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8396B -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8396B
CN109748396B CN201910116819.7A CN201910116819A CN109748396B CN 109748396 B CN109748396 B CN 109748396B CN 201910116819 A CN201910116819 A CN 201910116819A CN 109748396 B CN109748396 B CN 109748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plants
water body
wat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68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8396A (zh
Inventor
黄泳恒
鞠法龙
李璐君
符春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outher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outher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outher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outher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68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48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48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8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8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8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涉及河道水体整治方法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多对水体内重金属和有害菌群做水体治理,而忽视水体内泥沙堆积且浑浊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河道下游进行清理排污工作;步骤二、对河岸进行固土工程,并在河岸交接处种植大量喜水植物,在河岸上端种植大量固土植物;步骤三、对河道拐弯处挖多条直通渠;步骤四、在河道中隔一段距离设置网格式悬挂结构;步骤五、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下方投入沉水植物,并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位置投放微生物群;步骤六、在河道内投入大量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Description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水体整治方法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设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城市河流、人工沟渠等景观水体成为了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水平都有重要意义。需要对城市河道水体采取河道清淤、沿岸截污等措施进行治理,可以短时间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水体自净能力较差,城市河道水质很难长久保持活力,需要加强水体自净能力,才能维持城市河道水体长久清洁。
现有的河道的整治方法中大多针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治理,对于水体内泥沙过多引起的河沙堆积现象和浑浊现象的治理不过多关注;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对水体内重金属和有害菌群做水体治理,而忽视水体内泥沙堆积且浑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河道下游进行清理排污工作;
步骤二、对河岸进行固土工程,并在河岸交接处种植大量喜水植物,在河岸上端种植大量固土植物;
步骤三、对河道拐弯处挖多条直通渠;
步骤四、在河道中隔一段距离设置网格式悬挂结构;
步骤五、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下方投入沉水植物,并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位置投放微生物群;
步骤六、在河道内投入大量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河道上游末端安装拦截网;
S2、顺水流流向方向在下游入口处的下端挖暗渠;
S3、在暗渠的上端修建隔离水坝;
S4、在暗渠的上端安装护渠坝,且暗渠内修建一条药剂投入沟,通过药剂投入沟向暗渠内铺洒大量吸附稳定固化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喜水植物指喜水的灌木类植物和地被类植物,灌木类植物包括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茉莉等,种植在交接处靠上位置,与地被类植物交叉种植,固土植物指喜水的乔木类植物,包括柳树、水杉、枫树等。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小于六十度则设置有三条直通渠,角度在六十度至一百二十度之间则设置两条直通渠,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在一百二十度至一百五十度之间则设置一条直通渠,角度大于一百五十度则不设置。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网格式悬挂结构设置在水体治理早期,在中期可拆除。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苦草、狐尾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菹草、轮藻等,微生物群设置有光合细菌和酵母菌,光合细菌喜光,生活在水体的表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水生植物设置为芦苇、荷花和蒲草。
优选的,所述S1中,拦截网设置有多层,其孔洞直径依次减小,其设置在水体治理前期,在河道下游排污后即可拆除。
优选的,所述S4中,护渠坝设置在暗渠的上端,药剂投入沟与暗渠联通,其入口设置在远离暗渠处,吸附稳定固化剂采用沸石等多孔径石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发明通过光合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群的设置,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在自身繁殖过程中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如铵、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光合细菌不能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必须先由其它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小分子糖等)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设置有酵母菌将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且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能快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2、该发明通过喜水的灌木类植物和地被类植物和喜水的乔木类植物,起到固土作用,避免河岸的土壤因固化作用弱落入水体中,造成水体中泥沙过多,水体过于浑浊,且这些植物具有很好的美观性;
3、该发明通过直通渠的设置,在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小于六十度则设置有三条直通渠,角度在六十度至一百二十度之间则设置两条直通渠,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在一百二十度至一百五十度之间则设置一条直通渠,角度大于一百五十度则不设置,直通渠连接拐弯的两端,避免拐弯角过大水流湍急导致的泥沙在拐弯角堆积的现象,且水流在此过急会带起底部的泥沙造成水体浑浊,浊度过高,通过直通渠水流能直接通过直通渠流动,使拐弯角的水流流速减小,避免河沙堆积;
4、该发明通过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设置能够对水体进行自净化,利于水体的长远净化,避免在水体长期流动过程中水体出现污染问题,且部分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清理排污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河道下游进行清理排污工作,先清理表层垃圾,对水体进行污染治理,再进行长久净化,有利于长久净化的净化效果,利于水体的长期发展;
步骤二、对河岸进行固土工程,并在河岸交接处种植大量喜水植物,在河岸上端种植大量固土植物,喜水的灌木类植物和地被类植物和喜水的乔木类植物,起到固土作用,避免河岸的土壤和泥沙被水体冲击带入水体中,造成水体底部河沙堆积,水体浊度上升,喜水的灌木类植物和地被类植物交叉种植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步骤三、对河道拐弯处挖多条直通渠,通过直通渠水流能直接通过直通渠流动,使拐弯角的水流流速减小,避免河沙堆积,减少水体对河岸的水侵蚀;
步骤四、在河道中隔一段距离设置网格式悬挂结构,网格式悬挂结构采用麻绳绑扎而成,其两端通过固定杆固定于河岸,在网格交叉点采用塑料绳固定,避免交叉点摩擦受力导致的断裂;
步骤五、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下方投入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在成长要一定高度后将其拆除,并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位置投放微生物群,微生物群设置有光合细菌和酵母菌,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在自身繁殖过程中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光合细菌改良水体的过程在光合作用下完成,对水体中可见光或光能见度较高的水体表层(30–50cm)水质具有较好改良效果,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底的较深或深水层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作用进行困难或难于进行,因此难于产生良好的改良效果,且光合细菌不能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由其它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设置有酵母菌将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且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能快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光合细菌和酵母菌相互配合,对水体进行净化,避免水体氮元素含量过高;
步骤六、在河道内投入大量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起到持续净化效果。
进一步,步骤一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河道上游末端安装拦截网,对上游的大型垃圾进行拦截,避免治理过程中,上游的垃圾进入,一边治理一边排放,使治理的效率降低,要对流入下游的水体先进行处理;
S2、顺水流流向方向在下游入口处的下端挖暗渠,在暗渠内对水体进行初次处理,减少其中金属离子含量;
S3、在暗渠的上端修建隔离水坝,使水流通过暗渠进入下游;
S4、在暗渠的上端安装护渠坝,水体治理完毕,隔离水坝正常通行时,护渠坝将暗渠关闭,水体正常流动,当上游水体质量过差时可再次开启进行治理,且暗渠内修建一条药剂投入沟,通过药剂投入沟向暗渠内铺洒大量吸附稳定固化剂,水体在流动过程中进行水体的治理。
进一步,步骤二中,喜水植物指喜水的灌木类植物和地被类植物,灌木类植物包括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茉莉等,具有很好的观赏性,且根据治理地区土壤情况选取合适灌木类植物,种植在交接处靠上位置,与地被类植物交叉种植,固土植物指喜水的乔木类植物,包括柳树、水杉、枫树等。
进一步,步骤三中,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小于六十度则设置有三条直通渠,角度在六十度至一百二十度之间则设置两条直通渠,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在一百二十度至一百五十度之间则设置一条直通渠,角度大于一百五十度则不设置,直通渠连接拐弯的两端,避免拐弯角过大水流湍急导致的泥沙在拐弯角堆积的现象,且水流在此过急会带起底部的泥沙造成水体浑浊,浊度过高,通过直通渠水流能直接通过直通渠流动,使拐弯角的水流流速减小,避免河沙堆积。
进一步,步骤四中,网格式悬挂结构设置在水体治理早期,在中期可拆除,网格式悬挂结构起到牵引沉水植物的作用,沉水植物进行扎根稳定后即可拆除,可进行重复利用。
进一步,步骤五中,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苦草、狐尾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菹草、轮藻等,根据治理地区情况选取合适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狐尾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菹草、轮藻的总氮去除速率依次减弱,微生物群设置有光合细菌和酵母菌,光合细菌喜光,生活在水体的表层,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底的较深或深水层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作用进行困难或难于进行,因此难于产生良好的改良效果,所以采用光合细菌和酵母菌相互配合,对水体进行净化,避免水体氮元素含量过高,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水体的长远净化起关键作用。
进一步,步骤六中,水生植物设置为芦苇、荷花和蒲草,这些挺水植物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美化环境。
进一步,S1中,拦截网设置有多层,其孔洞直径依次减小,其设置在水体治理前期,在河道下游排污后即可拆除,在早期下游治理过程中进行拦截,在治理完成后即可拆除,避免治理过程中有污染源进入。
进一步,S4中,护渠坝设置在暗渠的上端,药剂投入沟与暗渠联通,其入口设置在远离暗渠处,吸附稳定固化剂采用沸石等多孔径石头,主要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初步处理。
工作原理:使用时,对河道下游进行清理排污工作,清理表层垃圾,对水体进行污染治理,再进行长久净化,先在河道上游末端安装拦截网,对上游的大型垃圾进行拦截,对流入下游的水体先进行处理,顺水流流向方向在下游入口处的下端挖暗渠,在暗渠内对水体进行初次处理,减少其中金属离子含量,在暗渠的上端修建隔离水坝,使水流通过暗渠进入下游,在暗渠的上端安装护渠坝,水体治理完毕,隔离水坝正常通行时,护渠坝将暗渠关闭,水体正常流动,当上游水体质量过差时可再次开启进行治理,且暗渠内修建一条药剂投入沟,通过药剂投入沟向暗渠内铺洒大量吸附稳定固化剂,水体在流动过程中进行水体的治理,对下游水体进行治理的第一步先对河岸进行固土工程,并在河岸交接处种植大量喜水植物,在河岸上端种植大量固土植物,在河道拐弯处挖多条直通渠,通过直通渠水流能直接通过直通渠流动,使拐弯角的水流流速减小,避免河沙堆积,减少水体对河岸的水侵蚀,在河道中隔一段距离设置网格式悬挂结构,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下方投入沉水植物,并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位置投放微生物群,在河道内投入大量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起到持续净化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河道下游进行清理排污工作;
步骤二、对河岸进行固土工程,并在河岸交接处种植大量喜水植物,在河岸上端种植大量固土植物;
步骤三、对河道拐弯处挖多条直通渠;
步骤四、在河道中隔一段距离设置网格式悬挂结构;
步骤五、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下方投入沉水植物,并在网格式悬挂结构位置投放微生物群;
步骤六、在河道内投入大量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所述步骤一包括:
S1、在河道上游末端安装拦截网,所述S1中,拦截网设置有多层,其孔洞直径依次减小,其设置在水体治理前期,在河道下游排污后即可拆除;
S2、顺水流流向方向在下游入口处的下端挖暗渠;
S3、在暗渠的上端修建隔离水坝;
S4、在暗渠的上端安装护渠坝,且暗渠内修建一条药剂投入沟,通过药剂投入沟向暗渠内铺洒大量吸附稳定固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喜水植物指喜水的灌木类植物和地被类植物,灌木类植物包括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茉莉,种植在交接处靠上位置,与地被类植物交叉种植,固土植物指喜水的乔木类植物,包括柳树、水杉、枫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小于六十度则设置有三条直通渠,角度在六十度至一百二十度之间则设置两条直通渠,河道拐弯角的角度在一百二十度至一百五十度之间则设置一条直通渠,角度大于一百五十度则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网格式悬挂结构设置在水体治理早期,在中期可拆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苦草、狐尾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菹草、轮藻,微生物群设置有光合细菌和酵母菌,光合细菌喜光,生活在水体的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水生植物设置为芦苇、荷花和蒲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护渠坝设置在暗渠的上端,药剂投入沟与暗渠联通,其入口设置在远离暗渠处,吸附稳定固化剂采用沸石。
CN201910116819.7A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Active CN109748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6819.7A CN109748396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6819.7A CN109748396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8396A CN109748396A (zh) 2019-05-14
CN109748396B true CN109748396B (zh) 2022-01-04

Family

ID=6640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6819.7A Active CN109748396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48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6102A (zh) * 2022-04-07 2022-07-08 广东百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污染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1770B1 (ko) * 2006-08-16 2007-03-12 주식회사 도화종합기술공사 콘크리트댐 제체 천공용 주변부 파괴방지형 차수캡
CA2629639C (en) * 2008-04-23 2015-09-08 Todd Mcbride Fluid diversion conduit
WO2010058336A2 (en) * 2008-11-13 2010-05-27 Mustafa Brackovic System for preventing overflows 2
CN101905920B (zh) * 2010-08-05 2012-05-23 南京大学 一种利用导流明渠应急处理铁、锰超标水体的方法
CN102758418A (zh) * 2011-04-27 2012-10-31 王嘉纪 黄河水能变清的方法
RU2581533C2 (ru) * 2012-01-11 2016-04-20 Евген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Малафеев Полуплотина
CN203229922U (zh) * 2013-04-25 2013-10-0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驱动河道淤积泥沙再分布的装置
CN103290809A (zh) * 2013-06-24 2013-09-11 四川大学 一种水渠弯道沉沙装置
CN103510493B (zh) * 2013-10-23 2015-06-24 罗富强 过水低坝洞库式水电站
CN103882828A (zh) * 2014-04-01 2014-06-25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203890947U (zh) * 2014-05-06 2014-10-22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用于高原河流治理的水流分流装置
CN204151144U (zh) * 2014-07-25 2015-02-11 河南众英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4674752B (zh) * 2015-03-25 2016-05-18 贵州铭宏宇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及其河道改造方法
CN105347494B (zh) * 2015-11-24 2018-04-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CN106365331A (zh) * 2016-11-14 2017-02-01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
CN207553030U (zh) * 2017-12-04 2018-06-29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加固透水导流丁坝
CN107956214A (zh) * 2017-12-26 2018-04-24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河道及治理方法
CN208280085U (zh) * 2018-06-01 2018-12-2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坝身过滤结合坝顶溢流的生态蓄水坝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8396A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8272C (zh) 城市河溪沟渠水体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5330107B (zh) 一种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与净化方法
CN107487854B (zh) 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76694A (zh) 一种综合治理河涌黑臭的方法
CN105236578B (zh) 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方法
CN103882828A (zh)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1423317B (zh) 一种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净化池
CN208200654U (zh) 黑臭河道生态拦截修复系统
CN204400695U (zh) 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1481177A (zh) 表面流-水平潜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103253822A (zh)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尾水处理系统
CN112340932B (zh) 一种集雨型水库水质提升治理的方法
CN105800866A (zh) 一种面向人类与环境需求的滨海湿地生态护岸技术系统
CN109056648B (zh) 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系统
CN104803558A (zh) 一种适用于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网的水质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9748396B (zh) 一种下游河道水体整治方法
CN109914363A (zh) 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CN106630166A (zh) 一种缓流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108911148A (zh) 一种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法
CN219860850U (zh) 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
CN108338100B (zh)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CN109912038A (zh) 污水自然处理系统
CN114956341A (zh) 一种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CN210261441U (zh) 污水自然处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