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2781A - 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 - Google Patents

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2781A
CN109752781A CN201711288140.3A CN201711288140A CN109752781A CN 109752781 A CN109752781 A CN 109752781A CN 201711288140 A CN201711288140 A CN 201711288140A CN 109752781 A CN109752781 A CN 109752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structures
edge
optical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81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一隆
辛隆宾
杨景安
阮幼梅
赖建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right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bright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right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bright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52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2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 F21V17/101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permanently, e.g. welding, gluing or rive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0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 F21V3/04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 F21V3/049Patterns or structured surfaces for diffusing light, e.g. frost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该光学组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粘着层,具有一第二表面和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其中该粘着层的该第二表面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一扩散片,具有一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包含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和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向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最大高度大于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最大高度以将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

Description

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组件,特别是由粘着剂结合的光学组件。
背景技术
平面型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LCD))被广泛地使用。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模块作为面光源以对整个屏幕提供较佳的光均匀度。目前的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配置在导光板侧表面附近且位于光源反射罩内的光源、配置在导光板下表面上方的反射片和配置在导光板上表面上方的扩散片、棱镜片和其它光学膜构成的组合。
将扩散片粘结于棱镜片是一种减少背光模块中光学膜总厚度的一种方式。扩散片仅用其结构化表面的各个不规则高起的处分别和棱镜片基板背面的粘着层点粘结(point-bonded)。这种贴合方法导致一些不想要的现象,例如均光不佳、遮瑕(flaw-masking)不佳、粘着力不足和粘性不均匀。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学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上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光学组件可以解决在贴合制程中包含均光不佳、遮瑕(flaw-masking)不佳、粘着力不足和粘性不均匀等问题。此外,由于扩散片的结构化表面上的复数个延伸的粘合微结构具有周期性的设计,可有效解决莫尔纹(Moirépattern)。本发明的光学组件也可解决单张光学膜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翘曲(curl)、波浪(waving)、凸起或凹陷等问题。本发明的光学组件可大幅降低背光模块中光学膜的总厚度,同时增加耐热性以防止形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是包含:
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粘着层,具有一第二表面和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其中该粘着层的该第二表面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
一扩散片,具有一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包含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和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向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最大高度大于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最大高度以将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平均高度比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平均高度大3~50微米。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该第四表面具有一第一边缘和相对于该第一边缘的一第二边缘,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第一微结构未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且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平均尺寸小于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平均尺寸。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平均高度比在复数个该间隔上的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平均高度大3~50微米。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分布于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上和复数个该间隔上其中至少之一处。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具有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的一上平面。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的该上平面的宽度为1~10微米。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的该上平面具有一宽度W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一距离P,其中0<W/P<0.2。
一种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是包含:
一棱镜片,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粘着层,具有一第二表面和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其中该粘着层的该第二表面配置在该棱镜片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
一扩散片,具有一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包含复数个粘合微结构,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向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该扩散片的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扩散片的该第四表面还包含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其中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分布于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上和复数个该间隔上其中至少之一处,其中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的平均高度比在复数个该间隔上的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的平均高度大3~50微米。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该第四表面具有一第一边缘和相对于该第一边缘的一第二边缘,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扩散片的该第四表面还包含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其中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分布于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上和复数个该间隔上其中至少之一处,其中各个该扩散微结构未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且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的平均尺寸小于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的平均尺寸。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具有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的一上平面,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的该上平面的宽度为1~10微米。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的该上平面具有一宽度W且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距离P,其中0<W/P<0.2。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的该上平面具有一宽度W且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距离P,其中W至少为1微米且P至少为100微米。
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中:该扩散片的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和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之间的粘着力至少为50克/2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在贴合制程中包含均光不佳、遮瑕不佳、粘着力不足和粘性不均匀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光学组件的扩散片的三维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光学组件的扩散片的真实剖面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光学组件的扩散片的真实上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微结构的上表面为平面(即顶部具有小平台);
图4为具有上平面的单一第二微结构(省略在单一第二微结构上的第一微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微结构的顶部高度可延第二微结构的长度方向变化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微结构的上平面高度可延第二微结构的长度方向变化。
附图标记说明:100-光学组件;101-第一光学膜;101A-第一表面;101B-第二表面;101M-结构化层;101S-基板;102-扩散片;102A-第一表面;102B-第二表面;102M-光扩散层;102S-基板;102X-第一边缘;102Y-第二边缘;103-粘着层;103A-第一表面;103B-第二表面;111-第一微结构;112-第二微结构;112A-上平面;112P-高起部分;112Q-非高起部分;113-间隔;114-空气间隙;H-高度差;P-距离;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于随后描述,这里所描述的较佳实施例是作为说明和描述的用途,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例示本发明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100的剖面示意图。图2A例示本发明的光学组件100的扩散片102的三维示意图。图2B例示本发明的光学组件100的扩散片102的真实剖面示意图。图2C例示本发明的光学组件100的扩散片102的真实上视图。光学组件100包含第一光学膜101、扩散片102以及在第一光学膜101和扩散片102之间的粘着层103。第一光学膜101具有第一表面101A和相对于第一表面101A的第二表面101B。第一光学膜101可为任何适合的光学膜,例如增亮膜、棱镜片、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等等。选择性地,第一光学膜101可包含基板101S(例如PET基板)和配置在基板101S上的结构化层101M(例如棱镜)。粘着层103具有第一表面103A和相对于第一表面103A的第二表面103B。粘着层103的第一表面103A配置在第一光学膜101的第二表面101B上。扩散片102具有第一表面102A和相对于第一表面102A的第二表面102B。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为包含复数个第一微结构111和复数个第二微结构112的结构化表面。选择性地,扩散片102可包含基板102S和配置在基板102S上的光扩散层102M。另一个光扩散层可配置在扩散片102的第二表面102B上,但在此省略。单一的第二微结构112可具有线性长度、弯曲(meandering)长度或波形长度且在第二微结构11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微结构112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二微结构112的宽度方向(例如截面方向))。举例来说,各个第二微结构112和其相邻的第二微结构112平行。扩散片102的单一第二微结构112的长度方向和棱镜片101的单一棱镜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平行。扩散片102的单一第二微结构112的长度方向和棱镜片101的单一棱镜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垂直(或不平行)以克服莫尔纹。各个第二微结构112可从第一表面102A的第一边缘102X延伸至第一表面102A的第二边缘102Y(相对于第一表面102A的第一边缘102X)。第二微结构112的最大高度(或平均高度)大于第一微结构111的最大高度(或平均高度)以将第二微结构112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第二微结构112的顶部可刺入或不刺入粘着层10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101(例如棱镜片)的第一表面101A用于输出光且扩散片102的第二表面102B用于输入光。举例来说,在背光模块中,光离开导光板后然后进入扩散片102的第二表面102B;扩散片102用于扩散进入扩散片102的第二表面102B的光且棱镜片101的棱镜用于准直离开棱镜片101的棱镜表面101A的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101(例如棱镜片)的第一表面101A用于输入光且扩散片102的第二表面102B用于输出光。举例来说,在背光模块中,光离开导光板后然后进入棱镜片101的棱镜表面101A;扩散片102用于扩散离开扩散片102的第二表面102B的光。后者指的是将本发明的粘结式光学组件100应用在逆棱镜(inverse prism sheet)的技术。
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第二微结构112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112之间具有一间隔(space)113。第二微结构112可为(或近似于)透镜(lenticualr)结构或圆柱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案例;只要各个第二微结构112延某一方向延伸,第二微结构112可具有任何适合的形状。各个第二微结构112高于其两侧之间隔113。扩散片102的第一微结构111主要用于扩散光。第一微结构111的平均尺寸小于第二微结构112的平均尺寸。各个第一微结构111未从第一表面102A的第一边缘102X延伸至第一表面102A的第二边缘102Y(相对于第一表面102A的第一边缘102X)。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第一微结构111可分布于第二微结构112上和间隔113上其中至少之一处。第二微结构112的顶部较第一微结构111的顶部高且具有一高度差H以使第二微结构112可用于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且在间隔113上的第一微结构111不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详细来说,在第二微结构112上的某些第一微结构111也可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第二微结构112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以增加整体光学组件100的刚性(rigidity)。在间隔113上的第一微结构111不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因此在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之间隔113和粘着层103之间存在空气间隙(air gap)114以增加光扩散效果。普遍上,扩散片仅用其结构化表面的各个不规则高起的处分别和光学膜背面的粘着层点粘结(point-bonded)。在本发明中,由于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各个第二微结构112延某一方向延伸(连续地延某一直线方向延伸或连续地延某一曲线方向延伸,较佳来说,连续地延某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一光学膜100和扩散片102之间的粘结区域可改进成为一维方向上的粘结或二维方向上的粘结;因此,第一光学膜100和扩散片102之间的粘着力可增进为至少50克/25毫米,较佳为至少100克/25毫米。第二微结构112和在间隔113上的第一微结构111的高度差H可为3~50微米、5~50微米或3~30微米。高度差H太小会降低空气间隙114的尺寸,导致光线无法有效扩散而扩散片102的光扩散效果(雾度)降低。高度差H太大会增加整体光学组件100的厚度而无法缩小整体光学组件100的尺寸。相较于普遍所使用的点粘结(point-bonded),本发明可大大地增加第一光学膜100和扩散片102之间的粘着力且同时控制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之间隔113和粘着层103之间的空气间隙114以增进光扩散效果。
粘着层103可由单一/均质(unitary/homogeneous)材料制成。选择性地,单一/均质材料可包含光扩散粒子或不包含光扩散粒子。较薄的粘着层103(例如粘着层103的厚度可小于2.5微米、小于2微米、小于1.5微米或小于1微米)也可降低因毛细现象造成在第二微结构112两侧所产生的吸附现象,以增加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光扩散效果及整体光学组件100的辉度表现。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可为如美国暂时申请案第62/372,315号所述的结构化表面,美国暂时申请案第62/372,315号的全文在此参照并入引用。
图3例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100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微结构112的上表面112A为平面(即顶部具有小平台112A)。图4例示具有上平面112A的单一第二微结构112(省略在单一第二微结构112上的第一微结构111)。选择性地,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可刺入或不刺入粘着层103。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可增加粘结于粘着层103的面积以增加第一光学膜101和扩散片102之间的粘着力。凭借将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接触粘着层103可具有足够的粘着力,以降低因毛细现象造成在第二微结构112两侧所产生的吸附现象,以增加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光扩散效果及整体光学组件100的辉度表现。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的宽度W至少为1微米。第二微结构112相邻顶部的距离P至少为100微米。在一个实施例中,宽度W为1~10微米、1~5微米或1~3微米。宽度W太小会减少粘结于粘着层103的面积而降低第一光学膜101和扩散片102之间的粘着力。宽度W太大则会增加粘结于黏着层103的面积而降低扩散片102的光扩散效果(雾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0<W/P<0.2;W/P太小会减少粘结于粘着层103的面积而降低第一光学膜101和扩散片102的粘着力。W/P太大则会增加粘结于粘着层103的面积而降低扩散片102的光扩散效果(雾度)。距离P可为100~1000微米或100~500微米。距离P太小会增加粘结于粘着层103的面积而降低扩散片102的光扩散效果(雾度)。距离P太大会使第二微结构112的密度太低无法有效支撑第一光学膜101且无法增加整体光学组件100的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微结构112的顶部或上平面112A的高度可延第二微结构112的长度方向变化(见图5和图6)。第二微结构112的顶部或上平面112A也可改变成包含复数个高起部分112P(可具有固定高度)和与该些高起部分112P交替的复数个非高起部分112Q(可具有固定高度),且第二微结构112的顶部或上平面112A的高起部分112P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第二微结构112的顶部或上平面112A的非高起部分112Q和粘着层103存在空气间隙(air gap)114以增加光扩散效果。
光可硬化材料(例如紫外光型树脂(UV-Type resin))或热可硬化材料可用来形成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在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光可硬化材料或热可硬化材料进行第一次固化(curing)反应以使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光可硬化材料或热可硬化材料为半固化状态。接着,当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光可硬化材料或热可硬化材料粘结于第一光学膜101的第二表面102B上的粘着层103时,进行第二次固化反应以使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光可硬化材料或热可硬化材料和第一光学膜101的第二表面102B上的粘着层103为完全固化(硬化)状态以增加其之间的粘着力。第一次固化反应和第二次固化反应都可用来增加粘着力。
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光可硬化材料的化学式可为R1-F1。主链R1可为长碳链、芳香族、苯环族或软质的PU族等。反应性官能基F1可包含一个丙烯酸酯(acrylate)官能基、二个丙烯酸酯官能基、三个丙烯酸酯官能基或多个丙烯酸酯官能基等等。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热可硬化材料的化学式可为R2-F2。主链R2可为长碳链、芳香族、苯环族或软质的PU族等。反应性官能基F2可为环氧基、OH基等。
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第一微结构111和第二微结构112可凭借模具/滚轮的压印形成。模具/滚轮的制作描述如下:(a)分别对应于复数个第二微结构112的复数个沟槽先凭借坚硬工具在模具/滚轮的表面刻划。坚硬工具可为安装在CNC(电脑数值控制)机器(例如车床(turning)、铣床(milling)及直线切割(ruling)/刨床成型(shaping)机器)上的小尺寸工具;以及在上述具有复数个沟槽在其上的模具/滚轮表面进行如喷砂(sand-blasting)制程的处理程序,以形成对应于第一微结构111和第二微结构112的模具/滚轮表面。
实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扩散片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第二微结构112粘结于粘着层103的第二表面103B。在普遍的比较例1中,扩散片仅用其结构化表面的各个不规则高起的处分别和光学膜背面的粘着层点粘结(point-bonded)。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的粘着层103由DipentaerythritolHexaacrylate(DPHA CNS,Sartomer公司制造)、Bisphenol A(EO)30Dimethacrylate(M2301,Miwon公司制造)和Isodecyl Acrylate(M130,Miwon公司制造)结合而成的材料制成。DipentaerythritolHexaacrylate占粘着层103的材料的重量比例为40%。Bisphenol A(EO)30Dimethacrylate占粘着层103的材料的重量比例为10%。Isodecyl Acrylate占粘着层103的材料的重量比例为50%。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的扩散片的光扩散层由Difunctional Epoxy Acrylate(RV-280,Aekyung Chemical公司制造)、Bisphenol A(EO)10Dimethacrylate(M2101,Miwon公司制造)和TetrahydrofurfurylAcrylate(M150,Miwon公司制造)结合而成的材料制成。Difunctional Epoxy Acrylate占光扩散层的材料的重量比例为40%。Bisphenol A(EO)10Dimethacrylate占光扩散层的材料的重量比例为50%。Tetrahydrofurfuryl Acrylate占光扩散层的材料的重量比例为10%。此外,在各个实施例中均加入光起始剂(photoinitiator)184。在常温下混拌4小时后进行相关物性测量与样品涂布、生产与制备。测量结果列于表1。
表1
实施例1 比较例1
上平面宽度(微米) 1~3
粘着剂厚度(微米) 1.5~2.0 1.5~2.0
扩散片雾度(贴合前) 86.2% 82.3%
扩散片雾度(贴合后) 84.9% 70.1%
辉度(光学增益) 1.48 1.50
粘着力(克/25毫米) 86 38
遮瑕效果
实施例1
使用具有粘着特性的光可硬化材料(例如紫外光型树脂)作为扩散片102的光扩散层102M的材料。在凭借滚轮压印后的光扩散层102M中进行第一次固化反应以使光扩散层102M具有宽度为1~3微米的上平面112A的第二微结构112。使用光可硬化材料(例如紫外光型树脂)作为粘着层103的材料,并将粘着层103的材料涂布于棱镜片101的PET基材101S的第二表面101B。接着,凭借滚轮压印将光扩散层102M的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粘结于棱镜片101的PET基材101S的第二表面101B上的粘着层103(干燥粘着层103中的溶剂后,控制粘着层103的干膜厚度为1.5~2.0微米,使扩散片102的光扩散层102M的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与棱镜片101的PET基材101S的第二表面101B之间达到粘着效果。再对光扩散层102M的材料进行第二次固化反应,使扩散片102的光扩散层102M的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与棱镜片101的PET基材101S的第二表面101B之间也具有间接的化学性粘着)。扩散片102的光扩散层102M的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与棱镜片101的PET基材101S的第二表面101B之间的粘着力可达到86克/25毫米。由于光扩散层102M的第二微结构112的上平面112A仅和粘着层103接触且并未刺入粘着层103,可降低因毛细现象造成在第二微结构112两侧所产生的吸附现象,以增加扩散片102的结构化表面102A的光扩散效果和整体光学组件100的辉度表现。
比较例1
使用具有粘着特性的光可硬化材料(例如紫外光型树脂)作为粘着层的材料,并将粘着层的材料涂布于棱镜片的PET基材的背面。在扩散片的光扩散层的不规则/随机的高起/凸出的处和粘着层的材料中进行固化反应而达到粘着效果(点粘着)。由于光扩散层的高起/凸出的处为不规则/随机分布且光扩散层的高起/凸出的处仅与粘着层接触并未刺入粘着层中,故对照例1的粘着力较实施例1的粘着力低,粘着力仅38克/25毫米。贴合后的雾度也较贴合前的雾度降低12.2%,因此遮瑕度下降。
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本发明实施例1的粘着力明显优于对照例1的粘着力、本发明实施例1中贴合前后的雾度差异小于对照例1中贴合前后的雾度差异且本发明实施例1的遮瑕效果优于对照例1的遮瑕效果,因此解决了在贴合制程中包含均光不佳、遮瑕不佳、粘着力不足和粘性不均匀等问题。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虽然在上述描述说明中并无完全揭示这些可能的更动与替代,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是包含:
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粘着层,具有一第二表面和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其中该粘着层的该第二表面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
一扩散片,具有一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包含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和复数个第二微结构,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向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最大高度大于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最大高度以将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平均高度比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平均高度大3~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四表面具有一第一边缘和相对于该第一边缘的一第二边缘,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第一微结构未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且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平均尺寸小于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平均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平均高度比在复数个该间隔上的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平均高度大3~5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分布于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上和复数个该间隔上其中至少之一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四表面具有一第一边缘和相对于该第一边缘的一第二边缘,其中各个该第二微结构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第一微结构未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且该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的平均尺寸小于该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的平均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第二微结构具有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的一上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第二微结构的该上平面的宽度为1~10微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第二微结构的该上平面具有一宽度W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具有一距离P,其中0<W/P<0.2。
12.一种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是包含:
一棱镜片,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粘着层,具有一第二表面和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其中该粘着层的该第二表面配置在该棱镜片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
一扩散片,具有一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包含复数个粘合微结构,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向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该扩散片的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扩散片的该第四表面还包含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其中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分布于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上和复数个该间隔上其中至少之一处,其中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的平均高度比在复数个该间隔上的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的平均高度大3~50微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四表面具有一第一边缘和相对于该第一边缘的一第二边缘,其中各个该粘合微结构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该扩散片的该第四表面还包含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其中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分布于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上和复数个该间隔上其中至少之一处,其中各个该扩散微结构未从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一边缘延伸至该第四表面的该第二边缘,且该复数个扩散微结构的平均尺寸小于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的平均尺寸。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粘合微结构具有粘结于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的一上平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粘合微结构的该上平面的宽度为1~10微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粘合微结构的该上平面具有一宽度W且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距离P,其中0<W/P<0.2。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该粘合微结构的该上平面具有一宽度W且每两个相邻的粘合微结构之间具有一距离P,其中W至少为1微米且P至少为100微米。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片的该复数个粘合微结构和该粘着层的该第三表面之间的粘着力至少为50克/25毫米。
CN201711288140.3A 2017-11-03 2017-12-07 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 Pending CN1097527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1054P 2017-11-03 2017-11-03
US62/581,054 2017-11-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2781A true CN109752781A (zh) 2019-05-14

Family

ID=6632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8140.3A Pending CN109752781A (zh) 2017-11-03 2017-12-07 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8265B1 (zh)
CN (1) CN109752781A (zh)
TW (1) TWI7252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6978A (zh) * 2021-06-30 2021-10-01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增亮膜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3258B2 (en) * 2016-09-13 2020-04-07 Ubright Optronics Corporatio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US20190384120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346A (zh) * 2003-09-25 2005-03-30 通用电气公司 相连的多功能光学器件
US20080049330A1 (en) * 2006-08-25 2008-02-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directing laminate
KR20140003855A (ko) * 2012-06-29 2014-01-10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합지형 광학시트
CN106908874A (zh) * 2016-01-14 2017-06-3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CN107003438A (zh) * 2014-12-05 2017-08-01 盛科光学株式会社 扩散片、层压棱镜片以及层压光学片
CN107144894A (zh) * 2016-03-01 2017-09-08 友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08794A (ko) * 2006-05-08 2007-11-13 미래나노텍(주) 광학 시트 및 상기 광학 시트가 구비된 액정표시장치의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TWI537614B (zh) * 2010-04-12 2016-06-11 3M新設資產公司 光學堆疊及光導
TWI431346B (zh) * 2010-12-08 2014-03-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導光模組、背光模組與導光模組的製作方法
US8821002B2 (en) * 2011-07-20 2014-09-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TWM437471U (en) * 2012-04-05 2012-09-11 Hui Fong Recycling Ind Inc Mold core component for forming composite light guide plate
TWI485452B (zh) * 2012-10-31 2015-05-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複合導光板的製造方法
CN105388543B (zh) * 2014-08-26 2018-12-14 友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在基板上形成凹凸结构的方法与模具制作的方法
CN106292056A (zh) * 2015-06-09 2017-01-04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I566929B (zh) * 2016-01-12 2017-01-21 Optivision Tech Inc Integrated optical film and its diffuser
US20170199309A1 (en) * 2016-01-12 2017-07-13 Optivision Technology Inc. Optical device and diffusion fil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346A (zh) * 2003-09-25 2005-03-30 通用电气公司 相连的多功能光学器件
US20080049330A1 (en) * 2006-08-25 2008-02-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directing laminate
KR20140003855A (ko) * 2012-06-29 2014-01-10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합지형 광학시트
CN107003438A (zh) * 2014-12-05 2017-08-01 盛科光学株式会社 扩散片、层压棱镜片以及层压光学片
CN106908874A (zh) * 2016-01-14 2017-06-3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CN107144894A (zh) * 2016-03-01 2017-09-08 友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6978A (zh) * 2021-06-30 2021-10-01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增亮膜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88265B1 (en) 2019-05-14
US20190137080A1 (en) 2019-05-09
TW201918755A (zh) 2019-05-16
TWI725263B (zh)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2781A (zh) 在背光模块中使用的光学组件
CN206991655U (zh) 显示装置
US7789548B2 (en) Optical diffusion module having convex and concave portions arranged in a two dimensional array
KR20080019541A (ko) 광학 필름
CN110462286A (zh) 光导
WO2015043490A1 (zh) 导光板、平面发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终端设备及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US9321225B2 (en) Optical plate with microstructures
TWM597884U (zh) 背光模組
KR20100002197A (ko) 광학 필름
WO2015089929A1 (zh) 导光板、导光板制造方法及背光模块
CN101784918A (zh) 表面粗糙度均匀性良好的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21178A (zh) 显示装置之光源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16464B (zh) 一种导光板入光侧微结构用背光模组
CN107813551A (zh) 光学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237849A1 (zh) 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平面光源
CN102519009A (zh) 背光板模组用匀光贴片及应用有该匀光贴片的背光板模组
CN102472843A (zh) 复合光控制板、面光源装置和透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US20140313777A1 (en)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US9733399B2 (en)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110649A (zh) 扩散板及背光模组
CN103576232A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35738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7479298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11603597U (zh) 防眩板及显示装置
US9733400B2 (en) Light directing fil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