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8100B -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8100B
CN108338100B CN201810131031.9A CN201810131031A CN108338100B CN 108338100 B CN108338100 B CN 108338100B CN 201810131031 A CN201810131031 A CN 201810131031A CN 108338100 B CN108338100 B CN 108338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water
sturgeon
culture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10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8100A (zh
Inventor
曾庆祥
曾学平
郭婧
钟颖良
陈正燕
张建铭
黄雅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anzhou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1310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8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8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8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8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8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包括有进水渠、沉淀池、分流池、长方形养殖主池、排水渠、废水再利用池和潜流湿地等,进水渠连通在沉淀池一侧,沉淀池另一侧紧邻连接有分流池,分流池另一侧左右并列地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养殖主池,两长方形养殖主池的另一侧紧邻连接有排水渠,排水渠一侧连通有废水再利用池,废水再利用池另一侧连通有潜流湿地;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土地利用率高,水流交换彻底,保证了鲟鱼清洁的生长环境;该鲟鱼养殖方法通过对残饵和养殖废水进行再利用和立体生物净化处理,从而保证利润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既增加了收入,又保护了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因地域或品种的不同又分为中华鲟、白鲟、鳇鱼、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达氏鲟、大西洋鲟和匙吻鲟等。我国是世界上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境内野生的鲟鱼共有8种,其中,中华鲟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鱼类,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石,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同时,鲟鱼还具有重要的经济、药用及食用价值,迄今为止,我国从已国外引进了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十几个品种,作为研究或者是人工养殖用。
目前,我国鲟鱼养殖大多采用的是面积为80-100平方米的圆形或八角形鱼池,鱼池直径为8-10米,鱼池深度为0.5-0.8米,鲟鱼苗种放养密度为15-20尾∕平方米,总放养鲟鱼种数量为1500-2000尾,总产量在1500-2000千克,总产值约为39000-52000元,总利润可达到6000-8000元,但折合每平方米的产量为150-200千克,每平方米的产值为390-520元,每平方米的利润为60-80元。
现有鲟鱼养殖模式中,养殖的残饵和废水没有经过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既造成了饵料的浪费,又对环境产生了污染。
通过对我国鲟鱼养殖现状的调研,并结合上述的数据分析可知,我国传统的鲟鱼养殖存在单个鲟鱼养殖池面积较小,养殖池水浅,鱼池占地多,因而土地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传统鱼池设计不合理导致水流交换不彻底,使池水溶氧量低,残饵和粪便排放不彻底,从而水质污染较重,导致养殖的鲟鱼存在病害多、存活率低、长速慢等问题;并且,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残饵和废水直接对外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我国传统的鲟鱼养殖还存在鲟鱼养殖池水浅,导致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利润较低;同时,现有的鲟鱼养殖方法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人工成本高,但综合效益却较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土地利用率高,水流交换彻底,保证了鲟鱼清洁的生长环境;通过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和养殖方法进行鲟鱼养殖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利润高,提高了养殖效益,而且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其综合效益,同时,该鲟鱼养殖方法通过对残饵和养殖废水进行再利用和立体生物净化处理,从而在保证养殖利润的情况下还能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包括有进水渠、沉淀池、排污口Ⅰ、溢水管Ⅰ、分流池、排污口Ⅱ、溢水管Ⅱ、进水口Ⅰ、长方形养殖主池、进水口Ⅱ、排水渠、下池踏步、下渠踏步、集污池、防逃栏栅Ⅰ、排水管、排水口Ⅲ、水位调节管、排水口Ⅰ、防逃栏栅Ⅱ、废水再利用池、潜流湿地、防逃栏栅Ⅲ、排水口Ⅱ和防逃栏栅Ⅳ;进水渠连通在沉淀池一侧,沉淀池另一侧紧邻连接有分流池,沉淀池与分流池可共用一池堤,分流池另一侧左右并列地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养殖主池,两长方形养殖主池的另一侧紧邻连接有排水渠,排水渠一侧连通有废水再利用池,废水再利用池另一侧连通有潜流湿地;进水渠的池堤内径深50厘米、宽60厘米,沉淀池的池堤内径深1米、长10.5米、宽1.5米,沉淀池底部开有排污口Ⅰ,排污口Ⅰ直径为25厘米,沉淀池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Ⅰ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Ⅰ上安装有可拔插的溢水管Ⅰ,溢水管Ⅰ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分流池的池堤内径深1米、长10.5米、宽1米,分流池底部开有排污口Ⅱ,排污口Ⅱ直径为25厘米,分流池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Ⅱ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Ⅱ上安装有可拔插的溢水管Ⅱ,溢水管Ⅱ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沉淀池与分流池之间的池堤上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进水口Ⅰ,两进水口Ⅰ的规格均为高30厘米×宽30厘米,进水口Ⅰ顶部距池堤顶部为10厘米,长方形养殖主池的池堤内径深2.5-3.25米、长25米、宽5米,长方形养殖主池靠近分流池一侧的池堤内径深2.5米,长方形养殖主池靠近排水渠一侧的池堤内径深3.25米,底部坡度为3%,分流池与各长方形养殖主池之间的池堤上均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进水口Ⅱ,两进水口Ⅱ的规格均为高40厘米、宽30厘米,呈缺口状,进水口Ⅱ底部离长方形养殖主池底部为2.1米,两长方形养殖主池靠近排水渠的一侧内部均设置有下池踏步,排水渠中设置有下渠踏步,两长方形养殖主池靠近排水渠的一侧底部均开有集污池,两集污池的规格均为内径深20-40厘米、长3.5-3.8米、宽1米,集污池呈漏斗状,由两头缓慢向中间倾斜,两边内径深20厘米,中间内径深40厘米,集污池上均安装有防逃栏栅Ⅰ,防逃栏栅Ⅰ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各长方形养殖主池与排水渠之间的池堤上均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排水口Ⅰ,排水口Ⅰ的规格均为高50厘米×宽30厘米,排水口Ⅰ上均安装有防逃栏栅Ⅱ,防逃栏栅Ⅱ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集污池底部均连接有排水管,并通过排水管一端从排水渠底部伸出形成排水口Ⅲ,两排水口Ⅲ直径为30厘米,排水口Ⅲ上均安装有可拔插的水位调节管,水位调节管直径为30厘米,水位调节管的顶部与排水口Ⅰ的底部持平,废水再利用池的池深为1.5-2米,潜流湿地的池深为2.5米以上,废水再利用池与潜流湿地之间的连通处安装有防逃栏栅Ⅲ,防逃栏栅Ⅲ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潜流湿地一侧开有排水口Ⅱ,排水口Ⅱ上安装有防逃栏栅Ⅳ。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的养殖方法,该方法利用上述的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养殖,具体包括有:
苗种投放前处理:若是新建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用水浸泡15-20天,期间反复换水即可;若是已使用过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在苗种投放前10天进行清洗,经太阳暴晒1-2天或用10毫克∕立方米的复合碘溶液对整个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消毒,并在下苗前3天灌满池水并用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对整个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再消毒;
鲟鱼苗种的投放:鲟鱼苗种选择体长18-20厘米,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尾;
鲟鱼饲料的投喂: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并根据鲟鱼体重不同的阶段按不同的投饵率、投喂次数进行投喂,具体为:鲟鱼体重小于50克∕尾时,投饵率为5.0%-8.0%,日投喂5-6次;鲟鱼体重50-250克∕尾时,投饵率为3.0%-5.0%,日投喂4-5次;鲟鱼体重250-500克∕尾时,投饵率为1.5%-3.0%,日投喂3-4次;鲟鱼体重500-1000克∕尾时,投饵率为1.0%-1.5%,日投喂2-3次;鲟鱼体重1000克∕尾以上时,投饵率为0.5%-1.0%,日投喂2次;饲料粒径控制在1.0毫米-4.0毫米,随着鲟鱼的不断生长,逐渐加大饲料粒径;
水质调控:保持水温在18-26℃,每口长方形养殖主池每小时水的交换量达30立方米以上,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5毫克∕升以上,池水pH值保持在6.8-7.5;
病害防控:苗种投放后的第二天,停止流水,开动增氧机,保持长方形养殖主池的水深为10-20厘米,用浓度1000克∕立方米的食盐水浸泡4小时,对鲟鱼进行彻底消毒;后续养殖过程每个月用浓度为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池水;
养殖废水的再利用:在废水再利用池中按照每667平方米放养个体重500-750克的草鱼200尾、个体重50-100克的鲤鱼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鱼50尾,所有鱼种下池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5分钟后再下池;投放鱼种的作用是利用放养的鱼类摄食长方形养殖主池中鲟鱼吃食后剩下的残饵和鲟鱼排泄的粪便。因此,废水再利用池养殖的鱼类不需要再人工投饵。
养殖废水的净化:采取上、中、下三层立体生物净化技术;在潜流湿地水体的上层,按池面面积的20%移栽水浮莲、按池面面积的30%移栽浮萍,并用竹子将水浮莲和浮萍固定住,剩余50%水面为净水面,不栽种任何水生植物,以利池中的鱼类和池底的水生动植物有充足的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栽种浮水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吸附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元素、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潜流湿地水体的中层按照每667平方米水面放个体重150-250克的鲢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60尾、个体重25-50克的鲫50尾,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放养的鲢鳙鲫再次利用鲟鱼残饵,二是通过放养的鲢鳙鲫利用废水再利用池中鱼类排泄的粪便,三是通过放养的鲢鳙鲫对长方形养殖主池和废水再利用池排出的养殖废水中的浮游生物进行利用;在潜流湿地水体的下层按池底面积的60%栽种伊乐藻或轮叶黑藻、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莲、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水花生,栽种这些沉水植物的作用与浮水植物基本相同,主要是吸附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元素、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潜流湿地中通过三层立体净化,实现对养殖水体上中下全方位净化,完全达到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
利用上述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鲟鱼养殖方法,即可实现鲟鱼的高产、高效、安全、无污染养殖。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对土地的利用率高,通过合理的养殖结构布局,增加池深和水深,并结合各功能性区域的设定,如溢水管Ⅰ和溢水管Ⅱ对长方形养殖主池水位的调节,并结合集污池、出水管与水位调节管形成连通的U型结构,进一步保证了长方形养殖主池的整体水深和水位,在保证和养殖池各种功能完整的情况下,比现有常规鲟鱼养殖池水深增加2倍以上,即在相同的养殖面积情况下,养殖水体增加2倍以上,等于原来建设3个常规鲟鱼养殖池的土地面积,用本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只需1个养殖池的面积即可达到原来3个养殖池的产量和效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200%以上,极大地节约土地资源;其次,通过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多级过滤的进水机制,并结合多级的沉淀和排污机制,进水渠先经过沉淀池再经过分流池,最后再分别进入长方形养殖主池,并分别都在沉淀池和分流池进行了排污,从而极大地保证了水质的稳定,同时,养殖后的底部废水能经过集污池进行收集并排出,顶部废水又能经过出水口Ⅰ排出,使池内的养殖水交换彻底,保证了鲟鱼清洁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养殖鲟鱼的成活率20%以上;另外,本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还设置了废水再利用池和潜流湿地,能够有效地对养殖废水进行再利用和立体净化处理,不仅可以增加养鱼收入10%以上,还保证了养殖废水的达标排放,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再次,通过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来养殖鲟鱼,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4倍,显著提高养殖效益,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最后,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能节省人力物力,相同面积下能极大地减少养殖人员的投入,同时还能降低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了其综合效益,进一步有利于鲟鱼养殖的高效推广,保证养殖农户的利益。
总体而言,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土地利用率高,水流交换彻底,保证了鲟鱼清洁的生长环境;通过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和养殖方法进行鲟鱼养殖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利润高,提高了养殖效益,而且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其综合效益,同时,该鲟鱼养殖方法通过对残饵和养殖废水进行再利用和立体生物净化处理,从而保证了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这样既增加了养殖收入,又实现了保护环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进水渠,2-沉淀池,3-溢水管Ⅰ,4-分流池,5-溢水管Ⅱ,6-进水口Ⅰ,7-长方形养殖主池,8-进水口Ⅱ,9-排水渠,10-下渠踏步,11-防逃栏栅Ⅰ,12-水位调节管,13-排水口Ⅰ,14-防逃栏栅Ⅱ,15-废水再利用池,16-潜流湿地,17-防逃栏栅Ⅲ,18-排水口Ⅱ,19-防逃栏栅Ⅳ,20-下池踏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图1为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的俯视图,具体包括有进水渠1、沉淀池2、排污口Ⅰ、溢水管Ⅰ3、分流池4、排污口Ⅱ、溢水管Ⅱ5、进水口Ⅰ6、长方形养殖主池7、进水口Ⅱ8、排水渠9、下池踏步20、下渠踏步10、集污池、防逃栏栅Ⅰ11、排水管、排水口Ⅲ、水位调节管12、排水口Ⅰ13、防逃栏栅Ⅱ14、废水再利用池15、潜流湿地16、防逃栏栅Ⅲ17、排水口Ⅱ18和防逃栏栅Ⅳ19。
进水渠1用红砖砌成内径高50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体,用水泥砂浆粉刷,内壁用水泥浆抹面,沉淀池2为用红砖或块石砌成内径长10.5米、内径宽1.5米、池深1.0米,用水泥砂浆粉刷,内壁用水泥浆抹面,沉淀池2中间设置一直径25厘米的排污口Ⅰ,沉淀池2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Ⅰ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Ⅰ上可拔插地连接一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的pvc管做溢水管Ⅰ3,分流池4紧连沉淀池2,可共用一池堤,分流池4长度和高度相同,宽度适当小些,内径宽1米即可,在分流池4与沉淀池2共用的池堤中间距离池堤顶部10厘米处开一进水口Ⅰ6,便于沉淀池2的水流进分流池4,进水口Ⅰ6的规格为高30厘米×宽30厘米,分流池4与沉淀池2一样,在中间设置一直径25厘米的排污口Ⅱ,分流池4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Ⅱ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Ⅱ上可拔插地连接一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的pvc管做溢水管Ⅱ5。
长方形养殖主池7紧连分流池4而建,并排建2个,长方形养殖主池7内径长25米、内径宽5米、池深2.5-3.25米,靠近分流池4一端池深2.5米,靠近排水渠9一端池深3.25米,坡度3%,两长方形养殖主池7中间的共用池堤宽0.5米,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池堤用红砖或块石砌成,用水泥砂浆粉刷,池底用水泥现浇,池底和内壁均用水泥浆抹面,保持整个长方形养殖主池7内壁和底部平整光滑,每个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分流池4一端等距离分别开两个进水口Ⅱ8,进水口Ⅱ8底部离长方形养殖主池7底部2.1米,进水口Ⅱ8高度40厘米,宽度30厘米,呈缺口状。长方形养殖主池7另一端为集污池、防逃栏栅Ⅰ11、排水口Ⅲ和排水口Ⅰ13,集污池和防逃栏栅的结构是:在长方形养殖主池7一端的池底沿着养殖池宽度方向开挖一条长3.5-3.8米、宽1米、深20-40厘米的集污池,集污池呈漏斗状,由两头缓慢向中间倾斜,两边深20厘米,中间深40厘米,集污池上面用直径1厘米的钢筋或直径2厘米的不锈钢管制作成间隔1厘米的防逃栏栅Ⅰ11覆盖住,防止鲟鱼逃跑,同时利于池底污染物排出,排水口Ⅲ和排水口Ⅰ13也可兼做排污口,每口长方形养殖主池7等距离开两个排水口Ⅰ13,高度50厘米,宽度30厘米,其作用是排去养殖池表层的脏水,排水口Ⅲ通过排水管连接在集污池的最低处,安放一直径30厘米的pvc管,pvc管穿过池堤到池外排水渠。排水口Ⅰ13靠近池壁的一面要安装有防逃栏栅Ⅱ14,防止养殖的鲟鱼从排水口Ⅰ13处逃跑,防逃栏栅Ⅱ14用钢筋或不锈钢制成,间距1厘米。水位调节管12可拔插地安装在排水口Ⅲ上,排水口Ⅲ用一弯头在垂直方向连接一直径30厘米的pvc管,做成插拔式的,垂直的pvc管高度和上出水口的底部持平,垂直的pvc管可进行插拔活动,高度以长方形养殖主池7需要控制水位高度为准,水位控制管既可排水,也可排污。下池踏步20为建设在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排水渠9一端,下池踏步20宽1.2-1.5米,每级踏步高20-30厘米,用红砖或块石砌成,水泥砂浆粉刷抹面,便于工作人员进入长方形养殖主池7从事相关工作。排水渠9用红砖或块石砌成,养殖使用后的废水由排水渠9进入废水再利用池15进行处理,废水再利用池15为砖砌池,一般面积1334平方米以上,池深1.5-2米,主要作用是通过放养一定的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综合利用长方形养殖主池7中排放出来的残饵和鲟鱼粪便以及部分可利用的浮游生物。潜流湿地16可用土池或砖砌池,一般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池深2.5米以上,潜流湿地16内立体栽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莲、水花生、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并投放适量的鲢鳙鲫鱼,以利净化水质,使得养殖后的水质符合环保要求,做到达标排放。
总体而言,即进水渠1连通在沉淀池2一侧,沉淀池2另一侧紧邻连接有分流池4,分流池4另一侧左右并列地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养殖主池7,两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另一侧紧邻连接有排水渠9,排水渠9一侧连通有废水再利用池15,废水再利用池15另一侧连通有潜流湿地16;进水渠1的池堤内径深50厘米、宽60厘米,沉淀池2的池堤内径深1米、长10.5米、宽1.5米,沉淀池2底部开有排污口Ⅰ,排污口Ⅰ直径为25厘米,沉淀池2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Ⅰ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Ⅰ上安装有可拔插的溢水管Ⅰ3,溢水管Ⅰ3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分流池4的池堤内径深1米、长10.5米、宽1米,分流池4底部开有排污口Ⅱ,排污口Ⅱ直径为25厘米,分流池4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Ⅱ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Ⅱ上安装有可拔插的溢水管Ⅱ5,溢水管Ⅱ5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沉淀池2与分流池4之间的池堤上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进水口Ⅰ6,两进水口Ⅰ6的规格均为高30厘米×宽30厘米,进水口Ⅰ6顶部距池堤顶部为10厘米,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池堤内径深2.5-3.25米、长25米、宽5米,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分流池4一侧的池堤内径深2.5米,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排水渠9一侧的池堤内径深3.25米,底部坡度为3%,分流池4与各长方形养殖主池7之间的池堤上均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进水口Ⅱ8,两进水口Ⅱ8的规格均为高40厘米、宽30厘米,呈缺口状,进水口Ⅱ8底部离长方形养殖主池7底部为2.1米,两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排水渠9的一侧内部均设置有下池踏步20,排水渠9中设置有下渠踏步10,两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排水渠9的一侧底部均开有集污池,两集污池的规格均为内径深20-40厘米、长3.5-3.8米、宽1米,集污池呈漏斗状,由两头缓慢向中间倾斜,两边内径深20厘米,中间内径深40厘米,集污池上均安装有防逃栏栅Ⅰ11,防逃栏栅Ⅰ11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各长方形养殖主池7与排水渠9之间的池堤上均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排水口Ⅰ13,排水口Ⅰ13的规格均为高50厘米×宽30厘米,排水口Ⅰ13上均安装有防逃栏栅Ⅱ14,防逃栏栅Ⅱ14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集污池底部均连接有排水管,并通过排水管一端从排水渠9底部伸出形成排水口Ⅲ,两排水口Ⅲ直径为30厘米,排水口Ⅲ上均安装有可拔插的水位调节管12,水位调节管12直径为30厘米,水位调节管12的顶部与排水口Ⅰ13的底部持平,废水再利用池15的池深为1.5-2米,潜流湿地16的池深为2.5米以上,废水再利用池15与潜流湿地16之间的连通处安装有防逃栏栅Ⅲ17,防逃栏栅Ⅲ17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潜流湿地16一侧开有排水口Ⅱ18,排水口Ⅱ18上安装有防逃栏栅Ⅳ19。
利用上述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养殖时,具体如下。
苗种投放前处理和鲟鱼苗种的投放:1苗种质量:养殖的鲟鱼为史氏鲟♀和西伯利亚鲟♂杂交的子一代,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不携带病原体,体色正常,来源于正规的鲟鱼繁育场;2苗种规格:苗种全长18-20厘米,要求规格整齐;3放养密度:每平方米80-100尾;4放养前处理:新建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要用水浸泡15-20天后才可使用,期间反复换水数次,已使用过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在放苗养殖池下苗前10天要彻底清洗干净,经太阳暴晒1-2天或用10毫克∕立方米的复合碘溶液以有效碘计全池泼洒对池体进行消毒,并在下苗3天前灌满池水再用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以有效碘计全池泼洒消毒池水。
鲟鱼饲料的投喂:投喂鲟鱼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并根据养殖鲟鱼体重不同阶段按不同的投饵率、不同的投喂次数投喂,具体为:养殖鱼体重小于50克∕尾时,投饵率为5.0%-8.0%,日投喂5-6次;养殖鱼体重 50-250克∕尾时,投饵率为3.0%-5.0%,日投喂4-5次;养殖鱼体重250-500克∕尾时,投饵率为1.5%-3.0%,日投喂3-4次;养殖鱼体重500-1000克∕尾时,投饵率为1.0%-1.5%,日投喂2-3次;养殖鱼体重1000克∕尾以上时,投饵率为0.5%-1.0%,日投喂2次,随着鲟鱼的不断生长,逐渐加大饲料粒径;不论投喂次数多少,傍晚和凌晨投喂饲料的量要占整天投喂量的65%-70%。
水质调控:保证足够的水量、可靠的水源和充足的溶解氧。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温18-26℃,每口长方形养殖主池7每小时水的交换量达30立方米以上,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5毫克∕升以上。池水pH值保持在6.8-7.5,鱼种下池后的第二天,停止流水,开动增氧机,保持长方形养殖主池7水深10-20厘米,用浓度1000克∕立方米的食盐水浸泡4小时,以彻底对养殖鱼种消毒。
病害防控:鱼病以预防为主,坚持养殖用水的把关,如上述水质调控所述的在苗种投放后的第二天,停止流水,开动增氧机,保持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水深为10-20厘米,用浓度1000克∕立方米的食盐水浸泡4小时,对鲟鱼进行彻底消毒,后续养殖过程每个月用浓度为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池水。
养殖废水的处理包括养殖废水的再利用和养殖废水的生物净化两方面。
养殖废水的再利用,养殖商品鲟鱼后的养殖用水含有一定的残饵、鱼类粪便以及少量的浮游生物,可以再次进行利用,提高养殖效益。利用方法是:通过废水再利用池15进行处理,废水再利用池15用砖或块石砌池,面积1334平方米以上,池深1.5-2米,废水再利用池15中按照每667平方米放养个体重500-750克的草鱼200尾、个体重50-100克的鲤鱼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鱼50尾,所有鱼种下池前需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5分钟后再下池,以杀灭鱼身上携带的病原体,池中鱼类不需要另外投饲,而是直接摄食长方形养殖主池7中鲟鱼吃食后剩下的残饵和鲟鱼排泄的粪便以及养殖废水中的浮游生物等,从而产生二次效益。
养殖废水的生物净化:经废水再利用池15出来后的养殖废水仍然不能直接排放到河里,需先进入潜流湿地16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后再排放;采取上、中、下三层立体生物净化技术,利用水生动植物天然净化的方式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潜流湿地16可用土池或砖砌池,一般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池深2.5米以上,用砖砌的明沟进行进水,与废水再利用池15连接在一起,用直径为30厘米的pvc管做成排水口Ⅱ18,并用网目2a=4厘米的尼龙网将pvc管靠池内的一端包住。净化方法:1、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上层,按池面面积的20%移栽水浮莲、按池面面积的30%移栽浮萍,并用竹子将水浮莲和浮萍固定住,不要到处飘散,剩余50%水面为净水面,不要栽种任何水生植物,以利池中的鱼类和池底的水生动植物有充足的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栽种浮水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吸附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元素、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2、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中层按照每667平方米水面放个体重150-250克的鲢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60尾、个体重25-50克的鲫50尾,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放养的鲢鳙鲫再次利用鲟鱼残饵;二是通过放养的鲢鳙鲫利用废水再利用池15中鱼类排泄的粪便;三是通过放养的鲢鳙鲫对长方形养殖主池7和废水再利用池15排出的养殖废水中的浮游生物进行利用。3、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下层按池底面积的60%栽种伊乐藻或轮叶黑藻、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莲、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水花生,栽种这些沉水植物的作用与浮水植物基本相同,主要是吸附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元素、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潜流湿地16中通过三层立体净化,实现对养殖水体上中下全方位净化,完全达到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
日常管理:包括养殖用水的管理、防逃防盗管理以及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养殖用水的管理主要是检查各通道是否堵塞,水流量是否正常,池水水位是否正常,水质是否正常等;防逃防盗管理主要是检查进排水口Ⅰ13、排水口Ⅱ18和排水口Ⅲ是否堵塞,养殖池的鱼类吃食是否正常、吃食量是否锐减,及时消除隐患。养殖生产记录要每天记录当天的养殖管理情况,包括放苗情况、饲料鱼药等投入品购进与使用情况、死鱼情况、预防病害措施等。
总体而言,即包括如下步骤:
苗种投放前处理:若是新建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用水浸泡15-20天,期间反复换水即可;若是已使用过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在苗种投放前10天进行清洗,经太阳暴晒1-2天或用10毫克∕立方米的复合碘溶液对整个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消毒,并在下苗前3天灌满池水并用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对整个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再消毒;
鲟鱼苗种的投放:鲟鱼苗种选择体长18-20厘米,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尾;
鲟鱼饲料的投喂: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并根据鲟鱼体重不同的阶段按不同的投饵率、投喂次数进行投喂,具体为:鲟鱼体重小于50克∕尾时,投饵率为5.0%-8.0%,日投喂5-6次;鲟鱼体重50-250克∕尾时,投饵率为3.0%-5.0%,日投喂4-5次;鲟鱼体重250-500克∕尾时,投饵率为1.5%-3.0%,日投喂3-4次;鲟鱼体重500-1000克∕尾时,投饵率为1.0%-1.5%,日投喂2-3次;鲟鱼体重1000克∕尾以上时,投饵率为0.5%-1.0%,日投喂2次;饲料粒径控制在1.0毫米-4.0毫米,随着鲟鱼的不断生长,逐渐加大饲料粒径;
水质调控:保持水温在18-26℃,每口长方形养殖主池7每小时水的交换量达30立方米以上,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5毫克∕升以上,池水pH值保持在6.8-7.5;
病害防控:苗种投放后的第二天,停止流水,开动增氧机,保持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水深为10-20厘米,用浓度1000克∕立方米的食盐水浸泡4小时,对鲟鱼进行彻底消毒;后续养殖过程每个月用浓度为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池水;
养殖废水的再利用:在废水再利用池15中按照每667平方米放养个体重500-750克的草鱼200尾、个体重50-100克的鲤鱼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鱼50尾,所有鱼种下池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5分钟后再下池;
养殖废水的净化: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上层,按池面面积的20%移栽水浮莲、按池面面积的30%移栽浮萍,并用竹子将水浮莲和浮萍固定住,剩余50%水面为净水面,不栽种任何水生植物,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中层按照每667平方米水面放个体重150-250克的鲢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60尾、个体重25-50克的鲫50尾,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下层按池底面积的60%栽种伊乐藻或轮叶黑藻、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莲、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水花生。
利用上述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鲟鱼养殖方法,即可实现鲟鱼的高产、高效、安全、无污染养殖。
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鲟鱼养殖方法具有如下效果:1、通过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多级过滤的进水机制,并结合多级的沉淀和排污机制,进水渠1先经过沉淀池2再经过分流池4,最后再分别进入长方形养殖主池7,并分别都在沉淀池2和分流池4进行了排污,从而极大地保证了水质的稳定,同时,养殖后的底部废水能经过集污池进行收集并排出,顶部废水又能经过出水口Ⅰ排出,使池内的养殖水交换彻底,保证了鲟鱼清洁的生长环境,另外,本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还设置了废水再利用池15和潜流湿地16,能够有效地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排放废水时不污染环境,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鱼病的发生,养殖鲟鱼的成活率提高20%以上;2、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土地利用率高;一是通过合理的养殖结构布局,增加池深和水深,并结合各功能性区域的设定,如溢水管Ⅰ3和溢水管Ⅱ5对长方形养殖主池7水位的调节,并结合集污池、出水管与水位调节管12形成连通的U型结构,进一步保证了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整体水位,在保证和养殖池各种功能完整的情况下,比现有常规鲟鱼养殖池水深增加2倍以上,即在相同的养殖面积情况下,养殖水体增加2倍以上,等于原来建设3个常规鲟鱼养殖池的土地面积,用本系统只需1个养殖池的面积即可达到原来3个池的产量和效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200%以上;二是相同面积的方形养殖池比圆形养殖池更节约土地;以1个面积100平方米的圆形养殖池为例,需要直径11.28米的土地,而直径11.28米的土地如果建成方形的养殖池,面积可达127.23平方米,比圆形池多了27.23平方米,提高土地利用率27.23%,因此,本系统土地整体利用率提高了200%以上,极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3、通过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对鲟鱼的养殖,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4倍,显著提高养殖效益,有利于鲟鱼产业的发展,以面积100平方米的本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为例,可产商品鲟鱼10000千克,实现产值26万元,利润3.9万元;面积同为100平方米的常规圆形鱼池只可产商品鲟鱼2000千克,产值5.2万元,利润7800元,前者比后者高4倍,效益巨大;4、本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还设置了废水再利用池15和潜流湿地16,能够有效地对养殖废水进行再利用和立体净化处理,不仅可以增加养鱼收入10%以上,还保证了养殖废水的达标排放,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5、该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能节省人力物力,相同面积下能极大地减少养殖人员的投入,同时还能降低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了其综合效益,进一步有利于鲟鱼养殖的高效推广,保证养殖农户的利益,以生产50吨商品鲟鱼为例,只要5个面积在100-120平方米的方形养殖池即可达到要求,1个工人即可完成工作量,而达到同样产量则要25个圆形养殖池,至少需要2个工人才能完成,提高劳动效率1倍以上。
总体而言,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土地利用率高,水流交换彻底,保证了鲟鱼清洁的生长环境;通过该鲟鱼养殖组合池和养殖方法进行鲟鱼养殖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利润高,提高了养殖效益,而且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其综合效益,同时,该鲟鱼养殖方法通过对残饵和养殖废水进行再利用和立体生物净化处理,从而保证利润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既增加了收入,又保护了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2)

1.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进水渠(1)、沉淀池(2)、排污口Ⅰ、溢水管Ⅰ(3)、分流池(4)、排污口Ⅱ、溢水管Ⅱ(5)、进水口Ⅰ(6)、长方形养殖主池(7)、进水口Ⅱ(8)、排水渠(9)、下池踏步(20)、下渠踏步(10)、集污池、防逃栏栅Ⅰ(11)、排水管、排水口Ⅲ、水位调节管(12)、排水口Ⅰ(13)、防逃栏栅Ⅱ(14)、废水再利用池(15)、潜流湿地(16)、防逃栏栅Ⅲ(17)、排水口Ⅱ(18)和防逃栏栅Ⅳ(19);进水渠(1)连通在沉淀池(2)一侧,沉淀池(2)另一侧紧邻连接有分流池(4),沉淀池(2)与分流池(4)共用一池堤,分流池(4)另一侧左右并列地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养殖主池(7),两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另一侧紧邻连接有排水渠(9),排水渠(9)一侧连通有废水再利用池(15),废水再利用池(15)另一侧连通有潜流湿地(16);进水渠(1)的池堤内径深50厘米、宽60厘米,沉淀池(2)的池堤内径深1米、长10.5米、宽1.5米,沉淀池(2)底部开有排污口Ⅰ,排污口Ⅰ直径为25厘米,沉淀池(2)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Ⅰ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Ⅰ上安装有可拔插的溢水管Ⅰ(3),溢水管Ⅰ(3)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分流池(4)的池堤内径深1米、长10.5米、宽1米,分流池(4)底部开有排污口Ⅱ,排污口Ⅱ直径为25厘米,分流池(4)底部四周向排污口Ⅱ倾斜,倾斜度为3%,排污口Ⅱ上安装有可拔插的溢水管Ⅱ(5),溢水管Ⅱ(5)高90厘米、直径25厘米,沉淀池(2)与分流池(4)之间的池堤上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进水口Ⅰ(6),两进水口Ⅰ(6)的规格均为高30厘米×宽30厘米,进水口Ⅰ(6)顶部距池堤顶部为10厘米,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池堤内径深2.5-3.25米、长25米、宽5米,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分流池(4)一侧的池堤内径深2.5米,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排水渠(9)一侧的池堤内径深3.25米,底部坡度为3%,分流池(4)与各长方形养殖主池(7)之间的池堤上均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进水口Ⅱ(8),两进水口Ⅱ(8)的规格均为高40厘米、宽30厘米,呈缺口状,进水口Ⅱ(8)底部离长方形养殖主池(7)底部为2.1米,两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排水渠(9)的一侧内部均设置有下池踏步(20),排水渠(9)中设置有下渠踏步(10),两长方形养殖主池(7)靠近排水渠(9)的一侧底部均开有集污池,两集污池的规格均为内径深20-40厘米、长3.5-3.8米、宽1米,集污池呈漏斗状,由两头缓慢向中间倾斜,两边内径深20厘米,中间内径深40厘米,集污池上均安装有防逃栏栅Ⅰ(11),防逃栏栅Ⅰ(11)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各长方形养殖主池(7)与排水渠(9)之间的池堤上均左右对称地开有两个排水口Ⅰ(13),排水口Ⅰ(13)的规格均为高50厘米×宽30厘米,排水口Ⅰ(13)上均安装有防逃栏栅Ⅱ(14),防逃栏栅Ⅱ(14)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集污池底部均连接有排水管,并通过排水管一端从排水渠(9)底部伸出形成排水口Ⅲ,两排水口Ⅲ直径为30厘米,排水口Ⅲ上均安装有可拔插的水位调节管(12),水位调节管(12)直径为30厘米,水位调节管(12)的顶部与排水口Ⅰ(13)的底部持平,废水再利用池(15)的池深为1.5-2米,潜流湿地(16)的池深为2.5米以上,废水再利用池(15)与潜流湿地(16)之间的连通处安装有防逃栏栅Ⅲ(17),防逃栏栅Ⅲ(17)的网格间距为1厘米,潜流湿地(16)一侧开有排水口Ⅱ(18),排水口Ⅱ(18)上安装有防逃栏栅Ⅳ(19)。
2.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养殖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养殖,具体包括有:
苗种投放前处理:若是新建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用水浸泡15-20天,期间反复换水即可;若是已使用过的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在苗种投放前10天进行清洗,经太阳暴晒1-2天或用10毫克∕立方米的复合碘溶液对整个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消毒,并在下苗前3天灌满池水并用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对整个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进行再消毒;
鲟鱼苗种的投放:鲟鱼苗种选择体长18-20厘米,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尾;
鲟鱼饲料的投喂: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并根据鲟鱼体重不同的阶段按不同的投饵率、投喂次数进行投喂,具体为:鲟鱼体重小于50克∕尾时,投饵率为5.0%-8.0%,日投喂5-6次;鲟鱼体重50-250克∕尾时,投饵率为3.0%-5.0%,日投喂4-5次;鲟鱼体重250-500克∕尾时,投饵率为1.5%-3.0%,日投喂3-4次;鲟鱼体重500-1000克∕尾时,投饵率为1.0%-1.5%,日投喂2-3次;鲟鱼体重1000克∕尾以上时,投饵率为0.5%-1.0%,日投喂2次;饲料粒径控制在1.0毫米-4.0毫米,随着鲟鱼的不断生长,逐渐加大饲料粒径;
水质调控:保持水温在18-26℃,每口长方形养殖主池(7)每小时水的交换量达30立方米以上,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5毫克∕升以上,池水pH值保持在6.8-7.5;
病害防控:苗种投放后的第二天,停止流水,开动增氧机,保持长方形养殖主池(7)的水深为10-20厘米,用浓度1000克∕立方米的食盐水浸泡4小时,对鲟鱼进行彻底消毒;后续养殖过程每个月用浓度为7.5毫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池水;
养殖废水的再利用:在废水再利用池(15)中按照每667平方米放养个体重500-750克的草鱼200尾、个体重50-100克的鲤鱼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鱼50尾,所有鱼种下池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5分钟后再下池;
养殖废水的净化: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上层,按池面面积的20%移栽水浮莲、按池面面积的30%移栽浮萍,并用竹子将水浮莲和浮萍固定住,剩余50%水面为净水面,不栽种任何水生植物,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中层按照每667平方米水面放个体重150-250克的鲢100尾、个体重250-500克的鳙60尾、个体重25-50克的鲫50尾,在潜流湿地(16)水体的下层按池底面积的60%栽种伊乐藻或轮叶黑藻、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莲、按池底面积的20%栽种水花生。
CN201810131031.9A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Active CN108338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1031.9A CN108338100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1031.9A CN108338100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8100A CN108338100A (zh) 2018-07-31
CN108338100B true CN108338100B (zh) 2023-08-08

Family

ID=6295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1031.9A Active CN108338100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8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0026A (zh) * 2019-02-25 2019-05-10 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三级净化水产养殖场污水零排放的方法
CN112772547B (zh) * 2021-03-15 2022-10-11 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一种鲟鱼集约化养殖增氧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75442A1 (en) * 1992-08-06 1994-02-07 Jean-Claude Desrosiers Fish breed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breeding and sedimentation tanks
JP2006042635A (ja) * 2004-08-02 2006-02-16 Dr Fish Biotech Inc 屋内自動化養殖システム
CN1806537A (zh) * 2006-01-25 2006-07-26 兰泽桥 生态节能型工厂化养鱼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1445309A (zh) * 2008-12-23 2009-06-03 兰泽桥 高效生态净化循环水养鱼设施
CN102499156A (zh) * 2011-11-08 2012-06-20 镇江科华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厂化的中华史氏鲟养殖方法
CN103299935A (zh) * 2013-06-14 2013-09-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沟塘复合系统的生态渔业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3651233A (zh) * 2013-12-10 2014-03-26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一种集约化鲟鱼养殖池
CN104221971A (zh) * 2014-09-27 2014-12-24 慈利县宏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鲟鱼的养殖方法
CN104585081A (zh) * 2014-12-12 2015-05-06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05532556A (zh) * 2015-12-16 2016-05-04 遵义清溪河富源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宜多阶段鲟鱼养殖的鱼种池
CN207948595U (zh) * 2018-02-09 2018-10-12 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75442A1 (en) * 1992-08-06 1994-02-07 Jean-Claude Desrosiers Fish breed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breeding and sedimentation tanks
JP2006042635A (ja) * 2004-08-02 2006-02-16 Dr Fish Biotech Inc 屋内自動化養殖システム
CN1806537A (zh) * 2006-01-25 2006-07-26 兰泽桥 生态节能型工厂化养鱼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1445309A (zh) * 2008-12-23 2009-06-03 兰泽桥 高效生态净化循环水养鱼设施
CN102499156A (zh) * 2011-11-08 2012-06-20 镇江科华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厂化的中华史氏鲟养殖方法
CN103299935A (zh) * 2013-06-14 2013-09-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沟塘复合系统的生态渔业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3651233A (zh) * 2013-12-10 2014-03-26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一种集约化鲟鱼养殖池
CN104221971A (zh) * 2014-09-27 2014-12-24 慈利县宏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鲟鱼的养殖方法
CN104585081A (zh) * 2014-12-12 2015-05-06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05532556A (zh) * 2015-12-16 2016-05-04 遵义清溪河富源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宜多阶段鲟鱼养殖的鱼种池
CN207948595U (zh) * 2018-02-09 2018-10-12 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8100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0140B (zh) 一种池塘生态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与净化系统
CN104585097B (zh) 一种循环式水产养殖装置及方法
CN106242064B (zh) 一种高水力负荷人工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03392663A (zh) 循环流水养鱼池及养鱼方法
CN103960193B (zh)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松江鲈鱼繁养水处理系统及运作管理方法
CN207070757U (zh) 一种池塘生态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与净化系统
CN109757322A (zh) 一种稻渔虾循环种养系统及稻渔虾种养方法
CN111718076A (zh) 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方法
CN105660487A (zh) 一种淡水池塘内循环流水的鱼类集中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8338100B (zh)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CN207948595U (zh)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
CN104058506B (zh) 一种淡水池塘养殖水处理方法及多功能复合生态沟渠
CN211510258U (zh) 一种重碳酸盐盐碱地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CN108163987A (zh) 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
CN113149331A (zh) 一种池塘旁路循环水体净化系统
CN102060387A (zh) 利用水葫芦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
CN210094213U (zh) 一种稻渔虾循环种养系统
CN112352715A (zh) 一种利用对虾养殖废水规模化养殖双齿围沙蚕的设施及方法
CN109912038A (zh) 污水自然处理系统
CN109906982A (zh) 一种排队式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5557626A (zh)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异位生态治理方法
CN112655643B (zh) 一种工厂化对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13446522U (zh) 一种淡水渔业养殖用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CN209964992U (zh) 一种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
CN211558494U (zh) 一种渔稻互作的生态复合培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6

Address after: No. 203, Tangan Road, Tandong Town, Rongjiang New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anzhou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341199 No. 30, Shuike lane, Meilin Town, Gan County,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ANZHOU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