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9056A -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9056A
CN109769056A CN201910208691.7A CN201910208691A CN109769056A CN 109769056 A CN109769056 A CN 109769056A CN 201910208691 A CN201910208691 A CN 201910208691A CN 109769056 A CN109769056 A CN 109769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isplay screen
display
target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86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志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086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9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屏;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三壳体的面上,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所述第三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增大屏幕的显示面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应用,大屏化设计成为手机中的一种标配,现在市面上的手机都是朝着全面屏的设计方案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的使用体验。
但通常情况下,手机上还需要设置一些功能器件,受制于手机中光敏、受话器孔、摄像头等设置器件的影响,不得不在屏上挖槽腾出设置空间,而显示屏受此影响,设置空间受到挤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以解决显示屏受功能器件的设置影响,空间受到挤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屏;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显示屏;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三壳体的面上,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所述第三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
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及所述第三显示屏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三壳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及所述第三显示屏中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三显示屏中确定目标显示屏;
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之间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在不同的相对位置下,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上分别设置的显示屏可以处于上下重叠状态或并排铺开显示状态,使得在需要时,通过移动下方的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改变与第一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下方壳体上所设置的显示屏显示出来,增加移动终端中的整体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为移动终端提供更大的屏幕显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在不需要时,下方壳体上的显示屏隐藏于第一壳体下方进行叠合收纳,便于用户进行移动终端的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一示意图;
图3表示图2中沿A-A线的截面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二示意图;
图5表示图4中沿A-A线的截面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三示意图;
图7表示图6中沿A-A线的截面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壳体间滑动结构的截面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其中图中: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第一显示屏,5-第二显示屏,6-第三显示屏,7-摄像头结构,8-滑轨,9-滑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结合图1至图7所示,包括:
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4;
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屏5;
第三壳体3,所述第三壳体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3上设置有第三显示屏6;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及所述第三壳体3的面上,所述第二显示屏5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的面上,所述第三显示屏6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3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的面上;
在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第三壳体3与所述第一壳体1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5及所述第三显示屏6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在所述第二壳体2及所述第三壳体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在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第三壳体3与所述第一壳体1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5及所述第三显示屏6中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
其中,第一显示屏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显示屏4、所述第二显示屏5及所述第三显示屏6的朝向相同。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第三壳体3与所述第一壳体1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5及第三显示屏6处于隐藏状态,从第一壳体1的上方向下看时第二显示屏5及第三显示屏6被第一壳体1遮挡起来,如图1所示,使第二显示屏5和第三显示屏6隐藏于第一壳体1的下方。
同样地,在该第一状态下,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优选地也处于隐藏状态,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在所述第二壳体2及所述第三壳体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位于上方的第一壳体1与位于下方的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之间上下重叠在一起。其中,优选地,第一壳体1在移动终端长度方向上及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在移动终端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和相等。以使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壳体1能够上下左右完全叠合,提升外表美观度。
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之间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在不同的相对位置下,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与第一壳体1上分别设置的显示屏可以处于上下重叠状态或并排铺开显示状态,使得在需要时,通过移动下方的第二壳体2或第三壳体3,改变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下方壳体上所设置的显示屏显示出来,增加移动终端中的整体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为移动终端提供更大的屏幕显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在不需要时,下方壳体上的显示屏隐藏于第一壳体1下方进行叠合收纳,便于用户进行移动终端的操作使用。
其中,结合图2至图7所示,该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均可以相对第一壳体1进行滑动,在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中的任一壳体相对第一壳体1滑动时,均可以带动对应的显示屏进行位置调变,使其与第一显示屏4并排显示出来或隐藏于第一壳体1之下。提升移动终端中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使用更加灵活多变,适应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第三壳体3与所述第一壳体1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壳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3的第一端相接触;
在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第三壳体3与所述第一壳体1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壳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3的第一端相分离,且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第三壳体3的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延伸至所述投影区域外。
在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1滑动至处于第一状态时,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显示屏5和安装于第三壳体3上的第三显示屏6均位于第一壳体1在下方壳体(包括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实现两者的隐藏。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1滑动至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是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显示屏5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或者,如图6及图7所示,安装于第三壳体3上的第三显示屏6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或者,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显示屏5及第三显示屏6均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
在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1滑动至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之间为相向的滑动;在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1滑动至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可以是第二壳体2不动,第三壳体3向外滑动,使安装于第三壳体3上的第三显示屏6位于投影区域外,或者是第三壳体3不动,第二壳体2向外滑动,使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显示屏5位于投影区域外,或者是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两者均向外相背滑动,使第二显示屏5及第三显示屏6均位于投影区域外。实现下方壳体相对上方壳体进行不同相对位置间的调变,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增加移动终端的整体显示画面尺寸,同时便于用户操作使用。
具体地,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1的滑动方向可以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第三壳体3均可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间的相对滑动轨迹位于同一直线上,进行显示区域的延伸扩展,方便用户使用。同样地,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第三壳体3均可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滑动,实现在第一壳体1中显示屏的左侧及右侧方向上进行显示区域的延伸扩展,可根据需要进行实际设置,此处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或所述第三壳体3上设置有摄像头结构7,所述摄像头结构7中镜头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显示屏4的朝向相同。
此处将移动终端中的摄像头结构7设置于下方壳体上,该摄像头具体为前置摄像头,可借此实现上方的第一壳体1中第一显示屏4的全面屏设置,实现真正的全面屏。在需要使用前置摄像头时则可以通过调变第二壳体2或第三壳体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二壳体2或第三壳体3上设置的前置摄像头露出来执行拍照动作,完美实现移动终端中的器件布局,减少对主显示屏(第一显示屏4)设置区域的占用,提供更好的视觉与用户体验。
进一步优选地,结合图8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滑轨8;所述第二壳体2和/或所述第三壳体3上设置有滑齿9,所述滑齿9与所述滑轨8卡合连接。滑轨8嵌件第一壳体1,滑齿9与第二壳体2和/或第三壳体3为一体,利用滑轨8与滑齿9的卡合,实现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1的滑动,实现滑动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显示方法,结合图9所示,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
步骤101:在检测到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从第二显示屏与第三显示屏中确定目标显示屏。
具体地,该第二状态可以是由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触发,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情况下,调整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在接收到第一输入之前,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第二显示屏及第三显示屏位于第一壳体在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处于隐藏状态。
在检测到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与第三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处于投影区域外。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从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三显示屏中确定目标显示屏,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屏及所述第三显示屏中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的显示屏为目标显示屏。
此时,目标显示屏包括: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第三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
确定处于投影区域外的显示屏为目标显示屏,以在该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内容。实现对第一壳体中第一显示屏中的显示内容进行辅助补充显示,扩大移动终端的整体显示面积,提升显示效果。
步骤102:在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
其中,该目标显示内容具体为与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相关联的显示内容。
通过下方不同壳体上所设置的显示屏与上方壳体的相对位置的调变,实现显示画面的适配性显示,提升全面屏的显示效果及显示面积,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该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将调整后的显示内容中与所述目标显示屏相适配的画面部分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
例如将第一显示屏中显示的新闻浏览画面进行显示尺寸调整,该显示尺寸的调整,具体为依据第一显示屏的显示尺寸,及目标显示屏的尺寸,进行显示画面的调整,以使调整后的显示画面能够适配该两部分的屏幕显示尺寸,调整后的目标显示内容一部分显示于第一显示屏中,一部分显示于目标显示屏中,新闻浏览画面进行整体适配性显示。
或者,将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相关的辅助操作内容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
该辅助操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虚拟触控按键、字符输入键盘、操作选项显示框等内容。例如:当第一显示屏中显示游戏界面时,目标显示屏中会显示游戏的操作界面。对于游戏界面,则可以使第二显示屏及第三显示屏均处于投影区域外,使得第一显示屏的两侧区域上显示游戏操作选项,实现类似游戏操作手柄的体验,此时移动终端的第一显示屏中的显示区就只显示游戏画面,这使得游戏体验大大提升。当第一显示屏中显示聊天界面时,可以使位于移动终端竖直使用状态时,只滑动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中处于下端的一个壳体,使该处于移动终端下端方向上壳体中的目标显示屏处于投影区域外,此时就会在该目标显示屏中(即第一显示屏的聊天显示画面的下方)显示字符输入键盘,第一显示屏中就会只显示聊天界面,提升用户体验。而当只滑动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中位于移动终端上端方向上的一个壳体时,则实现过程与前述过程相似,此时可实现移动终端的前置功能,例如前置摄像头的拍照功能等。
以通过第二显示屏及第三显示屏中的辅助操作内容,实现对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的辅助操作功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或者,将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相关的标识内容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
该标识内容,例如为标记标号、备注、批注、详情信息等内容。利用更大显示屏,实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画面的完整全屏显示,提升用户大屏终端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之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显示屏熄屏。
对应地,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之前,还包括:点亮目标显示屏。将处于投影区域之外的屏幕部分进行显示屏的点亮,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则需要将点亮的目标显示屏进行熄屏。此时,第二显示屏及第三显示屏位于投影区域内,处于隐藏状态,实现在下方的显示屏使用完毕时,对其进行收纳折合及熄屏处理,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熄屏。
在实现下方的目标显示屏熄屏的同时,该对上方的第一显示屏进行熄屏处理,实现终端的休眠及锁屏。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若所述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包括:调整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将调整后的显示内容中与所述目标显示屏相适配的画面部分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且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还包括:
调整所述调整后的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得到显示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相适配的目标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若第一显示屏中的显示画面被调整显示尺寸与目标显示屏进行整体适配性显示,则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被从第二状态切换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将调整后的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进行再次的调整,以使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恢复至与第一显示屏相适配的显示尺寸并在第一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在下方的显示屏被折合收回时不影响显示画面在上方的第一显示屏上的正常显示,满足用户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屏;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显示屏;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三壳体的面上,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所述第三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
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及所述第三显示屏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三壳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及所述第三显示屏中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端相接触;
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端相分离,且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延伸至所述投影区域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均可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或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摄像头结构,所述摄像头结构中镜头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滑轨;
所述第二壳体和/或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滑齿,所述滑齿与所述滑轨卡合连接。
6.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三显示屏中确定目标显示屏;
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三显示屏中确定目标显示屏,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屏及所述第三显示屏中位于所述投影区域外的显示屏为目标显示屏,所述目标显示屏包括: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第三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将调整后的显示内容中与所述目标显示屏相适配的画面部分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或者
将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相关的辅助操作内容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或者
将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相关的标识内容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之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显示屏熄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熄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在所述目标显示屏中显示目标显示内容,包括:调整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将调整后的显示内容中与所述目标显示屏相适配的画面部分显示于所述目标显示屏中,且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相对位置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还包括:
调整所述调整后的显示内容的显示尺寸,得到显示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相适配的目标显示内容;
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显示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CN201910208691.7A 2019-03-19 2019-03-19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Pending CN109769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8691.7A CN109769056A (zh) 2019-03-19 2019-03-19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8691.7A CN109769056A (zh) 2019-03-19 2019-03-19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056A true CN109769056A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58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8691.7A Pending CN109769056A (zh) 2019-03-19 2019-03-19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90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166A (zh) * 2020-05-28 2020-09-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259514A (zh) * 2021-05-25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915820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0323A1 (en) * 2002-08-22 2005-0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633744B2 (en) * 2005-05-31 2009-12-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Notebook computers configured to provide enhanced display features for a user
CN201663627U (zh) * 2010-03-01 2010-1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1997945A (zh) * 2009-08-25 2011-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中的显示设备和控制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CN202772930U (zh) * 2011-10-17 2013-03-06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
CN208489882U (zh) * 2018-08-31 2019-02-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移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0323A1 (en) * 2002-08-22 2005-0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633744B2 (en) * 2005-05-31 2009-12-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Notebook computers configured to provide enhanced display features for a user
CN101997945A (zh) * 2009-08-25 2011-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中的显示设备和控制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CN201663627U (zh) * 2010-03-01 2010-1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2772930U (zh) * 2011-10-17 2013-03-06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
CN208489882U (zh) * 2018-08-31 2019-02-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移动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166A (zh) * 2020-05-28 2020-09-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83166B (zh) * 2020-05-28 2022-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922831B2 (en) 2020-05-28 2024-03-05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915820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15820B (zh) * 2021-02-09 2024-03-01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59514A (zh) * 2021-05-25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9056A (zh) 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EP2824559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40947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651991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977590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847467B (zh) 显示屏及手机
US9264694B2 (en) Hand-held imag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KR101863925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427151A (zh) 一种控制用户界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290235A (zh) 电子设备
KR102138521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9857306A (zh) 截屏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857289A (zh) 显示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324772A (zh) 移动终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290331A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910768A (zh) 显示装置
CN110175066A (zh) 可穿戴设备、交互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77209A (zh) 一种视频参数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9012614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영상 촬영 방법
US10905947B2 (en) Method for touch control in mobile real-time simulation game
KR10154238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명령 입력방법
US20220075426A1 (en) Foldable multimedia terminal
CN110213637A (zh) 视频文件增加水印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77208A (zh) 一种视频录制的关联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97109B2 (en) Device with USB 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