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6251A -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6251A
CN109736251A CN201811600390.0A CN201811600390A CN109736251A CN 109736251 A CN109736251 A CN 109736251A CN 201811600390 A CN201811600390 A CN 201811600390A CN 109736251 A CN109736251 A CN 109736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body
stoplog gate
lay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03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6251B (zh
Inventor
张宏伟
吴一红
章晋雄
张文远
王志刚
张蕊
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8116003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62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6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6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6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6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该计算方法可以使得最终得到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更为准确。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

Description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水库蓄水以后,受上游来流、库区水动力作用和太阳辐射、蒸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水温分层,改变了河道天然水温。电厂发电引水温度通常与河道天然水温有一定差异,进而对下游生态、农作物灌溉等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减缓这种影响,针对库区水温分层现象,人们提出了多种分层取水技术,即根据下游生态环境需要有选择的引取一定深度范围的水体,从而达到控制下泄水温的目的。
目前工程上最广泛采用的是叠梁门分层取水技术。叠梁门分层取水技术就是根据水库水温分层来调整叠梁门高度,从而引取不同深度的水体,控制下泄水温以满足下游生态需要。传统的方法都是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研究来确定下泄水温的。这两种方法共同的缺点是耗时长,在设计阶段不能快速给出不同方案的取水效果,影响设计进度,在建成后的运行中不能根据实时水温分层情况及时反馈优化叠梁门运行方案,难以适应对叠梁门的实时调度运行。为快速获取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传统技术也采用经验公式法,即直接建立一定运行条件和库区水温分层条件下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公式。例如,高学平等人提出了一种水电站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公式,但该公式是从洛扎渡水电站叠梁门取水方案试验数据得出,仅考虑了运行水头的影响,而叠梁门分层取水技术涉及到复杂的水动力和热传递现象,其下泄水温与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采用上述传统方法中的经验公式法来获取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准确性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包括:
获取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
根据所述水流速度分布,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第一水流速度;
根据所述第一水流速度,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包括:
获取所述水库中的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
根据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至少包括门井长度和叠梁门高度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至少包括运行水头和取水单宽流量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
若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则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则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的条件,确定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得到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
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根据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得到所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之前,包括:
检测所述叠梁门高度是否大于预设高度;
若所述叠梁门高度大于预设高度,则执行根据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高度为15米。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水域划分模块,用于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上述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首先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接着分别获取每一层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进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及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得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从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本申请考虑了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即建立了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与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可将水温分层对下泄水温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使得最终得到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对获得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的进一步补充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图的坐标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层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的获取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该应用环境包括水库、进水口以及叠梁门。其中,分层取水技术是指通过一定装置或技术手段,使水电站进水口引取水库不同深度的水,以控制下泄水温。叠梁门分层取水技术便属于一种分层取水技术,其中,叠梁门可一层层叠加,通过不同的叠放层数来控制进水口门顶高度,从而达到分层取水的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实现根据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叠梁门的结构参数以及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等条件快速地计算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2,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图1所示的水库中,可将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定义为第一水域,其对应的深度定义为门顶水深,并用H表示。将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定义为第二水域,其对应的深度定义为库区水深,并用D表示。不难看出,假设叠梁门高度用P表示,则D=P+H,即库区水深=叠梁门高度+门顶水深。根据门顶水深将第一水域分为多层,并用n表示,得到多层(n层)第一水体,即多层第一水体构成该第一水域。根据库区水深将第二水域分为多层,并用m表示,得到多层(m层)第二水体,即多层第二水体构成该第二水域。
可选地,在上述分层方式中,n或m原则上不小于10层。对于第一水体,在叠梁门门顶水流速度变化剧烈区域,分层的间距可适当减小,对于第二水体,在温度垂向分布变化剧烈区域,分层间距可适当减小。
S204,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其中,测压管水头是指以测压管水面到基准面的高度表示的单位重量水的总势能。管道任意一点的测压管水头,等于该点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加上该点的压头值,即位置水头与压力水头之和。
具体地,在分层得到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得到多层第二水体之后,可根据测压管水头计算公式,并获取该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值,计算每一层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计算每一层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S206,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具体地,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第二测压管水头需要满足的预设条件,可以获得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其中,该预设条件为第一测压管水头和第二测压管水头为得到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可选地,预设条件包括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第一测压管水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判断第二测压管水头是否大于第一测压管水头;若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第一测压管水头,则获取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其中,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可包括每一层第一水体对应的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
S208,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具体地,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可计算出每一层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进而计算出每一层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最终按照流量加权平均公式计算出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上述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中,首先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接着分别获取每一层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进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及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得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从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本申请考虑了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即建立了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与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可将水温分层对下泄水温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使得最终得到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更为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涉及对获得上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的进一步补充方案。具体而言,S204包括以下步骤:
S2042,获取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
S2044,根据所述水流速度分布,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第一水流速度;
S2046,根据所述第一水流速度,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
具体地,在第一水域中,不同位置的水流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并且水流速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比如水流越深的地方,流速越大。因此,通过找出这些规律便可以得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为了便于理解,该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也可称之为门顶流速分布。对应地,将每一层第一水体的位置与该水流速度分布进行匹配,便可以得到每一层第一水体对应的水流速度。进而,根据每一层第一水体对应的水流速度,以及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计算公式,便可以得到每一层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的获取方式。具体而言,S2042包括以下步骤:
S2042a,获取所述水库中的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
S2042b,根据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
其中,该叠梁门结构参数是指表征受叠梁门结构影响或与叠梁门结构相关的参数。该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是指表征受叠梁门门顶影响的水流运行条件参数。
可选地,叠梁门结构参数包括叠梁门体型参数比如叠梁门高度,以及门井长度的一种或多种,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至少包括运行水头和取水单宽流量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将多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影响因素公式化,其考虑因素全面,可应用于不同运行条件、不同叠梁门结构布置、不同水温分层等情况,具有广泛适用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考虑了叠梁门高度P这一影响因素,首先检测叠梁门高度是否大于预设高度;若叠梁门高度是大于预设高度,则执行根据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的步骤。需要清楚的是,当叠梁门高度P较大时,在相同运行水头条件下叠梁门高度P对进口流速分布影响极小,当P较小时,P对进口流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本实施例基于叠梁门高度P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此以叠梁门高度大于预设高度这一情形来具体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假设预设高度为15米,当叠梁门高度大于15米时,便不考虑叠梁门高度这一影响因素,此时以门井长度、运行水头和取水单宽流量这三个影响因素说明获得水流速度分布的过程。具体地,请参阅图4,可依据下述公式(1)确定水流速度分布。
其中,
a=0.0163-0.0149B+0.00053B2
b=1.697-0.155B+0.000118B2
y0=0.09+0.523B;
δ为门顶断面流速最大点距门顶的高度,可近似取δ=1m,H为运行水头,q为取水单宽流量,B为门井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叠梁门高度大于预设高度时,在相同运行水头条件下叠梁门高度P对进口流速分布影响极小,因此省去了叠梁门高度这一影响因素,简化了计算步骤,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得到下泄水温。
本申请在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的确定过程中,考虑了运行水头H、取水单宽流量q、门井长度B、叠梁门高度P等主要因素,结果具有普遍性。本申请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和热浮力效应,提出了根据门顶流速分布计算库区流速分布,进而快速估算下泄水温的方法,避免了繁琐耗时的物模试验和数值模拟。本申请方法适用范围广(工作水头H>15m,叠梁门高度P>15m,取水单宽流量q和门井长度B在常规设计范围内无明确限制)。本申请提出的下泄水温快速估算方法,可为叠梁门设计和运行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涉及测压管水头的具体计算过程。其中,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请参阅图5,将多层第一水体按从上到下编号,各层厚度为hM,i
①、假设第i层的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为:TM,i=TM,i-1。对于第一层,可假设TM,1取水库水面同层厚度的平均水温。
②、通过公式(2)计算门顶断面第i层的第一测压管水头PHM,i
其中,公式(2)中下标M表示门顶断面,HM,i是以门顶高程为基准的第i层的底部高度,hM,i为第i层的第一水体的厚度,ρM,i为第i层的第一水体的密度,可根据水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常规经验公式确定,vM,i为第i层的第一水体的水流速度。
其次,将多层第二水体按从上到下编号。根据静压理论并按照公式(3)计算出库区断面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其中,公式(3)中下标K表示库区断面,HK,j是以门顶高程为基准的第j层的底部高度,hK,j为第j层的第二水体的厚度,ρK,j为第j层的第二水体的密度。
更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涉及每一层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的获取过程。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62,根据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的条件,确定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
S2082,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得到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
S2084,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根据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
S2086,根据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得到所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具体地,首先根据PHK,j>PHM,i的条件,确定第i层的第一水体在水库中取水范围的上限层ju和下限层jd
其次计算第i层的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根据公式(4)计算水库中取水范围的各层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
根据公式(5)上述取水温度权重计算第i层的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TM,i
其中,TK,j为第j层的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
重复上述步骤,自上计算出每一层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
最后计算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以确定下泄水温。根据各层第一水体的取水水温TM,i按公式(6)计算出下泄水温:
其中,qM,i为门顶各层单宽流量,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qM,i=vM,ihM,i
本申请提出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影响因素,并将各种因素公式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水库水温分层情况下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快速估算问题。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一方面,现有经验公式法仅考虑了运行水头这一水动力因素,没有考虑流量和闸门井长度等因素对下泄水温的影响。在各层取水温度权重系数的计算中,仅仅考虑了各层水体深度与运行水头的比值这一因素,没有考虑不同温度分层对权重系数的影响。本申请在确定门顶流速分布时,综合考虑了运行水头、流量、闸门井长度及叠梁门高度P等因素,只是在常见叠梁门最低高度范围以上(P大于15m)时,P对下泄水温的影响基本可忽略。进一步,在根据门顶流速和压力计算下泄水温的过程中,考虑了温度分层的浮力效应对下泄水温的影响。综合而言,本申请考虑因素更加全面。另一方面,现有经验公式法仅针对具体工程单一体型提出,考虑因素不全面,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本申请在对各种影响因素详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考虑因素全面,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本申请将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估算分两步来实施,第一步基于物理实验和数学模拟数据来确定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第二步基于能量守恒原理,从该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推导出库区流速分布,进而可快速估算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
本申请的整体思路更符合叠梁门分层取水技术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点。首先确定门顶流速分布。显然门顶流速分布主要取决于运行条件(运行水头H和取水单宽流量q)和叠梁门结构布置(门井长度B和叠梁门高度),而库区温度分层对其影响不大。其次根据门顶流速分布和温度分层情况确定库区流速分布,进而计算下泄水温。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分层引起的浮力效应不可忽视,而第二步的计算方法正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并考虑温度分层引起的重力势能变化而导出。因此本申请不是简单的数据拟合分析,而是紧紧围绕叠梁门分层取水技术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点提出分步计算方法,整体思路有更为清晰的逻辑和内在关联性,并能更准确的反映各因素对下泄水温的影响。
本申请提出的计算方法把握住了影响下泄水温的关键因素,能够快速、可靠的估算下泄水温。由于叠梁门分层取技术流动和热浮力效应的复杂性,寻求同样简洁和准确的计算方法是困难的。而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则过于耗时,难以实现快速估算和实时调度的目的。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3与图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3与图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30,该计算装置30包括:
水域划分模块302,用于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数据获取模块304,用于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关系确定模块3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温度获取模块308,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关于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上述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首先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接着分别获取每一层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进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及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得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从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本申请考虑了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即建立了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与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可将水温分层对下泄水温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使得最终得到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更为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上述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首先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接着分别获取每一层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进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及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得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从而根据第一测压管水头、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本申请考虑了第一水体与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即建立了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与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可将水温分层对下泄水温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使得最终得到的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更为准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包括:
获取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
根据所述水流速度分布,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第一水流速度;
根据所述第一水流速度,获得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包括:
获取所述水库中的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
根据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至少包括门井长度和叠梁门高度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至少包括运行水头和取水单宽流量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
若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则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则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大于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的条件,确定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得到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
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根据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权重、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取水温度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水体的上限层数及下限层数,得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取水温度,得到所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之前,包括:
检测所述叠梁门高度是否大于预设高度;
若所述叠梁门高度大于预设高度,则执行根据所述叠梁门结构参数以及所述叠梁门门顶的运行条件参数,得到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的水流速度分布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为15米。
10.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水域划分模块,用于将水库中的水面与叠梁门门顶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一水体,以及将所述水库中的水面与库底之间的水域分为多层第二水体;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层所述第一水体的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二水体的第二测压管水头;
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获取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压管水头、所述第二测压管水头以及所述第一水体与所述第二水体的层数对应关系,得到取水叠梁门的取水温度。
CN201811600390.0A 2018-12-26 2018-12-26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736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0390.0A CN109736251B (zh) 2018-12-26 2018-12-26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0390.0A CN109736251B (zh) 2018-12-26 2018-12-26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6251A true CN109736251A (zh) 2019-05-10
CN109736251B CN109736251B (zh) 2019-11-08

Family

ID=6635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0390.0A Active CN109736251B (zh) 2018-12-26 2018-12-26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62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580A (zh) * 2019-11-20 2020-02-28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远坝区垂向温度链的叠梁门分层取水监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94291A (ja) * 2012-03-21 2013-09-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300558A (zh) * 2015-11-20 2016-02-03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观测装置及其观测方法
CN205246242U (zh) * 2015-11-20 2016-05-18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观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94291A (ja) * 2012-03-21 2013-09-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300558A (zh) * 2015-11-20 2016-02-03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观测装置及其观测方法
CN205246242U (zh) * 2015-11-20 2016-05-18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观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580A (zh) * 2019-11-20 2020-02-28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远坝区垂向温度链的叠梁门分层取水监测方法
CN110849580B (zh) * 2019-11-20 2020-10-13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远坝区垂向温度链的叠梁门分层取水监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6251B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TMDL development of Lake Fuxian, China
CN106855901A (zh) 耦合温度场的高拱坝施工进度实时仿真方法
CN103106314B (zh) 太阳能光伏电源输出功率的时序概率建模方法
Sui et al. Mean value modelling of diesel engine combustion based on parameterized finite stage cylinder process
CN112113875A (zh) 一种智能梯度控温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60605B (zh) 一种预测大型低扬程水泵流量的方法
CN106446438B (zh) 一种电厂温排水深水排放的近远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CN109736251B (zh) 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2134911A (zh) 一种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的方法
CN104331539B (zh) 一种核电站管道热分层效应疲劳评价方法及系统
Ban et al. The optimum interwell distance analysis of two-well-horizontal salt cavern construction
Abbas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ound seasonal cold energy storage using borehole heat exchangers based on laboratory scale sandbox
Xu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s in karst areas
CN106320255A (zh) 一种漫滩水流滩槽过流量的计算方法
Zhao et al. Dynamic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a GSHP system considering groundwater seepage and layered subsurface coupling conditions
CN112329217B (zh) 一种电-水综合能源系统的准稳态能流分析方法
CN111852461B (zh) 一种模拟致密油藏基岩与裂缝间非稳态窜流的方法
Mofei et al. Impac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on Regulation and Storage Capacity of Poyang Lake.
Ma et al. Study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Drainage and Recharge” in Open pit Coal Mine Based on FEFLOW
CN111737845A (zh) 考虑表皮效应的单井循环系统地下水流场检测方法和装置
Qi et al. Research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regulation reservoirs
Lu et al. A topology-alterative two-phase flow solver and its validation for a dynamic hydraulic discharge process
CN107194520A (zh) 水库排沙比的预测方法
CN116502569B (zh) 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河道型水库下泄水温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07133384A (zh) 考虑渗水影响的胶凝砂砾石坝温度场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