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5929B -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5929B
CN109775929B CN201910120635.8A CN201910120635A CN109775929B CN 109775929 B CN109775929 B CN 109775929B CN 201910120635 A CN201910120635 A CN 201910120635A CN 109775929 B CN109775929 B CN 109775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filler matrix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06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5929A (zh
Inventor
柴喜林
唐崇俭
龙先辉
冯帆
姜楚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Jiangxi Ga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Jiangxi Ga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Jiangxi Ga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206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5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5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5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5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5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生化处理:将垃圾渗滤液通过预处理后,通入厌氧生物池内进行厌氧处理;2)第二生化处理:经步骤1)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设置有GY‑4型填料基质层和氧化层的滤床中进行第二生化处理;3)沉淀处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通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经池底排出;4)过滤处理:经过步骤3)处理的废水过滤后达标排放;GY‑4型填料基质中含有微生物;氧化层包括铁丝网、活性炭和棕垫层。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通过运用GY‑4型填料基质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排放;处理启动高效快速,时间短,处理效果稳定,操作运行简便。

Description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其中以卫生填埋为主,但卫生填埋会产生二次污染——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浓度高,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合物和重金属等,若不妥善处理,会污染地下水、地表饮用水源,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对于我国固体垃圾处理过程中防止二次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增强在对环保方面的支持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我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起步较晚,有很多问题需要学习和研究。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相对复杂,运行的成本高,渗滤液处理的标准和规范不够完善,核心设备国产化率低,附属产物难以有效降解等。
现有的垃圾渗滤液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有机物浓度高,重金属离子含量高,氨氮含量高,变化范围大,营养因素比例失调,给生物处理带来难度。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高BOD、高 COD、高电解质含量及高粘度和难降解等特点,处理难度大。目前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土地处理法,回灌法,和组合工艺法。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通常不是单一的处理法能实现的。
目前我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还在发展中,开发出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省、占地面积少、操作简单的处理工艺是我们的目标。就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而言,主要以生物处理方法、纳滤(NF)和反渗透处理并用为主,该技术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和运行效果比较好的特点。然而,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中存在好氧阶段泡沫难以控制和有机物难以降解使整个有氧阶段停留时间长的问题,纳滤和反渗透产生的浓水硬度大、产水回用率低(产水回用率只能达到60%)、浓水回用设备结垢现象严重、动力能好高及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其应用。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解决目前生物处理法中有机物难以降解、好氧阶段处理时间长的问题,可快速高效启动并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实现垃圾渗滤液中多污染物的协同去除和深度净化,在低成本条件下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生化处理:将垃圾渗滤液通过预处理后,通入厌氧生物池内进行厌氧处理;
2)第二生化处理:经步骤1)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设置有GY-4型填料基质层和氧化层的滤床中进行第二生化处理;
3)沉淀处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通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经池底排出;
4)过滤处理:经过步骤3)处理的废水过滤后达标排放;
所述GY-4型填料基质中含有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的微生物;
所述氧化层包括铁丝网、活性炭和棕垫层;所述铁丝网、活性炭包覆在棕垫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GY-4型填料基质,通过将矿化垃圾和陶粒混合后在硝化细菌培养基中培养制备得到;所述矿化垃圾和陶粒的质量比为1:(3~7)。
本发明所述培养均在室温下,空气中即可;所述GY-4型填料基质培养过程如下:将矿化垃圾和陶粒混合后置于硝化细菌培养基中浸泡搅拌90~150S,混匀;每隔两天,更换新鲜的硝化细菌培养基混匀,培养10天后,过滤,完成。通过培养,可实现如下效果:1、适量提高微生物丰度,2、使微生物附着于陶粒表面,陶粒的作用不仅仅是吸附和支撑,而在生物降解污染物方面也发挥作用。所述硝化细菌培养基可以是常规的硝化细菌培养基即可。优选地,所述硝化细菌培养基为:将硫酸铵100~300mg、碳酸氢钠20~40mg、磷酸氢二钾0.05~2g、硫酸镁100~300mg、硫酸铜0.1~2mg、硫酸锌0.3~3mg和水1L混合后,调pH为7~8,即得。
优选地,所述GY-4型填料基质的孔隙率为25~35%,堆积密度为0.9~1.5g/cm3。优选地,所述孔隙率为30%,堆积密度为0.9~1.5g/cm3
优选地,所述GY-4型填料基质中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所属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所属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及生丝微菌科Hyphomicrobiaceae 丰度分别为12.73~15.69%、12.29~15.52%、8.82~11.03%及6.40~9.95%。
所述矿化垃圾为在填埋场已经填埋5~40年,并剔除其中颗粒大于10mm的石子、碎玻璃、未完全降解的橡胶塑料以及木棒、纸类,含水率20~36%的矿化垃圾;所述矿化垃圾中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的微生物丰度分别为12.73%、12.29%、8.82%及6.40%。所述陶粒可以是任意的陶粒,也可以指粒径在6~13mm,其堆积密度为0.9-1.5g/cm3,孔隙率为0.3~0.7的陶粒。所述陶粒呈椭球型。所述陶粒可以是通过将陶土粉、氧化硅、氧化钙或沸石等,与发泡剂、造孔剂、水混合后高温煅烧制备而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是指将垃圾渗滤液引入格栅井,进行初级过滤;经过格栅井的垃圾渗滤液通过布水管均匀布水在粉煤灰沸石过滤池的上层;经粉煤灰沸石过滤池进行吸附过滤。所述格栅井可将垃圾渗滤液中的部分难降解物质进行截留;所述粉煤灰沸石可将垃圾渗滤液中的大颗粒和微生物进行吸附过滤,利于后续滤床的处理,避免对滤床造成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是指向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添加絮凝剂、Fenton 氧化剂,完成后静置沉淀。沉淀的物质经池底排出,上清液转入下一流程。所述絮凝剂添加过程如下:依次加入酸性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酸性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投加浓度分别为100-2000ppm、1~5ppm。所述酸性无机高分子絮凝药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其组合。所述有机高分子絮凝药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的Fenton氧化剂的量,视需要去除COD的量,优选地, Fenton氧化剂投加量以ppm计 算,用量如下:H2O2(100%):COD=1:1~5,Fe2+/H2O2(100%) =0.5~5。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是指将垃圾渗滤液通过装有陶瓷膜组件的陶瓷膜池进行处理后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排放前,检测COD情况,若达标,则过滤后排放;若不达标,则返回步骤1)的厌氧生物池中再次处理。若过滤前,废水中pH过低,则向废水中投加液碱或石灰乳调节pH6~9,添加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降后达标排放。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所述高分子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10ppm。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粉煤灰沸石过滤池、厌氧生物池、滤床、沉淀池和陶瓷膜池,
所述滤床包括由GY-4型填料基质构成的填料基质层和氧化层;
所述GY-4型填料基质中含有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的微生物;
所述氧化层包括铁丝网、活性炭和棕垫层;所述铁丝网、活性炭包覆在棕垫层内;所述氧化层由所述铁丝网经过酸洗、水洗、晾干处理后与活性炭一起包覆在棕垫层内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酸洗采用稀盐酸去除铁锈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滤床的出水口一路连通陶瓷膜池,另一路连通厌氧生物池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生物池内填充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基质。所述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基质为商业采购的,基质表面上可附着有厌氧微生物,有机物被吸附在填料基质表面,提升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利于废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效率提升,可被厌氧微生物进行分解。
进一步地,所述粉煤灰沸石过滤池,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水管、第一污泥过滤网层、第一铁丝过滤网、第一粉煤灰沸石层、第二铁丝过滤网、第二粉煤灰沸石层、第二污泥过滤网层、出水管;所述第一粉煤灰沸石层和第二粉煤灰沸石层的厚度为 10~50cm;所述第一污泥过滤网层、第一铁丝过滤网、第二铁丝过滤网和第二污泥过滤网层的厚度为5~10cm。通过污泥过滤网的过滤,能够提高粉煤灰沸石过滤池的过滤效果。所述粉煤灰沸石粒径为1~4mm,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吸附,孔径比较大,利于微生物的附着;所述铁丝过滤网,具有一定的氧化功能,能够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进行还原处理。所述铁丝过滤网经过酸洗、水洗、晾干处理后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酸洗采用稀盐酸去除铁锈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滤床还包括布水管、通风管、承托层和排水管道;所述氧化层设置在布水管与填料基质层之间;所述承托层设置在填料基质层远离布水管的一侧;所述承托层与填料基质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煤矸石层;所述排水管道设置在所述承托层之间;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收集孔;所述通风管垂直间接分布于滤床内部;所述通风管上端高出滤床表面,下端通过填料基质层并延伸至承托层。所述煤矸石层的煤矸石粒径在1~4mm。优选地,布水管均匀分布在滤床表面,平行分布,其内径为20mm,两两布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m。通风管均匀分布在滤床内,两两间距为1m,内径为10mm;通风管具有通风孔。排水管道均匀分布在承托层底部,平行分布,其内径为20cm,排水管两两之间的间距为1m。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着滤床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填料基质层高度在60-80mm间,处理效果达到最高值,氨氮去除率90%以上,COD去除率85%以上,当滤床高度超过1m时,处理效果达到稳定值。优选地,所述承托层包括碎石、卵石或砾石等矿物质凝结物;所述承托层内的矿物质凝结物(碎石、卵石或砾石等)的粒径为1~5 cm。优选地,所述填料基质层厚度为滤床高度的0.4~0.9倍。优选地,所述承托层的厚度为滤床高度的0.01~0.2倍。上述的滤床,优选的,所述滤床的高度为0.9m~1.5m;所述填料基质层的厚度为0.6m~1.0m;所述承托层的厚度为30~50mm。优选地,污水处理量与滤床的面积比为1:1-3:1,高为0.9-1.5m,具体比例需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水浓度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Fenton试剂的投放装置,所述投放装置的试剂投放管深入沉淀池内,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所述填料基质含有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所属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所属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例如,土生丛毛单胞菌、水生丛毛单胞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等)及生丝微菌科Hyphomicrobiaceae均具有较强的氨氧化功能,为后续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供良好基础,直接采用矿化垃圾与陶粒进行培养,免去复杂繁琐的接种、培养功能微生物的步骤,简单高效。
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生丝微菌科可高效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质,净化垃圾渗滤液;
丛毛单胞菌科可有效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质,例如纤维素、氨氮有机物等;
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可有效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除臭等。
本发明提供的设置有GY-4型填料基质的滤床,具有如下功效:
(1)首先,所述填料基质在培养过程中,使培养基与材料充分混合,在培养过程中使功能微生物迅速附着在陶粒表面,通过多孔结构进入陶粒内部,进而快速富集功能微生物,利于后续高效去除污染物;所述填料基质中的陶粒可增加基质的骨架结构,有效避免滤床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沉降与压实造成的堵塞现象,显著提高工作过程中的抗水力冲击能力;填料基质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具有拦截和吸附作用,而且陶粒多孔带来的较大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的聚集和生物膜的形成,进而促进生物膜对污染物的降解代谢功能;填料基质由于陶粒的存在增大了复合填料的孔隙率,增加下水速度,在不改变处理水量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滤床高度来减小占地面积。另外,填料基质中的矿化垃圾本身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松散结构、较好的水力传导和渗透性能,可利于渗滤液的处理。
(2)其次,所述氧化层中的铁丝网与垃圾渗滤液中的一些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可提高渗滤液的生物可降解性;随着铁的腐蚀氧化增强,渗滤液中的部分氨氮被氧化去除;亚铁离子在微生物作用下实现双重对氨氮、磷等进行去除,降低渗滤液的COD 和氨氮;
(3)第三,煤矸石孔径多,可吸附从填料基质层中带出的微生物,可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二次利用,效率高;第四,承托层可有效支撑整个滤床,利于后续处理好的水的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粉煤灰沸石过滤池,包括铁丝过滤网和粉煤灰沸石层,其中的铁丝过滤网可随着铁的腐蚀氧化增强,渗滤液中部分氨氮被氧化去除,粉煤球沸石的孔径多,有机物被吸附在表面,延长难降解有机物在填料基质中的停留时间,使微生物能够对有机物分解充分;粉煤球沸石和铁丝过滤网均占有一定比例,可起到支撑作用;粉煤球沸石可负载吸附垃圾渗滤液中微生物,可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二次利用微生物,处理效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物、较大颗粒进行过滤,以免后续对生化处理造成等影响;通过第一生化处理,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氨氮等进行微生物降解,而且生化反应可快速高效的启动,既能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氨氮,还能吸附去除臭气,基本能够脱除80%~90%的氨氮,快速降低COD;通过第二次生化处理,将垃圾渗滤液中未处理完全的氨氮、小分子有机物进行进一步降解,将垃圾渗滤液中的一些自由基进行分解,降低垃圾渗滤液的色度,去除臭气,达到进一步减低氨氮、COD和BOD的功效,同时部分金属离子和盐类被吸附;通过沉淀处理,可将垃圾渗滤液中的带电微粒、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进行稳定,形成絮凝沉淀,为后续的膜过滤提供条件;通过膜过滤后达到排放标准。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首先,处理系统其具有滤床的优点,其滤床具有填料基质层的优点,氧化层位于滤床的最上方,后续也利于翻新处理;基质层位于中部,利于吸附有机物,提升微生物降解的时间,另外承托层可有效支撑整个滤床,利于后续处理好的水的排出。其次,特殊的滤床和厌氧生物池中的填料基质,经过科学的微生物配比处理垃圾渗滤液,利于去除氨氮污染,降低出水色度,大大提升出水水质。第三,粉煤灰沸石过滤池不仅可过滤大颗粒有机物,而且能够进行氧化氨氮物质,还能吸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第四,通过陶瓷膜池的过滤处理金属离子和盐类,处理后的清水达标排放。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大大缩短垃圾渗滤液在生化处理过程中的停留时间(运行时间由原来的单体停留时间48小时以上,缩短为12小以内),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也降低陶瓷膜处理的负荷,可延长陶瓷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中粉煤灰沸石过滤池、滤床和厌氧生物池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启动快捷(功能微生物富集后可快速实现微生物的功能),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设备需求少,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维护费用低,避免二次污染,安全可靠,有效的改善生物滤床堵塞问题,延长运行寿命同时提高了实用性,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BOD处理达到75%,以上,COD出水浓度小于50mg/L,氨氮出水浓度小于5mg/L。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处理方法流程图。图1中,1:格栅井、2:粉煤灰沸石过滤池、3:厌氧生物池、4:滤床、5:沉淀池、6:陶瓷膜池、A:进水、B:出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养殖废水的污染问题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实施例1
GY-4型填料基质,制备过程如下:
1)选择在填埋场已经填埋5~40年,并剔除其中颗粒大于10mm的石子、碎玻璃、未完全降解的橡胶塑料以及木棒、纸类等杂物后,含水率20~36%的矿化垃圾;所述矿化垃圾中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及生丝微菌科Hyphomicrobiaceae丰度分别高达12.73%、12.29%、8.82%及6.40%。
2)选择呈椭球型,粒径在6~13mm,其堆积密度为0.9-1.5g/cm3,孔隙率为0.3~0.7 的陶粒;
3)将矿化垃圾和陶粒按质量比为1:(3~7)混合后置于硝化细菌培养基中浸泡搅拌 150S,混匀;每隔两天,更换新鲜的硝化细菌培养基混匀,培养10天后,完成初级填料基质;所述初级填料基质中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丰度分别为12.73~15.69%、12.29~15.52%、8.82~11.03%及6.40~9.95%。所述硝化细菌培养基为:将硫酸铵300mg、碳酸氢钠40mg、磷酸氢二钾0.05g、硫酸镁100mg、硫酸铜0.1mg、硫酸锌0.3mg和水1L混合后,调pH为7~8,即得。
所得填料基质的孔隙率为25~35%,堆积密度为0.9~1.5g/cm3。所述填料基质中黄单胞菌属、鞘脂菌属、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的丰度分别为12.73~15.69%、 12.29~15.52%、8.82~11.03%及6.40~9.95%。
实施例2
一种滤床,所述滤床,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布水管、氧化层、由实施例1所述的填料基质构成的填料基质层、煤矸石层、承托层和排水管道,以及通风管;所述排水管道设置在所述承托层之间;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收集孔;所述通风管垂直间接分布于滤床内部;所述通风管上端高出滤床表面,下端通过填料基质层并延伸至承托层;
所述煤矸石层的煤矸石粒径在1~4mm;
所述氧化层包括铁丝网、活性炭和棕垫层;所述氧化层由所述铁丝网经过酸洗、水洗、晾干处理后与活性炭一起包覆在棕垫层内制备而成;所述酸洗采用稀盐酸去除铁锈即可;
所述承托层包括碎石、卵石或砾石等矿物质凝结物;所述承托层内的矿物质凝结物(碎石、卵石或砾石等)的粒径为1~5cm;布水管均匀分布在滤床表面,平行分布,其内径为20mm,两两布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m。通风管均匀分布在滤床内,平行分布,其内径为10mm。排水管道均匀分布在承托层底部,平行分布,其内径为20cm,排水管两两之间的间距为1m。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着滤床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填料基质层高度在60-80 mm间,处理效果达到最高值,氨氮去除率90%以上,COD去除率85%以上,当滤床高度超过1m时,处理效果达到稳定值。所述填料基质层厚度为滤床高度的0.4~0.9倍。优选地,所述承托层的厚度为滤床高度的0.01~0.2倍。所述滤床的高度为0.9m~1.5m;所述填料基质层的厚度为0.6m~1.0m;所述承托层的厚度为30~50mm。污水处理量与滤床的面积比为1:1-3:1,高为0.9-1.5m,具体比例需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水浓度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滤床高度为1.0m;所述填料基质层的厚度为0.8m;所述承托层的厚度为40mm;煤矸石层厚度为10mm;氧化层厚度为15cm。
实施例3
厌氧生物池,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布水管、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基质构成的填料基质层、承托层和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设置在所述承托层之间;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收集孔;
所述承托层包括碎石、卵石或砾石等矿物质凝结物;所述承托层内的矿物质凝结物(碎石、卵石或砾石等)的粒径为1~5cm;
优选的,所述厌氧生物池的高度为0.9m~1.5m;所述填料基质层的厚度为0.6m~1.0m;所述承托层的厚度为30~50cm。
实施例4
粉煤灰沸石过滤池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布水管、第一污泥过滤网层、第一铁丝过滤网、第一粉煤灰沸石层、第二铁丝过滤网、第二粉煤灰沸石层、第二污泥过滤网层、出水管;所述第一粉煤灰沸石层和第二粉煤灰沸石层的厚度为10~50cm;所述第一污泥过滤网层、第一铁丝过滤网、第二铁丝过滤网和第二污泥过滤网层的厚度为5~10cm。
实施例5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实施例4所述的粉煤灰沸石过滤池、实施例3所述的厌氧生物池、实施例2所述的滤床、沉淀池和陶瓷膜池,所述滤床的出水口一路连通陶瓷膜池,另一路连通厌氧生物池进水口。
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Fenton试剂的投放装置,所述投放装置的试剂投放管深入沉淀池内,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运用所述系统进行处理,流程如下:
预处理:垃圾填埋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专用的收集管道通过机械格栅汇入集水调节池,这一过程将一些难降解物质和大颗粒进行截留;再经过实施例4所述的粉煤灰沸石过滤池进行吸附过滤,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尤其是大分子不易降解的物质)、较大颗粒进行吸附过滤,尤其是污泥过滤网可进行大颗粒的截留,粉煤灰沸石可吸附有机物且附着微生物,可利于后续生化处理效率的提高,有效避免了泡沫的产生;铁丝过滤网既能起到支撑骨架作用,还能对渗滤液中部分氨氯进行去除,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条件;这一处理过程大约0.5-1h;
第一次生化处理:将经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排入实施例3所述的厌氧生物池,通过布水管均匀分布在厌氧生物池表面,经过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基质内的微生物降解、吸附材料的吸附,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同时,填料基质本身具有松散结构,可作为支撑骨架,保证滤床的下水速度同时增加孔隙率;污水处理站处理量与厌氧生物池的面积比为1:1,高为1.3m,其中填料的厚度约为0.9m,填料堆积密度为1.28;经过这一步处理,可实现COD浓度大幅度下降;这一处理过程大约15-30min;
第二次生化处理:将经沉淀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排入实施例2所述的滤床,通过布水管均匀分布在滤床表面,经过氧化层中的铁与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反应,提高渗滤液的可降解性,滤床中填料基质内的微生物降解、陶粒的吸附,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同时,填料基质中的陶粒作为填料基质的支撑骨架,保证滤床的下水速度同时增加孔隙率;其中的煤矸石层孔径多,可附着微生物,可进一步降解微生物;污水处理站处理量与滤床的面积比为1:1,高为1.3m,其中填料的厚度约为0.9m,复合填料堆积密度为 1.3;这一过程无需投加任何试剂和碳源,可避免二次污染;这一处理过程大约15-30min;
沉淀处理:通过两次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基本去除了80~90%的氨氮和大幅度降低了COD;再通过依次加入酸性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沉淀后,酸性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投加浓度分别为100-2000ppm、1~5ppm,用Fenton 试剂进一步进行COD处理,静置沉淀分离;投加的Fenton氧化剂的量,视需要去除COD 的量,优选地,Fenton氧化剂投加量以ppm计 算,用量如下:H2O2(100%):COD=1:1~5,Fe2+/H2O2(100%)=0.5~5。这一过程将其中的带电颗粒及氨氮进一步处理,取得突出的效果;这一处理过程大约4-6h;
过滤处理:分离后的垃圾渗滤液经检测COD情况,若达标,则经陶瓷膜池过滤排放;过滤这一处理过程大约4~8h;若不达标,则返回第一次生化滤床中再次处理。若过滤前,废水中pH过低,则向废水中投加液碱或石灰乳调节pH6~9,添加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降后达标排放。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所述高分子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10ppm。
实施例6
一种实施例5的系统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其应用过程如下:
江西省万年县某垃圾堆场产生的渗滤液,其水质如表1,污水处理规模为150m3/d。垃圾填埋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专用的收集管道通过机械格栅汇入集水调节池,再经过系列处理后进入滤床:污水处理站处理量与滤床的面积比为1:1,高为1.3m,其中填料的厚度约为0.9m,复合填料堆积密度为1.3。相比于传统工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如表2 所示,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限制,顺利验收,同时大大降低了后续膜处理成本。
表1:万年某垃圾渗滤液水质单位:毫克/升(pH除外)
项目参数 进水浓度值 出水标准
COD ≧10000 60
氨氮 ≧2000 8
SS ≧800 30
总氮 ≧2000 30
PH 6-9 6-9
表2采用基于本发明的万年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际效果
处理指标 传统工艺 本实施例
COD去除率(%) >98 >99.8
出水COD浓度(mg/L) 50~200 <20
氨氮去除率(%) >99 >99.75
出水氨氮浓度(mg/L) 7~20 <5
SS去除率(%) >90 >97.5
SS出水浓度(mg/L) 30~80 <20
膜组件更换频率(次/年) 3~5 <1
处理成本(元/吨水) 45~60 <35
除去率参数选择说明:以上三种参数是影响水质关键值,所以在计算除去率时仅选取COD/SS/氨氮三个参数进行分析。
实施例7
一种实施例5的系统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其应用过程如下:
江西省铅山县某垃圾堆场产生的渗滤液,其水质如表3,污水处理规模为100m3/d。垃圾渗滤液经专用的收集管道通过机械格栅汇入集水调节池,再经过系列处理后进入滤床:污水处理站处理量与滤床的面积比为1:1,高为1.3m,其中填料的厚度约为0.9m,复合填料堆积密度为1.3。相比于传统工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如表4所示,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限值,工程顺利验收。
表3:铅山某垃圾渗滤液水质单位:毫克/升(pH除外)
项目参数 进水浓度值 出水标准
COD ≧8000 60
氨氮 ≧1500 8
SS ≧900 30
总氮 ≧1500 30
PH 6-9 6-9
表4采用基于本发明的铅山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际效果
处理指标 传统工艺 本实施例
COD去除率(%) >97.5 >99.77
出水COD浓度(mg/L) 50~200 <18
氨氮去除率(%) >98.66 >99.6
出水氨氮浓度(mg/L) 7~20 <6
SS去除率(%) >91.11 >98
SS出水浓度(mg/L) 30~80 <18
膜组件更换频率(次/年) 3~5 <1
处理成本(元/吨水) 45~55 <32
除去率参数选择说明:以上三种参数是影响水质关键值,所以在计算除去率时仅选取 COD/SS/氨氮三个参数进行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生化处理:将垃圾渗滤液通过预处理后,通入厌氧生物池内进行厌氧处理;
2)第二生化处理:经步骤1)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设置有GY-4型填料基质层和氧化层的滤床中进行第二生化处理;
3)沉淀处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通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经池底排出;
4)过滤处理:经过步骤3)处理的废水过滤后达标排放;
所述GY-4型填料基质中含有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的微生物;
所述氧化层包括铁丝网、活性炭和棕垫层;所述铁丝网、活性炭包覆在棕垫层内;
所述GY-4型填料基质通过将矿化垃圾和陶粒混合后在硝化细菌培养基中培养制备得到;所述矿化垃圾和陶粒的质量比为1:(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Y-4型填料基质培养过程如下:将矿化垃圾和陶粒混合后置于硝化细菌培养基中浸泡搅拌90~150S,混匀;每隔两天,更换新鲜的硝化细菌培养基混匀,培养10天后,过滤,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是指将垃圾渗滤液引入格栅井,进行初级过滤;经过格栅井的垃圾渗滤液通过布水管均匀布水在粉煤灰沸石过滤池的上层;经粉煤灰沸石过滤池进行吸附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是指向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添加絮凝剂、Fenton氧化剂,完成后静置沉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是指将垃圾渗滤液通过装有陶瓷膜组件的陶瓷膜池进行处理后排放;
所述过滤排放前,检测COD情况,若达标,则过滤后排放;若不达标,则返回步骤1)的厌氧生物池中再次循环处理。
6.一种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粉煤灰沸石过滤池、厌氧生物池、滤床、沉淀池和陶瓷膜池,
所述滤床包括由GY-4型填料基质构成的填料基质层和氧化层;
所述GY-4型填料基质中含有假黄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科及生丝微菌科的微生物;
所述GY-4型填料基质,通过将矿化垃圾和陶粒混合后在硝化细菌培养基中培养制备得到;所述矿化垃圾和陶粒的质量比为1:(3~7);
所述氧化层包括铁丝网、活性炭和棕垫层;所述铁丝网、活性炭包覆在棕垫层内;所述氧化层由所述铁丝网经过酸洗、水洗、晾干处理后与活性炭一起包覆在棕垫层内制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的出水口一路连通陶瓷膜池,另一路连通厌氧生物池进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池内填充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基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沸石过滤池,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水管、第一污泥过滤网层、第一铁丝过滤网、第一粉煤灰沸石层、第二铁丝过滤网、第二粉煤灰沸石层、第二污泥过滤网层、出水管;
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Fenton试剂的投放装置,所述投放装置的试剂投放管深入沉淀池内,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还包括布水管、通风管、承托层和排水管道;所述氧化层设置在布水管与填料基质层之间;所述承托层设置在填料基质层远离布水管的一侧;所述承托层与填料基质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煤矸石层;所述排水管道设置在所述承托层之间;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收集孔;所述通风管垂直间接分布于滤床内部;所述通风管上端高出滤床表面,下端通过填料基质层并延伸至承托层。
CN201910120635.8A 2019-02-18 2019-02-18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Active CN109775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0635.8A CN109775929B (zh) 2019-02-18 2019-02-18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0635.8A CN109775929B (zh) 2019-02-18 2019-02-18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5929A CN109775929A (zh) 2019-05-21
CN109775929B true CN109775929B (zh) 2022-02-08

Family

ID=6650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0635.8A Active CN109775929B (zh) 2019-02-18 2019-02-18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59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48457C1 (ru) * 1994-04-25 1995-11-20 Рауль Шалвович Непаридзе Станция глубо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JPH11128896A (ja) * 1997-10-31 1999-05-18 Kitagawa Iron Works Co Ltd 有機物の流動化処理装置
CN101618922A (zh) * 2009-08-06 2010-01-06 上海交通大学 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2363548A (zh) * 2011-06-20 2012-02-29 上海明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N103466796B (zh) * 2013-09-27 2015-01-21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矿化垃圾反应床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渗滤液的方法
CN203960009U (zh) * 2014-07-10 2014-11-26 北京博力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5929A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5025B (zh)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9879527B (zh) 一种复杂高浓度有机氨氮废水的强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906142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3511779A (zh) 一种有机氮废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8996808B (zh) 钢铁工业难降解浓水的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和设备
CN101905944A (zh) 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CN104445747A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综合污水回用处理方法
CN103723884A (zh) 一种降解cod、bod、ss、氨氮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9879528B (zh) 农村生活污水自驱动景观生态化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4824535U (zh) 垃圾浓缩液两级芬顿及baf深度处理设备
CN109775930B (zh) 基于gy-3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5271618A (zh) 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9824204B (zh) 快速高效启动并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及系统
CN204824536U (zh) 垃圾浓缩液高效高级氧化处理设备
CN218811022U (zh) 一种垃圾渗透滤液深度脱氮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1253001A (zh)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9775929B (zh)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9775928B (zh) 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填料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79529B (zh) 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CN209338220U (zh) 一种基于厌氧-ao-复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9775843B (zh)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填料基质及其应用
CN102153247B (zh) 一种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884146A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2390283U (zh) 用于处理受污染水体的饱和流滤床
O'Keeffe et al. Practical measures for reducing phosphorus and faecal microbial loads from onsit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discharges to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