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3352B - 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93352B CN109793352B CN201811597450.8A CN201811597450A CN109793352B CN 109793352 B CN109793352 B CN 109793352B CN 201811597450 A CN201811597450 A CN 201811597450A CN 109793352 B CN109793352 B CN 1097933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liding plate
- shaped frame
- block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和顶部支架,立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盒,驱动盒位于顶部支架内,顶部支架包括U型框、顶板和底板,顶板位于U型框的顶面上,底板位于U型框的底面上。该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底板的调整;2)立柱本体的安装;3)顶板的安装;4)支撑侧板的安装;5)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本发明将立柱本体和顶部支架之间组合形成一个安装单体,既适用于一个升降立柱的安装,也适用于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并且将顶部支架的各个部件设计成可拆分的结构,可以便于后续的更换维护,降低维修成本费用,同时顶部支架可以实现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立柱本体之间的安装固定,有效扩大顶部支架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办公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日常工作和设计用的办公桌普遍存在单一的问题:静止的台面,高低不能调节。假如办公人员久坐在办公桌面前,其上放的电脑对办公桌来说也是出于静止状态,这样办公人员其姿势固定不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对身体不利,从而会引起相关的一些颈椎病、腰椎病等。升降立柱就可以解决现有的办公桌所带来的问题。升降立柱通常使用在升降办公桌上,用于自由调整不规则的高度,从而使其达到最佳的舒适的高度。
现有的升降立柱在与桌面进行安装时,升降立柱的顶部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的顶部支架进行固定支撑,而且一种尺寸的升降立柱只能够匹配一种顶部支架。并且单个升降立柱的安装、两个个升降立柱的安装需要采用不同的顶部支架进行安装固定,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转换。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当顶部支架出现问题,必须将整个顶部支架进行更换,有效增加了后续的维修成本。并且现有的顶部支架与升降立柱进行连接时,将升降立柱顶部的驱动盒底面和四侧完全包裹后,后续再通过桌面将驱动盒的顶面密封,使得驱动盒处于一个密封的空间内,严重影响了驱动盒的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的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拆装方便,将立柱本体和顶部支架之间组合形成一个安装单体,既可以适用于一个升降立柱的安装,也适用于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并且将顶部支架的各个部件设计成可拆分的结构,可以便于后续的更换和维护,降低后续的维修成本费用,同时顶部支架可以实现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立柱本体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有效扩大顶部支架的适用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和顶部支架,其特征在于:立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盒,驱动盒位于顶部支架内,顶部支架包括U型框、顶板和底板,顶板位于U型框的顶面上,顶板的一侧端部下方设置有延伸块,延伸块与顶板之间形成托槽,顶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与顶板相连接,底板位于U型框的底面上,底板包括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第一滑动板为L型结构,第一滑动板的垂直面与U型框的侧端面贴合固定,第一滑动板的水平面上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与驱动盒螺钉连接,第一滑动板的水平面的前后两侧和第二滑动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的端部设置有嵌位块,U型框的前后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嵌位槽,嵌位槽与嵌位块相匹配,嵌位块卡接在嵌位槽内,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卡接固定,且第二滑动板通过第一紧定螺钉与第一滑动板限位固定,第二滑动板上远离第一滑动板的端部通过托架与顶板相连接。
进一步,立柱本体为两节管节、三节管节或四节管节的立柱,管节为圆柱状或立方体状,设计合理,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立柱本体。
进一步,延伸块与顶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延伸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孔,延伸块底端面的高度不高于第二滑动板顶端面的高度,一体成型结构的设计可以便于顶板的实际加工成型,同时也可以确保顶板的整体结构强度,紧固孔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安装固定,便于限位框与延伸块之间的抵紧限位,延伸块底端面的高度的设计可以确保第二滑动板滑移的过程中不会碰撞到延伸块,结构设计合理,更便于实际的安装操作。
进一步,第一滑动板的水平面的端部设置有调节块,第二滑动板上设置有调节槽,调节块与调节槽相匹配,调节块卡接在调节槽内,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和顶板上均设置有散热条孔,调节块和调节槽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的卡接,确保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通过调整调节块卡入到调节槽内的长度可以对根据立柱本体顶端的实际尺寸进行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间距的调整,从而使得一种尺寸的顶部支架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立柱本体的安装固定,散热条孔的设计可以提高驱动盒的散热性能,使得驱动盒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有效确保驱动盒内驱动器的散热速率。
进一步,第二滑动板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穿孔,穿孔与调节槽相贯通,第一紧定螺钉与穿孔相匹配,第一紧定螺钉的末端穿过穿孔延伸至调节槽内与调节块的表面压紧固定,穿孔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一紧定螺钉的安装,更便于实际的操作,当需要移动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时,通过拧松第一紧定螺钉,使得第一紧定螺钉的末端与调节块之间松开,当需要固定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时,通过拧紧第一紧定螺钉,使得第一紧定螺钉的末端与第一滑动板上的调节块的表面抵紧固定,从而使得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相对固定,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合理。
进一步,支撑侧板包括连接块和固定板,固定板对称设置在连接块的前后两端,连接块的顶面高度低于固定板的顶面高度,连接块与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安装孔,固定板为L型结构,固定板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加强块,连接块可以便于支撑侧板与顶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固定板可以与顶板相配合对桌面起到共同支撑作用,使得自动升降桌使用更加的平稳,连接块的顶面高度的设计可以确保连接块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一定的阶梯槽,便于后续采用螺钉实现连接块与顶板之间的连接时,螺钉的顶面不会超出固定板的顶面,从而确保后续支撑侧板与桌面底部连接时,固定板与桌面底面之间的完全贴合,确保固定板对桌面的支撑面积和支撑力,加强块的设计可以提高固定板的结构强度,使得支撑侧板的结构牢固型更好,从而确保后续升降立柱对桌面的支撑稳定性能。
进一步,连接块上设置有插槽,顶板的另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插块,插块与插槽相匹配,插块卡接在插槽内,插块与支撑侧板螺钉连接,连接块的底面两端均设置有折型板,两个折型板之间的最近间距与U型框的侧端面的长度相等,插块和插槽的设计可以便于连接块与顶板之间的卡接固定,使得连接块与顶板之间的安装定位更加的方便简单,同时也可以确保连接块与顶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折型板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侧板的初步定位,两个折型板将U型框卡接,从而保证支撑侧板的安装中心,便于插块与插槽的精准定位,同时折型板的设计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侧板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支撑侧板更不易变形,从而使得顶部支架的结构牢固性能更好。
进一步,顶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板,两个卡板关于顶板中心对称,两个卡板之间的最近距离与U型框的侧端面的长度相等,两个卡板均与U型框螺钉连接,两个卡板的设计可以便于顶板与U型框之间的卡接定位,确保顶板放置到U形框上时,顶板关于U型框中心对称,使得实际安装时,无需进行中心位置的测量,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卡板与U型框螺钉连接的设计可以确保顶板与U型框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装操作。
进一步,第二滑动板的端部卡接在托架内,且托架的底部与第二滑动板螺钉连接,顶板的前后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开口槽,托架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开口槽相匹配,限位块卡接在开口槽内,托架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确保第二滑动板的结构稳定性能,从而使得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组合而成的底板与U型框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可靠,螺钉连接可以确保托架与第二滑动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螺钉连接灵活可靠,安装方便简单,开口槽和限位块的设计可以便于托架与顶板之间的卡接固定,并且也可以便于托架与顶板之间的拆装。
采用如上述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底板的调整:将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均沿着U型框的底面往相反的两侧移动,第一滑动板两侧的滑动杆端部的嵌位块和第二滑动板两侧的滑动杆端部的嵌位块均沿着U型框两侧的嵌位槽滑动,直至第一滑动板上的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板的滑动杆分别移动到嵌位槽的两端,将U型框的底部露出,通过滑动杆的设计,可以确保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滑动的平稳性和水平度,简化实际的操作步骤;
2)立柱本体的安装:
a、先将立柱本体上具有驱动盒的端部从裸露的U型框的底部伸入到U型框内,并且确保驱动盒上具有接线端的端面正对U型框的开口端,将接线端正对着U型框的开口端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驱动盒与接线端之间的连接;
b、然后滑动第一滑动板,直至第一滑动板的垂直端面将U型框的侧端面完全覆盖贴合,同时第一滑动板的垂直端面上的预留孔和U型框的侧端面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时,再采用螺钉将第一滑动板的垂直端面与U型框的侧端面固定连接,设计合理,通过预留孔可以便于第一滑动板和U型框之间的安装定位,简化实际的安装操作难度,同时又便于螺钉的安装,通过螺钉连接确保第一滑动板与U型框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
c、接着沿着U型框的两侧壁往第一滑动板的方向移动立柱本体,直至驱动盒上没有接线端的端面与第一滑动板上的定位板的端面贴合靠拢,同时驱动盒的底面与第一滑动板的底面接触时,再调整立柱本体的位置,使得驱动盒上的预留孔与定位板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采用螺钉将定位板与驱动盒安装固定,接着滑动第二滑动板,将第二滑动板往第一滑动板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滑动板的端面与立柱本体的端面贴合靠拢,并且在第二滑动板的滑动过程中第一滑板上的调节块逐渐卡入到第二滑动板上的调节槽内,沿着调节槽滑动,当第二滑动板滑动到位后,通过第一紧定螺钉将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抵紧固定;
d、接着将托架从开口槽的开口端卡入,确保托架上的限位块卡入到开口槽内,接着沿着开口槽方向往第二滑动板的方向移动托架,直至托架底面的预留孔与第二滑动板底端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用螺钉将托架与第二滑动板固定连接;
3)顶板的安装:将顶板从U型框的开口端往U型框方向推进,并且通过顶板底部的两个卡板将U型框卡紧,使得顶板沿着U型框的两侧壁进行推动,直至卡板上的预留孔与U型框侧面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确保顶板端部的插块的端面与第一滑动板的垂直端面相齐平,再采用螺钉将卡板与U型框安装固定;
4)支撑侧板的安装:将支撑侧板从U型框的闭合端面往U型框方向推进,确保连接块底面两端的折型板正好将U型框卡入,使得插块与插槽精准定位后,再通过插槽沿着插块的表面继续移动,直至支撑侧板的侧端面与顶板的侧端面贴紧,并且连接块顶面的预留孔与插块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用螺钉将连接块与插块固定连接;
5)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
a、先将限位框的两端分别卡入到两个升降立柱上的托槽内,再将电源控制盒卡入到限位框内,通过限位框的辅助作用实现两个升降立柱单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并且限位框的四侧均不是密闭式的结构,从而确保限位框内电源控制盒的表面散热性能;
b、接着将上卡壳卡入到限位框内,并且上卡壳的两端分别将电源控制盒的两端限位卡紧,再沿着限位框的内侧壁进行上卡壳位置的调整,上卡壳移动的同时带动内部卡接的电源控制盒的移动,直至当上卡壳的预留孔与限位框侧壁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采用的螺钉将上卡壳与限位框固定连接,上卡壳和限位框可以将电源控制盒卡接在两者之间,并且无需在电源控制盒的表面进行打孔设置,通过上卡壳与限位框之间的固定,间接地对电源控制盒进行限位固定,并且通过上卡壳和限位框上预留孔的设计可以便于电源控制盒的定位卡接,当上卡壳和限位框上的预留孔对准时,可以确保上卡壳内卡接的电源控制盒正好处于限位框的中心位置处,并且上卡壳的顶部也设计散热口,进一步提高电源控制盒的散热性能;
c、然后根据实际的安装要求进行两个升降立柱之间间距的调整,并且确保调整后的两个升降立柱关于限位框的中心对称设置,当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间距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延伸块两侧预留的紧固孔,采用第二紧定螺钉将延伸块与限位框之间抵紧固定,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进行两个升降立柱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得两个拼装的升降立柱组成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升降桌面。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立柱本体与顶部支架之间设计成一个安装单体,有效确保升降立柱的结构强度,也便于升降立柱与升降桌面之间的安装,单个安装单体可以直接适用于一个升降立柱的升降桌面,双个安装单体之间采用限位框进行简单拼装后也可以适用于两个升降立柱的升降桌面,有效扩大了升降立柱的适用范围,使得一个升降立柱或两个升降立柱的升降桌面都可以采用该安装单体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根据升降立柱安装个数的变化进行顶部支架的更换,同时将顶部支架设计成顶板、U型框和底板的三大部分,使得三大部分之间可以相互拆卸,后续使用中当顶部支架出现问题时,只需要对特定的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更换拆卸,无需进行整个顶部支架的更换,从而有效降低了后续的维修成本,并且三大部分之间通过具体结构的设计,使得三大部分之间的拼装拆卸方便,同时又可以确保整个顶部支架之间的结构强度,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合理。
本发明中底板由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组成,而通过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可移动的设计,可以便于立柱本体与顶部支架之间的安装,并且通过滑动杆端部的嵌位块的设计可以将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均限位在U型框上,只能沿着U型框上的嵌位槽滑动,从而便于实际的安装定位,而且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间距可调的设计可以根据立柱本体顶部的实际尺寸进行调整,确保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立柱本体均可以与同一尺寸的顶部支架之间进行安装固定,从而有效扩大了顶部支架的适用范围,并且各个部分中,第一滑动板与U型框的侧端面之间固定、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固定、第二滑动板通过托架与顶板之间连接、顶板与U型框之间固定,从而有效确保各个分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有效确保各个部分组合后的顶部支架的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并且各个部分实际安装时,通过提前设定的预留孔可以便于部件之间的相互定位,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而且当采用一个升降立柱时,顶板上的托槽可以实现对接线的线缆的悬挂收纳的作用,从而更便于后续线缆的管理收纳,而当采用两个升降立柱时,顶板的托槽可以便于限位框与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同时通过限位框两端与电源控制盒之间预留的空隙,也可以便于两个升降立柱拼装时的线缆的隐藏式的处理,使得桌底表面更加的整洁。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拆装方便,将立柱本体和顶部支架之间组合形成一个安装单体,既可以适用于一个升降立柱的安装,也适用于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并且将顶部支架的各个部件设计成可拆分的结构,可以便于后续的更换和维护,降低后续的维修成本费用,同时顶部支架可以实现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立柱本体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有效扩大顶部支架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驱动盒与定位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滑动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顶板与支撑侧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本体;2-顶部支架;3-驱动盒;4-U型框;5-顶板;6-延伸块;7-托槽;8-支撑侧板;9-第一滑动板;10-第二滑动板;11-定位板;12-滑动杆;13-嵌位块;14-嵌位槽;15-第一紧定螺钉;16-托架;17-紧固孔;18-调节块;19-调节槽;20-散热条孔;21-穿孔;22-连接块;23-固定板;24-安装孔;25-加强块;26-插槽;27-插块;28-折型板;29-卡板;30-开口槽;31-限位块;32-限位框;33-上卡壳;34-第二紧定螺钉;35-电源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1和顶部支架2,立柱本体1为两节管节、三节管节或四节管节的立柱,管节为圆柱状或立方体状,设计合理,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立柱本体1。
立柱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盒3,驱动盒3位于顶部支架2内,顶部支架2包括U型框4、顶板5和底板,顶板5位于U型框4的顶面上,顶板5的一侧端部下方设置有延伸块6,延伸块6与顶板5之间形成托槽7,延伸块6与顶板5为一体成型结构,延伸块6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孔17,延伸块6底端面的高度不高于第二滑动板10顶端面的高度,一体成型结构的设计可以便于顶板5的实际加工成型,同时也可以确保顶板5的整体结构强度,紧固孔17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安装固定,便于限位框32与延伸块6之间的抵紧限位,延伸块6底端面的高度的设计可以确保第二滑动板10滑移的过程中不会碰撞到延伸块6,结构设计合理,更便于实际的安装操作。
顶板5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板29,两个卡板29关于顶板5中心对称,两个卡板29之间的最近距离与U型框4的侧端面的长度相等,两个卡板29均与U型框4螺钉连接,两个卡板29的设计可以便于顶板5与U型框4之间的卡接定位,确保顶板5放置到U形框上时,顶板5关于U型框4中心对称,使得实际安装时,无需进行中心位置的测量,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卡板29与U型框4螺钉连接的设计可以确保顶板5与U型框4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装操作。
顶板5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侧板8,支撑侧板8与顶板5相连接,支撑侧板8包括连接块22和固定板23,固定板23对称设置在连接块22的前后两端,连接块22的顶面高度低于固定板23的顶面高度,连接块22与固定板23为一体成型结构,固定板23上均匀设置有安装孔24,固定板23为L型结构,固定板23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加强块25,连接块22可以便于支撑侧板8与顶板5之间的连接固定,固定板23可以与顶板5相配合对桌面起到共同支撑作用,使得自动升降桌使用更加的平稳,连接块22的顶面高度的设计可以确保连接块22与固定板23之间形成一定的阶梯槽,便于后续采用螺钉实现连接块22与顶板5之间的连接时,螺钉的顶面不会超出固定板23的顶面,从而确保后续支撑侧板8与桌面底部连接时,固定板23与桌面底面之间的完全贴合,确保固定板23对桌面的支撑面积和支撑力,加强块25的设计可以提高固定板23的结构强度,使得支撑侧板8的结构牢固型更好,从而确保后续升降立柱对桌面的支撑稳定性能。
连接块22上设置有插槽26,顶板5的另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插块27,插块27与插槽26相匹配,插块27卡接在插槽26内,插块27与支撑侧板8螺钉连接,连接块22的底面两端均设置有折型板28,两个折型板28之间的最近间距与U型框4的侧端面的长度相等,插块27和插槽26的设计可以便于连接块22与顶板5之间的卡接固定,使得连接块22与顶板5之间的安装定位更加的方便简单,同时也可以确保连接块22与顶板5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折型板28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侧板8的初步定位,两个折型板28将U型框4卡接,从而保证支撑侧板8的安装中心,便于插块27与插槽26的精准定位,同时折型板28的设计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侧板8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支撑侧板8更不易变形,从而使得顶部支架2的结构牢固性能更好。
底板位于U型框4的底面上,底板包括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第一滑动板9为L型结构,第一滑动板9的垂直面与U型框4的侧端面贴合固定,第一滑动板9的水平面上设置有定位板11,定位板11与驱动盒3螺钉连接,第一滑动板9的水平面的前后两侧和第二滑动板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杆12,滑动杆12的端部设置有嵌位块13,U型框4的前后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嵌位槽14,嵌位槽14与嵌位块13相匹配,嵌位块13卡接在嵌位槽14内,第一滑动板9与第二滑动板10卡接固定,且第二滑动板10通过第一紧定螺钉15与第一滑动板9限位固定。
第一滑动板9的水平面的端部设置有调节块18,第二滑动板10上设置有调节槽19,调节块18与调节槽19相匹配,调节块18卡接在调节槽19内,第一滑动板9、第二滑动板10和顶板5上均设置有散热条孔20,调节块18和调节槽19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一滑动板9与第二滑动板10之间的卡接,确保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通过调整调节块18卡入到调节槽19内的长度可以对根据立柱本体1顶端的实际尺寸进行第一滑动板9与第二滑动板10之间间距的调整,从而使得一种尺寸的顶部支架2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立柱本体1的安装固定,散热条孔20的设计可以提高驱动盒3的散热性能,使得驱动盒3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有效确保驱动盒3内驱动器的散热速率。
第二滑动板10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穿孔21,穿孔21与调节槽19相贯通,第一紧定螺钉15与穿孔21相匹配,第一紧定螺钉15的末端穿过穿孔21延伸至调节槽19内与调节块18的表面压紧固定,穿孔21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一紧定螺钉15的安装,更便于实际的操作,当需要移动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时,通过拧松第一紧定螺钉15,使得第一紧定螺钉15的末端与调节块18之间松开,当需要固定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时,通过拧紧第一紧定螺钉15,使得第一紧定螺钉15的末端与第一滑动板9上的调节块18的表面抵紧固定,从而使得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之间相对固定,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合理。
第二滑动板10上远离第一滑动板9的端部通过托架16与顶板5相连接,第二滑动板10的端部卡接在托架16内,且托架16的底部与第二滑动板10螺钉连接,顶板5的前后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开口槽30,托架16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31,限位块31与开口槽30相匹配,限位块31卡接在开口槽30内,托架16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确保第二滑动板10的结构稳定性能,从而使得第一滑动板9与第二滑动板10组合而成的底板与U型框4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可靠,螺钉连接可以确保托架16与第二滑动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螺钉连接灵活可靠,安装方便简单,开口槽30和限位块31的设计可以便于托架16与顶板5之间的卡接固定,并且也可以便于托架16与顶板5之间的拆装。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底板的调整:将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均沿着U型框4的底面往相反的两侧移动,第一滑动板9两侧的滑动杆12端部的嵌位块13和第二滑动板10两侧的滑动杆12端部的嵌位块13均沿着U型框4两侧的嵌位槽14滑动,直至第一滑动板9上的滑动杆12和第二滑动板10的滑动杆12分别移动到嵌位槽14的两端,将U型框4的底部露出,通过滑动杆12的设计,可以确保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滑动的平稳性和水平度,简化实际的操作步骤;
2)立柱本体1的安装:
a、先将立柱本体1上具有驱动盒3的端部从裸露的U型框4的底部伸入到U型框4内,并且确保驱动盒3上具有接线端的端面正对U型框4的开口端,将接线端正对着U型框4的开口端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驱动盒3与接线端之间的连接;
b、然后滑动第一滑动板9,直至第一滑动板9的垂直端面将U型框4的侧端面完全覆盖贴合,同时第一滑动板9的垂直端面上的预留孔和U型框4的侧端面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时,再采用螺钉将第一滑动板9的垂直端面与U型框4的侧端面固定连接,设计合理,通过预留孔可以便于第一滑动板9和U型框4之间的安装定位,简化实际的安装操作难度,同时又便于螺钉的安装,通过螺钉连接确保第一滑动板9与U型框4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
c、接着沿着U型框4的两侧壁往第一滑动板9的方向移动立柱本体1,直至驱动盒3上没有接线端的端面与第一滑动板9上的定位板11的端面贴合靠拢,同时驱动盒3的底面与第一滑动板9的底面接触时,再调整立柱本体1的位置,使得驱动盒3上的预留孔与定位板11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采用螺钉将定位板11与驱动盒3安装固定,接着滑动第二滑动板10,将第二滑动板10往第一滑动板9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滑动板10的端面与立柱本体1的端面贴合靠拢,并且在第二滑动板10的滑动过程中第一滑板上的调节块18逐渐卡入到第二滑动板10上的调节槽19内,沿着调节槽19滑动,当第二滑动板10滑动到位后,通过第一紧定螺钉15将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之间抵紧固定;
d、接着将托架16从开口槽30的开口端卡入,确保托架16上的限位块31卡入到开口槽30内,接着沿着开口槽30方向往第二滑动板10的方向移动托架16,直至托架16底面的预留孔与第二滑动板10底端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用螺钉将托架16与第二滑动板10固定连接;
3)顶板5的安装:将顶板5从U型框4的开口端往U型框4方向推进,并且通过顶板5底部的两个卡板29将U型框4卡紧,使得顶板5沿着U型框4的两侧壁进行推动,直至卡板29上的预留孔与U型框4侧面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确保顶板5端部的插块27的端面与第一滑动板9的垂直端面相齐平,再采用螺钉将卡板29与U型框4安装固定;
4)支撑侧板8的安装:将支撑侧板8从U型框4的闭合端面往U型框4方向推进,确保连接块22底面两端的折型板28正好将U型框4卡入,使得插块27与插槽26精准定位后,再通过插槽26沿着插块27的表面继续移动,直至支撑侧板8的侧端面与顶板5的侧端面贴紧,并且连接块22顶面的预留孔与插块27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用螺钉将连接块22与插块27固定连接;
5)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
a、先将限位框32的两端分别卡入到两个升降立柱上的托槽7内,再将电源控制盒35卡入到限位框32内,通过限位框32的辅助作用实现两个升降立柱单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并且限位框32的四侧均不是密闭式的结构,从而确保限位框32内电源控制盒35的表面散热性能;
b、接着将上卡壳33卡入到限位框32内,并且上卡壳33的两端分别将电源控制盒35的两端限位卡紧,再沿着限位框32的内侧壁进行上卡壳33位置的调整,上卡壳33移动的同时带动内部卡接的电源控制盒35的移动,直至当上卡壳33的预留孔与限位框32侧壁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采用的螺钉将上卡壳33与限位框32固定连接,上卡壳33和限位框32可以将电源控制盒35卡接在两者之间,并且无需在电源控制盒35的表面进行打孔设置,通过上卡壳33与限位框32之间的固定,间接地对电源控制盒35进行限位固定,并且通过上卡壳33和限位框32上预留孔的设计可以便于电源控制盒35的定位卡接,当上卡壳33和限位框32上的预留孔对准时,可以确保上卡壳33内卡接的电源控制盒35正好处于限位框32的中心位置处,并且上卡壳33的顶部也设计散热口,进一步提高电源控制盒35的散热性能;
c、然后根据实际的安装要求进行两个升降立柱之间间距的调整,并且确保调整后的两个升降立柱关于限位框32的中心对称设置,当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间距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延伸块6两侧预留的紧固孔17,采用第二紧定螺钉34将延伸块6与限位框32之间抵紧固定,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进行两个升降立柱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得两个拼装的升降立柱组成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升降桌面。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立柱本体1与顶部支架2之间设计成一个安装单体,有效确保升降立柱的结构强度,也便于升降立柱与升降桌面之间的安装,单个安装单体可以直接适用于一个升降立柱的升降桌面,双个安装单体之间采用限位框32进行简单拼装后也可以适用于两个升降立柱的升降桌面,有效扩大了升降立柱的适用范围,使得一个升降立柱或两个升降立柱的升降桌面都可以采用该安装单体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根据升降立柱安装个数的变化进行顶部支架2的更换,同时将顶部支架2设计成顶板5、U型框4和底板的三大部分,使得三大部分之间可以相互拆卸,后续使用中当顶部支架2出现问题时,只需要对特定的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更换拆卸,无需进行整个顶部支架2的更换,从而有效降低了后续的维修成本,并且三大部分之间通过具体结构的设计,使得三大部分之间的拼装拆卸方便,同时又可以确保整个顶部支架2之间的结构强度,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合理。
本发明中底板由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组成,而通过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之间可移动的设计,可以便于立柱本体1与顶部支架2之间的安装,并且通过滑动杆12端部的嵌位块13的设计可以将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均限位在U型框4上,只能沿着U型框4上的嵌位槽14滑动,从而便于实际的安装定位,而且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之间间距可调的设计可以根据立柱本体1顶部的实际尺寸进行调整,确保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立柱本体1均可以与同一尺寸的顶部支架2之间进行安装固定,从而有效扩大了顶部支架2的适用范围,并且各个部分中,第一滑动板9与U型框4的侧端面之间固定、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0之间固定、第二滑动板10通过托架16与顶板5之间连接、顶板5与U型框4之间固定,从而有效确保各个分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有效确保各个部分组合后的顶部支架2的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并且各个部分实际安装时,通过提前设定的预留孔可以便于部件之间的相互定位,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而且当采用一个升降立柱时,顶板5上的托槽7可以实现对接线的线缆的悬挂收纳的作用,从而更便于后续线缆的管理收纳,而当采用两个升降立柱时,顶板5的托槽7可以便于限位框32与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同时通过限位框32两端与电源控制盒35之间预留的空隙,也可以便于两个升降立柱拼装时的线缆的隐藏式的处理,使得桌底表面更加的整洁。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拆装方便,将立柱本体1和顶部支架2之间组合形成一个安装单体,既可以适用于一个升降立柱的安装,也适用于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并且将顶部支架2的各个部件设计成可拆分的结构,可以便于后续的更换和维护,降低后续的维修成本费用,同时顶部支架2可以实现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立柱本体1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有效扩大顶部支架2的适用范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和顶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盒,所述驱动盒位于所述顶部支架内,所述顶部支架包括U型框、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U型框的顶面上,所述顶板的一侧端部下方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托槽,所述顶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支撑侧板包括连接块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前后两端,所述连接块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高度,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底板位于所述U型框的底面上,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垂直面与所述U型框的侧端面贴合固定,所述第一滑动板的水平面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驱动盒螺钉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的水平面的前后两侧和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端部设置有嵌位块,所述U型框的前后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嵌位槽,所述嵌位槽与所述嵌位块相匹配,所述嵌位块卡接在所述嵌位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卡接固定,且所述第二滑动板通过第一紧定螺钉与所述第一滑动板限位固定,所述第二滑动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滑动板的端部通过托架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的水平面的端部设置有调节块,所述第二滑动板上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调节槽相匹配,所述调节块卡接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和所述顶板上均设置有散热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为两节管节、三节管节或四节管节的立柱,所述管节为圆柱状或立方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块与所述顶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延伸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孔,所述延伸块底端面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滑动板顶端面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调节槽相贯通,所述第一紧定螺钉与所述穿孔相匹配,所述第一紧定螺钉的末端穿过所述穿孔延伸至所述调节槽内与所述调节块的表面压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插槽,所述顶板的另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相匹配,所述插块卡接在所述插槽内,所述插块与所述支撑侧板螺钉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底面两端均设置有折型板,两个所述折型板之间的最近间距与所述U型框的侧端面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关于所述顶板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卡板之间的最近距离与所述U型框的侧端面的长度相等,两个所述卡板均与所述U型框螺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端部卡接在所述托架内,且所述托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滑动板螺钉连接,所述顶板的前后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托架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开口槽相匹配,所述限位块卡接在所述开口槽内。
8.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底板的调整:将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均沿着U型框的底面往相反的两侧移动,第一滑动板两侧的滑动杆端部的嵌位块和第二滑动板两侧的滑动杆端部的嵌位块均沿着U型框两侧的嵌位槽滑动,直至第一滑动板上的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板的滑动杆分别移动到嵌位槽的两端,将U型框的底部露出;
2)立柱本体的安装:
a、先将立柱本体上具有驱动盒的端部从裸露的U型框的底部伸入到U型框内,并且确保驱动盒上具有接线端的端面正对U型框的开口端;
b、然后滑动第一滑动板,直至第一滑动板的垂直端面将U型框的侧端面完全覆盖贴合,同时第一滑动板的垂直端面上的预留孔和U型框的侧端面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时,再采用螺钉将第一滑动板的垂直端面与U型框的侧端面固定连接;
c、接着沿着U型框的两侧壁往第一滑动板的方向移动立柱本体,直至驱动盒上没有接线端的端面与第一滑动板上的定位板的端面贴合靠拢,同时驱动盒的底面与第一滑动板的底面接触时,再调整立柱本体的位置,使得驱动盒上的预留孔与定位板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采用螺钉将定位板与驱动盒安装固定,接着滑动第二滑动板,将第二滑动板往第一滑动板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滑动板的端面与立柱本体的端面贴合靠拢,并且在第二滑动板的滑动过程中第一滑板上的调节块逐渐卡入到第二滑动板上的调节槽内,沿着调节槽滑动,当第二滑动板滑动到位后,通过第一紧定螺钉将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抵紧固定;
d、接着将托架从开口槽的开口端卡入,确保托架上的限位块卡入到开口槽内,接着沿着开口槽方向往第二滑动板的方向移动托架,直至托架底面的预留孔与第二滑动板底端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用螺钉将托架与第二滑动板固定连接;
3)顶板的安装:将顶板从U型框的开口端往U型框方向推进,并且通过顶板底部的两个卡板将U型框卡紧,使得顶板沿着U型框的两侧壁进行推动,直至卡板上的预留孔与U型框侧面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采用螺钉将卡板与U型框安装固定;
4)支撑侧板的安装:将支撑侧板从U型框的闭合端面往U型框方向推进,确保连接块底面两端的折型板正好将U型框卡入,使得插块与插槽精准定位后,再通过插槽沿着插块的表面继续移动,直至支撑侧板的侧端面与顶板的侧端面贴紧,并且连接块顶面的预留孔与插块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用螺钉将连接块与插块固定连接;
5)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拼装:
a、先将限位框的两端分别卡入到两个升降立柱上的托槽内,再将电源控制盒卡入到限位框内;
b、接着将上卡壳卡入到限位框内,并且上卡壳的两端分别将电源控制盒的两端限位卡紧,再沿着限位框的内侧壁进行上卡壳位置的调整,上卡壳移动的同时带动内部卡接的电源控制盒的移动,直至当上卡壳的预留孔与限位框侧壁上的预留孔对准重合后,再采用的螺钉将上卡壳与限位框固定连接;
c、然后根据实际的安装要求进行两个升降立柱之间间距的调整,并且确保调整后的两个升降立柱关于限位框的中心对称设置,当两个升降立柱之间的间距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延伸块两侧预留的紧固孔,采用第二紧定螺钉将延伸块与限位框之间抵紧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97450.8A CN109793352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97450.8A CN109793352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3352A CN109793352A (zh) | 2019-05-24 |
CN109793352B true CN109793352B (zh) | 2021-09-21 |
Family
ID=6655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97450.8A Active CN109793352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933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51234B (zh) * | 2020-09-10 | 2021-08-06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虞城县供电公司 | 一种预装式箱式变压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99135A (ja) * | 1996-09-27 | 1998-04-21 | Okamura Corp | 机の天板の高さ調節装置 |
CN104586075A (zh) * | 2013-10-30 | 2015-05-06 | 李爱玲 | 可调节尺寸的电脑桌 |
CN206518278U (zh) * | 2016-11-25 | 2017-09-26 | 北京键兴泰家具有限公司 | 屏风办公桌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826182A1 (de) * | 1978-06-15 | 1979-12-20 | Reinhard Hertel | Gestell fuer tische, fahrbare buerowagen u.dgl. |
DE9200620U1 (de) * | 1992-01-21 | 1992-03-19 | Ronald Schmitt Tische GmbH, 6930 Eberbach | Höhenverstellbarer Tisch |
KR20080103804A (ko) * | 2007-05-25 | 2008-11-28 | 신영덕 | 교구용 높이 조절장치 |
US10004326B2 (en) * | 2014-05-26 | 2018-06-26 | Linak A/S | Supporting frame for a piece of furniture |
DK3148372T3 (da) * | 2014-05-26 | 2021-07-19 | Linak As | Bærende ramme for et møbel |
CN105864242B (zh) * | 2014-11-28 | 2019-01-04 | 宁波市峻茂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件、带有连接件的货架及方法 |
CN104481998B (zh) * | 2014-12-09 | 2016-11-30 | 深圳市创客家具有限公司 | 一种桌子连接件、桌架、桌子及桌子的安装方法 |
CN107752359A (zh) * | 2016-08-15 | 2018-03-06 | 郑泰衍 | 桌面高度调节装置 |
CN106763045A (zh) * | 2017-03-27 | 2017-05-31 | 响水县红太阳木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木桌脚固定结构 |
-
2018
- 2018-12-26 CN CN201811597450.8A patent/CN1097933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99135A (ja) * | 1996-09-27 | 1998-04-21 | Okamura Corp | 机の天板の高さ調節装置 |
CN104586075A (zh) * | 2013-10-30 | 2015-05-06 | 李爱玲 | 可调节尺寸的电脑桌 |
CN206518278U (zh) * | 2016-11-25 | 2017-09-26 | 北京键兴泰家具有限公司 | 屏风办公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3352A (zh) | 2019-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36965B1 (ko) | 실험 테이블의 조립 시스템 | |
CA2533059A1 (en) | Open medical system | |
CN109793352B (zh) | 一种大推力升降立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2932062A (zh) | 一种升降桌架 | |
US8827217B2 (en) | Cathode ray tube monitor to flat panel monitor conversion bracket | |
CN207741276U (zh) | 一种电控组件及空调 | |
CN211421516U (zh) | 一种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 |
DK202070314A1 (en) | Electric table stand for simple assembly and adjustment | |
CN211961246U (zh) | 一种快速安装支架 | |
CN214117113U (zh) | 一种玻璃隔断墙的安装结构 | |
CN213969683U (zh) | 沙发椅电机驱动管架焊接用定位工装 | |
CN209310142U (zh) | 空调器 | |
CN211083361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计算机显示屏用固定支架 | |
CN113261768A (zh) | 桌子及其延长模块和组装方法 | |
KR20220064261A (ko) | 하단 고정 깊이조절 모니터 거치대용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병원침대용 모니터 거치대 | |
CN215280472U (zh) | 一种用于激光切割机的辅助定位装置 | |
CN211257460U (zh) | 一种幕墙收口结构 | |
CN215720056U (zh) | 一种可快速安装连接件 | |
CN205557960U (zh) | 铝板客厅吊顶系统 | |
CN213394412U (zh) |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显示器支架 | |
CN220080684U (zh) | 一种施工架 | |
CN214548096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的快拆装综合操作台 | |
CN220423705U (zh) | 一种简易安装的窗帘杆托架 | |
CN219590720U (zh) | 一种可便于拆卸的工业电脑 | |
CN206128383U (zh) | 可拆卸式齐口陶瓷板挂接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