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2701B -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2701B
CN109802701B CN201811187858.8A CN201811187858A CN109802701B CN 109802701 B CN109802701 B CN 109802701B CN 201811187858 A CN201811187858 A CN 201811187858A CN 109802701 B CN109802701 B CN 109802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ownlink
uplink
time slot
t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78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2701A (zh
Inventor
肯尼斯·凯佩
乔治斯·吉尼斯
马克·戈尔德堡
阿尔达瓦尼斯·马利基·德黑兰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14894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80270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02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2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cross-talk betwee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2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for speech and oth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04B3/487Testing crosstalk eff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管理铜物理信道上的时分复用传输。在一个示例中,调度第一物理信道中的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调度第二物理信道中的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所述上行时隙中的传输与所述下行时隙中的传输基本上不同时。

Description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80075697.8、申请日为2012年10月12日和发明名称为“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描述涉及受到串扰的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领域,特别地,涉及这种信道的调度时隙分配。
背景技术
TDD(时分双工)系统在同样的物理信道的不同时隙传输下行(网络到用户)数据及上行(用户到网络)数据。此外,在不同的时隙之间通常具有短小的保护时间,用于确保数据不重叠。一个新的TDD系统被称为“G.fast”,目前处于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程序中。G.fast用于在相对短(<250m)的铜电话回路以及综合布线上传输。
图1是典型的TDD系统的水平时间轴上的时隙图,在不同的上行(Down)和下行(Up)TDD时隙,交替从网络向用户进行下行传输和从用户向网络进行上行传输。存在下行时隙12、上行时隙14。接着是另一个下行时隙16,然后是上行时隙18。沿水平时间轴重复该循环。“不对称比”是Down时隙的大小与Up时隙的大小的比。通常在每个时隙之间还具有短小的保护时间(未示出)。两个时隙的每次重复可称为帧。可替代地,帧可具有多个两个时隙的重复。
为了减少功耗及靠近的线路上的干扰,图2中示出一种节省功率的TDD系统。图2是节省功率的TDD系统的水平轴上的时隙图。宽带数据通信系统通常是空闲的或高度未充分利用的,并且目前的做法通常是在没有数据流量时以全功率发送空闲码。节省功率的选择用于在没有用户数据流量时抑制传输。如图2中所示,具有两个帧21、22(TDD帧1、TDD帧2),每个帧具有下行(Down)时隙23、27,下行时隙23、27,后面是上行(Up)时隙25、29。此外,下行时隙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是之后的部分)是空闲部分D_off 24、28,在空闲部分期间,抑制传输。在空闲部分期间,不发送数据也不发送空闲比特。类似地,上行时隙Up在每个时隙的结束处具有空闲部分U_off 26、30,在每个空闲部分期间,不发送数据,也不发送空闲比特。在空闲时间“D_off”以及“U_off”期间不发送功率,能够促进功率的显著节约。“D_off”和“U_off”还可结合到一个空闲部分中。
在许多TDD系统中,存在多个物理信道。如果这些信道位置接近并且频率重叠,那么它们会彼此干扰。图3是具有两个信道31、32的TDD系统图。在此示例中,每个信道使用铜电缆双绞线,且两个信道位于同样的线缆中或线缆连接器(binder)中。如图3中图示的,在多对铜电缆中传输的系统会在彼此中产生串扰,每个信道产生近端串扰(NEXT)33以及远端串扰(FEXT)34,且近端串扰(NEXT)33以及远端串扰(FEXT)34的至少部分被引导至靠近的信道中。
每个信道连接在网络端传输单元局(TU-O)35、36以及用户端传输单元远程(TU-R)收发机37、38。尽管示出的每个信道将不同的TU-O连接至其自身的TU-R,但一个TU-O能够利用两个信道连接至一个TU-R。这允许向一个TU-R发送更多的数据。一个TU-O还可连接至多个TU-R,有时称为“绑定(bonding)”。
NEXT可非常强大的可减弱高速传输。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以及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使用频分复用(FDM)避免自身NEXT。自身NEXT 33是产生在相邻的信道中的串扰,如图3中所示。
发明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描述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管理受到串扰的多个物理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调度所述物理信道的时隙分配,使得上行传输不与下行传输同时发生。在另一个示例中,由机器实现所述方法,所述机器运行具有存储的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在另一个示例中,一种时隙管理系统管理数据通信系统中受到串扰的多个物理信道。所述系统具有程序和通信接口,所述程序用于确定所述物理信道的时隙分配,使得上行传输不与下行传输同时发生,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对所述物理信道的发射机分配任务。
附图说明
通过示例且不限制的方式图示多个实施例,并且结合考虑多个图时,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充分理解该多个实施例,其中:
图1是典型的TDD系统的水平时间轴上的时隙示意图;
图2是节省功率的TDD系统的水平时间轴上的时隙示意图;
图3是TDD系统中连接至端节点的两个相关物理信道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个相关物理信道的时隙分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个相关物理信道的替代的时隙分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个相关物理信道的另一替代的时隙分配示意图;
图7是具有连接在中心局和端节点之间的至少两个相关物理信道的双绞线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TDD时隙和空闲时间的示例的过程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各时隙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过程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个TDD组的示意图,该多个TDD组具有耦合在它们的线路的一些之间的串扰,这些线路包括自主TDD管理;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TDD时隙的另一示例的过程流程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TDD管理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可提供利用时分双工(TDD)在线缆上传输的系统的一种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接收关于服务等级、流量、功率以及其他要求的输入数据。然后,对于最佳性能、最小流量延迟以及最小功率使用,确定TDD时隙分配、空闲时间以及不对称性。各TDD帧是灵活的并且不需要遵循固定模式。
避免自身NEXT的一个方式是同步两条线路上的传输,使得一条线路在另一条线路进行上行传输时不进行下行传输。对于具有使用同样的多对线缆连接器的多个信道的TDD系统,这是特别重要的。
图4是示出了两个不同信道(线路1、线路2)上的TDD帧(帧1、帧2)的示意图,两个不同的信道足够近会在彼此线路中产生NEXT 41、42。各帧示出为在水平时间轴上对齐。每个信道的每个帧具有下行(Down)时隙43-1、43-2、44-1、44-2以及上行(Up)时隙45-1、46-2、45-2、46-2。即使各TDD帧对齐,在这种情况下,各时隙也不对齐。上面的线路(线路1)主要在上行方向上传输,而线路2主要在下行方向上传输。下行和上行不对齐导致靠近的线路中的NEXT 41、42。如所示的,在线路22下行时隙43-2完成之前,线路11上行时隙45-1开始。这种重叠期间,NEXT 41更高。线路22下行时隙43-2结束之后,并且上行时隙45-2开始,NEXT41大大减小。在帧2中出现类似的重叠。
避免NEXT的一个方式是对齐所有TDD帧、下行(Down)和上行(Up)时隙以及空闲时间,如例如图5中所示的。如图4中的,对于两个靠近的信道(线路1和线路2)的帧结构(帧1、帧2)示出在水平时间轴上对齐。上面的线路(线路1)和下面的线路(线路2)具有下行时隙53-1、54-1、53-2、54-2以及上行时隙55-1、56-1、55-2、56-2,各下行时隙和各上行时隙关于时间对齐。结果,两个信道将同时输送下行数据并且同时输送上行数据。由于在上行传输期间没有下行传输发生,因此最小化NEXT。
此外,两个帧还具有多个空闲部分,每个帧的每个下行时隙中的D_off57-1、58-1、57-2、58-2,每个帧的每个上行时隙中的U_off 51-1、52-1、51-2、52-2。每个上行时隙和每个下行时隙的部分示出为空闲(off),以节省功率。各空闲部分也对齐。
避免NEXT的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是实施充分对齐,以避免在任意线路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而不用实施如图5中那样的每个帧中的每个时隙的完美对齐。这具有这样的好处:如果具有较高的需求,一条线路能够比其他线路传输更多的数据,而其他线路可以闲置且节省功率。此外,可改变各帧时间。但是,这样具有坏处:需要较高水平的控制及协调。图6示出了这种示例。
图6示出在水平时间轴上对齐的两个信道,上面的线路1以及下面的线路2。这两个信道的下行(Down)部分63-1、64-1、63-2、64-2和上行(Up)部分65-1、66-1、65-2、66-2如图5中那样对齐。但是,空闲部分(下行空闲部分D_off 67-1、68-1、67-2、68-2和上行空闲部分U_off 61-1、66-1、61-2、66-2)不对齐。为了去除NEXT,各空闲部分不需要对齐。当信道空闲时,此时不生成任何干扰。这些空闲周期中的每个不需要多个信道连接器的所有TDD组中的所有线路都对齐。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有助于控制多个空闲周期,以及确定如何让每个信道的空闲周期适于避免NEXT以及最小化功率使用。
减缓NEXT的又一个方法是在各线路的网络端使用主动NEXT消除,TU-O位于线路的网络端。这一般在同样的设备机箱中或至少在同样位置中的各TU-O中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传输的数据信号、接收的带有NEXT的上行信号以及关联的误差信号可用于消除系统或过滤器,消除系统或过滤器实时从接收的信号减去NEXT的估计。NEXT消除器可具有迫零结构、最小均方误差(MMSE)结构、判决反馈均衡器(DFE)结构或任何其他的消除过滤器的结构。可在启动时计算消除系数,且可在各线路活跃时,利用误差信号修改消除系数。
NEXT消除去除了从下行信号到上行信号中的大部分NEXT,允许下行和上行时隙之间的一些重叠。从上行信号到下行信号中的NEXT主要在线路的用户端发生,在线路的用户端,上行信号最强。由于发生在引入线处和线缆内的衰减,NEXT的幅度可能低的足以忽略。以同样的频率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被称为全双工操作,且通常还需要线路混杂和回声消除器。通过在各线路的TU-O端使用NEXT消除以及通过不允许在VDSL 2下行频带中进行上行传输(除非NEXT在线路的用户端较低),使得能够兼容VDSL2。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且当仅在一个方向传输时,可使用不同的比特负载。
通过NEXT消除,除了在某些情况或某些时隙中,可允许下行和上行时隙之间的某些重叠外,TDD系统的管理如在这里描述的那样进行。可对每个环境动态调整时隙和频带分配的组合。
若干网络端传输单元(TU-O)通常在一个接入节点中。接入节点的一个示例是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SLAM)。参照图7,中心局(CO)或交换场所71通过馈线72耦合至一个或多个转换箱或铰接点73,尽管仅示出一个。转换箱通过配电线74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引入线接口75,尽管仅示出一个。引入线接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引入(drop)或引入线76耦合至一个或多个TU-R 77,尽管仅示出一个。根据系统实现方式,可用以下形式替换转换箱73或者转换箱73可为以下形式:馈线分配接口(FDI)、服务区域接口(SAI)、连接线接口(JWI)、或子环路配线架(SDF)。可用配线终端或部署点(dP)替代引入线接口75,或者,引入线接口75可为配线终端或部署点(dP)的形式。
接入节点或DSLAM(未示出)可位于配线终端,或可位于分配站的别的地方,且通常,来自中心局(CO)或交换场所的光纤馈送到接入点或DSLAM。朝向TU-R接入节点的下行串扰仅在来自一个接入节点的线路之间,或者,来自多个接入节点的线路之间可能存在串扰。使用TDD的所有源自同样的接入节点的线路的集合在本文称为TDD组。
还可由TDD管理系统体现本发明,该TDD管理系统协调不同的信道的TDD时隙以及空闲时间,以最小化功耗的同时最大化用户数据流量的传输。可选择占用和空闲时间,以确保在TDD组中的各线路之间或者具有耦合到彼此中的串扰的不同的TDD组中的各线路之间没有产生NEXT的可能性。还可选择占用和空闲时间以最大化流量吞吐量,从而满足用户需求,以及通过在可能的时候处于空闲来最小化功耗。
TDD管理系统接收应在其控制下在线路上提供的流量等级、流量类型以及流量模式的输入。此输入可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a)关于服务订阅等级及其流量要求(例如,“流量描述”)的静态(时间恒定)数据;
b)来自基于服务请求提供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的高水平的估计的策略管理器的服务层信息;
c)不同的流量类型、不同用户(例如,比特率变化、流量行为、或突发性)的数据;
d)来自长期流量监控的时序数据,分析该数据以确定流量需求为天时间(time-of-day)或周时间(time-of-week)的函数;
e)基于当前的流量需求或队列长度的瞬时反馈(可从客户端向网络端发送队列长度或流量请求,以向TDD管理系统输入);
f)上行和下行流量不对称模式;以及
g)流量请求或报告。
可进一步根据优先级、业务类型、QoS(服务质量)、标签、流类型、协议类型等分类流量,且可向TDD调度算法输入此分类信息。
TDD管理系统使用此输入计算TDD时隙及空闲时间。以这种方式设置时隙以在可能时避免或减少NEXT,例如,如图6中示出的。理想地,没有两条线路能够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该两条线路具有耦合到彼此中的显著串扰。还可计算时隙和空闲时间,以满足由用户请求的流量,且能够通过最大化空闲时间进一步最小化功率使用。
图8是如上所述的计算TDD时隙和空闲时间的示例的过程流程图。在800,接收、收集、计算或测量用户的带宽要求或请求。如上所述的,此信息可基于TDD管理系统接收的输入。此信息可包括任意数量的不同的因子,包括流量类型(例如,固定的、可变的)以及请求的带宽的量(例如,字节或微秒)。某些用户的带宽请求可为时间上固定的,例如,流媒体视频,而其它的带宽可变化。
在810,对不同类型的流量,计算用户下行和上行带宽请求的聚合函数(最大、平均,等等)。例如,该函数可为所有用户的下行固定带宽请求的最大值。在下部分提供进一步的示例。
在820,基于计算的聚合函数计算下一下行、下一下上行和下一空闲时间时隙周期。例如,下一下行时隙持续时间可等于所有类型流量的最大下行请求的总和。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保证没有用户的带宽请求超过分配给该类型的流量的时隙的持续时间。下面给出进一步的示例。
在830,分配每个用户的下行、上行和空闲时间时隙周期,且随后,如果需要,则调整它们。如果恰当地满足之前的操作的条件,那么,每个用户应能够接收其请求的带宽、给定的其流量类型限制或需求。例如,此分配可为某些用户提供多余的带宽,这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此多余的能力进行调整,例如,通过为多余的固定带宽时隙分配可变比特率流量,或通过分配节省功率的空闲时间。下面提供进一步的示例。时隙的分配可为收发机内部的,或该分配可从TDD管理系统向下传输到收发机。
下面提供上面的过程的示例,此示例用于在具有延迟敏感的固定带宽分配(例如,视频、语音)以及延迟敏感的实时带宽分配(例如,数据)混合的接入节点分配带宽。此示例假定带宽请求转换成微秒的时隙请求。如果用户i具有Z Mbps的数据传输率,且请求B比特的流量,该请求等于下一帧中的B/Z微秒。
1)在800处的接收、收集、测量、或计算操作可执行为接收每个用户的带宽请求数据输入。此数据可例如包括以下中的任一个:
a)固定上行带宽请求,例如,每个用户i专用的UXi微秒;
b)实时上行带宽请求,例如,每个用户i的下一时隙中的UYi微秒;
c)固定下行带宽请求,例如,每个用户i专用的DXi微秒;以及
d)实时下行带宽请求,例如,每个用户i的下一时隙中的DYi微秒。
2)可在几个步骤中执行在810处的聚合函数的计算。首先,计算下一帧中每个类型的最大请求的带宽。例如,其可定义如下:
a)最大固定上行带宽请求,例如,MaxUX=max over i(UXi);
b)最大实时上行带宽请求,例如,MaxUY=max over i(UYi);
c)最大固定下行带宽请求,例如,MaxDX=max over i(DXi);以及
d)最大实时下行带宽请求,例如,MaxDY=max over i(DYi)
3)可将下一帧的持续时间称为TF。可基于特定的用户和系统架构情况,利用不同的标准,在820确定时隙持续时间。下面提供一些示例,其中,假定固定带宽请求具有实时带宽请求的严格的优先级。
4)如果TF>=MaxUX+MaxUY+MaxDX+MaxDY,那么,下一上行时隙持续时间为MaxUX+MaxUY,下一下行时隙持续时间为MaxDX+MaxDY,并且下一TDD帧中的空闲时间为TF–(MaxUX+MaxUY+MaxDX+MaxDY)。
5)否则,如果MaxUX+MaxUY+MaxDX+MaxDY>TF>MaxUX+MaxDX,那么,将完全满足固定带宽请求,并且部分满足实时带宽请求。这样做的一种方式是将实时带宽分为与最大请求的实时带宽成比例,使得下一上行时隙持续时间是
MaxUX+(TF–MaxUX-MaxDX)*(MaxUY/(MaxUY+MaxDY),
下一下行时隙持续时间是
MaxDX+(TF–MaxUX-MaxDX)*(MaxDY/(MaxUY+Max DY),
且下一时隙中没有空闲时间。
6)否则,如果TF=MaxUX+MaxDX,那么,下一上行时隙持续时间是MaxUX,并且下一下行时隙持续时间为MaxDX。
7)否则,如果MaxUX+MaxDX>TF,那么,部分满足固定带宽请求,且根本不满足实时带宽请求。这样做的一种方式是将固定带宽分为与最大请求固定带宽成比例,使得下一上行时隙持续时间是TF*(MaxUX/(MaxUX+MaxDX)),下一下行时隙持续时间是TF*(MaxDX/(MaxUX+MaxDX)),且下一时隙中没有空闲时间。
8)具有计算的函数以及时隙持续时间,在830执行操作:分配并调整每个用户的下行、上行、及空闲时间时隙周期。
根据特定的应用和系统架构,存在上述示例过程的许多变化,例如,可将带宽分成与平均上行和下行请求成比例,而不是最大请求,或可简单地将带宽一分为二,或可沿占多个时隙中的带宽请求的滑动窗划分带宽,或可根据公平准则分配带宽,或可根据用户等级分配带宽,等等。过程还可被扩展到多于两个不同的流量类型。该过程还可每次在多个TDD帧上执行。
在如上所述的利用最大请求带宽的示例中,专用于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时隙可超过那些用户请求的要求的带宽。在某些情况下,用户要求的带宽可显著小于分配的时隙。例如,对于特定的用户i,MaxUX+MaxUY可比UXi+UYi大很多,或者MaxDX+MaxDY可比DXi+DYi大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利用如上面的步骤7开始的调整。
作为一个示例,额外的带宽可用于节省功率或改善延迟或二者的组合。作为一种示例,TDD管理可延长那些用户的空闲周期,以减小它们的功耗。可替代地,TDD管理系统可提供可用的额外带宽以用于那些用户的可变的上行或下行流量,以允许立即传输最近到达的流量。相反地,当在上述算法中使用平均的请求的带宽时,某些用户请求的可能不能得到满足。例如,可部分满足固定带宽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修改计算聚合函数的上述8步骤程序的步骤5-7,其中,替换Max;使用平均函数。其它函数可替代地用于适合于不同的实现方式以及不同的流量管理目标。
计算隙持续时间之后,计算下一TDD帧中的每个时隙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这可为在固定时间的简单的固定分配,例如,TDD帧的开始和结束。或者,可涉及更复杂的解决方案,例如,迭代的解决方案。图9是计算下一或随后的TDD帧中每个时隙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示例的过程流程图。
在900,下一下行(DS)时隙、下一上行(US)时隙和下一空闲时间位置被分配到下一TDD帧中的任意位置。
在910,检查下行时隙是否与另一上行时隙重叠,或反之,上行时隙是否与另下行时隙重叠。如果没有重叠,那么,接受步骤900中的分配,且不需要进一步的动作。
如果存在重叠,那么,在920,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移动整个下行时隙分配或整个上行时隙分配预定量或随机量。DS或US的选择是基于来自910的重叠时隙是否是DS时隙或US时隙。
此调整之后,重复在910处的操作,且如果不再有重叠,那么,不需要进一步动作。但是,如果仍然有重叠,与下行时隙重叠或与上行时隙重叠,那么,重复在920处的操作。如果调整之后不能满足不重叠条件,那么,减少DS或US时隙持续时间(基于哪一个具有重叠问题),并且重复在900处的初始分配。
下面提供图9的过程流程图中的操作的更具体的示例。如图9中,这是计算下一TDD帧中每个时隙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上述过程的示例。在下面的示例中,假定已执行图8的之前的过程,且因此,已确定了下一下行时隙DS持续时间、下一上行时隙US持续时间和下一空闲时间D_off、U_off持续时间。
1)作为在900处的操作的示例,将下一下行时隙、下一上行时隙以及下一空闲时间分配到下一TDD帧中的任意位置。例如,下一TDD帧可开始于下行时隙,然后具有为下行空闲时间D_off的下一时隙,然后具有上行时隙,然后具有为上行空闲时间U_off的下一上行时隙。可替代地,空闲时间可为连续的,且在TDD帧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2)如果下行时隙未与串扰到此TDD系统中或从此TDD系统被串扰的任何其它TDD系统的任何其他上行时隙重叠,那么,直至下次基于新的参数调整时隙,该过程完成。这是在910处的测试。
3)否则,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移动整个下行时隙分配x微秒。这对应在920处的操作。
4)重复步骤4,改变x,直至在下行方向实现步骤3中的不重叠条件。可随机改变x,或者可在预定的步骤中改变x。
5)如果不能实现步骤3的条件,那么,减小下行时隙持续时间并重复步骤1到4。
6)如果上行时隙未与下行时隙重叠,也未与此TDD系统串扰的任何其他TDD系统的任何其他上行时隙重叠,那么,该过程完成。
7)否则,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移动整个上行时隙分配y微秒。
8)重复步骤7,改变y,直至在上行方向实现步骤6中的不重叠条件。可随机改变y,或者可在预定的步骤中改变y。
9)如果不能实现步骤7的条件,那么,减小上行时隙持续时间并重复步骤6到8。
10)分配空闲时间。例如,该空闲时间可为连续的,且在TDD帧的开始、中间或结尾;或可在上行和下行时隙之前或之后分为两个时间,使得其适用于TDD帧。
11)可重复此过程,以为每条线路分配多个空闲时间,或每条线路可自主分配空闲时间。
12)在内部或通过与外部设备通信来设置接下来的时隙的时间。如果收发机在管理系统外部,那么,该管理系统通知未来分配的一个或多个收发机:上行时隙的开始,上行时隙的结束,上行时隙的持续时间,下行时隙的开始,下行时隙的结束,下行时隙的持续时间,空闲时间的开始,空闲时间的结束,空闲时间的持续时间。
TDD时隙时间和空闲时间还可以各种其它方式执行,通过在可达到的空间上最大化用户需求的预测直接计算,经由启发算法通过迭代地逐帧调整时隙边界,通过从存储的时序集合中选择,使用这些方法中的若干的广义算法等。此外,帧长度是可变的,时隙开始和结束时间不必是定期的,且这些不需要对齐。帧长度可改变,以满足延迟要求,例如,在低延迟应用时使用短帧。该计算可同时应用到多个TDD帧。所有这些可由TDD管理系统确定。
可使TDD管理系统能够将高等级的流量和功耗请求转换成低等级的TDD调度。高等级请求可例如为流量和功率要求的概述,或流量延迟和功率使用之间的权衡的一般指示。TDD管理系统还可协调功率节省,通过在多个功率线路状态之间进入、退出或转移实现功率节省。除了TDD空闲时间之外,这些功率线路状态可通过利用更低的发射光谱传输具有更低的比特负载的更低的比特率来节省功率。
可长期保留每个帧时间的部分用于下和上时隙,其余部分随流量的来去动态改变。然后,TDD管理系统利用长期和短期变化优化时隙分配。
可改变TDD上和下时隙和不对称比,以最小化平均流量延迟并最大化TDD组中所有线路上的平均吞吐量。可根据每个时隙的时间或特别的用户上行或下行所使用的DMT(离散多音调)符号位置定义不对称比。可替代地,可最大化某些优质服务集合的性能。如进一步可替代的,可优化最坏情况的性能。如进一步可替代的,更常用的公平准则,例如“α-公平”,可用于最大化不同用户流量需求的任何任意加权组合。
TU-R通常同步到TU-O的定时。可通过定期发送下行“同步符号”来辅助此定时,TU-R能够锁定以维持定时同步等级。TDD管理系统能够确定发送同步符号的时间以及同步符号的持续时间。当具有非常小的流量时,可在整个下或上时隙期间,或在整个TDD帧期间,或甚至在多个TDD帧期间,使线路处于空闲。然后,TDD管理系统可调度VTU-O发送具有足够的持续时间的足够的同步符号,使得TU-R维持或恢复同步。可仅在某些时隙中、仅在某些TDD帧中,且甚至仅使用某些子载波来发送这些同步符号。同步符号可针对鲁棒性使用低电平调制。这使不活跃的TU-R能够维护TDD帧定时,使得TU-R在唤醒时,能够在上行时隙期间传输。
收发机(例如TU-R或TU-O)可保持在仅接收模式,发射机关闭。这允许通过关闭发射机来节省功率。在这种模式中,收发机还可侦听定期发生的接收,以维持同步并听取流量或唤醒的指令。
一种可替代的唤醒程序用于TU-R侦听线路上的噪声,并通过读取一次每个TDD帧定期发生的高功率噪声或在任意其他合适的间隔,来确定什么时候存在NEXT。当TU-R估计NEXT是活跃的时,TU-R发射启动信号,其应在上行时隙期间。
存在TU-R唤醒的两步骤过程:
1:TU-R通过来自TU-O的慢周期保持激活来保持大致同步;
2:在某些上行和上行不活跃时间周期之后(且因此,同步仅为近似的),当TU-R想要开始发射时:
a)TU-R在其认为的上行帧周期的中间发送短同步请求(在中间发送短消息确保该传输完全在上行时期内);
b)TU-O响应TU-R能够用于恢复同步的传输;
c)传输正常进行。
传输系统适应线路上的噪声环境,且所描述的技术可确保在串扰线路主动产生串扰且未在安静时间期间,执行该适应。
如ITU-T G.993.5标准中示例的,矢量化(vectoring)技术用于取消至少一些FEXT。为了使矢量化生效,如果应用于TDD组,NEXT应保持低。因此,避免NEXT还允许矢量化的功能更好。所描述的技术可协调具有矢量化引擎的TDD定时。当TDD不对称比改变时,TDD管理系统可重分配矢量化资源。
TDD管理系统还可调度什么时候发送重传单元。可在任何时间发送重传单元。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在不在已处于空闲时间的部分引起NEXT问题时,发送重传单元,或可与其他帧时间上的多个重传一起发送重传单元。伴随重传的所有或部分原始数据,或通过发送额外的校验位,重传可为增量式的。可调度多次重传,且可在一个或多个数据或校验位块中重传原始数据块。本发明还可调度与重传有关的确认(ACK)或否定应答(NACK)。
一个TDD组中多个线路之间的NEXT的避免与避免多个线路的NEXT相比相对直接。TDD协作仅需要在来自一个接入节点的所有起源于同样的位置且因此相对容易联合控制的各线路中实施该NEXT避免。
图10是一种更复杂的系统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存在多个TDD组,该多个TDD组具有耦合至它们的线路中的一些之间的串扰,例如,图10中共享线缆3中的两个TDD组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或明确地具有集中管理单元,或自主地通过检测串扰,TDD管理可以跨多个接入节点。
集中TDD管理允许多个TDD组直接协作。集中TDD管理可使用明确的定时信息以及来自各接入节点、EMS、或其他网络单元的反馈,以随后集中优化所有交互的TDD组。
如图10中示出的,集中TDD管理111可通过网络112耦合至多个接入节点113-1,113-2。虽然仅示出两个,但可具有更多个。集中TDD管理接收如上所述的流量数据,执行分配,然后向各接入节点发送时隙分配。接入节点通过通信信道耦合至一个或多个端节点或TU-R 116-1,116-2,116-3,116-4。通信信道可为双芯绞合线117-1,117-2,117-3,117-4的形式,或为任意其他形式,且可在一个或多个连接器115-1,115-2,115-3中。连接器可为与四个或几百个信道的线路共享多个导体电缆的形式。
图10图示了两个最初在共同的连接器或电缆中且可彼此产生串扰的信道117-1,117-2可随后分开,并与其他连接器中的其他信道组合。如所示的,第二双绞线117-2与第一双绞线117-1分开,并且随后与第三连接器115-3中的第三双绞线117-3组合。这两条线路现在彼此产生串扰。此第三双绞线源自第二连接器115-2。第二和第三线路还可被路由到共同或不同的终端站116-2,116-3。两个靠近的信道之间任意一个点处产生的串扰可沿任意一个信道传播,并影响其他信道。如示例的,第一线路117-1产生并由第二线路117-2接收的串扰可耦合至第三共享电缆中的第三线路117-3。第三线路117-3可将来自第一线路117-1的同样的串扰耦合至第四线路117-4中。
不同的电缆或连接器中的线路之间的连接可发生在开关、结点、转换箱、配线架、基座、或包括网络端终端(例如,TU-R)的其他类型的终端中,或发生在接合点中。在这些位置中,信道可从其最初的连接器分开,随后重新结合到不同的连接器中或在端点结合。TDD系统可替代地根本不被分配到分开的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在他们之间产生串扰,结果本质上产生图10中同样的配置。
系统中在每个接入节点113-1、113-2或在任意其他点处的自主TDD管理114-1、114-2可协调多个TDD组,即便其仅从一个TDD组读取数据,并仅控制一个TDD组。还可通过测量时变串扰的时间序列并同步其模式来执行同步。作为另一选择,可通过测量误差事件的时间序列并同步其模式来实施同步。这可通过读取TDD组中线路上的时变模式的噪声或误差来进行。由于可选地在两个方向上传输(首先在一个方向,然后在另一个方向),来自另一个“相异的”TDD系统的串扰(例如,来自不同的接入节点)产生定时发生的模式的噪声。可通过读取线路上的噪声,或通过读取误差模式的时间序列来测量此串扰。可在线路两端分析这些误差,以确定相异的TDD组的上和下时隙的模式。例如,一个方向上每毫秒发生一次误差表示每毫秒正从相异的TDD组产生一次串扰。然后,TDD管理系统可将其自身的传输同步到此串扰。
图3、7和10全部显示了同样的通信系统的不同的角度。而在每种情况下,时隙分配可在任何各种不同的位置执行,直接控制传输,或者,控制器向合适的发射机发送分配。可例如向收发机单元(TU)、向转换箱、向交换机、向结点、向基座、或向任意类型的发射机发送分配,不论其是原始信号源还是信道中任何点的中继器。类似地,控制器可提供同步信号,允许上行和下行信号协作。同步还可以是基于来自矢量化单元、来自接入节点、转换箱、或某些其他接合点或来自外部时钟或同步源的。在一个示例中,向上行传输源(例如,TU-R)发送同步符号。
更一般地,利用流量数据和以下中的TDD同步信息,TDD管理可在集中和自主方法之间拆分:
a)来自DSLAM、EMS、OSS或其他网络单元的管理数据和同步数据的明确的使用;
b)利用全球卫星定位(GPS)数据或网络时间协议的全球同步数据;
c)利用串扰模式上的监控数据或通过读取时变噪声或误差计数的自主估计;
d)可输入各线路之间耦合的串扰的明确估计,例如,矢量化的线路可提供这种数据作为报告的Xlin值。
TDD管理系统可根据满足比特率要求和请求的目标,调整一个或多个线路的以下的量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调整未列出的其他量:
a)不对称比,
b)上和下时隙时间,
c)空闲时间;以及
d)低功率或静止状态的使用;
以及TDD管理系统可根据满足比特率要求和请求的目标可选地最小化功率。还可通过更高等级或更低等级的控制规范间接设置这些量。可通过如所调度的或在超过流量阈值之后如所需要的慢慢地改变它们而控制这些量;或它们可实时改变。动态带宽分配(DBA)或动态资源分配(DRA)也可是这样的控制的全部或部分。TDD管理系统还可与定时控制实体(TCE)交互或包含定时控制实体(TCE)。
TDD管理系统检测和适应TDD串扰的能力有助于使TDD系统具有对FDM(频分复用)系统(例如,VDSL2(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版本2))的频谱兼容性。这可通过使用自动串扰识别、协作TDD定时以及动态频谱管理做到,以使TDD系统能够兼容VDSL2。可进一步协调频带分配,以使能频谱兼容性。
图11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调度上行和下行时隙的过程流程图。该过程流程特别是为了管理受到串扰的多个时分物理信道的使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此,在两个物理信道受到串扰的情况下描述调度,但是,可比两个信道更多。
在1104,TDD管理系统接收与时隙调度的流量目标有关的输入。此操作是可选的。该输入通常从外部控制器接收,尽管TDD管理系统能够监控信道或使用预设参数,而不用任何接收的输入。在典型的DSL系统中,外部控制器已产生运营支撑系统(OSS)数据及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参数。可向TDD管理系统提供此信息,以由TDD管理系统用于分配时隙。还可使用其他类型的信息。接收的信息可以是各种不同类型,且可包括期望的流量等级、静态订阅数据、来自策略管理器的服务层信息、物理信道的流量类型的行为数据以及物理信道的用户的行为数据、作为时间的函数的长期流量行为数据、当前流量需求、队列长度、流量请求、上行/下行不对称性以及流量描述符。接收的数据还可包括来自网络端或远程端的网络单元的传输请求。
在1106,TDD管理系统调度上行时隙用于在一个或多个物理信道中进行上行传输。在1108,TDD管理系统调度下行时隙用于在一个或多个物理信道中进行下行传输。根据TDD系统的性质以及信道的分配,这可以是与上行信道相同的信道或不同的信道。可在下行信道之前、之后或同时分配上行信道。在这些分配中,上行时隙中的传输与下行时隙中的传输基本上不同时。为了做出这些分配,可使用接收的输入中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中的所有或一些。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这些。在一个示例中,使用加权不同因子的优化标准。
存在还可在调度中考虑的其他因子,例如,功率使用、或数据吞吐量的目标上行/下行不对称比。数据吞吐量可定义或测量为所有线路的平均吞吐量、流量需求匹配、每个物理信道的最小吞吐量、感知的体验质量、平均延迟或最小延迟。
如之前提到的,调度可允许上行和下行时隙中的一些同时传输。可忽略由同时传输引起的NEXT,或TDD系统还可使用主动NEXT消除,以消除信道中网络端的NEXT。
作为调度的部分,TDD管理系统通常将向对应的网络单元发送时隙分配。在1110,TDD管理系统还可选地同步不同的发射机中的时隙。TDD管理系统可向上行或下行传输源发送同步符号。还可测量时变串扰的时间序列,并且然后将时隙同步为测量的时变模式。替代串扰模式,可测量误差事件的时间序列,并将其用于同步。
在1112,TDD管理系统可选地调整上行和下行时隙的调度。该调整可应用于接下来的一个或多个帧,或应用于当前分配。该调整可使延迟要求适于上行或下行流量源。可进行许多不同的调整,例如,在时间上移动上行和下行时隙,以减少同时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只要上行传输在时间上与下行传输重叠就移动,以及减小至少一个下行时隙的持续时间,以减少同时的上行和下行传输。
图12是一个示例中的TDD管理系统1200的框图。系统1200包括直接或通过总线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96的存储器1295。存储器可为硬盘驱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固态存储器、或不同目的的不同存储器类型的组合。该处理器还可包括其自身的内部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例如存储将执行的指令,且该处理器可执行存储的指令。该处理器还可实现或执行具有本文讨论的方法的逻辑的实现逻辑1260。系统1200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215,以连接各种图示的部件,以及在部件和其他外围设备中发送事务、指令、请求以及系统内数据。该系统进一步包括管理接口1225,耦合至总线以及外部管理设备,例如,接收请求、返回响应以及否则与该系统分离的网络单元交互。此信息可包括运营支撑系统(OSS)数据以及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参数。这些网络单元可包括接入节点、中心局、矢量化单元、转换箱、TU-R以及TU-O。
该系统进一步包括LAN(局域网)接口1230,耦合至总线,且经由基于连接的LAN进行外部信息传递,包括收集网络信息、向网络内的其他实体报告信息及诊断,以及用于通过网络发起指示和命令。该系统进一步包括WAN(广域网)接口1235,耦合至总线以及外部WAN,以为类似的目的经由基于连接的WAN传递信息,以及到达其他更多的远程设备。
在某些实施例中,管理接口1225经由独立于基于通信的LAN和/或WAN的带外连接传递信息,其中,“带内”通信为当有效载荷数据(例如,内容)在联网的设备之间交换时穿过相同通信工具的通信,其中,“带外”通信为穿过独立于传递有效载荷数据的机构的孤立的通信工具的通信。带外连接可用作冗余或备份接口,通过该冗余或备份接口在管理设备1201和其他网络设备之间或在管理设备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之间传递控制数据。
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存储的历史信息1250,存储的历史信息1250可存储在存储器1295内或作为耦合至存储器或总线的分开的部件。在进行调度时隙和报告的长期趋势分析时,可分析该历史信息,或参照该历史信息。类似的,管理事件1255可存储在该存储器内,或作为耦合至总线或存储器的分离的部件。可响应于可选的条件的识别发起管理事件。例如,可通过管理事件1255规定校正动作、额外的诊断、信息探测、配置变更请求、本地命令、远程执行命令等,并且其可作为管理事件1255被触发。类似地,可根据存储的管理事件1255产生并发送运行报告、配置报告、网络活性报告以及诊断报告。
耦合至总线的管理设备1201包括收集模块1270、分析模块1275、诊断模块1280、以及实现模块1285。如由图12描绘的,可在兼容系统1200中安装并配置管理设备1201,或可单独提供管理设备1201以与合适的实现逻辑1260或其他软件一起运行。
收集模块1270经由外部接口从可用资源收集信息,例如,管理信息、LAN信息以及WAN信息。调度模块1275分析由收集模块获取的信息,并产生适当的上行和下行时隙调度,包括空闲时间和活跃的传输时间。该调度模块可进一步基于存储的历史信息1250执行长期趋势分析,或基于从多个独立且不同的报告得到的聚合数据进行相邻分析,或基于收集的信息进行其他联合分析。调整模块1280调整调度,以更好的适于收集的信息以及内部参数,例如,功率使用以及不对称比目标。根据该实施例,调整模块的结果可提供回调度模块。同步模块1285通过外部连接1225、1230、1235同步调度的时隙,使得所有接入节点、传输单元或其他部件在合适的时间传输。
管理设备1201的各模块可如所示的提供作为耦合至总线1215的分离的部件,或可并入到处理器或存储器或另一个部件中。管理设备可包括与处理器和外部接口交互的其自身的处理和存储资源。管理设备可包括比示出的那些模块更多或更少的模块。图12的TDD管理系统仅作为示例提供,且可修改以适于不同的实现方式。还可并入到另一个部件中,例如,接入节点或TU-O。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理系统被作为具有底板接口的系统架中的卡提供,以与本地和远程网络单元通信。
存在上面描述的技术和系统的许多可选的及其他好处及特征。在下面的陈述中可理解这些好处及特征,其中,其可结合在任何各种不同的方式中。
上面在某种程度上描述通过确定时隙边界管理多个TDD线路的系统。该系统通过确保具有显著串扰耦合的两条线路不同时进行下行和上行传输,提供足够的协作,以避免NEXT。该系统进一步分配时隙以及下行/上行不对称比,以最大化吞吐量测量。最大化的吞吐量测量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所有线路上的最大平均或最小平均、最匹配的流量需求的选择、提供所有线路的最小服务等级的选择、确保用户感知的体验质量的选择、最小化平均或最大延迟的选择或满足任何公平准则的选择。根据实现方式,吞吐量的其它测量可用作替代选择或额外选择。时隙的分配可为在收发机内部的,或可从TDD管理系统传输到收发机中。TDD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执行动态带宽分配(DBA)或动态资源分配(DRA)。
TDD管理系统可进一步优化空闲时间的调度,以最小化功率使用。TDD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在低流量期间调度空闲时间,抑制整个时隙、TDD帧或多个TDD帧的持续时间的传输。通过在低功率状态之间控制进入、退出以及转换可节省功率。低功率状态通过利用更低的传输频谱用更低的比特负载传输更低的比特率来节省功率。
TDD管理系统可根据优化准则计算上和下时隙以及空闲时间的最优集合,此准则可灵活的衡量不同的用户之间的不同权衡、不同服务之间的权衡以及性能和节省功率之间的权衡。
TDD管理系统调整一个或多个线路的一个或多个以下或其他量:a)不对称比、b)上和下时隙持续时间、c)上和下时隙时间以及d)空闲时间。TDD管理系统控制TDD时隙边界以及空闲时间。这可以是固定分配、基于天时间的慢慢改变的分配、实时改变的分配。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例如,任一个时隙开始或结束点、时隙长度、不对称、上时隙、下时隙、单个空闲时间以及总的空闲时间)可改变,而其他参数保持固定。TDD管理系统可使用具有可变长度帧、上时隙以及下时隙的灵活的时隙边界。
TDD管理系统接收需要在其控制下的线路上提供的流量等级的输入。此输入可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关于服务订阅等级及其流量要求的静态(时间恒定)数据;来自策略管理器的服务层信息,策略管理器基于服务请求提供数据传输率要求的高等级估计;不同用户的不同的流量类型行为(例如,突发性)的数据;来自长期流量监控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该数据以将流量需求确定为天时间或周时间的函数;基于当前流量需求或队列长度的瞬时反馈;以及从客户端发送的流量请求或报告。
TDD管理系统可进一步由外部运营支撑系统(OSS)或通过读取和写入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参数控制。可管理单个TDD组,或可管理多个TDD组。TDD管理系统可为集中控制器,控制多条线路和/或多个TDD组。可替代地,TDD管理系统可在多件设备中是分布式的。
TDD管理系统可控制TDD组的同步。可通过使用以下输入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辅助此同步:管理数据和来自DSLAM、EMS(网元管理系统)、OSS(运营支撑系统)或其他网络单元的同步数据的明确使用;利用全球定位卫星(GPS)数据或网络定时协议的全球同步数据;读取包含串扰模式的时变噪声或通过利用监控数据(例如,误差计数)的自主估计。
定时参考可进一步用于控制多个TDD组的同步。TDD管理系统可提供信息以帮助多条线路和/或多个TDD组的同步。
TDD管理系统可确定发送同步符号的时间以及同步符号持续时间。TDD管理系统可调度VTU-O以足够的频率和用足够的持续时间发送同步符号,以使VTU-R与VTU-O保持同步。可仅在某些时隙、在某些TDD帧以及仅利用某些子载波发送这些同步符号。为了鲁棒性,同步符号可使用低电平调制。可调度长同步符号以从VTU-O发送,以在长空闲时间后恢复同步。TDD管理系统可进一步通过指示一个或多个收发机进入仅接收模式,使空闲时间与关闭一段时间的发射机协作,或直至其接收到信号,或直至队列中的流量超过阈值。
不活跃的TU-R可侦听线路上的噪声,通过每TDD帧读取一次定期发生的高功率噪声确定什么时候有NEXT。然后,当估计此NEXT是活跃的,应在上行时隙期间,TU-R发送启动信号。
TDD管理系统可使用多个分布式部件,多个分布式部件的每一个自主运行。自主TDD系统可进一步读取串扰耦合数据。串扰数据可用于确定与哪个TDD组以及哪条线路协作。可支持集中的和自主的TDD管理系统的组合。
利用例如矢量化,TDD管理系统可进一步控制FEXT消除。当TDD不对称比改变时,可实时重分配矢量化源。TDD管理系统可针对不同线路、用户、服务以及在不同时间适于满足变化延迟要求。使用串扰识别以及FDM和TDD串扰的“指纹”,TDD管理系统可有助于与FDM系统(例如,G.fast以及VDSL2)的兼容性。TDD管理系统可控制重传、分配重传时隙、协调能够重新发送数据块的多个部分和/或多个校验位的混合重传。
TDD管理系统可管理确认消息(ACK)和/或否定应答消息(NACK)的时隙分配。TDD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协调具有NEXT消除或部分NEXT消除的TDD组,由此允许具有这种消除的下和上时隙之间的某些重叠。
在本说明书中,陈述了多个具体细节,例如,逻辑实现方式、操作码、规定操作数的手段、资源分区/共享/复制实现方式、系统部件的类型和互联关系、以及逻辑分区/集成选择。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不同的实现方式。在其他情况下,为了不使描述模糊,未详细示出控制结构、门级电路以及所有软件指令序列。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等表示描述的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每个实施例可不必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些词语不一定指同样的实施例。另外,当与一种实施例结合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无论是否明确描述,这表示其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使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结合其他实施例所起作用的认知内。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可使用术语“耦合”和“连接”及其衍生。应理解,这些术语目的不在于作为彼此的同义词。“耦合”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元件,这两个或多个元件可彼此直接物理或电接触、协作或交互,也可彼此不直接物理或电接触、不协作或不交互。“连接”用于表示彼此耦合的两个或多个元件之间的通信的建立。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流程的运行以及信令图。但是,应理解,可通过变形而不是参照这些其他图示讨论的那些来执行流程图的运行,且参照这些其他图示讨论的变形可执行与参照各流程图讨论的那些不同的操作。
如本文描述的,指令可指硬件的具体配置,该硬件例如,配置用于执行某些操作或具有预定的功能或存储在内嵌于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存储器中的软件指令的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因此,可利用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例如,UE、eNB,等)上存储并执行的代码和数据实现各图中示出的各技术。这样的电子设备利用机器可读介质存储并(内部和/或通过网络的其他电子设备)传递代码和数据,机器可读介质例如: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磁盘、光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闪存设备、相变存储器)以及瞬态机器可读通信介质(例如,电的、光的、声的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等)。
此外,这样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集,例如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触摸屏和/或显示器)以及网络连接件。处理器集与其他部件的耦合通常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或桥(也称为总线控制器)。因此,给定的电子设备的存储设备通常存储在该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集上执行的代码和/或数据。当然,可利用软件、固件和/或硬件的不同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尽管各图中的流程图显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执行的操作的特定顺序,应理解,这种顺序是示例性的(例如,可替代的实施例可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操作)。
尽管已根据若干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发明不限于描述的实施例,可通过修改和替代实践本发明。因此,说明书应视为描述性的而不是限制的。

Claims (20)

1.一种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管理受到串扰的多个物理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调度第一物理信道中的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以及
调度第二物理信道中的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
其中,在所述上行时隙的一部分和所述下行时隙的一部分期间,上行传输与下行传输是同时的,
并且其中,当下行传输与上行传输的一部分是同时的时,在所述上行时隙的一部分和所述下行时隙的一部分期间,在所述信道的网络端的近端串扰NEXT消除降低了从下行信号进入上行信号中的近端串扰NEX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由下行接收机接收的上行NEXT的幅度为低的情况下,在一些线路的一些频率上,下行传输与上行传输是同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时隙边界的指定随着时间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上行时隙的另一部分和所述下行时隙的另一部分期间,下行传输与上行传输是不同时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时隙分配和频带分配中的一个或多个针对每个流量和传输环境而被动态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之间使能兼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动态频谱管理(DSM)方法来支持与第二系统的兼容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SM方法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执行:收发机,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SLAM),以及网络单元。
9.一种利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多个物理信道在受到串扰的多个信道上进行点到多点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回声消除以将上行传输与下行传输分离来允许全双工操作;
仅在所述信道的网络端处消除从下行传输进入到上行传输中的近端串扰(NEXT),
其中,在上行时隙的一部分中的传输与在下行时隙的一部分中的传输同时发生。
10.一种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管理受到串扰的多个时分物理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调度第一物理信道中的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以及
调度第二物理信道中的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
其中,时隙边界被动态地设置,并且更新所述上行时隙的调度和所述下行时隙的调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上行时隙中的传输与在所述下行时隙中的传输是不同时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通过动态资源分配(DRA)做出请求时执行在第一物理信道中调度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以及在第二物理信道中调度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多条线路上协调在第一物理信道中调度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以及在第二物理信道中调度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二物理信道中调度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降低了至少一个下行时隙的持续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物理信道中调度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以及在第二物理信道中调度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是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带宽请求,带宽要求,流量速率,队列长度,当前流量需求,流量类型,流量模式以及流量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物理信道中调度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以及在第二物理信道中调度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使用在多个时隙上的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物理信道中调度上行时隙用于上行传输以及在第二物理信道中调度下行时隙用于下行传输在流量阈值被超过之后被改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不引起近端串扰(NEXT)的时间处发送重传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下行传输的下行时隙与用于上行传输的上行时隙的比值对于下列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而在一条或多条线路上变化:最小化流量延迟和最大化吞吐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执行:收发机以及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SLAM)。
CN201811187858.8A 2012-07-27 2012-10-12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9802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76862P 2012-07-27 2012-07-27
US61/676,862 2012-07-27
CN201280075697.8A CN104813646B (zh) 2012-07-27 2012-10-12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697.8A Division CN104813646B (zh) 2012-07-27 2012-10-12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701A CN109802701A (zh) 2019-05-24
CN109802701B true CN109802701B (zh) 2021-12-28

Family

ID=4714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6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3646B (zh) 2012-07-27 2012-10-12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1811187858.8A Active CN109802701B (zh) 2012-07-27 2012-10-12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6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3646B (zh) 2012-07-27 2012-10-12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9954631B2 (zh)
EP (2) EP3879803A1 (zh)
JP (1) JP2015527823A (zh)
KR (2) KR101759467B1 (zh)
CN (2) CN104813646B (zh)
AU (2) AU2012385953A1 (zh)
BR (1) BR112015001818A2 (zh)
CA (2) CA2880267C (zh)
ES (1) ES2866415T3 (zh)
WO (1) WO2014018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0517B2 (en) * 2012-09-10 2016-05-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andwidth assignment for multi-line TDD systems
FR3001311B1 (fr) * 2013-01-21 2016-05-20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Interface reseau d'un soc comportant un controleur de communication ameliore
EP2949114B1 (en) * 2013-03-11 2017-0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power saving link states in vectored tdd transmission systems
WO2014175869A1 (en) * 2013-04-23 2014-10-30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upstream power control for dsl
US20140359113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Sap Ag Application level bas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tenant applications
US9722765B2 (en) * 2013-10-17 2017-08-01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rocessing in TDD frames to enable power dissipation reduction
CN105191158B (zh) * 2014-02-19 201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27624A1 (zh) * 2014-02-27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串扰信道估计方法、矢量化控制实体及osd系统
EP3130154B1 (en) * 2014-04-11 2019-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EP3012979B1 (en) * 2014-10-24 2019-03-13 Lantiq Beteiligungs-GmbH & Co.KG Communication coexistence of tdd and fdd systems having an overlap spectrum
US10437510B2 (en) * 2015-02-03 2019-10-08 Netapp Inc. Monitoring storage cluster elements
US9794979B2 (en) * 2015-04-13 2017-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arbitration and adaptive power-cycling in a multi-channel network
CN108141345B (zh) * 2015-10-08 2021-01-08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传输系统、传输方法以及传输装置
EP3355523B1 (en) * 2015-10-29 2021-08-25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y transmission device
EP3430849A4 (en) * 2016-01-18 2019-08-07 Sckipio Technologies S.i Ltd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DRA)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294685B (zh) * 2016-04-01 2020-05-1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Ul传输的tti长度和dl传输的tti长度不对称时的通信方法
US10306076B2 (en) 2016-08-15 2019-05-28 The Directv Group, Inc. Triplexer signal combiner
CN107979551B (zh) * 2016-10-25 2022-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误差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8087106A1 (en) 2016-11-08 2018-05-17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rrangement
CN110036625B (zh) 2016-11-08 2021-11-19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数据的系统
EP3340519B1 (en) * 2016-12-20 2022-04-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over 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EP3343826B1 (en) * 2016-12-28 2022-02-23 Intel Corporation Discontinuous operation and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for a multi-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792827B (zh) * 2017-01-04 2021-10-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吞吐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EP3826241B1 (en) * 2017-02-13 2023-03-08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Bandwidth allocation apparatus and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CN110402576B (zh) 2017-03-14 2021-05-28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数字用户线路收发器
GB2560537B (en) * 2017-03-14 2020-04-15 British Telecomm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ransceiver
CN108882372B (zh) * 2017-05-16 2020-11-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DE112018005125T5 (de) * 2017-09-15 2020-08-20 Intel Corporation Vorrichtung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auf einem am Kundenstandort installierten Kupferdraht
US11621793B2 (en) * 2017-09-22 2023-04-04 Adtran, Inc. Time-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rosstalk associated with signals communicated by coordinated dynamic time assignment transceivers
US10924253B2 (en) * 2017-12-18 2021-02-16 Arris Enterprises Llc Full duplex expander in a full duplex network
US10742508B2 (en) * 2018-02-27 2020-08-11 Intel Corporation Customer bandwidth re-distribution in point-to-multipoint access
US10873366B2 (en) * 2018-04-16 2020-12-22 Intel Corporation Virtual distribution point architecture
CN108933697B (zh) * 2018-06-30 2021-02-19 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宽带质量检测方法
DE112018007716B4 (de) * 2018-07-11 2022-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rahtloses Kommunikationssystem, drahtloses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und Speichermedium zum Speichern eines Programms zum Steuern des Systems
WO2021062326A1 (en) * 2019-09-27 2021-04-01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for a wired communication link and methods for an apparatus coupleable to a wired communication link
US20230008963A1 (en) * 2019-12-19 2023-01-12 Adtran GmbH COORDINATION OF DPUs IN A CROSSTALK ENVIRONMENT
US11973350B2 (en) * 2020-04-10 2024-04-30 Tigo Energy, Inc. Synchronization of signals transmitted over power lines
CN111636865B (zh) * 2020-06-04 2023-04-07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测井电缆上数据传输系统
WO2022051404A1 (en) * 2020-09-01 2022-03-10 Kumu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eater tdd synchronization
US11616736B2 (en) 2020-12-17 2023-03-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aided by reinforcement learning
US11848722B2 (en) * 2021-04-22 2023-12-19 Maxlinear, Inc. Mitigating next interferen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54807A1 (en) * 1997-11-18 2000-05-30 Amat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time-division-duplexed transceivers
CN1518844A (zh) * 2001-06-15 2004-08-04 摩托罗拉公司 在tdd移动和tdd基站之间的时分双工模式中提供通信信道的方法
CN1606259A (zh) * 2004-11-19 2005-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时隙通信系统中终端同步控制命令的映射方法
CN102246442A (zh) * 2009-01-05 2011-11-1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带时分双工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487294A (zh) * 2010-12-01 2012-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和中继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1611B2 (en) * 1994-09-20 2008-01-22 Alereen, Inc. Method and transceiver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of ultra wideband signals
US5680394A (en) * 1995-07-11 1997-10-21 Amat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ed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GB2311196A (en) * 1996-03-16 1997-09-17 Northern Telecom Ltd Minimizing crosstalk in twisted pair wires carrying TDD multitone signals
US5887032A (en) * 1996-09-03 1999-03-23 Amati Communication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cancellation
US6480475B1 (en) * 1998-03-06 2002-11-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omodating a wide range of user data rates in a multicarrier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0101675A (ja) * 1998-09-21 2000-04-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1037426A1 (en) * 1998-10-27 2000-09-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ata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mication systems
DE19852690A1 (de) 1998-11-16 2000-05-18 Mueller Umwelttechnik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anieren eines im Erdreich verlegten Altrohrstranges
US6353628B1 (en) * 1998-12-15 2002-03-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having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ine environment
US6819716B1 (en) * 2000-04-04 2004-11-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ime-domain equalizer training using injected out-of-band noise
ATE345610T1 (de) * 2000-06-16 2006-12-15 Cit Alcatel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eines referenztaktsignals
JP2003087200A (ja) * 2001-09-07 2003-03-20 Rohm Co Ltd 光送受信装置
US7394752B2 (en) * 2001-11-06 2008-07-01 The Board Of Trust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Joint reduction of NEXT and FEXT in xDSL systems
US6999433B2 (en) 2002-10-17 2006-02-14 Coppergate Communication Ltd. Method of reducing near-end crosstalk in an MxU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KR100556843B1 (ko) * 2003-04-18 200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업/다운 링크 동기화 장치 및 방법
EP2259441A3 (en) * 2003-07-11 2013-05-01 Panduit Corporation Alien Crosstalk suppression with enhanced patch cord.
US7366202B2 (en) 2003-12-08 2008-04-29 Colubris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274734B2 (en) * 2004-02-20 2007-09-25 Aktino, Inc. Iterative waterfiling with explicit bandwidth constraints
US8355404B2 (en) * 2006-09-06 2013-01-1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asymmetric PHY in extended range ethernet LANs
JP4907260B2 (ja) * 2006-08-18 2012-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無線中継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54237B2 (ja) * 2006-10-11 2013-08-07 アダプティブ スペクトラム アンド シグナル アラインメント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高速マルチユーザマルチループdslシステム
US7949005B2 (en) * 2007-09-25 2011-05-2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base stations
CN101483511B (zh) * 2008-01-09 2013-09-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用于多tdd系统共存的方法
CN102474409A (zh) * 2009-07-13 2012-05-23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用于mimo系统的近端串话减少
US9042211B2 (en) * 2009-12-17 2015-05-26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ancellation of crosstalk
US9137485B2 (en) * 2010-01-21 2015-09-15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Home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delivering high-speed data services
US9294212B2 (en) * 2011-02-15 2016-03-22 Adtra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voiding crosstalk
DE102013002388A1 (de) * 2012-02-13 2013-08-14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Elektronisches Zeitanteilskommunikationsverfahren, Apparatur und System
US8817903B2 (en) * 2012-02-17 2014-08-26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crosstalk
US9288032B2 (en) * 2012-04-13 2016-03-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frame structure for synchronous time-division duplexing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WO2012126411A2 (zh) * 2012-04-28 2012-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用户线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数字用户线系统
US9577954B2 (en) * 2012-06-29 2017-02-21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Time domain duplex (TDD) switching system
US9825666B2 (en) 2014-01-28 2017-11-21 Maxlinear Asia Singapore Private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elephone line access with crosstalk st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54807A1 (en) * 1997-11-18 2000-05-30 Amat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time-division-duplexed transceivers
CN1518844A (zh) * 2001-06-15 2004-08-04 摩托罗拉公司 在tdd移动和tdd基站之间的时分双工模式中提供通信信道的方法
CN1606259A (zh) * 2004-11-19 2005-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时隙通信系统中终端同步控制命令的映射方法
CN102246442A (zh) * 2009-01-05 2011-11-1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带时分双工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487294A (zh) * 2010-12-01 2012-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和中继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01818A2 (pt) 2017-08-08
US20180219640A1 (en) 2018-08-02
EP3879803A1 (en) 2021-09-15
EP2878118B1 (en) 2021-04-07
CN104813646A (zh) 2015-07-29
CN104813646B (zh) 2018-09-21
EP2878118A1 (en) 2015-06-03
US9954631B2 (en) 2018-04-24
AU2012385953A1 (en) 2015-02-26
WO2014018072A1 (en) 2014-01-30
AU2016204999A1 (en) 2016-08-04
CA2880267C (en) 2019-08-20
KR101759467B1 (ko) 2017-07-18
KR20150067133A (ko) 2015-06-17
CN109802701A (zh) 2019-05-24
US11057137B2 (en) 2021-07-06
JP2015527823A (ja) 2015-09-17
KR20170040375A (ko) 2017-04-12
AU2016204999B2 (en) 2018-05-31
CA2880267A1 (en) 2014-01-30
CA3047928A1 (en) 2014-01-30
ES2866415T3 (es) 2021-10-19
US20150215059A1 (en) 2015-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2701B (zh) 管理铜上的时分双工(tdd)传输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US10057024B2 (en)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600364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management among different vectored groups
DE102013002388A1 (de) Elektronisches Zeitanteilskommunikationsverfahren, Apparatur und System
JP2015522962A (ja) Dsmエネルギ管理の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076603B1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thod for home network transmission lin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me
KR101531040B1 (ko) 엑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 인터넷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네트워크 관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네트워크 관리 방법
EP3170266B1 (en) Managing crosstalk in vectored transmissions
EP213647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KR101474520B1 (ko) 홈 네트워크 전송 선로의 간섭 완화 장치, 간섭 완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WO201413597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U2020100539A4 (en) Coordination of DPUs in a crosstalk environment
US20230008963A1 (en) COORDINATION OF DPUs IN A CROSSTALK ENVIRONMENT
Chiang et al. Fast copper for broadband access
CN105379182A (zh) 频谱划分的方法及装置
Secerbegovic et al. Distributed MAC for OFDM base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