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8018A -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8018A
CN109738018A CN201910074965.8A CN201910074965A CN109738018A CN 109738018 A CN109738018 A CN 109738018A CN 201910074965 A CN201910074965 A CN 201910074965A CN 109738018 A CN109738018 A CN 109738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etecting element
perfusion
trolley
testing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49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香
郑大桥
廖金军
苏亮
蒋海华
施浪
伍容
陈望
刘志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749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8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8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8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装置、台车、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检测装置包括:发光元件,设置于台车上,发光元件可发射光线;第一检测元件,设置于台车,用于检测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元件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的灌注情况;其中,在台车工作过程中,发光元件可向隧道内壁发射光线,第一检测元件检测光线经隧道内壁反射后的亮度,控制器根据亮度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非接触的光照度作为判定条件,通过照度来区分灌注原料的存在与否,检测效果稳定可靠;检测装置随台车设置,不需要提前安装布置,方便便捷。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装置、一种台车、一种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是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形成复合式衬砌。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从台车灌注口注入混凝土,并根据混凝土的实时灌注高度从下到上依次改变灌注口直至顶部。需要注意的是,太快的灌注速度以及混凝土浇筑时,左右侧的高度偏差过大,容易导致台车模具产生移动和变形;同时,如果灌注的时间过长,易产生施工缝。因此,灌注的高度控制也是二次衬砌质量管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有必要在检查窗口的同时照亮它并进行目视检查。
现有的灌注高度检测手段常用的包括安装摄像头、电极片、检测管等方法。通过摄像头图像需要人工进行判定,而且单个摄像头并不能同时监控整个灌注空间;电极片检测的方式需要在每次灌注前安装电极片,所以局限对拱顶位置的检测;安装检测管的方式需要人工判断灌注位置并需要在灌注过程中及时的对检测管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台车。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灌注情况检测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发光元件,设置于台车上,发光元件可发射光线;第一检测元件,设置于台车,用于检测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元件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的灌注情况;其中,在台车工作过程中,发光元件可向隧道内壁发射光线,第一检测元件检测光线经隧道内壁反射后的亮度,控制器根据亮度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发光元件、第一检测元件及控制器。其中,将发光元件及第一检测元件设置于台车相互适配的位置,具体地,要保证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经反射后能够朝向第一检测元件。将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元件相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具体地,在台车工作过程中,发光元件朝向隧道内壁一侧发射光线。在灌注原料未到达第一检测元件位置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隧道内壁可反射至第一检测元件,此时经反射后的光线具有较强的亮度,保证第一检测元件可以检测得到,控制器便可根据检测到的光线亮度确定灌注情况,判断灌注原料还未达到第一检测元件的位置;在灌注原料已经到达第一检测元件后,光线经隧道内壁无法反射至第一检测元件,第一检测元件也就无法检测到经反射后光线的亮度,此时控制器便可根据无法检测到光线而确定灌注原料已经达到第一检测元件的位置。具体地,将检测到的光线转化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强弱由光线的亮度强弱决定,通过第一检测元件和发光元件之间的电信号的强弱以判断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光照度强弱来判定灌注原料的灌注情况,通过非接触的光照度作为判定条件,通过光照度来区分灌注原料的存在与否,以此来判定灌注情况,检测效果更加稳定可靠,为台车全自动作业提供保障;检测装置随台车设置,不需要提前安装布置,可重复使用、维护简便;发光元件的设置确保了灌注空间的光照度,为人工检查与维修提供了便利,为人工检测提供“可视化”的光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防水板,设置于与发光元件相对的一侧,光线经防水板后发生反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与发光元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板,具体地,将防水板设置于隧道内壁,且防水板朝向发光元件的一侧采用光滑平面,保证光线的最佳反射效果。通过防水板的设置,一方面避免隧道内壁渗水,保证施工安全;另一方面增强光线的反射效果,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检测元件为照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亮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检测元件设置照度传感器,且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亮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地,可以呈正相关变化或负相关变化,以使得在照度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反射后光线时,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改变,以确保控制器对灌注情况的精准确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照度传感器为以下传感器之一或其组合: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
在该技术方案中,保证对灌注情况的精准确定的前提下,选取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之一或其组合检测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上述传感器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便于后期维修更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包括:第二检测元件,设置于台车上,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灌注原料的压力;其中,在台车工作过程中,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台车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元件,通过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灌注原料的压力。具体地,是在台车上设置有重力传感器,且重力传感器位于灌注原料的下方,可以检测灌注原料施加于台车的作用力。而控制器还可根据第二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使得第一检测元件与第二检测元件相互配合,以从光照度及重力两个角度判断灌注情况,避免由于局部遮挡光线而造成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基于第一检测元件与第二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报警器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发出警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在检测装置工作过程中,当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不一致时,报警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发出警报,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相应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光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元件沿竖直方向在台车呈均匀分布;第一检测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元件沿竖直方向在台车呈均匀分布;第二检测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元件沿竖直方向在台车呈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发光元件、第一检测元件及第二检测元件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具体地,每一个发光元件、第一检测元件及第二检测元件组成一组检测组件,对一个位置的灌注情况进行检测,而多组检测组件沿竖直方向在台车呈均匀分布,从而对多个位置的灌注情况进行检测,最终得到灌注高度。
具体地,在检测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多个位置的第一检测元件与第二检测元件相互配合,以检测其所在位置是否灌注完成,从而使得多个位置的第一检测元件与第二检测元件共同配合,最终得到灌注高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台车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台车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检测装置,因此具有上述检测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根据亮度及预设亮度确定第一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首先获取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然后将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与预设亮度相比较,以得到第一检测结果,进而根据第一检测结果确定预定位置的灌注情况。具体地,是判断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是否小于预设亮度,当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表明光线无法反射至检测位,证明灌注原料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当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时,表明光线可以反射至检测位,证明灌注原料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本发明第三发明提供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光照强弱来判定灌注原料的灌注情况,通过非接触的光照度作为判定条件,通过光照度来区分灌注原料的存在与否,以此来判定灌注情况,检测效果和设备更加稳定可靠。具体地,将检测到的光线转化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强弱由光线的亮度强弱决定,通过第一检测元件和发光元件之间的电信号的强弱以判断预定位置是否灌注完成。
具体地,是分别检测多个位置是否完成灌注,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灌注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获取灌注原料的压力;根据压力与预设压力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第一检测结果后,获取灌注原料的压力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然后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具体地,是判断灌注原料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当灌注原料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证明灌注原料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当灌注原料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证明灌注原料还未到达预定位置。在通过光照度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再依据重力作为判断依据以确定灌注情况,使得光照度与灌注原料重力组成冗余检测方式,以此判定台车灌注空间内各个位置灌注原料的实时灌注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亮度小于预设亮度,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的情况,根据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基于亮度小于预设亮度,且压力小于预设压力的情况,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表示通过光照度的检测方式检测到灌注高度已经到达预定位置。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因此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具体地,当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表明并不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证明此时灌注高度已经达到预定位置,因此可将第一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当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表明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证明此时灌注高度还未达到预定位置,因此将第二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依据。通过上述检测方式,使得检结果更加精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基于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发出警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不一致时,表明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因此发出警报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后续处理。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因此具有上述灌注情况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台车的工作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检测装置,102发光元件,104第一检测元件,106防水板,108第二检测元件,200灌注原料,300台车,400隧道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台车300、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发光元件102,设置于台车300上,发光元件102可发射光线;第一检测元件104,设置于台车300上,用于检测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元件104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104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104的灌注情况;其中,在台车300工作过程中,发光元件102可向隧道内壁400发射光线,第一检测元件104检测光线经隧道内壁400反射后的亮度,控制器根据亮度确定第一检测元件104处是否灌注完成。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包括相互配合的发光元件102、第一检测元件104及控制器。其中,将发光元件102及第一检测元件104设置于台车300相互适配的位置,具体地,要保证发光元件102发射的光线经反射后能够朝向第一检测元件104。将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元件104相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元件104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104处是否灌注完成。具体地,在台车300工作过程中,发光元件102朝向隧道内壁400一侧发射光线。在灌注原料200未到达第一检测元件104时,发光元件102发出的光线经隧道内壁400可反射至第一检测元件104,此时经反射后的光线具有较强的亮度,保证第一检测元件104可以检测得到,控制器便可根据检测到的光线亮度确定灌注情况,判断灌注原料200还未达到第一检测元件104;在灌注原料200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后,光线经隧道内壁400无法反射至第一检测元件104,第一检测元件104也就无法检测到经反射后光线的亮度,此时控制器便可根据无法检测到光线而确定灌注原料200已经达到第一检测元件104。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检测装置100通过检测光照度强弱来判定灌注原料200的灌注情况,通过非接触的光照度作为判定条件,通过光照度来区分灌注原料200的存在与否,以此来判定灌注情况,检测效果更加稳定可靠;检测装置100随台车300设置,不需要提前安装布置,可重复使用、维护简便;发光元件102的设置确保了灌注空间的光照度,为人工检查与维修提供了便利,为人工检测提供“可视化”的光源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防水板106,设置于与发光元件102相对的一侧,光线经防水板106后发生反射。
在该实施例中,与发光元件10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板106,具体地,将防水板106设置于隧道内壁400,且防水板106朝向发光元件102的一侧采用光滑平面,保证光线的最佳反射效果。通过防水板106的设置,一方面避免隧道内壁400渗水,保证施工安全;另一方面增强光线的反射效果,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检测元件104为照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亮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检测元件104设置照度传感器,且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亮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地,可以呈正相关变化或负相关变化,以使得在照度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反射后光线时,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改变,以确保控制器对灌注情况的精准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照度传感器为以下传感器之一或其组合: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
在该实施例中,保证对灌注情况的精准确定的前提下,选取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之一或其组合检测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上述传感器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便于后期维修更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包括:第二检测元件108,设置于台车300上,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灌注原料200的压力;其中,在台车300工作过程中,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104的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元件108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104是否灌注完成。
在该实施例中,在台车300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元件108,通过第二检测元件108检测灌注原料200的压力。具体地,是在台车300上设置有重力传感器,且重力传感器位于灌注原料200的下方,可以检测灌注原料200施加于台车300的作用力。而控制器还可根据第二检测元件108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元件处104是否灌注完成,使得第一检测元件104与第二检测元件108相互配合,以从光照度及重力两个角度判断灌注高度,避免由于局部遮挡光线而造成第一检测元件104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基于第一检测元件104与第二检测元件108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报警器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发出警报。
在该实施例中,将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在检测装置100工作过程中,当第一检测元件104的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元件108的检测结果不一致时,报警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发出警报,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相应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光元件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元件102沿竖直方向在台车300呈均匀分布;第一检测元件1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元件102沿竖直方向在台车300呈均匀分布;第二检测元件10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元件102沿竖直方向在台车300呈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102、第一检测元件104及第二检测元件108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具体地,每一个发光元件102、第一检测元件104及第二检测元件108组成一组检测组件,对一个位置的灌注情况进行检测,而多组检测组件沿竖直方向在台车300呈均匀分布,从而对多个位置的灌注情况进行检测,最终得到灌注高度。
具体地,在检测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多个位置的第一检测元件104与第二检测元件108相互配合,以检测其所在位置是否灌注完成,从而使得多个位置的第一检测元件104与第二检测元件108共同配合,最终得到灌注高度。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装置100通过检测光照度强弱来判定灌注原料200的灌注高度,通过非接触的光照度作为判定条件,通过光照度来区分灌注原料200的存在与否,以此来判定灌注高度,检测效果更加稳定可靠;检测装置100随台车300设置,不需要提前安装布置,可重复使用、维护简便;发光元件102的设置确保了灌注空间的光照度,为人工检查与维修提供了便利,为人工检测提供“可视化”的光源条件。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灌注原料200选用混凝土,选用LED照明作为发光元件102,选用照度传感器作为第一检测元件104,选用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二检测元件108。1个LED照明、1个照度传感器及1个压力传感器分为一组,一共11组。每组固定设置在框架上的安装孔中。为了满足整个台车300的检测需求,在纵向方向的5个截面设置上述器件,也就是共55组照度传感器和LED照明及压力传感器。
在台车300工作过程中,安装在台车300内壁的LED照明在中心表面上发出的光明亮地照亮分段空间,并在防水片上反射并照射在照度传感器上。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当混凝土灌注高度到达照度传感器时,光线由于被混凝土阻挡,不会到达照度传感器。由于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根据光的强度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器检测照度传感器电阻值,判定混凝土浇筑到该照度传感器的位置。同时,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也能够反应灌注高度,与照度传感器数据构成冗余检测。当同一位置的照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数据出现较大偏差时,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做出提示。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装置100随台车300设置,不需要提前安装布置,可重复使用、维护简便;通过非接触的光照度作为判定条件,检测效果和设备更加稳定可靠;重力传感器与照度传感器相互配合,采用冗余检测方式,大幅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为台车300全自动作业提供保障;LED照明确保了浇注空间的光照度,为人工检查与维修提供了便利。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台车300,如图2所示,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检测装置10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台车300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检测装置100,因此具有上述检测装置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此外,当检测装置100检测到混凝土已经灌注稿预定高度后,改变台车的灌注口,直至到达顶部,完成灌注。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包括:
S302,获取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
S304,根据亮度及预设亮度确定第一检测结果;
S306,根据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然后将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与预设亮度相比较,以得到第一检测结果,进而根据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灌注高度。具体地,是判断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是否小于预设亮度,当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表明光线无法反射至检测位,证明灌注原料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当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时,表明光线可以反射至检测位,证明灌注原料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本发明第三发明提供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光照强弱来判定灌注原料的灌注高度,通过非接触的光照度作为判定条件,通过光照度来区分灌注原料的存在与否,以此来判定灌注高度,检测效果和设备更加稳定可靠。
具体地,是分别检测多个位置是否完成灌注,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灌注高度。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获取灌注原料的压力;根据压力与预设压力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检测结果后,获取灌注原料的压力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然后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高度。具体地,是判断灌注原料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当灌注原料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证明灌注原料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当灌注原料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证明灌注原料还未到达预定位置。在通过光照度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再依据重力作为判断依据以确定灌注情况,使得光照度与灌注原料重力组成冗余检测方式,以此判定台车灌注空间内各个位置灌注原料的实时灌注高度。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高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亮度小于预设亮度,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的情况,根据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基于亮度小于预设亮度,且压力小于预设压力的情况,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在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表示通过光照度的检测方式检测到灌注高度已经到达预定位置。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因此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具体地,当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表明并不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证明此时灌注高度已经达到预定位置,因此可将第一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当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表明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证明此时灌注高度还未达到预定位置,因此将第二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依据。通过上述检测方式,使得检结果更加精准。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基于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发出警报。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不一致时,表明存在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的情况,因此发出警报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后续处理。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包括:
S402,获取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
S404,判断亮度是否小于预设亮度,当结果为是时执行S406,否则返回S402;
S406,获取灌注原料的压力;
S408,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当结果为是时执行S410,否则返回S406;
S410,确定灌注高度到达预定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光照度强弱及重力两方面综合确定灌注高度。首先获取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然后将亮度与预设亮度相比较,以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具体地,是判断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是否小于预设亮度,当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表明光线无法反射至检测位,证明灌注原料已经到达预定位置,此时便可再次根据重力检测灌注高度;当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时,表明光线可以反射至检测位,证明灌注原料还未到达预定位置,因此重复上述步骤。进一步地,获取灌注原料的压力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具体地,判断灌注原料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当灌注原料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证明灌注原料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即无论是通过光照度检测还是通过重力检测,灌注原料均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当灌注原料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证明灌注原料还未到达预定位置,即虽然通过光照强度检测灌注原料已经到达预定位置,但可能是由于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造成的误判断,因此此时灌注原料还未到达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当灌注原料局部遮挡光线造成误判断后,可发出警报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后续处理。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因此具有上述灌注情况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元件,设置于台车上,所述发光元件可发射光线;
第一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台车,用于检测所述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处的灌注情况;
其中,在所述台车工作过程中,所述发光元件可向隧道内壁发射所述光线,所述第一检测元件检测所述光线经所述隧道内壁反射后的亮度,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亮度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水板,设置于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一侧,所述光线经所述防水板后发生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元件为照度传感器,所述照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所述亮度的变化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度传感器为以下传感器之一或其组合: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台车上,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灌注原料的压力;
其中,在所述台车工作过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及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处是否灌注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与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所述报警器可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发出警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竖直方向在所述台车呈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竖直方向在所述台车呈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竖直方向在所述台车呈均匀分布。
8.一种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
9.一种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光线经反射后的亮度;
根据所述亮度及预设亮度确定第一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灌注原料的压力;
根据所述压力与预设压力确定第二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及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及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亮度小于所述预设亮度,且所述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的情况,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基于所述亮度小于所述预设亮度,且所述压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的情况,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灌注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及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发出警报。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灌注情况检测方法。
CN201910074965.8A 2019-01-25 2019-01-25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738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4965.8A CN109738018A (zh) 2019-01-25 2019-01-25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4965.8A CN109738018A (zh) 2019-01-25 2019-01-25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8018A true CN109738018A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6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4965.8A Pending CN109738018A (zh) 2019-01-25 2019-01-25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80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9453A (zh) * 2019-12-10 2020-02-1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浇筑状态检测用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CN111595784A (zh) * 2020-06-02 2020-08-28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拱顶密实度实时检测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946A (zh) * 1998-07-31 2000-02-09 惠普公司 液体容器中液位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02180666A (ja) * 2000-12-15 2002-06-26 Shimizu Corp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センサ
CN101375138A (zh) * 2006-01-26 2009-02-25 宝丽华控股有限公司 粉状材料填充水平检测装置与存储单元内填充水平检测方法
CN103437358A (zh) * 2013-09-13 2013-12-11 杭州银博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灌注桩混凝土浇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099956A (zh) * 2014-08-08 2014-10-15 杭州银博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基于监测混凝土是否连续来判别桩基质量的方法及监测仪
CN105353111A (zh) * 2015-12-16 2016-02-24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架灌注模拟系统及效果测评方法
CN107003174A (zh) * 2016-04-15 2017-08-01 五洋建设株式会社 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和台状物筑造方法
CN108253933A (zh) * 2017-12-19 2018-07-06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长钻孔灌注桩高程实时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8279057A (zh) * 2018-04-16 2018-07-13 浙江易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钻孔内泥浆液面与孔外水位面的高度差测量仪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946A (zh) * 1998-07-31 2000-02-09 惠普公司 液体容器中液位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02180666A (ja) * 2000-12-15 2002-06-26 Shimizu Corp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センサ
CN101375138A (zh) * 2006-01-26 2009-02-25 宝丽华控股有限公司 粉状材料填充水平检测装置与存储单元内填充水平检测方法
CN103437358A (zh) * 2013-09-13 2013-12-11 杭州银博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灌注桩混凝土浇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099956A (zh) * 2014-08-08 2014-10-15 杭州银博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基于监测混凝土是否连续来判别桩基质量的方法及监测仪
CN105353111A (zh) * 2015-12-16 2016-02-24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架灌注模拟系统及效果测评方法
CN107003174A (zh) * 2016-04-15 2017-08-01 五洋建设株式会社 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和台状物筑造方法
CN108253933A (zh) * 2017-12-19 2018-07-06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长钻孔灌注桩高程实时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8279057A (zh) * 2018-04-16 2018-07-13 浙江易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钻孔内泥浆液面与孔外水位面的高度差测量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9453A (zh) * 2019-12-10 2020-02-1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浇筑状态检测用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CN111595784A (zh) * 2020-06-02 2020-08-28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拱顶密实度实时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84540B2 (en) Weld scanner for real-life bridg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of
CN204087519U (zh) 一种基于bim的停车场车位监控系统
CN104878691B (zh) 一种智能桥梁检测设备
CN109738018A (zh) 检测装置、灌注情况检测方法、台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575240B (zh) 平整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1936919B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玻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4703904A (zh) 管理与电梯有关的数据的方法
KR101732085B1 (ko) 이동식 시설물 검사장치와 시설물 유지관리방법
CN207397503U (zh) 一种车辆监控摄像机
CA2948752C (en) Imaging system for fuel tank analysis
CN109506625A (zh) 山体滑坡险情监测方法、系统及其影像数据获取装置
CN102505711A (zh) 一种监测沉管隧道基础施工管段位移的系统及方法
CN104074548B (zh) 一种激光指向仪偏移实时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5817794A (zh) 一种汽车生产线中螺母焊接防漏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7361377U (zh) 一种取料过程中的塌垛检测装置
CN103175512A (zh) 一种混凝土泵车臂架末端位置姿态的摄像测量方法
US9921150B2 (en) Imaging system for fuel tank analysis
CN110664042A (zh) 一种智能安全帽
CN109697426A (zh) 基于多检测器融合的航班停机泊位检测方法
KR102421133B1 (ko) 적외선 센서 및 자이로스코프 센서를 구비하는 지능형 관로 검사 로봇을 포함하는 관로 검사 시스템
IT201800003247A1 (it) Sistema di misura di gap e flush
EP3203196A1 (en) Imaging system for fuel tank analysis
KR102368139B1 (ko) 격실 내 조도 균일성 평가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375999B1 (ko) 파형강판을 구비한 암거의 변형에 관한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8303053A (zh) 自动寻找集装箱凹槽中心和底梁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0100 No. 88 East 7 Line,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88 East seven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Applicant befor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