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2707B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2707B
CN109792707B CN201680089704.8A CN201680089704A CN109792707B CN 109792707 B CN109792707 B CN 109792707B CN 201680089704 A CN201680089704 A CN 201680089704A CN 109792707 B CN109792707 B CN 109792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network device
signaling
terminal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7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2707A (zh
Inventor
杜君
李秉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27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6608B/zh
Priority to CN202110835817.0A priority patent/CN113727328B/zh
Priority to CN202110835639.1A priority patent/CN113727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2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2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6De-registration or det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1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using simulcast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括寻呼区域,该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具有链路,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终端的信令;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该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终端;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终端的信令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当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时,能够获知终端已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从而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接入到核心网(Core Network,CN)。例如,终端可以通过RAN中的某一接入网设备接入到CN中的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可以通过该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信令,并接收到对应的回复。然而,当终端移动出该接入网设备的范围时,终端不会接收到核心网设备的信令,从而导致无法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了一种通信方法,用以解决在终端未接收到核心网设备的信令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括寻呼区域,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具有链路,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终端的信令;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该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终端;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寻呼响应;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终端的信令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当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时,能够获知终端已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从而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上述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该寻呼区域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该寻呼区域除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外,还包括其他接入网设备。上述寻呼区域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是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小区,以及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小区属于该寻呼区域。
上述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非接入层NAS信令、无线承载管理信令、终端上下文修改信令、终端上下文删除信令、位置报告信令、跟踪信令或位置业务LCS信令。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核心网设备接收上下文修改命令,并根据该上下文修改命令向终端发送RRC重配置命令,以对终端的上下文进行修改;又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核心网设备接收NAS信令后,将该NAS信令转发给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没有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信息指示消息,终端信息指示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已经移动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范围。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又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信令失败消息,信令失败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其中,信令失败消息用于指示上述信令未成功发送。
其中,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和终端的状态信息之一或全部。其中,该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处的状态。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当终端在寻呼区域内移动时,终端与核心网设备的接口保持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又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终端能保持连接上下文,并且执行小区重选的移动性;又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轻连接态,其中,轻连接态又可以称为非激活态、去激活态、低活动态或低开销态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后,还可以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终端的信令。可选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该信令之前,还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路径切换请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下文传递消息,该上下文传递消息携带上述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信令处理指示,第一信令处理指示用于指示上述信令处理成功或上述信令处理失败。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上下文传递确认消息,该上下文传递确认消息携带第一信令处理指示。进一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信令处理指示,第二信令处理指示用于指示上述信令处理成功或上述信令处理失败。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上述信令。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括寻呼区域,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具有链路,该方法包括: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的信令;核心网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已经移动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范围;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本发明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后,能够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从能够获知终端已经移动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范围,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以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上述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该寻呼区域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该寻呼区域除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外,还包括其他接入网设备。上述寻呼区域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是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小区,以及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小区属于该寻呼区域。
上述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非接入层NAS信令、无线承载管理信令、终端上下文修改信令、终端上下文删除信令、位置报告信令、跟踪信令或位置业务LCS信令。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设备可以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上述信令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核心网设备可以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信令失败消息,信令失败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其中,信令失败消息用于指示上述信令未成功发送。
其中,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和终端的状态信息之一或全部。其中,该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处的状态。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当终端在寻呼区域内移动时,终端与核心网设备的接口保持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又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终端能保持连接上下文,并且执行小区重选的移动性;又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轻连接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后,还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例如,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又例如,核心网设备可以在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接入网设备,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通信。进一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一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接入网设备,该第二接入网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一接入网或核心网设备的通信,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用于支持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二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核心网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核心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核心网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核心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以及核心网设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用于核心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终端的信令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当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时,能够获知终端已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从而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首先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及网络架构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网及核心网接入运营商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业务网络,例如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ystem,IMS)网络、包交换流业务(Packet Switched StreamingService,简PSS)网络等。本发明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采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F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等接入技术的系统。此外,还可以适用于LTE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如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等。为清楚起见,这里仅以LTE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在LTE系统中,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作为无线接入网,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作为核心网。终端通过E-UTRAN及EPC接入IMS网络。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5G系统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时,基站、终端的名称可能发生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实施。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核心网设备、终端和多个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101和接入网设备102处于同一寻呼区域,例如第一寻呼区;接入网设备103处于另一寻呼区域,例如第二寻呼区。其中,接入网设备101可以称为第一寻呼区的锚点接入网设备。锚点接入网设备是指保存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并且保持该终端与核心网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入网设备,其与核心网设备相连,且与第一寻呼区中的其它接入网设备相连。图2中,终端201处于轻连接态。终端处于轻连接状态是指:终端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保持在锚点接入网设备,且终端在一定区域内移动不用通知锚点接入网设备,当移动出该一定区域才通知锚点接入网设备。例如,终端201可以通过第一寻呼区中的接入网设备101保持终端201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且终端201在第一寻呼区中移动时不用通知接入网设备101,当终端201移动出该第一寻呼区时,才通知接入网设备101。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轻连接态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连接态的子状态,也可以是空闲(idle)态的增强状态,还可以是独立的状态。上述轻连接态也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轻连接状态也可以称为非激活态、去激活态、低活动态或低开销态等。本发明实施例对轻连接态的名称或形态不作限定。为描述方便,下文可以用第一状态来描述轻连接态。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寻呼区域可以是一种小区集合的名称,该小区集合由接入网设备管理。当终端在该小区集合中移动时不需要通知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区配置的接入网设备;当终端移动出该小区集合时,需要通知该接入网设备。该小区集合中的接入网设备在需要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需要在该小区集合所包括的所有小区内对终端进行寻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寻呼区域还可以称为终端的注册区域、终端的轻连接区域、终端的管理区域、终端的接入网注册区域、终端的跟踪区域或终端的接入网跟踪区域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限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接入网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BS),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通信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等。为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核心网设备在不同的系统中可以包括不同的设备。例如,在LTE系统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在3G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服务GPRS支撑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或网关GPRS支撑节点(Gateway GPRSsupport Node,GGSN)。其中,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的缩写。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5G系统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
下面将基于上面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共性方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方案中,当终端通过某一接入网设备接入到核心网设备时,若终端移动出该接入网设备的范围(例如,处于切换过程中的终端还未接入到切换后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处于轻连接态的终端移动到同一寻呼区域的其它接入网设备的范围),终端不会接收到核心网设备的信令,从而导致无法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基于这个方法的设备和系统。该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括寻呼区域,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具有链路,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终端的信令;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该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终端;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寻呼消息;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寻呼响应;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终端的信令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当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时,能够获知终端已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从而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该寻呼区域内除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外的任意接入网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该寻呼区域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该寻呼区域除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外,还包括其他接入网设备。上述寻呼区域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是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小区,以及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小区属于该寻呼区域。
下面结合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括寻呼区域,寻呼区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具有链路,该方法包括:301~305部分。
在301部分,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信令。
其中,该信令是终端的信令。
在一个示例中,该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信令、无线承载管理信令、终端上下文修改信令、终端上下文删除信令、位置报告信令、跟踪信令或位置业务(Location Service,LCS)信令。其中,无线承载管理信令可以包括无线承载建立信令、无线承载修改信令或无线承载删除信令中的至少一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终端的信令后,需要向终端发送信令。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上下文修改命令后,可以根据该上下文修改命令向终端发送RRC重配置命令,以对终端的上下文进行修改;又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NAS信令后,可以将该NAS信令转发给终端。而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发送信令前,第一接入网设备仅知道该终端处于寻呼区域内,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需要在寻呼区域内向该终端发起寻呼,以便该终端和网络建立连接。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直接向该终端发起寻呼,也可以触发第二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发起寻呼。
在302部分,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终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没有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上述信令后,可以先向终端发送第三寻呼消息,当在一段时间内未接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可选的,终端在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寻呼消息之前,还可以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进入第一状态。该可选部分的实施情况与后续图7的701部分相似,可以参考701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303部分,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寻呼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在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寻呼消息之前,还可以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进入第一状态。本示例的情况与后续图7的701部分相似,可以参考701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304部分,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寻呼响应。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终端接收位置更新消息、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RRC连接重建消息或者RRC连接继续消息,位置更新消息、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RRC连接重建消息或者RRC连接继续消息携带该寻呼响应。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终端发送的寻呼响应后,可以根据该寻呼响应确定该终端当前处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范围。
在305部分,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发送的寻呼响应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该终端的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信息指示消息,终端信息指示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终端信息指示消息或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确定终端当前处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终端信息指示消息或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还可以携带该终端的数据指示,数据指示用于指示该终端是否有数据需要发送。
可选的,图3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306部分和307部分;或者,图3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308部分。
在306部分,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已经移动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信令失败消息,信令失败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其中,信令失败消息用于指示上述信令未成功发送。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或终端的状态信息,该终端的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处的状态。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当终端在寻呼区域内移动时,终端与核心网设备的接口保持在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又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终端保存连接上下文,并且执行小区重选的移动性。又例如,终端所处的状态可以为轻连接态。
在307部分,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
在一个示例中,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之前,还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路径切换请求。
在一个示例中,当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时,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在这种情况下,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信息判断终端已经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范围,因此可以直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
在一个示例中,当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终端的状态信息时,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之前,核心网设备还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路径切换请求。在这种情况下,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的状态信息判断终端所处的状态,需要在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该信令。
由上可知,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核心网设备能够获知终端已移动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范围,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的信令,从而使得核心网设备的信令成功发送,以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在308部分,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信令。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下文传递消息,上下文传递消息携带该信令。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信令处理指示,第一信令处理指示用于指示上述信令处理成功或上述信令处理失败。进一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信令处理指示,第二信令处理指示用于指示上述信令处理成功或上述信令处理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上下文传递确认消息,上下文传递确认消息携带第一信令处理指示。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该信令。
由上可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获知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时,可以将上述信令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使得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该信令,从而使得核心网设备的信令成功发送,以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4,在图3所示方法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图4所示方法中,与图3所示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图3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401部分,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信令。
其中,该信令是终端的信令。
有关该信令的内容可以参见图3的301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402部分,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三寻呼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在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寻呼消息之前,还可以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进入第一状态。本示例的情况与后续图7的701部分相似,可以参考701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403部分,终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寻呼响应。
在404部分,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信令成功消息。
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二寻呼响应后,还可以根据上述信令向终端发起重配置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403部分和404部分为可选的部分,若执行403部分和404部分,则图4所示方法结束,不再执行405~411部分。可以理解的是,若在执行403部分之前,已执行405部分和406部分,由于终端已在403部分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寻呼响应,一般不会再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响应,则在执行403部分和404部分后,不再执行407~411部分。
若未执行403部分和404部分,则继续执行405部分。
在405部分,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该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终端。
在406部分,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寻呼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在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寻呼消息之前,还可以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进入第一状态。本示例的情况与后续图7的701部分相似,可以参考701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407部分,终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响应。
408部分和409部分分别与图3的305部分和306部分相似,可以参考305部分和306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410部分,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路径切换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410部分为可选的部分。当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设备的信息时,可以执行410部分,也可以不执行410部分;当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终端的状态信息时,执行410部分。
411部分与图3的307部分相似,可以参考307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终端的信令后,分别向终端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若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寻呼响应,则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信令成功消息。若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则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核心网设备在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后,能够获知终端已经移动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范围,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无论何种情况,核心网设备的信令都能成功发送,以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5,在图3所示方法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图5所示方法中,与图3或图4所示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图3或图4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501~507部分分别与图4的401~407部分相似,可以参考401~407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508部分和509部分分别与图3的305部分和308部分相似,可以参考305部分和308部分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终端的信令后,分别向终端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若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寻呼响应,则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信令成功消息。若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指示信息,则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信令。无论何种情况,核心网设备的信令都能成功发送,以进行合理的后续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基于这个方法的设备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配置信息;终端根据配置信息进入第一状态;终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携带第一终端标识;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或终端挂起指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后,能够将自身的标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便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处接收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终端挂起指示。
下面结合附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
在601部分,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状态指示信息,终端可以根据该状态指示信息进入第一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寻呼区标识和寻呼区参数之一或全部,终端可以根据寻呼区标识和寻呼区参数之一或全部进入第一状态。下面简单介绍寻呼区标识和寻呼区参数。
上述寻呼区标识用于标识终端在第一接入网设备范围内的服务小区,终端可以根据该寻呼区标识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寻呼区。例如,若终端在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寻呼区标识为1,则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寻呼区为寻呼区1;若终端在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寻呼区标识为2,则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寻呼区为寻呼区2;依次类推。当然,寻呼区标识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其他实施情况,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上述寻呼区参数用于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寻呼区信息。例如,寻呼区参数可以包括寻呼区小区列表,寻呼区小区列表中至少包含一个小区,终端可以将寻呼区小区列表中的小区作为终端的寻呼区;又例如,寻呼区参数包括寻呼区标识列表,寻呼区标识列表中至少包含一个寻呼区标识,终端可以将寻呼区标识列表中包含的寻呼区标识对应的小区作为终端的寻呼区。
在一个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可以为终端在当前所处的网络中使用的标识。终端可以保存该第一终端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标识为终端在第一制式网络中使用的标识,第二终端标识为终端在第二制式网络中使用的标识。例如,当终端处于第一制式网络时,终端可以使用第一终端标识在第一制式网络的寻呼区域内进行寻呼监听。又例如,当终端处于第二制式网络时,终端可以使用第二终端标识在第二制式网络的寻呼区域内进行寻呼监听。其中,上述第一制式网络和第二制式网络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第一制式网络采用第一接入技术,第二制式网络采用第二接入技术。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上述第一制式网络可以为LTE网络或5G网络,第二制式网络可以为不同于第一制式网络的任意制式网络。
在这个示例中,上述寻呼区小区列表可以包含至少两个不同制式网络的小区;或者,上述寻呼区标识列表可以包含至少两个寻呼区标识,这两个寻呼区标识分别对应不同制式网络的小区。
在602部分,终端进入第一状态。
具体的,终端进入第一状态后,处于第一状态的终端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保持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且终端在寻呼区域内移动不用通知第一接入网设备,当终端移动出该寻呼区域时再通知第一接入网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还可以根据上述寻呼参数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寻呼区信息。
在603部分,终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第一终端标识的消息。为描述方便,后续将该携带第一终端标识的消息称为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通知第二接入网设备使用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可选的,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RRC连接重建消息,位置更新消息或者RRC连接继续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可以在进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范围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终端在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寻呼时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处于终端的寻呼区域内,终端监听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小区发送的寻呼消息,当终端接收到针对该终端的寻呼消息时,终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在这个示例中,该第一消息还可以携带终端的寻呼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使用第一终端标识监听寻呼消息,若寻呼消息携带该第一终端标识,则终端确定被第二接入网设备所寻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终端标识。在这种情况下,如601部分中的示例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分别为终端在第一制式网络和第二制式网络中所使用的标识。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可能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接入技术,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第一接入技术,第二接入网设备可能采用第一接入技术或第二接入技术。在一种情况下,若第二接入网设备采用第一接入技术,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对应的,当前驻留在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终端使用第一终端标识监听寻呼消息,当监听到寻呼消息携带第一终端标识时,终端确定被第二接入网设备所寻呼。在另一种情况下,若第二接入网设备采用第二接入技术,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终端标识;对应的,当前驻留在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终端使用第二终端标识监听寻呼消息,当监听到寻呼消息携带第二终端标识时,终端确定被第二接入网设备所寻呼。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消息还可以携带接入技术类型信息,该接入技术类型信息用于通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接入技术;或者,该技术类型信息用于通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二接入网设备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为不同的接入技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消息还可以携带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信息确定终端的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消息还可以携带发送指示,该发送指示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有数据和/或信令需要发送,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发送指示确定终端是否有数据和/或信令需要发送。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消息还可以携带寻呼区更新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寻呼区更新指示确定终端已经移动出上述寻呼区域。例如,在一种场景下,第二接入网设备管理多个小区,该多个小区中的部分小区属于寻呼区域,另一部分小区不属于寻呼区域,当终端移动到不属于寻呼区域的某个小区时,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消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区更新指示,从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寻呼区更新指示确定终端你已经移动出上述寻呼区域。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还可在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后,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指示;终端可以根据该连接建立指示,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命令。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后可以判断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没有接口,则向终端发送连接建立指示,以指示所述终端重新建立连接。终端可以根据该连接建立指示,清除保存的连接上下文以重新建立连接,然后使用重新建立的连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命令,以使得核心网设备根据跟踪区更新命令释放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604部分,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具体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从而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以便获取终端的上下文。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终端ID(identification)和接入网设备ID。当上述第一消息携带接入技术类型信息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和接入技术类型信息,确定终端在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范围之前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以便获取终端的上下文。具体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先根据接入技术类型信息确定终端移动前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然后在使用该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内通过接入网设备ID确定移动前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最后通过终端ID向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该终端的上下文。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消息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为描述方便,将该消息称为第二消息。例如,第二消息可以是终端信息指示消息、终端位置更新消息或上下文请求消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是否携带上述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来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所采用的消息。例如,若第一消息携带上述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则第二接入网采用终端信息指示消息或者终端位置更新消息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或者,若第一消息未携带上述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则第二接入网采用上下文请求消息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消息携带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时,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在第二消息中携带上述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以便第一接入网根据所该信息判断终端当前的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消息携带上述发送指示时,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在第二消息中携带该发送指示,以便第一接入网根据该发送指示判断终端当前是否有数据和/或信令需要发送。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消息携带寻呼区更新指示时,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在第二消息中携带所述寻呼区更新指示,以便第一接入网根据寻呼区更新指示判断终端当前是否已经移动出寻呼区。
在605部分,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终端挂起指示。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下文传递消息,该上下文传递消息携带终端的上下文。其中,该上下文传递消息也可以称为上下文迁移消息。例如,该上下文迁移消息可以为切换消息或者上下文响应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若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将终端转入挂起状态,则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挂起指示。上述挂起状态是指终端与核心网的接口保持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但是该接口被去激活。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收到终端挂起指示后,可以根据该终端挂起指示向终端发送挂起命令。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消息的类型来确定终端的状态。例如,当第二消息为终端信息指示消息或终端位置更新消息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的,若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上下文迁移过程或者挂起过程,并向第二接入网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终端挂起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消息中是否携带上述发送指示或寻呼区更新指示来确定执行上下文迁移过程或挂起过程。例如,若第二消息中携带上述发送指示,则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上下文迁移过程;又例如,若第二消息中未携带上述发送指示,则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挂起过程;又例如,若第二消息中携带寻呼区更新指示,则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挂起过程。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入网可以根据第二消息是否携带上述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来确定终端的状态。例如,当第二消息携带上述指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的,若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上下文迁移过程或者挂起过程,并向第二接入网发送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终端挂起指示。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上下文迁移过程或挂起过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一个示例中的上下文迁移过程或挂起过程的实施过程相似,可以参考上一个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上述主要从不同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终端等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第一接入网设备700包括:处理单元702和通信单元703。处理单元702用于对第一接入网设备7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702用于支持第一接入网设备700执行图3中的过程302、306和308,图4中的过程402、404、405和409,图5中的过程502、504、505和509,图6中的过程601和605,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第一接入网设备700和其他网元(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等)之间的通信。第一接入网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1,用于存储第一接入网设备7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7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7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存储单元701可以是存储器。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第二接入网设备800包括:处理单元802、第一通信单元803和第二通信单元804。处理单元802用于对第二接入网设备8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第二接入网设备800执行图3中的过程303和305,图4中的过程406、408和410,图5中的过程506和508,图6中的过程6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第一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第二接入网设备800和其他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支持第二接入网设备800与终端之间的通信。第二接入网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1,用于存储第二接入网设备8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8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第一通信单元803可以是通信接口,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第二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存储单元8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7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7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7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9所示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当处理单元802为处理器,第一通信单元803为通信接口,第二通信单元804为发射器/接收器,存储单元8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2和通信接口904。其中,处理器902也可以为控制器,图9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902”。通信接口904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其他网元(例如其它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等)进行通信。进一步的,接入网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接收器901。所述发射器/接收器901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处理器902执行各种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功能。在上行链路,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接收器901进行解调(例如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并进一步由处理器902进行处理来恢复终端所发送到业务数据和信令信息。在下行链路上,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由处理器902进行处理,并由发射器901进行调制(例如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终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解调或调制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902完成。
例如,当该接入网设备900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时,处理器902还用于执行图3至图6所示方法中涉及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处理过程和/或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他过程;或者,当该接入网设备900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时,处理器902还用于执行图3至图6所示方法中涉及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处理过程和/或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他过程。
进一步的,接入网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3,存储器903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图9仅仅示出了接入网设备9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网设备9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核心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核心网设备1000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3。处理单元1002用于对核心网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002用于支持核心网设备执行图3中的过程301和307,图4中的过程401和410,图5中的过程5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003用于支持核心网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01,用于存储核心网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0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3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存储单元10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10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0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10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核心网设备可以为图11所示的核心网设备。
参阅图11所示,该核心网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2、通信接口1103、存储器1101。可选的,核心网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总线1104。其中,通信接口1103、处理器1102以及存储器1101可以通过总线1104相互连接;总线11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1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终端1200包括:处理单元1202和通信单元1203。处理单元1202用于对终端12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202用于支持终端1200执行图3中的过程304,图4中的过程403和407,图5中的过程503和507,图6中的过程602和6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203用于支持终端1200和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终端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201,用于存储终端12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处理单元12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2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12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可以为图13所示的终端。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终端1300包括发射器1301,接收器1302和处理器1303。其中,处理器1303也可以为控制器,图13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1303”。可选的,所述终端1300还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1305,其中,调制解调处理器1305可以包括编码器1307、调制器1307、解码器1308和解调器1309。
在一个示例中,发射器130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1302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1305中,编码器1307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1307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1309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1308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1300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1307、调制器1307、解调器1309和解码器1308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1305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1300不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1305时,调制解调处理器1305的上述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1303完成。
处理器1303对终端13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终端1300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1303还用于执行图3至图6所示方法中涉及终端的处理过程和/或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他过程。
进一步的,终端1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304,存储器1304用于存储用于终端13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通信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寻呼区域,所述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具有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非激活态;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核心网设备接收针对所述终端的信令;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终端;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处于无线资源控制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移动到所述寻呼区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信令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信令失败消息,所述信令失败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信令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信令未成功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信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信令,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下文传递消息,所述上下文传递消息携带所述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非接入层信令、无线承载管理信令、终端上下文修改信令、终端上下文删除信令、位置报告信令、跟踪信令或位置业务信令;其中,无线承载管理信令包括无线承载建立信令、无线承载修改信令或无线承载删除信令中的至少一项。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非激活态;
所述核心网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终端的信令;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还用于从所述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信令;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消息,所述第一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同一寻呼区域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处于无线资源控制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移动到所述寻呼区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在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路径切换请求之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信令的响应消息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信令失败消息中,其中,所述信令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信令未成功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一寻呼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寻呼消息;从所述终端接收寻呼响应;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非接入层信令、无线承载管理信令、终端上下文修改信令、终端上下文删除信令、位置报告信令、跟踪信令或位置业务信令;其中,无线承载管理信令包括无线承载建立信令、无线承载修改信令或无线承载删除信令中的至少一项。
15.一种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用于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寻呼区域,所述寻呼区域内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具有链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
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的单元,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非激活态;
用于从所述核心网设备接收针对所述终端的信令的单元;
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的单元,其中,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所述终端;以及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处于无线资源控制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移动到所述寻呼区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信令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信令失败消息,所述信令失败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信令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信令未成功发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信令的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信令的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下文传递消息,所述上下文传递消息携带所述信令。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任一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非接入层信令、无线承载管理信令、终端上下文修改信令、终端上下文删除信令、位置报告信令、跟踪信令或位置业务信令;其中,无线承载管理信令包括无线承载建立信令、无线承载修改信令或无线承载删除信令中的至少一项。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所述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89704.8A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09792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2707.7A CN11063660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110835817.0A CN1137273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110835639.1A CN113727327A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0828 WO2018058437A1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5817.0A Division CN1137273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110835639.1A Division CN113727327A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1910802707.7A Division CN11063660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707A CN109792707A (zh) 2019-05-21
CN109792707B true CN109792707B (zh) 2021-08-03

Family

ID=6176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5817.0A Active CN1137273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110835639.1A Pending CN113727327A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1910802707.7A Active CN11063660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1680089704.8A Active CN109792707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5817.0A Active CN1137273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110835639.1A Pending CN113727327A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1910802707.7A Active CN11063660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10455541B2 (zh)
EP (2) EP3799489A1 (zh)
JP (1) JP6821798B2 (zh)
CN (4) CN113727328B (zh)
AU (2) AU2016424317B2 (zh)
BR (1) BR112019005966A2 (zh)
WO (1) WO2018058437A1 (zh)
ZA (1) ZA201901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7424B2 (ja) * 2016-09-30 2021-01-2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ユーザ機器、ue、状態の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認識
KR102582554B1 (ko) * 2017-01-03 2023-09-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light connection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307335B (zh) * 2017-01-13 2022-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661278B1 (en) 2017-08-18 2023-09-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s for paging,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CN110366270B (zh) 2018-04-10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30707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Sony Corporation Efficiently handling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3972337B1 (en) * 2019-06-21 2024-03-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N112449378A (zh) * 2019-09-05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BR112022005744A2 (pt) * 2019-09-29 2022-07-19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paging e aparelho
US20230012119A1 (en) * 2019-12-10 2023-01-12 Lenovo (Beijing)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16420364A (zh) * 2021-03-25 2023-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寻呼监听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504B (zh) * 2006-06-23 2011-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间寻呼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1142A1 (en) * 2006-03-27 2007-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Sleep-state and service initiation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2088770B (zh) * 2009-12-04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流量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基站系统
CN102448026B (zh) 2010-09-30 2014-07-3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由网络发起一对多通信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0785A (zh) * 2010-11-30 2012-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发寻呼的方法、核心网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WO2013023975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uspending a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3143664A (ja) 2012-01-11 2013-07-2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無線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428853B (zh) * 2012-05-23 2017-05-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寻呼方法和设备
EP2858434A4 (en) * 2012-05-29 2015-08-19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ADIO CALL DEVICE
US20140274047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uting paging messages for multiple subscription identities of a single communication device via a single paging channel
US9211744B2 (en) 2013-12-16 2015-12-15 Zih Corp.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media and ribb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features
JP6637418B2 (ja) 2014-07-01 2020-01-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第1の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642043B1 (en) * 2014-12-16 2017-05-02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call routing based upon identification of interworking server by user equipment
US10667321B2 (en) * 2015-02-09 2020-05-26 Intel IP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transition between idle and connected modes
US10432297B2 (en) * 2015-07-24 201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ocation reporting and paging
CN108353380B (zh) * 2015-08-28 2022-02-18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
WO2017196126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38633A (zh) * 2016-05-18 2021-06-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操作无线通信网络的节点的方法和相关的节点
CN107623946A (zh) * 2016-07-15 2018-01-2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轻连接状态的终端的寻呼方法和装置
KR102463290B1 (ko) * 2016-08-02 2022-11-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소모 전력을 효과적으로 절감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484232A1 (en) * 2016-08-10 2019-05-15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504B (zh) * 2006-06-23 2011-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间寻呼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valuation on RAN initiated paging and MME initiated paging,R2-163930;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4》;20160513;第1页第2.1节标题-第2页第4行,图2 *
RRC Suspend/Resume for Light Connection,R2-165561;Ericsson;《3GPP TSG-RAN WG2 #95》;20160813;第1页第2.1节标题-第5页第2.4节最后一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8437A1 (zh) 2018-04-05
AU2016424317A1 (en) 2019-04-11
EP3506689A1 (en) 2019-07-03
CN109792707A (zh) 2019-05-21
EP3506689B1 (en) 2020-09-02
AU2016424317B2 (en) 2020-12-10
AU2020277096B2 (en) 2022-05-26
CN110636608A (zh) 2019-12-31
US20190239183A1 (en) 2019-08-01
US20200029300A1 (en) 2020-01-23
JP6821798B2 (ja) 2021-01-27
US11832215B2 (en) 2023-11-28
US10455541B2 (en) 2019-10-22
CN110636608B (zh) 2020-09-04
EP3799489A1 (en) 2021-03-31
US11412477B2 (en) 2022-08-09
ZA201901832B (en) 2020-08-26
JP2019534619A (ja) 2019-11-28
CN113727327A (zh) 2021-11-30
EP3506689A4 (en) 2019-07-10
BR112019005966A2 (pt) 2019-07-30
AU2020277096A1 (en) 2020-12-24
CN113727328A (zh) 2021-11-30
CN113727328B (zh) 2022-07-29
US20220386390A1 (en)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7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691429B (zh) Rrc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493890B (zh) 一种连接恢复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09906663B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445343B2 (en) Systems for switching modes in wireless sessions
CN109314889B (zh) 一种建立用户面承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7221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0031487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entity
CN110677870B (zh) 过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20184262A1 (en) HLR Reset Signaling via S6A in EPS
CN109155751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383169B2 (e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of base station
JP7262491B2 (ja) 通信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WO201716629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基站和移动性管理设备
CN116489769A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