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8691B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98691B CN109798691B CN201910175946.4A CN201910175946A CN109798691B CN 109798691 B CN109798691 B CN 109798691B CN 201910175946 A CN201910175946 A CN 201910175946A CN 109798691 B CN109798691 B CN 1097986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ge
- branch pipe
- pipeline
- heat pump
- distrib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N.C=CC1=CC=CC=C1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34058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th-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751 Copper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02 Polyethylene glyc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31 copp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941 photo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3 plastic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3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terephthalate(2-)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属于空调/热泵系统技术领域。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拓展功能箱箱体内的两个分配管路;每个分配管路包括主路和至少一个分路,每个主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室外机组纳子头和一个室内机组纳子头,每个分路的远离主路的端部设有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通过室外机组纳子头与室外机组连接、室内机组纳子头与室内机组连接、辐射组件纳子头与辐射组件连接,从而组成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实现无水地暖管路的合理分配,提升空调/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实现机组的管路连接是在无氧化条件下完成,保证系统管路内无杂质、机组寿命长,提高装配效率,现场无焊接工艺、操作简单,外形美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空气源热泵供暖市场上有一种新型产品,俗称为“无水地暖”,其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无水干式地暖”,但是这些新厂家在机组功能扩展和管路连接方面,没有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方式,所以产品发展受到许多局限,尤其管路的连接大都还停留在现场焊接的水平。其缺点为:一是现场焊接不可避免的是给新机组管路系统内带来无法清除的(氧化铜皮脱离)杂质;二是施工现场无法保证环境的清洁度,自然焊接的质量(30年内无泄漏)也很难保证;三是现场焊接要保证质量,对安装工人的要求就较高,推广和普及就存在不宜;四是现场焊接后打压,检漏等工序复杂,会带来很多隐患,浪费工时、感官也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通过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不同纳子头与预设的室外机组、室内机组及辐射组件快速安装,实现管路的合理分配,提升了整机能效,实现机组系统的管路连接是在无氧化条件下完成,管路系统内无杂质,机组寿命长,现场无焊接工艺、操作简单,外形美观,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应用于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包括拓展功能箱箱体、以及安装于拓展功能箱箱体内的两个分配管路;两个分配管路中每个分配管路包括主路和与主路连通的至少一个分路,每个主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室外机组纳子头和一个室内机组纳子头,每个分路的远离主路的端部设有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每个分配管路的所有辐射组件纳子头组成一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两个室外机组纳子头分别用于与室外机组的进口和出口连接,两个室内机组纳子头分别用于与室内机组的进口和出口连接,两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分别用于与辐射组件的进口和出口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通过室外机组纳子头、室内机组纳子头或辐射组件纳子头分别与室外机组、室内机组或辐射组件可拆卸的连接,实现管路的合理分配,提升了整机能效,便于提高装配效率,实现机组系统的管路连接是在无氧化条件下完成,管路系统内无杂质,机组寿命长,现场无焊接工艺、操作简单,外形美观。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包括室外机组、室内机组、辐射组件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室外机组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两个分配管路的两个室外机组纳子头连接,室内机组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两个分配管路的两个室内机组纳子头连接,辐射组件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两个分配管路的两组辐射组件纳子头连接,室外机组与室内机组通过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室外机组与辐射组件通过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室内机组与辐射组件通过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带有子功能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带有子功能箱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辐射组件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辐射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的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辅助功能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一种制冷/除湿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17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二种制冷/除湿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18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三/四种制冷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19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三种除湿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20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一种制热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21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二种制热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22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三种制热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23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一种制热水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24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二种制热水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25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第三种制热水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图26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的“二次蒸发”状态的冷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图描述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包括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室外机组10、室内机组20及辐射组件30。
具体而言,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包括拓展功能箱箱体X1、以及安装于拓展功能箱箱体X1内的两个分配管路。
拓展功能箱箱体X1为承载容器,具有容纳空间,可以为金属箱体(例如铁、铝或者其他合金)、塑料箱体(例如,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T(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金属与塑料结合制成的箱体等。如图2所示,两个分配管路中每个分配管路包括主路G1和与主路G1连通的至少一个分路G2。每个主路G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室外机组纳子头L1和一个室内机组纳子头L2,每个分路G2的远离主路G1的端部设置有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每个分配管路的所有辐射组件纳子头L3组成一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两个室外机组纳子头L1分别用于与室外机组10的进口和出口连接,两个室内机组纳子头L2分别用于与室内机组20的进口和出口连接,两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分别用于与辐射组件30的进口和出口连接。每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用于与辐射组件30其中一端的连接端口连接,根据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工艺需求,每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可以设置多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以对应辐射组件30的多个连接端口,一般情况下辐射组件纳子头L3的个数为偶数个,便于分配管路的均匀合理分配和在室内的管路排布。
室外机组1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两个分配管路的两个室外机组纳子头L1连接,室内机组2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两个分配管路的两个室内机组纳子头L2连接,辐射组件3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两个分配管路的两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连接,室外机组10与室内机组20通过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室外机组10与辐射组件30通过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通过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
通过室外机组纳子头L1与室外机组10的进口或出口实现快速连接、室内机组纳子头L2与室内机组20的进口或出口实现快速连接、辐射组件纳子头L3与辐射组件30的进口或出口实现快速连接,同时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与室外机组10、室内机组20(和/或辐射组件30)构成回路,实现流动介质(本申请中流动介质指代冷媒,例如氟利昂、二氧化碳、氨等)的循环,便于实现管路的合理分配,安装现场无焊接,操作简单,外形美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两个分别管路中每个分配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膨胀阀K1和与至少一个膨胀阀K1对应的至少一个传感器组,两个分配管路中至少一个分配管路连接有储液罐404,每个膨胀阀K1和每个传感器组分别用于与室外机组10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传感器组检测到的信号控制膨胀阀K1的工作状态,以改变对应的分配管路的流动介质的流量。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K1既可以为电子膨胀阀,也可以为压力膨胀阀(亦可两者混合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工况选取不同类型的膨胀阀K1。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还可以安装于拓展功能箱箱体X1内,便于电路的检修与维护。
在分配管路中设置储液罐404,当该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与室外机组10、室内机组20、辐射组件30连接组成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后,储液罐404的形状、大小、位置及控制应根据系统的需要而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C1和/或温度传感器C2,传感器组安装于其中一个分配管路中。当分配管路中只有压力传感器C1时,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C1检测到的压力信号控制膨胀阀K1的工作状态,从而改变分配管路中的流动介质的流量;当分配管路中只有温度传感器C2时,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C2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膨胀阀K1的工作状态,从而改变分配管路中的流动介质的流量;当分配管路中具有压力传感器C1和温度传感器C2时,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C1或温度传感器C2检测到的压力信号或温度信号控制膨胀阀K1的工作状态,以改变分配管路中的流动介质的流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分配管路包括至少一个分歧管,至少一个分歧管中一个分歧管为第一级分歧管F1,第一级分歧管F1包括第一级主管和与第一级主管连通的两个第一级支管,第一级主管与两个第一级支管中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主路G1,两个第一级支管中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一个分路G2。第一级分歧管F1的第一级主管与其中一个第一级支管构成了分配管路的主路G1,另一个第一级支管构成了分路G2,通过主路G1连接室外机组10和室内机组20,通过分路G2连接室外机组10和辐射组件30。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分配管路的分歧管的数量为一个,分歧管为第一级分歧管F1,第一级分歧管F1的第一级主管和其中一个第一级支管构成主路G1,第一级分歧管F1的另一个第一级支管构成第一级分路。在分歧管为一个时,分配管路只有一个分路G2即第一级分路,第一级分路只有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分配管路的分歧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歧管分别为第一级分歧管F1和第二级分歧管F2,第一级分歧管F1的第一级主管和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主路G1,第一级分歧管F1的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第一级分路,第二级主管与构成第一级分路的第一级支管连通,两个第二级支管被构造成两个第二级分路,辐射组件纳子头L3位于第二级分路的端部。分配管路的主路G1由第一级主管和其中一个第一级支管构成,第一级分路连接的两个第二级分路构成分配管路的两个分路G2,第二级分路有两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理解,每个分配管路的分歧管的数量为2n-1个,其中n≥3,分歧管包括一个第一级分歧管F1、一个第二级分歧管F2、两个第三级分歧管F3、…、2n-2个第n级分歧管,第n级分歧管包括第n级主管和两个第n级支管,第n级支管被构造成第n级分路。第一级分歧管F1的第一级主管与其中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主路G1,第一级分歧管F1的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第一级分路;第二级分歧管F2位于第一级分路,第二级分歧管F2的第二级主管与构成第一级分路的第一级支管连通,第二级分歧管F2的两个第二级支管被构造成两个第二级分路;每个第三级分歧管F3位于第二级分路,每个第三级分歧管F3的第三级主管与构成第二级分路的一个第二级支管连通,每个第三级支管被构造成第三级分路,以此类推,与第n-1级分歧管的第n-1级支管连接的分歧管为第n级分歧管,第n级分歧管的第n级支管被构造成第n级分路,2n-2个第n级分歧管被构造成2n-1个第n级分路。相当于,分配管路的2n-1个分歧管中,具有2n-1个分路G2。如图3所示,n=4,每个分配管路包括八个分歧管。
进一步地,拓展功能箱箱体X1可以设置有两个(如图5所示),每个分配管路位于一个拓展功能箱箱体X1内,便于实现管路与室内实际应用面积的合理分配,且位置可以灵活设置。两个拓展功能箱箱体X1中,其中一个为流动介质输入箱体,另一个为流动介质输出箱体,每个拓展功能箱箱体X1的形状、大小、内部器件及位置的选择可以因机组大小、功能的不同而定。
同时,室外机组纳子头L1、室内机组纳子头L2的位置设置也是灵活的,例如:室内机组纳子头L2的位置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室内机组纳子头L2的位置可以与辐射组件纳子头L3的位置位于拓展功能箱箱体X1的同一侧(如图3所示),室内机组纳子头L2的位置与室外机组纳子头L1的位置位于拓展功能箱箱体X1的两侧;室内机组纳子头L2的位置也可以与室外机组纳子头L1的位置位于拓展功能箱箱体X1的同一侧(如图5所示),室内机组纳子头L2的位置与辐射组件纳子头L3的位置位于拓展功能箱箱体X1的两侧。不同位置的纳子头,可以实现管路不同位置的合理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还包括子功能箱,每个分配管路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功能箱,每个分配管路包括主分配管路和子分配管路,子分配管路位于子功能箱内,子分配管路包括与主分配管路配合的一个第n级分歧管,该第n级分歧管与主分配管路的一个第n-1级分歧管的其中一个第n-1级支管连通,主分配管路的与子分配管路配合的第n-1级支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出口纳子头L41,子分配管路的第n级分歧管的第n级主管的端部连接有连接进口纳子头L42,该第n级分歧管的两个第n级支管的端部分别连接有辐射组件纳子头L3,连接进口纳子头L42与连接出口纳子头L41连接。相当于,在分配管路的最后一级分歧管(第n级分歧管)位于子功能箱内,该子功能箱设置灵活,用于将分配管路与室内实际铺设面积更合理的分配,便于不同房间之间的管路铺设。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拓展功能箱箱体X1的个数为一个还是两个,分配管路均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功能箱,通过子功能箱的设置来实现分配管路与室内实际铺设面积更合理的分配。
子功能箱包括子功能箱箱体X2,子分配管路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作为可选地,选取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进行介绍:一种为,每个分配管路对应的子功能箱的个数为两个,为了便于两个子功能箱的装配,该分配管路还设置有一个过渡功能箱,该过渡功能箱包括过渡功能箱箱体X2’和与子功能箱配合的第n-1级分歧管,该第n-1级分歧管位于过渡功能箱箱体X2’内,如图6所示,分配管路具有四级分歧管,过渡功能箱内包含第三级分歧管F3,两个子功能箱中各自包含一个第四级分歧管F4;另一种为,将一个第n-1级分歧管和两个第n级分歧管放置于同一个子功能箱内,从而使得该子功能箱内设置有两个子分配管路,如图7所示,分配管路具有四级分歧管,第三级分歧管F3和两个第四级分歧管F4位于子功能箱箱体X2内。
如图6所示,拓展功能箱箱体X1内的主分配管路用于对主房间(主卧或者面积较大的空间)进行管路分配,两个子功能箱用于两个子房间(或者面积较小的空间)进行管路分配。过渡功能箱内包含第三级分歧管F3,两个子功能箱内包括第四级分歧管F4,主分配管路的与过渡功能箱配合的第二级分歧管F2的第二级支管的端部连接有连接出口纳子头L41(可以理解为第一级连接出口纳子头),过渡功能箱的第三级分歧管F3的第三级主管的端部连接有连接进口纳子头L42(可以理解为第一级连接进口纳子头),连接出口纳子头L41与连接进口纳子头L42连接,第三级分歧管F3的第三级支管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级连接出口纳子头L43,子功能箱的第四级分歧管F4的第四级主管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级连接进口纳子头L44,第二级连接出口纳子头L43与对应的第二级连接进口纳子头L44连接,第四级分歧管F4的第四级分管的端部连接有辐射组件纳子头L3。为了便于实现每个子功能箱的单独控制,在过渡功能箱的第三级分歧管F3的两个第三级支管上分别设置一个膨胀阀K1,用于控制对应的子功能箱的第四级分歧管F4内的流动介质的流量。
如图7所示,该种结构方式的子功能箱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房间的管路分配,每个子功能箱包括子功能箱箱体X2,一个第三级分歧管F3和与该第三级分歧管F3配合的两个第四级分歧管F4位于子功能箱内,在该第三级分歧管F3的第三级主管的端部连接有连接进口纳子头L42,主分配管路的与该第三级分歧管F3配合的第二级分歧管F2的第二级支管的端部连接有连接出口纳子头L41,连接出口纳子头L41与连接进口纳子头L42连接,子功能箱内的第四级分歧管F4的两个第四级支管的端部分别连接有辐射组件纳子头L3,子功能箱具有四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从而能够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房间的管路分配,在子功能箱内的第三级分歧管F3的两个第三级支管上分别设置有膨胀阀K1,用于控制对应的第四级分歧管F4内的流动介质的流量,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辐射组件30的位置需求,将子功能箱放置于所需位置,便于分配管路与室内实际铺设面积的合理分配。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的所有分配管路和分歧管的粗细(即截面积)均因其所处位置不同而不同,依系统管路内介质流量的合理性与否而定。所有分歧管均包括一个主管和两个支管,分歧管的主管与支管的管径既可以不等,也可以相等;两个支管构成U或Y字形结构,便于安装排布。分歧管的材质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金属管、塑料管、合成管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辐射组件30包括与辐射组件纳子头L3对应的分配器302,每个分配器302与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连接,每个分配管路包括多个分路G2(每个分路G2设置有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辐射组件30包括多个辐射单元301,每个辐射单元301的进口端(也可以是出口端)对应两个分配管路中一个分配管路的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每个辐射单元301的出口端(也可以是进口端)对应两个分配管路中另一个分配管路的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为了便于区分两个分配管路中的部件,此辐射组件纳子头L3’为另一个分配管路中的辐射组件纳子头)。如图8所示,每个辐射单元301包括两个分配器(分配器302、分配器302’)和一个辐射件303,辐射件303包括并排设置的多根换热管304,两个分配器(分配器302、分配器302’)位于辐射件303的两端,每个分配器(分配器302或分配器302’)包括一个分配器连接入口(分配器连接入口305或分配器连接入口305’)和多个分配器连接出口(分配器连接出口306或分配器连接出口306’),多个分配器连接出口(分配器连接出口306或分配器连接出口306’)与多根换热管304一一对应连接。每个分配器连接入口305(或分配器连接入口305’)均设有分配器连接入口纳子头L31(或分配器连接入口纳子头L31’),在同一个辐射单元301中,其中一个分配器连接入口纳子头L31与其中一个分配管路的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连接,另一个分配器连接入口纳子头L31’与另一个分配管路的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L3’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换热管304可以为金属管(例如铜管)、也可以为非金属管(例如耐压导热的塑料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外层带翅片的、带塑料涂层的、内壁带齿纹的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换热管304。辐射组件30可以为辐射地面、辐射墙面或者辐射顶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组合的辐射组件30。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管路中的各部件,在相应的部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分(在对应的编号数字后面增加标识符号’区分),例如但不限于:上述的分配器连接出口306和分配器连接出口306’。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内还设置有电磁阀420,辐射组件包括第一辐射组件组和第二辐射组件组,第一辐射组件组和第二辐射组件组均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每个分配管路的第二级分歧管的其中一个第二级支管能够与第一辐射组件组连接,该第二级分歧管的另一个第二级支管能够与第二辐射组件组连接。为了便于区分,两个分配管路分别为第一分配管路和第二分配管路,第一分配管路的用于与第一辐射组件组连接的第二级支管与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分配管路的用于与第二辐射组件组连接的第二级支管与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相当于,如图9所示,在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内部设置一条串联管路,该串联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分配管路的第二级分歧管F2的一个第二级支管连接(在第二级分歧管F2的第二级支管上设置分歧管510,分歧管510的一个支管用于连接该串联管路),该串联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配管路的第二级分歧管F2’的一个第二级支管(该第二级分歧管F2’的另一个支管用于连接第一辐射组件组)连接(在此第二级支管上设置分歧管520,分歧管520的一个支管用于连接该串联管路),当第一分配管路和第二分配管路均与第一辐射组件组和第二辐射组件组连接后,该串联管路在预设条件下,通过电磁阀420的开启能够实现第一辐射组件组和第二辐射组件组的串联。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组件组的内部可以包括多个辐射单元(此种情况下相当于,每个分配管路中包括第三级分歧管或第四级分歧管等多级分歧管(并不局限于第三级分歧管和第四级分歧管),第一辅助组件组与第二级分歧管的一个第二级支管的管路上的下级分歧管(指第二级以下的分歧管,例如第三级分歧管)连通),第一辐射组件组的多个辐射单元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参照上面所述的串联管路的连接方式),当需要第一辐射组件组的多个辐射单元之间串联时,关闭相应的阀即可,在正常状态下,第一辐射组件组的多个辐射单元之间是并联连接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辐射组件组也可以包括多个辐射单元(可以与第一辐射组件组的辐射单元的数量不同,例如有的下级分歧管不连接辐射单元),第二辐射组件组的多个辐射单元的连接方式参照第一辐射组件组的连接方式。辐射组件串并联的实现,解决了“无水地暖”管路长短自身不可变无法作为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内的热交换器随环境温度变化的难题,进一步推动了“辐射换热体”与建筑结合的合理性,使之“干式无水地暖”的应用成为可能。
如图10所示,在两组不同的辐射组件组的前端和后端各增加一个分歧管(分歧管510、分歧管520)并将这两个分歧管(分歧管510、分歧管520)形成的四个支路的其中一路连通(将其中一组辐射组件组连接),在它们之间再连接一个电磁阀(电磁阀420),在另一辐射组件组的一端增加一个膨胀阀430,就可以根据系统工况的需要,解决辐射组件组(内的换热管)的长度(辐射面积)及内容积可以配合机组实现变量的问题。当辐射组件组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到一定值时,即已经不能满足系统工况的需求,必须用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增加辐射组件组(或者减少辐射组件组),那么这个连通管路上的电磁阀420的开启就可以将两组辐射组件组串联在一起。如:制热时冷媒(冷媒进入辐射组件组前的流经过程省略)流入第二级分歧管F2经膨胀阀408流入一辐射组件组后流经分歧管520、电磁阀420到分歧管510(此时膨胀阀406、膨胀阀407关闭)再流入另一辐射组件组后流经膨胀阀430再流经第二级分歧管F2’和第一级分歧管F1’到储液罐404(冷媒流出辐射组件组后的流经过程省略);制冷时冷媒从储液罐404流入第一级分歧管F1’、第二级分歧管F2’和膨胀阀430流入另一辐射组件组后流经分歧管510然后是电磁阀420到分歧管520(此时膨胀阀406、407关闭)再流入一辐射组件组后流经分歧管F2和分歧管F1到四通阀(略)。无论是制冷还是制热,若辐射组件组并联可以利用关闭电磁阀420,然后将每组辐射组件组前(后)端的膨胀阀开启(或者关闭)即可实现。另外配合完成“变量”的一组辐射组件组,应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将换热管的管径、管长、管间距、管的位置(地面、墙面、棚顶)做不同结构的相应配合的工装。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9所示,为了实现辐射组件30与室内机组20的串、并联,在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中,还设置有第一调节管路,其中一个分配管路的构成主路G1的第一级分歧管F1的一个第一级支管上连接有分歧管501,分歧管501的主管与上述第一级支管连通,分歧管501的一个支管的端部设置室内机组纳子头L2,分歧管501的另一个支管连通第一调节管路的一端;另一个分配管路的构成第一级分路的第一级支管上连接分歧管502,分歧管502的主管与上述的第一级支管连通,分歧管502的两个支管分别连接第二级分歧管F2’的主管和第一调节管路的另一端。相当于,第一调节管路连通一个分配管路中的主路和另一个分配管路中的第一级分路,第一调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截止阀410,通过第一调节截止阀410的开启或关闭来实现辐射组件30与室内机组20的串联或并联。还可以关闭第一调节截止阀410,利用膨胀阀409的可控开启,配有内热交换器201的变频,对压缩机102的回气温度实现控制,进一步提高整机能效。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分配管路中设置有干燥器401和节流部件402,节流部件402可以为电子膨胀阀(压力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用于(在制热时)调整系统管路中的冷媒的流量,干燥器401用于对管路进行除湿和过滤杂质。为了合理使用节流部件402,在其旁边并联有单向阀403,制热时(单向阀403处于反向关闭状态)系统管路中的冷媒只能流经节流部件402,制冷时(节流部件402关闭)系统管路中的冷媒只能流经单向阀40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室外机组10包括外热交换器101、压缩机102及与压缩机102连接的四通阀106,外热交换器101的出口端与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连接,外热交换器101的进口端与其中一个室外机组纳子头L1连接,四通阀106的第二端口Q2与压缩机102的出口端连通,压缩机102的进口端与四通阀106的第三端口Q3连接,四通阀106的第四端口Q4与另一个室外机组纳子头L1’连接;当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二端口Q2连通,第三端口Q3与第四端口Q4连通;当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室内机组20包括内热交换器201,内热交换器201的进口端与其中一个室内机组纳子头L2连接,内热交换器201的出口端与另一个室内机组纳子头L2’连接。为了去除进入压缩机102的气体中的液体,在压缩机102的进口端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05。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外热交换器101的出口端和进口端为外热交换器101的两个端口,分别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出口端并非指流动介质的出口,也可以为流动介质的入口,进口端的原理与出口端相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四通阀106、压缩机102及外热交换器101位于一个箱体内,该箱体连接有两个端口,分别用于与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两个室外机组纳子头L1连接,结构紧凑。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2可以采用补气增焓压缩机,补气增焓压缩机是采用两级节流中间喷气技术,采用闪蒸器进行气液分离,实现增焓效果。它能够提高压缩机排气量,达到低温环境条件下提升制热能力的目的。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压缩机102还可以采用一体多缸式压缩机,或者压缩机102的数量为至少两台,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可以选取不同形式或组合的压缩机102。
可选地,内热交换器201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两个内热交换器201并联于系统的冷媒回路上,相当于在拓展功能箱箱体X1内,在一个分配管路中,构成主路的第一级支管上连接一个分歧管,此分歧管的主管与第一级支管连通,此分歧管的两个支管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个室内机组纳子头L2,从而使得两个内热交换器201分别与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内热交换器201的个数还可以为多个,只要在第一级支管上将多个分配器与冷媒回路并联,再并接多个内热交换器201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室内机组2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图中未标出),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湿度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根据湿度信号进行分析并控制内热交换器201参与除湿或加湿。
可选地,室内机组20的内热交换器201可以是空调室内机也可以是新风机组(图中未标出),还可以是新风机组与空调室内机组合,在空调室内机为室内空间进行温度热交换时,新风机组对室内空气进行湿度交换和空气净化等功能,提升了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同时提供更加节能和舒适的环境体验。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新风机组里还可以添加净化器、加湿器、负(氧)离子发生器、光触媒涂层发生腔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还包括热水器103、光照组件104和辅助功能箱,如图12和图13所示,辅助功能箱包括辅助功能箱箱体X5和位于辅助功能箱箱体X5内的两个辅助管路,每个辅助管路包括第一级辅助分歧管(分歧管701、分歧管701’)和第二级辅助分歧管(分歧管702、分歧管702’)。第一辅助分歧管和第二级辅助分歧管均包括一个主管和两个支管,第二级辅助分歧管的主管与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一个支管连接,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主管的端部连接有辅助进口端,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另一个支管的端部和第二级辅助分歧管的两个支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辅助出口端。辅助功能箱的两个辅助管路分别为第一辅助管路(分歧管701、分歧管702构成的管路)和第二辅助管路(分歧管701’、分歧管702’构成的管路),第一辅助管路的辅助进口端(分歧管701的主管的端部)与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连接,第一辅助管路的三个辅助出口端(分歧管703的一个支管、分歧管702的两个支管)分别与外热交换器101的出口端、热水器103的出口端和光照组件104的出口端连接,第二辅助管路的辅助进口端(分歧管701’的主管的端部)与外热交换器101的进口端对应的室外机组纳子头L1’连接,第二辅助管路的三个辅助出口端(分歧管701’的一个分管、分歧管702’的一个分管及分歧管704的一个分管)分别与外热交换器101的进口端、热水器103的进口端和光照组件104的进口端连接。辅助功能箱内还设置有第二调节管路,第二调节管路的一端与第一辅助管路的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设置有辅助出口端的支管(设置有分歧管703的支管,即分歧管703的一个支管)连通,第二调节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辅助管路的第二级辅助分歧管(分歧管702’)的其中一个支管(分歧管704的另一个支管)连通,第二调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截止阀606,第二调节截止阀606用于控制第二调节管路的断开或连通,以改变外热交换器101与热水器103和光照组件104的串、并联方式。如图13所示,为辅助功能箱的结构示意图。这里的热水器103的出口端和进口端为热水器103的两个端口,分别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出口端并非指流动介质的出口,也可以为流动介质的入口,进口端的原理与出口端相似。光照组件104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的原理与热水器103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的原理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方式中,辅助功能箱的设置,使得压缩机102与外热交换器101分离,不处于同一箱体内,压缩机102位于压缩机箱体X4内,外热交换器101位于外热交换器箱体X3内,便于外热交换器101的换热(与内热交换器201相同,外热交换器101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只是图中没有标出)。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外热交换器101的换热,四通阀106位于压缩机箱体X4内。在系统组装时,只需分别与室外机组纳子头L1、室外机组纳子头L1’、外热交换器101、压缩机102、热水器103及光照组件104的端口连接即可。如图14所示,压缩机102的位置还可以单独设置,此时四通阀106位于辅助功能箱箱体X5内,压缩机箱体X4设置两个端口分别与辅助功能箱箱体X5内的四通阀106的第二端口Q2和第三端口Q3连通;辅助功能箱箱体X5设置八个端口,第一辅助管路设置五个端口,相对于第二辅助管路的三个端口,增加了用于与压缩机102连接的两个端口;将压缩机102单独设置在一个箱体(压缩机箱体X4)内,便于实现压缩机102的固定与减噪和更换与维修,同时压缩机102的放置位置更灵活,既可以放置于室内(不冻的位置),也可以放置于室外的某个角落(不必再考虑通风与否)。
可选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热水器103为带电辅的空气能热水器,便于“双向”自动加热。光照组件104的形状可以扁长形,此种形式宽度尺寸较大,占用安装空间较大,用于安装于房顶或者阳台;还可以为长扁形,此种形状宽度尺寸较小,占用安装空间较小,用于安装于房顶或者两窗户之间;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光照组件104,在安装时,光照组件104必须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也不能太大,既便于冬季吸收太阳能,又不影响建筑的美观为佳。
由于外热交换器101单独处于外热交换器箱体X3内,可以使其具有“足够”的换热空间,外热交换器101的不同形状对于换热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可选地,外热交换器101的形状为锥形、圆形、椭圆形等,其较大的均匀的换热面积,增加了外热交换器101的换热能力。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热交换器101的形状还可以为L形、矩形、异形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为了合理利用安装空间,辅助功能箱与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部件合并于同一箱体内,形成复合功能箱,如图15所示。复合功能箱的设置,将各部件集装于复合功能箱箱体X6,分别设置多个接头,用于与压缩机102、外热交换器101、内热交换器201、辐射组件30、热水器103及光照组件104的连接,提高了装配效率,在系统装配时,减少了焊接等工艺对安装质量的影响。复合功能箱,相对于在辅助功能箱和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结合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通阀及分歧管,便于实现多种不同的工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02设置于复合功能箱的外部,位于独立的箱体(压缩机箱体X4)内,在压缩机102的输出端(高压端)和输入端(低压端)均设置压力传感器C1、温度传感器C2及检修阀K2,既可以监测进入压缩机102管路中冷媒的压力或温度,还便于对压缩机102进行检修或更换。压缩机102的低压端的压力传感器C1、温度传感器C2及检修阀K2位于压缩机箱体X4内,压缩机102高压端的压力传感器C1、温度传感器C2及检修阀K2位于复合功能箱箱体X6内。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低压端和高压端的压力传感器C1、温度传感器C2及检修阀K2的位置可以为多种,例如,低压端和高压端的压力传感器C1、温度传感器C2及检修阀K2均位于压缩机箱体X4内,或者低压端和高压端的压力传感器C1、温度传感器C2及检修阀K2均位于复合功能箱箱体X6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安装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承载冷媒的管道均“穿过”热水器103和光照组件104,热水器103可以通过电对水进行加热,光照组件104能够通过太阳能将箱体加热。当进入热水器103内的冷媒温度高时,同样可以对热水器103内的水进行加热;同理,当太阳能将光照组件104箱体加热后该箱体内的冷媒也会被相应加热。
在本申请中,控制电路板与整个系统中各电气元件电连接,用于控制各电气元件的工作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工作原理。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一种制冷状态:如图16所示,第一种制冷状态中,室内机组20参与制冷,辐射组件30、热水器103及光照组件104均不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二端口Q2连通,第三端口Q3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一端口Q1流出)、分歧管701、分歧管705、膨胀阀602及分歧管703流入外热交换器101,由外热交换器101输出到分歧管701’、分歧管707、干燥器401、单向阀403、储液罐404、第一级分歧管F1’、三通阀804(第一位置,与第一级分歧管F1’连通)、膨胀阀405、内热交换器201、分歧管501、膨胀阀409、三通阀803(第一位置,与第一级分歧管F1连通)、第一级分歧管F1、分歧管706、四通阀106(由第四端口Q4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内热交换器201为蒸发器,外热交换器101为冷凝器。需要指出的是,此种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与分歧管701连通),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与分歧管701’连通)。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二种制冷状态:如图17所示,第二种制冷状态中,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串联制冷,热水器103及光照组件104均不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二端口Q2连通,第三端口Q3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一端口Q1流出)、分歧管701、分歧管705、膨胀阀602及分歧管703流入外热交换器101,由外热交换器101输出到分歧管701’、分歧管707、干燥器401、单向阀403、储液罐404、第一级分歧管F1’、三通阀804(第一位置)、膨胀阀405、内热交换器201、分歧管501、第一调节截止阀410、分歧管502、第二级分歧管F2’、辐射组件30(辐射单元301、膨胀阀407(或膨胀阀408))、第二级分歧管F2、第一级分歧管F1、分歧管706、四通阀106(由第四端口Q4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外热交换器101为冷凝器,内热交换器201和辐射组件30组成蒸发器,内热交换器201为蒸发器前段,辐射组件30为蒸发器后段,只是蒸发器前段温度低(一般温度<15℃,易于结露,可以兼顾除湿)、后段温度略高(一般温度>18℃,可以避开露点,在“中温”段制冷),实现制冷的同时除湿,还可以利用第一调节截止阀410的关闭和膨胀阀409的可控开启,再配有内热交换器201的变频,对压缩机102的回气温度实现控制,进一步提高整机能效。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3处于第一位置。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三种制冷状态:如图18所示,第三种制冷状态中,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并联同时制冷,热水器103及光照组件104均不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二端口Q2连通,第三端口Q3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一端口Q1流出)、分歧管701、分歧管705、膨胀阀602及分歧管703流入外热交换器101,由外热交换器101输出到分歧管701’、分歧管707、干燥器401、单向阀403及储液罐404流入第一级分歧管F1’,冷媒在第一级分歧管F1’处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三通阀804(第一位置)、膨胀阀405、内热交换器201、分歧管501、膨胀阀409及三通阀803(第一位置)流至第一级分歧管F1,另一条支路经分歧管503、膨胀阀406、分歧管502、第二级分歧管F2’、辐射组件30(辐射单元301、膨胀阀407(或膨胀阀408))、第二级分歧管F2流至第一级分歧管F1,两条支路在第一级分歧管F1汇合后流经分歧管706、四通阀106(由第四端口Q4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外热交换器101为冷凝器,内热交换器201和辐射组件30组成蒸发器,此时内热交换器201为室内空气对流制冷,辐射组件30为室内空间辐射制冷,因辐射组件30具有能量储存的功能,系统中的冷媒在流经辐射组件30时,辐射组件30储存低温能量,随着空气冷热的交换降低室内地面的温度,起到制冷(辅助)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四种制冷状态:如图18所示,第四种制冷状态的冷媒流程与第三制冷状态相同,此种状态下,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并联,室内机组20除了制冷同时还可以有除湿功能,除湿时,内热交换器201的风机转速较慢(比制冷状态时的转速慢很多),内热交换器201主要用于除湿,辐射组件30主要用于制冷,适合春秋夏季,由于夏季时,室内温度较高,可以由辐射组件30配合制冷,从而除湿的同时附带“有条件的”地面制冷,实现室内“无风”吹感制冷,环境更加舒适。
此种状态,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同为蒸发器,外热交换器101为冷凝器。虽然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同为蒸发器,但是它们“分工”不同,室内机组20负责除湿,辐射组件30负责配合“有条件的”制冷,实现除湿的同时制冷,进一步提高整机能效。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一种除湿状态:如图16所示,第一种除湿状态的冷媒流程与第一制冷状态相同,第一种除湿状态适合于南方春秋季节,室内机组20用于除湿,此种状态下,辐射组件30不参与工作。此种状态,室内机组20为蒸发器,外热交换器101为冷凝器。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二种除湿状态:如图17所示,第二种除湿状态的冷媒流程与第二制冷状态相同,第二种除湿状态适合于夏季,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串联除湿,此种状态下,系统在除湿的同时,附带辐射组件30(这里为辐射地面或棚顶)制冷。此种状态,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均为蒸发器,外热交换器101为冷凝器。虽然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均为蒸发器,但是它们“分工”不同,室内机组20为蒸发器前段负责除湿,辐射组件30为蒸发器后段负责“有条件”配合制冷,实现除湿的同时制冷,整机能效提高。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三种除湿状态:如图19所示,第三种除湿状态下,辐射组件30与室内机组20“分工”组合除湿,适合南方冬(春、秋)季,室外机组10不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四端口Q4流出)、分歧管706、第一级分歧管F1、第二级分歧管F2、膨胀阀407(膨胀阀408)、辐射单元301、第二级分歧管F2’、分歧管502、膨胀阀406、分歧管503、第一级分歧管F1’、储液罐404、节流部件402、干燥器401、分歧管707、三通阀804(第二位置)、膨胀阀405、内热交换器201、分歧管501、膨胀阀409、三通阀803(第二位置,与第一级分歧管F1断开)、分歧管705、分歧管701、四通阀106(由第一端口Q1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内热交换器201为蒸发器,辐射组件30相当于冷凝器,辐射组件30具有能量储存的功能,系统中的冷媒在流经辐射组件30时,辐射组件30储存高温能量,随着空气冷热的交换提升室内地面的温度,制热的同时去除室内空间的湿空气,实现一机制热兼带除湿,大幅提高整机能效。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一种制热状态:如图20所示,第一种制热状态下,辐射组件30制热,室外机组10工作,室内机组20不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四端口Q4流出)、分歧管706、第一级分歧管F1、第二级分歧管F2、膨胀阀407(膨胀阀408)、辐射单元301、第二级分歧管F2’、分歧管502、膨胀阀406、分歧管503、第一级分歧管F1’、储液罐404、节流部件402、干燥器401、分歧管707、分歧管701’、外热交换器101、分歧管703、膨胀阀602、分歧管705、分歧管701、四通阀106(由第一端口Q1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种状态下,外热交换器101为蒸发器,辐射组件30相当于冷凝器,压缩机102输出的冷媒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流经辐射组件30,由于辐射组件30具有能量储存的功能,系统中的冷媒在流经辐射组件30时,辐射组件30储存高温能量,随着空气冷热的交换提升室内地面的温度,起到制热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3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4处于第一位置。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二种制热状态:如图21所示,第二种制热状态下,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串联制热。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四端口Q4流出)、分歧管706、第一级分歧管F1、第二级分歧管F2、膨胀阀407(膨胀阀408)、辐射单元301、第二级分歧管F2’、分歧管502、第一调节截止阀410、分歧管501、内热交换器201、膨胀阀405、三通阀804(第一位置)、第一级分歧管F1’、储液罐404、节流部件402、干燥器401、分歧管707、分歧管701’、外热交换器101、分歧管703、膨胀阀602、分歧管705、分歧管701、四通阀106(由第一端口Q1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种状态下,外热交换器101为蒸发器,辐射组件30和室内机组20为冷凝器,压缩机102输出的冷媒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流经辐射组件30和室内机组20,辐射组件30为冷凝器前段,室内机组20为冷凝器后段,冷凝器前段温度高,冷凝器后段温度比冷凝器前段温度略低,随着空气冷热的交换提升室内地面的温度,起到制热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利用内热交换器201变频控制来提高整机能效。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3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4处于第一位置。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三种制热状态:如图22所示,第三种制热状态下,室内机组20与辐射组件30并联制热。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四端口Q4流出)及分歧管706流至第一级分歧管F1,并在第一级分歧管F1处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第二级分歧管F2、膨胀阀407(膨胀阀408)、辐射单元301、第二级分歧管F2’、分歧管502、膨胀阀406、分歧管503流至第一级分歧管F1’,另一条支路经三通阀803(第一位置)、膨胀阀409、分歧管501、内热交换器201、膨胀阀405、三通阀804(第一位置)流至第一级分歧管F1’,两条支路汇合于第一级分歧管F1’后,流至储液罐404、节流部件402、干燥器401、分歧管707、分歧管701’、外热交换器101、分歧管703、膨胀阀602、分歧管705、分歧管701、四通阀106(由第一端口Q1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种状态下,外热交换器101为蒸发器,室内机组20和辐射组件30为冷凝器,压缩机102输出的冷媒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流经辐射组件30的同时也流经室内机组20,此种状态制热是地面辐射组件30为主,空气对流室内机组20为辅,随着空气冷热的交换提升室内地面和周围空气的温度,起到制热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3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4处于第一位置。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一种制热水状态:如图23所示,第一种制热水状态下,室内机组20和热水器103参与工作,外热交换器101不参与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二端口Q2连通,第三端口Q3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一端口Q1流出)、分歧管701、三通阀801(第一位置)、膨胀阀603、热水器103、分歧管704、分歧管702’、膨胀阀605、三通阀802(第一位置)、分歧管701’、分歧管707、干燥器401、单向阀403、储液罐404、第一级分歧管F1’、三通阀804(第一位置)、膨胀阀405进入内热交换器201,由内热交换器201输出到分歧管501、膨胀阀409、三通阀803(第一位置)、第一级分歧管F1、分歧管706、四通阀106(由第四端口Q4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内热交换器201为蒸发器,热水器103为冷凝器,压缩机102输出高温高压冷媒,冷媒流经热水器103时对热水器103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内热交换器201换走(蒸发)室内的热量(对室内进行制冷),此时室内制冷是“免费”的。需要指出的是,此种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在第一种制热水状态中,辐射组件30可选择的参与制冷,辐射组件30为蒸发器,当膨胀阀406、膨胀阀407(膨胀阀408)开启时,冷媒流经第一级分歧管F1’后再流向分歧管503、膨胀阀406、分歧管502、第二级分歧管F2’、辐射单元301、膨胀阀407(膨胀阀408)及第二级分歧管F2流至第一级分歧管F1,在第一级分歧管F1与内热交换器201流出的冷媒汇合并流向分歧管706。当辐射组件30参与工作时,利用辐射组件30来给地面进行制冷,同时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二种制热水状态:如图24所示,第二种制热水状态下,室内机组20制热水,辐射组件30不参与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四端口Q4流出)、分歧管706、三通阀801(第二位置,与分歧管706连通)、分歧管702、膨胀阀603、热水器103、分歧管704、分歧管702’、膨胀阀605、三通阀802(第一位置)、分歧管701’、分歧管707、干燥器401、单向阀403、储液罐404、第一级分歧管F1’、三通阀804(第一位置)、膨胀阀405、内热交换器201、分歧管501、膨胀阀409、三通阀803(第二位置)、分歧管705、分歧管701、四通阀106(由第一端口Q1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内热交换器201为蒸发器,热水器103为冷凝器,压缩机102高温高压冷媒,冷媒流经热水器103时对热水器103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内热交换器201换走(蒸发)室内的热量(对室内进行制冷)。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第三种制热水状态:如图25所示,第三种制热水状态下,室外机组10制热水,室内机组20、辐射组件30不工作。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四端口Q4流出)、分歧管706、三通阀801(第二位置)、分歧管702、膨胀阀603、热水器103、分歧管704、分歧管702’、膨胀阀605、三通阀802(第二位置)、分歧管503、第一级分歧管F1’、储液罐404、节流部件402、干燥器401、分歧管707、分歧管701’、外热交换器101、分歧管703、膨胀阀602、分歧管705、分歧管701、四通阀106(由第一端口Q1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外热交换器101为蒸发器,热水器103为冷凝器,压缩机102高温高压冷媒,冷媒流经热水器103时对热水器103内的水进行加热。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二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二位置,三通阀803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4处于第一位置。
还有一种“自动”制热水状态,即设定一种模式,在停机前先把冷媒抽到外热交换器101内,停机后关闭内热交换器201与外热交换器101连接的所有通路(包括辐射组件30),让大部分介质储存在热水器103和光照组件104(外热交换器101)中,当太阳能把光照组件104加热后,原本自由流动的介质在光照组件104(被加热)和热水器103(没被加热)腔体内形成一个冷热循环的流动,随着温差的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热值平衡,但此时热水器103箱体内低温的水,也会与热水器的介质腔体进行冷热交换,达到一个热平衡,从而形成“自动”把热水器103里的水加热。
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1的“二次蒸发”状态:如图26所示,此种状态中,四通阀106的第一端口Q1与第三端口Q3连通,第二端口Q2与第四端口Q4连通,冷媒流程如下:冷媒从压缩机102的输出端流出,依次经过四通阀106(由第二端口Q2流入,第四端口Q4流出)、分歧管706、第一级分歧管F1、第二级分歧管F2、膨胀阀407(膨胀阀408)、辐射单元301、第二级分歧管F2’、分歧管502、膨胀阀406、分歧管503、第一级分歧管F1’、储液罐404、节流部件402、干燥器401、分歧管707、分歧管701’、外热交换器101、分歧管703、第二调节截止阀606、分歧管704、热水器103、膨胀阀603(或者分歧管702’、光照组件104、膨胀阀604)、分歧管702、三通阀801(第一位置)、分歧管701、四通阀106(由第一端口Q1流入,第三端口Q3流出)及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压缩机102的输入端。在此状态时,主要应用于冬季,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外热交换器101为蒸发器;由于室外环境温度比较低,外热交换器101已经“没有”能力从外界换来更多的热能了,此时压缩机102入口的进气温度也会很低,这时,在外热交换器101的末端串联一个能够使冷媒增加温度的器件(“加热”热水器103或光照组件104),就提升(并延伸)了机组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这里的热水器103内装有承载冷媒的管道,当与外热交换器101串联后,冷媒流经热水器103时,热水器103内有一定高温的热水“间接”对冷媒进行加热,使得进入压缩机102的冷媒的温度升高,从而提升了整个机组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状态下,没有提及的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三通阀801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2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3处于第一位置,三通阀804处于第一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包括室外机组、室内机组、辐射组件及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包括拓展功能箱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拓展功能箱箱体内的两个分配管路;
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每个分配管路包括主路和与所述主路连通的至少一个分路,每个主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室外机组纳子头和一个室内机组纳子头,每个分路的远离所述主路的端部设有一个辐射组件纳子头,每个分配管路的所有辐射组件纳子头组成一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两个所述室外机组纳子头分别用于与室外机组的进口和出口连接,两个所述室内机组纳子头分别用于与室内机组的进口和出口连接,两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分别用于与辐射组件的进口和出口连接;
所述室外机组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两个分配管路的两个室外机组纳子头连接,所述室内机组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两个分配管路的两个室内机组纳子头连接,所述辐射组件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两个分配管路的两组辐射组件纳子头组连接,所述室外机组与所述室内机组通过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所述室外机组与所述辐射组件通过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所述室内机组与所述辐射组件通过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连接形成回路;
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外热交换器、压缩机及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四通阀,所述外热交换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外热交换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其中一个所述室外机组纳子头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另一个所述室外机组纳子头连接;
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内热交换器,所述内热交换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其中一个所述室内机组纳子头连接,所述内热交换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另一个所述室内机组纳子头连接;
所述辐射组件包括多个辐射单元,每个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两个分配器和多根换热管,所述两个分配器的设置多个分配器连接出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两端连接,所述两个分配器的设置分配器连接入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的辐射组件纳子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每个分配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膨胀阀和与所述至少一个膨胀阀对应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至少一个分配管路连接有储液罐,每个所述膨胀阀和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工作状态,以改变对应的分配管路的流动介质的流量;
或,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每个分配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膨胀阀和与所述至少一个膨胀阀对应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至少一个分配管路连接有储液罐,每个所述膨胀阀和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工作状态,以改变对应的分配管路的流动介质的流量;
或,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每个分配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膨胀阀、与所述至少一个膨胀阀对应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和与所述至少一个膨胀阀对应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两个分配管路中至少一个分配管路连接有储液罐,每个所述膨胀阀、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或温度信号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工作状态,以改变对应的分配管路的流动介质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配管路包括至少一个分歧管,所述至少一个分歧管中一个分歧管为第一级分歧管,所述第一级分歧管包括第一级主管和与所述第一级主管连通的两个第一级支管,所述第一级主管与所述两个第一级支管中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所述主路,所述两个第一级支管中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一个所述分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配管路的分歧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歧管分别为第一级分歧管和第二级分歧管,所述第一级分歧管的第一级主管和其中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主路,所述第一级分歧管的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第一级分路,所述第二级分歧管包括第二级主管和与所述第二级主管连通的两个第二级支管,所述第二级主管与构成所述第一级分路的第一级支管连通,所述两个第二级支管被构造成两个第二级分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配管路的分歧管的数量为2n-1个,其中n≥3,所述分歧管包括一个第一级分歧管、一个第二级分歧管、两个第三级分歧管、…、2n-2个第n级分歧管,所述第n级分歧管包括第n级主管和两个第n级支管,所述第n级支管被构造成第n级分路,所述第一级分歧管的第一级主管与其中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主路,所述第一级分歧管的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被构造成第一级分路,所述第二级分歧管位于所述第一级分路,所述第二级分歧管的第二级主管与构成所述第一级分路的第一级支管连通,所述第二级分歧管的两个第二级支管被构造成两个第二级分路,每个所述第三级分歧管位于所述第二级分路,每个所述第三级分歧管的第三级主管与构成所述第二级分路的一个第二级支管连通,每个第三级支管被构造成第三级分路,以此类推,与第n-1级分歧管的第n-1级支管连接的分歧管为第n级分歧管,所述第n级分歧管的第n级支管被构造成第n级分路,所述2n-2个第n级分歧管被构造成2n-1个第n级分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功能箱箱体的数量设置有两个,每个分配管路位于一个拓展功能箱箱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配管路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功能箱,每个所述分配管路包括主分配管路和子分配管路,所述子分配管路位于所述子功能箱内,所述子分配管路包括与所述主分配管路配合的一个第n级分歧管,所述第n级分歧管与所述主分配管路的一个第n-1级分歧管的其中一个第n-1级支管连通,所述主分配管路的与所述子分配管路配合的第n-1级支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出口纳子头,所述子分配管路的第n级分歧管的第n级主管的端部连接有连接进口纳子头,所述第n级分歧管的两个第n级支管的端部分别连接有辐射组件纳子头,所述连接进口纳子头与所述连接出口纳子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四通阀的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当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四通阀的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
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的每个分配管路包括一个第一级分歧管和一个第二级分歧管,所述第一级分歧管包括第一级主管和两个第一级支管,所述第二级分歧管包括第二级主管和两个第二级支管,所述第二级主管与所述两个第一级支管中一个第一级支管连通,所述两个第一级主管中另一个第一级支管能够与所述室内机组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级支管分别能够与所述辐射组件连接;
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内还设置有第一调节管路,所述第一调节管路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分配管路的设置有所述室内机组纳子头的第一级分歧管的第一级支管连通,所述第一调节管路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分配管路的第二级分歧管的其中一个第二级支管连通,所述第一调节管路设置有第一调节截止阀,所述第一调节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节管路的连通或断开,以改变所述辐射组件和所述内热交换器的串、并联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内还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辐射组件包括第一辐射组件组和第二辐射组件组,每个所述分配管路的第二级分歧管的其中一个第二级支管能够与所述第一辐射组件组连接,该第二级分歧管的另一个第二级支管能够与所述第二辐射组件组连接,所述两个分配管路分别为第一分配管路和第二分配管路,所述第一分配管路的用于与所述第一辐射组件组连接的第二级支管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分配管路的用于与所述第二辐射组件组连接的第二级支管与所述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还包括热水器、光照组件和辅助功能箱,所述辅助功能箱内设置有两个辅助管路,每个辅助管路包括第一级辅助分歧管和第二级辅助分歧管,所述第二级辅助分歧管的主管与所述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一个支管连接,所述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主管的端部连接有辅助进口端,所述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另一个支管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级辅助分歧管的两个支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辅助出口端;
所述两个辅助管路分别为第一辅助管路和第二辅助管路,所述第一辅助管路的辅助进口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管路的三个辅助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外热交换器的出口端、热水器的出口端和光照组件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辅助管路的辅助进口端与所述外热交换器的进口端对应的所述室外机组纳子头连接,所述第二辅助管路的三个辅助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外热交换器的进口端、热水器的进口端和光照组件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辅助功能箱内还设置有第二调节管路,所述第二调节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辅助管路的第一级辅助分歧管的设置有辅助出口端的支管连通,所述第二调节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管路的第二级辅助分歧管的其中一个支管连通,所述第二调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截止阀,所述第二调节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调节管路的断开或连通,以改变所述外热交换器与热水器和光照组件的串、并联方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75946.4A CN109798691B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75946.4A CN109798691B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8691A CN109798691A (zh) | 2019-05-24 |
CN109798691B true CN109798691B (zh) | 2023-12-26 |
Family
ID=66561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75946.4A Active CN109798691B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986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605441U (zh) * | 2019-03-08 | 2019-11-08 | 晏飞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CN110671835B (zh) * | 2019-11-11 | 2023-08-01 | 恒量电器(厦门)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及方法 |
CN114251881B (zh) * | 2021-12-08 | 2022-10-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拖多空调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5164407B (zh) * | 2022-06-22 | 2023-10-03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热泵与太阳能耦合式热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07515Y (zh) * | 2006-09-29 | 2008-01-16 | 于勇 | 室外风机排油烟机 |
CN101105314A (zh) * | 2006-08-11 | 2008-01-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 |
CN101566403A (zh) * | 2009-05-27 | 2009-10-28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热泵空调热水机 |
CN201772675U (zh) * | 2010-07-15 | 2011-03-23 | 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 具有制冷、制热、生活热水和新风功能的空调热泵通风机组 |
CN101995124A (zh) * | 2009-08-19 | 2011-03-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2016450A (zh) * | 2008-04-30 | 2011-04-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203824158U (zh) * | 2014-04-17 | 2014-09-10 | 浙江丹特卫顿热泵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地源热泵机组 |
CN106801942A (zh) * | 2017-02-27 | 2017-06-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206234914U (zh) * | 2016-09-29 | 2017-06-0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08489134A (zh) * | 2018-04-09 | 2018-09-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JP2018138850A (ja) * | 2017-02-24 | 2018-09-06 |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温水発生装置 |
CN208154668U (zh) * | 2018-05-03 | 2018-11-27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分体式空调连接管组件及空调 |
CN209605441U (zh) * | 2019-03-08 | 2019-11-08 | 晏飞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65338B2 (ja) * | 2010-12-03 | 2014-04-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
2019
- 2019-03-08 CN CN201910175946.4A patent/CN1097986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5314A (zh) * | 2006-08-11 | 2008-01-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 |
CN201007515Y (zh) * | 2006-09-29 | 2008-01-16 | 于勇 | 室外风机排油烟机 |
CN102016450A (zh) * | 2008-04-30 | 2011-04-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1566403A (zh) * | 2009-05-27 | 2009-10-28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热泵空调热水机 |
CN101995124A (zh) * | 2009-08-19 | 2011-03-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201772675U (zh) * | 2010-07-15 | 2011-03-23 | 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 具有制冷、制热、生活热水和新风功能的空调热泵通风机组 |
CN203824158U (zh) * | 2014-04-17 | 2014-09-10 | 浙江丹特卫顿热泵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地源热泵机组 |
CN206234914U (zh) * | 2016-09-29 | 2017-06-0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JP2018138850A (ja) * | 2017-02-24 | 2018-09-06 |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温水発生装置 |
CN106801942A (zh) * | 2017-02-27 | 2017-06-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8489134A (zh) * | 2018-04-09 | 2018-09-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08154668U (zh) * | 2018-05-03 | 2018-11-27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分体式空调连接管组件及空调 |
CN209605441U (zh) * | 2019-03-08 | 2019-11-08 | 晏飞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8691A (zh) | 2019-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98691B (zh)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
CN201028884Y (zh) | 可以同时制冷、制热和制热水的多联空调机组 | |
CN102645060B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0523651C (zh) | 可以同时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机组 | |
CN107504600A (zh) | 整体式辐射空调机组 | |
CN207132480U (zh) | 整体式辐射空调机组 | |
CN107642925B (zh) | 一种带旁通管路的多级热泵干燥除湿系统 | |
CN210832379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2788447B (zh) | 热泵空调系统 | |
JP4203758B2 (ja) | 水冷ヒートポンプ式地中熱利用空調システム | |
CN110748973A (zh)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
WO2020181963A1 (zh) |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 |
CN210832213U (zh) | 空调器 | |
CN103148553A (zh) | 冰蓄冷式制热水供冷暖气中央空调 | |
US12085314B2 (en) | Air conditioner/heat pump expansion function box and air conditioner/heat pump heat storage refrigeration system | |
CN201007582Y (zh) | 可以同时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机组 | |
CN102116540B (zh) | 制冷设备 | |
CN102116541B (zh) | 制冷设备 | |
CN213630742U (zh) | 全联供热泵除湿热水机组 | |
CN212319849U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210832602U (zh) | 空调器 | |
CN105605818A (zh) | 一种双工况空调 | |
CN202813881U (zh) | 一种整体式空调热水器 | |
CN112665015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986204A (zh) | 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