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2873B - 显示屏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2873B
CN109752873B CN201711069440.2A CN201711069440A CN109752873B CN 109752873 B CN109752873 B CN 109752873B CN 201711069440 A CN201711069440 A CN 201711069440A CN 109752873 B CN109752873 B CN 109752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quid crystal
laye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94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2873A (zh
Inventor
沈奥
王帆
李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94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28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2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2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2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2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包括图像感测模块、及依次层叠设置的接触层、第一液晶层、偏光片和发光层。图像感测模块设于发光层的内部或者发光层的外表面。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图像感测模块包括多个感测单元,各感测单元分布在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或者各感测单元与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第一液晶层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阵列小孔状态之间切换,处于阵列小孔状态时,第一液晶层形成阵列分布的透光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本发明实施例利于小孔成像的原理实现将图像感测模块集成在显示屏内,在显示屏上实现图像采集功能,又不影响显示功能,可以提高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屏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指纹检测功能的显示屏及终端。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是当前终端设备的重要应用和体验。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导致屏占比受限。如何提升屏占比,如何将指纹识别模块集成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且能抑制杂散光干扰,实现指纹清晰成像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业界的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和终端,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集成了指纹识别模块,能够实现指纹清晰成像,提升屏占比。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图像感测模块、及依次层叠设置的接触层、第一液晶层、偏光片和发光层;所述接触层为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用于接受目标体的接触;
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设于所述发光层的内部和/或所述发光层的外表面,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所述图像感测模块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感测单元,各所述感测单元分布在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或者各所述感测单元与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液晶层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阵列小孔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液晶层处于所述全部透光状态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用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所述第一液晶层处于所述阵列小孔状态时,所述第一液晶层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透光孔,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孔照亮所述目标体,所述光线经所述接触层的反射和散射后再经过所述透光孔,将所述目标体的信息传送至所述感测单元。
具体而言,处于所述阵列小孔状态时,在垂直于第一液晶层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孔分别正对所述感测单元和所述发光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将图像感测模块设于所述发光层的内部和/或所述发光层的外表面,利用第一液晶层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阵列小孔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显示屏可以实现显示功能,同时也能够实现采集目标体信息的功能,即指纹采集功能。将指纹采集功能集成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能够提升显示屏的屏占比。而且,第一液晶层在阵列小孔状态时,第一液晶层与偏光片及感测单元共同形成图像采集模块,利用发光单元照亮目标体,透光孔形成小孔成像原理,使得发光单元的光线穿过透光孔、经所述接触层的反射和散射、再经过所述透光孔传送至感测单元,从而,将所述目标体的信息传送至所述感测单元,这种方式的图像采集能够抑制杂散光干扰,清晰度高。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和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层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孔径光阑状态之间切换,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第二液晶层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孔的中心及对应的所述感测单元的中心共线。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液晶层形成的孔径光阑状态有利于够抑制杂散光干扰,促进成像更清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及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源层,所述感测单元和所述发光单元分布在所述光源层。本实施方式将感测单元集成在发光层的内部,在制作发光层的同时,将感测单元间隔设置与发光单元之间,不影响发光层本身的功能,还使得发光能能够增加图像采集的功能。而且集成化的设计,更有利于显示屏层结构薄型化发展。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及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源层,所述发光单元分布在所述光源层,所述感测单元分布在所述第一基板之背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本实施方式是将感测单元设置在发光层的外表面,即发光层是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将发光单元封装在其中,发光单元形成了光源层,将感测单元集成在第一基板背离光源层的表面,本实施方式可以在现有的发光层的基础上增设感测单元,不需要改变发光层内部结构,制作工艺成本低。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液晶层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感测单元位于所述透光区。本实施方式将感测单元设置在第二液晶层和发光层交汇处,使得感测单元更靠近接触层,感测图像更清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晶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等于10um,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接触层的方向。第一液晶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第一液晶层的厚度越小越好。因为对小孔成像而言,孔存在厚度会降低透过的光线数量和能量,影响成像的对比度;且从液晶加工工艺角度上而言,厚度越大,加工难度和成本会更高。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区的孔径与所述第二液晶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之称为径深比,所述径深比不大于1:3。本实施方式中,孔径光阑状态下,透光区的径深比需要满足径深比不大于1:3的要求,孔径需要设计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相对应的第二液晶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需要设计在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满足这样的条件,使得第二液晶区的抑制杂散光的功能更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区邻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透光区邻近所述发光层的开口的孔径。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小杂散光串扰,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的成像光的传播的要求,能够提高成像分辨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区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接触层的方向。其它实施方式中,透光区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喇叭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晶层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子液晶层,每个所述子液晶层均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孔径光阑状态之间切换,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子液晶层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子透光区,在垂直于所述接触层的方向上,所有层的所述子液晶层的所述子透光区相连通共同形成所述透光区。本实施方式利用多层液晶薄层(即各子液晶层)组合等效替代第二液晶层所形成的孔径光阑。因为孔径光阑需要一定的厚度来起到减小杂散光线串扰的作用,但是液晶厚度高,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多层子液晶层层叠形成第二液晶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光片垂直延伸至所述发光层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各所述子液晶层的所述子透光区的孔径依次增加。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液晶层的层数为N,各所述子透光区的孔径为d,所述子透光区远离相邻的子透光区的边缘与相邻的子透光区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N≥1/(1-d/D)。本实施方式,是对子液晶层层数的设计需要满足的规则,通过N≥1/(1-d/D)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层数能够满足第二液晶层之成像及减少杂散光干扰的作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各层所述子液晶层之间设有连接结构,以使各层所述子液晶层之间形成间距。各层子液晶层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或其它工艺方式连接,易于加工。
一种实施方式中,各层所述子液晶层之间等间距排布。子液晶层之间的距离为L,第二液晶层总厚度为H,N为层数,需要满足:L=H/N。各层子液晶层以相同的厚度,等间距排布,能够使得制作过程简化。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处于全部透光状态;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处于阵列小孔状态;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处于阵列小孔状态;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同时处于全部透光状态;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同时处于阵列小孔状态;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同时处于阵列小孔状态;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同时处于阵列小孔状态,第二液晶层的透光区呈梯形;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同时处于阵列小孔状态,第二液晶层的透光区包括两层子液晶层;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的第二液晶层,上多层子液晶层组成的示意图,第一液晶层的透光区形成为矩形;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层结构的第二液晶层,上多层子液晶层组成的示意图,第一液晶层的透光区形成为梯形;
图1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中的显示屏之指纹识别区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中的显示屏之指纹识别区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屏和具有该显示屏的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播放器等。通常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具显示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屏内集成了图像采集功能,例如:指纹采集模块,使得显示屏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在其显示区,具有图像采集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是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器的基础上实现的。常规的OLED显示器的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接触层10、光学胶层20、偏光片30和发光层40,接触层10为显示屏的表层,可以具有显示、触控的功能。光学胶层20粘贴在接触层10和偏光片30之间,发光层40接触偏光片30远离光学胶层20的表面,发光层40包括两层基板41、43和夹设在这两层基板41、43之间的LED光源层42,通过LED阵列分布,为显示屏提供背光。基板41为封装玻璃,基板43为衬底玻璃基板。
图2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所示的显示屏处于显示状态(未开启图像识别或指纹识别模式),图3为所示显示屏处于图像识别或指纹识别模式。
显示屏包括图像感测模块50、及依次层叠设置的接触层10、第一液晶层60、偏光片30和发光层40。具体而言,第一液晶层60设于接触层10和光学胶层20之间,偏光片30位于光学胶层20远离第一液晶层60的表面,偏光片30设于光学胶层20和发光层40之间。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光学胶层20连接在第一液晶层60和偏光片30之间,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光学胶层30,通过其它的方式直接将偏光片30制作在第一液晶层60和发光层40之间,例如压合的方式。
接触层10、光学胶层20、偏光片30具有透光性能。所述接触层10为所述显示屏的表层,用于接受目标体的接触,接触层10通常为玻璃盖板,也可以为蓝宝石盖板或透明塑料盖板等。
一种实施方式中,图像感测模块50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可以为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线,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通过处理电路进行指纹识别。具体而言,图像感测模块50可以包括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或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等,亦可以使用光电二极管PD(Photo-Diode)。光电二极管PD用于指纹成像,具有成本低优势。具体而言,图像感测模块50包括多个感测单元52,每个感测单元52均可以为一个光电二极管PD。
所述图像感测模块52设于所述发光层40的内部和/或所述发光层40的外表面,所述发光层40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42,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42为发光像素,发光层40包括R、G、B三种发光像素,所述图像感测模块50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感测单元52,各所述感测单元52分布在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42之间,或者各所述感测单元52与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42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各感测单元52位于发光单元42发光角度的映射范围之外,不会干扰发光单元42所发出的光。
一种实施方式中,感测单元52集成在发光层40内,与发光单元42同层布置。具体架构如下:所述发光层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3,第一基板41为透明基板,以使光线穿过第一基板照射至接触层10,第二基板43可以为透明基板也可以为非透明或半透明基板,第二基板43位于发光层40远离接触层10的一侧。发光层40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3之间的光源层420,所述感测单元52和所述发光单元42分布在所述光源层420,具体而言,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发光单元42之间均布置一个感测单元52,发光单元42和感测单元52均阵列分布,感测单元52穿插设置在发光单元42之间,以使显示屏正常发光的情况下,具有正常显示功能。本实施方式将感测单元52集成在发光层40的内部,在制作发光层40的同时,将感测单元52间隔设置与发光单元42之间,不影响发光层40本身的功能,还使得发光能能够增加图像采集的功能。而且集成化的设计,更有利于显示屏层结构薄型化发展。
具体而言,第一基板41为封装玻璃层,第二基板43为玻璃衬底层,封装玻璃层的厚度可以为0.2mm,玻璃衬底层的厚度可以为0.2mm。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感测单元52设置在发光层40的外表面,具体而言,感测单元52位于发光层40和偏光片30之间。所述发光层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3,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3的属性可以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相同。发光层40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3之间的光源层420,所述发光单元42分布在所述光源层420,所述感测单元52分布在所述第一基板41之背离所述光源层420的一侧,且每个感测单元52与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42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在发光层40中,相邻的发光单元4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421,感测单元52与间隔空间421正对,即感测单元52在光源层420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单元42之间,以使各感测单元52位于发光单元42发光角度的映射范围之外,不会干扰发光单元42所发出的光。本实施方式是将感测单元52设置在发光层40的外表面,即发光层40是通过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3将发光单元42封装在其中,发光单元42形成了光源层420,将感测单元52集成在第一基板41背离光源层420的表面,本实施方式可以在现有的发光层40的基础上增设感测单元52,不需要改变发光层40内部结构,制作工艺成本低。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感测单元52分别设置在同一层,即与光源层420同层或者位于第一基板41远离光源层420的表面上的一层。其它实施方式中,多个感测单元52还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层上,且多个感测单元52的位置可以为以下任意位置的组合:部分感测单元52设置在光源层420、部分感测单元52设置在第一基板41背离光源层420的一侧、部分感测单元52设置在第二基板43背离光源层420的一侧。这样,可以提高系统设计和实现的灵活度。而且,感测单元52的设置的位置设置在发光单元42发光角度映射范围外,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第一液晶层60形成在接触层10和光学胶层20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晶层6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等于10微米(um),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接触层10的方向。第一液晶层6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液晶层60的厚度,在保证第一液晶层60所提供的显示功能的前提下,第一液晶层60的厚度越小越好。因为对小孔成像而言,小孔的厚度会降低透过的光线数量和能量,影响成像的对比度;且从液晶加工工艺角度上而言,厚度越大,加工难度和成本会更高。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液晶层60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30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如图2所示)和阵列小孔状态(如图3所示)之间切换。处于所述阵列小孔状态时,所述第一液晶层60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透光孔62,相邻的透光孔62之间为遮光部64。透光孔62设置在发光单元42的发光路径上,且位于光线被接触层10反射至感测单元52的反射路径上。所述透光孔62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感测单元52的中心共线,如图3和图4所示,直线L为连接在透光孔62的中心和感测单元52的中心的连线,直线L可以垂直于接触层10,也可以与接触层10之间形成夹角,夹角范围可以接近90度,例如在60-120度之间。所述第一液晶层60处于所述全部透光状态时,所述发光单元42发光用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所述第一液晶层60处于所述阵列小孔状态时,所述发光单元42所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孔62照亮所述目标体,所述光线经所述接触层10的反射和散射后再经过所述透光孔62,且反射至感测单元52,将所述目标体的信息传送至所述感测单元52。
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可以集成在接触层10的内表面,即接触层10面对第一液晶层60的表面,当然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在其它层,例如偏光片30的顶层或底层,或者设置在发光层40。具体而言,通过控制电路对第一液晶层60中的液晶分子施加电压,使得第一液晶层62中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发生扭转,进而使得通过液晶分子的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控制电路配合偏光片30能够控制第一液晶层60处的光线的通断,当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液晶层60全部透光时,即呈现全部透光状态,当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液晶层60部分透光,部分不透光时,即呈现阵列小孔状态,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透光孔62和形成在透光孔62之间的遮光部64。具体而言,控制电路可以为TFT(薄膜晶体管)矩阵,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对每一个细小像素的光线的通断控制,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透光孔62的具体的位置及孔径尺寸。
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图像感测模块50设于所述发光层40的内部和/或所述发光层40的外表面,利用第一液晶层60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偏光片30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阵列小孔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显示屏可以实现显示功能,同时也能够实现采集目标体信息的功能,即指纹采集功能。将指纹采集功能集成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能够提升显示屏的屏占比。而且,第一液晶层60在阵列小孔状态时,第一液晶层60与偏光片30及感测单元52共同形成图像采集系统,利用发光单元42照亮目标体,通过透光孔62形成小孔成像原理,使得发光单元42的光线穿过透光孔62、经所述接触层10的反射和散射、再经过所述透光孔62传送至感测单元52,从而,将所述目标体的信息传送至所述感测单元52,这种方式的图像采集能够抑制杂散光干扰,清晰度高。
请参阅图5和图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偏光片30和所述发光层40之间的第二液晶层70,所述第二液晶层70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30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孔径光阑状态之间切换,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第二液晶层70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透光区72,相邻的透光区72之间形成遮光区74,所述透光区72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孔62的中心及对应的所述感测单元52的中心共线。如图6所示,直线L为连接透光孔62的中心、透光区72的中心和感测单元52的中心的连线,直线L可以垂直于接触层10,也可以与接触层10之间形成夹角,夹角范围可以接近90度,例如在60-120度之间。
驱动第二液晶层的控制电路可以设置在发光层的表面和/或偏光片的表面,其工作原理与控制第一液晶层的原理相同,两者区别主要还是液晶本身的厚度以及透光区域的大小。
当显示屏实现图像采集功能时,当手指接触接触层10外表面,触发指纹识别电路,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二液晶层70的透光区72和第一液晶层60的透光孔62后,照射至接触层10上的指纹,经过接触层10的反射及散射后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液晶层60的透光孔62和第二液晶层70的透光区72,然后被感测单元52收集,感测单元52检测到指纹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指纹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液晶层70形成的孔径光阑状态有利于够抑制杂散光干扰,促进成像更清晰。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液晶层70位于所述第一基板41背离所述光源层420的一侧,所述第二液晶层70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感测单元52位于所述透光区72。本实施方式将感测单元52设置在第二液晶层70和发光层40交汇处,使得感测单元更靠近接触层,感测图像更清楚,同时更有利于保证感测单元在发光元件发光角度的映射范围之外,不会干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区72的孔径与所述第二液晶层7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之称为径深比,所述径深比不大于1:3,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接触层10的方向,本申请统一以接触层10为参照定义第一方向,当然第一方向也可以看作为垂直于第二液晶层70、偏光片30或发光层40。本实施方式中,孔径光阑状态下,透光区72的径深比需要满足径深比不大于1:3的要求,孔径需要设计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相对应的第二液晶层7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需要设计在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满足这样的条件,使得第二液晶层的抑制杂散光的功能更好。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透光区72邻近所述第一液晶层60的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透光区72邻近所述发光层40的开口的孔径。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小杂散光串扰,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的成像光的传播的要求,能够提高成像分辨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区72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接触层10的方向。其它实施方式中,透光区72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喇叭形。
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透光区72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矩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透光区7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方形、多边形等形状。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液晶层70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子液晶层71,每个所述子液晶层71均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30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孔径光阑状态之间切换,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子液晶层71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子透光区712,在垂直于所述接触层10的方向上,所有层的所述子液晶层71的所述子透光区712相连通共同形成所述透光区72。本实施方式利用多层液晶薄层(即各子液晶层71)组合等效替代第二液晶层70所形成的孔径光阑。因为孔径光阑需要一定的厚度来起到减小杂散光线串扰的作用,但是液晶厚度高,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由于液晶层加工厚度有限,若满足第二液晶层7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达到需求,加工难度较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多层子液晶层71层叠形成第二液晶层70,易于制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光片30垂直延伸至所述发光层40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各所述子液晶层71的所述子透光区712的孔径依次增加。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液晶层71的层数为N,各所述子透光区712的孔径为d,所述子透光区712远离相邻的子透光区712的边缘与相邻的子透光区7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N≥1/(1-d/D)。本实施方式,是对子液晶层71层数的设计需要满足的规则,通过N≥1/(1-d/D)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层数能够满足第二液晶层70之成像及减少杂散光干扰的作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各层所述子液晶层71之间设有连接结构,以使各层所述子液晶层71之间形成间距。各层子液晶层71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或其它工艺方式连接,易于加工。
一种实施方式中,各层所述子液晶层71之间等间距排布。子液晶层71之间的距离为L,第二液晶层70总厚度为H,N为层数,需要满足:L=H/N。各层子液晶层以相同的厚度,等间距排布,能够使得制作过程简化。
请参阅图12和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应用在终端中,图中以手机为例子,表达了在显示平面上,第一液晶层60中的透光孔62的分布,第二液晶层70中的透光区72的分布,发光层40中的发光单元42的分布,以及感测单元52的分布。图12和图13中,左侧代表终端示意图,显示屏100设有指纹识别区101,指纹识别区101可以占显示屏101的显示区域的全部面积,也可以占据显示屏101的显示区域的部分区域,例如某个角落或中心位置等。右侧代表指纹识别区101中的一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发光单元42阵列分布,发光单元42包括R、G、B三种发光像素,一种实施方式中,感测单元52阵列分布,每个感测单元52均被四个发光单元42包围,这样感测单元42的存在不会影响显示屏100的正常显示。只在感测单元52的位置不影响发光单元42的正常发光(即非发光区域)就可以,本发明实施例子不对感测单元42的位置做限制。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62和感测单元52重叠设置,且一个透光孔62对应一个感测单元52设置,透光区72亦与感测单元52重叠设置,且一个透光区72对应一个感测单元52设置。虚线圆形图案代表透光孔62和透光区72。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一个透光孔62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测单元52,只要可以保证感测单元52能够通过透光孔62采集到显示屏100表面的指纹信息。相应地,一个透光区72也可以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测单元52,只要可以保证感测单元52能够通过透光区72采集到显示屏100表面的指纹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感测模块、及依次层叠设置的接触层、第一液晶层、偏光片和发光层;
所述接触层为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用于接受目标体的接触;
所述图像感测模块设于所述发光层的内部和/或所述发光层的外表面,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所述图像感测模块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感测单元,各所述感测单元分布在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或者各所述感测单元与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多个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非发光区域;
所述第一液晶层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阵列小孔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液晶层处于所述全部透光状态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用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所述第一液晶层处于所述阵列小孔状态时,所述第一液晶层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透光孔,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孔照亮所述目标体,所述光线经所述接触层的反射和散射后再经过所述透光孔,将所述目标体的信息传送至所述感测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和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层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孔径光阑状态之间切换,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第二液晶层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孔的中心及对应的所述感测单元的中心共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及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源层,所述感测单元和所述发光单元分布在所述光源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及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源层,所述发光单元分布在所述光源层,所述感测单元分布在所述第一基板之背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液晶层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感测单元位于所述透光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等于10um,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接触层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的孔径与所述第二液晶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值称为径深比,所述径深比不大于1:3。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邻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透光区邻近所述发光层的开口的孔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接触层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层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子液晶层,每个所述子液晶层均受控制电路的驱动,且与所述偏光片耦合,能够在全部透光状态和孔径光阑状态之间切换,处于孔径光阑状态时,所述子液晶层形成多个阵列分布的子透光区,在垂直于所述接触层的方向上,所有层的所述子液晶层的所述子透光区相连通共同形成所述透光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垂直延伸至所述发光层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各所述子液晶层的所述子透光区的孔径依次增加。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液晶层的层数为N,各所述子透光区的孔径为d,所述子透光区远离相邻的子透光区的边缘与相邻的子透光区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N≥1/(1-d/D)。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子液晶层之间设有连接结构,以使各层所述子液晶层之间形成间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子液晶层之间等间距排布。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
CN201711069440.2A 2017-11-03 2017-11-03 显示屏及终端 Active CN109752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9440.2A CN109752873B (zh) 2017-11-03 2017-11-03 显示屏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9440.2A CN109752873B (zh) 2017-11-03 2017-11-03 显示屏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2873A CN109752873A (zh) 2019-05-14
CN109752873B true CN109752873B (zh) 2021-01-12

Family

ID=6639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9440.2A Active CN109752873B (zh) 2017-11-03 2017-11-03 显示屏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2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507B (zh) * 2019-06-14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KR20220004729A (ko) * 2019-06-19 2022-01-11 에지스 테크놀러지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전자 장치
CN110266861B (zh) * 2019-07-23 2022-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767724B (zh) * 2019-10-28 2022-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oled面板
CN110941117B (zh) * 2019-11-28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1061089B (zh) 2019-12-13 2021-04-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552109A (zh) * 2020-06-09 2020-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537A (zh) * 2014-04-04 2014-07-23 王曙光 液晶终端设备、指纹图像的采集方法及指纹采集器
CN203838722U (zh) * 2014-04-04 2014-09-17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终端设备及指纹采集器
CN104182727A (zh) * 2014-05-16 2014-12-03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超薄型指纹、掌纹采集装置及指纹、掌纹图像采集方法
CN204028936U (zh) * 2014-05-16 2014-12-17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超薄型指纹采集装置、可采集指纹的显示设备
CN105204174A (zh) * 2015-10-30 2015-12-30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基于双显示屏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及方法
CN205910951U (zh) * 2016-05-30 2017-01-25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537A (zh) * 2014-04-04 2014-07-23 王曙光 液晶终端设备、指纹图像的采集方法及指纹采集器
CN203838722U (zh) * 2014-04-04 2014-09-17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终端设备及指纹采集器
CN104063704A (zh) * 2014-04-04 2014-09-24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液晶终端设备、指纹、图像的采集方法
EP3147824A1 (en) * 2014-04-04 2017-03-29 Vkansee Technology Company Ltd. Image collection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liquid crystal terminal device and image collection method
CN104182727A (zh) * 2014-05-16 2014-12-03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超薄型指纹、掌纹采集装置及指纹、掌纹图像采集方法
CN204028936U (zh) * 2014-05-16 2014-12-17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超薄型指纹采集装置、可采集指纹的显示设备
CN105204174A (zh) * 2015-10-30 2015-12-30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基于双显示屏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及方法
CN205910951U (zh) * 2016-05-30 2017-01-25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2873A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2873B (zh) 显示屏及终端
US1033935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75922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748874B (zh) 全屏指纹识别oled模组、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534031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US1142429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509439B1 (ko) 지문 센서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2236774B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纹路识别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10720106B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569290B2 (en) Sens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471572B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触控器
CN210109828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9148798A1 (en) Pattern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249178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3524325A (ja)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8346678B (zh) 光学传感器模块
US20230025263A1 (en) Texture recogni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141837A (zh) 一种oled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US11200397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ssembly,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US11373386B2 (en) Pattern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258941A1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10865727B (zh) 电子装置
CN11242061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2703503A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37521A1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指纹识别方法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