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8692A -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8692A
CN109788692A CN201910204637.5A CN201910204637A CN109788692A CN 109788692 A CN109788692 A CN 109788692A CN 201910204637 A CN201910204637 A CN 201910204637A CN 109788692 A CN109788692 A CN 109788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hell
drive motor
hole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46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046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86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8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遮挡组件包括:罩体;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罩体与壳体转动连接,转动罩体时,罩体遮盖或露出显示屏。本发明的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罩体,并且罩体转动安装于壳体上,罩体在壳体上转动可遮盖或露出安装于壳体上的显示屏,当需要使用显示屏时,使罩体转动将显示屏显露出来即可,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屏时,使罩体转动遮盖显示屏即可,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或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显示屏的情况。

Description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电子设备,例如儿童陪伴机器人等,通常设置有触摸显示屏,以提高这些电子设备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这些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屏一般裸露在外壳表面,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难免会倾倒或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触摸显示屏很容易被撞坏,进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保护触摸显示屏的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遮挡组件,包括:罩体和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罩体与壳体转动连接,转动罩体时,罩体遮盖或露出显示屏。
进一步地,罩体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凸起,壳体上设有与插接凸起相配合的至少一个插接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马达,驱动马内,罩体与驱动马达传动连接;驱动马达可驱动罩体在壳体上转动,以遮盖或露出显示屏。
进一步地,驱动马达为一个,其中一个插接槽内形成有连通壳体内外侧的贯穿孔,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伸出壳体外,以与罩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两个凸柱,凸柱间隔设置,驱动马达固定于凸柱上。
进一步地,凸柱为两个,壳体内还形成有定位环,定位环两端分别与两个凸柱连接,定位环呈圆弧形,驱动马达的部分侧壁抵接于定位环。
进一步地,罩体的插接凸起上形成有转孔,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一端穿过贯穿孔固定于转孔内。
进一步地,罩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插接孔,壳体上形成有与插接孔配合的至少一个插接柱。
进一步地,还包括封盖,封盖为两个,封盖叠设于罩体远离壳体的一侧,两个封盖分别固定于两个插接柱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遮挡组件。
本发明的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罩体,并且罩体转动安装于壳体上,罩体在壳体上转动可遮盖或露出安装于壳体上的显示屏,当需要使用显示屏时,使罩体转动将显示屏显露出来即可,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屏时,使罩体转动遮盖显示屏即可,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或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显示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电小板和USB接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金属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罩体;11、插接凸起;12、转孔;13、插接孔;14、凸台;2、壳体;20、插接槽;201、贯穿孔;200、插接柱;2001、第一螺纹孔;21、前壳;211、凸柱;212、定位环;213、底板;2130、通孔;214、内螺孔柱;22、后壳;221、插接口;222、装配孔;3、显示屏;4、驱动马达;41、固定孔;5、封盖;51、固定柱;511、第二螺纹孔;52、凹槽;6、充电小板;61、连接孔;7、USB接口;8、金属顶针;81、圆头部;82、圆柱部;83、抵接部;9、安装座;91、竖直板;92、平直板;921、螺钉孔;922、限位凸起;9221、导向斜面;9222、抵接斜面;923、安装孔;10、盖体;101、前盖;102、后盖;60、螺纹柱;100、第一螺丝;300、第二螺丝;400、第三螺丝;500、第四螺丝。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主要指儿童陪伴机器人、智能交互机器人等。
参照图1-15,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遮挡组件,包括:罩体1和壳体2,壳体2上设置有显示屏3,罩体1与壳体2转动连接,转动罩体1时,罩体1遮盖或露出显示屏3。通过设置罩体1,并且罩体1转动安装于壳体2上,罩体1在壳体2上转动可遮盖安装于壳体2上的显示屏3,当需要使用显示屏3时,使罩体1转动将显示屏3显露出来即可,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屏3时,使罩体1转动遮盖显示屏3即可,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或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显示屏3的情况。
参照图3、图5,罩体1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凸起11,壳体2上设有与插接凸起11相配合的至少一个插接槽2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插接凸起11和插接槽20均为两个,两个插接凸起11在罩体1内相对设置;插接槽20凹陷于壳体2表面;插接凸起11呈圆柱形,插接槽20的形状与插接凸起11的形状相匹配。在安装罩体1时,将罩体1内侧的两个插接凸起11分别插入到插接槽20中,通过插接凸起11与插接槽20的配合,即可将罩体1卡接在壳体2上。进一步地,插接凸起11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插接槽20的直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插接凸起11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罩体1转动,而且在插接凸起11插入到插接槽20中后,罩体1可以顺畅的转动,避免插接凸起11与插接槽20配合过紧而影响罩体1的转动。
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插接凸起11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插接槽20之间的距离。优选的,罩体1由弹性塑料制成,当然也可以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在将插接凸起11插入插接槽20后,可以利用罩体1本身的弹性使插接凸起11牢固地限制在插接槽20内,有效避免在罩体1转动的过程中插接凸起11与插接槽20分离,罩体1转动更稳定。
参照图1-2,上述遮挡组件还包括驱动马达4,驱动马达4固定于壳体2内,罩体1与驱动马达4传动连接;驱动马达4可驱动罩体1在壳体2上转动,以遮盖或露出显示屏3。通过驱动马达4驱动罩体1在壳体2上转动,省时省力,无需用户手动推动罩体1转动,用户体验更好。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马达4可以为步进马达,使用步进马达时可以准确的使罩体1转动到预定位置;当然,也可以使用直流马达,使用直流马达时,需要在电子设备设置光感装置,以配合直流马达驱动罩体1转动到预定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步进马达。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马达4为一个,其中一个插接槽20内形成有连通壳体2内外侧的贯穿孔201,驱动马达4的转动轴一端穿过贯穿孔201并伸出壳体2外,以与罩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一个驱动马达4,驱动马达4穿过贯穿孔201与罩体1固定连接,驱动马达4转动可带动罩体1转动,即只需要设置一个驱动马达4,就能实现对罩体1转动的电动驱动,相对使用两个驱动马达的方案而言,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参照图7-8,壳体2内形成有至少两个凸柱211,凸柱211间隔设置,驱动马达4固定于凸柱211上。具体地,凸柱211上形成有螺孔,驱动马达4上设有固定孔41,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孔41与凸柱211上的螺孔的连接配合,可以稳固地将驱动马达4固定在壳体2内,这样驱动马达4安装牢靠,在驱动马达4工作时,可以避免驱动马达4松动而导致罩体1转动出现不稳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凸柱211为两个,壳体2内还形成有定位环212,定位环212两端分别与两个凸柱211连接,定位环212呈圆弧形,驱动马达4的部分侧壁抵接于定位环212;在安装驱动马达4时,可以先将驱动马达4的侧壁紧贴定位环212的弧形壁面,这样就可以使驱动马达4上的固定孔41与凸柱211上的螺孔对齐,以便于旋入螺钉,驱动马达4的安装更加方便。
参照图5,在另一实施中,驱动马达4为两个,两个插接槽20内形成有连通壳体2内外侧的贯穿孔201,两个驱动马达4的转动轴一端穿过贯穿孔201并伸出壳体2外,以分别与罩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两个驱动马达4以驱动罩体1转动,可以使罩体1两侧受力均匀,罩体1可以更平稳地在驱动马达4的驱动下转动,以遮盖或显露显示屏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内也形成有两套分别用于安装两个驱动马达4的凸柱211和定位环212,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3-4,为了便于实现驱动马达4与罩体1的固定连接,罩体1的插接凸起11上形成有转孔12,驱动马达4的转动轴一端穿过贯穿孔201固定于转孔12内。在本实施例中,转孔12形成于插接凸起11上。具体地,转孔12呈棱柱形,驱动马达4的驱动轴也呈棱柱形,以与转孔12相互配合,这样在安装罩体1时,将转孔12与驱动马达4的转动轴对准,然后将插接凸起11插入到插接槽20中,同时使驱动马达4的转动轴插入转孔12,即可实现罩体1与驱动马达4的连接,安装操作方便;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转孔12设于插接凸起11中,且转孔12的中心线与插接凸起11的中心线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孔12也可以呈其它形状,例如转孔12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只需使驱动马达4的转动轴形状与转孔12相匹配即可实现罩体1与驱动马达4的连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罩体1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3,壳体2上形成有与插接孔13配合的至少一个插接柱200。本实施例中的插接孔13为两个,两个插接孔13相对设置,对应的,插接柱200也为两个。在该实施例中,插接孔13和插接柱200的配合可以实现罩体1与壳体2的转动连接,无需再设置插接凸起11和插接槽2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罩体1上的插接凸起11为一个,对应的,壳体2上的插接槽20也为一个;罩体1在与插接凸起11的相对一侧设置插接孔13,壳体2在插接槽20的对应侧设置插接柱200,也就是说,罩体1的一侧通过插接凸起11与插接槽20的配合与壳体2转动连接,罩体1相对的另一侧通过插接孔13与插接柱200的配合与壳体2转动连接,这样也能将罩体1转动安装到壳体2上。
参照图1,上述遮挡组件还包括封盖5,封盖5为两个,封盖5叠设于罩体1远离壳体2的一侧,两个封盖5分别固定于两个插接柱200上。在本实施例中,封盖5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插接柱200上,也可以在插接柱200周侧设置外螺纹,在封盖5上设置螺孔,这样就可以将封盖5固定到壳体2上,也可以是在插接柱200上设置内螺纹/内孔,在封盖5上设置凸起,经由凸起插设入内螺纹/内孔来实现封盖5与壳体2的固定。通过设置封盖5,封盖5可以遮盖插接柱200,避免插接柱200显露在壳体2外;当然,当使用驱动马达4驱动罩体1转动时,封盖5可以遮盖驱动马达4的转动轴与罩体1的连接处,避免外界物体与该连接处发生碰撞。
在另一实施实例中,参照图2,上述遮挡组件还包括螺纹柱60,参照图6,插接柱200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孔2001,封盖5上形成有固定柱51,固定柱51上形成有第二螺纹孔511,螺纹柱60一端固定于第一螺纹孔2001,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螺纹孔511。封盖5可以通过第二螺纹孔511与螺纹柱60的配合固定到壳体2上,连接稳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固定柱51上设置外螺纹,在插接柱200上设置内螺纹孔,这样封盖5可以通过固定柱51旋紧在插接柱200上。
参照图1、图3-4、图11,罩体1相对两侧凸设有圆台状的凸台14,封盖5上形成有可以罩设凸台14的凹槽52,封盖5安装到罩体1相对两侧后,通过凹槽52与凸台14的配合,封盖5可以紧密的贴合在罩体1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凸起11呈中空的圆柱状,插接槽20为圆柱形槽;插接柱200呈圆柱状,对应的,插接孔13为圆柱形孔。
参照图2、图12,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充电小板6、USB接口7、金属顶针8以及安装座9,充电小板6固定于安装座9一表面,USB接口7设于充电小板6上且与充电小板6电连接,金属顶针8一端与充电小板6连接,另一端贯穿安装座9并伸出安装座9背离充电小板6的一表面。通过设置与充电小板6连接的USB接口7和金属顶针8,电子设备既可以通过USB接口7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金属顶针8进行充电,充电方式更多,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电子设备使用更方便。
参照图2、图15,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螺丝100,充电小板6上形成有连接孔61,安装座9上形成有螺钉孔921,第一螺丝100穿过连接孔61与螺钉孔9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小板6通过第一螺丝100固定在安装座9上,连接牢固,可有效避免充电小板6发生松动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充电。在另一实施例中,充电小板6可以卡扣等固定结构安装到安装座9上,只需在安装座9上设置对应的卡扣即可。
参照图15,安装座9靠近充电小板6的一表面凸设有限位凸起922,限位凸起922至少为四个,至少四个限位凸起922在安装座9一表面呈矩形阵列设置,充电小板6周侧与限位凸起922抵接。矩形阵列设置的限位凸起922在安装座9一表面形成可以容纳充电小板6的限位空间,在将充电小板6安装到安装座9上时,可以先将充电小板6挤入到限位凸起922形成的限位空间中,限位凸起922与充电小板6的周侧抵接,这样可以实现充电小板6在安装座9上的预定位,以便于旋入第一螺丝100,充电小板6的安装更加方便。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起922可以为两个、三个、六个等等。
参照图15,限位凸起922靠近充电小板6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9221和抵接斜面9222,抵接斜面9222垂直于安装座9表面,导向斜面9221设于抵接斜面9222远离安装座9表面的一端,并且导向斜面9221由与抵接斜面9222连接的一端向远离充电小板6的一侧倾斜延伸,导向斜面9221与抵接斜面9222之间的夹角优选的为120°-150°,其中以135°为佳。导向斜面9221在充电小板6安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充电小板6可以顺着导向斜面9221滑入到抵接斜面9222,以与抵接斜面9222抵接,充电小板6安装更加方便。
参照图15,安装座9上形成有安装孔923,安装孔923连通安装座9靠近充电小板6的一表面和安装座9背离充电小板6的一表面,金属顶针8部分插设固定于安装孔923内。在本实施例中,金属顶针8为四个,对应地,安装孔923也为四个;金属顶针8插设固定到安装孔923内之后,金属顶针8的两端均凸出安装孔923的两个孔口,金属顶针8靠近充电小板6的一端与充电小板6电连接,在电子设备充电时,金属顶针8远离充电小板6的一端与外界的充电设备电连接。进一步地,可以在充电小板6上设置金属触点,金属顶针8一端穿过安装孔923与金属触点抵接,就可以实现金属顶针8与充电小板6的电连接。
参照图13,在本实施例中,金属顶针8包括圆头部81、圆柱部82以及抵接部83,圆头部81和抵接部83分别与圆柱部82的两端弹性连接,圆柱部82插设于安装孔923内。当金属顶针8插入到安装孔923内时,抵接部83与充电小板6上的金属触点抵接而实现金属顶针8与充电小板6的电连接,圆柱部82凸出安装孔923远离充电小板6的一端,以与外界充电设备电连接而给电子设备充电,由于圆头部81和抵接部83弹性设于圆柱部82的两端,这样当抵接部83与充电小板6抵接时,抵接部83可以部分回缩到圆柱部82内(此时,抵接部83依旧与充电小板6接触),避免金属顶针8与充电小板6硬性接触而损坏金属顶针8或充电小板6,而当外界充电设备与圆头部81接触时,圆头部81也可以回缩到圆柱部82内,并且可以利用圆头部81与圆柱部82之间的回弹力使外界充电设备与金属顶针8紧密连接,稳定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圆柱部82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安装孔923的孔径,以实现圆柱部82与安装孔923的过盈配合连接;这样当圆柱部82插入到安装孔923内时,可以卡紧在安装孔923内,以便于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9,上述安装座9以及充电小板6均设于壳体2内,壳体2在USB接口7和金属顶针8对应处分别形成有插接口221和通孔2130,插接口221和通孔2130均连通壳体2的内外两侧,USB接口7与插接口221连通,金属顶针8一端穿过通孔2130并伸出壳体2外。通过将安装座9及充电小板6设置在壳体2内,并在壳体2上设置通孔2130和插接口221,在电子设备与外界充电设备进行连接充电时,外界充电设备可以插入插接口221与USB接口7连接或与伸出壳体2外的金属顶针8连接,壳体2可以避免外界充电设备与安装座9或充电小板6发生碰撞,更好的保护充电小板6。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包括前壳21和后壳22,前壳21与后壳22固定连接以形成内部空间,安装座9和充电小板6设于内部空间内,插接口221设于后壳22,前壳21包括底板213,充电小板6和安装座9设于底板213位于内部空间的一侧,通孔2130设于底板213上。在安装时,壳体2将充电小板6固定到安装座9上,然后将安装座9安装到前壳21的底板213上,再将前壳21与后壳22固定连接,即完成装配,操作简便。
参照图2,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螺丝300,前壳21和后壳22上通过第二螺丝300固定连接。具体地,前壳21上设置有内螺孔柱214,后壳22上与内螺孔柱214对应处设置有装配孔222,第二螺丝300穿过装配孔222与内螺孔柱214固定连接,以实现前壳21与后壳22的固定连接,连接稳固;当然,也可以将内螺孔柱214设置在后壳22上,装配孔222设置在前壳21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前壳21与后壳22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只需在前壳21和后壳22上设置对应的卡扣和扣位,或者使内螺孔柱214、装配孔222直接相互插接安装,装配操作更方便。
参照图2,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盖体10,盖体10设于壳体2内,盖体10包括前盖101和后盖102,安装座9夹设于前盖101和后盖10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座9固定在盖体10上,然后将盖体10固定安装到壳体2内,可以进一步提高安装座9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9可以扣合固定在前盖101或者后盖102上,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前盖101和后盖102上,然后再将前盖101与后盖102固定连接,这样装配更加方便。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螺丝400,前盖101通过第三螺丝400与前壳21固定连接;在安装时,前盖101通过第三螺丝400固定到前壳21上,再把安装座9与后盖102固定到前盖101上,最后将后壳22与前壳21固定连接,装配操作可以有序进行,操作方便。
在其他可实施方式中,前盖101和前壳21之间也可以通过插销、插孔的方式安装在一起,比如在前壳21上设置插销,在前盖101上设置插孔,此时,不需要通过第三螺丝400,此处不做详细描述。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四螺丝500,安装座9通过第四螺丝500与后盖10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组装电子设备时,可以先将前盖101固定到前壳21上,并将安装座9与前盖101固定连接,然后将后盖102通过第四螺丝500与安装座9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后壳22与前壳21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前盖101与前壳21的固定连接、安装座9与前盖101的固定连接、后盖102与安装座9的固定连接以及前壳21与后壳22的固定连接实现电子设备的整体固定结构,结构更紧凑,而且连接更稳定,部件之间不易出现松动的情况。
参照图2、图14,安装座9包括竖直板91和平直板92,竖直板91与平直板92弯折连接,竖直板91与后盖102固定连接,平直板92与后盖102底部间隔设置,且充电小板6固定于平直板92上并间隔于后盖102底部。优选的,平直板92与竖直板91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9呈“L”形;竖直板91通过第四螺丝500与后盖102固定连接,平直板92与竖直板91相互垂直且与后盖102底部间隔设置,以留出容纳充电小板6的空间,避免充电小板6与后盖102底部接触而碰撞到充电小板6上的元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USB接口7设于充电小板6靠近后盖102的一侧,插接口221设于后壳22上与USB接口7的对应处,外界充电设备的接头可以插入插接口221中与USB接口7连接,以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金属顶针8贯穿安装座9的平直板92,并从前壳21的底板213上的通孔2130中伸出电子设备的壳体2外,以方便与外界充电设备连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罩体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转动所述罩体时,所述罩体遮盖或露出所述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插接凸起相配合的至少一个插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罩体与所述驱动马达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马达可驱动所述罩体在所述壳体上转动,以遮盖或露出所述显示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为一个,其中一个所述插接槽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内外侧的贯穿孔,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伸出所述壳体外,以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两个凸柱,所述凸柱间隔设置,所述驱动马达固定于所述凸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为两个,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凸柱连接,所述定位环呈圆弧形,所述驱动马达的部分侧壁抵接于所述定位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插接凸起上形成有转孔,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插接孔配合的至少一个插接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为两个,所述封盖叠设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两个所述封盖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插接柱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遮挡组件。
CN201910204637.5A 2019-03-18 2019-03-18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7886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4637.5A CN109788692A (zh) 2019-03-18 2019-03-18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4637.5A CN109788692A (zh) 2019-03-18 2019-03-18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8692A true CN109788692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89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4637.5A Pending CN109788692A (zh) 2019-03-18 2019-03-18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86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561A (zh) * 2020-10-28 2021-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
CN114822097A (zh) * 2022-04-11 2022-07-29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用教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9409A (ja) * 2001-03-29 2002-10-1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搬送装置および基板搬送方法
CN106695838A (zh) * 2017-02-24 2017-05-24 昆山库尔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倾覆保护智能早教机器人
CN207460655U (zh) * 2017-11-16 2018-06-05 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面罩及机器人
CN109397296A (zh) * 2018-12-15 2019-03-0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可帮助人发音可调控音量的ai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9409A (ja) * 2001-03-29 2002-10-1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搬送装置および基板搬送方法
CN106695838A (zh) * 2017-02-24 2017-05-24 昆山库尔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倾覆保护智能早教机器人
CN207460655U (zh) * 2017-11-16 2018-06-05 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面罩及机器人
CN109397296A (zh) * 2018-12-15 2019-03-0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可帮助人发音可调控音量的ai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561A (zh) * 2020-10-28 2021-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
CN114822097A (zh) * 2022-04-11 2022-07-29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用教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5903B (zh) 电连接装置
CN109788692A (zh) 遮挡组件及电子设备
KR900001841B1 (ko) 프론트로딩(Front Loading) 장치
JPS6240155A (ja) 電池収納装置
US5249974A (en) Multi-contact connector
JPH09293489A (ja) 方向性なく装着できるパック電池
JP200005818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H07282892A (ja) コネクタ用防水栓
CN212085334U (zh) 三向浮动机构及连接器
US20160197431A1 (en) Multi-function charger
CN109950950A (zh) 电子设备
CN210326340U (zh) 自复位式防松脱插座及pdu
CN212062905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
US5588879A (en) Direct coupler device
US10673176B1 (en) Signal connector with elastic clamping plates and to-be-pressed-against posts for ensuring secure connection and watertightness
CN108134253B (zh) 一种可双向放置的插座
CN217361956U (zh) 插头保护套
CN115799868B (zh) 一种带二次锁的储能用线对板连接器
CN210640435U (zh) 防松脱插座及pdu
CN110635075A (zh) 一种快换电池及电池壳体
CN220528180U (zh) 一种投影幕布用充电式音响
CN218033667U (zh) 空调壳体和空调
CN209786264U (zh) 一种智能插座
US6257921B1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device for fixedly anchoring a cable at an angled position
CN216794188U (zh) 一种usb转av视频转接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