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7381A -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7381A
CN109787381A CN201711113627.8A CN201711113627A CN109787381A CN 109787381 A CN109787381 A CN 109787381A CN 201711113627 A CN201711113627 A CN 201711113627A CN 109787381 A CN109787381 A CN 109787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groove
installation part
ventilation hole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36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7381B (zh
Inventor
范文寿
夏静
刘军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136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7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7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7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7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7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电机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定子通风孔,沿着定子铁心的轴向形成在定子铁心中;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分别结合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侧,并分别沿轴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孔和多个第二通风孔;支架,包括主体以及从主体的两侧沿着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主体形成有多个支架通风孔,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分别与对应的定子通风孔形成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并通过支架通风孔流出到外部。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可降低电机的轴向温差。

Description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的通风冷却方式从通风路径来讲主要分为轴向通风、径向通风和轴径向混合通风。相比较而言,轴向通风的优势在于:在电机的外径、转速、功率等一定下,采用轴向通风可使电机的轴向长度缩短,从而减少电机的重量和成本,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示出了现有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示出通风孔12a,在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上的定子线圈15被分为两部分,并且仅示出了定子铁心11的两个定子齿。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电机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定子通风孔11a,沿定子铁心11的轴向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中;安装件12,具有与定子铁心11相对应的形状,结合到定子铁心11的两侧,并且沿轴向形成有通风孔12a;气隙,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与转子14之间。
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定子和安装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定子铁心11可包括多个定子齿和将多个定子齿中相邻的两个定子齿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定子通风孔11a可形成在定子齿和连接部中。为了便于描述,在下文中,定子齿和连接部被定义为定子齿部,即,定子齿部包括定子齿和连接部。如图3所示,安装件12可具有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的齿数相同的齿数,并且可在与定子通风孔12a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中形成有与定子通风孔11a的数量相同的通风孔12a。
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在冷却风机的驱动下,气流从电机的一侧流入到电机中,然后从电机的另一侧流出到外部。具体地,气流沿径向流动至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上的定子线圈15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间隙,然后沿轴向通过形成在安装件12中的通风孔12a和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中的定子通风孔11a进入定子铁心11的内部,然后沿着定子通风孔11a流动至电机的另一侧并流出到外部;同时,气流还可通过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与转子14之间的气隙从电机的所述一侧流入到电机的内部,然后沿着气隙流动至电机的所述另一侧并且流出到外部。
目前,电机的轴向通风都是采用顺流式轴向通风,即,流经电机内部的各个轴向风道的气流从电机的轴向的一侧进入并且从电机的轴向的另一侧流出。然而,在这样的轴向通风方式下,气流从电机的轴向的一侧进入对电机进行冷却后温度升高,因此造成电机的轴向温度分布不均,具体地,进风侧温度低,出风侧温度高。另外,由于轴向通风的冷却能力弱,因此轴向通风通常应用在小型电机和轴向长度比较短的大型电机。
在现有技术的电机中,在定子铁心11的定子槽中,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使相邻的定子线圈15分开并固定的第一固定件16(第一固定件16完全占据形成于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的空间),并且定子槽中还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固定定子线圈15的第二固定件17。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移除第一固定件16来增加另一通风道。具体地,在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气流可从电机的一侧流经形成在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的间隙,对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之后从电机的另一侧流出到外部。
然而,即使这样设置,由于流经该通风道的气流还是从一侧进入并且从另一侧流出,因此仍难以克服电机的轴向温度分布不均的缺陷。此外,由于进风侧温度低,出风侧温度高,导致转子14的磁钢14a在出风侧受热。由于冷却效果的限制,磁钢14a的受热大于磁钢14a的散热,因此导致磁钢14a存在失磁风险,从而降低电机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装置存在电机在冷却时轴向温度分布不均和磁钢存在失磁风险而导致电机的可靠性下降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可包括:多个定子通风孔,多个定子通风孔沿着定子铁心的轴向形成在定子铁心中;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具有与定子铁心相对应的形状,分别结合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侧,并且分别沿轴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孔和多个第二通风孔;支架,支架包括主体以及从主体的两侧沿着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主体形成有多个支架通风孔,并且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其中,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分别与多个定子通风孔中对应的定子通风孔形成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从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侧进入并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并且通过多个支架通风孔流出到外部。
优选地,第一安装件的面对定子铁心的侧部的与定子铁心的定子槽相邻的部分可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第一安装件的圆周方向按照预定角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一安装件与定子铁心之间形成间隙,第一通风孔形成在第一安装件的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部分中;第二安装件的面对定子铁心的侧部的与第一凹槽对应的部分可形成有第二通风孔,与第一通风孔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一支撑部在与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可形成有第三凹槽,以将流经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第二支撑部在与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可形成有第四凹槽,以将流经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
优选地,第一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一齿,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对应地形成;连接部,将多个第一齿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齿连接起来,其中,第一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多个第一齿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的相邻的部分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第一齿的连接部形成,并且第一凹槽不贯穿第一安装件沿着径向的顶部,其中,第一通风孔形成在第一安装件的第一齿和连接部的位于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部分中;第二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二齿,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对应地形成;连接部,将多个第二齿中相邻的两个第二齿连接起来,其中,第二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安装件的与第一通风孔对应的部分形成,并且第二凹槽不贯穿第二安装件沿着径向的顶部,其中,第二通风孔形成在第二安装件的第二齿和连接部的位于两个第二凹槽之间的部分中。
优选地,定子铁心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之间在与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对应的位置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支架通风孔流出到外部,其中,第一固定件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最大厚度。
优选地,第一安装件可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第一通风孔和第五凹槽,从而在第一安装件与定子铁心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安装件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第六凹槽和第二通风孔,从而在第二安装件与定子铁心之间形成间隙,其中,定子齿部包括定子齿和将相邻的两个定子齿连接起来的连接部,第一支撑部在与第五凹槽对应的位置可形成有第七凹槽,以将流经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第二支撑部在与第六凹槽对应的位置可形成有第八凹槽,以将流经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
优选地,第一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一齿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包括第一齿和第一齿两侧的连接部,其中,第五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以及第一齿两侧的连接部形成,并且第五凹槽不贯穿所述第一齿沿着径向的顶部以及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其中,第一通风孔形成在第一安装件的第一齿和连接部中;第二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包括第二齿和第二齿两侧的连接部,其中,第六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以及第二齿两侧的连接部形成,并且第六凹槽不贯穿第二齿沿着径向的顶部以及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其中,第二通风孔形成在第二安装件的第二齿和连接部中。
优选地,第一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一齿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包括第一齿和第一齿两侧的连接部,其中,第五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以及第一齿两侧的连接部形成,并且第五凹槽贯穿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第一齿沿着径向的顶部,其中,第一通风孔形成在第一安装件的第一齿和连接部中;第二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包括第二齿和第二齿两侧的连接部,其中,第六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以及第二齿两侧的连接部形成,并且第六凹槽贯穿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第二齿沿着径向的顶部,其中,第二通风孔形成在第二安装件的第二齿和连接部中。
优选地,定子铁心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之间在与第七凹槽和第八凹槽对应的位置可交替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支架通风孔流出到外部,其中,第一固定件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最大厚度。
优选地,第一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一齿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包括第一齿和第一齿两侧的连接部,第一齿的一侧的连接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齿的另一侧的连接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其中,第五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以及第一齿两侧的连接部形成,并且第五凹槽贯穿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第一齿沿着径向的顶部,从而第五凹槽的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五凹槽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其中,第一通风孔形成在第一安装件的第一齿和连接部中;第二安装件可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与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包括第二齿和第二齿两侧的连接部,所述第二齿的与第五凹槽的所述一侧相对应的一侧的连接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齿的与第五凹槽的所述另一侧相对应的另一侧的连接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其中,第六凹槽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以及第二齿两侧的连接部形成,并且第六凹槽贯穿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所述第二齿沿着径向的顶部,从而第六凹槽的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六凹槽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其中,第二通风孔形成在第二安装件的第二齿和连接部中。
优选地,定子铁心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之间在与第七凹槽对应于第五凹槽的所述另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并且在与第八凹槽对应于第六凹槽的所述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支架通风孔流出到外部,其中,第一固定件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最大厚度。
优选地,定子铁心在定子槽中可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固定定子线圈的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件通风孔,以使流经形成在定子与所述电机的转子之间的气隙的气流通过固定件通风孔进入第三通风道。
优选地,固定件通风孔可形成在第二固定件的中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电机可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通过形成相互独立且气流互逆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气流从电机的轴向的两侧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对电机进行冷却,因此电机在冷却时轴向的一侧的温度沿周向冷热交替分布,而另一侧的温度沿周向热冷交替分布,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电机的轴向温差,使电机的轴向的温度分布均匀。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顺流式轴向通风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通过形成第三通风道,可有效地降低电机绕组的最高温度,并且可进一步使电机的轴向温度分布均匀,从而可提高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顺流式轴向通风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通过形成固定件通风孔可使流经气隙的气流在轴向的路径缩短(优选地,固定件通风孔形成在第二固定件的中部,路径可减半),对电机进行冷却后气流升温幅度显著减小,可有效地降低气流对磁钢的加热作用,可有效地降低磁钢的温度,因此可防止磁钢失磁。此外,在有效地防止磁钢失磁的情况下,可选取低牌号的磁钢,从而可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定子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安装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6和图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8和图9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安装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支架和第一固定件的布局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14和图1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件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16和图1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安装件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19和图20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件的另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21和图22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安装件的另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架的另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24和图2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件的又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26和图2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安装件的又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且⊙表示垂直纸面向外。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架的又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30和31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支架和第一固定件的布局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附图标号说明:
11:定子;11a:定子通风孔;12:安装件;12a:通风孔;22、32、42、52:第一安装件;28、38、48、58:第二安装件;22a、32a、42a、52a:第一通风孔;28a、38a、48a、58a:第二通风孔;22b:第一凹槽;28b、28c:第二凹槽;32b:第五凹槽;38b:第六凹槽;13、23、33、43、53:支架;231、331、431、531:主体;232、332、432、532:第一支撑部;233、333、433、533:第二支撑部;232a:第三凹槽;233a、233b:第四凹槽;332a:第七凹槽;333a:第八凹槽;231a、331a、431a、531a:支架通风孔;321、421、521:第一齿;381、481、581:第二齿;322、323、422、423、522、523:连接部;14:转子;14a:磁钢;15:定子线圈;16、26:第一固定件;17、27:第二固定件;27a:固定件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具体为电机轴向通风冷却装置。
下面,将参照图4至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可包括多个定子通风孔11a、第一安装件22、第二安装件28和支架23。多个定子通风孔11a可沿定子铁心11的轴向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中。第一安装件22和第二安装件28可均具有与定子铁心1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分别结合到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侧,并且分别沿轴向形成有第一通风孔22a和第二通风孔28a。支架23可包括主体231以及从主体231的两侧沿着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支撑部232和第二支撑部233。主体231可形成有多个支架通风孔231a,并且第一安装件22和第二安装件28可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232和第二支撑部233上。第一通风孔22a和第二通风孔28a可分别与多个定子通风孔11a中对应的定子通风孔11a形成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其中,从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侧进入并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流出到外部。
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10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第一安装件22、第二安装件28和支架23的结构。需了解的是,定子铁心11的结构可与图2中示出的定子铁心11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件22的面对定子铁心11的侧部的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槽相邻的部分可形成有第一凹槽22b,并且第一凹槽22b可沿第一安装件22的圆周方向按照预定角间隔设置。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7,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22b之间可间隔一个定子槽。换言之,如果相邻的定子槽的径向虚拟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α(图4中示出),即,相邻的定子槽之间的角间隔为α,则第一凹槽22b可沿第一安装件22的圆周方向按照角间隔2α设置。通过形成第一凹槽22b,可在第一安装件22与定子铁心11之间形成间隙。第一通风孔22a可形成在第一安装件22的两个第一凹槽22b之间的部分中。
为了使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流向互逆,第一安装件22和第二安装件28需要成对使用。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安装件28的面对定子铁心11的侧部的与第一安装件22的第一凹槽22b对应的部分可形成第二通风孔28a。与第一安装件22中的第一通风孔22a对应的部分可形成第二凹槽28b和28c。
如图10所示,为了将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23的支架通风孔231a,第一支撑部232可在与第一凹槽2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凹槽232a,以将流经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231a;第二支撑部233可在与第二凹槽28b和28c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四凹槽233a和233b,以将流经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231a。在本实施例中,支架通风孔231a可形成为四边形孔,但不限于此。支架通风孔231a还可以为椭圆孔或腰孔等,只要气流通过其能够流出到外部的任何形状的孔均可。
下面,将参照图5、图7、图9和图10具体地描述对电机执行轴向通风冷却时的气流的流动路径。
在冷却风机的驱动下,当气流从电机的轴向的两侧进入电机时,气流流经定子线圈15的端部,分别流入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然后流经形成在主体231的支架通风孔231a流出到外部。
具体地,气流首先沿径向流入定子线圈15与定子铁心1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然后沿轴向分别通过第一安装件22的第一通风孔22a和第二安装件28的第二通风孔28a进入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通风孔11a中。从第一通风孔22a进入的气流流经定子通风孔11a对定子铁心11进行冷却,然后流动至由第二安装件28的第二凹槽28b和28c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然后沿着第二安装件28的第二凹槽28b和28c以及第二支撑部233的第四凹槽233a和233b流动至主体231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中,最后沿着主体231流动至支架通风孔2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流出到电机的外部。从第二通风孔28a进入的气流流经定子通风孔11a对定子铁心11进行冷却,然后流动至由第一安装件22的第一凹槽22b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然后沿着第一安装件22的第一凹槽22b和第一支撑部232的第三凹槽232a流动至主体231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中,最后沿着主体231流动至支架通风孔2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流出到电机的外部。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相互独立,并且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中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因此通过从电机的两侧引入气流对电机进行冷却,可有效地降低电机的轴向温差,从而可提高电机寿命和可靠性。
以上虽然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此。下面,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
需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相比区别在于:还可包括第三通风道。因此,下面将着重描述第三通风道,并且省略相同部件的描述。
如图11和12所示,定子铁心11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可在与第三凹槽232a和第四凹槽233a,233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即,通过第一固定件26取代现有技术和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件16。第一固定件26可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232和第二支撑部233上,并且第一固定件26的厚度可小于第一安装件22和第二安装件28的最大厚度,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流出到外部。通过如上布置,可形成第三通风道,并且相邻的第三通风道中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因此可有效地对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此外,定子铁心11在定子槽中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固定定子线圈15的第二固定件27。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第二固定件27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件通风孔27a,以使流经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与转子(未示出)之间的气隙的气流通过固定件通风孔27a进入第三通风道,从而可对磁钢14a进行有效的冷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通风孔27a可形成为四边形孔,但不限于此。固定件通风孔27a还可以为椭圆孔或腰孔等,只要气流通过其能够流入到第三通风道中的任何形状的孔均可。
下面,将参照图11和图12具体地描述对电机执行轴向通风冷却时气流的流动路径。需了解的是,流经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路径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仅描述流经第三通风道和流经气隙的气流的路径。
(1)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的路径
如图11和12所示,在第一固定件26设置在与第四凹槽233a和233b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气流从第一支撑部232的一侧沿轴向流入第三通风道,对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然后沿着第三通风道流动至第一固定件26,然后沿着第二安装件28的第二凹槽28b和28c以及第二支撑部233的第四凹槽233a和233b流动至形成于主体231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间隙,然后沿着主体231流动至主体231的支架通风孔2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排放到外部。在第一固定件26设置在与第三凹槽232a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气流从第二支撑部233的一侧沿轴向流入第三通风道,对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然后沿着第三通风道流动至第一固定件26,然后沿着第一安装件22的第一凹槽22b和第一支撑部232的第三凹槽232a流动至形成于主体231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间隙,然后沿着主体231流动至主体231的支架通风孔2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排放到外部。
(2)流经气隙的气流的路径
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气流可从电机的两侧流经定子线圈15的端部沿轴向进入到定子铁心11与转子之间的气隙并且沿着气隙流动,当气流发生碰撞时,气流可通过固定件通风孔27a进入到第三通风道中,该气流可与第三通风道中的气流一起流动并流出到电机的外部。具体地,若该气流流入到在与第四凹槽233a和233b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固定件26形成的第三通风道,则该气流与第三通风道中的原有气流一起沿着第三通风道流动,最后沿着第二安装件28的第二凹槽28b和28c以及第二支撑部233的第四凹槽233a和233b流动至形成于主体231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间隙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排放到外部。若该气流流入到在与第三凹槽232a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固定件26形成的第三通风道,则该气流与第三通风道中的原有气流一起沿着第三通风道流动,最后沿着第一安装件22的第一凹槽22b和第一支撑部232的第三凹槽232a流动至形成于主体231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间隙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231a排放到外部。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第三通风道,可有效地对定子线圈进行冷却,可降低电机绕组的最高温度,从而可提高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顺流式轴向通风相比,通过形成固定件通风孔可使流经气隙的气流在轴向的路径缩短,对电机进行冷却后气流升温幅度显著减小。优选地,固定件通风孔27a可形成在第二固定件27的中部,在这种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流经气隙的气流在轴向上的路径可减半,因此可有效地降低气流对磁钢的加热作用,进而可有效地降低磁钢的温度,从而可防止磁钢失磁。此外,在有效地防止磁钢失磁的情况下,可选取低牌号的磁钢,从而可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
以上虽然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结构,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不限于此。下面,将参照图12至图2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可包括多个定子通风孔11a、第一安装件32、第二安装件38和支架33。多个定子通风孔11a可沿定子铁心11的轴向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中。第一安装件32和第二安装件38可均具有与定子铁心1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分别结合到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侧,并且分别沿轴向形成有第一通风孔32a和第二通风孔38a。支架33可包括主体331以及从主体331的两侧沿着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支撑部332和第二支撑部333。主体331可形成有多个支架通风孔331a,并且第一安装件32和第二安装件38可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332和第二支撑部333上。第一通风孔32a和第二通风孔38a可分别与多个定子通风孔11a中对应的定子通风孔11a形成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其中,从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侧进入并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331a流出到外部。
需了解的是,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安装件32、第二安装件38和支架33的具体结构。因此,下面将具体描述第一安装件32、第二安装件38和支架33的结构,并且省略相同部件的描述。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安装件32可在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如上所述,定子齿部包括定子齿和连接部)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安装件32的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第一通风孔32a和第五凹槽32b,从而在第一安装件32与定子铁心11之间形成间隙。类似地,如图16和17所示,第二安装件38可在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安装件32的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第六凹槽38b和第二通风孔38a,从而在第二安装件38与定子铁心11之间形成间隙。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安装件32可包括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一齿部可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需了解的是,图14中仅示出了两个第一齿部,并且为了便于描述,两个第一齿部的连接处(实际上,两个第一齿部结合为一体)被示出为点画线。每个第一齿部可包括第一齿321以及第一齿321两侧的连接部322和323。第五凹槽32b可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321以及第一齿321两侧的连接部322和323形成,并且第五凹槽32b不贯穿第一齿321沿着径向的顶部以及连接部322和32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第一通风孔32a可形成在第一安装件32的第一齿和连接部上。
类似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安装件38可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可包括第二齿381以及第二齿381两侧的连接部382和383。第六凹槽38b可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381以及第二齿381两侧的连接部382和383形成,并且第六凹槽38b不贯穿第二齿381沿着径向的顶部以及连接部382和38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第二通风孔38a可形成在第二安装件38的第二齿381和连接部382和383中。
为了将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331a,相应地,如图18所示,第一支撑部332可在与第五凹槽3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七凹槽332a,以将流经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331a,第二支撑部333可在与第六凹槽38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八凹槽333a,以将流经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331a。在本实施例中,支架通风孔331a可形成为四边形孔,但还可以为椭圆孔或腰孔等,但不限于此,只要气流通过其能够流出到外部的任何形状的孔均可。
虽然示出了第一安装件32、第二安装件38和支架33的结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支架还可具有另外不同的结构。下面,将参照图19至图28描述两种不同结构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支架。
图19至图2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支架的另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安装件42可包括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一齿部可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可包括第一齿421以及第一齿421两侧的连接部422和423。第五凹槽42b可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421以及第一齿421两侧的连接部422和423形成,并且第五凹槽42b贯穿连接部422和42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第一齿421沿着径向的顶部。第一通风孔32a可形成在第一安装件42的第一齿421和连接部422和423中。返回参照图14和图15,与第一安装件32相比,第一安装件4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五凹槽42b贯穿连接部422和42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
类似地,如图21和图22所示,第二安装件48可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与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可包括第二齿481以及第二齿481两侧的连接部482和483。第六凹槽48b可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481以及第二齿481两侧的连接部482和483形成,并且第六凹槽48b贯穿连接部482和48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第二齿481沿着径向的顶部。第二通风孔48a可形成在第二安装件48的第二齿481和连接部482和483中。返回参照图16和图17,与第二安装件38相比,第二安装件48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六凹槽48b贯穿连接部482和48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
相应地,如图23所示,支架43的第一支撑部432可在与第五凹槽4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七凹槽432a,以将流经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431a,第二支撑部433可在与第六凹槽48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八凹槽433a,以将流经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431a。
图24至图28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支架的又一示例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需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图24至图27示出了第一安装件52和第二安装件58的多个齿部的部分结构,图28仅示出了支架53的应用于第一安装件52和第二安装件58的部分齿部的部分结构。
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一安装件52可包括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一齿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可包括第一齿521以及第一齿521两侧的连接部522和523。第一齿521的一侧的连接部523的圆周方向的长度L1小于第一齿521的另一侧的连接部522的圆周方向的长度L2。第五凹槽52b可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521以及第一齿521两侧的连接部522,523形成,并且第五凹槽52b贯穿连接部522和52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第一齿521沿着径向的顶部,从而第五凹槽52b的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五凹槽52b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第一通风孔52a可形成在第一安装件52的第一齿521以及连接部522和523中。
类似地,如图26和图27所示,第二安装件58可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与定子铁心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可包括第二齿581以及第二齿581两侧的连接部582和583。第二齿581的与第五凹槽52b的所述一侧相对应的一侧的连接部582的圆周方向的长度L3大于第二齿581的与第五凹槽52b的所述另一侧相对应的另一侧的连接部583的圆周方向的长度L4。第六凹槽58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581以及第二齿581两侧的连接部582和583形成,并且第六凹槽58b贯穿连接部582和58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第二齿581沿着径向的顶部,从而第六凹槽58b的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六凹槽58b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第二通风孔58a可形成在第二安装件58的第二齿581以及连接部582和583中。
返回参照图19至图22,第一安装件42的第一齿部和第二安装件48的第二齿部均是轴对称的,因此第五凹槽42a和第六凹槽48b也是是轴对称;然而,第一安装件52的第一齿部的连接部522和523的尺寸不同并且第二安装件58的第二齿部的连接部582和583的尺寸也不同,因此形成的第五凹槽52b和第六凹槽58b不是轴对称的。
相应地,如图28所示,支架53的第一支撑部532可在与第五凹槽5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七凹槽532a,以将流经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531a,第二支撑部533可在与第六凹槽58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八凹槽533a,以将流经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支架通风孔531a。
以上描述了具有三种不同结构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结构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支架。例如,第一安装件32、第二安装件38可与支架43或53配合使用,或者第一安装件42、第二安装件48可与支架33或53配合使用,或者第一安装件52、第二安装件58可与支架33或43配合使用。
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由不同结构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支架构成的电机冷却装置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大体相同。因此,下面将参照图13、图15、图17和图18,以第一安装件32、第二安装件38和支架33作为示例来描述对电机执行轴向通风冷却时气流的流动路径。
在冷却风机的驱动下,气流首先沿径向流入定子线圈15与定子铁心1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然后沿轴向分别通过第一安装件32的第一通风孔32a和第二安装件38的第二通风孔38a进入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通风孔11a中。从第一通风孔32a进入的气流流经定子通风孔11a对定子铁心11进行冷却,然后流动至由第二安装件38的第六凹槽38b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然后沿着第二安装件38的第六凹槽38b以及第二支撑部333的第八凹槽333a流动至主体331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中,最后沿着主体331流动至支架通风孔3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331a流出到电机的外部。从第二通风孔38a进入的气流流经定子通风孔11a对定子铁心11进行冷却,然后流动至由第一安装件32的第五凹槽32b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然后沿着第一安装件32的第五凹槽32b和第一支撑部332的第七凹槽332a流动至主体331与定子铁心11形成的间隙中,最后沿着主体331流动至支架通风孔3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331a流出到电机的外部。
以上虽然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的多种不同的结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此。下面,将参照图29至图3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
需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相比区别在于:还可包括第三通风道。
为了形成第三通风道,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可将第一安装件42、第二安装件48和支架43配合使用或者将第一安装件52、第二安装件58和支架53配合使用。
如图29和图30所示,定子铁心11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可在与第七凹槽432a和第八凹槽433a对应的位置交替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具体地,若在与第七凹槽432a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固定件26,则在第八凹槽433a的与所述位置对应的位置不设置第一固定件26,而在第八凹槽433a的其它位置设置第一固定件26。第一固定件26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432和第二支撑部433上,并且第一固定件26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件42和第二安装件48的最大厚度,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所述支架通风孔431a流出到外部。
如图29和图31所示,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可在与第七凹槽532a对应于第五凹槽52b的所述另一侧(即,第五凹槽52b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相对长的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并且在与第八凹槽533a对应于第六凹槽58b的所述一侧(即,第六凹槽58b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相对长的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第一固定件26可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432和第二支撑部433上,并且第一固定件26的厚度可小于第一安装件52和第二安装件58的最大厚度,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支架通风孔531a流出到外部。通过如上布置,可形成第三通风道,并且相邻的第三通风道中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因此可有效地对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此外,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相似,设置在定子铁心11的定子槽中用于在径向上固定定子线圈15的第二固定件27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件通风孔27a,以使流经形成在定子铁心11与电机的转子(未示出)之间的气隙的气流通过固定件通风孔27a进入第三通风道,从而可对磁钢(未示出)进行有效的冷却。
使用第一安装件42、第二安装件48和支架43的示例和使用第一安装件52、第二安装件58和支架53的示例在对电机执行轴向通风冷却时气流的流动路径大体相同。参照图30和图31,区别仅在于:在使用第一安装件52、第二安装件58和支架53的示例中,由于第五凹槽52b和第六凹槽58b是非轴对称的,并且第一固定件26设置在第五凹槽52b和第六凹槽58b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相对长的一侧,因此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更容易被引导到支架通风孔531a。具体地,在使用第一安装件42、第二安装件48和支架43的示例中,第一固定件26的一部分(例如,第一固定件26的一半)支撑在第七凹槽432a和第八凹槽433a的径向边缘上,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沿着第一固定件26的一部分流动,而在使用第一安装件52、第二安装件58和支架53的示例中,第一固定件26的全部部分支撑在第七凹槽532a和第八凹槽533a的径向边缘上,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沿着第一固定件26的整个部分流动。
下面,将以使用第一安装件52、第二安装件58和支架53为例,参照图30和31具体地描述对电机执行轴向通风冷却时气流的流动路径。需了解的是,流经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路径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相同,下面将仅描述流经第三通风道和流经气隙的气流的路径。
(1)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的路径
如图29和31所示,第一固定件26设置在与第七凹槽532a对应于第五凹槽52b的所述另一侧(即,第五凹槽52b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相对长的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气流从第二支撑部533的一侧沿轴向流入第三通风道,对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然后沿着第三通风道流动至第一固定件26,然后沿着第一安装件52的第五凹槽52b和第一支撑部532的第七凹槽532a流动至形成于主体531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间隙,然后沿着主体531流动至主体531的支架通风孔5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531a流出到外部。在与第八凹槽533a对应于第六凹槽58b的所述一侧(即,第六凹槽58b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相对长的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气流从第一支撑部532的一侧沿轴向流入第三通风道,对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然后沿着第三通风道流动至第一固定件26,然后沿着第二安装件58的第六凹槽58b和第二支撑部233的第八凹槽533a流动至形成于主体531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间隙,然后沿着主体531流动至主体531的支架通风孔531a并且通过支架通风孔531a流出到外部。
(2)流经气隙的气流的路径
当对电机进行轴向冷却时,气流还可从电机的两侧流经定子线圈15的端部进入到定子铁心11与转子(未示出)之间的气隙并且沿着气隙流动,当气流发生碰撞时,气流可通过固定件通风孔27a进入到第三通风道中,该气流可与第三通风道中的气流一起流动并流出到电机的外部。由于以上已经详细地描述了第三通风道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因此将省略流经气隙的气流进入第三通风道后的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电机,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在此将省略相同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通过形成相互独立且气流互逆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气流从电机的轴向的两侧流经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对电机进行冷却,因此电机在冷却时轴向的一侧的温度沿周向冷热交替分布,而另一侧的温度沿周向热冷交替分布,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电机的轴向温差,使电机的轴向的温度分布均匀。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顺流式轴向通风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通过形成第三通风道,可有效地降低电机绕组的最高温度,并且可进一步使电机的轴向温度分布均匀,从而可提高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顺流式轴向通风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冷却装置通过形成固定件通风孔可使流经气隙的气流在轴向的路径缩短(优选地,固定件通风孔形成在第二固定件的中部,路径可减半),对电机进行冷却后气流升温幅度显著减小,可有效地降低气流对磁钢的加热作用,可有效地降低磁钢的温度,因此可防止磁钢失磁。此外,在有效地防止磁钢失磁的情况下,可选取低牌号的磁钢,从而可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的修改和变形。但是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形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包括:
多个定子通风孔(11a),所述多个定子通风孔(11a)沿着定子铁心(11)的轴向形成在所述定子铁心(11)中;
第一安装件(22,32,42,52)和第二安装件(28,38,48,58),所述第一安装件(22,32,42,52)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8,38,48,58)均具有与所述定子铁心(11)相对应的形状,分别结合到所述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侧,并且分别沿轴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孔(22a,32a,42a,52a)和多个第二通风孔(28a,38a,48a,58a);
支架(23,33,43,53),所述支架包括主体(231,331,431,531)以及从所述主体(231,331,431,531)的两侧沿着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支撑部(232,332,432,532)和第二支撑部(233,333,433,533),所述主体(231,331,431,531)形成有多个支架通风孔(231a,331a,431a,531a),并且所述第一安装件(22,32,42,52)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8,38,48,58)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32,332,432,53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3,333,433,533)上,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22a,32a,42a,52a)和所述第二通风孔(28a,38a,48a,58a)分别与所述多个定子通风孔(11a)中对应的定子通风孔(11a)形成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
从所述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侧进入并流经所述第一通风道和所述第二通风道的气流的流向互逆,并且通过所述多个支架通风孔(231a,331a,431a,531a)流出到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件(22)的面对所述定子铁心(11)的侧部的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槽相邻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凹槽(22b),所述第一凹槽(22b)沿所述第一安装件(22)的圆周方向按照预定角间隔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安装件(22)与所述定子铁心(1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通风孔(22a)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件(22)的两个第一凹槽(22b)之间的部分中;
所述第二安装件(28)的面对所述定子铁心(11)的侧部的与所述第一凹槽(22b)对应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风孔(28a),与所述第一通风孔(22a)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凹槽(28b,28c),
所述第一支撑部(232)在与所述第一凹槽(2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凹槽(232a),以将流经所述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支架通风孔(231a),所述第二支撑部(233)在与所述第二凹槽(28b,28c)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四凹槽(233a,233b),以将流经所述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支架通风孔(231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2)包括:多个第一齿(221),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对应地形成;连接部(222),将所述多个第一齿(22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齿(221)连接起来,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22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所述多个第一齿(22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齿(221)的相邻的部分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第一齿(221)的连接部(222)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凹槽(22b)不贯穿所述第一安装件(22)沿着径向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22a)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件(22)的第一齿(221)和连接部(222)的位于两个第一凹槽(22b)之间的部分中;
所述第二安装件(28)包括:多个第二齿(281),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对应地形成;连接部(282),将所述多个第二齿(281)中相邻的两个第二齿(281)连接起来,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28b,28c)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所述第二安装件(28)的与所述第一通风孔(22a)对应的部分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凹槽(28b,28c)不贯穿所述第二安装件(28)沿着径向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二通风孔(28a)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件(28)的第二齿(281)和连接部(282)的位于两个第二凹槽(28b,28c)之间的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心(11)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在与所述第三凹槽(232a)和所述第四凹槽(233a,233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所述第一固定件(26)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3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3)上,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所述支架通风孔(231a)流出到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6)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2)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8)的最大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32,42,52)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安装件(32,42,52)的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孔(32a,42a,52a)和第五凹槽(32b,42b,52b),从而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2,42,52)与所述定子铁心(1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安装件(38,48,58)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安装件(32,42,52)的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第六凹槽(38b,48b,58b)和所述第二通风孔(38a,48a,58a),从而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8)与所述定子铁心(11)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定子齿部包括定子齿和将相邻的两个定子齿连接起来的连接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332,432,532)在与所述第五凹槽(32b,42b,5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七凹槽(332a,432a,532a),以将流经所述第二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支架通风孔(331a,431a,531a),所述第二支撑部(333,433,533)在与所述第六凹槽(38b,48b,58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八凹槽(333a,433a,533a),以将流经所述第一通风道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支架通风孔(331a,431a,531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32)包括多个第一齿部,所述多个第一齿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包括第一齿(321)和第一齿(321)两侧的连接部(322,323),
其中,所述第五凹槽(32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321)以及所述第一齿(321)两侧的连接部(322,323)形成,并且所述第五凹槽(32b)不贯穿所述第一齿(321)沿着径向的顶部以及连接部(322,32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32a)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2)的第一齿(321)和连接部(322,323)中;
所述第二安装件(38)包括多个第二齿部,所述多个第二齿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包括第二齿(381)和第二齿(381)两侧的连接部(382,383),
其中,所述第六凹槽(38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381)以及所述第二齿(381)两侧的连接部(382,383)形成,并且所述第六凹槽(38b)不贯穿所述第二齿(381)沿着径向的顶部以及连接部(382,38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
其中,所述第二通风孔(38a)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8)的第二齿(381)和连接部(382,383)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42)包括多个第一齿部,所述多个第一齿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包括第一齿(421)和第一齿(421)两侧的连接部(422,423),
其中,所述第五凹槽(42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421)以及所述第一齿(421)两侧的连接部(422,423)形成,并且所述第五凹槽(42b)贯穿连接部(422,42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所述第一齿(421)沿着径向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42a)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件(42)的第一齿(421)和连接部(422,423)中;
所述第二安装件(48)包括多个第二齿部,所述多个第二齿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包括第二齿(481)和第二齿(481)两侧的连接部(482,483),
其中,所述第六凹槽(48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481)以及所述第二齿(481)两侧的连接部(482,483)形成,并且所述第六凹槽(48b)贯穿连接部(482,48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所述第二齿(481)沿着径向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二通风孔(48a)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件(48)的第二齿(481)和连接部(482,483)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心(11)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在与所述第七凹槽(432a)和所述第八凹槽(433a)对应的位置交替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所述第一固定件(26)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43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433)上,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所述支架通风孔(431a)流出到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6)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件(42)和所述第二安装件(48)的最大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52)包括多个第一齿部,所述多个第一齿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一齿部包括第一齿(521)和第一齿(521)两侧的连接部(522,523),所述第一齿(521)的一侧的连接部(523)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齿(521)的另一侧的连接部(522)的圆周方向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五凹槽(52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一齿(521)以及所述第一齿(521)两侧的连接部(522,523)形成,并且所述第五凹槽(52b)贯穿连接部(522,52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所述第一齿(521)沿着径向的顶部,从而所述第五凹槽(52b)的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五凹槽(52b)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52a)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件(52)的第一齿(521)和连接部(522,523)中;
所述第二安装件(58)包括多个第二齿部,所述多个第二齿部与所述定子铁心(11)的定子齿部对应地形成,每个第二齿部包括第二齿(581)和第二齿(581)两侧的连接部(582,583),所述第二齿(581)的与所述第五凹槽(52b)的所述一侧相对应的一侧的连接部(582)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齿(581)的与所述第五凹槽(52b)的所述另一侧相对应的另一侧的连接部(583)的圆周方向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六凹槽(58b)通过按照预定厚度切割第二齿(581)以及所述第二齿(581)两侧的连接部(582,583)形成,并且所述第六凹槽(58b)贯穿连接部(582,583)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而不贯穿所述第二齿(581)沿着径向的顶部,从而所述第六凹槽(58b)的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六凹槽(58b)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二通风孔(58a)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件(58)的第二齿(581)和连接部(582,58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心(11)上的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在与所述第七凹槽(532a)对应于所述第五凹槽(52b)的所述另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并且在与所述第八凹槽(533a)对应于所述第六凹槽(58b)的所述一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所述第一固定件(26)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53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533)上,从而在相邻的定子线圈(15)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流经第三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所述支架通风孔(531a)流出到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6)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件(52)和所述第二安装件(58)的最大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4、8或10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心(11)在定子槽中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固定所述定子线圈(15)的第二固定件(27),所述第二固定件(27)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件通风孔(27a),以使流经形成在所述定子铁心(11)与所述电机的转子之间的气隙的气流通过所述固定件通风孔(27a)进入所述第三通风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通风孔(27a)形成在所述第二固定件(27)的中部。
13.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
CN201711113627.8A 2017-11-13 2017-11-13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Active CN109787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3627.8A CN109787381B (zh) 2017-11-13 2017-11-13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3627.8A CN109787381B (zh) 2017-11-13 2017-11-13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7381A true CN109787381A (zh) 2019-05-21
CN109787381B CN109787381B (zh) 2020-01-31

Family

ID=66485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3627.8A Active CN109787381B (zh) 2017-11-13 2017-11-13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738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746A (zh) * 2019-08-30 2019-11-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低大直径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装置
CN110429747A (zh) * 2019-08-30 2019-11-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方法
CN110601393A (zh) * 2019-08-14 2019-12-20 浙江大学 电机
WO2021037194A1 (zh) 2019-08-30 2021-03-0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53047A (zh) * 2021-01-28 2021-06-11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阶梯斜槽的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953073A (zh) * 2021-01-28 2021-06-11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的端部集成模块及定子
RU2798052C1 (ru) * 2019-08-30 2023-06-14 Дунфан Электрик Машинери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меньшения разности температур по окружности между обмоткой и железным сердечником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0565A (zh) * 2010-09-23 2013-07-17 北方动力系统效用公司 具有模块化的有源线圈部分的电磁旋转机器以及用于这类机器的模块
CN103378667A (zh) * 2012-04-26 2013-10-30 西门子公司 冷却和支撑特别是风力涡轮机应用的机电机器的定子节段
CN104969444A (zh) * 2012-08-31 2015-10-07 拉彭兰塔理工大学 电机
CN105164894A (zh) * 2013-04-30 2015-12-16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同步发电机定子和同步发电机
CN105515230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发电机的定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0565A (zh) * 2010-09-23 2013-07-17 北方动力系统效用公司 具有模块化的有源线圈部分的电磁旋转机器以及用于这类机器的模块
CN103378667A (zh) * 2012-04-26 2013-10-30 西门子公司 冷却和支撑特别是风力涡轮机应用的机电机器的定子节段
CN104969444A (zh) * 2012-08-31 2015-10-07 拉彭兰塔理工大学 电机
CN105164894A (zh) * 2013-04-30 2015-12-16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同步发电机定子和同步发电机
CN105515230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发电机的定子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393A (zh) * 2019-08-14 2019-12-20 浙江大学 电机
CN110601393B (zh) * 2019-08-14 2024-03-12 浙江大学 电机
WO2021037192A1 (zh) 2019-08-30 2021-03-0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低大直径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装置
CN110429746B (zh) * 2019-08-30 2020-11-20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低大直径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装置
CN110429747B (zh) * 2019-08-30 2020-11-20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方法
WO2021037194A1 (zh) 2019-08-30 2021-03-0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29746A (zh) * 2019-08-30 2019-11-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低大直径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装置
RU2798052C1 (ru) * 2019-08-30 2023-06-14 Дунфан Электрик Машинери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меньшения разности температур по окружности между обмоткой и железным сердечником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CN110429747A (zh) * 2019-08-30 2019-11-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机线圈和铁心周向温差的方法
CN112953047A (zh) * 2021-01-28 2021-06-11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阶梯斜槽的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953073A (zh) * 2021-01-28 2021-06-11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的端部集成模块及定子
CN112953047B (zh) * 2021-01-28 2021-09-07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斜槽的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953073B (zh) * 2021-01-28 2021-10-08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的端部集成模块及定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7381B (zh)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7381A (zh) 电机冷却装置及电机
US9419498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2265484B (zh) 包含沿径向偏移的轴向冷却流的电机及相应方法
CN102265487B (zh) 包含多个冷却流的电机及冷却方法
CN104205573B (zh) 旋转电机
CN102290922B (zh)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
US20130169077A1 (e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US20150162805A1 (en) Rotor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2064635B (zh) 具有轴径向通风冷却系统的汽轮发电机
CN109155558A (zh) 电机以及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US20150318749A1 (en) Electrically rotating machine
CN105144548A (zh) 旋转电机
CN106998108A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气流挡板
US10211687B2 (en)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axial ventilation holes,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106451864A (zh) 永磁牵引电机混合通风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7508415A (zh) 电机
JP5918656B2 (ja) 回転電機
US20190334394A1 (en) Stator support for a stator of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tator,generator, and wind turbine comprising the stator support
JP6220178B2 (ja) 回転電機
CN101860119A (zh) 具有周向混合通风冷却结构的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
WO2022163603A1 (ja) 磁気ギアード電気機械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電システム
CN207200459U (zh) 电机
CN109951024A (zh) 定子及包括其的电机
EP2642406A1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variants)
CN210829793U (zh) 风扇、电机和电气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