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8701A -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8701A
CN109738701A CN201910026765.5A CN201910026765A CN109738701A CN 109738701 A CN109738701 A CN 109738701A CN 201910026765 A CN201910026765 A CN 201910026765A CN 109738701 A CN109738701 A CN 109738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ner layer
layer cavity
outer lay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67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幼萍
武洁
樊林禛
易承乾
陈庚
陈冰莹
秦司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267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8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8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8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现有的针对绝缘材料的电导测量装置,适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小,并不能满足对不同使用环境的绝缘材料电导特性进行测试。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包括屏蔽箱,所述屏蔽箱包括外层腔和内层腔,所述内层腔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外层腔上设置有第一插头,所述内层腔上设置有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相连接,所述外层腔上设置有第一环氧套管,所述内层腔上设置有第二环氧套管,所述第一环氧套管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管相连接。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中的绝缘材料的电导特性测试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绝缘材料来说,电导特性是其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电气特性之一。电导率,也即电阻率的倒数,能够表征电荷在绝缘材料内部输运的难易程度。通过对绝缘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不同场强下进行电导率测试,能够获得绝缘材料内部包括电荷注入、电荷迁移率、电荷传导机制等微观信息,以及电导率、空间电荷注入阈值、空间电荷注入量等宏观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进一步对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的优劣、寿命的长短等进行研究和评估。因此,电导特性测试对绝缘材料的基础研究必不可少。
在实际运行中,不同电气设备中都会使用绝缘材料,而电气设备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运行。例如,高压直流电缆中的绝缘材料一般运行在室温~70℃温度范围内,中国最北部地区的电气设备外绝缘材料运行在-50℃~室温温度范围内,高温超导电缆及其终端附件中的绝缘材料运行在-196℃~室温温度范围内,航天器的外绝缘材料运行在-183℃~120℃温度范围内。
对不同应用环境中的绝缘材料进行电导特性测试时,环境温度差异较大,最低可达液氮温区(-196℃)及以下,最高可到100℃及以上,但是现有的针对绝缘材料的电导测量装置,适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小,并不能满足对不同使用环境的绝缘材料电导特性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对不同应用环境中的绝缘材料进行电导特性测试时,环境温度差异较大,最低可达液氮温区(-196℃)及以下,最高可到100℃及以上,但是现有的针对绝缘材料的电导测量装置,适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小,并不能满足对不同使用环境的绝缘材料电导特性进行测试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包括屏蔽箱,所述屏蔽箱包括外层腔和内层腔,所述内层腔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外层腔上设置有第一插头,所述内层腔上设置有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相连接,所述外层腔上设置有第一环氧套管,所述内层腔上设置有第二环氧套管,所述第一环氧套管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管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层腔的气压为N*10-3Pa,其中N为任意正实数。
可选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头,所述冷头一端与所述内腔层相连接,所述冷头另一端与支撑体相连接,所述支撑体与制冷机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层腔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仪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恒电流源相连接,所述温控仪与所述恒电流源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包括外层腔气体管道和内层腔气体管道,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与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通过连接管道相贯通,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与所述外层腔相通,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与所述内层腔相通;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气阀,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气阀和第三气阀,所述第二气阀设置于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与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之间,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气压表,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气压表和放气阀;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与分子泵相连接,所述分子泵与机械泵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与氦气存储机构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设置于所述内层腔内,所述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接地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接地电极内侧;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接地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环,所述绝缘环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压板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插头相连接,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第二插头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管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电流测量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高压电极,所述测流测量电极设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上方,所述接地电极设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上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导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试样进行预处理;
2)将所述试样放入电极结构中;
3)将所述电极结构放入内层腔内,连接好线路;
4)对外层腔和所述内层腔抽真空至气压达到10-3Pa级别后,对所述内层腔充入氦气;
5)设置所述内层腔的温度后,调整所述内层腔的温度;
6)待所述内层腔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调整所述内层腔的气压达到10-3Pa级别后进行电导测试;并采集电导电流数据;
7)关闭测量装置,待所述外层腔和所述内层腔气压恢复至正常气压后,取出试样,完成测量。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样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3.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提供的电导测量装置,通过设置外层腔和内层腔,并在内层腔上设置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来调整内层腔的温度,使得内层腔的温度能够在-250℃~100℃温度范围内精确控制,误差不超过±1℃;实现电导测量装置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稳定地温度控制。在测试过程中,外层腔的气压一直保持在10-3Pa级别,极大的削弱了内层腔与外界的热传递,保温隔热性能良好;测量电压高达±40kV。该电导测试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中的绝缘材料的电导特性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现有的电导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电导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电导测量装置的电极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外层腔、2-内层腔、3-加热组件、4-第一插头、5-第二插头、6-第一环氧套管、7-第二环氧套管、8-冷头、9-支撑体、10-制冷机、11-温度传感器、12-温控仪、13-恒电流源、14-外层腔气体管道、15-内层腔气体管道、16-第一气阀、17-第二气阀、18-第三气阀、19-第一气压表、20-第二气压表、21-放气阀、22-分子泵、23-机械泵、24-氦气存储机构、25-第一电极、26-第二电极、27-接地电极、28-绝缘环、29-第二压板、30-高压直流电源、31-第一压板、32-环氧支撑柱、33-上螺帽、34-下螺帽、35-静电计、36-接地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依照这些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并能够实施本申请。在不违背本申请原理的情况下,各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获得新的实施方式,或者替代某些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获得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
现有的电导测量装置检测的温度范围一般只能达到常温~90℃。目前常见的典型的电导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采用三电极结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接地极)。直流源通过保护电阻,与第一电极相连,对试样施加直流高场;流过试样的电导电流,通过第二电极,被电流表采集,并传输给计算机保存。接地极用于屏蔽试样的表面电流,屏蔽箱用于隔绝外部的电磁干扰。一般用烘箱作为屏蔽箱,烘箱可以改变内部温度,测试常温~90℃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电流。其中,根据功能的不同,第二电极也可以称为电流测量电极,第一电极也可以称为高压电极。
铑铁温度计是焊接行业的重要计量仪器,用来测试各种形状型号的铑铁嘴的温度,以此来确定铑铁头的工作状态。
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包括屏蔽箱,所述屏蔽箱包括外层腔1和内层腔2,所述内层腔2上设置有加热组件3和冷却组件,所述外层腔1上设置有第一插头4,所述内层腔2上设置有第二插头5,所述第一插头4和所述第二插头5相连接,所述外层腔1上设置有第一环氧套管6,所述内层腔2上设置有第二环氧套管7,所述第一环氧套管6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管7相连接。
外层腔1,内层腔2均采用不锈钢304,外层腔1的上部为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与外层腔体之间采用橡胶圈密封,内层腔2的上部为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与内层腔体之间采用铜圈密封;加热组件3与内层腔2之间为缠绕紧密接触;这里的第一插头4和第二插头5均为航空插头,该航空插头与外层腔1、内层腔2之间紧密接触,对试样施加直流高压时,一方面气密性良好,能够使外层腔1和内层腔2保持高真空;另一方面,环氧树脂的耐压等级高,能够提供足够高的绝缘强度;最后,环氧树脂在低温下释气量少(释放气体),不影响高真空环境起到密封作用;第一环氧套管6与外层腔1之间紧密接触,起到密封和绝缘双重作用,第二环氧套管7与内层腔2之间紧密接触,起到密封和绝缘双重作用,第一环氧套管6与高压直流电源30相连接;屏蔽箱采用双层腔结构,可以对外层腔1和内层腔2进行分别控制,减少内层腔2与外层腔1的热传递,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内层腔2通过冷却组件提供恒定的制冷功率,通过加热组件3提供恒定的制热功率,使得内层腔2的温度能够在-250℃~100℃温度范围内精确控制,误差不超过±1℃。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的稳定的温度控制。在电导测试过程中,内层腔2的气压一直保持在10-3Pa级别(高真空)。在高真空环境下,电极表面的电晕放电以及试样表面的闪络放电的放电电压均大幅提高,因此可以施加更高幅值的电压,电压等级可以达到40kV。该加热组件3为1根加热丝,绕在内层腔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腔1的气压为N*10-3Pa,其中N为任意正实数。
在测试过程中,外层腔1的气压一直保持在10-3Pa级别,极大的削弱了内层腔2与外界的热传递,提高保温隔热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头8,所述冷头8一端与所述内腔层2相连接,所述冷头8另一端与支撑体9相连接,所述支撑体9与制冷机10相连接。
冷头8与内层腔2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实现紧密接触。制冷机10采用GM双极制冷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设置于所述内层腔2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与温控仪12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与恒电流源13相连接,所述温控仪12与所述恒电流源13相连接。
温度传感器11采用铑铁温度计,直接测试内层腔体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包括外层腔气体管道14和内层腔气体管道15,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通过连接管道相贯通,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所述外层腔1相通,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与所述内层腔2相通;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上设置有第一气阀16,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气阀17和第三气阀18,所述第二气阀17设置于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之间,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上设置有第一气压表19,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上设置有第二气压表20和放气阀21;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分子泵22相连接,所述分子泵22与机械泵23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与氦气存储机构24相连接。试样的温度控制方式为气体(氦气)传热,由于氦气的能够在-250℃~100℃温度范围内保持气体状态,不会液化,因此,在-250℃~100℃温度范围内,能够通过改变内层腔2的温度,进而通过气体传热的方式,精确的有效的控制试样的温度。
如图2所示,第一气阀16、第二气阀17和第三气阀18可以控制外层腔气体管道14和内层腔气体管道15的通断,具体地,这里的第一气阀16设置于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上部,隔断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连接管道,如果关闭第一气阀16就会使得气体不能通过外层腔气体管道14进入外层腔1,如果关闭第二气阀17使得氦气不能进入外层腔气体管道14,而只能进入内层腔气体管道15,进而进入内层腔2,当然,这里需要保证第三气阀18处于打开状态,如果关闭第三气阀18,则氦气不能进入外层腔气体管道14和内层腔气体管道15;内层腔气体管道15直接与内层腔2相通,与外层腔1不通。氦气存储机构24为内层腔气体管道15提供氦气,也即为内层腔2提供氦气。当关闭第三气阀18,关闭分子泵22与机械泵23,同时打开第一气阀16、第二气阀17和放气阀21,外界空气会进入外层腔1和内层腔2,使外层腔1和内层腔2的气压恢复至1个大气压。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设置于所述内层腔2内,所述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25、第二电极26和接地电极27,所述第一电极25设置于所述接地电极27内侧,所述第一电极25与所述接地电极27之间设置有绝缘环28,所述绝缘环28与所述第一电极25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电极26与第二压板29间隙配合。
接地电极27设置于第一压板31之间,该第一压板31和第二压板29之间通过环氧支撑柱32进行支撑,该环氧支撑柱32通过上螺帽33与第一压板31进行固定,通过下螺帽34与第二压板29进行固定,第一压板31、第二压板29、环氧支撑柱32、上螺帽33和下螺帽34均采用同一种材质即环氧树脂,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形变量较小;第一压板31、第二压板29和环氧支撑柱32之间为滑配结合(间隙配合);上螺帽33,环氧支撑柱32和下螺帽34之间为螺纹结合;第一电极25,接地极27,第二电极26均采用同一种材质即不锈钢304,绝缘环28采用环氧树脂,不锈钢304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形变量很小;第一压板31,接地极27,绝缘环28与第一电极25之间均为滑配结合(间隙配合);第二电极26和第二压板29之间为滑配结合(间隙配合);使得各部件之间留有较大的形变裕度。因此,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电极结构不会因为各部件之间可能发生的横向的热胀冷缩,而产生各部件之间的横向的挤压,因此也就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电极结构变形、试样接触不良好等问题,保证了测量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25与所述第二插头5相连接,所述接地电极27与所述第二插头5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26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管7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25为电流测量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6为高压电极,所述测流测量电极设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上方,所述接地电极27设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上方。
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当第一电极25(电流测量电极)和接地极27产生纵向的热胀冷缩时,不会因为两者之间在纵向上的形变量的不同而导致与试样接触不良好。另外,第一电极25和接地极27的重量足够重,能够使试样与电极之间良好接触。反例可参见图1,当电流测量电极和接地极在纵向方向上形变量不同时,就会导致某一个电极与试样接触不良好,进而影响测量精度。
第一电极25通过第二插头5与静电计35相连接,静电计35采用keithley 6517b。温控仪12和静电计35均与计算值连接,通过计算机的Labview程序自动控制静电计35采集数据,以及通过控制温控仪12实现对实验温度的读取和控制;高压直流电源30包含了保护电阻。接地电极27通过第二插头5与接地组件36相连接。
电导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试样进行预处理;
2)将所述试样放入电极结构中;
3)将所述电极结构放入内层腔2内,连接好线路;
4)对外层腔1和所述内层腔2抽真空至气压达到10-3Pa级别后,对所述内层腔2充入氦气;
5)设置所述内层腔2的温度后,调整内层腔2的温度;
6)待内层腔2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调整内层腔2的气压达到10-3Pa级别后进行电导测试;并采集电导电流数据;
7)关闭测量装置,待所述外层腔1和所述内层腔2气压恢复至正常气压后,取出试样,完成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样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25和所述第二电极26之间。
实施例
1)选取试样厚度一般为10μm~500μm之间,将试样两面用酒精擦洗干净,并在两面溅射金,以使试样与电极之间良好接触。
2)将试样放入电极结构中,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电极25、试样、第二电极26。第一电极25的重量足够大,使得试样与电极之间紧密接触。
3)将电极结构放入内层腔2中,连接好线路。其中,第一电极25通过导线连接线与静电计35连接;接地极27通过导线连接线与接地组件36连接;第二电极26通过导线连接线与高压直流电源30连接。然后将外层腔1和内层腔2密封。
4)打开第一气阀16和第二气阀17,关闭第三气阀18;打开机械泵23,开始抽真空;等到外层腔1和内层腔2的气压达到10Pa以下时,打开分子泵22,继续抽真空,直到外层腔1和内层腔2的气压达到10-3Pa级别;关闭第二气阀17,打开第三气阀18,对内层腔2冲入一定量氦气(10Mpa左右),然后关闭第三气阀18。
5)打开制冷机10,对内层腔2施加恒定的制冷功率;利用计算机的Labview程序控制温控仪12,温控仪12通过温度传感器11获取内层腔2的温度,并通过控制恒电流源13的开断,使得加热组件3产生所需要的制热功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计算机的Labview程序自动控制内层腔2的温度。
6)等到内层腔2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30min之后,打开第二气阀17,直到内层腔2的气压达到10-3Pa级别,关闭第二气阀17。此时,试样的温度就是所设定的温度,可以进行电导测试。
7)打开高压直流电源30,对试样施加一定的场强;同时打开静电计35,并利用计算机的Labview程序自动控制静电计采集电导电流数据,电流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一般采集持续时间为20min(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然后关闭静电计35,关闭高压直流电源30,结束一组测量。通过改变高压直流电源30输出电压的幅值,可以进行不同场强下的电导电流测试。
8)当所有测量过程结束之后,首先关闭制冷机10,利用计算机的Labview程序将内层腔2的温度恢复至室温,然后关闭分子泵22,等到分子泵22完全关闭之后,再关闭机械泵23,然后打开第二气阀17和放气阀21,使外层腔1和内层腔2的气压恢复至一个大气压。然后依次打开外层腔1和内层腔2的盖板,取出电极结构,取出试样,完成测量。
现有的电导测试装置温度范围比较窄。一方面原因是屏蔽箱不能实现很宽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控制,另一方面原因是现有的电极结构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由于不同的部位热缩率会有差异,例如可能会导致第二电极和接地极的高度不相同,进而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现有的电导测试装置测试电压不够高。由于更高的电压等级对绝缘要求更高,而且当电压很高时,一方面上电极部位可能产生电晕放电,另一方面试样表面也可能产生闪络放电,因此,现有的电导测试装置测试电压不够高。现有的电导测试装置,温度控制精度不够高。由于现有的测试装置,控制控制主要采用烘箱,而烘箱直接与外界接触,散热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温度控制的波动比较大。
本申请提供的电导测量装置,通过设置外层1腔和内层腔2,并在内层腔2上设置加热组件3和冷却组件来调整内层腔2的温度,使得内层腔2的温度能够在-250℃~100℃温度范围内精确控制,误差不超过±1℃;实现电导测量装置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稳定地温度控制。在测试过程中,外层腔1的气压一直保持在10-3Pa级别,极大的削弱了内层腔2与外界的热传递,保温隔热性能良好;测量电压高达±40kV。该电导测试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中的绝缘材料的电导特性测试需求。
尽管在上文中参考特定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范围内,可以针对本申请公开的配置和细节做出许多修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并且权利要求意在涵盖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等同物文字意义或范围所包含的全部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箱,所述屏蔽箱包括外层腔(1)和内层腔(2),所述内层腔(2)上设置有加热组件(3)和冷却组件,所述外层腔(1)上设置有第一插头(4),所述内层腔(2)上设置有第二插头(5),所述第一插头(4)和所述第二插头(5)相连接,所述外层腔(1)上设置有第一环氧套管(6),所述内层腔(2)上设置有第二环氧套管(7),所述第一环氧套管(6)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管(7)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腔(1)的气压为N*10-3Pa,其中N为任意正实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头(8),所述冷头(8)一端与所述内腔层(2)相连接,所述冷头(8)另一端与支撑体(9)相连接,所述支撑体(9)与制冷机(10)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设置于所述内层腔(2)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与温控仪(12)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与恒电流源(13)相连接,所述温控仪(12)与所述恒电流源(13)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包括外层腔气体管道(14)和内层腔气体管道(15),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通过连接管道相贯通,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所述外层腔(1)相通,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与所述内层腔(2)相通;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上设置有第一气阀(16),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气阀(17)和第三气阀(18),所述第二气阀(17)设置于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之间,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上设置有第一气压表(19),所述内层腔气体管道(15)上设置有第二气压表(20)和放气阀(21);所述外层腔气体管道(14)与分子泵(22)相连接,所述分子泵(22)与机械泵(23)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与氦气存储机构(24)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设置于所述内层腔(2)内,所述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25)、第二电极(26)和接地电极(27),所述第一电极(25)设置于所述接地电极(27)内侧;所述第一电极(25)与所述接地电极(27)之间设置有绝缘环(28),所述绝缘环(28)与所述第一电极(25)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电极(26)与第二压板(29)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5)与所述第二插头(5)相连接,所述接地电极(27)与所述第二插头(5)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26)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管(7)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5)为电流测量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6)为高压电极,所述测流测量电极设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上方,所述接地电极(27)设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上方。
9.一种电导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试样进行预处理;
2)将所述试样放入电极结构中;
3)将所述电极结构放入内层腔(2)内,连接好线路;
4)对外层腔(1)和所述内层腔(2)抽真空至气压达到10-3Pa级别后,对所述内层腔(2)充入氦气;
5)设置所述内层腔(2)的温度后,调整所述内层腔(2)的温度;
6)待所述内层腔(2)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调整所述内层腔(2)的气压达到10-3Pa级别后进行电导测试,并采集电导电流数据;
7)关闭测量装置,待所述外层腔(1)和所述内层腔(2)气压恢复至正常气压后,取出试样,完成测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样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25)和所述第二电极(26)之间。
CN201910026765.5A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9738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6765.5A CN109738701A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6765.5A CN109738701A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8701A true CN109738701A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64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6765.5A Pending CN109738701A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870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4882A (zh) * 2019-08-26 2019-11-29 福州汇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温箱用带温度监控的屏蔽箱
CN112327110A (zh) * 2020-10-19 2021-02-0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制冷机传导冷却的宽温区液体介质环境试验装置
CN113933625A (zh) * 2021-09-28 2022-01-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拓展的通用型材料及器件电学性能测试系统
CN115047235A (zh) * 2022-07-02 2022-09-1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的自动测量变温电导电流测量装置
CN115684273A (zh) * 2022-11-11 2023-02-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高温超高精密电输运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1485A (zh) * 2006-05-26 2006-10-2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高温电阻率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2928718A (zh) * 2012-11-06 2013-02-13 华北电力大学 超导绝缘材料电气特性测试装置
CN103954847A (zh) * 2014-05-12 2014-07-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油纸复合绝缘频域介电谱及电导率测试的试验装置
CN104133112A (zh) * 2014-07-14 2014-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真空高温电导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4635054A (zh) * 2015-02-11 2015-05-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封闭式温控固体介质电阻率测量装置
CN104965125A (zh) * 2015-06-25 2015-10-07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电缆附件绝缘材料界面电导率的测量系统
CN105203848A (zh) * 2015-06-16 2015-12-30 湘潭大学 复阻抗谱的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205374603U (zh) * 2015-12-28 2016-07-0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油纸绝缘电导特性的装置
CN206161733U (zh) * 2016-11-08 2017-05-1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监测绝缘材料电导率温度控制装置
CN107478905A (zh) * 2017-08-03 2017-12-15 天津中环电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导率测试仪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1485A (zh) * 2006-05-26 2006-10-2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高温电阻率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2928718A (zh) * 2012-11-06 2013-02-13 华北电力大学 超导绝缘材料电气特性测试装置
CN103954847A (zh) * 2014-05-12 2014-07-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油纸复合绝缘频域介电谱及电导率测试的试验装置
CN104133112A (zh) * 2014-07-14 2014-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真空高温电导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4635054A (zh) * 2015-02-11 2015-05-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封闭式温控固体介质电阻率测量装置
CN105203848A (zh) * 2015-06-16 2015-12-30 湘潭大学 复阻抗谱的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4965125A (zh) * 2015-06-25 2015-10-07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电缆附件绝缘材料界面电导率的测量系统
CN205374603U (zh) * 2015-12-28 2016-07-0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油纸绝缘电导特性的装置
CN206161733U (zh) * 2016-11-08 2017-05-1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监测绝缘材料电导率温度控制装置
CN107478905A (zh) * 2017-08-03 2017-12-15 天津中环电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导率测试仪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4882A (zh) * 2019-08-26 2019-11-29 福州汇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温箱用带温度监控的屏蔽箱
CN112327110A (zh) * 2020-10-19 2021-02-0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制冷机传导冷却的宽温区液体介质环境试验装置
CN113933625A (zh) * 2021-09-28 2022-01-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拓展的通用型材料及器件电学性能测试系统
CN113933625B (zh) * 2021-09-28 2022-07-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拓展的通用型材料及器件电学性能测试系统
CN115047235A (zh) * 2022-07-02 2022-09-1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的自动测量变温电导电流测量装置
CN115684273A (zh) * 2022-11-11 2023-02-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高温超高精密电输运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8701A (zh) 一种电导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2928718B (zh) 超导绝缘材料电气特性测试装置
CN102305804B (zh) 一种高温超导材料超导转变温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8445309A (zh) 一种温度梯度场下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5588958B (zh) 一种快速多功能电子元器件温度特性测量仪器及测试腔体
CN108519545B (zh) 一种极寒条件下高压绝缘子沿面闪络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3925759B (zh) 用于热物性测量的宽温区控温恒温装置
CN101949873A (zh) 一种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装置
CN207832953U (zh) 一种电力用油工频耐压的测试装置
CN104502400A (zh) 一种隔热材料高温热导率平面热源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613051B (zh) 一种采用对比法测量材料Seebeck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5136845A (zh) 固体粉末导热系数的瞬态热带法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5203848B (zh) 复阻抗谱的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10160654A (zh) 一种gis内外温升监测试验装置
CN208314083U (zh) 一种温度梯度场下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测量装置
CN108957254A (zh) 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沿面闪络特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8314123U (zh) 一种极寒条件下高压绝缘子沿面闪络实验装置
CN108267644A (zh) 一种用于绝缘材料介电性能测试的可控温双电极系统
CN209878636U (zh) 一种热电参数测试装置
CN104237300A (zh) 一种玻封表贴二极管稳态热阻测试夹具和测试方法
CN214749925U (zh) 一种半导体变温样品台
CN111856370B (zh) 超导器件测试探杆
CN211825796U (zh) 一种热电器材发电和制冷效率的测试仪器
CN112730538A (zh) 一种温湿度可调的绝缘油介电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9513911U (zh) 表面电阻测试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