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2696A - 收发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收发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2696A
CN109802696A CN201811231171.XA CN201811231171A CN109802696A CN 109802696 A CN109802696 A CN 109802696A CN 201811231171 A CN201811231171 A CN 201811231171A CN 109802696 A CN109802696 A CN 109802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ceiver
bridge
signal
side switch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11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2696B (zh
Inventor
C·卡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9802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2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5/00Manipulating of pulses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3K5/22Circuit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put and one output for compar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input signal characteristics, e.g. slope, integral
    • H03K5/24Circuit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put and one output for compar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input signal characteristics, e.g. slope, integral the characteristic being amplitu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发器电路,其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供电端口,被配置为接收供电电压;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分别具有连接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信号端口;以及控制电路,耦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每一个连接到供电端口。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包括: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连接到供电端口并且连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信号端口;以及收发器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Description

收发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收发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接收和发 送差分信号的收发器电路。
背景技术
在经受干扰的环境中发送数据的一种方式是以差分的形式发送 数据。在这种通信方式中,发送方将待发送的信息映射在互补信号 上,其中第一信号通过传输通道的第一信号线路发送,并且第二信 号通过传输通道的第二信号线路发送。耦接到两个信号线路的接收 器解调在传输通道的第一信号线路上和传输通道的第二信号线路上 接收的信号,以便检索由发送方发送的信息。解码信号包括:从通 过传输通道的第二信号线路接收的信号中减去通过传输通道的第一 信号线路接收的信号,这使得这种类型的通信相对于以相同方式影 响两个信号线路的共模干扰而言更稳健。
发明内容
一个示例涉及一种收发器电路。收发器电路包括:第一端口, 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一传输通道;第二端口,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二传 输通道;供电端口,被配置为接收供电电压;第一收发器,具有连 接到第一端口的信号端口;第二收发器,具有连接到第二端口的信号端口;以及控制电路,耦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第一收 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每一个连接到供电端口。此外,第一收发器 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包括:第一半桥,连接到供电端 口并且耦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信号端口的第一信号节点;第二半桥,连接到供电端口并且耦接到第一 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信号端口的第二信号节 点;以及收发器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 的电压和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另一示例涉及一种收发器。收发器包括:第一半桥,连接在供 电节点之间并且耦接到第一信号节点;第二半桥,连接在供电节点 之间并且耦接到第二信号节点;以及收发器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基 于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 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又一示例涉及一种方法。方法包括:由收发器基于控制信号在 信号端口处接收或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包括:接通第一半桥的低侧 开关并且关断第一半桥的高侧开关,该第一半桥在收发器的供电节 点之间连接并且耦接到收发器的第一信号节点;接通第二半桥的低 侧开关并且关断第二半桥的高侧开关,该第二半桥在收发器的供电 节点之间连接并且耦接到收发器的第二信号节点;以及基于第一半 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 收发器输出信号。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解释示例。附图用于说明特定原理,从而仅说 明对于理解这些原理必需的方面。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在附图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特征。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具有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的收 发器电路;
图2示出了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一 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3示出了图示根据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收发器在接 收模式中的操作的信号波形;
图4图示了收发器的哪些部件在接收模式中有效;
图5示出了图示根据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收发器在发 送模式下的操作的信号波形;
图6示出了收发器的哪些部件在发送模式中有效;
图7A和图7B示出了收发器中的高侧开关和低侧开关的示例性 实施例;
图8更详细地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参考信号发生器的一个示例;
图9示出了图示图8中所示的参考信号发生器的操作的信号波 形;
图10更详细地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收发器输出电路的一个示 例;
图11示出了图示图10中所示的收发器输出电路的操作的信号 波形;
图12示出了具有多个收发器电路的电子电路的一个示例;
图13示出了数据端口和耦接到数据端口的电池块的一个示例;
图14A、图14B、图14C和图14D示出了被配置为耦接图1中 所示类型的两个收发器电路的传输通道的不同示例;
图15示出了在信号从第一收发器电路发送到第二收发器电路期 间的第一收发器电路的收发器的有效部件和第二收发器电路的收发 器的有效部件;以及
图16示出了图示图14中所示示例中信号从第一收发器电路发 送到第二收发器电路的信号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进行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 且为了说明的目的而示出了如何可以使用和实施本发明的示例。应 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彼此结合,除非另 外相反地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收发器电路1的框图。更具体地, 图1示出了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差分信号的差分收发器电路1的框 图。参照图1,收发器电路1包括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一传输通道的第 一端口11A、12A和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二端口11B、12B。第一端口11A、12A和第二端口11B、12B中的每一个被配置 为耦接到包括双线线路的传输通道,使得第一端口11A、12A和第 二端口11B、12B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节点11A、11B和第二节点 12A、12B。收发器电路1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供电电压VSUP的供电端口13、14。供电端口13、14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供电电 势VP的第一供电节点13和配置为被接收第二供电电势VN的第二供 电节点14。供电电压VSUP是第一供电电势VP与第二供电电势VN之 间的差,即VSUP=VP-VN
参照图1,收发器电路1进一步包括两个收发器2A、2B,即第 一收发器2A和第二收发器2B。第一收发器2A和第二收发器2B中 的每一个包括信号端口21A、22A和21B、22B。第一收发器2A的 信号端口21A、22A连接到收发器电路1的第一端口11A、12A,并 且第二收发器2B的信号端口21B、22B连接到收发器电路1的第二 端口11B、12B。每个信号端口21A、22A和21B、22B包括第一信 号节点21A、21B和第二信号节点22A、22B。第一收发器2A的第 一信号节点21A连接到第一端口11A、12A的第一节点11A,第一 收发器2A的第二信号节点22A连接到第一端口11A、12A的第二节 点12A,第二收发器2B的第一信号节点21B连接到第二端口11B、 12B的第一节点11B,并且第二收发器2B的第二信号节点22B连接 到第二端口11B、12B的第二节点12B。第一收发器2A和第二收发 器2B中的每一个连接到供电节点13、14,其中第一收发器2A和第 二收发器2B中的每一个具有连接到收发器电路1的第一供电节点 13的第一供电节点23A、23B和连接到收发器电路1的第二供电节 点14的第二供电节点24A、24B。
参照图1,收发器电路1进一步包括耦接到第一收发器2A和第 二收发器2B两者的控制电路8。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收发 器2A和第二收发器2B中的每一个包括耦接到控制电路8并且被配 置为从控制电路8接收至少一个输入信号S25A、S25B的输入25A、25B。此外,第一收发器2A和第二收发器2B中的每一个包括耦接 到控制电路8并且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输出信号S26A、S26B提供 给控制电路8的输出26A、26B。控制电路8控制两个收发器2A、 2B的操作。更具体地,由控制电路8生成并且由收发器2A、2B接 收的输入信号S25A、S25B控制收发器2A、2B的操作。
根据一个示例,每个收发器2A、2B被配置为以至少两种不同操 作模式中的一种操作。根据一个示例,该至少两种操作模式包括发 送模式和接收模式。在发送模式中,各个收发器2A、2B经由其端 口11A、12A、11B、12B输出数据信号,该数据信号包括输入信号 S25A、S25B中包括的信息。在接收模式中,各个收发器2A、2B在 其端口11A、12A、11B、12B处接收包括信息的数据信号,并且基 于接收的信息生成由控制电路8接收的输出信号S26A、S26B。下文 将进一步解释数据信号、输入信号S25A、S25B和输出信号S26A、 S26B的示例。收发器电路可以以如下的三种不同操作模式中的一种 操作:
(1)在第一操作模式中,第一收发器2A处于接收模式,并且第二 收发器2B处于发送模式。在这种操作模式中,第一收发器2A在第 一端口11A、12A处接收数据信号并且将数据信号中包括的信息映 射到其输出信号S26A。控制电路8接收输出信号S26A并且将该信息映射到由第二收发器2B接收的输入信号S25B。第二收发器2B基 于输入信号S25B中包括的信息而在第二端口11B、12B处生成并且 输出数据信号。在该第一操作模式中,收发器电路1将在第一端口 11A、12A处接收的信息传递到第二端口。
(2)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第一收发器2A处于发送模式,并且第二 收发器2B处于接收模式。在该第二操作模式中,收发器电路1类似 于第一操作模式中工作,但是在第二端口11B、12B处接收数据信号 并且在第一端口11A、12A处输出数据信号,使得收发器电路1将在第二端口11B、12B处接收的信息传递到第一端口11A、12A。
(3)在第三操作模式中,控制电路8在可选数据端口15处接收数 据信号,并且两个收发器2A、2B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发送模式 操作。在该操作模式中,控制电路8将数据信号中包括的信息映射 到由以发送模式操作的至少一个收发器2A、2B接收的输入信号S25A、S25B,并且以发送模式操作的至少一个收发器2A、2B在其 端口处输出包括该信息的数据信号。在第三操作模式中,收发器2A、 2B中的仅一者或两者可以以发送模式操作。
图2示出了第一收发器2A和第二收发器2B中的至少一个收发 器的一个示例。根据一个示例,第一收发器2A和第二收发器2B两 者根据图2中示出的示例而实施。在图2中,附图标记2表示两个 收发器2A、2B中的任意一个,附图标记23、24表示收发器2的供 电节点,附图标记21、22分别表示收发器2的第一信号节点和第二 信号节点,附图标记25表示输入,附图标记S25表示输入信号,附 图标记26表示输出,附图标记S26表示输出信号。
参照图2,收发器2包括两个半桥31、32,即第一半桥31和第 二半桥32。两个半桥31、32中的每一个连接在供电节点23、24之 间。此外,第一半桥31耦接到信号端口21、22的第一信号节点21, 并且第二半桥32耦接到信号端口21、22的第二信号节点22。第一 半桥31包括高侧开关31H和低侧开关31L。高侧开关31H和低侧开 关31L在第一供电节点23与第二供电节点24之间串联连接。高侧 开关31H和低侧开关31L共同的电路节点形成第一半桥31的分接头 31T。该分接头31T连接到第一信号节点21。可选地,第一电阻器 51连接在分接头31T与第一信号节点21之间。第二半桥32包括在 第一供电节点23与第二供电节点24之间串联连接的高侧开关32H 和低侧开关32L。分接头32T由高侧开关32H和低侧开关32L共同 的信号节点形成,并且连接到第二信号节点22。可选地,第二电阻 器52连接在第二半桥32的分接头32T与第二信号节点22之间。
参照图2,收发器2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基于输入信号S25驱动 第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的驱动电路33。“驱动第一半桥31和第 二半桥32”包括驱动第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中的每一个的高侧 开关31H、32H和低侧开关31L、32L。参照图2,驱动电路33生成 驱动第一半桥31的高侧开关31H的第一高侧驱动信号S31H、驱动 第二半桥32的高侧开关32H的第二高侧驱动信号S32H、驱动第一 半桥31的低侧开关31L的第一低侧驱动信号S31L、以及驱动第二 半桥32的低侧开关32L的第二低侧驱动信号S32L。参照图2,由驱 动电路33接收的输入信号S25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信号,即在下文 中也被称为使能信号的第一子信号S25EN、以及在下文中也被称为数 据信号的第二子信号S25DATA。驱动电路33被配置为基于输入信号 S25驱动第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更具体地,驱动电路33被配 置为基于输入信号S25生成高侧驱动信号S31H、S32H和低侧驱动 信号S31L、S32L。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解释驱动电路33如何可以 基于输入信号S25生成这些驱动信号S31H-S32L的示例。
参照图2,收发器2进一步包括生成输出信号S26的收发器输出 电路60。收发器输出电路60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半桥31的低侧开关 31L两端的电压V31L和第二半桥32的低侧开关32L两端的电压 V32L、并且基于来自参考电压发生器70的由收发器输出电路60接 收的参考信号VREF,来生成输出信号S26。
参照以上,收发器2被配置为以至少两种操作模式(发送模式 和接收模式)中的一种来操作。在发送模式中,收发器2经由第一 信号节点21和第二信号节点22发送信息,并且在接收模式中,收 发器2经由第一信号节点21和第二信号节点22接收信息。下文参 照图3和图4解释以接收模式操作收发器2,并且下文参照图5和图 6解释以发送模式操作收发器2。
在接收模式中,驱动电路33接通第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的 低侧开关31L、32L,并且关断高侧开关31H、32H。这在示出高侧 驱动信号S31H、S32H和低侧驱动信号S31L、S32L的时序图的图3 中被图示。这些高侧驱动信号S31H、S32H和低侧驱动信号S31L、 S32L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接通相应开关的导通电平和关断相应开关 的切断电平。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导通电平 是高信号电平,切断电平是低信号电平。参照图3,在接收模式中, 低侧驱动信号S31L、S32L由驱动电路33生成以具有能够接通低侧 开关31L、32L的导通电平,高侧驱动信号S31H、S32H由驱动电路 33生成以具有能够关断高侧开关S31H、S32H的切断电平。根据一 个示例,收发器2基于使能信号S25EN在接收模式或发送模式中操作。根据一个示例,使能信号S25EN可以具有使收发器2以发送模式 操作的发送模式电平、或使收发器2以接收模式操作的接收模式电 平。图3还示出了在接收模式中具有接收模式电平的使能信号S25EN的信号波形。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在该示例中,接收模式电平是低 信号电平。
图4示出了当收发器2处于接收模式时收发器2有效的那些部 件。在该操作模式中,高侧开关(参见图2中的31H、32H)处于切 断状态,因此这些高侧开关未在图4中示出。参照以上,低侧开关 (参见图2的31L、32L)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这些低侧开关由图4 中的电阻器RON_31L和RON_32L表示,其中这些电阻器RON_31L和RON_32L表示低侧开关31L、32L的导通电阻。“导通电阻”是在导通状态下 的低侧开关31L、32L的电阻。在接收模式中一直接通低侧开关31L、 32L的驱动电路未在图4中示出。
图5示出在收发器的发送模式中的高侧驱动信号S31H、S32H、 低侧驱动信号S31L、S32L、使能信号S25EN和数据信号S25DATA的信 号波形。在发送模式中,使能信号S25EN具有发送模式电平,仅为了 说明的目的,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发送模式电平是高信号电平。 在发送模式中,驱动电路33根据数据信号S25DATA驱动半桥31、32。 根据一个示例,数据信号S25DATA可以具有两个信号电平,其在下文 中被称为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驱动电路33驱动半桥31、32使得 这些信号电平中的每一个与第一半桥31的特定切换状态和第二半桥 32的特定切换状态相关联。半桥31、32的“切换状态”由相应半桥 的高侧开关31H、32H和低侧开关31L、32L的切换状态给出。根据 一个示例,第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第一状 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中,相应半桥31、32的高侧开关S31H、 S32H处于导通状态,低侧开关S31L、S32L处于切断状态。在第二 状态中,相应半桥31、32的高侧开关S31H、S32H处于切断状态, 并且低侧开关S31L、S32L处于导通状态。根据一个示例,半桥31、 32也可以在第三状态下操作,在第三状态中,相应半桥31、32的高 侧开关31H、32H和低侧开关31L、32L均处于切断状态。
参照图5,驱动电路33可以基于数据信号S25DATA而以互补的方 式驱动第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也就是说,当数据信号S25DATA具有第一信号电平时,驱动电路33在第一状态下操作第一半桥31 并且在第二状态下操作第二半桥32,并且当数据信号S25DATA具有第 二电平时,驱动电路33在第二状态下操作第一半桥31并且在第一 状态下操作第二半桥32。在图5中,数据信号S25DATA的第一信号电 平是高信号电平,并且第二信号电平是低信号电平。此外,驱动信 号S31H-S32L的高信号电平表示相应开关31H-32L的导通状态,并 且低信号电平表示切断状态。参照图5,驱动电路33可以生成驱动 信号S31H-S32L,使得在数据信号S25DATA的信号电平改变时半桥31、 32改变其切换状态。可选地(图5中未示出),驱动电路33可以操 作半桥31、32使得它们不直接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以及从第 二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而是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每一个改 变为第三状态并且从第三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或第一状态。因此, 在数据信号S25DATA的信号电平的每次改变时,存在半桥31、32两 者的开关处于切断状态的时间段。据此,避免了半桥31、32中的交 叉电流。然而,这种第三切换状态未在图5中的信号波形中图示。
对图5中示出的进行总结,驱动电路33以互补的方式操作半桥 31、32。此外,每个半桥中的高侧开关31H、32H和低侧开关31L、 32L以互补的方式操作。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间,高侧开关31H、32H 和低侧开关31L、32L中的仅一个处于导通状态,并且高侧开关31H、32H和低侧开关31L、32L中的另一个处于切断状态(其中可以存在 也可以被称为死区时间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高侧开关31H、32H和低侧开关31L、32L两者均处于切断状态)。
图6图示了当收发器2处于发送模式时收发器2的有效的那些 部件。这些有效部件包括半桥31、32和驱动电路33。收发器输出电 路(参见图2中的60)在发送模式中是非有效的。
参照图5,数据信号S25DATA可以包括具有第一信号脉冲和第二 信号脉冲的脉冲图案,该第一信号脉冲具有第一信号电平(在该示 例中为高电平),并且该第二信号脉冲具有第二信号电平(在该示 例中为低电平)。脉冲图案包括信息,其中该信息可以以诸如脉冲宽度调制(PWM)、脉冲编码调制(PCM)、脉冲频率调制(PFM) 等的各种传统方式而被映射到脉冲图案。参照以上,数据信号SDATA限定收发器的第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的切换状态。另一方面, 半桥31、32的切换状态分别限定了在耦接到第一信号节点21和第 二信号节点22的分接头31、32处的电势。如果例如数据信号SDATA具有第一信号电平使得第一半桥31处于第一状态并且第二半桥32 处于第二状态,则第一分接头31T处的电势基本上等于第一供电电 势VP并且第二分接头32T处的电势基本上等于第二供电电势VN。 当数据信号SDATA的信号电平从第一电平改变为第二电平时,第一半 桥31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直接或经由第三状态),并且第 二半桥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直接或经由第三状态),使得 第一分接头31T处的电势从第一供电电势VP改变为第二供电电势 VN,并且第二分接头32T处的电势从第二供电电势VN改变为第一供 电电势VP。同样地,当数据信号SDATA的信号电平从第二信号电平 改变为第一信号电平时,第一分接头31T处的电势从第二供电电势 VN改变为第一供电电势VP,并且第二分接头32T处的电势从第一供 电电势VP改变为第二供电电势VN。这也在图5中被图示,其中V31T 和V32T表示根据数据信号SDATA的第一分接头31T和第二分接头 32T处的电势。因此,每当数据信号SDATA的信号电平改变时,在第 一分接头31T和第二分接头32T处发生电势的相反变化,并且因此 在第一信号节点21和第二信号节点32处发生电势的相反变化。特 别地,电势的那些变化可以由在接收模式中操作并且耦接到第一信 号节点21和第二信号节点32的另一收发器来检测。这在下面参照 图14和图15更详细地解释。
在前文解释的附图中,半桥31、32的高侧开关31H、32H和低 侧开关31L、32L仅示出为开关。这些开关可以使用诸如晶体管的任 意类型的电子开关来实施。可以用作电子开关的晶体管包括但不限 于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IGBT(绝缘栅双 极晶体管)、JFET(结型场效应晶体管)、BJT(双极性结型晶体管)、 HEMT(高电子迁移晶体管)等。根据一个示例,一个半桥31、32 的高侧开关31H、32H和低侧开关31L、32L使用互补晶体管来实施。 例如,如图7A和图7B所示,高侧开关31H、32H是p型MOSFET, 并且低侧开关31L、32L是n型MOSFET。
图8示出图2所示的参考信号发生器70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 中,参考信号发生器70被配置为生成参考信号VREF以包括两个子信 号,即第一参考信号VREF1和第二参考信号VREF2。在该示例中,第 一参考信号VREF1和第二参考信号VREF2是参考第二供电节点24处的 电势VN的电压。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参考信号发生器70包括晶 体管71和参考电流源72,其中晶体管71和参考电流源72的负载路 径串联连接在收发器的第一供电节点23与第二供电节点24之间。 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晶体管71被绘制为 MOSFET。该MOSFET的负载路径是MOSFET 71的漏极节点D与 源极节点S之间的路径,以使得在该示例中漏极-源极路径D-S与参 考电流源72串联连接。晶体管的控制节点(其当晶体管被实施为 MOSFET时为栅极节点G)被连接为使得当收发器在第一供电节点 23与第二供电节点24之间接收到供电电压VSUP时晶体管71接通。 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MOSFET 71是n型MOSFET,并且栅极节点 G连接到(正)第一供电电势VP可用的第一供电节点23。在该示例 中,一旦供电电压VSUP比晶体管71的阈值电压高,晶体管71就接 通。参考电流源72生成参考电流IREF。在晶体管器件71的导通状态 下,该参考电流IREF导致晶体管71的负载路径(漏极-源极路径D-S) 两端发生电压降V71,其中该电压V71由参考电流IREF与晶体管71 的导通电阻RON_71相乘而给出,其中导通电阻是晶体管71处于导通 状态的电阻,从而V71=IREF·RON_71
参照图8,参考信号发生器70进一步包括交叉开关73,其接收 输出信号S26,并且基于晶体管电压V71且根据输出信号S26而生 成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VREF1、VREF2。根据一个示例,交叉开关73 被配置为生成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VREF1、VREF2,使得当输出信号 S26具有第一电平时第一参考信号VREF1等于晶体管电压V71 (VREF1=V71)并且第二参考信号VREF2为0(VREF2=0),并且使得 当输出信号S26具有第二电平时第一参考信号VREF1为0(VREF1=0) 并且第二参考信号VREF2等于晶体管电压V71(VREF2=V71)。
图10示出了被配置为基于图9所示类型的第一参考信号VREF1和第二参考信号VREF2而生成输出信号S26的收发器输出电路60的 一个示例。参照图10,收发器输出电路60包括第一减法器61,其 接收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VREF1、VREF2并且基于这些第一和第二参考 信号VREF1、VREF2输出差分参考信号VREF_DIFF。根据一个示例,差分 参考信号VREF_DIFF表示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VREF1、VREF2的差,即 VREF_DIFF=VREF1-VREF2。该差参考信号VREF_DIFF的信号波形在图9中示 出。第二减法器62接收半桥31、32的低侧开关31L、32L两端的电 压V31L、V32L,并且计算差分电压VDIFF使得差分电压VDIFF表示第 一半桥31和第二半桥32中的一个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与第一半 桥和第二半桥中的另一个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差。根据一 个示例,VDIFF=V31L-V32L。比较器63接收差分参考信号VREF_DIFF, 并且基于比较差分电压VDIFF与差分参考电压VREF_DIFF而生成输出信 号S26。
图11示出示例差分电压VDIFF、对应的差分参考电压信号 VREF_DIFF和输出信号S26的时序图,以便说明图10所示的收发器输 出电路60和图8所示的参考电压发生器70的功能。参照图9,差分 参考电压信号VREF_DIFF可以根据输出信号S26具有两个不同的信号 电平,即等于晶体管电压V71的第一信号电平和等于负的晶体管电 压-V71的第二信号电平。参照图11,比较器63生成输出信号S26 使得当差分电压VDIFF上升超过差分参考电压信号VREF_DIFF的第一信 号电平V71时输出信号具有第一边缘,其是图11所示示例中的上升 边缘。输出信号S26的第二边缘发生在差分电压VDIFF下降到差分参 考电压信号VREF_DIFF的第二电平-V71下方时,第二边缘是图11所示 示例中的下降边缘,其中差分参考信号VREF_DIFF根据输出信号S26 改变其信号电平。
根据一个示例,参考信号发生器70的晶体管71和第一、第二 半桥31、32的低侧开关31L、32L匹配。也就是说,低侧开关31L、 32L是与参考信号发生器70的晶体管71相同类型的晶体管,并且参 考信号发生器70的晶体管71和低侧开关31L、32L的晶体管被选择 使得在低侧开关31L、32L的晶体管的导通电阻RON_31L、RON_32L与 参考信号发生器70的晶体管71的导通电阻RON_71之间具有预定比 率。根据一个示例,低侧开关31L、32L的导通电阻至少大约相等, 使得
其中,m表示低侧开关31L、32L中的一个的导通电阻与参考信号发 生器70的晶体管71的导通电阻之间的比率。参照图11,当差分电 压VDIFF上升到V71上方或当差分电压下降到-V71下方时,输出信 号S26改变其信号电平。也就是说,当差分电压的幅度大于V71时,输出信号S26改变其信号电平,即
|VDIFF|>V71 (2)
参照以上,V71可以表示为
V71=IREF·RON_71 (3)
此外,差分电压VDIFF的幅度可以表示为
|VDIFF|=|V31-V32|=|RON_31L·I31L-RON_32L·I32L| (4)
其中,参照图4,I31L是收发器2处于接收模式时通过低侧开关31L 的电流并且I32L是通过低侧开关32L的电流。在下文中,IDIFF表示 这两个电流之间的差,即
IDIFF=I31L-I32L (5)
此外,当低侧开关31L、32L的导通电阻RON_31L、RON_32L相等以 使得RON_31L=RON_32L=RON_L时,可以基于等式(2)-(5)示出输出 信号S26的信号电平在应用以下等式时改变:
|IDIFF|>m·IREF (6)
即,输出信号S26的信号电平在电流脉冲流过处于接收模式的收发 器2的低侧开关31L、32L的电流脉冲使得这两个电流脉冲之间的差 大于参考电流IREF的m倍的情况下改变。
通过计算低侧电压V31L、V32L之间的差,收发器2具有抵抗 共模干扰的高度稳健性。也就是说,具有相同极性并且同时发生的 电流脉冲不影响输出信号S26的生成。此外,收发器2的高度共模 稳健性基于在接收模式中低侧开关31L、32L向收发器2的第二供电 节点VN提供低欧姆电流路径的事实。
图1所示类型的收发器电路1可以用在数据将被发送的各种不 同应用中。特别地,收发器电路1可以被用于在不同的电压域之间 发送数据。图12示出图1所示类型的多个收发器电路11-13被用于 发送不同电压域之间的数据的应用的一个示例。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图12所示的电子电路包括三个收发器电路11、12、13。这些收发器 电路11-13被级联使得在在每种情况下,收发器电路中的两个收发器 电路由传输通道41、42耦接。更具体地,在图12所示示例中,第一 收发器电路11的第二端口11B1、12B1耦接到第二收发器电路12的第 一端口11A2、12A2,第二收发器电路12的第二端口11B2、12B2经 由第二传输通道42耦接到第三收发器电路13的第一端口11A3、12A3。 应该注意的是,如图12所示的具有三个收发器电路11-13仅为示例。 可以以图12示出的方式级联任意数量的收发器电路。根据一个示例 (图12中虚线所示),具有收发器电路11-13的级联是环通信结构 的一部分,该环通信结构额外包括经由另外的传输通道411、412耦接 到该级联的主控制器81。这些另外的传输通道411、412的第一个411将主控制器81连接到第一收发器电路11的第一端口11A1、12A1, 这些传输通道411、412的第二个412将主控制器81连接到第三收发器 电路13的第二端口11B3、12B3
在图12所示的应用中,收发器电路11-13被配置为在不同的电压 域之间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不同的收发器电路11-13的第二供电电势VN_1、VN_2、VN_3是不同的。此外,在该示例中,收 发器电路11-13的每一个收发器电路与电池5的电池块51、52、53相 关联。这些电池块51-53串联连接。这些电池块51-53中的每一个电池 块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元。这些电池单元可以串联连接、并联连接 或以任意其它配置布置,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并联电路的串联连接或 多个电池单元串联电路的并联连接。这些电池块51-53中的每一个电 池块包括通信接口,其在图12中未更详细地示出。每个电池块51-53的通信接口连接到相关联收发器电路11-13的数据端口151-153
图13更详细地示出数据端口和相关联电池块的一个示例。在图 13中,附图标记15i表示收发器电路11-13中的任意一个收发器电路 的数据端口,附图标记5i表示耦接到数据端口15i的电池块。在该示 例中,电池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511-51N,这些电池单元 中的每一个电池单元具有单元电压V511-V51N。如本文使用的“电池 单元”表示单个电池单元、或者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的单个电池单 元的组。电池块5i两端的电压V5i由单元电压V511-V51N的和给出。
数据端口15i包括多个电路节点,该多个电路节点耦接到电池单 元使得收发器电路1i接收单元电压V511-V51N中的至少一个。控制 电路8i接收单元电压V511-V51N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被配置为经由 第一和第二收发器(图13中未示出)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来输出表 示单元电压V511-V51N中的至少一个的电压电平的信息。根据一个 示例(如图13所示),收发器电路1i接收单元电压V511-V51N中的 每一个。在该示例中,数据端口15i可以包括N+1个电路节点,每 个电路节点连接到电池块5i的相应分接头,其中N是电池单元的数 量。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单元电压V511-V51N,收发器电路5i还接 收电池块5i两端的电压V5i,在该示例中,该电压V5i是电路节点1511和151N+1之间的电压。
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数据端口15i是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 模拟电压的模拟端口,并且控制电路8i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未示 出),该模拟-数字转换器被配置为生成至少一个电压的电压电平的 数字表示并且发送该数字表示。
然而,如图13所示的模拟数据端口仅是一个示例。数据端口 151-153还可以被实施为数字数据端口。在该示例中,诸如图12所示 的电池块51-53的负载包括数字通信接口,该数字通信接口被配置为 生成待发送到收发器电路11-13的参数的数字表示。在电池块的情况 下,除了参照图13解释的单元电压之外,这些参数还可以包括电池 块51-53的温度、或者电池块51-53中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
参照图1,数据端口15连接到控制电路8。控制电路8可以在 请求时通过第一和第二收发器2A、2B中的一个发送经由数据端口 15接收到的信息。可以从主控制器81接收到这种请求。在图12所 示类型的环结构中,例如,收发器12可以经由传输通道821、在第一 模式中操作的收发器电路11和传输通道41而从主控制器81接收信 息,或者经由传输通道822、在第二模式中操作的收发器电路13和传 输通道42而从主控制器81接收信息,或者以这两种方式接收信息。 根据一个示例,出于冗余的原因,由主控制器81请求以发送数据的 收发器电路经由第一收发器2A和第二收发器2B两者发送该数据。
根据一个示例,一个收发器电路的第一供电电势和第二供电电 势由相关联的电池块限定,使得例如,每个收发器电路11、12、13的供电电压对应于相关联的电池块51、52、53两端的电压。这在图 12中以虚线示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收发器电路的第一供电电势 可以对应于收发器电路中的另一个收发器电路的接地电势。在图12 所示的示例中,例如,第一收发器电路11的接地电势VN_1可以对应 于第二收发器电路12的第一供电电势VP_2
不同类型的传输通道可以被用于连接收发器电路11-13中的两个 收发器电路,或将主控制器81连接到收发器电路11、13。这些传输 通道如何可以实施的不同示例在图14A-图14D中示出。在这些附图 中,附图标记4i表示图12所示的传输通道41、42中的任意一个。附图标记11Bi、12Bi表示连接到通道4i的一个收发器电路的第二端口, 附图标记11Ai+1、12Ai+1表示连接到4i的另一收发器电路的第一端口。
在图14A所示的示例中,传输通道包括两个连接线路,其中这 些连接线路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RC电路。第一连接线路连接在第二 端口的第一节点11Bi与第一端口的第一节点11Ai+1之间,第二连接 线路连接在第二端口的第二节点12Bi与第一端口的第二节点12Ai+1之间。每个RC电路包括电阻器41A、41B、42A、42B和电容器43A、 43B、44A、44B。根据一个示例,各个电阻器41A-42B的电阻基本 上相等,并且各个电容器43A-44B的电容基本上相等。每个连接线 路的第一RC电路连接到第二端口11Bi、12Bi,并且每个连接线路的 第二RC电路连接到第一端口11Ai+1、12Ai+1。每个连接线路的这两 个RC电路由导线45A、45B连接,其中该两个导线45A、45B可以 以双绞线的配置实施。根据一个示例,电阻器41A、41B、42A、42B具有相同的电阻,并且电容器43A、43B、44A、44B具有相同的电 容。
图14中示出的通道4i在第二端口11Bi、12Bi与第一端口11Ai+1、 12Ai+1之间对称。然而,使通道4i实施为对称仅是示例。根据图14B 所示的另一示例,通道4i不对称。该通道4i基于图14A所示的通道, 并且可以由在每个线路中省略其中一个电阻器和其中一个电容器43A、44A而从图14A所示的通道得到。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图14B 中所示的通道4i由省略电阻器41A、42A和电阻器43A、44A而从 图14A所示的通道得到。然而,这仅是示例,每个线路中的两个电 阻器41A、41B和42A、42B中的任意电阻器以及每个线路中的电容 器43A、43B和44A、44B中的任意电容器均可以被省略。
图14C所示的传输通道4i与图14A所示的传输通道4i的不同之 处在于,其额外地包括两个变压器46B、46A以及与相应变压器46A、 46B中的一个绕组并联连接的电容器47A、47B。变压器46A、46B 包括耦接在第一RC电路41B、43B、42B、44B与导线45A、45B之 间的第一变压器46B,和耦接在导线45A、45B与第二RC电路43A、 41A、44A、42A之间的第二变压器46A。类似于图14A所示的传输 通道,图14C所示的传输通道是对称的。
图14D示出了基于图14C所示的传输通道并且非对称的传输通 道的一个示例。图14D中示出的该通道4i由省略其中一个变压器和 相应的电阻器而从图14A所示的通道得到。在该示例中,变压器46A 和电阻器47A已经被省略。然而,这仅是示例。
根据一个示例,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根据图14A和图14B中 的一个来实施收发器电路之间11-13的通道41、42,根据图14C和图 14D中的一个来实施主控制器81与收发器电路11、13之间的通道411、 412
参照图14A-图14D,RC电路的分接头可以经由另外的电容器 46A、46B、47A、47B而被耦接到由传输通道4i连接的收发器(图 14A和图14B中未示出)的第二供电电势VN_i、VN_i+1。也就是说, 第一RC电路41B、43B和42B、44B的分接头可以耦接到与端口11Bi、 12Bi相关联的收发器的第二供电电势VN_i,并且第二RC电路41A、 43A和42A、44A的分接头可以耦接到与端口11Ai+1、12Ai+1相关联 的收发器的第二供电电势VN_i+1
图15和图16图示出第一收发器电路11与第二收发器电路12之 间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一收发器电路11的仅第二收发器2B1示出在 图15中,第二收发器电路12的仅第一收发器2A2示出在图15中。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收发器2B1处于发送模式,并且第一收 发器2A2处于接收模式。在下文中,第二收发器2B1因此被称为发送 收发器,第一收发器2A2因此被称为接收收发器。仅为了说明的目 的,耦接在第一收发器电路与第二收发器电路之间的传输通道41如 图14A所示那样实施。然而,这仅是示例。也可以使用任意其它类 型的传输通道。
图16图示了发送收发器2B1的第一半桥311的分接头31T1与接 收收发器2A1的第二供电节点141之间的电压、发送收发器2B1的第 二半桥321的分接头32T1与接收收发器2A2的第二供电节点141之间 的电压。此外,图16示出了通过接收收发器2A2中的第一半桥312的第一低侧开关31L2的电流I31L2、以及接收收发器2A2中的第二半 桥32的第二低侧开关32L2的电流I32L2的时序图。此外,图16示 出了这些电流I31L2、I32L2之间的电流差IDIFF_2(即IDIFF_2=I31L2- I32L2)的时序图。根据欧姆定律,接收收发器2A2的低侧开关31L2、 32L2两端的电压V31L2、V32L2与电流I31L2、I32L2成比例,并且由 收发器2A2中的收发器输出电路(未示出)计算的差分电压VDIFF_2与差分电流IDIFF_2成比例。
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时序图开始于这样的时间,即:如图15 所示,在发送收发器2B1中,第一半桥311处于第一状态(即高侧 开关31H1闭合,低侧开关31L1断开),并且第二半桥321处于第二 状态(即高侧开关32H1断开,低侧开关32L1闭合)。管理发送收发 器2B1中的半桥311、321的切换状态的数据信号SDATA_1也示出在图 16中。当第二半桥321处于第二状态时,32T1与141之间的电压由第 二供电电势VN_1、VN_2的差VN_1-VN_2给定,并且当第一半桥311处 于第一状态时,31T1与141之间的电压通过第一供电电势VP_1与第 二供电电势VN_2之间的差给定。
在图16中,t1表示当收发器2B1的半桥311、321基于数据信号 SDATA_1改变其切换状态使得第一半桥311进入第二状态(即高侧开关 31H1切断,低侧开关31L1导通)并且第二半桥321进入第一状态(即 高侧开关32H1导通,低侧开关32L1切断)时的时间实例。这使31T1与141之间的电压跳变到VN_1-VN_2,并且32T1与141之间的电压跳 变到VP_1-VN_2。这些电压跳变使电流脉冲I31L2、I32L2在接收收发 器的2A2的低侧开关31L2、32L2中具有相反的极性,因此使电压脉 冲V31L2、V32L2在接收收发器2A2的低侧开关31L2、32L2两端具 有相反的极性。峰值Ip_31、Ip_32和这些电流脉冲I31L2、I32L2的 持续时间基本上由被包括在传输通道41中的RC电路所限定。通常, 电流峰值Ip_31、Ip_32由差VP_1-VN_2和相应分支的电阻限定如下:
其中,R31_14表示电路节点32T1与电流节点141之间的总体电阻, R32_14表示电路节点31T1与电路节点141之间的总体电阻,RON_32H1表示导通的第一半桥的高侧开关32H1的导通电阻,并且RON_31L1表 示导通的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31L1的导通电阻。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电阻R31_14、R32_14基本上由以下给定:
R31_14=R511+R41B+R41A+R512+RON_32L2
(8a)
R32_14=R521+R42B+R42A+R522+RON_31L2
(8b)
其中,R511、R41B、R41A、R512、R521、R42B、R42A、R522表示 电阻器511、41B、41A、512、521、42B、42A、522的电阻,并且RON_31L2、 RON_32_L2表示接收收发器2A2的低侧开关31L2、32L2的导通电阻。 电压脉冲V31L2、V32L2的峰值Vp_31、Vp_32由以下给定:
Vp-31=Ip_31·RON_31L2
(9a)
Vp_32=IP_32·RON_32L2
(9b)
并且电压差VDIFF_2的峰值由差Vp_31-Vp_32给定。
发送收发器2B1的电路节点31T1、32T1与接收收发器2B1的电 路节点31T1、32T1之间的分支中的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31_14、 τ32_14由以下给定:
τ31_14=(R31_14+RON_31L1)·C31_14
(10a)
其中,C31_14、C32_14表示各个分支中的总体电阻。在图15所示 的示例中,电路节点31T1与141之间的分支中的总体电阻C31_14由 电容器43A、43B的串联电路的电容给定,并且电路节点32T1与141之间的分支中的总体电阻C32_14由电容器44A、44B的串联电路的 电容给定。根据一个示例,RC电路的电阻器和电容器彼此适用,以 使得时间常量τ31_14、τ32_14中的每一个小于数据率的倒数的20%, 其中该数据率是数据符号在数据信号(参见图5中的S25DATA)中发 生的频率。
参照图15,除了被包括在传输通道41中的电阻器,被包括在收 发器2B1、2A2中的可选电阻器511、521、512、522增加了RC电路 的电阻,并且因此影响了RC电路的时间常数。根据一个示例,这些 可选电阻器511-522可以被省略。备选地,传输通道的电阻器可以被 省略,并且这些电阻器可以被集成到收发器2B1、2A1中。
根据一个示例,在图15所示类型的电路中,高侧开关31H1、32H1和低侧开关31L1、32L1、31L2、32L2的导通电阻以及电阻器511、41A、 41B、512、521、42A、42B、522的电阻被选择为,使得等式(7a)、 (7b)、(10a)和(10b)中的R31_14+RON_31L1和R32_14+RON_32H1中的每一个都约为120Ω(欧姆)。这可以通过选择 R41A=R41B=R42A=R42B=39Ω、R511=R512=R521=R522=20Ω和 RON_31L1=RON_32H1=RON_31L2=RON_32L2=1Ω而得到。此外,分支中的每个 分支的总体电容可以约为500pF(皮法),其可以通过将电容器43A、 43B、44A、44B中的每个电容器的电容选择为约1nF(纳法)而实 现。在该示例中,每个时间常数τ31_14、τ32_14约为60ns(纳秒)。 根据一个示例,数据率为2Mbit/s,以使得数据率的倒数(即,待发 送的一个信号的持续时间)为500ns(纳秒)。在该示例中,时间 常数约为数据率的倒数的12%。应该提及的是,这仅是说明参照上 述等式(10a)和(10b)解释的内容的示例。
参照图4、图10和图11,在一个收发器2的接收模式中,相应 的收发器输出电路60基于低侧开关31L、32L两端的电压V31L、 V32L计算差分电压VDIFF,比较差分电压与参考电压,并且基于该 比较生成输出信号S26。在图16中,S26A2表示由收发器输出电路 (图14中未示出)以这种方式生成的收发器2A2的输出信号。该输 出信号S26A2通过比较差分电压VDIFF_2与根据输出信号S26A2翻转 的参考电压VREF_2而生成。如可以从图16中看出,接收收发器2A2的输出信号S26A2是发送收发器的数据信号SDATA_1的时间延迟版本 (其中从收发器2B1、2A2和传输通道中的传播延迟导致该时间延 迟)。因此,被包括在数据信号SDATA_1中的数据(信息)由图14 所示的电路布置从发送收发器2B1经由通道41发送到接收收发器 2A2
参照以上,如上解释的收发器2相对于共模干扰稳健的一个原 因是,在接收模式中,低侧开关31L、32L处于导通状态,并且提供 到接地节点24的低欧姆电流路径。根据一个示例,低侧开关31L、 32L被选择使得其导通电阻RON_31L、RON_32L在0.1ohm与3ohm之 间。
根据一个示例,基于共模干扰可能发生的最大峰值来选择导通 电阻。这在下文中参照图6、图7A和图7B进行解释。参照图7A、 图7B,低侧开关31L、32L可以被实施为MOSFET。MOSFET通常 包括内部二极管,其通常被称为体二极管。在图6所示类型的收发 器中,形成低侧开关31L、32L的MOSFET连接在分接头31T、32T 与第二供电节点之间,使得阳极连接到第二供电节点并且阴极连接 到分接头31T、32T中的相应的一个。集成到被实施为MOSFET的低侧开关31L、32L中的那些二极管在图6中以虚线被示出。收发器 2可以实施为集成电路或者可以是集成电路的一部分。由于不同的原 因,可能不期望低侧开关31L、32L的体二极管变为正向偏置以使得 它们导通电流。让Vf为最小正向电压,其中正向电压是使体二极管正向偏置以使得它们导通电流的电压。通常随着温度升高,该正向 电压降低。根据一个示例,Vf约为0.3V。为了防止这些二极管导通 电流,低侧开关31L、32L两端的电压V31L、V32L的幅度应该低于 Vf。这可以选择低侧开关使得RON<Vf/Ip而得到,其中RON是相应 低侧开关31L、32L的导通电阻,并且Ip是可能发生共模干扰的最 大电流峰值。
下面的示例可以说明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示例1:一种收发器电路,包括:第一端口,被配置为耦接到第 一传输通道;第二端口,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二传输通道;供电端口, 被配置为接收供电电压;第一收发器,具有连接到第一端口的信号 端口;第二收发器,具有连接到第二端口的信号端口;以及控制电路,耦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其中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 器中的每一个连接到供电端口,并且其中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 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包括:第一半桥,连接到供电端口并且耦接到 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信号端口的第一信号节点;第二半桥,连接到供电端口并且耦接到第一收发器和第二 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信号端口的第二信号节点;以及收发 器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第二 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示例2:根据示例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第一收发器和第二 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包括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两者。
示例3:根据示例1或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 收发器输出电路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半桥的低 侧开关两端的电压、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参考信号来 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示例4:根据示例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第一 半桥经由第一电阻器耦接到第一信号节点,并且其中第二半桥经由 第二电阻器耦接到第二信号节点。
示例5:根据示例4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第一电阻器的电阻 在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的导通电阻的10倍至30倍之间,并且其中 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在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的导通电阻的10倍至30 倍之间。
示例6:根据示例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控制 电路被配置为以接收模式和发送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来操作第一收发 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
示例7:根据示例6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第一收发器和第二 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被配置为:仅在接收模式中生成收发器 输出信号。
示例8:根据示例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第一 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进一步包括驱动电路,该 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
示例9:根据示例8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在接收模式中,驱 动电路被配置为接通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低侧开关并 且关断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高侧开关。
示例10:根据示例8-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在 发送模式中,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基于从控制电路接收的数据信号来 驱动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
示例11:根据示例10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进一步 包括被配置为接收输入信号的数据输入,并且其中控制电路被配置 为基于输入信号来生成数据信号。
示例12:根据示例6-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控 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一个的收发器 输出信号来将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另一个的操作从发送模 式改变为接收模式。
示例13:根据示例3-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第 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进一步包括:参考信号 发生器,连接到供电端口并且被配置为生成参考信号。
示例14:根据示例13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参考信号发生器 被配置为,接收收发器输出信号并且基于收发器输出信号来生成参 考信号的第一信号电平或第二信号电平。
示例15:根据示例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第 一半桥和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低侧开关是MOSFET。
示例16:一种收发器,包括:第一半桥,连接在供电节点之间 并且耦接到第一信号节点;第二半桥,连接在供电节点之间并且耦 接到第二信号节点;收发器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半桥的低 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示例17:根据示例16所述的收发器,其中第一半桥经由第一电 阻器耦接到第一信号节点,并且其中第二半桥经由第二电阻器耦接 到第二信号节点。
示例18:根据示例16-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其中收发 器被配置为:基于在控制输入处接收的控制信号来以接收模式和发 送模式中的一个操作。
示例19:根据示例18所述的收发器,其中收发器被配置为:仅 在接收模式中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示例20:根据示例16-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进一步包 括: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
示例21:根据示例20所述的收发器,其中在接收模式中,驱动 电路被配置为接通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的每一个的低侧开关,并且 关断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的每一个的高侧开关。
示例22:根据示例20-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其中在发 送模式中,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数据信号来驱动第一半桥和第二 半桥。
示例23:根据示例16-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器,其中收发 器进一步包括:参考信号发生器,连接到供电节点并且被配置为生 成参考信号。
示例24:根据示例23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参考信号发生器 被配置为,接收收发器输出信号并且基于收发器输出信号生成参考 信号的第一信号电平或第二信号电平。
示例25:一种方法,包括:由收发器基于控制信号在信号端口 处接收或发送数据,其中接收数据包括:接通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 并且关断该第一半桥的高侧开关,该第一半桥连接在收发器的供电 节点之间并且耦接到收发器的第一信号节点;接通第二半桥的低侧 开关并且关断该第二半桥的高侧开关,该第二半桥连接在供电节点 之间并且耦接到收发器的第二信号节点;并且基于第一半桥的低侧 开关两端的电压和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 出信号。
示例26:根据示例25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包 括仅在接收数据时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示例27:根据示例25-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数 据包括基于数据信号来驱动第一半桥和第二半桥。
示例28:根据示例25-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收 发器输出信号包括:将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与第二半桥 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的差和参考电压做比较。
示例29:根据示例2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收发器输 出信号来生成参考信号以具有第一信号电平或第二信号电平。
尽管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 行将实现本发明的一些优势的各种改变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 员明显的是可以适当地替换执行相同功能的其它部件。应该提及的 是参考特定附图解释的特征可以与其它附图中的特征结合,即使这 并未明确地提及。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使用合适的处理器指 令的全部软件实施方式、或使用硬件逻辑和软件逻辑以实现相同结 果的组合的混合实施方式中实现。对发明概念的这种变型旨在通过 所附权利要求覆盖。
诸如“之下”、“下方”、“下”、“之上”、“上方”等的 空间相对数据被用于便于说明书解释一个元件相对于第二个元件的 位置。这些术语旨在包含除了附图中描述的不同的定向的装置的不 同定向。此外,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用于描述各种元 件、区域、部分等并且也不旨在限制。在说明书中,相同的术语表 示相同的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包含”、“包括”、“包 括有”等是开放性术语,其表示存在陈述的元件或特征但是不排除 额外的元件或特征。冠词“一”、“一个”和“所述”旨在包括复 数和单数,除非上下文明确相反指示。
考虑上述变型和应用,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通过前述描述限 制,也不通过附图限制。相反,本发明仅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法 律等同物限制。

Claims (25)

1.一种收发器电路,包括:
第一端口,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一传输通道;
第二端口,被配置为耦接到第二传输通道;
供电端口,被配置为接收供电电压;
第一收发器,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口的信号端口;
第二收发器,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口的信号端口;以及
控制电路,耦接到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每一个连接到所述供电端口,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包括:
第一半桥,连接到所述供电端口并且耦接到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的所述信号端口的第一信号节点;
第二半桥,连接到所述供电端口并且耦接到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的所述信号端口的第二信号节点;以及
收发器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所述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包括: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两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收发器输出电路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被配置为基于以下项来生成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所述第一半桥的所述低侧开关两端的所述电压、所述第二半桥的所述低侧开关两端的所述电压、以及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半桥经由第一电阻器耦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节点,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半桥经由第二电阻器耦接到所述第二信号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发器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在所述第一半桥的所述低侧开关的导通电阻的10倍至30倍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在所述第二半桥的所述低侧开关的导通电阻的10倍至30倍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以接收模式和发送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来操作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被配置为:仅在所述接收模式中生成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进一步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在所述接收模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接通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所述低侧开关,并且关断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高侧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在所述发送模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控制电路接收的数据信号来驱动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发器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输入信号的数据输入,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输入信号来生成所述数据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发器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一个的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将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另一个的操作从所述发送模式改变为所述接收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进一步包括:
参考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所述供电端口并且被配置为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发生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电平或第二信号电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所述低侧开关是MOSFET。
16.一种收发器,包括:
第一半桥,连接在供电节点之间并且耦接到第一信号节点;
第二半桥,连接在所述供电节点之间并且耦接到第二信号节点;以及
收发器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所述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收发器,
其中所述第一半桥经由第一电阻器耦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节点,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半桥经由第二电阻器耦接到所述第二信号节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收发器,其中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基于在控制输入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以接收模式和发送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来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收发器,其中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仅在所述接收模式中生成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收发器,进一步包括:
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收发器,其中在所述接收模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接通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所述低侧开关,并且关断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中的每一个的高侧开关。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收发器,其中在所述发送模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数据信号来驱动所述第一半桥和所述第二半桥。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收发器,其中所述收发器进一步包括:
参考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所述供电节点并且被配置为生成参考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收发器,所述参考信号发生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收发器输出信号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电平或第二信号电平。
25.一种方法,包括:由收发器基于控制信号在信号端口处接收数据或发送数据,其中接收数据包括:
接通第一半桥的低侧开关并且关断所述第一半桥的高侧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半桥连接在所述收发器的供电节点之间并且耦接到所述收发器的第一信号节点;
接通第二半桥的低侧开关并且关断所述第二半桥的高侧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半桥连接在所述供电节点之间并且耦接到所述收发器的第二信号节点;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半桥的所述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和所述第二半桥的所述低侧开关两端的电压,来生成收发器输出信号。
CN201811231171.XA 2017-10-23 2018-10-22 收发器电路、收发器以及用于收发器的方法 Active CN109802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91,103 2017-10-23
US15/791,103 US10819382B2 (en) 2017-10-23 2017-10-23 Transceiver circu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696A true CN109802696A (zh) 2019-05-24
CN109802696B CN109802696B (zh) 2021-10-15

Family

ID=6599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1171.XA Active CN109802696B (zh) 2017-10-23 2018-10-22 收发器电路、收发器以及用于收发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9382B2 (zh)
CN (1) CN109802696B (zh)
DE (1) DE1020181263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3201A (zh) * 2020-11-25 2022-05-27 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器以及信号收发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0924A1 (en) * 2002-02-19 2004-01-01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ably providing single-ended and differential signaling with controllable impedance and transition time
US20060217078A1 (en) * 2005-03-28 2006-09-28 Glass Elizabeth C Enhancement mode transceiver and switched gain amplifier integrated circuit
CN101997614A (zh) * 2009-08-18 2011-03-30 百维通(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光收发器、光网络系统、光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3986493A (zh) * 2013-01-16 2014-08-13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收发器
JP5896564B2 (ja) * 2012-09-28 2016-03-30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5932997A (zh) * 2015-02-27 2016-09-07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电子驱动电路
CN106104958A (zh) * 2013-03-13 2016-11-09 集成装置技术公司 用于与无线电力接收器进行通信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06170923A (zh) * 2013-10-21 2016-11-30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经同轴电缆由直流供电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天线检测
JP2017169268A (ja) * 2016-03-14 2017-09-21 株式会社東芝 全波整流回路
CN107210777A (zh) * 2015-01-05 2017-09-26 美国莱迪思半导体公司 全双工通信中的增强的回波消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4819B2 (en) * 2008-02-12 2011-08-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evel-shifter circuit
KR20140037895A (ko) * 2011-06-02 2014-03-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어드밴티스트 무선 수전 장치, 무선 급전 장치 및 무선 급전 시스템, 자동 튜닝 보조 회로
US9859274B2 (en) * 2012-07-11 2018-01-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Dresden Gmbh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at least two switches
EP2750287B1 (en) * 2012-12-27 2017-10-04 OCT Circui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Cascode bias of power MOS transistors
US9735773B2 (en) * 2014-04-29 2017-08-15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ing current through a low-si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9444363B1 (en) * 2015-02-24 2016-09-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Circuit arrangement with a rectifier circuit
US10361624B2 (en) * 2016-12-06 2019-07-2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Multi-cell power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start-up routin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0924A1 (en) * 2002-02-19 2004-01-01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ably providing single-ended and differential signaling with controllable impedance and transition time
US20060217078A1 (en) * 2005-03-28 2006-09-28 Glass Elizabeth C Enhancement mode transceiver and switched gain amplifier integrated circuit
CN101997614A (zh) * 2009-08-18 2011-03-30 百维通(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光收发器、光网络系统、光通信系统及方法
JP5896564B2 (ja) * 2012-09-28 2016-03-30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3986493A (zh) * 2013-01-16 2014-08-13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收发器
CN106104958A (zh) * 2013-03-13 2016-11-09 集成装置技术公司 用于与无线电力接收器进行通信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06170923A (zh) * 2013-10-21 2016-11-30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经同轴电缆由直流供电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天线检测
CN107210777A (zh) * 2015-01-05 2017-09-26 美国莱迪思半导体公司 全双工通信中的增强的回波消除
CN105932997A (zh) * 2015-02-27 2016-09-07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电子驱动电路
JP2017169268A (ja) * 2016-03-14 2017-09-21 株式会社東芝 全波整流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696B (zh) 2021-10-15
US20190123777A1 (en) 2019-04-25
DE102018126300A1 (de) 2019-04-25
US10819382B2 (en)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0513B2 (en) Pump capacitor configuration for voltage multiplier
JP5866369B2 (ja) マルチレベルのパルス幅変調を使用するオーディオアンプ
CN104158413B (zh) 无线电力接收器及其整流调变电路
US7443211B2 (en)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circuit
EP2787642B1 (en) Capacitive level shifter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4300797B (zh) 不对称零电压切换全桥功率变换器
Wang et al. An efficient high-frequency drive circuit for GaN power HFETs
US20150249403A1 (en) Multilevel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Device
US9866126B2 (en) Galvanic isolator and circuit using galvanic isolation
KR102112199B1 (ko) 데이터 전송 채널을 이퀄라이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CN103582853A (zh) 单端可配置多模式驱动器
CN108259028A (zh) 包括具有可调反向偏压的mos开关的输出驱动器
TW201703406A (zh) 切換裝置及功率模組
CN107170402A (zh) 半桥或全桥输出驱动级的栅极驱动器电路及对应驱动方法
JP2009201096A (ja) スイッチ回路
KR101300391B1 (ko) 짝수-레벨 인버터
CN109802696A (zh) 收发器电路
JP2011239375A (ja) トランス部を介して2進信号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US11121549B2 (en) Power flow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urrents in a mesh network
US11005477B2 (en) Driver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CN101390352B (zh) 使用单向强电流的双输出差分线路驱动器
US20210351713A1 (en) Multilevel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GB2497188A (en) Power efficient high speed backplane driver circuit with high voltage swing
US20220311353A1 (en)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loop interference of converter
US12003192B2 (en)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loop interference of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