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8130A -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8130A
CN109758130A CN201811553072.3A CN201811553072A CN109758130A CN 109758130 A CN109758130 A CN 109758130A CN 201811553072 A CN201811553072 A CN 201811553072A CN 109758130 A CN109758130 A CN 109758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acquisition unit
pulse
collecting device
pul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30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8130B (zh
Inventor
汤青
宋臣
宿天赋
张士磊
张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530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8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8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8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8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8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控制单元、脉博信号采集单元和弹升机构;其中,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控制单元相连,以在控制单元确定用户动脉位置后移动至手臂上方进行脉搏信号的采集;弹升机构设置在底托下方且通过支撑件与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以在外力作用下将支撑件弹起,在脉象采集装置发生故障时,使脉搏信号采集单元脱离用户的手臂。本发明中,通过在底托下方设置弹升机构,并且,弹升机构通过支撑件与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触发弹升机构时,其会将支撑件弹起,从而使得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脱离用户的手臂,避免了设备出现故障时,用户手臂容易卡在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底托之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领域中,“切脉”即脉诊,是一种可靠、有效的传统医技,这种无损伤性检诊方法, 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脉象千变万化,因病而异,形成脉象的因素复杂,找脉难、取脉难、分析难成了脉诊仪业界内公认的难题,所以要想切实可行的实现脉诊的数字化、客观化分析,还需借助现代化系统性的设备、传感器和优秀的计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医脉诊的精髓,并且又不拘泥于古训,配合心电、HRV等信号,多维度的分析身体特征信息,以便更准确掌握病与非病的界线,再结合中医的望、闻、问等功能体现四诊合参,最终实现治未病,让天下人少生病的养生理念。脉学是中医临床的一门特殊学科,并且是一门经验科学和感知科学,其客观化、数字化、标准化和传承性一直是一个难题。将脉诊仪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有效捷径,并且再结合中医脉学的精华与智能信息处理的优点,能够实现脉象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分析,不依赖于医生的自身经验和主观判断,有效解决中医脉诊的数字化、客观化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脉诊仪操作相对简单,对操作者的医学水平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医疗成本,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脉诊仪产品在正常状态或单一故障状态时,难以在短时间内解除对患者的机械束缚。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脉象采集装置在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解除对用户手臂机械束缚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脉博信号采集单元和弹升机构;其中,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以在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用户动脉位置后移动至手臂上方进行脉搏信号的采集;所述弹升机构设置在底托下方且通过支撑件与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用以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支撑件弹起,以在所述脉象采集装置发生故障时,使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脱离用户的手臂。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弹升机构包括:旋转机构、设有第一卡勾的第一连杆和设有第二卡勾的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平行设置在壳体的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旋转机构向另外一方传递反向作用力,以使二者分别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均脱离所述底座两侧的支撑件。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三连杆以预设角度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并且,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第三连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用以使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铰接端分别以预设角度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向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槽;其中,所述导槽的顶部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导槽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一侧上的第一按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和/或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一侧上的第二按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两个所述支撑件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的卡槽,并且,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相对于两个所述支撑件的卡设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托上方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与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用以带动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移动至用户手臂上动脉的上方。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调节组件和两个第一调节组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之间,用以在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带动下沿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移动;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上,用以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带动下移动至用户手臂上动脉的上方。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一电机、第一滑轨以及第一滑台;其中,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外侧,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条相配合,用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台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沿所述第一齿条的设置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滑台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连接,用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台的带动下沿用户手臂上动脉伸展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采集装置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齿条、第二电机、第二滑台以及并列设置的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其中,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外侧;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用以带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沿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台设置在第三滑轨上,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所述第二滑台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台上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齿条相配合,用以带动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三滑轨上沿所述第二齿条的设置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脉象采集装置,通过通过在底托下方设置弹升机构,并且,弹升机构通过支撑件与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当触发弹升机构时,其会将支撑件弹起,从而使得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脱离用户的手臂,避免了设备出现故障时,用户手臂容易卡在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底托之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脉象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控制单元计算出用户手臂上动脉的具体位置;步骤(2)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移动至所述动脉上方进行所述动脉脉搏信息的采集;步骤(3),当所述脉象采集装置在以上步骤(1)或(2)中发生故障时,启动弹升机构,以使脉搏信号采集单元脱离检测者手臂。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启动所述弹升机构,将所述支撑件弹起,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从而脱离用户的手臂。
进一步地,上述脉象检测方法中,还包括:步骤(4),在脉搏信息采集完成之后,将用户的食指放置在心电采集单元的电极片上进行心电信息采集。
本发明提供的脉象检测方法中,在检测过程中,如果设备发生故障,通过触发底托下方的弹升机构,其会将支撑件弹起,从而使得与支撑件同步运动的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脱离用户的手臂,避免了设备出现故障时,用户手臂容易卡在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底托之间的问题,改善了用户的检测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象采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象采集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象采集装置中弹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象采集装置进行脉象检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脉象检测装置实施例: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脉象采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脉博信号采集单元2和弹升机构3;其中,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与所述控制单元1相连,以在所述控制单元1确定用户动脉位置后移动至手臂上方进行脉搏信号的采集;所述弹升机构3设置在底托121下方且通过支撑件6与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相连接,用以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支撑件6弹起,以在所述脉象采集装置发生故障时,使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脱离用户的手臂。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1、脉博信号采集单元2和弹升机构3均设置在壳体5内,壳体5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相互扣合在一起,将脉博信号采集单元2和弹升机构3包覆在其内部,以进行保护,并防止检测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弹升机构3设置在壳体的底座7上,底托121设置在弹升机构3上方,二者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避免彼此干涉。底托121的上方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130,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30相连接,用以在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30的带动下移动至用户手臂上动脉的上方。支撑件6自底座7向上穿设于底托121,并且其顶部与位置调节装置130相连接。支撑件6的一侧可以与弹升机构3相卡合,其底端可以通过支架弹簧15与底座7相连接。由于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与支撑件6均与底托121上方的位置调节装置相连接,当整个装置遇到异常状况时,触发弹升机构3,其会与支撑件6相脱离,使得支撑件6在支架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弹起,从而推动位置调节装置130和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一起向上运动,从而使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脱离用户的手臂,解除了对用户手臂的机械束缚。
实际中,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光源输出单元12和图像采集单元13。控制单元可以1包括:处理器和显示器;其中,处理器分别与光源输出单元12、图像采集单元13、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等功能模块相连,以控制各功能模块的进行工作,并能够根据图像采集单元13采集到的图像计算出动脉的具体位置、并控制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进行脉搏信息采集;显示器分别与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和图像采集单元13相连,在检测的过程中显示图像采集单元13采集的包含所述动脉信息透视图的图像和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采集到的动脉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可以包括:驱动件、伸缩件和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连接在伸缩件的下方,伸缩件与驱动端相连接,以在驱动件的驱动下作伸缩运动来调整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与动脉之间的垂直距离,当处理器计算出动脉的具体位置后控制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移动至动脉的正上方,伸缩件向下移动使压力传感器接触动脉,以进行脉搏信号的采集。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脉象采集装置,通过在底托下方设置弹升机构,并且,弹升机构通过支撑件与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当触发弹升机构时,其会将支撑件弹起,从而使得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脱离用户的手臂,避免了设备出现故障时,用户手臂容易卡在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底托之间的问题。
参阅图2,上述实施例中,更具体的,光源输出单元12包括:底托121和光源122。其中,底托121为一板状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用于托住用户的手腕,以便于光源122进行照射,并固定图像采集单元13,确保图像采集单元13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光源122可发射特定波长的透射光线的光源,其可设置在底托121的任意位置处,只要便于在检测的过程中从用户手腕的一侧发出透射光,透射光穿过被测手腕,在图像采集单元13的一侧形成清晰地包含被检测手腕动脉信息的可被采集的透视图像,以便于图像采集单元13进行动脉信息图像的采集。
底托121的上表面上预留有一弧形的凹槽式的板状构件,光源122为波长为850nm的红外光源,其设置在凹槽的中心位置处。在检测的过程中将用户的手臂以掌心朝上的方式放置在凹槽中,以防止检测过程中用户手臂发生晃动,进而影响图像采集单元进行图像采集;并使其手腕处于光源122的正上方,确保光源122发射的透射光能够最大程度的垂直透过手腕,进而确保在图像采集单元13的一侧形成清晰的腕部结构透射图像,以便于直观的从该图像中找到被测手腕的动脉。
图像采集单元13设置在位置调节装置130上,并可在其位置调节装置130的作用下在底托121上方预留的移动空间内按照预设动作进行移动,以能够全方位的采集包含手腕动脉信息透射图像所有图像,以便于后续过程中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能够直观的找到动脉的位置,实现用户手腕动脉的精确定位。
其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30包括:第二调节组件132和两个第一调节组件131;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之间,用以在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的带动下沿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移动;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上,用以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的带动下移动至用户手臂上动脉的上方。
更具体的,第一调节组件131包括:第一齿条1311、第一电机1312、第一滑轨1313以及第一滑台1314。其中,两个第一调节组件131的两个第一齿条1311分别对应地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轨1313外侧。第一电机1312可以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台1314上,其输出端分别通过齿轮件与对应的第一齿条1311相啮合以带动两个第一滑台1314沿第一齿条1311(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的设置方向移动。由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滑台1314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相连接,因此,第二调节组件132可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台1314的带动下沿用户手臂上动脉伸展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其上设置的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沿用户手臂上动脉伸展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包括:第二齿条1321、第二电机1322、第二滑台1323以及并列设置的第二滑轨1324和第三滑轨1325;其中,所述第二齿条1321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1325外侧;所述第二滑轨1324上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13,用以带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3沿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台1323设置在第三滑轨1325上,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与所述第二滑台1323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台1323上端与所述第二电机1322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2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齿条1321相配合,用以带动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在所述第三滑轨1325上沿所述第二齿条1311的设置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第二滑轨1324和第三滑轨1325的两端均通过两个第一滑台1314分别与两个第一滑轨1313相连接,可以在两个第一滑轨1313的带动下沿第一齿条1311的设置方向移动。同时,还设置设置第四轨道,将第二齿条1322安装在其上。其中,第四轨道与第二滑轨1324和第三滑轨1325的两端均通过两个第一滑台1314分别与两个第一滑轨1313相连接。
图像采集单元13可以为相机,其设置在第二滑轨1324上,检测过程中能够随第二滑轨1324在两个第一滑轨1314的带动下按照预设路径进行采集图像,以获取包含动脉信息的透视图的全方位图像。同时,为了确保采集到的透视图像的清晰度和采集质量,可在图像采集单元13的镜头前设置允许特定波长通过的滤波片。
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通过第三导轨1325的带动下一方面可以沿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移动,同时还能再第二电机1322的带动下沿第二齿条1321的设置方向(与用户手臂伸展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为了限制第二滑轨1324和第三滑轨1325的位移,在两个第一滑轨1313的端部还设置有两个限位器134。
可以看出,在各个第一电机工作时,其带动第一滑轨1313移动,从而带动与第一滑轨1313相连接的第二滑轨1324以及第三滑轨1325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滑轨1324上的图像采集单元13和第三滑轨1325上的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能够随机、灵活的在位置调节装置130所处的平面上分别进行移动的采集图像和动脉信号的采集。同时,在第二电机1322工作时,其带动第三滑轨1325沿第二齿条1321设置的方向移动,实现了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还可以在与用户手臂伸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总之,通过位置调节装置实现了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的多方向移动,使得动脉位置的定位更加准确,脉象信息的获取更加精确。
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心电采集单元16。具体而其设置在底托121 上,并与显示器相连,用于获取用户的心电信息,并反馈至显示器,以便于用户方便及时地了解其心电信息。更具体的,心电采集单元16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其分别设置在底托121的凹槽入口的两侧。
参阅图3,所述弹升机构3包括:旋转机构33、设有第一卡勾(图中未示出)的第一连杆31和设有第二卡勾321的第二连杆32;其中,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平行设置在壳体5的底座7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杆31或所述第二连杆32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旋转机构33向另外一方传递反向作用力,以使二者分别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321均脱离所述底座7两侧的支撑件6。
具体而言,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可以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底座7与底托121之间的预留空间中,两个支撑件6分别沿竖直方向连接在底座7的两侧,并且与壳体5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具有预留间隔,两个支撑件6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的卡紧力;两个支撑件6的底部均通过支架弹簧15与底座7上的支架相连接。即:两个支撑件6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的作用力,竖直方向上受到支架弹簧15的作用力。其中,两个支撑件6可以为板状结构。
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可以均为直杆,二者的长度可以保持一致。第一连杆31的两端可以均设有第一卡勾,第二连杆32的两端也可以均设有第二卡勾321,两个支撑件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321相配合的卡槽。两个第一卡勾相对于支撑件6的卡设方向保持一致,两个第二卡勾321相对于支撑件6的卡设方向保持一致。各第一卡勾与各第二卡勾321相对于支撑件6的卡设方向相反。例如其中一个第一卡勾卡设在一侧支撑件6靠近侧壁的位置,另一个第一卡勾卡设在另一侧支撑件6靠近壳体5内部的位置;其中一个第二卡勾321卡设在一侧支撑件6靠近壳体5内部的位置,另一个第一卡勾卡设在另一侧支撑件6靠近侧壁的位置。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321的结构可以保持一致,便于加工,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321的结构不做限定,能实现与支撑件6快速脱离和卡合即可。
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会通过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旋转机构33,将各自受到的作用力反向作用于另一方,从而保证了二者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其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321脱离两侧的支撑件6,位于支撑件6底部的支架弹簧15由压缩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给以支撑件6向上的弹力,使其弹起。在支撑件6弹起的同时,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也会在支撑件6的带动下向上升起,从而脱离用户的手臂。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5的侧壁上设置触发机构,以使开启触发机构后,触发机构可以作用于第一连杆31或第二连杆32,从而使得两个连杆受到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最终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321脱离两侧的支撑件6。本实施例中,无需电源即可实现动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节省能源。
可以得出,在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旋转机构,当其中一个连杆受到外力作用时,旋转机构会将该作用力反向作用于另一个连杆,使得另外一个连杆受到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两个连杆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以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均脱离两侧的支撑件,从而使支撑件弹起,进而使与支撑件同步运动的测量传感器与用户的手臂分离,能避免在设备异常状态或单一结构故障时,用户的手臂受到机械束缚。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一侧上的第一按钮8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9与所述壳体5的另一侧相连接;和/或第二连杆3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一侧上的第二按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5的另一侧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按钮8与所述第二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两侧。
具体而言,可以仅在第一连杆31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按钮8,也可以仅在第二连杆32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按钮(图中未示出),为了能使得用户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迅速触发第一连杆31或第二连杆32,可以在第一连杆31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按钮8,在第二连杆32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按钮。为了保证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有效运动,第一按钮8和第二按钮分别设置在壳体5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使用中,用户可以按压任意一侧的按钮,触发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第一连杆31远离第一按钮8的一端可以通过弹簧与侧壁上开设的卡槽相连接,第二连杆32远离第二按钮的一端也可以通过弹簧与对应侧壁上开设的卡槽相连接。
可以看出,用户可单手操作,通过按压脉诊仪设备两侧的任意按钮,即可实现触发整个升降装置,使得第一连杆31通过旋转机构33将受到的作用力反向作用于第二连杆32,从而使二者沿相反的方向作线性运动,以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321脱离支撑件6;同理,如果触发的是第二连杆32,传力过程同上。进一步的,由于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远离按钮的一端均与侧壁弹性连接,当再次按压按钮时,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在弹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复位,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复位后,可以通过底座7上与支撑件6相连接的拉环将两侧支撑件6拉下,使得两侧的支撑件6上的卡槽与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321再次卡合,从而使设备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次工作。
继续参阅图3,所述旋转机构33包括:第三连杆331;其中,所述第三连杆331以预设角度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连杆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铰接。
具体而言,第三连杆331也可以为直杆,其长度可以比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长度短。其中,第三连杆33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1铰接,所述第三连杆3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铰接。第三连杆331可以沿与第一连杆31或第二连杆32长度方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连接在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之间,也可以垂直连接在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之间,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331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之间。更具体的,第三连杆331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332与所述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连接。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331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三连杆331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之间。设置多个第三连接杆331,可以更好的实现力的传递。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33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3311和第二连接部331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312之间设置有轴承3313,所述轴承3313用以使第一连接部331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312的铰接端分别以预设角度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具体而言,轴承331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轴承,能将第一连接部3311受到的作用力反向作用于第二连接部3312即可,本实施例中,轴承3313通过支撑柱与底座7相连接。
可以看出,轴承的设置,有效的支撑了第一连接部3311和第二连接部3312的旋转运动,同时,保证了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12的回转精度,从而有利于限制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运动轨迹。
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能准确的沿长度方向作线性运动,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向机构4。
具体而言,两个连杆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导向机构4。例如两个连杆上可以均设置两个导向机构4,两个导向机构4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两端,并且,导向结构4的设置,以不干涉第三连杆331的运动为宜。
具体实施时,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导槽41;其中,所述导槽41的顶部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杆31或所述第一连杆32上,所述导槽41的底部与所述底座7相连接,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杆31或所述第二连杆32的运动轨迹。
更具体的,导槽41的顶部开设有用以穿设第一连杆31或第二连杆32的通道,该通道的形状和尺寸需与两个连杆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导槽41的底部呈支撑体状,以实现与底座7的固定。
为了进一步保证导槽41能充分限制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运动轨迹,所述导槽41的两侧设置有延伸部a,所述延伸部a用以通过连接件b将所述导槽41固定至所述底座7上。其中,连接件b可以为螺栓。
本实施例中,弹升机构3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脉诊仪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电等异常情况,用户的一只手臂会被卡在测量传感器与底座缝隙内,另一只手需迅速按下第一按钮8或第二按钮,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受到推力并将该推力传递至与其通过销轴连接的第三连杆331,第三连杆331在中部轴承的作用下,将受到的力反向作用于位于另一侧的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在很短时间内即可沿相反方向运动,致使各自两端的卡勾均与支撑件6相脱离,支撑件6此时仅受到支架弹簧15的弹力,并在弹力的作用下向上弹起14-15mm,与支撑件6连接在同一支撑平台上的压力测量传感器会与支撑件6一起同步向上升起,从而与用户的手臂分离,测量压力迅速在10s内将外压降低到2Kpa以下(15mm Hg),从而保证了用户手臂的安全,此时手臂可以从脉诊仪内部抽出。然后,通过仪器底部两个拉环,用力下拉,使支撑件上的卡槽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的卡勾重新锁住,完成仪器复位,可重新开始测量。
综上,本发明中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通过在底托下方设置弹升机构,并且,弹升机构通过支撑件与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当触发弹升机构时,其会将支撑件弹起,从而使得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脱离用户的手臂,避免了设备出现故障时,用户手臂容易卡在脉搏信号采集单元与底托之间的问题。
脉象检测方法实施例:
参阅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脉象采集装置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控制单元计算出用户手臂上动脉的具体位置。
具体而言,该步骤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01,将用户的手臂放置在设置在底托上的凹槽内,掌心向上,并使其手腕放置在光源输出单元的红外光源上方,打开光源发射红外光照射用户的手腕,以在手腕的上方形成可采集的透射图像。
子步骤S102,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图像采集单元在被测手腕所处的空间内水平方向上按照预设动作进行移动采集图像,进而获取包含用户手腕动脉信息的全方位的透射图图像,以降低寻找动脉的难度,以便于后期用户手腕动脉信息的获取。
子步骤S103,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取了包含动脉信息的透视图图像之后,控制单元中的处理器根据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动脉信息透射图图像计算所述动脉的具体位置,并传输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步骤S2,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移动至所述动脉上方进行所述动脉脉搏信息的采集。
具体而言,在处理器计算出用户手腕动脉的准确位置后控制驱动机构将脉搏采集单元移动至用户手腕动脉的正上方,并通过脉搏采集单元中的伸缩件向下移动压力传感器,使压力传感器与动脉接触,然后进行脉搏信息采集。
步骤S3,当所述脉象采集装置在以上步骤(1)或(2)中发生故障时,启动弹升机构,以使脉搏信号采集单元脱离检测者手臂。
具体而言,启动所述弹升机构,将所述支撑件弹起,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从而脱离用户的手臂。需要说明的是,脉象采集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施方式参见装置实施例的内容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按下弹升机构的第一按钮8,第一连杆31受到推力,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33将受到的推力反向作用于所述第二连杆32,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沿相反方向作线性运动,使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321均脱离所述支撑件6,支撑件6向上弹起,带动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向上升起,脱离用户的手臂。
按下弹升机构的第二按钮,所述第二连杆32受到推力,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33将受到的推力反向作用于所述第一连杆31,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沿相反方向作线性运动,使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321均脱离所述支撑件6,支撑件6向上弹起,带动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向上升起,脱离用户的手臂。
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4),在脉搏信息采集完成之后,将用户的食指放置在所述心电采集单元的电极片上进行心电信息采集。
显然可以得出的是,本发明中实施例提供的脉象检测方法,通过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的脉诊过程找脉的难度,有效地克服了找脉难、取脉难、分析难等问题。同时,使脉诊逐步走向了定量化、标准化,为中医脉诊更加客观、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辅助诊断、疗效判定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还能有效避免犹豫测量过程中遇到故障对用户手臂造成的伤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1)、脉博信号采集单元(2)和弹升机构(3);其中,
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与所述控制单元(1)相连,以在所述控制单元(1)确定用户动脉位置后移动至手臂上方进行脉搏信号的采集;
所述弹升机构(3)设置在底托(121)下方且通过支撑件(6)与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相连接,用以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支撑件(6)弹起,以在所述脉象采集装置发生故障时,使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脱离用户的手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升机构(3)包括:旋转机构(33)、设有第一卡勾的第一连杆(31)和设有第二卡勾(321)的第二连杆(32);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平行设置在壳体(5)的底座(7)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杆(31)或所述第二连杆(32)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旋转机构(33)向另外一方传递反向作用力,以使二者分别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321)均脱离所述底座(7)两侧的支撑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3)包括:第三连杆(331);其中,
所述第三连杆(331)以预设角度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连杆(3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331)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332)与所述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331)包括:第一连接部(3311)和第二连接部(3312);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3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312)之间设置有轴承(3313),所述轴承(3313)用以使第一连接部(331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312)的铰接端分别以预设角度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1)和所述第二连杆(32)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向机构(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导槽(41);其中,
所述导槽(41)的顶部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杆(31)或所述第一连杆(32)上,所述导槽(41)的底部与所述底座(7)相连接,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杆(31)或所述第二连杆(32)的运动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一侧上的第一按钮(8)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9)与所述壳体(5)的另一侧相连接;和/或
第二连杆(3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一侧上的第二按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5)的另一侧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按钮(8)与所述第二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件(6)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21)相卡合的卡槽,并且,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21)相对于两个所述支撑件(6)的卡设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托(121)上方的位置调节装置(130);其中,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30)与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相连接,用以带动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移动至用户手臂上动脉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30)包括:第二调节组件(132)和两个第一调节组件(131);其中,
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之间,用以在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的带动下沿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移动;
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上,用以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的带动下移动至用户手臂上动脉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包括:第一齿条(1311)、第一电机(1312)、第一滑轨(1313)以及第一滑台(1314);其中,
所述第一齿条(1311)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1313)外侧,所述第一电机(1312)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1314)上,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条(1311)相配合,用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台(1314)在所述第一滑轨(1313)上沿所述第一齿条(1311)的设置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滑台(1314)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1)相连接,用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台(1314)的带动下沿用户手臂上动脉伸展的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132)包括:第二齿条(1321)、第二电机(1322)、第二滑台(1323)以及并列设置的第二滑轨(1324)和第三滑轨(1325);其中,
所述第二齿条(1321)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1325)外侧;所述第二滑轨(1324)上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13),用以带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3)沿用户手臂伸展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台(1323)设置在第三滑轨(1325)上,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与所述第二滑台(1323)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台(1323)上端与所述第二电机(1322)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2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齿条(1321)相配合,用以带动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2)在所述第三滑轨(1325)上沿所述第二齿条(1311)的设置方向移动。
1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进行脉象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控制单元计算出用户手臂上动脉的具体位置;
步骤(2)脉搏信号采集单元移动至所述动脉上方进行所述动脉脉搏信息的采集;
步骤(3),当所述脉象采集装置在以上步骤(1)或(2)中发生故障时,启动弹升机构,以使脉搏信号采集单元脱离检测者手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启动所述弹升机构,将所述支撑件弹起,所述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在支撑件的带动下向上升起,从而脱离用户的手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在脉搏信息采集完成之后,将用户的食指放置在心电采集单元的电极片上进行心电信息采集。
CN201811553072.3A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09758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3072.3A CN109758130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3072.3A CN109758130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8130A true CN109758130A (zh) 2019-05-17
CN109758130B CN109758130B (zh) 2022-09-09

Family

ID=6645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3072.3A Active CN109758130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813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0602A (zh) * 2019-06-27 2019-09-06 中防通用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N110522423A (zh) * 2019-05-29 2019-12-03 张洁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用的脉搏检测智能装置
CN111436918A (zh) * 2020-04-15 2020-07-24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搏采集装置
CN112971739A (zh) * 2021-02-08 2021-06-18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诊脉设备
CN113440113A (zh) * 2021-06-24 2021-09-28 水发智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调多维脉象采集装置
CN113712515A (zh) * 2021-09-03 2021-11-30 杭州甘芝草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程序控制的中医脉象检测装置
CN11409866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脉搏波采集方法和设备
CN110200602B (zh) * 2019-06-27 2024-06-04 玉生堂慧中医科技有限公司 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96225A (ko) * 2001-06-19 2002-12-31 정두진 자동 맥진기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5877718A (zh) * 2016-06-01 2016-08-24 郭福生 一种脉象仪
CN106510653A (zh) * 2016-11-19 2017-03-22 深圳市前海康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加压式中医脉搏检测方法
CN107859910A (zh) * 2017-11-17 2018-03-30 盱眙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可稳定调节高度的led落地灯
CN108720816A (zh) * 2018-05-25 2018-11-02 新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定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96225A (ko) * 2001-06-19 2002-12-31 정두진 자동 맥진기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5877718A (zh) * 2016-06-01 2016-08-24 郭福生 一种脉象仪
CN106510653A (zh) * 2016-11-19 2017-03-22 深圳市前海康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加压式中医脉搏检测方法
CN107859910A (zh) * 2017-11-17 2018-03-30 盱眙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可稳定调节高度的led落地灯
CN108720816A (zh) * 2018-05-25 2018-11-02 新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定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2423A (zh) * 2019-05-29 2019-12-03 张洁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用的脉搏检测智能装置
CN110200602A (zh) * 2019-06-27 2019-09-06 中防通用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N110200602B (zh) * 2019-06-27 2024-06-04 玉生堂慧中医科技有限公司 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N111436918A (zh) * 2020-04-15 2020-07-24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搏采集装置
CN111436918B (zh) * 2020-04-15 2023-06-23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搏采集装置
CN112971739A (zh) * 2021-02-08 2021-06-18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诊脉设备
CN113440113A (zh) * 2021-06-24 2021-09-28 水发智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调多维脉象采集装置
CN113712515A (zh) * 2021-09-03 2021-11-30 杭州甘芝草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程序控制的中医脉象检测装置
CN113712515B (zh) * 2021-09-03 2023-10-27 杭州甘芝草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程序控制的中医脉象检测装置
CN11409866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脉搏波采集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8130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8130A (zh) 一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US10932707B2 (en) Intelligent portable health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02988053B (zh) 多功能人体生理参数测试设备
CN107789152B (zh) 一种多功能儿科临床诊断装置
CN105555193A (zh) 血液采样装置和方法
US2015018215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EP3225159A1 (en) A blood pressure monitor coordinated with a cardiovascular health condition monitoring module
CN106175728A (zh) 平躺式体征检测装置及方法
KR101277116B1 (ko) 무채혈 혈당측정기능이 구비된 인체상태진단의자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499621A (zh) 无创血糖监测仪
CN211460181U (zh) 脉象仪
CN213282858U (zh) 一种脉诊仪红光信息采集器
CN108720816A (zh) 一种自动定位脉象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6304191U (zh)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手背静脉注射仪
CN209301123U (zh) 一种自动定位脉象采集装置
CN104323761A (zh)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1493844A (zh) 一种诊脉装置
EP2308369A1 (en) Method of estimating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CN114190907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健康检测仪
CN109662721B (zh) 全自动指尖采血用指侧推压器
CN113796824A (zh) 基于互联网的高可靠性眼科智能化检查系统
CN208551782U (zh) 一种便携式糖尿病足检测仪
CN209377766U (zh) 脉诊仪的手腕固定装置
CN208808461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检测分析设备
CN207804239U (zh) 一种用于脉诊仪设备的视频辅助传感器定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