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9344A -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9344A
CN109739344A CN201811381597.3A CN201811381597A CN109739344A CN 109739344 A CN109739344 A CN 109739344A CN 201811381597 A CN201811381597 A CN 201811381597A CN 109739344 A CN109739344 A CN 109739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ball
user
infrared ray
visible light
reflect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815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9344B (zh
Inventor
刘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815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934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4582 priority patent/WO20201032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9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9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9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9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包括: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本申请对智能终端在进行解锁防护进行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实现对使用者身份的精准判断。

Description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密码保护是利用智能终端所有者在使用智能终端过程中输入不同形式的安全密码,以获得对智能终端的安全使用。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正常使用智能终端。其中,安全密码的种类包括数字密码、九宫格密码、声纹密码、指纹密码。
在对智能终端解锁时,使用者输入数字密码或九空格密码时容易被他人偷窥造成密码泄露;声纹密码易被人利用变声器进行模仿,并且声纹密码的识别精度不高;指纹则容易被指纹贴进行替代。因此,上述安全密码的防护手段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智能终端所有者的财产损失。
另外,对于移送设备使用者来说,在使用上述安全密码进行解锁时需要手指进行动作或者发出声响,在会议等特殊场合下不便于进行操作。而且,智能终端在频繁进行声纹或者指纹识别时会对处理器等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智能终端解锁方式安全性低,容易被他人冒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
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包括:
采集环境光线,对所述环境光线做光电转换得到所述环境光线的环境光照强度;
将所述光照强度与预设的光强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强阈值,则采用红外线向所述使用者眼球发射光信号;
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小所述于光强阈值时,则采用可见光向所述使用者眼球发射光信号,所述光强阈值由历史数据获得;
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确定向使用者眼球发射可见光或者红外的发射角度,根据所述发射角度向使用者发射可见光或者红外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包括:
捕捉使用者眼球反射光线形成的反射光信号,根据所述反射光信号产生的位置和停留时间,将所述反射光信号转换成反射电信号;
汇集所述反射电信号形成电信号感应点;
获取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
记录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建立所述感应信息与显示屏物理位置坐标的映射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显示屏上的强反射点与使用者眼球曲面上各个点的夹角;
汇总所有获取到的所述夹角,并判断任一所述夹角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反射角阈值,当所有的所述夹角均小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调整所述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入射到所述使用者眼球的角度;
当所述反射强点与眼球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将所述反射强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建立所述感应信息与显示屏物理位置坐标的映射关系,包括:
以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解锁数字所在区域的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左右方向为X轴,上下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两个相邻的数字或者图案的距离为A;
以所述坐标原点为圆心,画一半径为R的圆,其中,3/4A≤R≤A;
将所述电信号感应点映射到所述显示器上的像素点中距离所述坐标原点最远的两个像素点的坐标分别记为(X1,Y1)和(X2,Y2)并在这两点之间进行连线,其数学表达式为:y=kx+b,X1≤x≤X2,Y1≤y≤Y2
如果所述像素点的平均距离d=[(X2-X1)2+(Y2-Y1)2]1/2/2是半径R的75%~90%则说明此电信号与所对应的数字相匹配,否则不匹配需对所述电信号的映射位置进行重新分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还包括,在所述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后,仍然不能解锁时的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者的虹膜信息,提取虹膜特征点;
将所述虹膜特征点与预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则进行解锁,否则锁屏并且将此次操作过程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还包括,所述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后的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在重新输入后,若通过所述强反射点识别出的密码仍然与所述预存密码不一致,则下达锁屏指令,禁止所述使用者进行解锁操作,并发送报错信息;
接收所述报错信息,对所述报错信息进行错误解析,若所述报错信息有误则进行解锁操作,否则对使用者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收入到数据库中。
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光学信号发射模块,设置为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
光学信号追踪模块,设置为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步骤。
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步骤。
上述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本技术方案针对智能终端在进行解锁防护进行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能够实现对使用者身份的精准判断,避免非智能终端所有者利用安全解锁漏洞对所有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造成威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中的建立映射关系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
在采用眼球追踪技术时,只使用一种波段的光线作为眼球追踪过程中的光束会因为环境光线的影响产生光波干扰,造成智能终端接收器在识别眼球轨迹过程中会产生误识别因而会造成使用者在使用眼球追踪技术解锁时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本步骤中采用两种频率的光波对眼球运行轨迹进行追踪,可以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时候采用红外线作为光源进行眼球追踪避免可见光的干扰,而在夜晚光线不足时采用可见光照射眼球增加眼球运行轨迹追踪的精准性。
S2、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中,对光信号进行正态分布建立直方图,根据最大值的位置输出最强电信号,并根据最强电信号与显示屏的物理位置建立映射关系。
S3、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
具体的,根据反射光信号所对应的光敏面板上的位置信息与智能终端的数据库中的光敏面板各个位置的信息进行比对,比对的维度为反射光位置和反射光强度强度,当发射光位置与数据库中某个密码所处位置一致时,再比对在此波段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光信号强弱以防止因为红外线和可见光在反射时产生的光信号位置发生错误;
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环境使用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作为眼球追踪过程中的发射光,并且利用光敏面板对红外线或者可见光进行吸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处理器分析与数据库中密码进行比对实现了对眼球追踪过程的精准把控。上述眼球追踪方式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应用眼球移动的方式解锁智能终端,有效提高了眼球移动方式解锁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包括:
采集环境光线,对所述环境光线做光电转换得到所述环境光线的环境光照强度;
将所述光照强度与预设的光强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强阈值,则采用红外线向所述使用者眼球发射光信号;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小所述于光强阈值时,则采用可见光向所述使用者眼球发射光信号,所述光强阈值由历史数据获得;
具体的,在智能终端的数据库中设置一个光强阈值,通常设置为200lx,当环境光强大于200lx时采用红外线作为发射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发射,当环境光强小于200lx时采用可见光作为发射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发射。
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确定向使用者眼球发射可见光或者红外的发射角度,根据所述发射角度向使用者发射可见光或者红外线。
具体的,发射角度范围一般为45°~135°范围内,如果光线照射眼球的角度超出这一范围会导致发生散射从而影响测试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光强阈值和照射的预设角度对入射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的光强和角度进行限制,使光线接收器在进行接收眼球反射光线时的精准度提升从而对眼球运行轨迹做出准确的判断。
图2为本申请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立映射关系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包括:
S201、捕捉使用者眼球反射光线形成的反射光信号,根据所述反射光信号产生的位置和停留时间,将所述反射光信号转换成反射电信号;
具体的,对反射光线的捕捉需要智能终端上的信号接收器对光信号进行接收,信号接收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设置在显示器上的光敏面板,在光敏面板上涂覆有半导体类光敏介质,此类介质在红外线照射或者可见光照射下会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电信号。光敏面板的不同位置吸收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的光强不同进而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度也不同。
S202、汇集所述反射电信号形成电信号感应点;
具体的,在光敏面板背对眼球的一面上设置有电信号汇集器,电信号汇集器根据电信号的强度与存储于数据库中的电信号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电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电信号阈值时则进行汇集,否则不进行汇集。电信号阈值为两个分别对应可见光作为发射光源和红外线作为发射光源的情况。
当电信号位置和强度均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某个密码的数值对应时,则开始对下一个主电信号或者副电信号进行位置识别;
当所有的主电信号或者副电信号识别出的密码与数据库中预存的密码一致时,智能终端执行解锁操作。
因为光敏面板上的光敏介质会随着使用发生老化,因此电信号阈值需要根据光敏面板上光敏介质的状况进行误差矫正,其所应用的公式为:
erf(x[i])=a*2/π1/2x 0e-2tdt,
式子中,a为修正因子对误差函数进行修正,其取值范围为0.8~1.0。a的取值用于控制误差函数的数值不超过5;随着光敏介质的老化修正因子a的数值增大,当修正因子小于0.8时需要更换光敏面板以适应光线汇集的需要。
S203、获取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
具体的,在屏幕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以屏幕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然后对屏幕上的各个点赋予以坐标,根据光敏面板上光敏材料的变化所对应的坐标获得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
S204、记录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建立所述感应信息与显示屏物理位置坐标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处理器将电信号汇集器汇集的电信号进行正态排布,抽取最大值所对应的主电信号数值,作为本次眼球追踪的有效数值来衡量本次反射光线捕捉的效果。
如果主电信号数值所对应的眼球反射角在80°~100°范围内则说明此次反射光捕捉正确;
如果主电信号数值所对应的反射角不在80°~100°范围内则抽取正态分布图上的次最大值所对应的附电信号数值,如果副电信号所对应的反射角在80°~100°范围内,则采用副电信号数值作为反射位置判断的依据,如果副电信号值仍然不在80°~100°的范围内,则需对智能终端进行检查。
本实施例中,通过光敏面板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优化处理提升了眼球追踪的效率和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显示屏上的强反射点与使用者眼球曲面上各个点的夹角;
汇总所有获取到的所述夹角,并判断任一所述夹角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反射角阈值,当所有的所述夹角均小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调整所述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入射到所述使用者眼球的角度;
当所述反射强点与眼球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将所述反射强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
具体的,反射角阈值为一个区间阈值,一般在可见光条件下取值范围为60°~120°,而在红外线下的取值范围为70°~110°,红外线的取值范围的区间相对于可见光要窄,这是由于红外线易发生漫反射影响测试效果。
当所述反射点与眼球的夹角小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调整所述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入射到所述使用者眼球的角度;
当所述反射夹角大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所述处理器对所述反射点与预存储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数据库中的密码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
本实施例中,通过去除大于反射角阈值的光线得到提升反射光线与密码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建立所述感应信息与显示屏物理位置坐标的映射关系,包括:
以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解锁数字所在区域的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左右方向为X轴,上下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两个相邻的数字或者图案的距离为A;
以所述坐标原点为圆心,画一半径为R的圆,其中,3/4A≤R≤A;
将所述电信号感应点映射到所述显示器上的像素点中距离所述坐标原点最远的两个像素点的坐标分别记为(X1,Y1)和(X2,Y2)并在这两点之间进行连线,其数学表达式为:y=kx+b,X1≤x≤X2,Y1≤y≤Y2
如果所述像素点的平均距离d=[(X2-X1)2+(Y2-Y1)2]1/2/2是半径R的75%~90%则说明此电信号与所对应的数字相匹配,否则不匹配需对所述电信号的映射位置进行重新分析。
具体的,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几点说明:
(1)当采用红外线作为入射光时,R的取值靠近A,因为红外线的波长较长其反射能量分布范围较广;当波长越长时,R的取值越接近A;
(2)当采用可见光作为入射光时,R的取值靠近3/4A,可见光相对于红外线波长短,发射光的能量相对集中;当波长越短时,R的取值越靠近3/4A;
(3)对于算式y=kx+b,k的取值范围优选是[1/2,2],斜率在此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密码识别的准确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还包括,在所述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后,仍然不能解锁时的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者的虹膜信息,提取虹膜特征点;
将所述虹膜特征点与预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则进行解锁,否则锁屏并且将此次操作过程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具体的,在虹膜识别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红外发射器通过红外线投射方式,以及眨眼识别、注视识别等技术获取眼睛的信息。红外接收器通过采集用户的眨眼动作来认证用户信息;虹膜装置可以利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虹膜装置可以包括虹膜摄像头,虹膜摄像头可以获取虹膜信息,获取的虹膜信息。
本实施例中,采用动态虹膜识别能够更好的记录红外线在眼球移动过程中的反射轨迹,并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该使用者眼球反射红外线的历史数据进行对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还包括,所述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后的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在重新输入后,若通过所述强反射点识别出的密码仍然与所述预存密码不一致,则下达锁屏指令,禁止所述使用者进行解锁操作,并发送报错信息;
具体的,在第二次进行解锁时,红外线发射器或者可见光发射器向使用者眼球发射与第一次解锁时不同波长的光束,以防止因为周围环境因素造成对反射光行走路径的错误判断,比如第一次进行识别时使用的是40μm的可见光,第二次识别时则采用60μm的可见光,两次使用的光波长度尽量相差较大;或者第一次使用可见光作为入射光的光源,第二次则采用红外线作为入射光的光源利用两种光源在进行发射过程中的区别来进行综合识别,避免单一光源在识别过程中的错误。
如果再次利用反射点识别出的密码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预存密码不一致,处理器则向所述显示器下达锁屏指令,使用者将无法对智能终端进行操作;
接收所述报错信息,对所述报错信息进行错误解析,若所述报错信息有误则进行解锁操作,否则对使用者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收入到数据库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使用者身份进行云端识别有效避免了智能终端产生的识别错误导致使用者无法使用该智能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光学信号发射模块,设置为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
光学信号追踪模块,设置为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步骤。
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步骤。所述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
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包括:
采集环境光线,对所述环境光线做光电转换得到所述环境光线的环境光照强度;
将所述光照强度与预设的光强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强阈值,则采用红外线向所述使用者眼球发射光信号;
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小所述于光强阈值时,则采用可见光向所述使用者眼球发射光信号,所述光强阈值由历史数据获得;
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确定向使用者眼球发射可见光或者红外的发射角度,根据所述发射角度向使用者发射可见光或者红外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包括:
捕捉使用者眼球反射光线形成的反射光信号,根据所述反射光信号产生的位置和停留时间,将所述反射光信号转换成反射电信号;
汇集所述反射电信号形成电信号感应点;
获取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
记录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建立所述感应信息与显示屏物理位置坐标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显示屏上的强反射点与使用者眼球曲面上各个点的夹角;
汇总所有获取到的所述夹角,并判断任一所述夹角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反射角阈值,当所有的所述夹角均小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调整所述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入射到所述使用者眼球的角度;
当所述反射强点与眼球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反射角阈值时,将所述反射强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所述电信号感应点的位置信息,建立所述感应信息与显示屏物理位置坐标的映射关系,包括:
以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解锁数字所在区域的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左右方向为X轴,上下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两个相邻的数字或者图案的距离为A;
以所述坐标原点为圆心,画一半径为R的圆,其中,3/4A≤R≤A;
将所述电信号感应点映射到所述显示器上的像素点中距离所述坐标原点最远的两个像素点的坐标分别记为(X1,Y1)和(X2,Y2)并在这两点之间进行连线,其数学表达式为:y=kx+b,X1≤x≤X2,Y1≤y≤Y2
如果所述像素点的平均距离d=[(X2-X1)2+(Y2-Y1)2]1/2/2是半径R的75%~90%则说明此电信号与所对应的数字相匹配,否则不匹配需对所述电信号的映射位置进行重新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还包括在所述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后,仍然不能解锁时的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者的虹膜信息,提取虹膜特征点;
将所述虹膜特征点与预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则进行解锁,否则锁屏并且将此次操作过程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还包括所述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后的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在重新输入后,若通过所述强反射点识别出的密码仍然与所述预存密码不一致,则下达锁屏指令,禁止所述使用者进行解锁操作,并发送报错信息;
接收所述报错信息,对所述报错信息进行错误解析,若所述报错信息有误则进行解锁操作,否则对使用者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收入到数据库中。
8.一种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
光学信号发射模块,设置为获取环境光照强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强度选择红外线或者可见光向使用者的眼球进行光线照射;
光学信号追踪模块,设置为获取所述使用者眼球对所述红外线或者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信号,追踪所述反射光信号的行走轨迹,建立所述行走轨迹与显示屏位置的对应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反射光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强反射点,将所述强反射点与解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进行解锁操作,不一致则进行重新发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于所述使用者眼球重新输入密码,所述解锁密码预存储在数据库中。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的步骤。
CN201811381597.3A 2018-11-20 2018-11-20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739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1597.3A CN109739344B (zh) 2018-11-20 2018-11-20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18/124582 WO2020103291A1 (zh) 2018-11-20 2018-12-28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1597.3A CN109739344B (zh) 2018-11-20 2018-11-20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9344A true CN109739344A (zh) 2019-05-10
CN109739344B CN109739344B (zh) 2021-12-14

Family

ID=6635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81597.3A Active CN109739344B (zh) 2018-11-20 2018-11-20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9344B (zh)
WO (1) WO202010329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320A (zh) * 2019-06-24 2020-12-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型显示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12446012A (zh) * 2019-08-28 2021-03-05 南京深视光点科技有限公司 眼球追踪解锁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12862450A (zh) * 2021-03-02 2021-05-28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试验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06487A (zh) * 2022-04-15 2022-07-05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 字符输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0279A (zh) * 2021-05-28 2021-09-2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码输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4047A (zh) * 2004-03-25 2005-09-28 上海大学 基于微机并行处理结构的六自由度视觉跟踪方法及系统
US20120026276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Andrzej Czyzewski Manner of ranging items on the computer monitor screen surface, especially key words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web browser users
CN104461014A (zh) * 2014-12-26 2015-03-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4636648A (zh) * 2013-11-15 2015-05-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解锁系统及其方法
CN105354545A (zh) * 2015-10-28 2016-0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信息的采集方法及采集系统
CN105425968A (zh) * 2015-12-17 2016-03-23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6097402A (zh) * 2016-06-20 2016-11-09 深圳市麦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目标点是否位于预定区域内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45364A (zh) * 2016-08-30 2017-02-22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解锁系统及智能终端
CN106502378A (zh) * 2016-09-08 2017-03-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界面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77817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北京维熙安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
CN107451443A (zh) * 2017-07-14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63893A (zh) * 2017-07-28 2017-1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580114A (zh) * 2017-08-24 2018-01-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生物识别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173980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Beijing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ce liveness detection
CN108628448A (zh) * 2018-04-12 2018-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亮屏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50408A (zh) * 2018-04-13 2018-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733203A (zh) * 2017-04-20 2018-11-02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球追踪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4047A (zh) * 2004-03-25 2005-09-28 上海大学 基于微机并行处理结构的六自由度视觉跟踪方法及系统
US20120026276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Andrzej Czyzewski Manner of ranging items on the computer monitor screen surface, especially key words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web browser users
CN104636648A (zh) * 2013-11-15 2015-05-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解锁系统及其方法
CN104461014A (zh) * 2014-12-26 2015-03-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5354545A (zh) * 2015-10-28 2016-0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信息的采集方法及采集系统
CN105425968A (zh) * 2015-12-17 2016-03-23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6097402A (zh) * 2016-06-20 2016-11-09 深圳市麦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目标点是否位于预定区域内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45364A (zh) * 2016-08-30 2017-02-22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解锁系统及智能终端
CN106502378A (zh) * 2016-09-08 2017-03-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界面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77817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北京维熙安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
US20180173980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Beijing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ce liveness detection
CN108733203A (zh) * 2017-04-20 2018-11-02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球追踪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51443A (zh) * 2017-07-14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63893A (zh) * 2017-07-28 2017-1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580114A (zh) * 2017-08-24 2018-01-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生物识别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28448A (zh) * 2018-04-12 2018-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亮屏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50408A (zh) * 2018-04-13 2018-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A. MANGE 等: "Gaze and blinking base 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 system",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ING RESEARCH (ICCIC)》 *
栗慧敏: "虹膜识别中活性检测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320A (zh) * 2019-06-24 2020-12-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型显示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12446012A (zh) * 2019-08-28 2021-03-05 南京深视光点科技有限公司 眼球追踪解锁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12862450A (zh) * 2021-03-02 2021-05-28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试验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06487A (zh) * 2022-04-15 2022-07-05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 字符输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3291A1 (zh) 2020-05-28
CN109739344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9344A (zh) 基于眼球运动轨迹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762380B2 (ja) 身分認証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499164B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tilizing unique biometric signatur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520843B (zh) 生物体信息处理装置
CN209168144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KR101439348B1 (ko) 얼굴인식을 이용한 출입통제 및 근태관리 시스템
CN109313706A (zh) 指纹识别装置、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5701885A (zh) 一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20150172287A1 (en) Biometric security and authentication for a mobile device
US20030120934A1 (en) Random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CN108604289B (zh) 用于身份验证的有机体检测系统和方法
US11997087B2 (en) Mobile enrollment using a known biometric
US20130216095A1 (en) Verification object specifying apparatus, verification object specifying program, and verification object specifying method
KR20000070252A (ko) 보안 장치 및 방법
US11089255B2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410407A (zh) 一种人脸及指纹识别门禁控制系统
JP2013250856A (ja) 監視システム
CN109461241A (zh) 一种人脸及指纹识别门禁系统控制方法
CN111462417A (zh) 一种无人银行的多信息验证系统和多信息验证方法
CN109512436A (zh) 一种电磁波手掌生物识别装置及方法
CN208888902U (zh) 一种基于指静脉识别的门禁系统
CN105512644A (zh) 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
KR102069567B1 (ko) 생체 인증을 이용한 통합배선시스템
CN112418044A (zh) 一种具有活体鉴别功能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Zhu et al. RF-AMOC: Human-related RFID tag movement identification in access management of car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