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9164B -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9164B
CN109799164B CN201811569988.8A CN201811569988A CN109799164B CN 109799164 B CN109799164 B CN 109799164B CN 201811569988 A CN201811569988 A CN 201811569988A CN 109799164 B CN109799164 B CN 109799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
gas amount
geological
rock
ob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99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9164A (zh
Inventor
张德良
吴建发
张鉴
赵圣贤
季春海
张成林
张渺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99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9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9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9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9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9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吸附气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目标岩层中影响该岩芯的吸附气量的最主要的地质特征,基于该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该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能够反映该目标岩层的地质特征、压强值和吸附气量之间关系的第三曲线图,进而基于待测岩芯的压强值、地质特征和该第三曲线图,能够获取该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本发明基于少量样本岩芯的多项参数,建立第三曲线图,能更快获取该目标岩层中各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且该吸附气量的值更为准确。

Description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吸附气是指以吸附状态保存在有机质颗粒表面的气体,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该吸附气的含量与压强等因素有关。在工业上,吸附气量是一项关键的参数,例如,在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页岩作为一种致密的非常规的天然气储层,其微纳尺度的孔隙发育程度较高,发育的微观孔隙使得吸附解吸效应成为影响页岩气储量计算、采出机理研究、开发方案设计和采收率预测的关键因素,而研究页岩的吸附气量就是研究吸附解吸效应的必要步骤。
目前常用的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有两类,分别为实验测试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其中,实验测试方法需要从研究区的页岩中取芯作为样本,获取各个样本的实验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并最终形成该研究区的吸附气量曲线;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需要从研究区的页岩中取芯作为样本,获取各个样本的实验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并预先假设吸附机理,并输入分子动力学参数,根据原始数据对该动力学参数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处理,得到该研究区的吸附气量曲线。
在目前常用的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中,实验测试方法需要获取的原始数据的数量较多,且耗时较长;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需要预先假设吸附机理,并输入分子动力学参数,所以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且不够真实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在目前常用的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中,实验测试方法需要获取的原始数据的数量较多,且耗时较长;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需要预先假设吸附机理,并输入分子动力学参数,所以所确定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且不够真实可靠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包括: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该多个第一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获取第一曲线图,该第一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一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一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基于该第一曲线图,采用插值方法,获取第二曲线图,该第二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该第二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二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压强值相同;
基于该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三曲线图,该第三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三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三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第三曲线图,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
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对应的吸附气量。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一曲线图包括: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
基于该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的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不同的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一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二曲线图包括:
根据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一预设梯度,获取多个参考压强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基于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采用插值方法,得到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二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三曲线图包括:
根据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二预设梯度,获取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
基于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得到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三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包括:
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吸附气量与每个第一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岩石特征。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包括: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第二岩石特征与每个第一地质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地质特征。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岩石特征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包括: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
地质特征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该多个第一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
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获取第一曲线图,该第一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一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一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曲线图获取模块,还用于基于该第一曲线图,采用插值方法,获取第二曲线图,该第二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该第二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二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压强值相同;
曲线图获取模块,还用于基于该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三曲线图,该第三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三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三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吸附气量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该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第三曲线图,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
吸附气量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对应的吸附气量。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
基于该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的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不同的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一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一预设梯度,获取多个参考压强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基于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采用插值方法,得到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二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二预设梯度,获取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
基于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得到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三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岩石特征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吸附气量与每个第一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岩石特征。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地质特征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第二岩石特征与每个第一地质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地质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获取目标岩层中影响该岩芯的吸附气量的最主要的地质特征,基于该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该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能够反映该目标岩层的地质特征、压强值和吸附气量之间关系的第三曲线图,进而基于待测岩芯的压强值、地质特征和该第三曲线图,能够获取该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本发明基于少量样本岩芯的多项参数,建立第三曲线图,能更快获取该目标岩层中各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且该吸附气量的值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总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宏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表面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关系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土矿物含量和比表面积关系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总有机碳含量和比表面积关系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曲线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曲线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曲线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
101、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
其中,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包括: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
102、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
其中,该多个第一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
103、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获取第一曲线图。
其中,该第一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一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一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104、基于该第一曲线图,采用插值方法,获取第二曲线图。
其中,该第二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该第二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二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压强值相同。
105、基于该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三曲线图。
其中,该第三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三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三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106、基于该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第三曲线图,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
107、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对应的吸附气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岩层中影响该岩芯的吸附气量的最主要的地质特征,基于该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该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能够反映该目标岩层的地质特征、压强值和吸附气量之间关系的第三曲线图,进而基于待测岩芯的压强值、地质特征和该第三曲线图,能够获取该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本发明基于少量样本岩芯的多项参数,建立第三曲线图,能更快获取该目标岩层中各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且该吸附气量的值更为准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一曲线图包括: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
基于该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的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不同的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一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二曲线图包括:
根据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一预设梯度,获取多个参考压强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基于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采用插值方法,得到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二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三曲线图包括:
根据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二预设梯度,获取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
基于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得到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三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包括:
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吸附气量与每个第一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岩石特征。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包括: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第二岩石特征与每个第一地质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地质特征。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
201、获取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
其中,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包括: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总孔隙体积是指单位质量的岩石中孔隙部分的体积,单位可以取cm3/g,根据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Chemistry)的孔隙分类,将孔隙直径大于50nm的孔隙称为为宏孔,单位可以取cm3/g,孔隙直径在2nm-50nm范围的孔隙称为中孔,单位可以取cm3/g,孔隙直径小于2nm的孔隙称为微孔,单位可以取cm3/g;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单位可以取m2/g。
202、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
其中,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均为能够影响岩层吸附能力的因素,从目标岩层中提取不同的样本岩芯,进而获取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以便获取影响岩芯的吸附气量的最直接的岩石特征。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包括: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吸附气量与每个第一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将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岩石特征。例如,该具体过程可以是下述步骤:
(1)从目标岩层中获取样本岩芯并编号。
(2)分别提取每个样本岩芯的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以目标岩层中的7个样本岩芯为例,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各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可以是如表1所示的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1915254690000101
(3)对吸附气量与各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求出相关系数。仍以上述表1当中的数据为例,得到如图3所示的总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图4所示的宏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图5所示的中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图6所示的微孔隙体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和图7所示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气量关系图。其中,吸附气量与总孔隙体积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96,吸附气量与宏孔隙体积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59,吸附气量与中孔隙体积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85,吸附气量与微孔隙体积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91,吸附气量与总孔隙体积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11。
(4)将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岩石特征。仍以表1中的数据为例,吸附气量与上述各个第一岩石特征中的比表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是最大的,故将比表面积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
203、获取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其中,该多个第一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孔隙度是指样本岩芯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样本岩芯体积的比值,无因次;粘土矿物含量是指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在该样本岩芯中的含量,无因次;总有机碳含量是指水体或岩石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无因次,总有机碳含量的简称为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总有机碳含量)。
204、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
其中,该多个第一地质特征也为能够影响岩层吸附能力的因素,地质特征与步骤201中的岩石特征能分别从宏观方面反映地质特征和从微观方面反映岩石物理特征。获取各样本岩芯的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以便获取影响比表面积的最主要的地质特征。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包括: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第二岩石特征与每个第一地质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地质特征。仍以上述步骤201中的7个样本岩芯为例,各样本岩芯的比表面积和各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可以是如表2所示的数据。
表2
Figure BDA0001915254690000121
基于表2中的数据,对比表面积和各第一地质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如图8所示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关系图、图9所示的粘土矿物含量和比表面积关系图和图10所示的总有机碳含量和比表面积关系图。其中,比表面积与孔隙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32,比表面积与粘土矿物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59,比表面积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35。故将与比表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的总有机碳含量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
205、获取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其中,该样本岩芯的压强值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用于为后续步骤中获取第一曲线图的过程提供样本岩芯的真实数据,以便基于从样本岩芯中获取的少量的真实数据,最终得到能够反映多个总有机碳含量条件下的吸附气量与压强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206、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获取第一曲线图。
其中,该第一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一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一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该第一曲线图是基于样本岩芯真实压强值、第二地质特征和吸附气量的曲线图,能够反映不同总有机碳含量下的吸附气量与压强值之间的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一曲线图包括: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基于该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的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不同的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对应的多条曲线;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一曲线图。具体地,仍以上述样本岩芯的数据为例,可以得到如图11所示的第一曲线图。其中,在得到该多条曲线的同时,也可以获取该多条曲线对应的函数关系。例如,当获取到如图11所示的第一曲线图时,该第一曲线图对应的多个函数关系下:
当总有机碳含量为1.21%时,
Vm=-0.00000357p4+0.00026912p3-0.00751117p2+0.10200361p+0.01579093
当总有机碳含量为1.76%时,
Vm=0.0000004648p5-0.0000386689p4+0.0012775003p3-0.0218159403p2
+0.2174330848p+0.0044679753
当总有机碳含量为4.28%时,
Vm=-0.0000001164p6+0.000011505p5-0.0004502682p4+0.0089153309p3
-0.0948568514p2+0.5751531378p+0.0006253624
其中,Vm表示吸附气量,单位是m3/t;p表示压强值,单位是MPa。该多个函数关系能够用于下述步骤204中。
207、基于该第一曲线图,采用插值方法,获取第二曲线图。
其中,该第二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该第二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二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压强值相同。该第二曲线图能够反映不同压强值下的吸附气量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二曲线图包括:根据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一预设梯度,获取多个参考压强值;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点;获取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基于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采用插值方法,得到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条曲线;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二曲线图。具体地,基于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及多个参考压强值,作出相应的数据点,采用贝塞尔插值方法对曲线的数据点进行插值加密,具体可以采用excel编写调用VB宏程序,得到第二曲线图。仍以上述样本岩芯的数据为例,得到如图12所示的第二曲线图。其中,根据该多个参考压强值,获取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的过程也可以为:根据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及上述步骤203中得到的函数关系,计算出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208、基于该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三曲线图。
其中,该第三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三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三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该第三曲线图能够反映不同总有机碳含量下的吸附气量与压强值之间的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第三曲线图包括:根据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二预设梯度,获取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点;获取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基于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得到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条曲线;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三曲线图。具体地,基于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及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作出相应的数据点,采用贝塞尔插值方法对曲线的数据点进行插值加密,具体可以采用excel编写调用VB宏程序,得到第三曲线图。仍以上述样本岩芯的数据为例,可以得到如图13所示的第三曲线图。通过步骤203、204和205,能够基于从样本岩芯中获取的少量的真实数据,得到能够反映多个总有机碳含量条件下的吸附气量与压强值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便于获取该目标岩层中的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
209、基于该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第三曲线图,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
通过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能够获取对应的吸附气量;进一步地,也可以结合第二曲线图,基于该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第二曲线图,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二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以便通过该点获取对应的吸附气量,第三曲线图和第二曲线图结合后获得的吸附气量的准确性更高。
210、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对应的吸附气量。
通过上述方法获取的吸附气量的准确性更高。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岩层中影响该岩芯的吸附气量的最主要的地质特征,基于该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该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能够反映该目标岩层的地质特征、压强值和吸附气量之间关系的第三曲线图,进而基于待测岩芯的压强值、地质特征和该第三曲线图,能够获取该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本发明基于少量样本岩芯的多项参数,建立第三曲线图,能更快获取该目标岩层中各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且该吸附气量的值更为准确。进一步地,基于样本岩芯的真实压强值、第二地质特征和吸附气量,绘制能够反映该目标岩层的地质特征、压强值和吸附气量之间的关系的第一曲线图,基于该第一曲线图,获取到能够反映更多的不同的地质特征、压强值和吸附气量之间的关系的第三曲线图,上述获取方式使获取到的第三曲线图的准确性较高。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该装置包括:
岩石特征获取模块141,用于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将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中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
其中,该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包括: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
地质特征获取模块142,用于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
其中,该多个第一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
曲线图获取模块143,用于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获取第一曲线图。
其中,该第一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一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一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曲线图获取模块143,还用于基于该第一曲线图,采用插值方法,获取第二曲线图。
其中,该第二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该第二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二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压强值相同。
曲线图获取模块143,还用于基于该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三曲线图。
其中,该第三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该压强值,该第三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该吸附气量,该第三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吸附气量获取模块144,用于基于该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第三曲线图,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
吸附气量获取模块144,还用于获取该每个待测岩芯在该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对应的吸附气量。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曲线图获取模块143用于: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该吸附气量,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
基于该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对应的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的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不同的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一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曲线图获取模块143用于:
根据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一预设梯度,获取多个参考压强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基于该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得到该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二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曲线图获取模块143用于:
根据该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二预设梯度,获取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
从该第一曲线图中获取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点;
获取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
基于该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该压强值为横坐标,以该吸附气量为纵坐标,采用插值方法,得到该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该横坐标、该纵坐标以及该多条曲线获取为该第三曲线图。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岩石特征获取模块141用于:
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吸附气量与每个第一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岩石特征。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地质特征获取模块142用于:
基于该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该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该第二岩石特征与每个第一地质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
将与该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该第二地质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气量的确定装置在确定吸附气量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气量的确定装置与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获取目标岩层中影响该岩芯的吸附气量的最主要的地质特征,基于该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该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能够反映该目标岩层的地质特征、压强值和吸附气量之间关系的第三曲线图,进而基于待测岩芯的压强值、地质特征和该第三曲线图,能够获取该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本发明基于少量样本岩芯的多项参数,建立第三曲线图,能更快获取该目标岩层中各待测岩芯的吸附气量,且该吸附气量的值更为准确。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15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15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1502,其中,所述存储器15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15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然,该服务器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获取所述吸附气量与每个第一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所述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包括: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
将与所述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
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所述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所述第二岩石特征与每个第一地质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所述多个第一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
将与所述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
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所述吸附气量,获取第一曲线图,所述第一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所述压强值,所述第一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所述吸附气量,所述第一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样本岩芯的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基于所述第一曲线图,采用插值方法,获取第二曲线图,所述第二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所述第二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所述吸附气量,所述第二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所述压强值相同;
基于所述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三曲线图,所述第三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所述压强值,所述第三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所述吸附气量,所述第三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所述第三曲线图,获取所述每个待测岩芯在所述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
获取所述每个待测岩芯在所述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对应的吸附气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曲线图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所述吸附气量,以所述压强值为横坐标,以所述吸附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
基于所述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对应的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的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不同的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所述横坐标、所述纵坐标以及所述多条曲线获取为所述第一曲线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曲线图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一预设梯度,获取多个参考压强值;
从所述第一曲线图中获取所述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点;
获取所述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为横坐标,以所述吸附气量为纵坐标,采用插值方法,得到所述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所述横坐标、所述纵坐标以及所述多条曲线获取为所述第二曲线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三曲线图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二预设梯度,获取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
从所述第一曲线图中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点;
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所述压强值为横坐标,以所述吸附气量为纵坐标,得到所述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所述横坐标、所述纵坐标以及所述多条曲线获取为所述第三曲线图。
5.一种吸附气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岩石特征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吸附气量和多个第一岩石特征的参数值,获取所述吸附气量与每个第一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所述多个第一岩石特征包括:总孔隙体积、宏孔隙体积、中孔隙体积、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
岩石特征获取模块,还用于将与所述吸附气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岩石特征获取为第二岩石特征;
地质特征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所述第二岩石特征的参数值和多个第一地质特征的参数值,获取所述第二岩石特征与每个第一地质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所述多个第一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
地质特征获取模块,还用于将与所述第二岩石特征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第一地质特征获取为第二地质特征;
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所述吸附气量,获取第一曲线图,所述第一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所述压强值,所述第一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所述吸附气量,所述第一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样本岩芯的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曲线图获取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曲线图,采用插值方法,获取第二曲线图,所述第二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所述第二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所述吸附气量,所述第二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所述压强值相同;
曲线图获取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曲线图,获取第三曲线图,所述第三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所述压强值,所述第三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所述吸附气量,所述第三曲线图中的同一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
吸附气量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每个待测岩芯的压强值、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所述第三曲线图,获取所述每个待测岩芯在所述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
吸附气量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每个待测岩芯在所述第三曲线图上的对应的点对应的吸附气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和所述吸附气量,以所述压强值为横坐标,以所述吸附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
基于所述每个样本岩芯对应的点对应的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将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相同的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不同的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所述横坐标、所述纵坐标以及所述多条曲线获取为所述第一曲线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岩层中各样本岩芯的压强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一预设梯度,获取多个参考压强值;
从所述第一曲线图中获取所述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点;
获取所述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以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为横坐标,以所述吸附气量为纵坐标,采用插值方法,得到所述多个参考压强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所述横坐标、所述纵坐标以及所述多条曲线获取为所述第二曲线图。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图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地质特征的参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第二预设梯度,获取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
从所述第一曲线图中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点;
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吸附气量和压强值,以所述压强值为横坐标,以所述吸附气量为纵坐标,得到所述多个第二地质特征的参考值对应的多条曲线;
将所述横坐标、所述纵坐标以及所述多条曲线获取为所述第三曲线图。
CN201811569988.8A 2018-12-21 2018-12-21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799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9988.8A CN109799164B (zh) 2018-12-21 2018-12-21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9988.8A CN109799164B (zh) 2018-12-21 2018-12-21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9164A CN109799164A (zh) 2019-05-24
CN109799164B true CN109799164B (zh) 2021-08-03

Family

ID=66557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9988.8A Active CN109799164B (zh) 2018-12-21 2018-12-21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9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2958B (zh) * 2020-08-24 2021-04-16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吸附及游离油量检测方法
CN112924323B (zh) * 2021-01-25 2022-03-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深层页岩吸附气含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933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北京大学 一种致密油气藏的储层孔隙结构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3983536A (zh) * 2014-06-06 2014-08-1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利用测井曲线获得页岩气含气量的方法
CN105184106A (zh) * 2015-10-19 2015-1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泥页岩储层中吸附气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68922A (zh) * 2016-10-19 2017-04-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页岩吸附气含量的计算方法
CN106644873A (zh) * 2016-09-14 2017-05-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有机质孔隙体积的表征方法
CN107271322A (zh) * 2017-07-27 2017-10-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定量评价泥页岩页岩气资源量及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转化规律的方法
CN107818379A (zh) * 2017-09-28 2018-03-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气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933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北京大学 一种致密油气藏的储层孔隙结构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3983536A (zh) * 2014-06-06 2014-08-1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利用测井曲线获得页岩气含气量的方法
CN105184106A (zh) * 2015-10-19 2015-1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泥页岩储层中吸附气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44873A (zh) * 2016-09-14 2017-05-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有机质孔隙体积的表征方法
CN106568922A (zh) * 2016-10-19 2017-04-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页岩吸附气含量的计算方法
CN107271322A (zh) * 2017-07-27 2017-10-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定量评价泥页岩页岩气资源量及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转化规律的方法
CN107818379A (zh) * 2017-09-28 2018-03-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气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涂乙 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0228;第35卷(第1期);第153-1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9164A (zh) 2019-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nalysis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ractal dimension in tight sandstone with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Liu et al. A fractal approach to fully-couple coal deformation and gas flow
Daigle Relative permeability to water or gas in the presence of hydrates in porous media from critical path analysis
CN110717249B (zh) 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及系统
Ding et al. Using the double-exponential water retention equation to determine how soil pore-size distribution is linked to soil texture
Aliakbardoust et al. Effects of pore geometry and rock properties on water saturation of a carbonate reservoir
Liu et al. Fractal and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throats in the Bakken Shale
CN109799164B (zh)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189305B (zh) 一种孔隙型可渗透岩石的仿真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06285652B (zh) 确定页岩游离气体饱和度的方法
Tao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in fractal and empirical models
CN110344822B (zh) 含钙质致密储层含水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Zha et al. A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pore space based on dilation operation
Korost et al. Computation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based on 3D-structure of porous media
Zhang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porous media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with data conditioning
CN111720114A (zh) 一种砂岩油气层的测井饱和度计算方法
El Sayed et al. Pore aperture size (r36) calculation from porosity or permeability to distinguish dry and producing wells
CN112082918B (zh) 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876659A (zh) 一种获取页岩孔隙和裂缝体积的方法及系统
CN111307652B (zh) 吸附气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441401A (zh) 覆压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67147A (zh) 一种考虑多尺度裂缝的基岩产量贡献率计算方法
CN107366539B (zh) 一种山前地区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
Lopez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iability of predictive pore-scale modeling for siliciclastic reservoir rocks
CN111044430A (zh) 一种计算海洋沉积层孔隙分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