh)
KR (1) KR102164002B1 (zh)
CN (1) CN109804483B (zh)
WO (1) WO20180437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05787A (en) * 2021-04-12 2022-10-19 Upgrade Tech Engineering Ltd A battery cell holder
KR20230083497A (ko) * 2021-12-03 2023-06-12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스마트워치용 시계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워치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2905A (ja) * 1994-05-31 1995-12-12 Kurowashi Kamiseihin Kk 腕時計用のバンド及びカレンダー機器
US5615179A (en) * 1993-05-07 1997-03-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fitting band
US5695885A (en) * 1994-10-14 1997-12-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xternal battery and photoyoltaic battery charger
EP1316269A1 (en) * 2001-11-27 2003-06-04 Fossil, Inc. Watchband link assembly
US20110089903A1 (en) * 2008-02-22 2011-04-21 Wearfone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power to wrist device
JP2013020891A (ja) * 2011-07-13 2013-01-31 Toyota Motor Corp 組電池の拘束構造および組電池の拘束力可変方法
US20150115870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Luke Alan Vance Flexible Wrist-Worn Recharging Device
US20160014245A1 (en) * 2014-07-14 2016-01-1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Links
CN205067975U (zh) * 2015-10-13 2016-03-02 深圳市联赢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超薄表盘的智能手表
CN105591043A (zh) * 2014-11-11 2016-05-18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构件加强部和馈通部的构件
CN105637696A (zh) * 2014-07-14 2016-06-01 橙力电池株式会社 中空型二次电池
CN205406642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深圳市柯比电子有限公司 模块化锂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4223A1 (en) 2003-05-07 2004-11-11 Huei-Hsin Sun Battery in watchband
KR101633943B1 (ko) 2008-04-14 2016-06-27 에이일이삼 시스템즈, 엘엘씨 플랙시블 전압 네스트형 배터리 모듈 디자인
US8765284B2 (en) 2012-05-21 2014-07-01 Blue Spark Technologies, Inc. Multi-cell battery
KR101502766B1 (ko) 2013-11-12 2015-03-17 한솔테크닉스(주) 분리형 배터리가 적용되는 스마트워치
US9553625B2 (en) * 2014-09-27 2017-01-24 Apple Inc. Modular functional band links for wearable devices
US10849392B1 (en) * 2016-09-20 2020-12-01 Apple Inc. Battery watch band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5179A (en) * 1993-05-07 1997-03-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fitting band
JPH07322905A (ja) * 1994-05-31 1995-12-12 Kurowashi Kamiseihin Kk 腕時計用のバンド及びカレンダー機器
US5695885A (en) * 1994-10-14 1997-12-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xternal battery and photoyoltaic battery charger
EP1316269A1 (en) * 2001-11-27 2003-06-04 Fossil, Inc. Watchband link assembly
US20110089903A1 (en) * 2008-02-22 2011-04-21 Wearfone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power to wrist device
JP2013020891A (ja) * 2011-07-13 2013-01-31 Toyota Motor Corp 組電池の拘束構造および組電池の拘束力可変方法
US20150115870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Luke Alan Vance Flexible Wrist-Worn Recharging Device
US20160014245A1 (en) * 2014-07-14 2016-01-1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Links
CN105637696A (zh) * 2014-07-14 2016-06-01 橙力电池株式会社 中空型二次电池
CN105591043A (zh) * 2014-11-11 2016-05-18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构件加强部和馈通部的构件
CN205067975U (zh) * 2015-10-13 2016-03-02 深圳市联赢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超薄表盘的智能手表
CN205406642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深圳市柯比电子有限公司 模块化锂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9128A1 (en) 2019-07-10
EP3509128A4 (en) 2020-04-22
EP3509128B1 (en) 2021-02-17
CN109804483B (zh) 2021-11-12
US11043713B2 (en) 2021-06-22
KR102164002B1 (ko) 2020-10-12
KR20180026224A (ko) 2018-03-12
WO2018043783A1 (ko) 2018-03-08
US20190245167A1 (en)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3345A (zh) 可穿戴装置
CN101404325B (zh) 盖组件及使用该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US20140370345A1 (en) Segmented energy storage assembly
US982532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16026094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CN109804483A (zh) 带组件
JP6136633B2 (ja) 電池
KR101969388B1 (ko) 전지셀의 외면을 따라 연장되어 있는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101826862B1 (ko) 보호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20160141944A (ko) 이차전지
EP3975302A1 (en) Cell,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767348A (zh) 无线充电电池和无线充电电池组
CN212182443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CN104518234B (zh) 电池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KR20140128072A (ko) 케이블형 이차전지의 무선 충전 장치
CN208209194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外接插头及多功能数据线
KR20160049151A (ko) 이차 전지
KR20160028289A (ko) 섬유형 이차전지
US2011019528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1929658U (zh) 一种电池
CN215911538U (zh)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KR200491276Y1 (ko) 휴대 장치용 전기적 연결 케이블 및 이를 채용하는 보조배터리
CN101887949A (zh) 固定机构及采用该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9169577U (zh) 一种线缆组件
CN109494396B (zh) 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